包装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础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既关乎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
基础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优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我的观点中,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建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因此,我建议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例如,学校可以丰富课外活动,提供各种兴趣班,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避免过分追求统一标准,培养出多样化发展的学生。
此外,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并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同时,要鼓励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推动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注重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学生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建议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育人。
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之我见(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学方法改革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1. 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策略1. 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3. 改进教学方法(1)倡导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施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开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 丰富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边远农村学校推进教育改革之我见
认知潜能 , 让 学生在 主动探究 中去感悟 、 去认知。 在这个过程 中, 学 生 的主动性是第一位 的 , 教师 的作 用就是去刺激 、 去激励 , 激发学 生 的求知欲望 , 并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认真领悟 、 反 复尝试 , 形成一
( 一) 教 育 资 源 匮 乏 1 . 人 力 资 源 严 重 不 足
进行教学改革实在是太强人所难 了。
3 . 墨守成规 , 小心应付 正因为教育改革难 , 于是就 “ 穿新鞋走老路 ” , 一切 以“ 迎合 ” 家
2 . 硬件设施建设步伐不快
长期 以来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 主管部 门在加大教育投入上 长要求 和“ 应对” 上级 的质量评价为出发点 , 以“ 学生多学点 知识 总
人, 以至于学校在开 学时 , 不得不 临时请代课教 师充数 , 这些临 时 “ 教 改” 成就 自己的“ 名望 ” , 获取 个人 “ 功利 ” 的人 , 不遵循 教育 规 代课教师 , 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工作态度都要大打折 扣 , 有 的甚 至 律 , 一味追求“ 形式新颖” , 华而不实 , 实乃贻误子弟 、 祸 国殃 民的改 连新课程 改革 都未 曾听说过 , 更谈不上系统 的理论培训 了 , 要他们 革 , 其危害性就更大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 和家长 、 社会 对教 育的期望 , 都
级领导来我市检查 , 只看 看那 些 交 通便 利甚 至是 城 内 的一 些 学 校 , 要 与时俱进 。 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叫得震天响 , 而各级在评价一所学
边 远农村 学校 各方 面条件 与城 区和城郊 的学 校相 比要差 很 定 的技能 。 传统 的教育观念注重 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寡 , 忽视 了 多, 特别是 师资条件差 , 教 师队伍很难稳定 , 造 成这一局面 的根本 学生个体 的完整性 ,扼杀了学 生的个性思维 ,把学生 当成 了一个 原 因, 还是那句 话 , “ 人往高处走 , 水往低处流 ” , 各方 面相对 优秀 的 “ 盛载” 知识的容器。 长期 以来 , 我 国的基础教育受 “ 升学” 考试 的束
教育评价改革作文
教育评价改革作文《教育评价改革之我见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教育评价就像是指挥棒,指向哪儿,大家就往哪儿奔。
我记忆深刻的是我表弟上学的事儿。
表弟上小学的时候,那学校对成绩看得比啥都重。
每次考试完,就进行全校大排名,然后根据排名分三六九等。
表弟学习中等偏上,可每次这个排名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给他好大的压力。
有次考试他考得稍微差了点,结果老师就把他的座位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说是要“激励”他上进。
我记得当时去他家,看到他整个精神状态特别不好,小脸苦兮兮的,眼睛里都没什么光彩了。
他跟我说,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就像个失败者,他明明很努力了,就是那一次没考好啊。
他说那后排的同学似乎大家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好像他们就是被抛弃的一群人。
后来啊,教育评价改革了。
表弟他们学校不再唯分数至上了。
这一下子,学校就像是换了个气象。
老师开始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和进步,不再仅仅盯着分数。
我再去表弟家的时候,就发现他不一样了。
他跟我说他们班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比赛,他参加了手工制作比赛,还拿了奖呢。
老师当众表扬他,说他手特别巧,有创意。
他说到这的时候,那小脸上满是自豪,眼睛亮晶晶的。
课堂上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不管对错,只要你思考了就值得肯定。
于是表弟更愿意主动学习了,因为他不怕犯错被老师批评。
而且现在评价一个孩子是从好多方面,像品德、特长、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比如说上次班里搞小组活动,表弟不擅长演讲,但是他组织协调能力强,把小组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就被老师大大赞扬了呢。
教育评价改革真的像一场及时雨,让像表弟这样的孩子能在更公平、健康的环境里成长。
这也让教育不再是千篇一律只看分数的僵硬模式,而是能真正发现不同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教育评价新体系下的变化》曾听说这样一个实例,我朋友的儿子在初中上学。
以前那学校,主科成绩好基本就是好学生的标准。
这孩子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算不上顶尖,可是他对画画超级痴迷。
画起画来能沉浸好几个小时,那专注劲儿就像灵魂出窍似的。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作为出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深入,三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瑕疵,我们还有几亿的贫困农民,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中之重,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来看待,我们的改革开放总体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也今非昔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取代了落后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全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我们可以数据上清楚的看到: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
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
到2005年,我国GDP 已经连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跃居第四;相应地,我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5.5%。
个人总结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之处:(1)首先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我们逐步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大国,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以加入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但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弊端,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重点;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差距巨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更不是我们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
新课程教育改革“穿新鞋走老路”之我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新课程教育的实施,一些老问题似乎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学生负担重、教师培训不足、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
有人提出了“穿新鞋走老路”的说法,意思是虽然推行了新课程教育,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依旧是老问题的“新包装”。
对于这种说法,我持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重负轻骑”的问题。
在推行新课程教育之前,学生负担重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新课程教育调整了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依然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仍然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
这与新课程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新课程教育带来的益处。
关于教师培训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和教学理念,而传统的师范教育似乎未能满足这一要求。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还有一定的迷茫。
由于教师的培训成本高,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培训资源,这使得新课程教育在一些地区的推进受到了限制。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
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
关于教学资源不均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资源必须足够充裕和多样化。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校仍然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新课程教育带来的真正益处。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浅议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基础性
浅议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基础性论文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容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性。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基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定基础。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健康发展体了学生发展的价值。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础,全面发展体现了生发展的丰富性。
为学生终身发奠定基础,终身发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持性。
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点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革纲要》。
落实基础教育程改革内容,实际上就是落实《基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因此,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中突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在实《基础教育课程革纲要》中突出基础教育基础性。
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基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础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表现在三个方面:为学生健康展奠定基础,为学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生终身发展奠定基。
一基础教育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础基础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定基础。
学生的发首先是学生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体了学生发展的价值性。
基础教是学生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是学生素质的源泉。
这个点的高低,这一步的实,这个源泉的清浊,关着学生生命的含金量,系着中华民族素质。
1健康发是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思想健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灵魂。
基础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须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实《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须以“为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提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立足点。
要使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时代性和先进性:既与时代发展相应,又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要使学生在逐步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的同时,具有正确的民法制意识和良好的社公德,具有高度的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的精神,具有勇于创新,于实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2健康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发。
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发展的平衡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上必须为学生心理健康展奠定基础。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必须以“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定基础”为出发点。
教育改革之我见
教育水平 的领 导者 , 里应 外和 , 造成 教育 的失败 。共 产成功, 分配不 公; 双生接代 , 独生 当道 。 民之父 母 , 空一庙 ; 末倒 假 本
置 , 革 重要 。 改
不重美 , 精英是才 华。” 是值得探讨的大 这
问题 。
三、 教育制度应树立全 民扫盲普 及的
中 国 的教 育 改 革 , 定 要 注 意 两 个 人 一 的 教 育 思 想 , 一 个 是 郭 沫 若 先 生 的 著 作 《 鸦》 我 大 早 起 , 在 人 家 屋 角 头上 , 乌 “ 站 吖 吖 的 蹄 , 家 讨 怨 我 , 我 不 吉 利 。 两 个 人 说 赤 足 的, J , J L 打架 完 了 还共 同筑 烂 坭 的小 , 避 难 , 有“ 死 一 生人 尚在 , 灾 八 难 志 故 九 三 育 改 革 教 材 , 墙填 沟 的 伟 大 工 程 自然 竣 折 工 , 显 得 公 平 正 义 无微 不至 。 更 中 国文 字 是 方 块 字 , 四角 圈 点 产 生 音
压 力 自然 就轻松 , 文化教育 改革 , 响市 影
教 育 改 革 之 我 见
口 邱 子 万
( 川 大竹 县 诗 词 学 会 , 川 大 竹 四 四 650) 3 10
场 公平正义 , 是共产社会的天然美景 。 就
从 上面 四 点看 , 有 的 是我 的 历 程 , 也 有 的是 我 的坐 井 观 天 的想 法 , 为 我 没 有 因 进 过 大 专 院校 , 以只 能 从 改 则 思 变 说 法 所
—
—
—
—
●
—
_
—
—
—
—
—
—
—
H
_
—
包装教育应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1 包装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科、 专业虽然今年来发展较快 , 除了少数几所 但 校企合作办学 , 形成优势互补 , “ 、 、 走 产 学 我 国包装教育起步较晚 , 是一个 新兴的本 院校 由于主客观条 件办学 实力 比较雄 厚外 , 不 研” 一体的路子。 这样既可以解决企 业的技术难 提高 职工的素质 , 又有 利于学生实践 , 高 提 科专业 , 从包装专业产生 , 即具 备跨学科 性 、 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不十分理想 ,不 同程度地 题 , 它 应用性 、 实践性等 特点 。经过 2 多年的不断探 存在投入不足、 O 资源匮乏 的现象【 很明显 , 宽 动手能力 , q 。 拓 不仅企业做到 了有的放矢 , 学校也节 ‘索和实践 ,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有了长足发展。 办学思路,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 走产学研联 约 了教育投资 , 解决 了学生实习的问题 。 包 装学科体系、 包装教育体系已 日趋完善 , 越来 合办学道路是解决现有 困难 的有效途径 。这种 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 的交 流 , 通过 越 多的的高校开展 了包装工程教育I l l 。 办学模式和方 向也能够被大 多数 高校所接 受 。 校企合作 , 培养“ 订单式” 人才 , 满足社 会对人才 但作为两个独立的单位校方和企业 ,如何充分 的需求。 另外 , 还需具备“ 终身教育” 观念。 在知 1 实践教学严重缺失 . 1 尤其是企方 ) 进行深度的合 识经济条件下 , 不仅经济的发展速度极快 , 知识 如今包装 已是现代 商 品不可或缺 的组 成 调动双方 的积极性 ( 部分 , 包装行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 目 作办学是 目前产学研所面临 的主要问题。笔者 的更新速度也很快 , 其 必须不断更新 知识 , 才能在 的是服务于其他行业产品。 因此 , 包装行业具有 认为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首先 , 学校要 与 当今社会站稳脚跟。因此 , 对包装教育而青 , 可 明显的应 用特性 。作为包装 高等教育应着力培 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关 领导应 高 以实施毕业学生 “ 返读 制” 只要 本人 或其工作 , 亲 就具 毕业生回母校后可以跟班就读 , 也可 养学生如何把包装材料、 包装技术 、 包装设计等 度重视 , 自出面与企业充分交 流谈 判 , 合 单位需要 , 正确合理地应用 于其所 服务行业产 品的能力 。 作办学体事宜签订协议。最主要是对 于校企 双 以专修一 、 两门课程 , 时间可长可短 , 真正做到 这就要求在包装教育中贯彻理论联 系实际 的原 方 能够通过合作达到双赢 , 这是 校企合作办学 在 教育 中学习 , 在学习中提 高。 返读学 习结束后 则 , 可能增加学生了解行业实际 , 尽 动手操作实 的基础。 其次 , 当双方的利益不能达成 一致时需 再 回到企业工作 , 这样 可以进一步提高其业务 践的机会 。 重理论 、 轻实践的人 才培养模式是我 要政府给予积极的支持, 帮助建 立符合市场经 水平 , 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 。 国包装教育遇到的主要 问题 。工程实践能力是 济规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 制, 过组织专家进 通 结语 包装高级工程人才必备 的能力 ,主要靠实践教 行认真研究, 为政府提供政 策建议和咨询 , 向企 包装产 学研合 作教育 是高校适 应社会 经 学环节来培养∞ 。据笔者 了解 , 尽管一些高校提 业和学校宣传 、 推广校企合作办学 的经 验, 以促 济发展需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 高 出所谓的 3 1 + 培养模式 , 建立产一学—研教学 进企业 和学校共同发展 。可以说政府的帮助是 素质包装人才 的有效教育模式 ,也是高等教育 7 1 。再次 , 学校与企业建立 面向社会 、 服务社会 、 推定包装经济发展的重要 体 系, 但在教学执行过程 中, 由于扩招 、 费、 经 企 校企合作 的坚强后盾[ 因此包装教育应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足 l 各。 m 业态度等各种原因,无论是实习时间还是实 习 定期进行会晤和交流制度 ,积极 向企业输送合 途径 , 场所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 识实 习、 认 专业实 习 格 人才 , 以维持校企 良好合作关系 , 这是校企 合 参 考 文献 流 于形式 , 学生基本都是走马观花 的参观 , 至 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的有力保证。 甚 f 刘玉生, 1 1 罗亚明, 中国高等教 育改革与 包装教 J' 包装 工程 ,0 22 () 5 — 5 . 2 0 ,35: 7 19 1 有些学校的毕业实习也存 在此类 问题目 很难想 。 目前 , 校企合作办学 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以 育 的发 展 Il 象在实践教学的严重缺失的条件下,包装高 校 下几种_ 矧 : 【 许 文才. 高等教育体 系及课程 设置探 讨 2 】 包装 培养的毕业生如何适合社会 的需要 ,更谈不上 2 共同开发设置专业课程 . 1 f1 J. 中国 包 装,0 224 — 3 2 0 ,:0 4 . 培养高素质、 复合型人才。另外 , 部分高校 的实 第一, 专业设置应体 现市场对人 才培养 的 f . 德 忠. 高等教育改 革需要社会 关注和 3_ 1_ v - 包装 验课基本上停 留在验证性实验水平 ;研究与设 需求。 第二, 课程开发要求校企联合从行业发展 支持『1 J. 中国包装 工业,0 3l31:8 6 . 20 , () — 9 0 6 计性实验太少 ,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 的提高 。 因 趋势和专业岗位任务分 析人手, 把专业要求 的 { 胡建强, 4 1 曹勇. 包装产业与 包装 高等教 育f 。 J包 】 此 ,包装实践教学的严重缺失值得引起高教界 知识 、 技能 、 态度 、 质与受教育者 的认 识过程 装 工程, 0 。36: 5 1 7 素 2 22 () 6 — 6 . 0 1 与产业界的高度重 视H 。 有机结合起来, 织 、 组 筛选相关教学 内容。第三, fI 5鄢腊梅 等. 包装 高等教育现状 分析及新理念 1 . 2师资力量 明显薄弱 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 的 探 讨 『. 世 界,0 8187: — 3 J 包装 1 2 0 ,1() 2 7 , 7 目前我国包装 高校师资 力量是远 远不 够 代特征。 【 陈宝琳 . 6 】 包装工程教 育的探 索与 思考 包装 的, 由于包装专业成立较晚 , 大多从事包装 教育 2 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 2 工程, 0 .44: 7 1 1 2 32 () 7 — 8 . 0 1 的教师基本都是其他相关专业 ( 如机械 、材料 校 企合作的基本 立意在 于整 合校企双 方 [ - 7Y 1 玮玲, 熊新. 于地方 高校校企合作 办学的 关 J纺 1 2 761 — 7 0 等) 出身 , 专业背景不够纯正。专 业背景 的差异 的教育资源 , 进行人才培养。从学校来讲 , 要… 探 讨 I. 织教 育 , 0 ,:5 1. 或多或少地束缚 了教师对包装的认识 和思考 , 切 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将学 历教育 与专业 f] 8赵水林 . 校企合 作 办学的探 讨f. 徽工业 对 J安 i 在处理教学 问题时更容易孤立地 从本学科看待 培训结合起 来 , 开展 多类型 、 多规格 、 多形式 的 大 学 学报 ,0 42() 1. 20 ,13: 3 1 包装问题 。其次 , 包装专业教师相 比其他专业 , 专业技术教育与培养 ,为企 业发展提供更 为, 【l 9何源. 包装教 育改革之我见f1 J, 株洲 工学院学 学历层次 和科研总体水平不 高,尤其体现在专 泛 的服务体 系,从而扩大专 业教育 的市场 与发 报 0 62 () — . 20 .06: 9 8 业办学较晚的普通 高校,有相 当部分的师资来 展空间。 从企业来讲 , 要从专业能力培养标准制 1O胡建强, 1I 刘建佳. 关于新世 纪我 国包装 高等教 自于教学和科研经 历较少 的包装本科毕业生或 定 , 完成教学指导教师和实 习场地 , 提供 对学生 育的对策思考. 0 2 4国际现代 包装 学术研讨会 0 交流 论 文 . 研究生 。 另外 , 日前还存在不少老师忽视社会的 专业能力考核等方 面给予支持 。 2 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 3 作者简 介 : 洪 江, , 龙江 大庆人 , 王 男 黑 黑 时代性 , 缺乏与礼会 和企业的沟通了解 , 教学方 法与_段没有闪课而异 , f 不断创新 ; 对课程缺 少 企 的 发展 需 要 科 技 创 新 来 推 动 ,学 校 教 龙 江 八一 农 垦 大 学教 师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 包装 感 悟与精通。这些 与全球化包装工程技 术新成 师的学术水平提高和学生 的创新精神等也需要 结 构 设计 , 品 包装 。 食 果 不断涌现的时代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 包装 通 过科研途{ 来提 高。困此校 双方应 合作组 工 学利 的师资培养 也是一 个值得关 注的问题 。 建专兼职师资队伍 实现知 识、 设备共享. 促进学 2包装专、 合作办学模式 的思考 校 与企 、在各个层次 上的沟通与交 流, 现产 『 实 教学资源短缺 , 办学模式单 一制约 了包装 学 研 体 化 , 高学 校 教 学 质 量 。 提 工程 人才培养 包 袈工程在 国内当属新兴的学 3加强 包装专业合作办学的意义
包装教育改革之我见
包装学院 , 就是湖南工业大学 与中山市张家边包装企 业集 团联合承办的学院 , 一方 面企业 为学 校提供 了实 践基 地 , 另一 方 面学 校则 为 企业 培 养 了实 用人 才 。 是 这
一
1 包装教 育之现状
目前。 世界范围的包装高等教育仍处于起始阶段 ,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只是在 2 世纪 5 年代才开始 0 O 起步进入包装教育 , 中国包装教育 的发展则 与改革开 放政策的引导不无 关 系。18 94年 教育部 将 “ 装工 包 程” 列入本科专业试办 , 并先后在全 国 l 所 高校进行 1 7 包装高等教育 实践 ; 在经过 1 2 和 19 9 年 9 97年两次专 业 目录大调整后,包装工程” “ 被正式列为国家高等教 育本科专业 目录。与此同时 , 国务 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了几所高校设置包装工程 的硕士点 、 博士点 , 初步形成 了包装工程专业 “ 、 、 比较完 整的教育培养体 学 硕 博” 系, 为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创建 了 良好 的条件。 u 然 J 而, 短短几年的时间又取消了这一教育培养体系, 致使 包装工程专业 的研究生只能寄人篱下 、 挂靠在其它相 关学科上 , 打击了一些高校培养 包装高层人才 的积极 性, 使培养高级包装人才的问题难于解决 , 造成了包装 行业长期的技术落后 , 发展缓慢。
得不到解决。另一方 面, 包装高等教育的培养体制落 后。与中国高等学校包装教育相配套 的基础设施不完 善, 缺少相应的实验室 、 实验器材 , 即使有些高校有相 应的实验设施 , 但学生的实验时间却少得可怜。同时, 学校与社会上包装行业 的企业之 间的联 系也少 之又 少, 没有建立产 、 、 学 研一体化的基地 , 因此无法满足学 生实地操作 以培养实践能力 的要求 , 在这种状况下培 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基础课学得好 , 理论知识扎实, 但也只是高分低能。要想改变我国包装高等教育落后 的现状 , 必须改变包装教育的传统培养模式 , 使之向素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发布时间:2021-06-03T05:48:11.08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黄娜娣[导读] 基础教育改革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落实小班教学,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
晋江市远华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362200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落实小班教学,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家校合作;小班教学一、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巨变以及发展的需求,作为发展基础的教育事业无疑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所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从未停止,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改革重点。
王增昌在《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把40年基础教育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拨乱反正,激发了教师改革热情;第二阶段(1994-2000)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育“转轨”;第三阶段(2001-2007)实施新课改,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第四阶段(2008-2018)课改的深化以及“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紧密结合。
在这40年间,我们见证了基础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重视“知识”到以“人”为本,从“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同的理念与提法却都离不开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每一次改革都是源于时代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源于我们对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与不同领悟,每一次改革都是对之前改革的补充与完善,都兼具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有局限性又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变化中的社会,所以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变化中的目标,这导致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会停止,势在必行,且必将持续发展。
二、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既然,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应该改什么?怎么改?基础教育改革究竟何去何从,与教育需求有关。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
I 关键词】素质教 育 现状
一
原 因 措施
局长袁晓帆说 : 目前 在 很 多 地 方 素 质 教 育 要 求 上 去 了 , 但 配 套 没 上 去 。如 教育投入 , 搞 素 质 教 育 所需 要 的 调 研 、 督导 、 实施 、 考核 、 总 结等 , 没 有 任 何
、
我 国 目前 素质 教 育 的 现 状
县城 和 农 村 的 中 学 明文 规 定 : 早 上 5点 起 床 , 晚上 1 0 :3 0休 息 , 大 家 可 以 投入是物质保障。
计算一下 , 一个正处于生长 发育 的中学 生一天 能睡 多长 时间。据我统 计 ,
另外 ,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 知识更新越 来越快 , 如 果老
条 文 条例 , 但 看 其 内容 也 只 是 停 留在 制 度层 面 上 , 而 没 有 相 应 的 操 作 素 质 教 育培 养 的是 学 生 的全 面 素质 , 应 试 教 育 下 的 那 套 教 育教 学 方 法 制 度 、 必 须 要 符 合 素质 教 育 的 要 求 。 否则, 素 质 教 育 改 革 就 要 落 空 。 但 现 在 的 实 细则 , 即不具备可操作性 。一项制度再好 , 如果不 能用于实践 , 就等 于形 同 教 育部 明文 规 定 : 我 国中小学应 全面 实施素质 教育 , 那么, 作 际情况仍然是老 师一人 台上讲 , 台下众人 听的 满堂灌 的教学 模式 , 现在和 虚 设 。例 如 ,
◆ ◆ ◆ ◆
素质教育改革之我见
◆ 项 慧梅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 摘要】素质教 育改革的提 出已经近 2 0年 , 回头审视 却发现我们并没有实现 3初 - 改革 的 目的—— 应试教 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就我 国素质 " 教 育改革 的现状 、 原 因进 行深度剖析 , 并提 出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现状、困境、策略以及预期影响。
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分析,期望能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成果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课程改革,到教学方法的革新,再到评价体系的完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些改革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挑战然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其次,师资培训不足,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亟待更新;最后,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需要教育系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四、改革策略与方法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方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例,芬兰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跨学科学习、个性化教育计划、教师专业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六、改革预期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改革将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改革还将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改革开放之我见3000字
改革开放之我见——家乡的变化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改革开发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也许我无法用很专业的语言来正确的描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更无法以一个专业的研究者来从我国的各个领域来论证改革开放的伟大变化,但是当我看到我的家从我出生的那间土砖做的屋变成高楼,当我看到我家的耕牛早在几年前被机器代替,当我看到家乡的亲人们一年比一年笑的开心,我想,这对于我来说,变化已经足够大了。
国乃大家,乡是小家,既然小家里的人的生活改变如此巨大,更何况大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此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改革开放已经过了三十年,我也已走过了20个春秋,二十个春秋里,我见证了我美丽的家乡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的变化。
也许三十年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三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被磨灭。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即使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而与此同时,中国农村也正蓬勃的发展着。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感慨万千,我的家乡已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一个破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镇。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要走一段狭小的土路,而且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水泥路”,村里的大人们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每每到下雨天,校门走就站满了大人,喧闹声让老师们都上不进去课,而现在那条“水泥路”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中涉及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
在我看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现代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学生年龄、心理、兴趣以及未来就业等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
同时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跟新的知识和科技应用,让学生能够学到与社会需求更加贴近的知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小学生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问题解决与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全面发展。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将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来看待,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鼓励学生发展潜在的优势,提升其自我认识和情感素质。
总的来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了让教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不断的跟新教育的方法,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为优质教育制定出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方针。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未来。
教育改革之我见
一、家长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有的家长通过求人实现择校或借读,总想上社会舆论较好的学校,并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孩子或分数是否达标。
上学以后,面对各科的考试不理想,面对别人孩子参加各种补课,家长不得不请人补课,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不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课程计划及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大,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叛逆情绪,走向网络虚拟世界。
无奈的家长被迫租房陪读,学生被迫进行心理疏导、转学。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下,有的孩子最终会选择辍学。
二、教育危机逐渐暴露择校、借读、扩招导致班额增加,学生基础差别大。
留守孩子、隔代教育的独生子女性格迥异。
依据“千校一面”的标准解读同一教材,教师只能因材(教材)施教,又无法因材(学生)施教。
面对无奈的家长、可怜的孩子,教师深感教育危机之痛。
三、受精英教育左右,职业教育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精英教育既有市场又有话语权,是净得利益者,左右着教育政策。
现行的教改大多通过他们策划实验。
从课标计划,到教材目标,基本上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少数重点名校占有绝大多数优质生源,使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老师失去教学信心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也阻碍了公平教育的实现。
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这种精英教育机制使大部分中差等生给少部分优等生“陪读”,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也包括精英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稳定。
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在我国起步较晚。
由于精英教育(观念和学校)的排挤,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学生基础水平较差,教师缺乏信心,导致职业教育声誉不佳,举步维艰。
国家为了发展中职教育,对中职学生给予生活补贴,但中职生源仍然不足。
对于中国人来说,等级歧视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选择中职的原因之一。
有的职高只得按照普高的标准教学,职业教育目标已名存实亡。
强势的普高教育使职高教育还未立足就面临倒闭。
四、教育体制、机制不变,素质教育难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在当时物质财富比较匮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走精英教育之路无疑是最佳选择。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1创 设 开 放 、宽 松 的教 学 环 境 和 有 .
序 组 织教 学 所 产 生 的矛 盾 。 新 课 程 倡 导
自主 、合 作 、探 究 式 的 学 习 , 倡 导 开
种 培 养 离 不 开 丰 富 的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 综 式 的 教 学 ,而 小 学 生 本 身 就 贪 玩 好 动 , 合 性 学 习 就 是 在 倡 导 自主 、 合 作 、探 究
新 课 程 的点 滴经 验 , 与大 家 共勉 。
一
、
惯 ,为 学 生 构 建 良好 的 互动 平 台 ,运 用 以 “ 维 目标 ” 为 导 向 ,优 化 灵 活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法 , 激 发 学 生 的 潜 三
能。
教 学 方案
备 课是一 项有 创造 性 的个体 劳动 ,
识 字 教 学 在 低 年 级 语 文 中 占有 重 要
备 课 的 好 坏 关 系 到 课 堂 的成 败 。 传 统 的 地 位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不 能 只 单 纯 地 追 求 备 课 , 强 调 知 识 传 授 ,忽 视 对 学 生 能 力 识 字 量 ,还 要 特 别 重视 学 生 的 情 感 、态
维 , 以三 维 目标 为 导 向 , 优 化 教 学 方 “自助 餐 ” 让 学 生 挑 选 自 己喜 爱 的 “ , 食
案 ,恰 当 安 排 语 文 知 识 的教 学 , 不 面 面 物 ” 。
俱 到 , 只 抓 住 一 个 切 入 点 ,带 动 其 他 知 语 文 是 工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 语
识 的 教 学 , 从 而 轻 松 圆 满 地 完 成 一节 课 文 首 先 在 于 它 的 工 具 性 。一 年 级 学 生 的 的教 学 任 务 。 新 课 标 要 求 : 一至 六 年 级 语 言 特 点 是词 语概 念 总 是 和 事 物 表 象 紧 能 用 普 通 话 正 确 、流 利 地 朗读 课 文 ,这 密 结 合 , 因而 在 学 生 阅 读 课 文 时 ,会 不 是 针 对 培 养 学 生 朗 读 能 力 的 要 求 。 为 自觉 地 把 课 本插 图 和 日常 生 活 画 面 联 系 此 ,我 把 朗 读 作 为 课 堂 教 学 的 切 入 点 , 起 来 。 比如 教 学 《 鸭 子 的 问号 》 一课 小 时 ,我 首 先 引 导学 生分 角色 朗读 ,在 明 以读 代 讲 , 以读 悟 情 。 二 、构 建 互 动平 台 ,激 发 学 生 潜能 白角 色 后 ,指 导学 生 说 一 说 生 活 中 的 小
改革创新的例子
改革创新的例子
改革创新之我见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必须要有改革和创新的思想,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我看来,改革和创新在各个领域中都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教育下一代;在经济领域,我们需要创新出更加高效的商业模式,提高产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一个成功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要有包容心和创新精神。
只有不断接纳和吸纳外来的经验和思想,才能
够有更好的思路和实践。
第二,要有勇气和毅力。
改革和创新都需要付出智力、财力和物力,而有时候,这些付出可能并不能立刻带来回报。
因此,有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有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
这种观念的突破往往需要我们对旧的思想方
法进行彻底的反思和超越,争取出新的思维方式。
成功的改革创新案例并不在少数。
比如说,中国的上海自贸区就是通过采取开
放的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芬兰的教育体系就借鉴了日本的“翻转课堂”和德国的“学院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育体系。
当然,改革和创新的路上也是不免艰辛和失败的。
在失败和曲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推动更加深入的改
革和创新。
综上所述,改革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共同
推动改革和创新,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之我见——以泉州市职业教育为例
以服务 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 产学研 结合 的发展 道路 是 职业 教育 的发 展方 向 , 走 只有 紧 紧 围绕 区域 经济 和行业 发展 、 产业 结构 优化 升级 和农 村 劳 动力 转移 的需要 , 坚持 “ 府 主导 、 政 依靠企 业 、 分发 挥行 业作 用 、 会力 量积极 参与 , 办与 民办 共 同发展 充 社 公 的多 元办 学 格局 川, 采取校 企合 作 、 学结合 、 工 结构合 理 、 式多 样 , 活开放 、 形 灵 自主发 展 的办 学 体系 , 是实 现“ 才 十
职教育 与高 职教 育互 相沟 通 和衔接 的“ 交桥 ” 逐步 形成从 中职 到 高职 的 连续 贯通 的职业 教 立 ,
育体 系 , 打牢职 业技 能基 础 , 提高 培养高 技能 型人才 的质 量 。通过 校 际 间 的联合 办 学 , 最大 限
度 地提高 办学效 益 。 2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 高 职 业 教 育 的 专 业 性 、 应 性 和 就 业 率 、 提 适
l 通过 院校 间联合 办学 , 、 整合 教育 资源 , 高办学 效益 提 区域 间 的公 办 职业 院校应 加强 横纵 向联 系 , 定期或 不定 期 召开 协调 会 , 切合 作 , 密 联合 办
学 。校 际间 的实验仪 器设 备 、 图书 资料等 可 以挖 掘其使 用功 能 , 实现 资 源 的充 分共 享 ; 内外 校 实 训基地 建设 可 以协 调运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规 划 , 理 布局 , 叉 使用 , 免 重 复 建设 , 高 使用 效 率 ; 科 合 交 避 提
Vo. 4No 5 12 .
S p 2 0 e.0 6
深 化 职业 教 育改 革之 我 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包装教育改革之我见
1 包装教育之现状
目前,世界范围的包装高等教育仍处于起始阶段,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
也只是在20 世纪50 年代才开始起步进入包装教育,中国包装教育的发展则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不无关系。
1984 年教育部将“包装工程”列入
本科专业试办,并先后在全国17 所高校进行包装高等教育实践;在经过1992 年和1997 年两次专业目录大调整后“,包装工程”被正式列为国家
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
与此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几所高校设
置包装工程的硕士点、博士点,初步形成了包装工程专业”学、硕、博”
比较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为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1 ]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又取消了这一教育培养体系,致使包装工程专业的研
究生只能寄人篱下、挂靠在其它相关学科上,打击了一些高校培养包装高
层人才的积极性,使培养高级包装人才的问题难于解决,造成了包装行业长
期的技术落后,发展缓慢。
2 包装教育改革之需要
2. 1 必要性
2. 1. 1 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落后中国的包装高等教育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而欧美发达国家自20 世纪50 年代在包装教育领域起
步后,发展相当迅速。
如最早实施包装教育的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1952
年创建包装工程学院即开始本科生教育,1957 年开始包装硕士研究生教育,而包装博士研究生教育也在1994 年开始。
[ 2 ]由此看来,中国的包装高等
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要想跟上世界包装高等教育的步伐,
就必须加快改革,推进发展。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