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技能方法归纳专题四地理图表技能第1讲地球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地球的运动》精美课件1

人教版地理《地球的运动》精美课件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 准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____地__轴____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 向是____自__西__向__东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2_4____小时,也就

3.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形成___夏__季_____;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
形成____冬______;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
季 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____春______和____秋______。南半球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或一天)
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 升西落、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 变化、极昼和极夜现象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计划到2020年建成。该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地 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网而成,届时可在全球范围 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据 此完成1—2题。


季节与北半球____相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的运动
思维导图及重要知识点解读
思维导图
重要知识点解读
•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 2、昼夜现象与晨昏圈 • 3、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意义 • 4、四季的变化 • 5、五带的划分
1、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意义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 球的自转。 (2)特征:①自转轴:地轴。
交成66.5 0的夹角,而且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因 此在一年之间,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量多, 气候炎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为热带。北回归 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和北极之间为北寒 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和南极 之间为南寒带。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温带候季节变化 明显。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 后
太阳直射 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变化 季节
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春季,无
等长
南半球秋季
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相 反
北半球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 南半球冬季 极昼现象,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夜 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 北半球秋季,无
等长
南半球春季
北半球昼短夜 长,南半球相 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特征、 规律和意义的异同。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自转运动产 生了昼夜更替与时差现象,公转运动导致四季更替、极昼 极夜现象及昼夜长短呈规律性的变化),解答本题就很容 易了。
答案:B
4、四季的变化
(1)四季产生的原因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
人们通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 8三个月划为夏季;9、1 0、1 1三个月划为秋季; 1 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第01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高二地理探究课件(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01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高二地理探究课件(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2
地球的自转
情境导入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 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 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数小时的曝光, 得到的一张绚丽星轨照片。(2011年11月
兴隆观测站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合作探究
HEZUOTANJIU
1.为什么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3.6小时中,这些恒星在天空中转动了多少角度呢? 4.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选择性必修一

然 地
基于地理情境创设的问题式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
理 基
第一讲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情境问题式教学 QINGJINGWENTISHI
目录
contents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
公转
自转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的 太阳直射点 形成和影响 的移动规律
方向、周期、速度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义。
明地轴特征及其应用,黄赤交角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观察北极星高度,推断当
水平 4:结合地球运动示意图,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纬度;观察太阳和星空运动特点,说
的方向,在地球公转图中判断二分二至日。
明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先学后教
XIANXUEHUJIAO
阅读课文
完成导学案 [ 必备知识 ] 模块
时间:15分钟
1
BIBEIZHISHI
地轴

α
俯视
侧俯视
经度 地 球 面 上 一 点 与 两 极 的 连 线 与 0 度 经 线 所 在 平 面 的 夹 角
➢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PPT课件106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PPT课件106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不 停的围绕太阳 的转动。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3月21日 直射赤道 昼夜平分
白昼变长
极昼 白昼最长
白昼变长
昼短夜长 直射南回归线 12月22日
极夜 白昼最短 极昼 白昼变短
极夜 6月22日 白昼变短 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第二步:求时区差
B与A:8-2=6 D与A:5+8=13 C与A:10-8=2
第三步:求区时:
B点:12-6=6时 C点:12+2=14时 D点:(12+24)-13=23时 (为什么+24)
地方时的计算
(方法)
例题: 甲地经度为1360E,乙地经度为1200E, 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的时间。
区时
•区时的含义: 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 区时(标准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 差一小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 即0°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该类计算有两种情况: 一是已知两地所在时区和一地的区时, 求另一地的区时.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
例题
已知北京时间下午3点,求美国纽约(西五区)几点? 日本东京(东九区)几点?
北京时间:指的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 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O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指北京所在经线(116OE) 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日界线、子夜线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
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 时。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 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为 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 180°经线为日界线。 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 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 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地球的运动

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地球的运动
地轴空间 指向
自转
公转
绕地轴的旋转
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运 以遥远 动 恒星为 周 参照点 期 以太阳
为参照 点
1恒星日=23时56 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周 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三个基本 不变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 23°26′
两个 变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面
两个变 与赤道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
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2020—2021学年中图版 地理必修一课件:地球
的运动
2020/9/14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
课标解读
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一般 特点(如方向、周期、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规律。 应用:结合黄赤交角分析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四季 和五带的影响。
项目 概念 方向
侧视图 俯视图
示意图
方法
握住右手,大拇指伸出来 ,掌心向着自己,上边是 北,地球就是按四个手指 的方向自转: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顺时针方向
结合经度判定。西经

度自西向东经度度数

减小,东经度自西向

东经度度数增大(图示
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特点
含义
一一轴ຫໍສະໝຸດ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两 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 角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精品中图版必修1-PPT精品.ppt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精品中图版必修1-PPT精品.ppt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 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北极 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 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021/1/9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2象3.50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既无太阳2直3.50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2.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 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a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的运 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的度数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温带 的范围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
2021/1/9
右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 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用PPT课件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用PPT课件

30°N
10°S
20° N A
10°N 60°E 90°E 120°E
B
20°S
30°S
90°W60°W 30°W 1
二、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1、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 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2、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 度数值大的在东面;
3、两地经度和= 180°,不分东西; 4、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7
地球自转
北极星
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旋转中心:地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8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意义:产生了昼夜的更替,时间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10
让我们置身在太空观察: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北逆南顺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11
2、晨昏线: 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 昼半球: 接受太阳照射的部分
夜半球: 没有太阳照射
的部分


晨昏线又分为两部分,其中

由黑夜进入白天的那个界线
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
的界线叫做昏线。
昼 半 球
晨昏线 (晨线)
12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
120 90 60 30 60
A 30 0 赤道
30 D
60
0 30 60 90 E
B
C
120 150 60
30 0 30 60
3
4
• 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什么时候气温高? • 一年当中,最热的是那个季节?最冷的是哪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27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27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图版《地理Ⅰ》第一章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二)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美 国 航 空 航 天 局 公 布 的 地 球 照 片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 生昼夜现象?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昼夜现象(地球不 发光、不透明) 地球自转 (根源)
注意:昼夜现象不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昼夜交替
辨析:“昼夜现象” 与“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
2.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N
夜弧

线

线 昼弧
太 阳 光 线 地平面
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
太阳高度角大于0
太阳高度角等于0
太阳高度角小于0
昼半球S :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1、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向的规律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速度越快,偏转越大。
N
西



湘江
堆积岸 西 (凸岸) 岸
N
长东 沙岸

侵蚀岸 (凹岸)
湘江
N
堆积岸 西 (凸岸) 岸
长东 沙岸

侵蚀岸 (凹岸)
一般北半球河流的右岸是侵蚀岸(凹
岸),为主航道,适宜建设港口;左岸是
切点

极昼
极夜


切点
可理解晨 昏线不动, 而地球表 面一点随 地球自转 而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1章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7 - 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7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14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4.自转周期名称1日长度参照物恒星日23时56分4秒遥远的恒星太阳日24时太阳5.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微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易误提醒]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归纳总结即可。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

五、直立物体影子日(年)变化图 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直接相 关。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 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1.一天当中,正午时,日影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出
或日落时,日影最长。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阳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长。
点拨: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 为晨昏线,大陆上的等
温线向南凸,说明是 1 月左右,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 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2.图示时刻( B ) A.东经 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点拨:东经 10°有昼有夜;昼半球和夜半球是相等的;1 月
六、昼长变化示意图 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图 4-1-11 1.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昼长为 12 小时),图中表达应该是
一条数值为 12 小时的直线。
2.北半球在夏至(6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在冬至(12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3.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持续 时间越长。 4.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②A、B 两点是晨昏线与某一条纬线的两交点→A、B 两点 所在经线一定是与 45° 对称的。 的经度为 125° W A W(45° 向西 W 80° → B 的经度为 35° ) E(45° 向东 80° W )。
③调用知识:球面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这两点所在大圆 上的那段劣弧,弧 ACB 是晨昏线(地球上的一个大圆)→从 A 地 点飞往 B 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B 两点所在大圆上的一段劣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PPT课件.ppt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PPT课件.ppt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秋分
次年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决定,直射点在南北哪个半球,
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昼
体验高考(全国文综)
读图,一艘由太平洋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 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 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下题:
75°
72°
69°
P
54°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C)
A. 22时 C. 20时
B. 14时 D. 16时
例: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区为3月21日,非 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经线为:
( C)
A. 0° B. 180° C. 60°E D. 120°W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即黄道面与赤道
面的夹角,为23°26′
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昼夜 北半球昼 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 昼夜 平分
长短 夜 最短
夜 最长
(1)已知两地经度,求地方时差:地方时差=经度距离×4分钟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
例:杭州市地方时为12时,和田与杭州市相差40度,在 杭州市的西侧,求和田的地方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划分 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地球运动基本特征 (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地球运动基本特征 (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三、黄赤交角
思考:1、黄道平 面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黄赤交角)是 多少?相当于哪条 纬线的度数?
2、地轴与黄道平 面的夹角是多少? 相当于哪条纬线的 度数?
五、黄赤交角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
23º26′N
秋分日—9月23日

春分日—3月21日
23º26′S
冬至日—12月22日
18
12 6
ab为昏线 bc为晨线
侧视图
12 6
24或0
晨 线
晨昏线(圈)的特点一:
1.晨昏线平分地球,平分赤道, 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时,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 在经 线的地方时为6时;若是昏线 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18时;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初中地理知识回忆-----地理坐标
2.经度变化规律
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
一、地球的自转
自学内容:
1、绕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4、速度: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自学内容:
1、绕转中心: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2、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
4、速度: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俯视, 顺时针方向旋转
5.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晨线 与昏线转折点,转折点所在 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或子夜0点或24点;
地方时
地方时
晨昏线(圈)的特点二: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
夹角大小等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 二分日重合,其余时间斜交,夹角大小范围在0°~ 23°26′之间; 二至时跟极圈相切,夹角达最大,为23°26′; • 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 二分日垂直,其它时间斜交,其交角大小与刚 刚出现 极昼极夜的纬度大小相等,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互 余;交角 大小范围在66°34′~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照图 日照图是反映某时刻太阳光照情况的示意图,也叫光照图。 一般由“经纬网+晨昏线”构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 图的形式变化多样。日照图主要类型有侧视图、极地俯视图、 圆柱投影图、斜视图等。 (1)侧视图:
图 4-1-1
(2)极地俯视图:
(3)圆柱投影图:
图 4-1-2
图 4-1-3
(4)斜视图: 图 4-1-4
四、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基本类型包括直角坐标折线图(图 4 -1-9)和半圆倾角路径图(图 4-1-10)。找准拐点(极值)所对 应的日期(节气)是解题(推算当地纬度等)的关键。
图 4-1-9
图 4-1-10
1.利用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节气判断南北半球——冬 至(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北半球;夏至(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南半球。
二、日期图 日期图是反映某时刻地球表面日期分布的示意图。一般由 “经纬网+日界线”构成。根据日界线特征和日期换算原则解 题。步骤:首先确定(区分)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 再由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0 时经线) 之间的经度差来推算时间。
图 4-1-7
三、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日照图的判读中,要注意以下关系:
图 4-1-5
1.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是过地心且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所在平面与太阳 光线垂直,图中∠α=∠β,即晨昏线平面与其和赤道之间交点 所在经线圈的夹角=直射点的纬度。故春、秋分,晨昏线与某 条经线重合,且过南北极点,与所有纬线相交。
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和经线相交,夹角等于直 射点的纬度(二至日最大,为 23°26′)。晨昏线与纬线有相交、 相切、相离的关系。
图 4-1-8 1.太阳高度为 0°的时刻表示日出日落时刻——推算白昼长 短(如图 4-1-8 中:①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②③地昼长等于 24 小时、④地昼长等于 12 小时)。
2.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H——根据正午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纬度。
3 .最大太阳高度 H 出现时刻即为当地正午 ( 地方时 12 时)——推算当地经度或标准时间所在经度。
2.利用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来判断纬度范围——有太阳直射 现象,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 南北回归线以外。
3.利用公式 H=90°-|θ-δ|计算当地纬度。
五、直立物体影子日(年)变化图 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直接相 关。 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 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1.一天当中,正午时,日影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出 或日落时,日影最长。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阳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长。
图 4-1-13 中,由 T 点和 O 点经度同为 160°W 可知其上 部是下部匹配部分的背面以 160°W 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轴沿赤 道平面旋转 180°所得——O、T 位于 160°W 经线;A 位于 110°E 经线;B 位于 70°W; M、Q(P)、R 位于 20°E 经线(如图 4-1-15)。 可画出晨昏线 AR。
六、昼长变化示意图 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
图 4-1-11 1.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昼长为 12 小时),图中表达应该是 一条数值为 12 小时的直线。
2.北半球在夏至(6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在冬至(12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3.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持续 时间越长。
2.日照图中“五点”之间的关系: “五点”指太阳直射点、两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交点)、
两切点(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点)。准确把握日照图中“五 点”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图 4-1-6
3.日照图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 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或交点所在经线)的夹角(晨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同一半球极点的太阳高度角 =切点纬度的余角(两切点是指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 点,也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 =极昼区某点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和的 1/2。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南。太阳 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长;太阳直射 23°26′S,全年 正午影长最短。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节而变化。 关键是结合影子方向和影长极值判断对应的日期(节气);有 时也要注意影子日(年)变化图与太阳高度日(年)变化图之间的转 换。
4.南、北两极点在某一天中太阳高度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常 数 C(C=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其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图中是 一条直线(如图 4-1-8 中②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线呈一直线,表 明②地是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的某极点,且根据②地太阳 高度值为 h,可以断定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为南纬或者北纬 h)。
5.多个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时要注意对它们东西 方向、南北方向和高低纬度的判断。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 化的基础,因而“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 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查更多的依赖各 种形式的图像,对地球运动基本图像系统判读技巧的熟练掌握 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涉及到的图像主要 有日照图、日期图、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昼夜长短变化示意 图等。
4.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七、变式图、简化图 变换方式:平移(图 4-1-12)、旋转(图 4-1-13)。处理措 施:复原、补全、(俯视图、侧视图)视角转换。
图 4-1-12
图 4-1-13
试在图 4-1-12、图 4-1-13 中各自左下部分画出晨昏线, 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 4-1-12 中,由 T 点经度(160°W)和 O 点经度(20°E)可 知其上部就是下部匹配部分平推 180°所得——O、P、R 位于 20°E 经线;A、B 位于 110°E 经线;M、Q、T 位于 160°W 经线(如图 4-1-14)。即可正确画出晨昏线 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