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教案

合集下载

秉笔直书的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秉笔直书的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秉笔直书的教学设计(优秀14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史秉笔直书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1、根据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2、理解太史说的话。

三、教学流程:(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1、板书:秉笔直书2、齐读课题,解题:“秉”拿着、握着;“书”书写。

3、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析词。

2、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交流: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实?2、默读课文,思考:崔杼为什么要杀掉太史?太史在临死前都说了什么?细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太史说的话。

3、汇报交流,以读促思:(1)“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句?改为陈述句怎么说?指导朗读:读出断然拒绝的坚定口气。

(2)“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太史宁死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

(3)“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

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讨论:太史仲用怎样的神情说的?(面不改色、冷笑)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轻蔑、坚定)(4)“我当然爱惜生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

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要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畅谈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是哪句话触动了崔杼,让他作罢?质疑:下文哪句话证实了“还有要写的人”?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分角色朗读课文。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优秀教学设计
4.倡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格成长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语文知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课文阅读、词汇理解和句子分析有一定的掌握。但在《秉笔直书》这一课文中,部分专业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讨论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品质。
(此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将所学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为,实现知行合一。)
5.预习下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课文内容,提前标注生字词,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秉笔直书》中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勇敢担当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诚实是一种美德,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创意写作,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3)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2)学习作者的客观公正、敢于直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3)提高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2)分析作者的隐喻和讽刺手法;(3)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秉笔直书》的作者及其背景;(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实践: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完善自主学习笔记,重点关注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写作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写作水平;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解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秉笔直书》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秉笔直书》。

大家知道“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吗?生:……师:对,就是拿着笔直截了当地书写。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课文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生:……3.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

生:……师:同学们很棒,都找到了不少生字词。

下面我们来一一学习这些词语。

(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4.课文解析(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生:……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旨。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5.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秉笔直书”的理解。

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秉笔直书,敢于面对真实,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秉笔直书”的感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3.学生对“秉笔直书”的理解是否深入?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主题?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秉笔直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分析《秉笔直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掌握《秉笔直书》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秉笔直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分析《秉笔直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秉笔直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解读《秉笔直书》中的重要片段和表达技巧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2.2 教学策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秉笔直书》提供相关案例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深入思考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和视频等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准备PPT和教学辅助材料3.2 教学步骤引入《秉笔直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分析《秉笔直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讨《秉笔直书》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解读《秉笔直书》中的重要片段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意见,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组织相关的文学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2 教学延伸探讨《秉笔直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给他人,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教材:《秉笔直书》原著及相关教学辅导书籍参考资料:作者生平和作品评论文章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音频材料和网络资源6.2 教学材料制作PPT课件,展示《秉笔直书》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提供阅读笔记模板,帮助学生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设计讨论话题和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第七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7.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7.2 时间表确定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和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和作业反馈第八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8.1 教学难点识别《秉笔直书》中的难点知识和概念确定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8.2 解决策略提供必要的解释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九章:教学实践与反思9.1 教学实践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9.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馈10.1 教学总结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秉笔直书》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10.2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重点解析《秉笔直书》教学设计教案的重点在于:1. 教学目标的设定,其中包括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分析主要内容和主题、掌握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以及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3)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3)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评价;(3)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如查阅字典、注释等,辅助理解课文;(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2)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辩论和交流。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讨论、写作等;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材;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11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11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11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3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歌曲,释词导入。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发生在战国时,齐国的小故事――(板书:《秉笔直书》)。

1、解词:“秉”是什么意思?(掌、握);“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的人正直,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2、《秉笔直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仲、叔和季宁死也要按照事实写历史。

(相机板书:“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3、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让我们来了解了解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义2、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独揽大权、捏造事实、残暴的人)师: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所以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生:先君是害病死的。

)同学们,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有按照他的话去做吗?(生:没有)。

2024年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

2024年北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秉笔直书》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秉笔直书”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秉笔直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秉笔直书”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句理解。

2.对“秉笔直书”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讲解字词的意思,并组内交流。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秉笔直书”的精神?(二)难点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针对难点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三)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对“秉笔直书”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检测1.教师出一篇小作文,让学生运用“秉笔直书”的精神进行创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作文评析1.教师挑选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互相评析作文,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阅读一篇有关“秉笔直书”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秉笔直书”的含义,并在写作中运用这一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秉笔直书》这篇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的重要性。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

1.3 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的历史背景,理解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二、知识点讲解2.1 秉笔直书的含义秉笔直书是指在写作中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隐瞒事实,不歪曲真相。

2.2 秉笔直书的重要性秉笔直书是历史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才能使后人了解历史真相,从而正确认识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2.3 秉笔直书的实践方法在写作中,要遵循事实,不偏离真相,不夸大或缩小事实,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3.1 文章背景介绍《秉笔直书》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中国的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作者通过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

3.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由引言、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提出了秉笔直书的概念,部分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秉笔直书的重要性,结论部分总结了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

3.3 文章主题解读文章的主题是秉笔直书,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作者表达了秉笔直书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秉笔直书的含义和重要性,能够运用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进行写作。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秉笔直书的实践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正、客观的历史观。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秉笔直书的实践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并掌握秉笔直书的实践方法。

5.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秉笔直书的含义和重要性,能够运用秉笔直书的写作精神进行写作。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3)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和勇于表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

2.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3. 写作背景介绍: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4.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或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考。

2. 课文朗读和解析:让学生朗读课文,逐段解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秉笔直书教案

秉笔直书教案

秉笔直书教案教案是教学计划的载体,是一份详细具体的指导教师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

教案应该详实,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确按照计划进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体验。

本篇文章将以“秉笔直书”为例,介绍一份完整的教案。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秉笔直书》。

该篇选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诗歌之一,是一首以写意字画为题材的词作,旨在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及文学特点。

2.理解与学习写意字画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李清照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与学习写意字画的相关知识。

2. 掌握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内容。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李清照的诗歌艺术。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首先通过讲授唐代文化背景及写意字画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和交流。

3.实践法:通过模拟写意字画和创作诗歌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和参考资料。

2.黑板、彩笔等教学用品。

3.茶杯和几盘小点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写意字画欣赏,并让学生评价这些字画的优劣。

2.引导学生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能够成为唐代优秀的诗人之一?二、讲授中心内容(30分钟)1.介绍唐代文化背景及文学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讲授写意字画的相关知识。

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讨论达成共识。

三、课堂互动(40分钟)1.让学生在黑板上模拟写意字画,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了解写意字画的技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以李清照的《秉笔直书》为范本,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并通过小组展示进行互动和反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秉笔直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2)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其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秉笔直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秉笔直书的概念,分析课文中的秉笔直书写作技巧。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 Throughout the lesson, I will raise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to guide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秉笔直书. For example, I can ask, "Why is it important to write objectively and truthfully?" or "How can we ensure that our writing reflects the facts accurately?" These questions will stimul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elp them grasp the essence of秉笔直书.
2.为了激发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秉笔直书, I will use various teaching resources, such as pictures, videos, and storytelling, to create an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se resources will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bstract concept of秉笔直书and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njoyable.

教学资源: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教学资源: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第二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第三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第五篇: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秉笔直书》教学设计本课教材分析: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

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

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板书:秉笔直书。

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 的内涵和影响。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料准备
课本教材
确保学生人手一本《秉笔直书》 的教材,以便于学生预习、学习
和复习。
教案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学 计划和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辅助资料
提供与《秉笔直书》相关的辅助 资料,如历史背景、人物介绍、 相关评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度
收集家长对教师教学方法、态度以及课程设 置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参与度
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在家 庭中给予的支持和辅导。
对孩子进步的评价
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进步的认可度,以及对 孩子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反思
01
02
03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包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历史背景的掌握以及价值 观的认同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 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提 高学生的表演和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和反思,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念。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总结词:引导思考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引导学 生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详细描述: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春秋 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课文讲解做铺垫。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秉笔直书”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思想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文字。

教学重点:1. “秉笔直书”的含义和意义。

2. 正确书写和运用文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秉笔直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思想的品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秉笔直书”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秉笔直书”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秉笔直书”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解“秉笔直书”(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详细讲解“秉笔直书”的含义和意义。

2. 教师举例说明“秉笔直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正确书写和运用文字(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正确书写和运用文字的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书写和运用文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和运用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秉笔直书”。

2.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秉笔直书”的原则,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敢于表达真实思想,勇于秉笔直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秉笔直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思想的品质。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秉笔直书的重要性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关于秉笔直书的案例,例如历史记录、新闻报道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秉笔直书的重要性及其对事件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案例中秉笔直书行为的看法和理解。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师:恩,他们要怎么样呢?。

生:我还发现了太史们都不怕死。

师:用一个词来说——师:为什么几位太史面对独揽大权的崔杼还能做到这样坚持写史实,宁死也不肯屈服呢?那么太史的本分是什么?我们找到这句话,给大家念念,谁来读读?出示。

师:岂能,再来!生再读。

师:这不就是太史的本分所在吗?谁再来读一读?这就是太史们心中的信念啊,一起来!你认为这几位太史是怎样的人?师:是啊,他们坚守住了自己的本分。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来听一听他们心中的信念吧!往前翻一页。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几位史官的语言描写,就读出了他们忠于职守,宁死不屈的品格。

那么文章中还有描写崔杼语言的,他们之间针锋相对,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就让我们再现这次较量。

现在,听清老师的要求,同桌合作,其中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太史中的以为太史的语言去读,另外一位同学就读崔杼,去掉提示语,两个人练练这两个人之间的那种针锋相对,多练几遍,一会儿全班展示。

开始。

那两位同学愿意展示崔杼和太史伯的较量?来,你俩读吧!读后评价建议。

指名分别读。

还有同学愿意读出那种严肃和坚定吗?你来。

这位同学读出了太史伯的内心,在生与死面前他选择了舍生而取义。

我们一起来读读。

“我只有一个脑袋——”太史伯心中坚定那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按照事实写历史——”师:再请两个同学读读太史仲与崔杼的对峙。

指导朗读师:刚刚两名同学不仅读得好,还读出了反问的句式。

我们每个人都来表现这种强烈的、刚正不阿的精神。

齐读。

他的亲哥哥都被杀了,他怎么还能面不改色呢?生:因为他们都是史官,他们的本分是——那是他心中不变的信念。

老师和你配合读读。

师读提示语。

谢谢你精彩的朗读,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来读崔杼和太史季的对话,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太史季表达了哪两个意思?交流:你觉得他要表达哪两个意思?想到一个说一个。

生: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就再也改变不了,就算你在史书上这样写,后人也知道你干了一件不好的事。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秉笔直书的含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体会秉笔直书的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秉笔直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诚实、正直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秉笔直书的含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古代文学作品中秉笔直书的体现。

2. 教学难点:(1)秉笔直书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如何评价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秉笔直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秉笔直书的含义。

(2)介绍古代文学作品中秉笔直书的代表作品。

2. 课堂讲解:(1)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秉笔直书的写作手法。

(2)讲解秉笔直书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找出秉笔直书的例子。

(2)分析这些例子如何体现秉笔直书的精神。

4. 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运用秉笔直书的写作手法,进行短文创作。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秉笔直书的特点。

2. 结合课后练习,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秉笔直书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秉笔直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秉笔直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经验和感悟。

2. 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秉笔直书方面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古代文学:(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古代文学作品,深入了解秉笔直书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秉笔直书》教案
《秉笔直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

下面我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

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

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

B、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读反馈:
a)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全体学生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教师个别抽查。

B、初步交流自己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

二、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思考一下文章主要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学生一起交流。

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

你觉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

让学生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

指导学生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

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
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

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

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

全班分角色朗读。

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现得真是充分,淋漓尽致。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

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按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