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达州市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5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2.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伊犁将军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D.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下列反映红军长征史实的诗句是()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我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①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③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④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A.国际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 中华文明起源B. 奴隶社会瓦解C. 封建国家形成D. 皇帝制度确立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描述的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筒车4.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这说明历史研究应()A. 形式创新B. 贯通古今C. 秉笔直书D. 彰显个性6.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7.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社会经济繁荣B. 市民生活丰富C. 对外交流频繁D. 民族交往交融8.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A. 隋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A. 西夏建立B. 辽宋议和C. 金军南下D. 元灭南宋10. 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 抗击荷兰侵略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设置伊犁将军11.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 大泽乡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太平天国起义D. 义和团运动13. 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A. 确立建党建军原则B. 始创人民军队C. 开辟正确革命道路D. 发动秋收起义14. “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人间奇迹。
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 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 高级生产工具C. 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 诸侯国的徽标2. 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 较高生产力水平B. 频繁的兼并战争C. 新兴的小农经济D. 宽松的社会氛围3. 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 建筑用途广泛B. 史料价值突出C. 艺术价值较高D. 材料来源丰富4. 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 铸币金属匮乏B. 币制较为混乱C. 农业技术落后D. 商品经济衰退5.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 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 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 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 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 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扬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的答题栏内。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为此,他()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各少数民族的爱戴,有“天可汗”的称号,D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排除B项;隋炀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项。
2. 观察下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A. 农业稳步发展B. 苛捐杂税繁重C. 官僚机构臃肿D. 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清朝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增长,说明农业稳步发展,A项正确;耕地面积的增加与苛捐杂税繁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官僚机构臃肿与耕地面积无关,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3.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
他们的英勇行为()A. 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B. 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C. 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D.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可知,黄海海战中,致远、经舰、定远、镇远等舰官兵英勇抗敌,不畏牺牲,B项正确;黄海海战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海战,与英军无关,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D 项。
故选B项。
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5.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A 设置枢密院B.设立通判C.设置转运使D.设立市舶司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太平天国运动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5.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对作者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A.八七会议B.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古田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9.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广东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样。
据此推想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拓始于商朝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
这体现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3.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A.农牧分界线以北B.汉水流域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以南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觉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
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养精蓄锐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5.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
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
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D.外戚势力膨胀6.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
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运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沟通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
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旺盛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沟通频繁8.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态度使美国产生怎样的变化?
态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集聚外来人 才。变化: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 位置;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 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 效果……”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 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 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针对训练】 1.(2021·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 促逼下,中国人民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 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 的近代化等阶段。……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 代。
——摘编自徐蓝《20 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2)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从“合作与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四川省广安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从1840年起先,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斗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同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条约,清政府偿付赔款最多、恒久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人反帝性质的组织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19世纪60年头到90年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B. 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C.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3.《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行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A. 严复B. 邓世昌C. 梁启超D. 康有为4.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旧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学问分子()A. 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 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5.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见一样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见,多为国人所怜悯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材料中的“陕变”是指()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6.1942年1月英国(泰晒土报》说:“(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确定性之成功,系华军之……大捷。
”材料中的“大捷”是指()A. 武汉会战B. 枣宜会战C. 第三次长沙会战D. 百团大战7.下列各图,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气被基本歼灭,使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的成功成为定局的是()A.B.C.D.8.在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战胜严峻困难的过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其中“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被群众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的事迹是()A.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B. 带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C.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水稻D. 从中草药中发觉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9.20世纪50年头,新中国参与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主动影响,国际政治舞台起先有了“中国的声音”。
解析: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解析】
【详解】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图示反映的是审美观念,不仅仅是会制造陶器,排除C项。故选B项。
2.“禁止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的一律降爵黜官”“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与这些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如黑脸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红脸凸显关羽的忠义,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固化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B项正确;京剧脸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知,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或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排除AC项;京剧脸谱并不是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8.《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的()
A.背景B.目的C.结果D.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可知反映了土地的结果,即通过土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翻身获得解放,也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土地的背景或目的,排除AB项;土地具有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D.便于开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改进了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筒车,节省人力,利于犁省时省力,利于耕作,便于开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A.翻车B.筒车C.秧马D.曲辕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唐朝农业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可随水自由转动,竹筒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B项正确;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曹魏时期,马钧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秧马是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排除C项;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创作的长篇小说《丝绸之路》B.中国邮政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
C.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D.电视刚《汉武大帝》张赛出使西域片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罗马玻璃碗”是考古发现,可作为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ABD项都是后人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
9.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
A. 垄断商业B. 鼓励贸易C. 闭关锁国D. 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清代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找人担保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归国,可见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项正确;垄断商业、鼓励贸易、重农抑商故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A.赋B.诗C.词D.小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和所学可知,词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C项正确;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时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越来,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苏州塘北遗址的良渚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了房屋基址,还发现了大面积古水稻田遗迹、墓葬等。墓中随葬玉石器等,显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表明当时的人们()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B.还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6.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宣政院印’印文,金奔巴瓶”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防止蒙藏责族操纵转世灵量,清廷特别颁发金瓶,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金奔巴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因此,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说法错误,是西藏不是新疆,排除A项;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排除B项;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说法错误,题干涉及的地区是西藏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训练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①上述材料引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哪一年通过?这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②该文件限制了什么人的权利?又维护了哪一机构的权利?③该文件有什么作用?④对英国政体产生了什么影响?(确定了哪一种政治体制?)2、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议,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材料二:1938年夏至秋,英国首相张伯伦三次会见希特勒。
第三次,与德、意、法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后,他飞回伦敦对群众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结果。
①慕尼黑会议召开于哪一年?②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为什么说慕尼黑会议是个大阴谋?④张伯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⑤慕尼黑会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⑥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理解?3、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世界历史》第一册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回答:①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②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③通过这次革命,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④明治维新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上什么?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
这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回答: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胜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
材料三: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
①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②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 --初中《世界历史》课本①这段史料摘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②这个国家为自由独立而进行过什么样的斗争?其领导者是谁?(1分)③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1分)7、.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
现请回答:①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1分)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1分)②哪一次会议确定老人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③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至少列出两点)8、材料一: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
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
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选自《世界历史》第二册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美国一总统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①这些措施是谁实施的?②他就职时美国的情况怎样?③他上台后采取什么手段缓和这种局面?④其目的是什么?⑤采取以上措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9、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侵略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皇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皇宫的全部财富。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这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①你知道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是指谁?②材料反映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③圆明园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10、"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历史使命。
……"①上述材料是谁为哪一个组织起草的什么文献的同内容?②该文献何时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11、阅读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大跃进”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土钢无法使用。
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下降22.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斤。
材料三:袁隆平,一个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
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现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
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已推广到美国,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前夕我国残破不堪的国民经济。
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分)②结合材料二概括“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3分)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带来了我国乃至世界粮食产量的大幅增产。
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12、材料:"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沿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什么?②这一文件颁布的年份是哪一年?③它有什么作用?13、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说:"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
"①开辟第二战场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②欧洲第二战场最终于何时何地开辟?指挥官是谁?意义如何?14、材料1: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②1861年改革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什么危机?③农民为什么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15、材料:战败的德国由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区占领;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①本段话引自何会议的内容?②欧洲战争结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③该会议还规定建立何国际机构?这个机构中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哪几国?16、材料一:“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 ----摘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材料二:197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欧共体”)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近年来,我国与欧洲联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关系发展十分密切。
欧洲的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
中欧间的经贸总额不断增长,增幅较大。
----教参等资料摘抄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文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必然性。
(3分)②结合课文,试析“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和资本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③如果说“欧共体”(欧洲联盟)的成立体现了当今的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那么,材料二的中欧经济交往,则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17、林肯总统1858年一次演说中的部分内容:"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变成另一种东西。
"①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②"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是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③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结果如何?18.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7分)说明:本题意在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不论持上面三种观点中的哪一种,只要答出四点以上(含四点)的理由即可。
19、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电话、发电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博览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材料二: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博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最终中国上海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即将举办的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费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也是为了纪念100前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件大事,这一件事应该是什么?(2)材料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获得“世博会”的主办权说明了什么?(4)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建设家乡的美好城市(或美好乡村)提出一条建议。
20、以下是古代一些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一个首陀,(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一头母牛。
①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②体现了什么制度?21、材料一: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