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
(2)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
2. 掌握生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
2. 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的幻灯片或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观察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看雪》。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讲解和示范。
5. 欣赏雪景:(1)学生观察雪景图片或视频,感受雪景的美丽。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观察和表达。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或绘画作品,分享对雪景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默写或抽测,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拼写和含义掌握情况。
4. 观察表达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雪景的观察和表达,评价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
(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二、共同研究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
(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
(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
”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
《看雪》教学设计精选3篇
《看雪》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能力方面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教学制定1〖知识目标〗1、积存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了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引导同学批判地对待文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1、雪后奇景的赏析及了解游湖的雅趣。
2、描写手法──白描理解的精神世界。
一、导入西湖,在文人墨客眼中,无论阴晴雨雪,总是各具风韵的。
我们来欣赏几首古人咏西湖的诗〔多媒体展示〕。
这几首诗歌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因为诗人的视角不同,西湖所浮现的美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欣赏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
〔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同学依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教师整理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2、湖心亭简介:请同学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湖心亭。
3、诵读比赛:⑴听课文录音,掌握字词读音,学习朗诵方法,注意语气语调。
⑵给加点字注音。
⑶自由朗诵〔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准备诵读比赛。
〔评委由班长、学习委员担任〕4、疏通文意:〔解词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下例题目。
答对得十分,答错不得分。
一个小组抢答错误后,其他小组可再次抢答,每小组只一次答题机会,每题只答两次。
〔班长为记分员〕多媒体展示抢答题。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⑴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标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⑵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赏析1、人物──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明明有舟子,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
〕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吗?──有,湖心亭对坐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能懂。
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读出来。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看雪》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关心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适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而我们发觉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漂亮的雪景。
今日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始终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用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肤浅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爽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看雪》教案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 、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与互动
教师是否能够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 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 讨论。
作业与反馈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适量、有针对性 ,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和指导。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学生表现,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 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 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展示与雪相关的图片 、图表等视觉资料,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
实验演示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演示, 让学生观察雪的形成、特 点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 解。
讲解与讨论
结合实例详细讲解知识点 ,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 交流,促进知识的消化和 吸收。
04
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围绕《看雪》的主题和情节 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
文。
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 人物性格、行为动机及其与主题的 关系。
主题思想阐释
讲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 学生思考课文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 值观。
难点问题探讨
01
02
03
地域文化差异
讨论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对 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中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雪相关的场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导 入做铺垫。
问题导入
提出与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新课导入技巧
衔接导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知识,自 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悬念导入
通过讲述与雪相关的有趣故事或现象 ,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
《看雪》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学习难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3、说一说:③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06
补救教学
矫正与补偿
矫正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 误,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矫正,帮 助学生纠正错误理解和认识,确 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
补偿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和缺陷 ,教师需要提供补偿性的教学, 帮助学生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
个别辅导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 做好准备。
05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课
文的理解和参与度。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 理解和感受,并互相评
价。
口头反馈
教师口头反馈,对学生 的表现给予肯定或提出
利用音频设备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 出宁静、祥和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 更好地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
04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关于雪的美丽传说或 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 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 美丽和神秘。
提问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 雪相关的知识,为新课学 习做好铺垫。
课文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台湾的小朋友十分盼望到北京看雪,主要表达了两岸同胞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段落解析
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在台湾从未见过 雪;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在台湾小朋友的画中见到了雪;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我 ”向往北京能见到雪。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雪景,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板书课题《看雪》,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5. 总结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雪景,感受雪的美丽。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雪”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程度。
《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
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一时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⑴自编短文巩固识字: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
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
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
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看雪》,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表达。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雪的诗词、故事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词析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雪景?作者对这些雪景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谁能介绍一下课文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雪景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道写作题:请以“雪”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谁能举例说明?二、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雪景,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通过实践活动,你们觉得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对你们有什么启发?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看雪》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后作业1.请以“雪”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看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景的想象和兴趣。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想象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雪》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思维导图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雪景的美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景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课文的结构。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对雪景的情感表达。
(2)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绘画,表达对雪景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雪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或资料,进行比较和欣赏。
(2)邀请家人或朋友分享他们对雪景的感受和经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教案
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两岸同胞盼望团聚的心情,以及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两岸 一家亲的理念。
2023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REPORTING
教学方法
学效果。
个人成长总结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 足,思考如何提升个人教学能
力和专业素养。
2023
PART 06
教案设计思路
REPORTING
创新点
情境创设
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下雪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 体验。
互动教学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跨学科整合
将语文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描述雪景并创作相关画作,培养综合 能力。
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 表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抄写生词
布置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 。
朗读课文
布置朗读课文的作业,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写作练习
布置与雪相关的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2023
PART 05
评价与反馈
REPORTING
学生表现评价
教师具备实施该教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
3
学生适应性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该教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看雪》教案
汇报人:
2023-12-30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即文言文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本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
几篇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写景方法来呈现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所承载的任务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现奇景,叙事与写景结合体现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表达作者的一片痴情。
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贬谪之士和隐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执着地表达着他的故国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及八年级近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在本单元前四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2.通过精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品读课文、合作交流,体悟作者的“痴”情。
重点:2、3 难点:3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学家的评价突显其文学地位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断句读(落实目标1)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读音毳(cuì )衣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 打更(gēng ) 铺毡(zhān)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生范读,读准字音,试断句读。
4.生提出断句读意见,师总结。
5.师生齐读设计意图:常态的诵读训练,是培养文言语感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读课文,晓文意知内容(落实目标1)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解释不通的字词。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雪》,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雪的喜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看雪》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提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雪的经历。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入课文《看雪》。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指导。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优秀作品。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看雪》的内容和主旨。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期待,感受家庭的温暖。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雪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雪景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绪。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雪花”、“飘落”、“洁白”等,并进行运用练习。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雪景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雪景的特点。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模仿创作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创作自己的雪景描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运用练习。
4.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雪景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雪景描述,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模仿创作: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创作自己的雪景描绘。
7.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8.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雪景的意义和价值,并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环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看雪》二年级教学设计份
《看雪》二年级教学设计(一)份《看雪》二年级教学设计 1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__,讲述了__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__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__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__同胞盼望__回归,实现祖国__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学生对海峡__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
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__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__回归,实现祖国__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__人民企盼祖国__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__的资料。
3.__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
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
可是,在我国__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__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指、接、惊、故、候、奇”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指、接、惊、故、候奇”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情感往往难以把握,对于如何体会台湾小朋友没见过雪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他们没见过雪的心情,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资源:
1.教学环境:非网络教学环境。
2.资源准备:拓展资源,自制生字卡片。
3.PPT课件。
教学策略 :
本课,我结合远程教育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质疑引探法、先扶后放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认识”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指、惊、候、打、接、故、奇”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省、橱、接、铺、毯、银、”等10个生字,
难点:会写“指、候、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3 分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对,在我们这一到冬天就会有很美丽的雪景,大家看!(出示PPT课件。
)
2.谈话:是啊,这些雪景真漂亮啊!这么美的雪景,台湾却看不到(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台湾的位置,背诵识字三中有关台湾岛的三字经。
)台湾的小朋友也想来我们这看看,我们一起去接他们来看雪吧!
【设计意图:从雪景入手,更能将学生引入情境中,逐步渗透课文主题,引领学生到课文中找朋友。
】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3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幻灯片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阅读要求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范读课文 ,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方便自主学习。
】(三)自主识字、拓展阅读( 14分钟)
1、幻灯片出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读。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
向同桌介绍好的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5、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所出示的要求会写的字,整体感知。
(2)指名认读,组词。
(3)范写“指、接、候”四个字。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
(四)拓展阅读,巩固生字(10分钟)
出示幻灯片《我爱阅读》,学生按要求自主阅读识字通中的短文。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10 分钟)
1、出示《我爱写话》,按要求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写作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
点评反馈、交流修正
2、学生自己踊跃举手,读出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写出来的句段大胆的读出来可以让学生更自信,表达能力更强。
】
板书设计:
12、看雪
指、接、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课文中台湾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指导(3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课文,师质疑: 台湾小朋友为什么要来北京看雪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设计意图:逐步导入,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走入课堂新知。
】
(二)理解课文、适时拓展(17分钟)
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
说说主要讲什么?
(2)这里为什么很难看到雪呢?简介台湾省的气候特点。
2.学习第2自然段。
(l)自由读,然后说说台湾省的孩子们在台湾看到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2)想一想,说一说橱窗里的雪景。
3学习第3~10自然队
(l)自由读。
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台湾的小朋友向往到北京去看真的雪。
老师的故乡是北京。
老师童年玩雪的情景很有趣。
)
(2)指导读四个问句。
A.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吗?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要读出问话的语气,AB、C还要读出好奇的语气,D则还要读出对北京的无限向往。
教师范读。
学生仿读。
(3)指名读写老师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的句子。
“雪毯”、“银装”分别指的是什么?
(4)分角色读第3~10自然段。
4学习第11自然段。
(l)范读。
“那里”指什么地方?“你们”、“他们”分别指谁?
(2)齐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体会到什么?
(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
(3)小结。
(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共同心愿,台湾回归祖国,台湾的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到北京看到美丽的真的雪。
)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对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有好处;分组讨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体会团体精神。
】
(三)拓展阅读、读后交流( 10 分钟)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台湾小朋友看不到雪又非常想看雪的心情,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就可以一起看美丽的雪景了。
让我们一起去资料城中看看,还有哪些关于雪和台湾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多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 10 分钟)
今天学了这么多知识,让们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题目: 1.家乡的雪景
2.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设计意图:多写多练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和知识。
】
板书设计:
12 看雪
台湾北京
盼着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
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
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
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下雪画面,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台湾小朋友,欢迎你们到北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