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精编版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3篇)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为了推动初中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实施细则制定。
本细则所称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初中生的学业水平、品德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一、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平时表现、小组合作等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学业水平。
二、品德发展评价品德发展评价是对学生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评价。
以日常行为表现、参与社会实践、班级管理等为基础,评价学生的品德素质和行为表现。
三、身心健康评价身心健康评价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情况的评价。
以体质测试和心理测评为基础,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四、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
综合考虑学业水平、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方法一、学业水平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按照学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考试,评价学生在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
2. 平时评价:结合课堂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品德发展评价方法1. 日常行为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品德表现和行为习惯。
2. 社会实践评价:结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积极参与程度。
三、身心健康评价方法1. 体质测试评价: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2. 心理测评评价:通过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四、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评价、品德发展评价和身心健康评价的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评价指标一、学业水平评价指标学业水平评价指标分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两方面。
知识掌握包括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和应用知识等方面。
能力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2023年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2023年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对中学毕业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工作。
测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
第二条综合素质测评是以发展为导向,以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和潜能为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综合素质测评应当科学、公正、公平,充分体现测评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多元发展需求。
第四条综合素质测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中学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测评,确保评价质量。
第五条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视为中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其升学、就业、选拔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第二章测评指标体系第六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五个方面。
第七条学业水平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等。
第八条思想品德是评价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等。
第九条身心健康是评价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
第十条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第十一条艺术修养是评价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能力。
第十二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
第三章测评方法第十三条综合素质测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方法。
第十四条定量测评主要采用考试、实践操作等形式,通过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技能的实践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十五条定性测评主要采用综合测评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通过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综合素质测评一般在学年内的指定时间进行,具体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三篇)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评价中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综合评价活动,对中学毕业生的学科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
第三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中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全日制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统称。
第五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分为学科知识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部分。
第二章学科知识测试第六条学科知识测试是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在各学科中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测评,检验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第七条学科知识测试内容应围绕国家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颁布的大纲和本地区教育局的要求进行设置。
第八条学科知识测试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第九条学科知识测试成绩占整体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50%。
第十条学科知识测试的阅卷工作应由专业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共同进行,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第十一条综合素质评价是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品德、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层次。
第十三条学校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表现、作品、竞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社会评价由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品德、社会活动参与、义务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十五条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经过学校和家长共同审核,并公示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同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第十六条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整体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50%。
第四章测评管理第十七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学校领导层负责监督和指导。
2024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三篇)
2024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一、指导思想及原则实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优化教育实践的功能,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本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逐步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以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为评价原则。
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构(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长:____副组长:____ ____组成人员:教育教学部主任、德育工作部主任、年级主任、副主任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公示、上报。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长:____ 副组长:____组成人员:教育教学部主任、年级主任、副主任、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上报。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仲裁委员会。
领导小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学生会主席组成人员:科任教师、年级学生分会主席、副主席、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负责接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咨询、申诉、调查、复议和以及纠正。
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一)评价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方案》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从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现等三级,具体内容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细日表》(附件1,以下简称《细目表》)。
(二)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个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
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和潜质。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二篇)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____》、《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我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评价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二)基本要求: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评价等第及具体要求(一)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个人千分制考评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
1、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模版(二篇)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校教育、家长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条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兼顾定性与定量评价。
第四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定期评价和终身评价两个阶段。
定期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中表现情况,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进行;终身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教育结束后的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情况进行。
第五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品德表现、能力培养、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第六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辅导。
第二章学习成绩评价第七条学习成绩评价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各学科中的成绩。
第八条学习成绩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科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第九条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包括定期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方面,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和手段。
第十条学习成绩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三章品德表现评价第十一条品德表现评价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品德发展情况。
第十二条品德表现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学校纪律等方面的表现。
第十三条品德表现评价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情况、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的情况等。
第十四条品德表现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整详细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我校为全面推进初中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通过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现遵循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依据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它将是我校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学生评价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对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科学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评价原则1.全面性原则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
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毕业时的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要让学生的发展过程成为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个非学业性的评价。
如果只采用分数或等级等量化的东西来对它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只有根据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特点,采用诸如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结合的原则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范本(二篇)
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范本第一章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一节基本原则1. 坚持科学公正评价原则,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2.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创新发展。
3. 确立全面评价,注重多维度发展。
4. 坚持评价与教学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节目标设置1.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主要方向。
2. 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评价内容1. 学科知识水平: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应用。
2.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创新能力等方面。
3. 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第二节评价方法1. 笔试: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测评。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测评。
3. 作品展示:通过展示学生自主完成的作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动手能力。
5. 研究报告:通过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第一节评价周期1. 综合素质评价的周期为一个学期。
2. 每个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节评价步骤1. 制定评价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 开展评价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评价活动,包括笔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
3. 评价结果汇总: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4. 评价反馈:学校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发展情况。
5. 分析评价结果:学校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评价经验:学校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评价的经验和问题。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完整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长洪初级中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根据教育局有关精神,为积极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既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三、评价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省市县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制定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四、评定机构: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成立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评定的有关工作。
具体如下:1、学校评定领导小组:组长:方飞副组长:何马宏伍妹成员:全体班主任工作职责:①制定学校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程序;②认定学校评定工作细则并上报;③对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审定评定结果;2、教师评定小组:按班级设定,每班各设一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等5人组成,成员必须任教该班一年以上。
工作职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
3、学生评定工作组:由同班全体学生组成,班委牵头负责组织。
工作职责:每位学生对班级参加评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方面表现进行公正评定。
2024年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2篇)
2024年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在不断完善和推进。
此制度目的在于更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表现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下文将从制度的背景、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背景:过去,中学阶段学生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点。
为了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应运而生。
目标: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全面、公正的评价,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
通过全面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
评价内容:中学全面评价学生制度的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评价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情况。
这包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2. 能力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包括实验、编程、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4.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素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这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增强。
评价方式:中学全面评价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等。
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多样化,既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全面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点。
建议:1.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应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社团组织和项目研究等,以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口头表达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制度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过程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对学生给予及时、详细的反馈。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制定以下实施细则:一、测评目标1.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2. 测评结果将作为学生的毕业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测评内容1. 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认识和处理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能力等。
2. 学业水平: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学科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等。
3. 身心健康: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等。
4. 艺术素养:评价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等。
5. 社会实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三、测评方式1. 综合素质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考试、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
2. 考试部分主要采用笔试和面试的形式,成绩将纳入测评结果中。
3. 综合评价部分通过教师综合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两个环节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表现、作品展示等。
4. 自我评价部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估,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等。
四、测评指标1. 针对每个测评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准确和公正。
2. 在思想品德、学科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各个维度上,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成绩。
3. 测评结果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的毕业评定成绩中,不同维度的测评结果所占比例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确定。
五、测评管理1. 学校将统一组织测评活动,确保测评过程的规范和公正。
2.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测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测评结果的存档和使用。
3. 学校要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公布测评结果,并提供相关解读和指导。
六、测评改革和完善1. 学校要根据测评结果和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改进测评方式和评价指标,提升测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23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条例
2023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条例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要求,提高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元评价、全面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四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 学业水平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科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2. 思想品德的评价:对学生的品德表现、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进行评价。
3. 能力素质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4. 身心健康的评价:对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评价。
5. 实践活动的评价: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包括:1. 课堂评价: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
2. 学业考试: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
3. 作品展示:通过学生参与各类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潜力。
4. 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 个案评价:通过对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和成长进行评价。
第六条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应注重以下方面的要求: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评价过程公正公平,避免以学科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
第七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评价结果应作为学生升学、奖励、选拔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和监督,组织有关培训,提升教师评价能力。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方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中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一项制度。
第二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综合考虑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品德素养和身心健康等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能。
第三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政府主导、学校负责、教师参与、家长配合、社会参与、学生自觉的原则。
第二章评价内容第四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品德素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第五条学业水平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通过统一的考试和考核方式进行评价。
第六条实践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运动和艺术表演能力等方面,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七条创新意识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八条品德素养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观察、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九条身心健康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体育测试和心理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三章评价方法第十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测试、实地考察、表演、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等方式。
第十一条考试评价主要通过统一的考试和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包括课堂测试、阶段性评估和期末考试等。
第十二条测试评价主要通过测试题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包括实验报告、技术操作和项目任务等。
第十三条实地考察评价主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实地勘察、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
第十四条表演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艺术表演、才艺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陕西省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及考核表
2023年起,西安市初三生将参与综合素质考试,陕西省其他市区仍继续沿用以往综合素质评价措施,让我们来温故一下:陕西省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及考核表。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体现。
与这六个方面对应旳评价要素及关键体现见下表: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班主任期末评语状况、材料;(2)奖励或处分等状况、记录;(3)为班集体、同学服务状况;(4)讲文明礼貌状况。
备注:凡被评为校级及其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旳学生,评价等级原则上定为A(优秀)。
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有乐于助人旳事实;(2)有参与小区公益活动旳事实;(3)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及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活动旳事实;(4)有关怀家庭组员、孝敬父母长辈旳事实。
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察成绩旳原始记录;(2)个人学习计划、学习总结或反思笔记;(3)理化生试验考核原始成绩单;(4)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或证书、个人旳实践活动成果或作品。
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参与学校或班级活动旳状况;(2)有自己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毕任务旳记录或事实;(3)有关怀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旳记录或事实。
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状况及考察成绩;(2)有终止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录;(3)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有良好旳生活和卫生习惯;(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专长或有参与校级及其以上体育活动旳获奖记录或事实。
需要提供旳有关状况:(1)有音乐、美术课学习状况及考察成绩旳记录;(2)参与艺术活动状况;(3)在艺术方面有一定专长或有在校级及以上艺术活动中旳获奖记录或事实。
注意:⑴对D 等级旳评价尤其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旳评价,应极其谨慎,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作出清晰明白旳解释。
⑵如有所列条款以外旳其他材料,经班级评价小组审核并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同意也可采用,采用时怎样确定等级,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决定。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范文(二篇)
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制定了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本细则旨在规范测评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程序,确保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为学生的毕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综合素质测评内容1. 学业水平: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体育健康:包括学生的体育成绩、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3. 心理健康: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评价。
4. 社会实践: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5. 文化艺术:包括学生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素养、文化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三、综合素质测评方法1. 综合素质测评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测验、实践、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2. 学业水平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察。
3. 体育健康采用体育测试、体育成绩和体育课程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4. 心理健康采用心理测试、心理访谈和案例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5. 社会实践采用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经历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体验。
6. 文化艺术采用文化艺术成绩、文化艺术作品和文化艺术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综合素质测评程序1. 综合素质测评由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组织实施,包括学校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层面。
2. 学校内部评价由学校校内教师和行政人员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科学性。
3. 外部评价由教育部门或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独立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发挥其评价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确保诚信度,我们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保障本系。
一、完善机构建设,形成组织保障机制1、成立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校长、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组长)、教研组长。
主要职责:①组织培训和宣传工作;②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③负责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④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时对评价实施的过程、效果进行监控,表彰先进,惩戒违规违纪人员;⑤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2、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办公室(实施小组)组成人员: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①负责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②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完善与管理;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信息的采集输入、输出、公示工作;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册的印制发放;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档案管理;⑥初步审订评价结果,协调评价过程的相关工作。
3、成立年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主要职责:①做好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②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并组织各项目的评价实施;③监督和指导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④检查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⑤审定上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相关材料。
4、成立班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班干部代表、学生代表主要职责:①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和培训;②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指导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③按照评价程序完成各项工作,指导本班学生做好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成长记录袋》并妥善保管;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⑤接待家长来访和咨询。
二、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管理保障机制1、建立培训制度(1)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厅文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吃透精神、领会实质,使教师对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把握清晰、明了,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要真正树立起对评价工作的责任心,真正意识到做好评价工作是对学生终生负责,才能保证做好评价工作。
2024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二篇)
2024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对于学生评价过分依赖分数作为单一标准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的过度关注仍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导致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的培养,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此举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还能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度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二、评价内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涵盖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
具体涵盖以下要点:1. 道德品质:包括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的行为表现。
2. 公民素养:表现为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品质,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具备社会责任感。
3. 交流与合作:能够与他人共同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够自我约束和评价,熟练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方法进行合作。
4. 审美与表现:能够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艺术感受。
5. 学习能力:主要考察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备锻炼健身能力和强健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评价原则:1. 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摒弃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做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2. 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特长,提供适当时间和条件,促进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解决传统教学同类化、统一化的问题。
3. 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评价中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缺陷,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式,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过分强调智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素质发展不全的问题。
2024年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2024年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了解中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2024年各地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
第三条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分为学科层面和综合素质层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第二章学科层面测评第四条学科层面测评按照全国统一的中学课程标准进行,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
第五条学科层面测评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第六条书面考试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必答题和选答题两种形式,提供多种选择和开放性题目,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实际操作采用实验、实践、项目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八条学科层面测评结果将作为中学毕业生升学、就业的参考依据之一。
第三章综合素质层面测评第九条综合素质层面测评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第十条道德品质测评将从学生的品德表现、行为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十一条实践能力测评将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用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十二条创新能力测评将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十三条人文素养测评将从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第十四条综合素质层面测评采用考试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评价学生提供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四章实施要求第十五条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依据本细则制定具体的考试计划,确保测评的公平、公正和科学。
第十六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测评管理制度,明确测评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各学科教师应根据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武夷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分析姓名:卢平芳学06系、部:电子工程系年级专业班级:06级物理教育指导教师:刘雪梅2009年 6月1日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分析电子工程系06物理教育卢平芳学号摘要:现行初中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在人们的印象中已经日渐习惯,本论文对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分析,发现了现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现行中考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教育产生的利与弊,并且从中发现出更为有用的一些关于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中考制度更好的去完善,让学生以更好的方式去接受学习有用的知识与能力。
本论文就是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展开探讨的。
因为笔者实习时在福清,所以本论文以福州为中心进行研究的。
关键词:毕业生;评价;改革;课程;素质ABSTRACT:INTHEPRESENTJUNIORMIDDLESCHOOLTHEGRADUATEOVERALLQUALITYAPPRAI SALTESTEDTHESYSTEMWITHDAYAFTERDAYTOBEALREADYFAMILIARWITHINPEOPLE'SIMP RESSION,THEPRESENTPAPERANDPRESENTTESTEDTHESYSTEMANALYSISTOTHEPRESENTJ UNIORMIDDLESCHOOLGRADUATEOVERALLQUALITYAPPRAISAL,HADDISCOVEREDTHEPRES ENTJUNIORMIDDLESCHOOLGRADUATEOVERALLQUALITYAPPRAISALANDPRESENTTESTEDT HESYSTEMEXISTENCESOMEQUESTIONSASWELLASTOTHEADVANTAGEWHICHANDTHESHORTCOMINGEDUCATEDPRODUCES,ANDDISCOVEREDMOREUSEFULSOMEABOUTTHEEDUCATIONMET HOD,HOPEDCOULDCAUSETHEJUNIORMIDDLESCHOOLGRADUATEOVERALLQUALITYAPPRAISALANDTESTSTHESYSTEMBETTERTOCONSUMMATE,FUZHOU目录1.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后研究关于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内容从2005年开始,福州市认真执行福建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福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1.评价内容: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2.评价结果表达:以等级加综合性评语形式表达。
3.等级: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每所学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优”的学生,控制在本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25%--30%;等级为“良”的学生,控制在本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50%--55%。
4.评价信息来源:学生日常表现和成长记录;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体育、艺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情况;学生爱好特长、荣誉表彰等。
评价过程中注重对过程性资料的分析与概括,突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同时,各中学使用全省统一制定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册》,由学校统一保管,招生时使用。
对现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笔者看法从2009年2月开始到现在,笔者通过走访福清、福州各类初级中学、完整中学,并进行实地考察,以及与学生私聊、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各校教育研究探讨等方法。
发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方案还是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深思的,但总体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方案中涉及的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使学生涉及的能力面、知识面更广更具现实意义,对培养能适应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较高的作用。
本人与一起交流过的老师、家长、学生探讨过后一致认为,这种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注重对过程性资料的分析与概括,突出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是相当有意义,并且可以说是匠心独运。
好毕竟是好,但总归需要不断改进,笔者认为,评价的基础是靠平时对学生的历练为根本的。
比如,学校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多加入些其他方面的内容也是值得考虑的,甚至可以把象棋、围棋等国粹引入课堂,当然这就涉及到课改的范畴了,这也是本论文后面将深入探讨的问题。
另外,笔者最后还是需要郑重的声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的一种评价是很值得我们继续去深入挖掘的,是一个以后教学改革走向的很重要环节,希望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不断改进中,我们的教学改革也能不段的进步。
2.现行福州中考制度改革研究关于现行中考制度改革内容福州市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2005年首次使用考试分数等级制和普通高中等级录取制,2006年开始尝试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制,2007年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阅卷。
这些不断完善的改革措施有效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生升学竞争压力,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具体做法如下:⑴从2005年开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共用一套试卷。
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6个学科的考生成绩原始分不公布,只公布等级;语文、数学、英语等3个学科考生成绩公布原始分和等级。
⑵普通高中确定的原则是“A先入围”。
即:按每批次招生计划的1∶进行切线,等级按9 A,8A1B,8 A1C,7A2B,7A1B1C,7A2C,6A3B,6A2B1C,6A1B2C,6A3C的顺序,依次确定入围考生,再按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进行投档录取。
本人调查后对福州中考制度的几点体会关于有利的方面(一)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考制度改革全面考察了初中9个学科,保证了初中阶段能开齐上足各门课程。
命题的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8:1:1的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有效避免初中阶段的教学陷入重复训练、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误区,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二)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行定向分配制度,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各所初中校的做法,对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应试竞争被弱化;另一方面,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所初中校,使在条件较差的初中校学习的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学习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这项政策长期执行下去,不仅将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引导初中校生源的流向,还可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改善薄弱初中校的生源质量,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生的择校现象也将逐步得以解决。
(三)有利于农民工子女就学和防流控辍工作福州市中考命题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省、市颁布的《考试说明》要求,试题的易难度按8:1:1的原则进行命题,照顾到大多数学校和全体考生的利益,体现合理、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理念,这种做法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顺利通过毕业关,有利于初中阶段的防流控辍工作。
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出现一标多本的格局,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我们坚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有利于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
(四)逐步解决了唯分数论的问题中考成绩的表达采用等级制,除语文、数学、英语3个学科成绩公布原始分又公布等级外,其他6个科目只公布等级,初步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淡化了师生、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分计较,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留下空间。
从总体上看,社会、家长、学生对此基本理解,认识比较到位。
(五)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自由的选择空间中考制度改革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评卷,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平台。
在填报志愿上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杜绝了人为影响,凸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网上评卷,使得评卷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于不利的方面本人通过这段教育实习并且深入研究当今初高中教材后发现,当今的课改使得学生们对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日渐减淡,重要产生的不良因素便是高中对物理化学的衔接变得有点困难。
本人实习时教初二年段6个班级以及高一年段4个班级物理科目,发觉初二年的学生并不是学不会物理这个课程,而是课改后的初中教学,使得学生盲目的认为物理化学都非“主科”,笔者认为,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高一年的学生因为以前课改时没有学好物理、化学,所以现在学起来就要非常吃力了。
笔者以前学的高中内容,在一位都是最基本的几乎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而课改后的学生与过去未课改时的学生水平差异实在是不看入目。
这不得不值得我们稍微思考下,课改是否应该换种更适合学生后面发展的方式了?不得不说,似乎课改后的高中生学习压力比笔者当时要严重的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今的课改制度仍然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商榷的。
3.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笔者在这里就提点本人调查后说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且提点个人的意见,以供有关部门一同参考。
以下笔者就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与大家一同探讨。
仅属笔者个人看法,难免有问题之处,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进一步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理念。
从宏观的层面看,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但一旦涉及具体问题,许多人在认识上就会发生分歧。
例如:在要不要实行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笔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因为它相对不易衡量,就否定它的价值。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必须全面评价,但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因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因此不能简单地追求试题的难度,更不能靠出偏题、怪题拉开分数差距。
因此,创造性的评价制度更应该受到重视。
第二,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等级制要继续坚持以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命题,进一步突出新课程的理念,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
要继续实行并逐步完善等级制,实行按一定等级组合的录取要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今后福州市还将探索中考9个学科全部实行等级制的录取办法。
4.结语中考制度改革仍处在探索实验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如: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量大,操作上有难度,如何进一步规范;中考命题导向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初高中知识上的衔接;中考成绩呈现等级制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