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合集下载

我们要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们要如何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的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在文化建设、保护、认知的过程中,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保护、文化认识、差异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harmony in the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status and fun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The power of culture, deeply rooted in national the vitality, creativity and cohesion. The current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hile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cognitive process, faci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we also should with the right attitude to face.Keywords: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rotecti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文化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社会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所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沉积物。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3课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观点。

2.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4.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在发展中华文化中,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错误观点;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科学精神:通过辨析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错误观点,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难点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文献资料,搜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有关对待外来文化的名言,搜集中外文化相互借鉴的典型案例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实例。

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文献资料,搜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有关对待外来文化的名言,搜集中外文化相互借鉴的典型案例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实例。

情景导入导入一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导入二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毛泽东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节日文化在我国的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影响。

这些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在中国年轻人中变得越来越流行。

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

1. 社交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常会举行各种聚会、派对,分享礼物,表达友谊和爱意。

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交流和融入社会。

2. 消费观念西方节日文化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消费观念上的影响。

在节日期间,商家通常打折促销,甚至推出一些新产品,这会让许多大学生产生购物欲望,买买买成为了一种心态。

这种消费观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3. 文化冲击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一些人看来,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

这给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1. 自我价值观的确立在接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时,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对西方文化有个清醒的认识,不盲目崇洋媚外。

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不要因噎废食,要坚守本土文化的底线。

2. 充分利用社交机会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增加社交技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3. 理性消费在西方节日促销期间,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消费,理性对待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坚持“需要而买、合理消费”的理念,避免盲目消费造成的经济浪费。

4. 提倡多元文化当西方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应该提倡多元文化观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找到文化交融的平衡点,使两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存。

结语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如何看待中国外国文化300字

如何看待中国外国文化300字

如何看待中国外国文化300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与世界各国保持着交流与
互鉴。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更加开放地接受和尊重外国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

如何看待中国外国文化,既要尊重传统文化,也要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有机结合,实现文化交流共融。

首先,对于外国文化,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外国文化,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和互相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有自信,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不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失去自我。

其次,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

例如,可以借鉴外国的艺术形式、文学风格、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就,来丰富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内涵,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要在文化交流中注重文化的共融,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文化互信。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文化隔阂,增进友谊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要正确看待中国外国文化,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包容外来,实现文化的
共融发展。

只有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才能实现文明的互补与共同进步,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愿中国文化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魅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2.措施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 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 持“洋为中用”,坚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深化 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
1
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
1
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 “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
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
正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式快餐”是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 “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何启示?
2.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
(2)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 开放的心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 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 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 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阅读与思考 P108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 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 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历史虚无主义
启 文
示化民:发族展虚无必主须义坚持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正确方向,反对民
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 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

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如何正确看待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它。

我们要重视中西文化交流对于双方的互惠互利。

中西方文化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通过交流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和理解,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改善彼此的文化认知。

其次,我们要尊重差异和多样性。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包括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方面。

我们要以开放和平等的心态,尊重并接纳双方的差异,避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文化的独特性。

中西方文化各有千秋,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或同化对方的文化,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和互补优势。

正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我们要推动文化交流的平等和公正。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避免出现文化霸权和身份不平衡的情况。

只有平等的交流,双方才能真正受益,并建立起长久而稳固的合作关系。

中西文化交流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以开放、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它。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友谊,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每个民族的文化
都有自己的精粹。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
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

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
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

怎样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怎样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怎样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古代优秀的思想和外国先进的思想经过改造,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是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科学,更客观,更开放,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但是近段时间来,老师们在学习古代的东西、外国的东西当中有误区,其中最为突出的误区有两点:一个是挟洋自重,另一个是执古苛今。

这两种误区毒害了一批又一批内心真诚学习、行动上刻苦努力的老师,并且给周围大批老师带来负面的影响的。

为了让老师们对外国、古代的思想、理论有正确的态度,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对待外国教育的态度。

一是对外国教育有深刻的、全面的理解,能够从中吸取有用的精华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教育事业中。

这一类老师有的深入国外考察,以确定书上说的和外国当代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情况,加以实验验证,并缓慢地逐步推广。

这类老师最后形成的教育理论以中国教育原有的理论为基础,外国的先进理念只是改造后的补充。

二是只是读了外国基本教育书,只窥到了外国教育的冰山一角,大肆引用外国著作中的话语,利用国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敬畏,试图照搬西方书中的教育。

这类老师可能有外国的学位,并在外国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在这里,我先爆料一下我自己。

我上大学时,上了四年的本科,这四年里主要是上课,对于教育的理论只要考试之前背过,就可以及格,到了大四,去实习了几个星期,总共上了两节课。

毕业后,我不断地向同事学习,才逐步积累一点点教育经验。

一个中国人,到了外国,且不说语言或多或少存在障碍,他在呆了几年,就突然搞清楚国外的教育了,而且也了解中国的教育了三是看过一些国外的教育书籍,自己觉得那些理论很新鲜,很有道理,他既不知道那些理论的真假,也不知道究竟符合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但他自己为掌握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技术,动不动引用外国某本书的一句话。

这一类老师最多,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博客中写到某某国外教育家说,或者在汇报中提到国外某本书中说。

而他自己对于书中的理论并没有加以实践验证,只是读到这个理论之后,觉得很有道理,然后给说出来或者写出来。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人们的眼球。

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异彩纷呈,不一而足。

更看见不少国人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纷纷过起了洋节。

我们中学生该怎样正确看待西方节日呢?一: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之而来,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

西方文化也快速渗透到了我们国家,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与剧烈碰撞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与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好事。

二:理解节日的内涵,借鉴西方文化。

记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这应该作为我们对待西方洋节的正确态度。

我们既不盲目崇拜,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我们“悉听尊便”,了解即可。

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可以借机发扬民族传统,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三:尊重西方节日,更要弘扬中华节日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春节,老老少少,团团圆圆,走亲访友,互致祝福;清明节,踏青、扫墓、缅怀祖先、寄托哀思;中秋节,赏菊花、吃月饼、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喜不自胜!••••••。

我们中学生更不能热热闹闹过洋节,忘却了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传统,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轻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坠落的民族。

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与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使中华传统美德与悠久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时下流行过洋节,中国人的洋节情结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受到当代青年人前所未有的崇尚。

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乃至春节,面对外来的“洋节日”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被国人所重视,不得不承认有渐渐被遗忘和没落的趋势。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我们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我们应该如何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崇尚中庸和平,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群体间的和谐相处,和国家,社会的平稳发展。

从古至今,这种文化追求对我们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建设,都产生了积极有力的影响,如“修文德以来之”,“和抚四方”的处理民族关系策略,如此有了融合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小至个人方面,能为万世开太平的明君,以德服人风度潇洒的儒将,礼让忠贞之士也是广为传颂,备受尊崇。

所以在今天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在中庸和平的思想,保持一种低调,平稳的态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社会压力。

另一方面,它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是维持世界和平,减少动乱,的重要思想工具。

积极进取,西方文化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崇力尚争的思想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在认识到其过分追求功利,热衷于征争和扩张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优秀成果,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人文传统,在以忠孝为治国思想的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内涵。

以理性和务实的精神看待人文传统,我们应该摈弃“愚忠”、“愚孝”和“三纲五常”等不合理的禁锢个人身心发展的思想,推崇和发扬其精华。

其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热爱国家思念故乡亲人,以友善关爱态度对人,尊重友谊的人文精神,在当今物质泛滥,而个人精神世界空虚,生活单调乏味,亲情被忽略的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英语作文

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英语作文

Embracing and Understanding Western Culture: A Balanced Approach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is ubiquitous, shaping our lifestyles,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While there is much to appreciate and learn from Western culture, it is crucial to approach it with an open yet discerning mind.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adopting a balanced approach towards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understanding, respect, and critical analysis.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the rich and diverse contribu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Western civilizat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science, technology,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These contributions have not only transformed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in the West but have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global community. For instance,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the West led to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in medicine, physics, and other fields, benefiting countless individuals across the globe.However,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approach Western culture with a critical eye. Western values and norms, while universal in their appeal, may not always align with the traditions and beliefs of other cultures. It is crucial to maintain a sense of cultural relativism, acknowledging that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their unique values and ways of life. This approach allows us to appreciate the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avoid the trap ofcultural imperialism, where one culture is viewed as superior to others.Furthermore, it is vital to remember that Western culture is not monolithic. There are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opinions within the West itself, reflecting the rich tapestry of its history and society. It is essential to engage with these diverse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broad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ulture. By doing so, we can avoid the pitfalls of stereotypes and overgeneralizations, which ofte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Additionally,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flaws and limita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Western society has itsown set of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such as social inequalit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It is crucial to approach Western culture with a sense of humility, acknowledging that it is not perfect and is constantly evolving. This approach allows us to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and failures of Western culture, avoiding similar pitfalls in our own lives and communities.In conclusion, the correct approach towards Western culture involves a balanced blend of appreciation, respect, and critical analysis. We should embrace the rich contributions of Western culture while maintaining a sense of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avoiding the trap of cultural imperialism. By engaging with diverse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West and acknowledging its flaws and limitations, we can fost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Western culture, leading to more harmonious and enriching cultural exchanges.**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平衡的视角**在当今紧密相连的世界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观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25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25张)
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误区集锦:
1、回归传统文化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2、拒斥外来文化
(批判吸收外来文化)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 吸收外来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本质在于服 务社会
知识整合: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 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 (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 种错误倾向) (4)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 的正确态度) (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 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 儒教”,返回孔盖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 国。

如何反对文化入侵

如何反对文化入侵

如何反对文化入侵纵览古今,人类文化都是在矛盾和冲突中不断突破传统,交汇提升。

从而达到现在这种文明程度。

我觉得,不管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明,都是社会在不断发展下取得的智慧和经验。

而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都历经了无数的质疑和创新。

【一】那么,如何抵制愈来愈烈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呢?(1)堵不如疏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尚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传统,何况现下国际上这么多国家和人民呢?不可能都是一个思想体系,一种文化传统。

所以不能够一味的排斥和抵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也不是足够优秀,毫无可以更新升华的地方。

都是后来多个民族思想体系的交汇和提炼,慢慢优化到当下这个程度。

元朝文化和满清文化便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所以西方国家的思想冲突和文化碰撞并不可怕,我们积极面对,认真剖析。

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点。

进行融合交汇。

(2)中华文化的亮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勤劳刻苦,热爱国家。

自古至今传下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

我们并不用特别恐惧某一天西方思想潮流会淹没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相比西方的自由主义自有其先进之处,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中国文化的造纸术,地动仪,火药等科技文明也是毫不逊色西方古代的科技水平的。

而现在通过和西方文化的交汇,它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重要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被我们学习,凝练。

【二】中华文化如何长久昌盛呢(1)学校教育学校要从中小学生做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中华文化的灌输和传承。

不能一味强调成绩,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事习惯,了解学生的品行并加以引导。

(2)社会影响从步入职场到深入某个行业,我们所面对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哪种文化思潮占了上风,更有实用性,我们便会越倾向于信服哪种思想。

我们生活的大环境,社会上接触的人和事。

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某种思想的倾向。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述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第一题答案绚丽多彩的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融入国际现代化实际大舞台中,还应考虑到传统元素在文化当中的特点、价值以及传统元素,中国文化才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

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

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

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

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

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

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

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

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冲击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冲击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冲击作为现代化的年轻人,大学生常常会遇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来自不同文明的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启发和学习机会。

然而,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我对于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几点建议:一、学会保持自信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这也促使其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

我们不能否认西方文化的优美和先进性,但也要知道,东西方文化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可忽视。

大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时要能够保持自信,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文化,秉持“扬我中华,拓我全球”的理念,坚信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的格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掌握批判性思维在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大学生也要掌握批判性思维能力,即能够对所接受的西方文化进行评估和判断,审视其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大学生应该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和价值性,避免被西方文化带来的伪科学、虚无主义等思想误导。

同时,要学会批判地看待一些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崇尚个人主义、物质化、道德沦丧等。

三、实践中学习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时不仅要学习其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实践体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理解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

例如,学习西方艺术,除了去了解其历史与文化背景之外,更要深入到博物馆、画廊等实践环境中,进行看、听、说、做的全方位感受和经验。

四、热爱根植本土的文化崇洋媚外不是良好的态度。

与其盲目追赶西方文化,大学生更应该有一种热爱本土文化的心态。

中华文化在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认真研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拓展自己文化视野,使本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更加活跃、广泛。

综上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坚持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调查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调查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调查与思考自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用武力对抗来解决大国矛盾的形式似乎有所降温或减弱,而柔性的、无形的文化渗透则日渐加强。

发达国家或地区以传媒、跨国公司和其他社会组织为载体,向发展中国家强推自己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政治价值观念,以实现西方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

一、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必然性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性本质决定的。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论著中,深刻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侵略、扩张、压迫、霸权、掠夺等,其目的就在于建立一个由极少数“先进”国家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的“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获取更大价值,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

”对外扩张既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需要,也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

因而,自资本产生那天起,资产阶级便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期资本主义较多地表现为通过野蛮、暴力的手段攫取殖民地的劳动力和财力物资以及大量向殖民地输出工业产品。

“二战”结束后,文化渗透代替殖民扩联盟张成为帝国主义推行霸权、实现国家利益所采取的新策略。

西方独特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性格也促使其向不发达国家传播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自己天然就应该是世界的统治者、领导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容别人挑战和动摇。

伴随这种心态而来的是对其文化具有极度膨胀的自信心,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性的代表,不但代表着现在,而且代表着未来,具有引领全球文化发展的神圣使命。

西方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形成了崇尚力争、强权的民族性格,追求征服其他民族和国家,追寻“世界霸权”。

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不能采用武力征服的情况下,会高度重视文化渗透的重要原因。

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军事力量的考量。

尼克松在他编写的《不战而胜》一书中说道:“进入21世纪后,采取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将成为决定性因素,最终对历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思想而非武器。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英语作文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英语作文

Title: Embracing Western Culture: ABalanced Approach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in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From the latest fashion trends to the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Western culture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global society. However, this widespread influence raises an important question: how should we approach and embrace Western culture?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crucial to maintain an open-minded attitude. Western culture, being diverse and vast, encompasses a range of ideas, values, and practices. It is essential to approach it with curiosity and respect, recognizing that it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cultur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tapestry. By doing so, we can avoid the pitfalls of cultural bigotry and狭隘主义, and instead, embrace the beauty and wisdom that Western culture offers.Secondly, we must strive for cultural harmony. Western culture, although influential,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superior or inferior to other cultures. Each culture hasits unique strengths and contribution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and appreciate these differences. By fostering a culture of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world.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o engage critically with Western culture. While there are many valuable aspects of Western culture, there are also some that may not align with our own values or beliefs. It is crucial to engage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 evaluating the elements of Western culture that we choose to adopt and adapt. This allows us to filter out the aspects that may not besuitable for our society or personal lives, while embracing those that are beneficial.Lastly, we should aim to integrate Western culture into our own lives in a meaningful way. Thi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adopting every Western trend or practice, but rather, incorporating those elements that resonate with our own culture and values. By doing so, we can create a harmonious blend of Eastern and Western influences, enriching our lives and society in the process.In conclusion, while Western culture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global society, it is important to approach itwith an open mind, a spirit of harmony, and a critical eye. By doing so, we can embrace the valuable aspects of Western culture while maintaining our own cultural identity and values.**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都变得越来越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中国人自90年代以来,突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

“洋节”盛行,土节“遇冷”,过洋节究竟好不好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日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

过洋节往往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

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

着名作家流沙河感叹地说道,传统节日目前处境尴尬,而洋节却备受推崇,每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

而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却相当冷清,让人痛心疾首。

两种节日也是两种文化的挑战,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西方节日好象略占上风。

我们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

知名学者魏明伦表示,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

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面对国人冷落传统节日,追捧西方节日的现象,很多人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我们该如何来保护传统节日呢
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

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大量的“洋货”充斥中国市场。

西方的各种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冲击着国人的眼球。

新鲜事物的刺激,造成人们多其越来越盲目,反而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火,而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味道却一年比一年平淡。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

年轻人对洋节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过的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的是增进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

喜欢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远自己的传统节日就太可悲了。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越来越淡,除了商家、媒体制造出来的那点嚎头外,似乎春节的一切都流于形式。

让人奇怪的是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黄皮肤中华子孙对祖宗遗留下的节日且非常重视与本土江河日下的状况成明显对比,这对我们这个民族是个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创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

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

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融合中产生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举个例子,外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有国家境内流行着数种宗教而不发生冲突。

中国就不一样,境内有佛教,天主教,道教,并且教派也不是单一的,就拿佛教来说,既有禅宗又有密宗,但中国就没有出现教派冲突。

还有,中国人信仰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即信菩萨又信神仙,信仰的杂糅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西游记》里道教神仙系统与佛教神仙系统的交流。

这在外国的文学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

所以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

所以我认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洋流,我们应该包容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洋文化上,日本人就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如何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韩国利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中国的传统
节日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所以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让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旁落他家。

振兴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责任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校正媚外的弱势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越具有民族特点的就越具有价值和生命力,越能走向世界。

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最有力武器。

过去先辈们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然后又有“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说。

这一转变其实已经暗含着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再去抵御外来侵害。

今天的中国电视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剧、日剧、韩剧等的冲击。

但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好的学习,抛弃不好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也一样。

如今看外国电视剧是一种吸收和了解文化的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加画面的传播,我们得到了心理上的交流,并且我们可以就其内容与其他观众,甚至编剧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

但是这种研究不是以什么入侵和反入侵为前提,而是对一种技术、对一种观点、对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对一种人生理念的探讨。

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思想深度,也给所有的观众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全球化面前,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主要靠我们青年人。

我们要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节日的传说、由来以及它的源远流长,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使我们在复杂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会审视和明辩,学会取各家之精华,丰富自己的头脑和阅历,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

只有我们心态调整好了,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看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柔兰
————《闭关锁国,还是改革开放》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我们如何面对西方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