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检查书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职工检查书范文 1986年

西安火车站改建投运的那一年

17岁的谭仲元来到客运部

一干就是32年

汽笛声声

穿梭的列车从绿皮车变成了空调特快车

服务乘客的工具

从扁担麻绳变成了微信支付宝

……

32年

小谭成了老谭

他的29本日记和朋友圈中

记录的是他的芳华

更书写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铁路建设的发展史以及时代的芳华从小在火车站长大的孩子

火车站的“前世今生”他都知道 49岁的谭仲元

个头不高,他随时小跑着

去帮助有需要的旅客

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眼睛里始终装着旅客

这是他32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

谭仲元(左)为来往旅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记者张宇明摄

“我的父母都是铁道职工,小时候,就经常跟着他们到火车站。”谭仲元说,自己从小在火车站长大,这里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西安火车站

始建于1934年12月

当年12月27日陇海铁路由灞桥铺轨到西安

1935年6月1日

陇海铁路潼(关)西(安)段修通

在西安举行通车典礼

车站定名为“西安车站”,为一等站

1984年

西安车站改建工程开工

1985年12月31日

西安车站新建站舍主楼竣工

这一次的改扩建后

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能够被称为“火车站”了

就在1986年新站正式投入运营的那一天

17岁的谭仲元也踏上了工作岗位

“那时候,作为一名火车站的职工,别提有多自豪了。当时整个西安市就只有车站候车室内有两台自动扶梯,还有人专门跑来参观这扶梯。我的工作,简单来讲,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乘客顺利乘车,解决难题。”谭仲元说。

在这一岗位上

谭仲元从“小谭”干到了“老谭”

32年里,他帮过年迈的老人拎包送站帮怀抱幼子的母亲寻找座位

送亲人突然病逝的孩子回老家……

不到20岁时

谭仲元就得了个“车站老黄牛”的称号

此后,在“陕西好人”“中国好人”

以及“西铁服务楷模”等各项称号评选时他不用拉票都遥遥领先

列车出发前,旅客正在挑选水果

“时代发展太快了,人们出行也有了大改变。西安火车站就像一个城市窗口,站在这个窗口,我感受到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谭仲元说,车辆的更新就是最直观的改变。以前绿皮车是主力车辆,随后有了空调车,到如今的高铁线路越来越密,速度和舒适度都有了巨大提升。

此外,售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买张火车票

不少人需要提前几天

拿着小马扎在购票窗口排长队

现在互联网售票

足不出户就能购票

“不得不承认,西安火车站目前已经无法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了。”

从29本日记到朋友圈

服务旅客的情怀从未改变

“客运工作是个良心活,搭把手、扶一下很简单,可一记录,看到自己为旅客做了这么多事,就感到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也越干越有劲。”上世纪九十年代,谭仲元开始将日常工作中服务旅客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日记本上。翻看谭仲元的日记本,大大小小的本子,收集起来有29本。1990年、1991年、1999年……几乎一年一本。

1990年元月12日(白班):今天是春运第一天,客流还没有明显上升的现象。今天又进行了卫生和服务大检查,二楼东厅共青团候车室客运员在学雷锋精神的鼓舞下,为旅客办了许多好事。放行140次时,我用服务车把一名瘫痪老妇人从出站口停车场接到大厅,又通过东检票口送上车,这位老人的儿女非常感激,再三询问我姓名。他们只记住了我是客运319号。看到旅客感激的样子,我心里也特别激动……

《谭仲元日记》节选

曾经,一位外国旅客向谭仲元求助,外国旅客讲了半天,谭仲元却一句也没听懂。看着这位外国旅客焦急、充满期待的眼神,他也

急得满头大汗。直到外国旅客拿出地图手指着兵马俑的标志,他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着,伸手示意这位外国旅客跟着他走,直到把外国旅客送上了306路公交车,才放心离开。

日记中,谭仲元写下:“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这些年来西安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我们的服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只有不断学习完善,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从xx年开始

谭仲元开始通过微博、微信

记录着服务旅客的点滴

有图、有故事、有回忆

更不同的是

有同事和旅客的互动点赞

翻开其中一篇,xx年4月的一天。“今天有旅客发来记录我帮助他家人的照片,记录一下并分享给大家。”朋友圈里,旅客发给

谭仲元的照片中,谭仲元用轮椅推着一位老人,此时老人的亲人拍下照片,随后发给他留作纪念。谭仲元憨笑道:“我觉得发朋友圈挺好,记录自己的同时,也能方便和大家分享讨论。”

从针线扁担到帮旅客亲情转账

服务方式变迁记录时代进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时候旅客出门多是大包扛着、小包拎着走

经常到火车站之后发现背的东西太多

要不就是捆行李的绳子断了

要不就是拿食物的袋子破了

特别是到春运的时候,人山人海

好多老乡一年了好不容易回一次家

行李都是拿扁担挑着

给家里带的东西满满当当

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

谭仲元上班时柜子里常备着

绳子、扁担、棍子、塑料袋、针线等物件儿

想着整天进出车站的旅客那么多

指不定谁就能用上

车站工作人员针线准备齐全,以备不时之需

时代变了,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出门再不用把所有东西都扛肩上。如今在陕西,不少农村也都发展了自己的产业。以前组团外出打工的人少了,不少人都选择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再费周折和亲人分隔两地了。与此同时,西安火车站的旅客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有一半以上都是务工人员和学生,如今更多的是学生和游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