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 大题精做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中小学资料】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 大题精做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第(1)问,“特点”,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期?A. 夏朝B. 商朝C. 汉朝D. 晋朝2. “冶铜为镰,悬刑为纲”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元朝D. 明朝3. 关于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以下错误的是:A. 刀币B. 壳币C. 铁钱D. 纸币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A. 马车B. 船舶C. 飞机D. 人力车5. “黄金盛世”是哪个朝代的经济特征?A. 元朝B. 唐朝C. 宋朝D. 东汉末年二、判断题1.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并重。

()2. 铁器在中国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在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互通。

()4. 农民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缺乏社会地位和经济权益。

()5.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主要是以金银为主,并逐渐发展出纸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商业和贸易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古代冶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 金银在古代的货币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金银的使用情况。

四、综合题近年来,中国古代经济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研究的看法,以及为什么对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请你就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从商朝到明朝,进行论述。

以上是高三中国古代经济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题,提高你对中国历史的全面理解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学习,你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年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2014年高考历史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1.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2.“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青(晴) 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5.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7.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06-12年各省区历史高考真题专题汇编(母题)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06-12年各省区历史高考真题专题汇编(母题)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备战2013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2高考试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工商业者出身的人不可授官,朝贤君子可授官),题中材料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题中材料也没有体现AC两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汇编0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2012课标,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3课标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3课标Ⅱ,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014课标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2014课标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15课标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015课标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5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02期)练习(原卷版+解析)

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5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02期)练习(原卷版+解析)

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目录考点26 北宋的政治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考点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考点31 元朝的统治考点3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考点3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考点26 北宋的政治1.(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2.(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重文轻武D.外戚干政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

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下图)。

可见,宋朝()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4.(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长安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族—阿骨打—辽B.女真族—阿保机—金C.党项族—元昊—西夏D.蒙古族—铁木真—元2.(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

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暂无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1.(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成都由京官担任监官,政府主持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比西方国家早六七百年。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宋朝时期
➢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
农业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
手工业
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广 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
④“开元盛世”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 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突破
①新制度的确立; 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④民族融合的加强; 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专题概览
考点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①“文景之治”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西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税负和徭役;
✓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
➢ 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 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 你的理解。(6分)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2.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 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
(3)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前期商贸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商帮开始全国性的活动,且各有特点。如晋商、徽商等。 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逐渐 落后, 弊大于利。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8)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

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

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3)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

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各诸侯国推行富国政策,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批的奴隶获得自由,逐步转变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周天子地位的下降,对诸侯国的发展束缚缩小,各诸侯国可以扩大城市规模。

(1)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说说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3.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积存在京师的钱有几百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了,已没有法子把钱数清。

太仓里累年积存的粮溢露在仓外,烂的已不能吃了。

”正是在这样的富厚情况下,西汉朝廷在武帝的时候走上了它的盛世。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三)古代中国经济一.练高考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①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4)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4.(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6.(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

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2014·湖北孝感一模)《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原始农业【解析】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4·四川广元一模)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骨耜石犁铁锄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骨、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制农具锋利、坚固、灵活、耐用、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使得农业由粗放到精耕细作发展,故A项正确;春秋之后,中国农具以贴器为主,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从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器的广泛使用从“铁锄”的图片中不能读出,故D项错误。

3.(2014·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答案】B【解析】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014高考历史热点难点演练: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响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 政策实施的背景和评价;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4.土地制度(1)史实①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②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③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2)影响①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②以上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棉纺织(元代松江,明代后期成为主要衣料)。

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专题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析版)【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考点回顾]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曲辕犁。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

(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

(3)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2)夏商周: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

[考点深化]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铁犁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可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赈灾救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征收的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2.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1)现代科学、现代装备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及优势。

(2)稳定的政治局面及合理的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

(3)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经济经典精讲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中国古代经济经典精讲及答案

: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经典精讲主要考点梳一、中国古代农业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三、中国古代商业四、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金题精讲题一题面:图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主题为“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男耕女织”。

这枚邮票展示了()A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点B .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D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题二题面: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吴郡(今苏州)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

愚见,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

”这说明()A .牛耕技术没有传播到苏州B .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牛耕的生产效率低于人力D .牛耕使用成本高影响其推广题三题面:2011年7月,故宫宋代哥窑瓷器被损坏,一时间舆论哗然。

宋代制瓷业发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哥窑属于家庭手工业B .当时官营手工业水平最高.宋代制瓷业达到顶峰D .瓷器开始大量向国外输出题四题面:有史家指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列史实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市场交易由官府直接监管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纸币在商业活动中流通④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A .①②B .③④.②③ D .①④题五题面: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今人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

这种变说明()A .工商皆本思想被普遍接受B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市民阶层的出现D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题六题面:《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百姓皆重农抑商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题七题面:长安和7-8世纪的其他重要城市首先是贵族和官府的城市,那里的国家政权极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了商业生活和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

专题02 商鞅变法(A卷)-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选修1)(解析版)

专题02 商鞅变法(A卷)-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选修1)(解析版)

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旨在()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此举目的是分家立户,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剥夺旧贵族的特权,故B排除。

材料反映小农经济,不是培植新兴地主阶级,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D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目的2.商鞅变法后,—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摇役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答案】C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

3.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答案】B考点:历史上重大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评价4.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显示了劳动力的重要性,这是商鞅变法重农措施产生的影响,故选B。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2022年高考真题专题整理(解析版)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2022年高考真题专题整理(解析版)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1.(2022·全国乙)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答案】C【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商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好,未广泛用于农业,A排除;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B排除;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繁荣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D排除。

故选C项。

2.(2022·湖南卷)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2·浙江卷)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䝙。

……堤喧簇贩夫。

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

”诗作反映出()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答案】A【解析】根据“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

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

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䝙。

……堤喧簇贩夫。

夜船论铺货,春酒断瓶酤。

”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民间草市的发展情况,A项正确;会馆明清才出现,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内航船的规模,排除D项。

2014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2014历史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基础题1.(2014年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的影响较大2.(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据《食货志》记载,“真宗时,张咏镇蜀。

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

一交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

”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A.交易 B.汇兑 C.增值 D.储备4.(2014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随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代政府大都设置官吏对商业活动进行专门的管理,下列古代官职中,不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是A.“五均”官 B.草市尉 C.中正 D.市署令5.(2014年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明人李长鼎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丝绸之路 B.邸店、车坊 C.商帮、会馆 D.重农抑商政策6.(201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

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A、甲骨文——商朝——“蚕”、“丝”、“帛”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B、阳陵虎符——秦朝——“甲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阳陵是一位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C、水排——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D、秘色瓷——唐朝——定窑生产7.(201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犁是农耕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出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目录考情分析1网络构建2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核心提炼·真题研析3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3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6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商业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3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及经济现象16核心提炼·真题研析16知识点1 经济政策16_Toc751知识点2 经济重心南移19知识点3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2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交通、人口迁徙与医学成就25核心提炼·真题研析25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居住环境和民居25知识点2 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27知识点3 古代中国的人口迁徙28知识点4 古代中国的疫病防治中医药学的成就2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9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核心提炼1.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核心提炼2.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书及特点【难点突破】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的措施?①强调以农立国,视农业为“本业”。

②奖励耕织,劝课农桑,鼓励生产。

③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④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⑤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利于农业的发展。

⑥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改革赋税制度。

【真题研析】1.(2023·江苏卷)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

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斤,东北输入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用粮”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农业产量高,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 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三市三模)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

此外,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答案】B【解析】“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各地都发现有很多的骨针”表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B项正确。

原始社会末期,纺织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A项错误;C、D两项由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得出,排除。

2.(2019江苏无锡一模)《诗经·大田》载:“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A.礼乐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尚存C.土地私有制确立D.分封制瓦解【答案】B【解析】“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说明当时出现了私田,但占主体的仍然是公田(井田),故B 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宗法制和分封制,故A、D两项错误。

3.(2019江苏南京三模)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该图反映的耕作技术是汉武帝时的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在同时同地的条件下,通过垄沟互换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的轮番利用与休闲的原则,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B项正确。

代田法是土地耕作方法不是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C项错误;汉代的播种技术是耧车,故D项错误。

4.(2019江苏扬州期中调研)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B,①描述的是徽商,出现于明清时期;②描述的是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③描述的是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④描述的是“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

故B项符合题意。

5.(2019江苏常州期末)唐后期,孟简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

《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表明当时(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在江南地区改进灌溉体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此地区粮食产量生产不断增长,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唯一”;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B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四市一模)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这说明该窑( )A.最早使用釉下彩绘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答案】B【解析】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但材料主旨与此无关,A项排除;材料中“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说明当时人们注意到了产品的销售策略问题,使用了广告,还在产品上标价等,B项正确;“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表明该窑为私营手工业,因为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C项错误;“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表明该窑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但不能说明其产品主要销往海外,D项错误。

7.(2019江苏盐城期中调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①水排出现在东汉,②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③粉彩瓷器出现在明清时期,④素纱衤单衣出现在西汉,因此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C项符合题意。

8.(2019江苏四市一模)《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正确。

A不符合材料中“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2019江苏苏州一模)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解析】D 汉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征调优秀工匠,采用大作坊生产,产品质量好,效率高,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出资,成本高(不计成本),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不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中“六位不同工种工匠”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七位监督人员”说明其由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

10.(2019江苏南京三模)清朝学者陈作霖的《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

机户领机,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

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

”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材料中“机户领机,谓之代料”“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道程序环环相扣,说明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南京丝织业的社会分工情况,并不能说明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

11.(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由此可见草市(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C【解析】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往往出现于交通发达的地区,草市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正确。

12.(2019江苏三市三模)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常税各物,令有司件析揭榜,颁行天下。

”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鬻于市者,勿得收算。

”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民生问题。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实行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材料中“不得收其算”“勿得收算”说明政府放宽税收政策,推行便民惠民政策,故D项正确。

13.(2019江苏南通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臣请方开洋之利。

我中国人若贩吕宋,何乔远《请开海事疏》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

……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张燮《东西洋考》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李廷机《李文节集》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银钱”反映出晚明时期白银从吕宋等地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禁止”;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殖民者的情况,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

14.(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清乾隆年间的《苏州碑刻》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这说明当时会馆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商人停宿场所②商品储运场所③商人贸易场所④政治诉求场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会馆是明清时期统一地域商人群体居住的地方,主要是从事住宿、储藏货物以及贸易的场所,但并不是政治诉求的场所,排除④,C符合题意。

15.(2019江苏淮安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商致富的商人们总是把钱投资到其他非商业领域,这说明了从事商业并非这些人最初的根本动机,只是他们之后转向科举、农业的手段,A正确。

根本目标是通过科举做官,B错误。

材料未体现“崇商”的观念,C错误。

在当时制度下,商人是可以参加科举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2分)16.(2019江苏南通一模)明初,朝贡贸易政策日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于明朝中后期瓦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

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

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首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

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