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合集下载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徐文兵、倪海夏、邓铁涛、李可,四位名医谈高血压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徐文兵、倪海夏、邓铁涛、李可,四位名医谈高血压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徐文兵、倪海夏、邓铁涛、李可,四位名医谈高血压一、关于高血压,倪海厦这么说在1998年7月2日,美国电视新闻报导一则医学消息,由美国心脏血管学会公布的资料,其中叙述一位得到中风的人,他遵照医师的处方,按时服用西药降血压剂,结果仍然中风,但医师却不去讨论为何中风?高血压因何而来?为何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却仍然得到中风?降血压药为何无法预防中风?却只说了人因脑部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如果停服降血压药,则有5到7倍的机率更容易得到中风,诸君试想,如果一位已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的人都得到中风,不服也中风,这代表什么?答案是,你肯定会中风,不论你服药与否。

由于目前西医并不知道高血压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极的利用一些排水药,来降低血压,殊不知服了排水药,把好的水也排出去了,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以维持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这是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就已留下的预防措施,因为人的一生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如车祸、抢劫、火灾、动怒等意外事件发生,这些都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其目的是提供必要的额外能源,来应付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使人能承受严厉的考验,而不致发生病变而特别设计的,因此人的血压本来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存在,一旦发生血压高,它不是病,是一种警讯,有可能是外在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体内部病变引起的,必须追根究底的彻查原因,而不是以消灭此一讯号为荣,殊不知它是人体自卫的现象,一旦消除了,连自卫的能力也丧失了。

更且服用降血压药排出了正常的水,为了补充丧失的水份,一般医师都建议病人在服药期间必须多喝水,这表示所有医师都知道病人会丧失正常的水,对身体有副作用,可是又不确定副作用在那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水,存在各部位,但它的来源却不同,因饮水而得到的水,是进入淋巴、内分泌等系统,但此水须经过胃的热,气化以后方可受用,而进入血管壁及组织内的水,却必须来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肉类、面包等都有水,此水经过小肠的热与湿,消化了以后,方可进入血管中与组织中,并且是脑部血管不可缺的,人一旦服用了西药来降血压,所丧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如同饮水机一般,水从下方流出,上方水位自然下降的道理一样,因此服用越多降血压药,则脑部血管就越缺水,也就越干燥、易裂,而听医师建议多喝水,却不知饮水并不能补充血管壁的水,换言之,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绝对比一般不服药的人,更容易得到中风才对,才合理,而且血管壁因为失水而弹性不佳,加上血压下降,必然导致性无能、阳不举,因此我敢断言,所有服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必然无性功能,就因此而来的。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李可老中医名方定制“培元固本散”:适用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

李可老中医名方定制“培元固本散”:适用疑难慢性病及虚弱体质

新朋友点击关注↑↑↑,老朋友请点赞转发(*`)李可 :1930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

1946年中学未毕业,即投身革命,在西北野战军军校学习,同时兼任军报记者。

西北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1953年蒙冤,1980年平反昭雪。

在逆境中自学中医,并矢志不悔。

1978年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

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多年,1992年离休。

李可从医五十多年,多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解救病人痛苦。

其一生所学,涉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

特殊的年代和环境,造就了李可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李可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经验方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三十多剂,疗效卓著,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提供了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新思路,开辟了扶阳学说的新篇章。

李可又校注了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其重剂扶阳、大剂量应用附子、培元固本的思想在中医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扭转了社会上“中医不可救急”的偏见。

2013年不幸仙逝,私淑弟子在此向李老致以诚挚的敬意。

李可培元固本散培元固本散治诸虚百损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盘、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

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

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

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

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

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

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症,都取得了泛应曲当的疗效。

组成:胎盘、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

功能:补肾健脾,强脑益智,活血化瘀;溶解血凝,修复脏器,重建免疫,改善体质,终生不犯;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白发渐黑,皱纹消失。

主治:一切久损不复、或反复发作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证。

大医李可经验语录三十六条

大医李可经验语录三十六条

23、過去認為中醫的治療手段是“一針,二灸,三服藥”,因為針灸那個東西,幾乎不需要花錢,就能解決好多問題,高明的針灸大夫啊,他可以通治百病,只要他判斷準確,紮上幾支針,把上下、表裏調一調,這個病就好了。而且針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針灸比那些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快得多。一旦你穩住,先讓這個人有命,然後再服藥,就能把他救回來。
17、最好的中醫教材是啥?絕不是統編的這套東西,而是有個北京光明中醫函授大學,他們的教材都是呂炳奎主編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個教材把中醫的基本體系都貫穿下來了。
18 、中醫絕對不會從什麼動物實驗中得出什麼高招來,那完全是徒勞,完全沒有用!活著的人,不但是和那些個小動物不同,而且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模式。絕對不可能像西醫的那種,研究一種藥,大家都能吃,中醫沒有這個。
பைடு நூலகம்
9 、人的頭部啊,是陽氣彙聚的地方,所以過去《內經》講:頭為諸陽之匯。陽氣就匯合在這個地方。這個高血壓,為什麼長時間治療不好呢,就是因為濁陰啊,(它)竊踞了這個陽氣的位置了。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和過去講所謂“肝陽上亢”什麼的,不是一回事。
10、 血壓為什麼高?實際上就是機體有阻滯。機體是非常奧妙的,因為有阻滯,需要高的壓力,才能夠供養末端,這是個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藥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醫的方法終身的服藥,末端呢,又不斷向機體發放指令,我這邊不夠吃了,趕快給我送吃的,這個指令始終存在,所以藥要不停地用,你高一點兒我就給你壓下來,使機體末端始終處於缺血的狀態。用了麻桂以後,出了一身的汗,這個病就好了。
34、現在把脈一般都是個樣兒,看上去是看脈呢,其實腦袋不知道想啥呢。然後他問你,你怎麼回事,你說了半天,他把那個脈早忘記了是啥脈了。所以判斷脈的時候啊,要讀那個彭子益脈法,很有特殊啟發作用。他那個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對面,兩個手平放,這六部脈,心、肝、腎、肺、脾、命門,哪一路脈獨特,就是那個地方有病。

李可老中医32句大实话,句句抵得上一副千金妙方!

李可老中医32句大实话,句句抵得上一副千金妙方!

李可老中医32句大实话,句句抵得上一副千金妙方!1、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她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7、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

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是什么?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是什么?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癌症不是病,是身体的一种反应,只有调整好身体内部环境,才能真正治愈癌症。

”这句话,让许多癌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

那么,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中医治疗癌症的重点不在于攻击肿瘤本身,而是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癌症的核心,因为中药具有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作用。

中药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常用的中药有防癌药、免疫调节药、气血调节药等。

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疼痛和不适。

针灸是中医治疗癌症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同时也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重视自身的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刘观涛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忙着我所供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事务。

应出版社之邀,我负责编辑专门面向中医药大学师生的订阅号“悦读中医”(ydzhongyi)。

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医的希望!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系列的师承试验班级。

将来本订阅号的诸多师兄,就是青年学子的辅导员啊!而青年学子们的师承实验,又成为我们开发精品教程的源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昨天,我们刊发的李可老先生的文章(封面照片即是李可老先生),得到热烈赞叹,今天,我们特意看法一位李老思想的师承者、主任医师孙其新的演讲。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
3、经方的改良
李可认为,仲景在1700多年前,已取得了临床应用乌附剂的成功经验:一、凡乌、附类方,炙甘草为乌、附之两倍,甘草善解百毒,甘缓以制其辛燥;二、蜜制川乌,蜜为百花之精华,芳香甘醇凉润,善解百毒,并制其燥裂;三、余药另煎,取汁与蜜再煎,中和毒性,使乌头之毒性降到最低点(69页)。但后世由于配伍不当,煎煮不遵法度,偶有中毒事故发生,遂使当今中医界畏乌附如蛇蝎,因噎废食,弃置不用,使仲景起死回生妙方有绝传之虞(145页)。为此,他对经方乌附剂进行必要的改良。所谓“改良”,是在经方疗效不变的前提下,对乌附剂的毒性所采取的安全有效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
按 此例无脉垂死案,当时为了救急而不得已用武火急煎、随煎随灌,纯属偶然。结果1小时后起死回生,李氏结合现代药理的提示,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附子武火急煎便成为救治危急心衰的必然规律。
4、经方的突破
李可认为,1981年汉代度量衡器“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404页)。只有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才能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自序2页)。李可在改良经方的基础上,又实现了3个突破。
蛛网膜下腔出血 温某,女,27岁。怀孕5个月,突然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经急诊治疗两周,病势转重,邀李氏诊视。询知CT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居高不下,频频喷射状呕吐。近日多次发生短暂性抽搐,一度口眼歪斜,头痛如破,呻吟不绝,目赤气粗,呕吐稠粘痰涎及黄绿色苦水,其气秽臭。脉弦滑而劲,阵阵神糊。证属肝胃痰火上攻,气机逆乱,有升无降,内风已动,有蒙蔽神明之险,急则治标,予降气涤痰和胃降逆:赭石、怀牛膝、生半夏各30g,胆星、天竺黄、柴胡、黄芩、酒龙胆草、枳实、炙草各10g,白芍45g,珍珠母、茯苓各30g,全虫5g、蜈蚣3条(研末冲服),生姜30g,姜汁10毫升(对入),煎取浓汁300毫升,小量多次缓缓呷服,待呕止,顿服安宫牛黄丸1丸。1剂后,头痛减,抽搐未发,神志已清。凌晨又见剧烈头痛约1刻钟,呕减而未止,吐出酸苦粘涎,脉弦滑较昨稍缓,舌上水滑,胃中觉凉。改投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重在降逆和肝胃:赭石45g,怀牛膝、生半夏、茯苓各30g,红参(另炖)、吴茱萸(开水冲洗7次)、炙草各15g,全虫10g,蜈蚣1பைடு நூலகம்条,生姜30g,姜汁10毫升。1剂后痛呕均止,颅压正常。仍予原方加减,侧重化瘀两剂,诸症均退,未见任何后遗症。唯输液一侧之下肢肿,予补阳还五汤调理而愈(45页)。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解表药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解表药
《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羌活

李少川经验:从医50余年,精专儿科。在辨治癫痫时,每用羌活,其 用意为癫痫病位在脑,羌活归经膀胱,十二经脉中唯太阳膀胱经“入 颅络脑”,羌活透颅可引诸药直达病所。其研制的小儿抗痫胶囊即寓 此意。经临床对1000多例患儿的观察,小儿抗痫胶囊治疗小儿癫痫显 效率60.2%,总有效率86.5%,患儿脑电图亦得到相应改善。 王幸福经验:曾治一例脱发青年,在校大学生,22岁,男性,开始用 验方乌发丸加减,其药组成为:生首乌、黑芝麻、女贞子、旱莲草、 桑椹、霜桑叶、生地、菟丝子、杜仲、金樱子、桃仁、红花、豨莶草 、侧柏叶、怀牛膝等,15副药后,仅止住发,生发了了无几,见效缓 慢。后思之良久,觉得药是正确,但是输送到头顶末稍的力量不足, 于是在上方加入羌活25g,又服10副,新发已大面积长出黄绒毛,密 密麻麻,甚是喜人,后继续用此方加工成蜜丸,服了三个月,头发长 好,又黑又密。此案取效之快,关键就在于加入了羌活一药。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薄荷

张赞臣经验:薄荷性味辛凉,疏风发汗力强,专用于风热咽
痛,表热无汗之证,且性凉利咽。对于是咽喉觉有灼热,不仅可 以内服,且可研粉入柳花散中作吹喉之用。唯含芳香性挥发油特 浓,不宜久煎,心须后下。 《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牛蒡子

周仲瑛经验: 治疗颅内肿瘤,出现颅内高压伴头痛时,常加牛蒡

李兰舫经验: 白芷辛温芳香 , 行足阳明戊土,味辛能散,可行郁结之
气;气味芳香,能化湿浊之邪;性温气厚(厚则发热),有温中散寒 止痛之效。白芷用于湿浊阻中或寒凝气滞的胃脘痛,颇合病机。对胃 阴不足之证,用小剂量白芷,与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等酸甘化阴 药为伍,既能动静结合,理气机以助津生化,又可避免滋润滞中之弊。 一般用蜜水炙用,以制其升发之性。小量用5g,可行气健胃,增进食 欲;重剂用10g左右,能温中散寒,理气镇痛。 《长江医话》

一个看了十年中医的患者的感悟心得:庸医(不分中西医)是杀人不用刀!【一点资讯】

一个看了十年中医的患者的感悟心得:庸医(不分中西医)是杀人不用刀!【一点资讯】

一个看了十年中医的患者的感悟心得:庸医(不分中西医)是杀人不用刀!【一点资讯】记者:你好,当初生病就看中医了,是因为你一开始就相信中医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系念苍生:其实最开始我是比较相信中医的,但是我哥哥生病看中医,1988年的时候那,他诊断出肌肉萎缩,全身没有力气。

当时西医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然后就找中医看病,吃了两年,但是身体却越来越差,后来我哥哥自己就决定坚决停药。

一开始吃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好转了一些,但是后来就越来越不行了。

这样就到1991年彻底停止中药了,过了两年我哥哥就去世了。

从1993年到2004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因为哥哥的事情一直对于中医都噤如寒蝉,再也没找过中医看病,当时就觉得中医怎么还治死人了,有点后怕。

我现在看看当初哥哥的方子都是一味的寒凉药物,这些药物对于我哥哥的身体的正气消耗的比较大,最初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身体中余下的一些废热和湿排除一部分所以有所好转,但是后来的话情况就是正气损伤的越来越严重,基本上很难通过身体自我调整过来了。

但是当初就是觉得是中医害死哥哥,所以从怀疑中医了。

记者:恩,那这样的话,您为什么又开始相信中医通过中医来治疗疾病呢?能说说具体的情况吗?系念苍生:这个情况就该说我自己了,我自己从2004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胃下垂,脱肛这样的情况。

大便的时候肛门疼痛的很厉害。

我后来就去西院做检查,西医的检查肠胃镜都做了,就说我胃下垂,但是没有其他问题,有点轻微的痔疮。

当时觉得不对劲,因为自己身体很不舒服,吃饭也不香,胃不舒服还不敢走路。

走路就喘气。

脱肛很严重就是排便的时候很痛。

西医说只是有些轻微的痔疮可以手术最好不要做,因为真的不严重。

我当时觉得很痛苦,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然后就决定找中医看看,人都是这样什么中医西医的,病倒那个程度,哪个能行就找那个。

虽然说我自己对于十几年前哥哥的死还是心有余悸,但是说句实话中医这方面我自己还是比较相信的。

记者:看中医这个经历能大致说一下吗?比如说都看了哪些医生,去过哪些医院之类的。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名家简介】: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

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

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对那些突然来临的重大疾病,那些魔鬼一样挥之不去的癌症阴影,我们除了恐慌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中医说法:我想知道,那些大医为何在面对诸多生死之后,还能信心十足地告诉你,不要怕。

对那些突然来临的重大疾病,那些魔鬼一样挥之不去的癌症阴影,我们除了恐慌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收集了几个代表性的中医说法:李可: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

吴清忠:长期保持血气的充盈就可以避免癌症。

林杰:肿瘤,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刘力红: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

有些东西你不一定会理解、会认可,那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呢?为了定心。

我想知道,那些大医为何在面对诸多生死之后,还能信心十足地告诉你,不要怕。

林杰: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林杰知名中医,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从医二十余年,是中医的多面手,手法、针灸、中药样样精通肿瘤从潜伏期到转归期有无数种可能,但有的医生喜欢强调最不好的结果。

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恶化,是从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后。

“一个人总是被他的内心打败,而不是外界给他多少伤害。

”患者听到之后,他的念头和思维就被这个最坏的可能性紧紧抓住,天天在恐惧之中,有时候,成了心理学所说的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肿瘤,其实相当于房间里的垃圾桶。

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暂时储存垃圾。

如果一个房间很干净,那是因为有人清洁过、管理过,垃圾桶被及时清空了。

肿瘤,就是身体为了保持整洁而设置的垃圾桶。

健康人的身体正气很足,能把体内的垃圾及时清理,但是,当正气不足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体外,身体就会自发地把垃圾暂存到肿瘤这个垃圾桶里面,以免垃圾进入血液。

所以,面对肿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态度。

谁会认为一个房间里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经常有病人切除肿瘤之后发现扩散了,林杰医生说,其实这是因为你把垃圾桶扔了,当然房间里就会到处是垃圾。

林杰医生建议,首先不要怕,不要慌,问问自己:我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结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我有什么没有宣泄的情绪被压在心里?我有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先把心结解开。

伤精患者须知

伤精患者须知

伤精患者须知民间中医网-三七生伤精患者须知手淫的危害及其后果1、手淫是一种严重损伤身体精神的行为。

手淫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

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体的极度虚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现。

2、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

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消耗的少,储蓄的多,就是长寿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储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

手淫与性行为都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结果的超常积累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3、手淫不但会损伤身体的动力,而且会损伤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暴躁乖戾,多疑恐惧。

遇事或躁进,或退缩,缺少耐心与恒心,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这都是精虚不能化气的结果。

4、手淫还会影响到智力,长期手淫会对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破坏,学习能力的力不从心与学习成绩的迅速下降是最明显的表现。

这是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神的结果。

5、手淫的毫无节制与泛滥成灾与西医理论的误导有关,初中的生理卫生教材甚至说适当手淫会有益健康,精只是少量蛋白质与多量水分的混合体,对身体无足轻重。

正是这种歪理邪说的肆意误导与教唆,使身心原本幼稚的青少年对手淫行为放松了警惕,敢于尝试,最终成瘾,无法克制,走上了伤精损气耗神的不归路!6、手淫行为具有严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克制。

这是手淫患者明显感到手淫后身体不适却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的原因。

7、手淫行为通过捷径提取人体储备能源,使人体在突发变故之时无法启动应急措施,造成很多慢性病滋生,久久不愈,与时俱进。

8、手淫行为提前透支人体生发之气,使人体生育能力极大下降,即使种子尚未生气全失,播种耕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后也不免枯萎不荣,缺乏生机。

这些都是作强之官生气受损,技巧下降的结果。

9、手淫并非不可克制,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勇气,心能清净,则肾能安定;神不妄动,则精不妄施。

名医经验:李可用续命煮散妙治中风

名医经验:李可用续命煮散妙治中风

名医经验:李可用续命煮散妙治中风有句话叫 '细辛不过钱,过钱赛红矾',用量过大,会导致气闭而死,您在大量用细辛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李可:细辛的问题是在宋代,出现错误,是一个看守犯人的牢头。

当时有一个犯人自杀了,在他的尸体边上发现旁边放着些药,他鉴别以后认为是细辛粉,所以后世就流传'细辛不过钱'这样的一种说法。

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我用这个量用了40年,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

有些特殊的病,特别是接受了河北名医刘沛然老先生的经验之后,刘老先生治重病最高用了200克,我最高时用到120克。

唯一的缺陷是细辛味道太大。

用的辽宁产的北细辛,多次喝细辛,都恶心。

田原:您自己也吃?李可:我前段时候突发中风。

我自己开方子,就是小续命汤,加细辛附子。

当时说话都困难,舌根都发硬。

这段时间恢复得不错,吃了好几十付药。

但还稍微有一点问题,说话太快就流口水。

针灸是治疗中风的其中一种方法。

过去认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是'一针,二灸,三服药',因为针灸,几乎不需要花钱,就能解决好多问题,高明的针灸大夫,可以通治百病,只要判断准确,扎上几支针,把上下、表里调一调,病就好了。

而且针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针灸比那些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快得多。

一旦你稳住,先让这个人有命,然后再服药,就能把他救回来。

李老,您怎么认识中风?李可:这和正气虚有关系,疲劳过度。

中风从明朝以后,就出现了关于内风、外风的争论。

特别是到了清末,特别是1840年以后啊,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当时对中医的冲击非常厉害。

使得一部分中医就考虑一些应对的方法,这个就是最早的那个'中西汇通派',如果你不懂现代医学的东西,那中医就不能够立足,不能生存,所以他们就搞这个东西。

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和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

如果它牵涉到的方面多,你考虑轻重缓急,侧重于哪一面,基本的方法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边有个复方,叫《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

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为什么我的4个孩子都不学医?

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为什么我的4个孩子都不学医?

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为什么我的4个孩子都不学医?不是我不想教,是他们看多了,觉得医生是个最倒霉的行当,一点兴趣都没有。

农民太穷了,许多病人没钱拿药就记在我的账上,最后只能给免了。

一来二去,孩子们都抱怨,说我除了留着自家的房子住,连房底下的宅基地都卖了贴给病人了。

”李可先生(1930~2013)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因为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性药治疗急危重症,在全国享受盛名,也备受争议。

邓铁涛先生赞誉其为“中医的脊梁”。

他住的楼房只是两居室,品质、结构都很老式,一切都很简单,什么陈设也没有,就一两张老沙发、老凳子,再没任何家具。

这位声名远扬的大医,曾隐于世间多年,走遍十里八村、山山岭岭地为人看病;于监狱里边苦学中医;花五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传奇在外,拥戴者、崇拜者那么多,在地方上也绝对是个大人物;家中却如此淡然,简朴甚至可说是寒他,几乎什么都没有。

扶阳,是时代性的需求;早前,火神派的扶阳理路和江油附子只是一个地域现象,但是,它暗合了这个时代的局势,成为了现代人观念或行为觉悟的一枝手杖。

然而世事又多矫枉过正:扶阳法和附子的滥用后果慢慢出现。

当人们开始反思扶阳、反思大剂量的附子使用时,李老的方论也难免遭到质疑。

有位朋友,是李老的铁杆粉丝,他有着独到的看法:'我觉得李可并非扶阳派,只是在这一个时代,他在这一方面的言论和主张更被推崇,可以说,他的所谓’扶阳’光环是被时代放大的。

”此话颇有启发,回头一再品读与李老的谈话,翻看这些年他的弟子们记录下的临床思路和方药,有份'拨云见日”的通透:他当初所强调的阳气与疾病之关系,只是一个入口,沿着这一脉思路摸索下去,出口并不止于扶阳。

悉心拜读李老最早写作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突出的特点是大剂量用药,个中缘由他已多次说明,在朝代更迭的历程中,药物的剂量换算比例出了错。

医学-李爱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医学-李爱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能咯出,色白偶黄,质稀; 纳少,食欲差,腹稍胀; 大便3日1解,大便羊矢状,色黑; 舌郁红苔薄白;脉沉。
方药
北芪120g 黑顺片30g 干姜30g 炙甘草30g 生山萸肉30g 乌梅15g 红参30g 15剂 用法:每2日1剂,文火煮2h以上,每剂加
水1200ml,一直文火煮取120ml,分2日, 每日分早晚服。
30g 少阳升发之力
45g 补气利水,升降均有
60g
甲子之数(≧具定中轴之力)
120g 人法地(>120g,具翻土之力)
250g 地法天
250-500g 天法道
北芪 十八字方针
运大气 定中轴 健中气 充里气 实肉气 厚土气
——对应土;对应少火生气 ——河图数55,洛书数45,天地之总数100 ——天五生土,五为土之生数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诊 本气增强 守方加量 乘胜追击
北芪250g
刨附片9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生山萸肉45g 乌梅15g
红参30g
10剂
用法:每4日1剂,文火煮3h以上,每剂加水 2000ml,一直文火煮取400ml,分4日,每日分 早晚服。
三诊 继续增强本气 逐步抽通开窍
北芪250g 刨附片120g
视力差,双眼散光650-700度,150度近视 肝功能异常,玛丽医院反复检查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 5岁前反复高热抽搐, 易疲劳 缺乏好奇心,面色苍白,四肢力量差 极少出汗,不喜饮水 可进食稀饭、麦面、稀饭等,一餐进食1碗 大便1-2日1解,时羊矢状,时先干后成形 ;小便调; 寐可;夜间磨牙; 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沉细。
病例1
肖* 女 8岁 2019-3-24初诊 主诉:五迟五软8年。 现病史:患儿于8年前出生后三个月抬头、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

舌淡。

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

余即诊为肾阳虚。

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

其中附片25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

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

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

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上退至踝关节处。

止方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

脉仍沉细。

环唇苍白色不褪。

知阳虚未改。

当继续补阳。

上方加制附片为35克,干姜45克,灸甘草55克,继服。

症状继减,再加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炙甘草60克。

服数剂,皮肤红肿继褪。

服数剂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别轻松,走路飞快,女儿几乎跟不上,且上下楼梯轻松异常。

注:制附片先煎30分钟,再合诸药再煎90分钟。

我用附子皆同此。

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医的处方。

首诊病人没有带来他医的处方,但根据病状,病人一年治疗没有效果,我猜想到,他医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剂。

因为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

时医多从热毒考虑。

此为一。

其二,病人脉沉细,右尺特别沉。

典型的阳虚之脉。

且环唇区乃肾区,其色苍白,肾阳虚可知。

其三,服补阳药有效后,再服症状不减。

此时,我曾细细思考,是否补阳已足。

但观其脉,其环唇色泽,知病情仍为阳虚,于是加足四逆汤用量,以恢复病人的真阳。

至今,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好转。

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

请大家讨论。

关于用附子的指征,我总结了一些,不一定完整。

下次发上来。

感谢各位的支持. 最近在国外呆过一段时间,刚回来.关于用附子补阳的问题,我想还是要再补充一点东西。

也算是个人的观点,请大家临床谨慎,慢慢地自己体会。

千万不可莽撞图快,以免伤人。

1、当前之病证,以阳虚者为多见。

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滥用抗生素,激素,过于兴奋运动社会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饮等,均伤真阳。

而且,表现多为阳虚之证。

脉有力无力是阳虚与否的关键。

有力,多不是阳虚,无力多为气,阳之虚,临证可以细辨。

临床上,我用附子配人参,黄芪,党参是非常多见的。

2、用附子之类药是要有适应证的。

不可见病就用。

需要认真辨证。

阳虚的指征很多。

上面我提到一些。

另外,我有个法门,对于是不是阳虚的患者,如果不明确,可以先试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补阳。

如果无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阳不足。

这时,可以试用一下补阳之品。

且剂量宜小,宜轻,宜久煎。

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海蛤壳等半个小时,然后,加其他药再煎一个半小时。

3、生附子尽量不用。

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疗一例脑干脑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缩,效果明显,且也进愈。

但那是剧毒之物,万万不可轻易尝试。

以后,我把这个病例前前后后完整地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4、细辛有没有毒。

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

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

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

不可过量。

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

而且,一定是煎剂。

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

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5、一般补阳药一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重用了补阳药而且没有效果。

或是量不够重,这就需要经验了,再就是服错了药。

这也需要详细地审证。

千万不可轻易停药,或者换药。

一般有时真的需要重用补阳之品。

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

6、补阳药的口味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我曾经治过一例下肢关节炎的女性患者。

就是四逆汤加当归四逆汤加减。

初服药时,她效果非常明显。

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诊时没有说的症状,如经常掉头发,脸色不红润等,都大大地改观了。

而且,突然有一天,她来跟我说,大夫,今天开始,怎么同样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

根本咽不下。

我笑着说,行了,病已经好了。

停药就是了。

以后,她带来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经不用再服药了。

看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7、我曾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听一位老中医讲过关于如何补阴和补阳的问题。

他说,如果不轻易决定是阳虚或者阴虚时,千万不可贸然补阳,恐伤真阴而后果加重。

可先试用滋阴之品,徐徐观察。

那时我奉之为经旨,时时遵行。

久则发现,不全如此。

江南温病派往往视附子为剧毒,其观点有偏,误人不少。

我的观点是,基本上可以先试试补阳药。

当然少量,只开一天,或者两天的量。

看看效果,再决定。

或者,把补阳药中加生地,熟地之属,也属权宜之计。

当然,这只限于辨证不清的情况。

8、劝君多读伤寒书。

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

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

我的观点,温病学派关于滋阴一说,基本上成了现在人们保健的安慰剂。

其实,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

但关于用大量石膏的观点,还有急下存阴的观点,则非常之高明。

特别是急下存阴,对于治疗中风急性期,非常之有效。

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复不少。

这里不作讨论。

9、关于常服补阳药作为保健品的问题。

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

对于素体阳气不足,或者,因病阳虚,或者,久耗真阳之体,均可以小剂量四逆汤常服。

即可保健,又可治疗,还可长寿。

量以小为好。

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

下次,专文上传。

请大家稍等。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至于临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觉得,大家有勇气的话,先自己买来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尝尝鲜的为好。

这样临床最有说服力。

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话,轻则服一两勺蜂蜜即可。

重则速速求治为好。

四、楼上扶摇子的这段话非常精彩:肾中为龙雷之火,火壮则不易起而易息,所以吃上火的东西也不上火。

观世人听患者说吃点上火的东西,就长口疮,便断为火热,不知多有阳虚之人。

这也正是我治疗口腔、咽喉、头面炎症常发不止的观点。

而且,就用四逆汤加味,效果非常神奇。

这次在奥地利见过一位病人,13岁,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儿。

她经常有口腔内腮腺的炎症,苦恼不已。

听西医的话,就切除了腮腺。

两周后即出现耳鸣,腰膝痛。

至今已经大半年。

西医之切除器官之笨法,害人不少。

这样的事情,相信在国内也多见。

而早服补阳药也不至于误事至此。

五、医者佛,你好,看了你的论证很感动!我患者性别:男,28●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脸色黄白,站立时间长会腰疼。

冬天手脚冰凉.双膝怕冷,感觉有冷从双膝盖进入,很快小肚疼,多要拉稀.此症状在早上表现尤其明显。

下肢就是热天也不敢怎么对着风扇吹.舌面黄白,有过敏性鼻炎,脚气,夜尿多,脉沉细,血压低压偏低(只有76mm),经常感觉乏困,不时有四肢局部发酸发困,偶尔手心发热.时常觉得眼睛看东西不舒服,好像眼上蒙有一层灰土;后脑勺也时常觉得像缺氧一样,此时深呼吸才好受或睡觉休息一会。

以前(半年前)有时手淫,现在停了,但有时梦遗,好象射精也来的快.前有阵子服用六味地黄丸,但查资料觉得自己像肾阳虚,所以不敢继续吃.●国庆前去看中医开了杞菊地黄丸和八宝瑞生丸两味中成药。

杞菊地黄丸的说明书注意事项里说: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慎用。

但我还是吃了十天,没感觉好些,反而早上又拉稀了。

现在又让我吃杞菊地黄丸和金匮地黄丸。

●请问:我这是肾阳虚,还是阴阳两同时虚?我该怎么用药?你说的附子对我有用没?对校医我不放心。

医者佛答:你这是典型的肾阳虚证。

可以用附子之类。

我可以处个方子给你。

但一定要久煮,必有效果。

制附片30克,先煎半小时,干姜40克,炙甘草50克,麻黄15克,桂枝30克,当归30克,细辛25克,白术60克,砂仁30克,打碎。

上方附子先煎后,加余药,再煎一个半小时。

早晚各服一碗,饭后服。

如觉舌麻,就加一小勺蜂蜜。

或者,加蜂蜜同煮亦可。

此方入口以舒服为度,如太苦而难以下咽,可不服。

这个方子吃三天,把症状变化回复在这儿,我可再帮你调方。

六、细辛通阳之能,可以彻表入里,上下通行,非附子可比.也非肉桂之类补阳药可比.李可曾帮我的朋友开过一付药,细辛用量是35克.而且,他说,少了无效.世间有医,唯恐病人中毒,故用药绝对求稳求平。

不知病之为病,皆阴阳五行之理。

观仲景用药,动则生附子两枚,可知治病用药,关键在于证。

用是药,是因为有是证。

有是证而不敢用是药,不是愚医也是庸医。

七、我用附子是有严格的指征的,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下。

脉微细,但欲寐。

这是典型的少阴证的表现。

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

而且,可能要重用。

不重用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渐加大用量。

一般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

病人越服越精神。

另外,还有四肢发凉,或冰冷,或大汗出,动则汗出。

或乏力。

或精神不振。

或畏寒畏风。

或面色苍白,或环口唇苍白,或下焦包括下肢无力,发冷,或头顶畏风明显,寒痹等等。

皆是附子的适应证,且可重用。

我这儿还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个机会,发上来请大家提意见。

临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说,大多数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

且效果明显。

大概阳虚是当前亚健康状态的主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