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第二次作业定稿版
多媒体技术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多媒体技术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99d1ea6c85ec3a86c2c595.png)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分,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 1.()面板存放flash最基木的绘图与编辑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创造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画形象。
A. A.时间轴B. B.工具箱C. C.屈性D. D.以上都不是2.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A. A.光学变焦倍数机械变焦倍数电子变焦倍数智能变焦倍数B. B.C. C.D. D.3.常用的接口卡有()、显示卡、视频卡等。
A. A.咅频卡B.氏采集卡C. C.图形加速卡D. D.以上几个都不是4.图形文件一般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位图和()。
A. A.矢量图B. B.点图C. C.平面图D. D.矩阵计算机网络最突岀的特点是()。
A.A・资源共享B.B・运算精度高C. C.运算速度快D. D.内存容量大 6.以下图形文件格式中()是可以保留图像的图层信息、通道蒙版信息等,便于后续修改和特效制作。
A. A. BMPB. B. GIFC. C. JPEGD. D. PSD7.帧率指的是每秒种播放的帧数,单位是()。
A. A. m/sB.B・ f/sC. C. b/sD. D.以上都不是摄像头的接口不包括以下()选项。
A. A.串口B. B.并口C.C・ USB 接口D. D. SCSI 接口9.在Flash中,要绘制精确的直线或曲线路径,可以使用()。
A. A.铅笔工具B.B・钢笔工具C. C.刷子工具D. D. A和C都正确10.Premiere cs中不能完成()。
A. A.滚动字幕B. B.文字字幕C. C.三维字幕11.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
A. A.实时交互B. B.实时变化C. C.实时控制D. D.以上几个都不是12.多媒体的“多”是其多种媒体表现,多种感官作用、()、多学科交汇、多领域应用。
18春天大《多媒体技术》在线作业二
![18春天大《多媒体技术》在线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d10d617a1ed9ad51f01df25d.png)
------------------------------------------------------------------------------------------------------------------------------ (单选题) 1: 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文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图像文件格式是()。
A: TIFF格式B: JPEG格式C: BMP格式D: TGA格式正确答案:(单选题) 2: 可视音频和视频同步播放的文件格式是()。
A: FLC格式B: GIF格式C: AVI格式D: WAV格式正确答案:(单选题) 3: 下列算法中,属于无损压缩编码的是()。
A: 霍夫曼编码B: 知识编码C: 预测编码D: 变换编码正确答案:(单选题) 4: 用于DVD视频信号的压缩标准是()。
A: MPEG-1B: MPEG-2C: MPEG-3D: MPEG-4正确答案:(单选题) 5: 若一幅图像显示在1024×768分辨率的屏幕上,则满屏像点占用的空间为()。
A: 512KBB: 686KBC: 768KBD: 912KB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下列关于网页动画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数据量小B: 表现力强C: 视觉效果好D: 模式单一化正确答案:(单选题) 7: MPEG压缩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减少()。
A: 视频播放时间B: 占用光盘的空间C: 时间和空间冗余D: 数据压缩成本正确答案:(单选题) 8: 为便于下次编辑,带有图层的图像的保存格式应为()。
------------------------------------------------------------------------------------------------------------------------------ A: JPGB: PSDC: TIFD: BMP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光盘自动启动的关键文件是()。
《二、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2dbafd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1.png)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完成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知识,并具备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的教材内容,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选择三个典型的多媒体应用案例(如电子相册制作、动画设计、音频编辑等),分析其技术实现过程及所运用的多媒体技术。
3. 实践操作: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多媒体应用软件(如Photoshop、Premiere等),完成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制作,如制作一个包含图片、音频和文字的电子相册或简单动画。
4. 作品提交:将所完成的多媒体作品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文件需包含作品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过程及所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说明。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发展。
2. 案例分析要求:所选案例需具有代表性,分析需深入,能够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点。
3.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需独立完成作品制作,作品需具备创意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作品需包含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并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良好的呈现效果。
4. 作品提交要求:作品需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文件命名规范,内容完整,包含作品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过程及所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说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质量及创意性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
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可相互评价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作业评价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2.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需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作业2
![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ec9e3b55ad02de80d4d840df.png)
《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作业2 1、分别利用空域算术均值滤波和频域低通滤波器滤除下图(lena_corrupt.png)中的干扰信号,并对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选做题)分别采用最邻近插值和双线性插值,实现电路图像(circuit.bmp)的放大,图像的长和宽分别放大两倍。
作业要求:完成上述作业,形成作业报告文本;每一作业包含:
(1)作业名称
(2)班级,姓名,学号
(3)作业正文(包含):
i.作业说明
ii.方法(描述你采用的方法和处理步骤)
iii.结果(包括各步产生图像及其说明):对每一部分,显示原始图像及其频谱、结果图像及其频谱
iv.讨论(包括简要的总结)
v. 附上完成作业形成的程序(Matlab或C/C++)。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93110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5.png)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应用,熟悉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并能够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
通过本次作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课程教材,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素材收集:学生需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收集至少五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并了解其格式、大小及用途。
3. 素材处理:学生需运用所学软件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处理,如图片的裁剪、调整色彩,音频的格式转换、编辑等。
4. 作品创作:学生需以“环保主题”为创作内容,运用所学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份多媒体作品(如电子小报、电子相册等),作品中需包含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素材。
三、作业要求1. 素材收集和处理:素材需为原创或经授权使用,不得使用非法途径获取的素材。
处理后的素材应保持原貌的真实性,不得进行过度修改或篡改。
2. 作品创作:作品应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符合环保主题。
作品应包含清晰的标题、文字说明及多媒体素材,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得当。
作品中应适当运用过渡效果、动画等多媒体效果,增加作品的观赏性和交互性。
3. 格式与提交:作品需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包括原始素材和最终作品。
作品应保存为常见格式(如JPG、MP3、MP4等),并附上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和文字说明。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内容、创意、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作品的完整性、创新性、技术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等。
2. 互评:学生之间可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互评时需客观公正,关注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评语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0d63e7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8.png)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常见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3. 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a. 选择一个主题,如“我的校园生活”,并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b. 使用多媒体工具对素材进行处理,如裁剪、调整大小、色彩调整等;c. 将处理后的素材整合到一个演示文稿中,配以适当的文字和音乐;d. 将演示文稿制作成视频文件,并添加片头片尾和字幕等。
2. 收集并分析身边的多媒体应用案例:a. 搜集身边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案例,如广告、宣传片、电子杂志等;b. 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和效果,并总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确保作业质量,提交的多媒体作品要清晰、流畅,素材处理得当;3.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相关素材和说明文字,以便教师评价;4. 提交作业的格式应为:一个多媒体作品(视频文件)和一份分析报告。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a. 作品主题明确,符合要求;b. 素材处理得当,整合效果好;c. 演示文稿和视频制作规范,画面清晰、流畅;d. 分析报告内容翔实,总结到位。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教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估,同时邀请学生参与互评,共同讨论和交流经验。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优秀作品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展示,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品,将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2.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经验和技巧;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改进情况,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
四川电大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次行考作业_0001带答案
![四川电大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次行考作业_0001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8bb0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c.png)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次行考作业_0001四川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07701 参考资料、单项选择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以PAL制25帧/秒为例,已知一帧彩色静态图像(RGB)的分辨率为512×512,每一种颜色用8bit表示,则该视频每秒钟的数据量为()。
A. 256×256×3×16×25 bpsB. 512×512×3×8×25 bpsC. 256×256×3×8×25 bpsD. 512×512×3×16×25 bps参考答案:B2.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是()。
(1)压缩比(2)算法复杂度(3)恢复效果(4)标准化A. (1)(3)B. (1)(2)(3)C. (1)(3)(4)D. 全部参考答案:C3. 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是_________。
(1)数码相机(2)彩色扫描仪(3)视频信号数字化仪(4)彩色摄像机B. (1)(2)C. (1)(2)(3)D. 全部参考答案:D4. NTSC制式电视的帧速为()。
A. 30帧/秒B. 60帧/秒C. 120帧/秒D. 90帧/秒参考答案:A5.在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技术中,如果电视扫描的正程时间为52.2ms,分辨率为512×512 ,实时意味着处理每个像素的时间近似为()。
A. 0.1msB. 0.2msC. 0.4msD. 0.8ms参考答案:A6. 在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技术中,如果电视扫描的正程时间为52.2ms,分辨率为256′256 ,实时意味着处理每个像素的时间近似为()。
A. 0.1msC. 0.8msD. 0.4ms参考答案:B7. 以下文件格式中不是图片文件格式的是()。
A. pcxB. psdC. wmfD. mpg参考答案:D8. 国际标准MPEG-Ⅱ采用了分层的编码体系,提供了四种技术,它们是()。
西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网上作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80d0671eb91a37f1115ccb.png)
[0165]《多媒体技术》第一次作业(1-2章)[单选题]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指的是A:感觉媒体B:表示媒体C:表现媒体D:存储媒体参考答案:A[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特点的是A:多样性B:实时性C:交互性D:分布性参考答案:D[单选题]静态图象的压缩要消除A:空间冗余B:时间冗余C:结构冗余D:知识冗余参考答案:A[单选题]下列常用于视频通信的压缩编码方法是A:MPEG-1B:MPEG-2C:MPEG-4D:MPEG-7参考答案:C[单选题]一般说来,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A:量化级数越低和采样频率越低B:量化级数越高和采样频率越高C:量化级数越低和采样频率越高D:量化级数越高和采样频率越低参考答案:C[单选题]mp3采用了哪个标准进行数据压缩?A:MPEG-1B:MPEG-2C:MPEG-4D:MPEG-7参考答案:A[单选题]我国的电视系统采用PAL制式,其彩色空间是A:RGB彩色空间B:HSI彩色空间C:YUV彩色空间D:YIQ彩色空间参考答案:C[单选题]DVD中的电影数据是采用哪一个算法编码的?A:MPEG-1B:MPEG-2C:MPEG-4D:MPEG-7参考答案:B[单选题]Winrar文件压缩属于A:子带编码B:可逆编码C:不可逆编码D:模型编码参考答案:B[单选题]下面哪项属于多媒体范畴?A:交互式视频游戏B:立体声音乐C:彩色电视D:彩色画报参考答案:A[论述题]一、对字符串acbbedacdb进行Huffman编码,将之编码成二进制串,并计算平均码长。
(作业需提交与教材第23页图2.5类似的编码过程图)二、绝大部分.jpg图象采用了有失真的JPEG编码。
该编码过程包含哪几个步骤?参考答案:一、编码过程并不唯一,但平均码字长度却是唯一的。
参考答案如下:字符串共10个次字符,由b、a、c、d、e这5个字符组成,稍微统计,可发现b、a、c、d、e的概率分别是0.3、0.2、0.2、0.2、0.1平均码长(平均编码长度)是:0.3×2+0.2×2+0.2×2+0.2×3+0.1×3=2.3最后,字符串acbbedacdb编码为二进制串为:(a用10替换,c用11替换,类推)10110000011010101101000,共23个比特。
《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b4c61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4.png)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3. 学会使用常见多媒体工具进行创作。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列举出身边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如:电子课件、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等。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其制作过程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2. 多媒体作品制作:学生个人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制作电子相册、动画短片等。
要求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如Photoshop、Adobe Premiere等)完成作品,并提交一份作品报告,描述作品创意、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3. 课堂演讲:挑选一位学生代表,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分享创作灵感、制作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式等。
其他学生可就演讲内容进行提问,共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小组讨论:每位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确保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2. 多媒体作品:要求作品主题明确、创意新颖,符合所选主题的特点;3. 提交作业:每位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如作品报告、PPT 等),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4. 课堂演讲:学生代表需提前准备好演讲内容,确保演讲流畅、逻辑清晰。
四、作业评价1.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2. 多媒体作品:评价学生作品的质量、创新性及技术熟练程度;3. 课堂演讲:评价学生代表的演讲技巧、表达能力及与听众的互动效果。
五、作业反馈完成作业后,学生可获得教师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自己的学习。
反馈意见应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反馈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增强他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4b6ff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7.png)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应用,熟悉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并能够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
通过本次作业,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出发点,设置如下实践操作任务:1. 搜集与整理:学生需利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至少三种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如mp3、wav等),并对文件进行初步整理与了解其特点。
同时,搜集至少五张图片素材,并了解图片的格式与特点。
2. 认识多媒体工具:学生需了解至少两种常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如PowerPoint、Adobe Premiere等),并熟悉其基本界面与功能。
3. 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学生需运用所搜集的素材及所了解的多媒体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相册或PPT演示文稿。
作品应包括封面、多页内容、背景音乐及适当动画效果。
4. 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完成作品后,需撰写一份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本次作业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作业要求1. 素材搜集需确保来源可靠,内容健康,不涉及侵权问题。
2. 制作的作品应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备一定创意性。
3. 作品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教师指定平台或邮箱。
4. 反思报告需真实反映学生个人观点与收获,字迹工整,语言流畅。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素材搜集的丰富程度与质量;2.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能力及作品制作水平;3. 作品的创意性及主题表达的明确程度;4. 反思报告的真实性及总结的深刻程度。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与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通过课堂讲解或网络平台等方式,展示优秀作品及典型问题案例,供全体学生学习与借鉴。
此外,教师还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分享经验与心得,以促进共同进步。
《三、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三、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80d4f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6.png)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3. 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测试: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的在线测试题,包括单选、多选和简答题,以此来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学生需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软件等)完成一项实际操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如一张海报、一段音乐视频等),展示自己的技能和理解。
3. 拓展阅读:学生需阅读关于多媒体技术最新发展的相关文章或书籍,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指定平台;2. 提交的作业应符合规范,确保质量;3. 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应积极思考,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4. 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2. 学生互评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改进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
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学生将巩固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多媒体作业二2
![多媒体作业二2](https://img.taocdn.com/s3/m/366f2dfb27d3240c8447efbc.png)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1.C是H.323系统中用于通信控制的协议。
A.H.225B.H.324C.H.245D.H.2212.C是用户与同步机制之间依据服务质量要求所确定的应以何种准确程度来维持时域特征的一种约定。
A.数据关系B.同步容限C.定时要求D.数据描述3.超文本采用分层的概念,其中D是最底层。
A.对象层B.超媒体抽象机层C.表示层D.数据库层4.D接收电视台发送的电视信号,并将模拟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叠加显示在VGA中。
A.文本B.摄像头C.音频卡D.电视接收卡5.在H.263中采用的是二维预测与D相结合的方式。
A.交替编码B.均匀编码C.变换编码D.变长编码6.H.261标准的视频信源编解码器是由帧间预测、帧内预测、A变换和量化器构成。
A.DCTB.傅立叶C.K-LD.Z变换7.按图像的质量进行划分,图像可分为B三大类质量的视频。
A.1、2、3B.高、中、低C.1分、2分、3分D.1等、2等、3等8.在变换编码系统中,正交变换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图像数据间的D。
A.失真度B.同步性C.计算量D.相关性9.A系统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服务内容,还可对其播放过程进行控制。
A.VODB.互联C.视频会议D.电话10.机顶盒是一种用于B的网络多媒体终端设备。
A.普通电话B.交互电视业务C.视音频会议D.可视电话11.A是一种按信息之间的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管理和浏览信息的技术。
A.超文本B.超媒体C.媒体D.文本12.C是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的英文简写。
A.RSVPB.TCP/IPC.RTP/RTCPD.IP13.GOB层是D和随后的33个数据构成。
A.组头、组层B.帧首、块C.CELL 、图像条D.GOB首、宏块14.Ipv6的地址长度为A位。
A.128B.32C.16D.25615.多媒体会议系统是由终端设备、C、数字通信网络和相应的系统运行软件组成。
最新《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次作业资料
![最新《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次作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4bbea66bec0975f465e238.png)
1.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电声媒体?请列举出常见的电声媒体。
(2)录音有哪些教学功能?(3)请写出录音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4)在录音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什么是电声媒体?请列举出常见的电声媒体。
答:电声媒体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类教学媒体,它是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电声教学媒体有有线教学广播、无线教学广播、各种类型的录音教学媒体和语言实验室。
(2)录音有哪些教学功能?答:录音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典型示范,反复训练。
②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③因材施教,照顾差异。
④及时反馈,自我评价。
(3)请写出录音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答:①示范法。
为学生提供规范性的听觉材料,便于学生的模仿和训练。
教师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对学生加强指导。
②比较法。
为学生提供听觉的对比材料,指导他们分析比较、区别异同、分辨正误、加强练习。
③情境法。
为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通常和其他媒体配合使用。
④反馈法。
随录随放,使学生真实、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利改进。
(4)在录音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①发挥录音作为听觉教学媒体的优势。
应进一步挖掘录音教学的功能,深入研究录音教学的方法,使得录音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②做好教学设计。
根据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录音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使用方法,认真评价使用效果。
③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教学现场实地考察,提前试机,避免临时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效果。
④课后应做好总结和评价。
2.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与计算机综合应用的技术,它包含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音频视频处理技术、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d1629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1.png)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产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素养。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多媒体技术的产生》课程内容展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自主学习:学生需通过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多媒体技术的起源、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并整理成文字材料。
2. 视频制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每组3-5人),选择一个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相关的主题(如某一软件或硬件的演变过程),制作一个简短的多媒体视频(时长约5分钟),视频需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3. 课堂汇报:每组学生需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其制作的多媒体视频,阐述其选择主题的理由、视频内容组织及多媒体元素的应用等。
4. 反思总结:学生需根据课堂学习及小组活动,撰写一篇关于多媒体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反思总结,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以及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等。
三、作业要求1. 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字材料的整理,并标注好引用来源。
2. 视频制作要求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各多媒体元素运用得当,同时要注意视频的清晰度和播放流畅度。
3. 课堂汇报时,小组需准备好相应的演示文稿,讲解清晰流畅,互动性良好。
4. 反思总结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不少于800字,且必须为个人独立完成。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主学习部分的整理是否完整、准确;视频制作的创意与内容、多媒体元素运用的得当程度;课堂汇报的流畅度与互动性;反思总结的深度与逻辑性等。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 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35a2d4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4.png)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熟悉常见的多媒体软件工具,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测试: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多媒体技术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题目应涵盖多媒体的定义、组成元素、应用领域等。
2. 操作实践:学生需使用常见的多媒体软件工具(如图片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完成一项实际操作任务。
任务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例如调整图片大小、编辑音频效果、剪辑视频片段等。
3. 论文撰写: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论文。
要求内容真实、有逻辑、有条理,字数在300字以上。
论文应包括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应用场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拖延。
2. 完成选择题和简答题时,应认真审题,确保答案准确。
3. 操作实践过程中,应按照软件工具的说明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软件设置或破坏原始文件。
4. 论文应按照要求格式撰写,内容真实、有逻辑、有条理。
5. 提交作业时,请注明姓名和学号,以便于作业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表现和论文的质量综合评定。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
2. 反馈将包括对作业的总体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3. 对于存在普遍问题的知识点,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补充,以避免在后续学习中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4.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二、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cc276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9.png)
《多媒体技术及其基本特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征和应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并总结出多媒体技术的核心要素。
2. 基础知识测试:完成一份关于多媒体技术的知识测试卷,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常见应用等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案例,如视频编辑、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分析其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并总结出该技术的优缺点。
三、作业要求1. 同学们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完成。
2. 讨论和案例分析需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测试卷应独立完成,不得相互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4. 作业提交方式:请同学们将作业成果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包括讨论报告、测试卷和案例分析报告。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完成质量、讨论深度和广度、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创新性等因素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评价时间:在完成作业提交后一周内完成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作业反馈将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反馈给学生,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建议和改进意见等。
2. 反馈时间:在作业评价完成后一周内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
3. 学生应对评价结果认真对待,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同时,学生可针对评价结果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讨论、测试卷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同时,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一、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b65d9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8.png)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一些关键的多媒体技术概念;3. 培养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短的报告,阐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各种关键的里程碑事件,并尝试解释为什么这些事件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影响。
报告要求包含一定的图表和图片以增强视觉效果。
2. 扩展作业:学生需要选取一个具体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编辑、数字音乐制作、虚拟现实等),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进行学习,了解该应用的原理和技术,并撰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如一周)完成;2. 报告应详细、有条理,符合学术规范;3. 学生应尽可能地引用可靠的信息来源;4. 鼓励团队合作完成作业,但所有的报告和个人观点应保持中立。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基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是否符合学术规范;2. 评价结果将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我们希望收到你们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
请在提交作业后的一周内通过学校系统或电子邮件向我们提供反馈。
针对第二项扩展作业,我们特别希望看到你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你们可以选择团队共同完成,也可以选择各自独立完成,但最后需要一起讨论并整合你们的观点。
这不仅能锻炼你们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也能培养你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请注意,我们鼓励你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提问和讨论。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你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交作业时,请确保提交:1. 基础作业报告;2. 扩展作业总结报告;3. 任何相关的笔记、参考资料和相关资源。
我们期待着你们的精彩作业,并相信你们会从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乐趣!以上就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
![《一、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9f114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1.png)
《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回顾并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背景和意义;2.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3. 培养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增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如视频、音频、图像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文献阅读:学生需阅读关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推动力量。
3. 报告撰写:每个小组需撰写一份关于多媒体技术产生的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需共同讨论、收集资料并完成报告;2. 独立思考:学生需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 按时提交: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报告的内容是否丰富、全面,是否有自己的见解;2. 团队协作:评价小组的协作能力,是否能够共同完成任务;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是否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请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2. 小组互评:小组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经验,共同提高;3.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背景和意义,掌握其特点和应用,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教师的点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进一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 深入了解数字媒体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技术第二次作业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判断题(10分,将答案填在表格里, T 代表正确, F代表错误)
1.采样的频率越高,声音“回放”出来的质量也越高,但是要求的存储容量也越大()
2.声卡是获取音频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只要将声卡插在主板上它就能进行工作了。
()
3.矢量图像适用于逼真照片或要求精细细节的图像。
()
4.动画和视频都是运动的画面,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
()
5.动画是利用快速变换帧的内容而达到运动的效果。
()
6.图象动画等不是感觉媒体因为他们不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7.多媒体同步技术的功能就是解决声,图,文等多种感觉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协调多
媒体在时空上的同步问题。
()
8.JPG格式的文件特点是文件非常小,而且可以调整压缩比,不失真,非常适用于要处
理大量图象的场合()
9.传统媒体处理的都是模拟信号()
10.图像的压缩过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采样部分、量化部分和编码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2分,请将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入下表对应栏中)
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_______:
a)音频、视频
b)动画、图像
c)声卡、光盘 ??
d)文字、图像
2.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a)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b)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
c)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把多媒体综合一体化,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d)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媒体都必须数字化。
3.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⑤多媒体的信息结构形式是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4.“.mpeg”是什么格式文件后缀名:
a)文本
b)图片?
c)声音?
d)视频
5.下列各组应用不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电子邮件
c)远程医疗
d)视频会议
6.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文件格式有多种,.doc格式的文件是用于存储________信息的。
a)文本
b)图片
c)声音
d)视频
7.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可更快捷和有效地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以下属于文本加工软
件的是:
a)Photoshop?
b)搜索引擎
c)Word
d)IE浏览器
8.要将10000张分辨率为1024×768的真彩(32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贵历史图
片,他想将这些图片刻录到光盘上,假设每张光盘可以存放600MB的信息需要光盘_________
a)100张?
b)50张
c)200张
d)75张
9.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________的质量最好。
a)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
b)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
c)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
d)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
10.以下_________不是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
a)JPEG文件
b)WAV文件
c)MIDI文件
d)mp3文件
11.JPEG是?_______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a)静态
b)动态
c)点阵
d)矢量
12.Photoshop是一种___________。
a)看图软件
b)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c)操作系统
d)抓图软件
13.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图像都是由像素组成的,通常称位图或点阵图。
(2)图形是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也称矢量图。
(3)图像的最大优点是容易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
(4)图形文件中是以指令集合的形式来描述的,数据量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下面关于视频质量、数据量、压缩比的关系的论述,________是正确的。
(1)视频质量越高数据量越大
(2)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解压后视频质量开始下降
(3)压缩比越大数据量越小
(4)数据量与压缩比是一对矛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文件格式中都是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a)GIF、TIFF、BMP、PCX、TGA?
b)GIF、TIFF、BMP、PCX、WAV
c)GIF、TIFF、BMP、DOC、TGA
d)GIF、TIFF、BMP、PCX、TXT
16.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________
①放大、缩小②上色③裁剪④扭曲、变形⑤叠加⑥分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7.photoshop文件可存储为多种格式文件,下列那个不是Photoshop可存储为的文件格
式:
a)JPEG
b)PNG?
c)GIF
d)PDF
18.黎明同学接受学校的委托要制作一个社会实践的多媒体作品,下面的制作过程他应该
使用哪一个:
a)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发布与评价
b)规划与设计需求分析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c)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d)需求分析作品集成素材采集与加工发布与评价规划与设计
19.在进行素材采集的时候,要获得图形图像,下面哪种方法获得的图片不是位图图像:
a)使用数码相机拍得的照片
b)用绘图软件绘制图形图像
c)使用扫描仪扫描杂志上的照片
d)在Office中联机从网络中获得的剪贴画(wmf)文件
20.一下哪个设备用来采集图像信息到计算机?
a)打印机
b)扫描仪
c)麦克风
d)显示器
21.可以把话筒输入的声音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并存放在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是:
a)记事本
b)录音笔
c)写字板?
d)电子表格
22.多媒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真伪性
b)时效性
c)交互性
d)价值相对性
23.图像分辨率是指___________
a)屏幕上能够显示的图像数目
b)用像素表示的数字化图像的实际大小
c)用厘米表示的图像的实际尺寸大小
d)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数
24.扫描仪可在下列________应用中使用。
(1)拍照数字照片(2)图像输入(3)光学
字符识别(4)图像处理
a)(1)(3)
b)(2)(4)
c)(1)(4)
d)(2)(3)
25.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多元化?
b)无纸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