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六、 理解官僚制组织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8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

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导论》经典笔记精简考试版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导论》经典笔记精简考试版

公共管理导论复习内容绪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

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

(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

(3)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

(4)行政人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5)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6)公共服务需要一支中立的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

(7)、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1官僚制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

4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公职人员对结果负有责任。

5公务员不是纯粹全公无私的。

6公共服务领域的特殊就业条件已经减弱。

问题三论述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

奥斯特罗姆的观点:1基本典范包括两种:官僚制组织与市场组织。

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强制性的,一个是选择性的;一个允许通过市场寻求一致性的结果,另一个则通过官僚等级组织对结果施加影响。

3在世界观基础一个是官僚制,一个是市场。

事实上典范不是一致性的准则体系,而是竞争性的准则体系。

传统行政模式源于韦伯.威尔逊和泰勒的理论,理论基础就是官僚制理论。

新公共管理典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与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强调㈠根据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利㈥增加对顾客,产品和结果的关注。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3
王超整理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由管理的对象所决定,行政学的管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产生不是偶然的。 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具有 鲜明时代特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如下方面: ★★★★★ ★ 考研真题 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 2012 年简答(12 分)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从发展的高峰跌入危机的深谷,面临一些列困境,成 为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这些困境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 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 政府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 资源以提供公共资源,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 这种情况导致民 众的普遍不满。由此政府遭到了越来越多抨击:一是认为政府规模过大,且消耗了过多的稀 缺资源;二是政府管理的范围过宽,陷入了过多的活动;三是政府行事方式不当,认为通过 管理体制提供服务必然导致平庸和无效率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膨胀, 尤其是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造成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 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引发的竞争压力 不断加剧,又对各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Ungovernability) 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力不从 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以及官僚制度的墨守成规、贪污腐败,均引发 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使得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的比重大大上升; 教 育的发展是人口的科学文化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的增加,使人 们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公民有时间和精力对公共生活质量 投入更多的关注。总之,科学技术推动了公共管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发生巨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现代通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使政府的传统金字塔式 权力结构和信息处理结构明显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从而要求公共组织进行变革: 管理的扁平 化、网络化,包括赋予地方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公民更多自主权,包括赋予公共管理者 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也包括构建电子政府和网络政府。 (3)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一样, 新经济文明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治理形态 与它相适应。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全球化使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政府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之中。 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锐意改革, 顺应全球化浪潮。 这种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潮流,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

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

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完善而非替代官僚体制(bureaucracy) 又被称为科层制,是由马克斯·韦伯和伍得罗·威尔逊等人所概括提炼出的, 以法理权威为基础, 以等级结构、非人格化、连续性和专业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正规化政府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它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以其形式合理性和技术化的设计, 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西方各国普遍产生了“官僚化过度”的现象,官僚制自身存在的缺陷日益彰显。

如过分强调等级制,导致与民主制的冲突和环境应变力的退化;极端理性化导致了组织成员人性的压抑和创新精神的缺乏;过于追求过程的形式合理而忽视产出绩效导致了目的和手段的倒置,等等。

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新一轮浪潮。

一、新公共管理对官僚制的批判理论界普遍认为,韦伯对官僚制的描述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色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达到完美状态。

而且西方国家由于官僚制的高度成熟,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如僵化的程序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行政肌体染上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官僚自主性的过度膨胀导致对民众利益、呼声的漠视与服务意识的缺位,屡禁不止的寻租行为与成本核算机制的疲软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严格的等级制与论资排辈导致官员们的创新精神被压抑,内部竞争机制不健全以及组织惰性的扩张。

所有这一切既带来了官僚机构工作效率的严重损失,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改革诉求。

然而正如邱吉尔所说,官僚制是一种最坏的组织理论,但它又是至今仍没有过时的、并且是惟一可采用的理论。

因此问题不在于官僚制如何不好,而在于如何使官僚制变得更好。

正是在这一点上,新公共管理理念与模式有其独到的价值。

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官僚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考试复习题作业题

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考试复习题作业题

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考试复习题作业题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考试复习题作业题一、简答题(一)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从广义上来说,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服务全体社会成员、协调公共利益关系为宗旨,并拥有相应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的组织实体,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介于私人组织和纯粹的公共组织之间的第三部门组织。

简言之,公共组织指以服务于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四类。

(1)政府组织: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服务性;以税收作为来源的财政拨款为经费支持;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

(2)事业单位:是非强制型、服务性公共组织。

(3)公共企业: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者股权控制形成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首要经营目标的、相对独立的、组织化经营实体。

(4)非政府组织:合法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愿性、公益性、自治性。

(二)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的根本转型。

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的概念有别于一些国家的行政改革,许多国家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改革的注意力集中于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上,着重关注的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

导致改革陷入不彻底,不深入的困境。

同时,它也是当前人们在行政改革问题上的观念更新。

政府再造的实质乃是如何妥善地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它对传统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认为政府不应该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应是讲究质量、追求效率的企业型组织,政府工作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

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也是政府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类公共需求,决定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相关活动。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题库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一、填空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 )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A 立法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三、解释概念1、公共行政2、公共管理3、公共物品4、行政国家5、纯公共物品四、简答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1、布坎南2、政治危机3、公共管理途径4、经验理论5、《公共管理战略》6、经济学7、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8、干预主义政策二、多选1、AC2、AB3、ABC4、ABCD5、AC6、BC7、ABD三、解释概念1、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知识考点

公共管理学知识考点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1公共管理的概念(I)公共管理概念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①公共管理概念的三重含义a.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b.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c.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②对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的分析a.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b.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和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c.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d.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

(2)公共管理的特征①公共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公共管理由公共管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外向的社会管理两个部分构成。

公共管理则要求把公共管理组织自身的行政管理与对外部的社会管理区分开来,把社会管理放在中心位置上,让组织自身的管理从属于社会管理的要求。

③公共管理担负着健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的最为根本的区别,也是它与以往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不同之处。

私人组织的管理(如企业管理等)只求组织自身的完善,即通过组织自身的完善去提高与其他组织相比的竞争力。

2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1)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后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是公共管理得以产生的总的历史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社会治理适应性不足引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事件的频发更说明,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今天的社会问题。

②由于后工业化和全球化,公共管理突出地反映出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总统制政府总统制是以总统为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其政府机关较彻底地采用了三权分立原则。

其中,总统是国家机构中的主要部分,由选举产生,拥有实权。

美国是这种体制的典型代表。

2.科层制组织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科层制也叫官僚制,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是靠权威来维持的,而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习俗惯例的传统型权威;二是基于领袖个人超凡魅力的超人型权威;三是基于理性法规的法理型权威。

他指出每一种权威各有其理想的组织,而科层制则是与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

(二)科层制组织的特征1.组织标准化。

2.工作秩序化。

3.管理规范化。

3.BOT模式BOT的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意思是建设——运营——转让,BOT 就是由政府规划的公共工程建設方案 , 再交给民间來投资兴建并于经营一定的时间后,再移转国家接手经营的一种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模式 . 政府利用民间的资金来兴建公共工程,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民间的投资者也可因投资经营而获利,可以说是政府与民间双赢的模式。

4治理工具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和服务。

2.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

3.签约外包。

4.经营特许权。

5.补助。

6.抵用券。

7.市场运作。

8.志愿服务。

9. 自我协助 10.政府贩售。

官僚制

官僚制

中国新阶段发展的官僚制【摘要】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官僚制的纵观分析以及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找出符合中国发展的官僚制度。

纵观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运动,官僚制所包含的理性精神并不因为改革而被摒弃,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生, 它为我国的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唐斯行政组织改革中国国情现实意义【正文】官僚制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如古代中国、古罗马、拜占庭帝国等都曾建立起高度完善的官僚制组织体制, 创造过古代辉煌的文明, 但是这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官僚制。

官僚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V ·德顾耐于1745 年在描述普鲁士的政府形式时提出的。

在19 世纪, “官僚制”这一术语充满了贬义, 各国学者用这个术语去斥责专制官员的繁文缛节、狭隘头脑和专横态度。

而真正从学术上系统地分析“官僚制”一词、把它看作一种组织和体制并将之完善为一个社会学分析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20 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韦伯现代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理想类型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性体现在韦伯抛弃了对官僚制进行“价值关联”的考虑上。

他“放弃了西方若干世纪以来普遍采用的以叙述制度的价值规范为主的研究方式,转而以合理主义价值立场和类型化比较研究与发生学因果分析相结合的‘理想类型’的方法论”。

韦伯把公职人员预设为“行政动物”,剥去了他们的所有感情价值和政治情感,以“价值无涉”的研究理论,用刚性的制度和法律建筑起现代官僚制的理论大厦,并开创了独特的官僚制研究范式。

“价值无涉”使韦伯官僚制充满了学术上的浪漫色彩和理想上的崇高预期。

因此,在西方官僚制没有招致人们的贬义理解。

20 世纪初,为了避免人们对韦伯提出的官僚制产生误解,有人将韦伯的官僚制翻译为“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或“集权制”。

如何合理认识“官僚制”

如何合理认识“官僚制”

如何合理认识韦伯“官僚制”理论2007级公共管理(2)专业木权之在现代公共行政的研究来说,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运动基本上对官僚制持否定态度的,然而官僚制与官僚制理论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在实践中作为一种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有着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韦伯为这种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定义,指出所谓“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一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并提出了官僚制的“合理性”。

一、探寻官僚制的历史源流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制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国家范围的扩大,国家政治和经济职能的增加,为了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运作,就出现了国家职能分化的趋势。

国家政治统治和管理领域中的分工使官僚呈现出职业化的趋势,才为从社会中选拔从事这一职业活动的人才提供合理的思维路向。

比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专门从事统治和管理人才的做法,就是这种合理的思维路向的明确反映。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

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就出现了一个专门的食禄阶层,它标志着官僚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士人阶层的思维纳入管理技术与功利主义的科层官僚制的轨道,于是以郡县制代替封建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它的惟一选择。

特别是隋唐科举制的兴起,使中国古代官僚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前现代官僚制形式,成了“特别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社会最完美的代表”。

二、官僚制的存在方式韦伯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对官僚制的研究使人们一目了然地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官僚制的性质、历史地位,领悟官僚制的发展方向。

根据韦伯的看法,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威做基础。

适当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这种权威的组织就无法实现组织目标。

2023年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答案

2023年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网上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 新公共行政学者直接从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C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体系中获取坚实的理论依据。

2. 里格斯所说的社会要素不涉及(B )。

3. 以下不属于韦伯著作的是(D《行政论文集》)。

4. 德鲁克在(D20世纪50年代)提出目的管理概念。

5. 在巴纳德看来,组织的实质是(A人的行为)。

6. ( C 计划)不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合用性,并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

7. 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D )所决定的。

8. 沟通的程序不涉及(C并行)。

9. 怀特指出,在行政协调过程中,(A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10. 寻租的本质在于(B获得更大利润)。

11. Y理论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对于人的(B乐观主义)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争取公司组织成员的协作和热情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12. 19世纪50年代英国创建的(A )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畴和规范。

13. 在古利克看来,(D )的角色就是通过监控和调节专家、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14. 厄威克认为,(B一般参谋)的工作宗旨在于使行政领导者免去某些事务的承担,使他可以扩大控制幅度并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问题。

15.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协调的基础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A规制)。

16. 在古德诺看来,要实现国家意志的贯彻和地方自治权的不被侵犯,必须实现行政权的(B )。

17. 负责指挥的管理人员不应当做到(C留用没有工作能力的人)。

18. 西蒙在行政行为研究上是以(B )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的。

19. 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的任用的根据不应是(D性别)。

20. 怀特提出的(D开放型)晋升制度,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在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张全国或全邦同类职位的混合竞争,给怀能擅才者以晋升的机会。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3章公共组织一、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答: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

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

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构成公共组织的两大类要素。

2.非营利组织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数量多,而且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共管理任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非营利组织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性、志愿性和公共性。

3.事业单位答: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领域。

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4.公共组织环境答:公共组织环境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二者均发生了急剧的、复杂的和不可预料的变化。

(1)科层制所弘扬的“官僚制精神”,即非人格化、理性化与制度化,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个性的压制产生的非人格化与当代人们所渴求的个性的自由解放及对民主的追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和社会的节奏加快,陈旧的层级管理和控制系统、照章办事循规蹈矩的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动态因素对政府的职能要求。

(3)全球化的趋势使国内外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封闭的科层制组织建构与建立在主体交往、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新时代格格不入。

《公共组织学》课程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内容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一)组织与公共组织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

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

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

(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

(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

(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

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

(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简析官僚制

简析官僚制

题目简析官僚制姓名孙云龙学号************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公共组织学任课教师毛立红摘要: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官僚制。

中国的官僚制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由于都采用官僚制这个词汇,导致在相当一些书籍中,对韦伯式官僚制产生了中国式误读。

“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

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

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及其官僚体制的全部功能都服务于国家的这种统治和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韦伯官僚制正文:一、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得各国的政治制度先后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职官僚制。

首先需要明确,官僚制是一学科术语,本身没有任何贬义的涵义。

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专业化客观上带来墨守成规、谨小慎微、按部就班等等,这是理性化的必然结果,这些负面效应会形成管理主义作风。

但是,官僚主义也不必然就是官僚制本身的负面效应,理性官僚制不太完善的政府中依然会存在官僚主义,甚至存在更为严重的官僚主义。

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官僚制。

中国的官僚制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由于都采用官僚制这个词汇,导致在相当一些书籍中,对韦伯式官僚制产生了中国式误读。

中国式官僚制,产生于古代大一统专制国家。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难点总结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难点总结

导论2.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 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② 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③ 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5.B途径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

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

在这一派的理论中,许多概念是直接从企业管理借鉴过来的,如民营化、企业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

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如下。

① 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② 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③ 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④ 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B途径主要来自商学院,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6.P途径答:P途径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但P途径的公共管理对政策分析强调计量分析与经济学应用的思路不满,更看重政治和管理的层面。

P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如下特征。

① 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② 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③ 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P途径主要来自公共政策学院。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第六讲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所处的时代,德国的经济结构及政治与社会 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裂”,“经济结 构越来越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文 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仍然受传统的半封建社会 价值观和官僚保守主义的支配”。
容克



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 原指无骑士称号的 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 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 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 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 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 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成为保留许多封建 残余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 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 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官僚”的定义


“对官僚这一词,我们当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 理解。一种是通俗流行的理解,认为官僚是一 种罪恶。这种理解虽然解气,但充满了情绪与 偏见,并不利于我们很好地认识与研究这一现 象。另一种是分析描述性的现象,而这种现象 客观地认为官僚是一个中性词,描述一种现象, 而这种现象与现代生活又是紧密相联的。” ——沃尔多
官僚制的内涵及特征
“官僚”一词的起源及定义
“官僚制”的定义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官僚政治”
官僚制的基本特征(一)

职业化 ——“把他们的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 要的职业”。
等级制 ——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 度之中”、“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规则化 ——“通过协议的或强加的任何法都 可能以理性为取向,即目的合乎理性或价值合 乎理性为取向,并制订成章程,同时有权至少 要求团体的成员必须尊重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如此,智利受损房屋也达 150万栋,但死亡人数却如此 轻微,这应归功于智利政府对 房屋结构的监督。
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因此在房屋结构方面非常注意。智利 的建筑多数都装有阻尼减震控制系统,钢骨架可随震波摆 动,这可以给人们宝贵的逃生时间和空间。而在海地,其 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很多建筑没有钢筋,或 者柱子里钢筋太少太细,这样的建筑在地震波的晃动下, 极易倒塌。
※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既受法律规范的约束,又体现法律的权威性; ※权威具有割裂性; ※受到高度的公众监督; ※相互依存性; ※对政治文化因素的考虑 ※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独占性
传统科层组织的困境及其变革 ※官僚制组织模式的特征:固定和正式的职责、
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人际工作关系的非感情性、 专业分工、职业化倾向、固定的薪酬制度、注重 效率
哈默(R.P.Hummel)对官僚制度的批判——《官僚 经验》(Bureaucratic Experience)
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了哈默对官僚制批判的基础— —现代性灌输的是无处不在的工具价值,官僚制度 就是工具价值的表现
官僚制度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认识和政治 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官僚制用理性的组织行为来取代人们之间的社会 行为;
基础:政治-行政二分 法、科学管理原理、文 官制度的确立
1. 固定的官员管辖权原则 2. 机构等级制度和多层次
权力机构原则 3. 机构管理以正式文档为 基础 4. 机构管理通常是以全面 的专业训练为前提条件 5. 机构充分发展要求行政 官员“工作能力”的充分发 挥 6. 机构管理遵循一般性规 则 7. 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 度
※官僚制组织的非议:非人格性、实质上的不 合理性、工具性和非道德性
20
21
22
23
24
网络结构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低成本竞 争的加剧而出现的一种新颖组织结构,它对外 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观点一:应当根据组织 的基本结构特征来定义 官僚制
观点二:应当根据行为 特征或者根据行为特征 加上结构特征来定义官 僚制
观点三:根据目的的达 成状况来定义官僚制
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 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 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 出。
特征: 法制化、层级节 制、公私分开、专业化、 专职化、非人格化、效 果的可预见性
官僚制以自己的价值(如与官僚及其内在需要一 致的价值)取代了一般的人类文化价值;
官僚制可以控制官僚们的精神和心理,并将这些 功能内置于等级制度和劳动分工等组织结构中;
官僚制通过从语言上对事物加以严的技术倾向, 最终只服从其内在逻辑;
官僚制导致官僚不断政治化,将一般公民和普通 官员排斥在政治之外。
哈默和古德赛尔两人谈论的是两件事,哈默指得 是现代性和官僚制度的特定组织形式,而古德赛 尔针对的不是一般官僚制度而是美国政府
哈默不应该将现代性与官僚制简单等同,古德赛 尔则不应当把美国经验当做一般意义来分析
疑问:我们是否只能在官僚化和非官僚化之间做 出选择?什么是人类可以获得的最好的组织结构? 如何评价各种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评价的标准 是什么?
官僚制度会将政治问 题转化为行政和技术 问题;
官僚制度会使完整的 人类政治出现的可能 性变得模糊,从而产 生扭曲的政治
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答 案
古德赛尔(C.T.Goodsell) 主要通过经验证据指出 人们对公共官僚制度的 误解。
他通过实证研究,反驳 了认为公共官僚制度表 现很差,回应性差,低 效率,缺乏创新的观点。
思考:你对两人之间的争论有何评价?
哈默批评古德赛尔:其 分析不是针对一般官僚 制的,而是针对美国式 的公共官僚制度
古德赛尔反驳:哈默指 责的是官僚制度的病态 方面而不是它的整体
两者的观点都可以得到 常识和个人经验的支持
哈维特(R.Hartwig): 官僚制度怎么能够既是 好的又是坏的,既是高 效的又是无效的?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辨证关系 “瘦长型”与“扁平型”组织 集权与分权的辨证关系
基本组织的类型 企业家型组织、机械性组织、多样化型组织、
专家型组织、创新型组织、使命型组织、争斗型 组织
学习型组织及其组织原则 系统思考原则、目标统一原则、自愿熟练原则、
有效小组学习原则、认知模型原则
公共组织的概念与特性

结论:地震是令人痛惜的天灾,但也是检验一个国 家体制和国家的“试金石”。
地震显示海地容易变成“失败国家”,而智利则仅 仅是暂时的“失灵国家”,而导致一个国家在天灾 面前是失败还是暂时失灵,表面上是它的自然灾害 管理能力,本质上是它的政府官僚制体系应对危机 的管理能力
官僚制概念及其理论 现行各国官僚制结构及运行比较 行政生态环境 行政系统模式
两国政府的救灾效率也非常悬殊。智利地震之后,智利政 府按照应急救灾机制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活动。政府各部 门搜集和报告灾害,向国际社会发布消息,消防队和军警 积极救援和维持秩序。供电已经恢复,饮水供应也正常。 即使受灾最重的康塞普西翁市出现了少数群众抢掠商店的 情况,但瑕不掩瑜。反观海地,地震之后,政府各部门立 即彻底瘫痪。太子港抢掠横行,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和国际 维和部队,海地基本进入一个无秩序的丛林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 鹏
虽然智利地震在震级等方面要 比海地地震强烈,但造成的损 失却比海地地震要小。其中的 原因,除了在震中和震源距离 的客观原因之外,建筑抗震指 标、人口素质、政府治理等管 理因素方面智利都要好于海地。
此次震中马乌莱距康塞普西翁 市115公里,距首都圣地亚哥 325公里,而海地地震的震中 距离首都太子港仅16公里
官僚制度是否规模过大? 他的回答是并不大,不 能只通过公共支出,而 应该通过工作能力来测 量官僚制度的规模
强调官僚制度并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与生俱来 的不平等
官僚并不只是工具理性导向,他们也关注正义、 自由和压制等价值
美国官僚制的很多问题是与其一些宏观的政治环 境有关,而非官僚制本身的错
知识和文化精英普遍存在着对官僚制度的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