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eb0d8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e.png)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简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简](https://img.taocdn.com/s3/m/898bd2e2f61fb7360b4c6566.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0年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总结范文]叶圣陶简介
![[总结范文]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60ad2d3f705cc1754270902.png)
[总结范文]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一):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
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修改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修改出版工作。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修改,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超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修改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善了修改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9c4a492af90242a895e5f2.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秉臣。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文教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文学为人生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
换句话说,我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
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
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来。
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事情。
”[3]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
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
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
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
叶圣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易读性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
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
叶圣陶 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
![叶圣陶 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50220b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3.png)
叶圣陶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叶圣陶(1895年-1988年),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以其深远的教育思想和杰出的文学才华为人称道。
他在中国教育改革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培养了一代代的优秀学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叶圣陶的生平和他在教育和文学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一、生平介绍叶圣陶于1895年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丧父,由母亲一手扶持成人。
他早年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秉承着刻苦学习的习惯,迅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后来,他考入北京的燕京大学学习文学,开始步入学术之路。
二、教育理念叶圣陶独特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界。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叶圣陶在《主张》一文中提到:“学校能塑造学生的品质和素质,不应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
”他推崇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实践叶圣陶在教育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小学,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
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里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四、文学成就除了在教育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外,叶圣陶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儿童文学和教育文学为主题,作品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呐喊》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对于中国文学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影响与传承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文学成就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承,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参考。
他的作品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叶圣陶
![叶圣陶](https://img.taocdn.com/s3/m/200ceb3e3968011ca300914f.png)
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
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
叶圣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基本信息个人概况姓名:叶圣陶别名: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894年10月28日逝世日期:1988年2月16日个人背景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叶圣陶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等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 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
![叶圣陶 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91a9df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f.png)
叶圣陶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的生平与贡献叶圣陶(1897年-1988年),字少谷,号槐聚山人,江苏宜兴人,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教育家与作家。
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叶圣陶的生平事迹及他在教育与文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第一部分:生平与教育理念叶圣陶生于中国宜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饱览经史子集。
他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期,叶圣陶入读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师从著名教育家陈宝箴,受到其深厚的教育影响。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爱、理、识、律”。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爱心出发,让他们了解并关心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这种育人理念使得叶圣陶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此外,叶圣陶倡导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也主张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同时,叶圣陶主张遵守纪律和规则,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必要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事业的贡献叶圣陶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曾任教于北平师范学院、燕京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师范生和教育工作者。
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注重通过研究课程内容和教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还大力倡导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推动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叶圣陶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撰写了大量教育学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论教育》。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他的著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讨论,也在国际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文学创作的贡献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叶圣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描写乡土生活和儿童成长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d6384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b.png)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秉臣,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这位老先生循循善诱,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叶圣陶长期从事语言文学探究,充沛的经验让他精通擅长教师的教学工作。
叶圣陶的在写作教育中有一条心法,是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
他十分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儿时曾随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走街串巷为地主收费。
每次出门他都细细观察,收费的对象,生活状况等等。
小小年纪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了然于胸,这位以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叶 圣陶知识点整理
![叶 圣陶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b4ea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f.png)
叶圣陶知识点整理叶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1988 年 2 月 16 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语文教育方面,叶圣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方法。
他主张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
他强调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而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表达。
叶圣陶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
他认为教材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注重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范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叶圣陶的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的小说多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在童话创作方面,叶圣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想象丰富,寓意深刻,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叶圣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注教育公平,主张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回顾叶圣陶的一生,他始终致力于教育和文学事业,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2f9abff5901020206409c1d.png)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先生的简介及作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
字圣陶。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
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
[著作书目]有:《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未厌局》(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三种船》(散文集)1935,生活《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皮包》(短篇小说集)1948,中华《寒假的一天》(文学初级读物)1953,人文《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4《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1934(与夏?D尊合著)《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儿童文学研究》1947《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写作杂谈》(教育)1951《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课文)《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抗争》(短篇小说)1959《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微波》1959《箧存集》(诗)1960《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文章讲话》(与夏?D尊合著)(教育)1997《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D尊合著)《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三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四十一课)《记金华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07eb13ee009581b6ad9eb0b.png)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简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
《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
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
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
叶圣陶生平简介
![叶圣陶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12838888762caaedd33d4aa.png)
叶老有二儿一女:至善、至美、至诚。50年代后期, 其子叶至诚与方之、高晓声等文学青年创办了文学杂 志《探求者》,结果被错误批判,在人生之路上遭受 不小的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做人的真诚,没有改 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他之所以能够如此, 应该说与其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叶至诚在谈 到这段经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品格的形成, 是与父亲的教诲和培养分不开的。父亲分别给我们子 女起名至善、至美、至诚,就是希望我们子女具备完 美的人格。父亲教导我们为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但 为文必先为人。”叶老既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介绍小时候父亲是怎样教授他 作文时,用了“不教”这样的字眼。原来,叶老从不给 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子 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 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 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 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 筝,斗蟋蟀,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叶老重言教更重身教,其身教影响和示范对子女来说更全面、更深刻、 更耐久、更具魅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一个具有独特风 格的作家。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亦庄亦谐、庄谐结合的笔法, 平实朴素、凝炼精粹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构成了叶圣陶现实主义创 作的艺术个性。叶圣陶“一直留意语言”,他的语言有一种不雕凿、 不做作的朴素美。他很少用浓艳富丽、华而不实的词藻语汇,他的作 品中很难发现冗长拗口、曲里拐弯的欧化句子。他特别讲究锤字炼句, 讲究以少胜多、一语传神,自称有“斟酌字句的癖习”。叶老以身示 范的艺术追求和人格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9ec713a10661ed9ad51f3ca.png)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
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早年试验新式教学。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
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叶圣陶主要作品集目录
《叶圣陶文集》(1~8卷)
【短篇小说集】《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
【长篇小说】《倪焕之》,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叶圣陶散文》【诗集】《存集》
【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象》,
【理论】《叶圣陶论创作》
【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e5e91101711cc7931b716b4.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
江苏苏州人。
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后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036ba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c.png)
叶圣陶介绍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为我国语文教学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
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
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
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
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尽心持家,克勤克俭。
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
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
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24f1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7.png)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1. 引言叶圣陶(1900年-1980年),字怀铭,江苏无锡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语文学者、翻译家、文化史学家,被誉为“叶公好龙”。
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教材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广泛被公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教育贡献2.1 晚晴国子监教育叶圣陶在早年曾任晚晴国子监的教育工作人员,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国子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用知识,提倡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反对单纯的书本知识。
2.2 出版语文教材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着手研究和编写语文教材。
他的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材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2.3 语文教育改革倡导者叶圣陶在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激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 文化研究3.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叶圣陶不仅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还关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3.2 中国教育史研究叶圣陶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他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总结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教育思想。
他的研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4. 翻译工作叶圣陶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将许多西方经典著作引入中国读者。
他通过翻译,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5. 结论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他的贡献在中国语文教育和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叶圣陶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7c66d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7.png)
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叶圣陶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文学特点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
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
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
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083804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4.png)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简介百度百科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ecf039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1.png)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1. 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字维高,号素云,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化名人、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的专家。
他是中国20世纪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2. 教育理念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对教育有独特的见解和理念。
他主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教育应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目标,而非单纯的灌输。
叶圣陶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将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
3. 教育事业叶圣陶自1923年起进入教育事业,期间先后在北京师范学院、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教职,同时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运动。
他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多项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
他主张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叶圣陶还坚持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他本人曾经致力于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4. 学术贡献叶圣陶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通过对古汉语和古文字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和整理了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汉字的演变过程。
他撰写的《古汉语说》是中国古代汉语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者和教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古代汉语之父”。
叶圣陶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曾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和荣誉,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
5. 影响与意义叶圣陶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他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了中国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的原名叫叶绍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
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
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
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品质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
教诲。
叶圣陶出生时家境贫寒,江浙一带古来出文人墨客,因为对教育很重视。
叶圣陶的父亲有一些文化,早早的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家规。
在如此耳濡目染下,他茁壮成长,叶圣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他出生讲起。
叶圣陶从出生开始就天资过人。
父亲叶伯仁望子成龙心切,为他请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私塾。
叶圣陶三岁开始识字、练字,据说六岁时至少能识三千字。
父亲为了培养儿子习惯、敦促儿子学习给他立下了:背不出书就不能吃饭的规矩。
但叶圣陶记忆超群,学习积极性又高,基本没有犯过规矩,家规基本没用上。
父亲喜出望外又给他请了远近闻名的私塾,这位私塾先生要求颇高,还要用戒尺体罚,叶圣陶丝毫没有怠慢学习,很快就能熟背《四书》、《诗经》等古典书籍。
叶伯仁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他觉得小孩子应当多见见世面。
由于父亲是账房先生,叶圣陶年少时,常常跟随父亲在社会上收租。
父亲带他拜年、贺寿、参加婚丧、各式典礼让他见识了当地民情风俗,也让他早早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这些场景在叶圣陶后来的写作中多有显现。
叶圣陶的成长中最宝贵的积累是书本知识和社会阅历。
这让他在中学毕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一代教育大师和作家。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就是这么非同寻常。
叶圣陶的评价
他的原名叫叶绍钧,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
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叶圣陶。
叶圣陶出生在江苏苏州,家境清贫。
叶圣陶勤奋好学,很快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
后人对叶圣陶的评价很多,生活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等。
叶圣陶的评价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叶圣陶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10年,在教学方法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他热爱文学事业,
离开教师岗位后,加入到新潮社,又参与到文学研究会组建工作。
在这期间他写出著名的童话《稻草人》,稻草人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社会底层劳动者受压迫的凄惨生活,气氛悲凉压抑,反映出叶圣陶忧国忧民的情怀。
叶圣陶深爱祖国的热土。
日军侵华后,他投入到了抗战文学创作中。
他写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极富讽刺意味的描写了农民群众丰收成灾,却因为战争背景厄运连连。
不得不走上反抗三座大山的路程,可以说相当接地气。
叶圣陶的评价还突显在教育方面。
新中国的全新样貌给中年的他展才华创造了广阔的疆域。
他一头钻入到教育事业的研究中,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极大的贡献。
他把朱自清的《背影》选入到课本中时曾说:“这篇文章,没有一句废话,简直太干净了。
”叶老在文学和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因此德高望重,是学界公认的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