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陈凤玲,范军(2017)。
追求理解的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索。
《教育研究与实践》,28(8),15-19。
2. 张立美,张文(2020)。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一个案例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42(3),89-94。
3. 高晓芸(2018)。
追求理解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外语与外语教学》,55(5),129-138。
4. 徐林林(2019)。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个案例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24(1),15-21。
5. 杨立谦(2016)。
建立追求理解的教学环境:以数学课堂为例。
《基础教育参考》,33(6),28-30。
6. 赵红梅,王雪纯(2019)。
追求理解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月刊》,46(8),59-63。
7. 曾小兵(2018)。
追求理解的教学评价:发生式评价视角。
《教育探索》,21(4),63-68。
8. 顾新(2020)。
追求理解的教学策略在大学口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38(5),30-34。
9. 陈美纯,张小红(2017)。
运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29(9),75-78。
10. 杨绩亚(2019)。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物理课堂》,26(2),29-32。
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工作压力、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张国礼.边玉芳.董奇.[2].中小学教师教学自主性特点的实证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姚计海.[4].中小学教师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现代教育管理》.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1期.洪松舟.卢正芝.[5].中小学教师教学个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贵阳为例.《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2期.黎平辉.[6].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途径.《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8期.薛曦.于晓明.徐淑燕.[7].山西运城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7期.郭晓佳.[8].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要素构成初探.《文教资料》.2015年20期.徐艳伟.[9].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延伸.《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6期.封昌权.许安辉.[10].中小学教师教学倾向的调查研究——基于信息时代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蔡旻君.二、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次数:1作者:张晓.教育技术学曲阜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课堂考察.被引次数:1作者:张献伟.教育学原理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3].中小学教师教学敏感性测评.作者:施霄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概念与教学监控能力的关系.作者:杨苗苗.应用心理学宁夏大学2012(学位年度)[5].中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机制及其演化——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袁斌.应用心理学西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6].“80后”中小学教师教学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作者:肖春芝.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7].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被引次数:28作者:齐媛.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8].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高潇潇.课程与教学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作者:彭兰.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2015(学位年度)[10].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入职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某地区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周亚娟.教育技术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博客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毕超,2008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8年年会[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影响.周金凤.龙远春.彭颖,2006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
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备课笔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语言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课堂教学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鼎著《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变得愈发重要。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思想和思维境界、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因此,教师应该设计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青年。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正文】在小学的学习阶段,语文课堂往往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启蒙。
为了让学生不与社会脱轨,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改进和设计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同时完成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的原因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需要遵从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除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外,还有对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运用、文化精神、审美和鉴赏、思维发展、思想品质等方面有所提高。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培养出具备社会实践能力和精神品质的学生,对学生自身素质和人格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2.1设计情景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许多有趣的文章和小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挑选出合适的文章或小说中的情景,使每个学生参与进课堂中,给学生们分配好角色,让学生表演出文中的情景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新颖又有趣的教学方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激起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学生更能够深刻体会到每个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当时情景烘托的气氛,同时,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重大意义。
阅读教学设计可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设计可参考文献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需要参考相关文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供教师参考的优质文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本书由陈鹏和王敬编写,是一本综合系统地介绍阅读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优秀教材。
该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介绍了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实例。
在教学方法部分,该书详细介绍了多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技巧,如预读、速读、泛读等。
同时,该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指导,可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二、《阅读教学实战与评价》该书由杨宝玲、赵庆华和王国华合著,是一本面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指导书。
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包含了教学理论,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评价方法。
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对阅读教学的评价和反思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阅读教学研究导读》该书由林亚莉主编,收录了国内外阅读教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论文和研究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实用性。
该书涵盖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作者通过对每篇论文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和掌握各个阅读教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四、《新视野大学英语阅读教程》该教材是一套由徐文涛、毛晶晶等人合著的系列教材,是国内高校普通英语专业以及研究生英语专业的教材之一。
该系列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涵盖了各个难度级别的阅读材料,并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和练习。
同时,该教材还赋予教师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选取教材。
五、《内外教材开外读: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南》该书由张华著,是一本介绍如何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的实用指南。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详细展示和分析。
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超重和失重”为例
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超重和失重”为例在市级组织的高中物理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观摩“超重和失重”这一节课,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领略他们独有的教学特色、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育艺术,对自己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启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看法。
一、精彩导入,紧扣课题,激情引趣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如果学生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内容时,没有任何的导入环节就直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也不易较快进入课题学习的状态中,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能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意义,或进入问题的情境等,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成为实施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超重和失重”这节课常见的课堂导入的方式有:通过提问学生坐电梯时是否有感受到时而重、时而轻的感觉,从而引出本节课“超重和失重”课题,或者通过播放电梯在上升下降过程中的台秤示数变化引出课题。
这些导入方式不佳,原因一:坐电梯时的感受很难用言语描述出来,教师说的时而轻、时而重感觉不易被学生体会到,学生没有当场体验较难从生活重调取这些感受;原因二:通过播放电梯的视频没有真实感,并且这个电梯里有台秤又有弹簧测力计,干扰因素太多。
这样的导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勾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趣味小实验是物理课堂有效的导入之一,选取选材简易的,小而精的,直观性好的实验导入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本节课可以用以下精彩的小实验进行导入。
实验1:用纸带将重锤缓慢地提起,提问如何能将纸带弄断?老师演示快速提起,纸带断裂;实验2:将两块没有吸在一起的蹄形磁铁平放在玻璃面上,提问如何能让他们吸在一起那。
老师演示拿着玻璃迅速下降过程,听到啪的声音,两块磁铁吸在一起。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文献
一、引言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以下列举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方案的参考文献,供教师参考。
二、参考文献1. 陈玉琴,刘伟.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本书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常见模式以及教学设计评价等内容,对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张建伟,王俊.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本书以教学设计原理为核心,系统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实践案例,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
3. 王丽丽,赵志刚. 基于教学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28-30.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教学改革,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 刘永芳,李慧. 教学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0):37-39.本文从教学设计方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学设计方案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参考。
5. 张丽华,王芳. 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42-44.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 赵振宇,王莉. 基于教学设计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58-60.本文以中学化学教学为例,研究了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参考。
7. 李晓芳,李慧. 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中数学教学参考,2017(12):76-78.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参考。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参考文献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参考文献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各种资源和资料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以下是一些参考文献,可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1.《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张海霞,李建华,2012年)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对教师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解释。
2.《英语阅读教学与学习策略》(朱秀芬,2013年)这本书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介绍了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3.《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手册》(黄华,吴伟华,2002年)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用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教材、如何设计阅读任务和如何进行评估。
4.《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陶红艳,2014年)这本书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5.《英语阅读教学评价与反思》(张媛,2015年)这本书介绍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和反思策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参考文献可以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 1 -。
课堂教学设计——建设有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建设有效课堂的关键【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
建设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通过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阐述如何建立有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最重要职责。
而一堂高质量的、有效的讲课是离不开课堂教学设计的。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
建设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
它具有以下特点: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
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
2.超前性。
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3.创造性。
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去设计独特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
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
教师有了这种能力,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设有效课堂。
教学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
简而言之,就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
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参考文献
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方式:通过 考试、作业、课 堂表现等多维度 评价学生掌握情 况
评估内容:学生 对整本书阅读内 容的理解、分析 和应用能力
评估标准:根据 教学目标和课程 要求,制定具体 的评估标准
反馈调整:根据 评估结果,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案,提高教学 效果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阅 读,培养良好的 阅读习惯。
THANK YOU
汇报人:XXX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确定阅读时间和阅 读方式。 设计教学方案:根据阅读材料和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步骤、教学 方法、教学评价等。
实施教学计划: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强调学生主动 建构知识,教 师提供支架式
教学
认知心理学理 论:关注学生 认知发展,通 过整本书阅读 提升学生思维
品质
语言习得理论: 重视语言输入 和输出,通过 整本书阅读提 高学生的语言
运用能力
教育学理论: 强调教育公平 和全面发展, 整本书阅读教 学设计旨在促 进学生的综合
素质发展
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将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活动。 目标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主体性原则: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参考文献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参考文献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适当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参考文献,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参考文献1:《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南》这本指南由李明教授撰写,系统地介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该指南包含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型,教师可以根据其中的建议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指南提倡采用先导阅读、深度阅读和扩展阅读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整本书的完整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参考文献2:《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和技巧》这篇论文由王红教授撰写,主要探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技巧。
例如,论文提出了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采取分层次指导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整本书的内容。
此外,论文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激励技巧,如阅读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和问题引导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参考文献3:《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评估方法研究》这篇研究报告由杨华教授团队完成,主要研究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评估方法。
报告提出了利用开放式问题、综合性评价和多种形式的作文来评估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研究团队还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价标准,以便教师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果。
四、参考文献4:《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这篇期刊论文由赵明教授撰写,主要讨论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论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如追求速读而忽视深度阅读、单一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规划整本书的教学过程等。
五、参考文献5:《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策略》这篇研究报告由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研究团队完成,研究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课堂策略。
报告提出了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情境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报告还介绍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和电子阅读等,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最新版英语教案参考文献
最新版英语教案参考文献[1]于茜。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教案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9.[2]杜熙。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体现文化性的英语教案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3]李萍。
《新视野英语教程》一课的教案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9,07:86-88.[4]杨俊。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多媒体课堂电子教案的设计原则--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J].外语界,2019,02:84-92.[5]孙小敏,袁晓娟。
集体式教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9,04:264+266.[6]黄长英。
ThecamelthatIrodehadabadtemper教案设计--新标准英语初三上册(外研社)Module7 Unit2[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9,05:257-258+256.[7]汪钰。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创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87.[8].课堂设计展教师智慧,教案大赛现科技风采热烈祝贺”第二届‘高教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及电子教案大赛”圆满成功![J].中国外语,2019,06:113.[9]王菲。
英语教案撰写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10:92-93.[10]闵宝林。
安徽省高中英语教案个案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11]鲍春燕。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案现状研究及改革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9.[12]屠吉祥。
学案代替教案--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实验[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9,02:77-79.[13]胡菊。
初中英语说课教案[J].群文天地,2019,07:220.[14]孙勇,卞永成。
高中英语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与矫正[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9,03:88-91.[15]连卫钰。
范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9,05:53-54+57.[16]栾娈。
课堂教学设计
但 是 , 们 并不 是熟 知每 个 设计 。简单 问两 个 问题 : 我 什么 是 教 学设 计?教 学设 计 如何 体现 出来 ?如 果你 即将 走 上讲 台成 为 名 教师 , 是你 已经是 一名 有着 丰 富教 学经验 的教师 , 或 你都 应 该好 好 思考 这些 问题 。 教学 设 计的概 念 教学 设计又 可 以称 为教 学系统 设 计, 的英 文名字是 Isu. 它 nt c r t n 教学 设汁就 是对教学 实施过 程 进 行 的合 理有 效 的设 计 , 极 寻求 教学 对象 的需求 , 积 分析 教学 中 存在 的普 遍 问题 和个 性 问题 , 找到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发展 教 并 在 学 的基 础上 用 最合 理 的方 式进 行 授课 。它将 教学 实施 过 程文 字 化、 理论 化 、 系统 化 , 重 于在 问题 中 寻找 最适 合 的答案 的过 程 。 侧 任何 一 个教 师 , 只要 你在 教育 岗位上 , 必须 熟知 的 。 都 我认 为 一个 完整 的 教学 设 汁必须 包含 以下几 方面 的 内容 : ( ) 学 实施计 划 一 教 在进 行 教学之 前 , 必须 要有详 尽 的计划 , 了好 的计划 , 等 有 就 于成 功 了一 半 , 但是 好的 计划 不 是想象 来 的 , 先必 须要 了解 教 首 学对 象 , 括教 学对 象 的年 纪 、 格 、 包 性 喜好 、 男女 比例 、 体状 况 、 身 心理 状 况 、 他 学科 的成 绩状 况 等等 , 其 只有 这 样才 能制定 出合理 有效 的 实施 计划 。 ( ) 案 二 教 教案 是什 么 呢 , 俗地 讲 , 案就 是对 每 次课 的授课 内容 提 通 教 纲、 点, 要 从教 案 中, 我们 可 以看 到每次 课 的具体 实施 内容 、 教法 、 动 。 学法 、 点 、 点 、 重 难 讲授 每个 内容所 用 的时 间 以及授 课完 毕 以后需 什 么是教 学手 段呢 ?简单 地说 , 是指 在教 学过 程 中运用 教学 要作 的 改进 。可 以说 , 案 是每 次课 的启 明灯 , 教 只要 这个 灯 的方 辅助 工具进 行课 堂 教学 的一种 方法 , 以是视 频 、 可 声音 、 图片, 也可 以是实 践活 动 。教学 手段 发展 到今 天 , 经历 了很 多变化 , 比如我 向是正 确 的 , 面 的授 课才 不会 迷失 方 向 。 后 ( ) 稿 三 讲 们熟 悉 的 口头 语言 、 文字和 书籍 、 印刷 教材 、 电子视 听设 备和 多媒 但是 到现 在主 要采 用 的是 多媒 体 网络技 术 。 这就 很 多有着 丰 富教 学经验 和 教龄 的老师 , 到这里 , 看 肯定 会说 , 体 网络 技术等 , 上课 还 需要 讲稿 吗 ?是的 , 需要 , 我非 常肯 定 , 个有责 任心 的老 要 求老 师要 会制 作 多媒 体课件 , 一 并且制 作 精美 , 结合 本课 程特 能 色 , 出教 学 内容 。 突 . 师, 上课 都 应该 有详 细 的讲 稿 。 第 三 , 学 内容 安排 。首 先 , 教 必须合 理 划 定教 学 内容 。教 学 讲 稿是 对 教案 的细 化 , 如果 说教 案是 目录 , 稿就 是每 个 目 讲 录 所对 应 的具 体 内容 , 稿 要体 现 教案 的思 想 , 是又 要 比教 案 内容应 根据 实 际情 况进 行更 新 , 讲 但 在此 基础 上 , 理 设 计教学 重 难 合 点 内容 , 重难 点 内容 应根据 实 际情 况进 行 编写 , 入 了解学 生 的 深 更 加详 细 , 完整 。 不 合理 安排 授课 内容课 次 。这就 必 须 尤 其 是对 于年 轻 的教师 来 讲 , 稿 的存在 就 显得 更J 重要 , 学 习情 况 , 能 应付 。其 次 , 讲 J u 更要 能从 整 体上把 只 要认 真编 写 、 计 讲稿 , 就 可 以 自信地 走上 讲 台, 怕 这是第 要 求老 师对这 门课 程知 识不仅 仅要 熟练 掌握 , 设 你 哪 握 课程 内容 和体 系 , 在此 基础 上 , 根据 学 生 的特 点 , 理安 排 授 合 次。 课。 尤其 是涉 及 到实 践操 作课 的 时候 , 必须 要 考虑 到学 生 的实 际 二 、 何进 行 合理 的教 学 设计 如 操 作能 力 , 在操 作 中将会 遇 到的 问题 , 当多 安排 课 时 。 适 ( ) 一 了解授 课 对 象 很 多 时候 , 老师 总是 喜欢 凭 自己的喜 好好 感 觉来 定 断 , 是 这 建 议 大家 在上 课之 前 , 必须 先 去接触 自己 的学生 , 这种 接触 没有 实践 就没有 发言 权 , 一切 都应 从实 际 出发 。 可 以以多 种方 式展 开 , 我个 人认 为 不应太 拘 于形 式 , 式重 视太 非 常错 误的 做法 , 形 多 没有 太 多 的好处 , 而会 起 到反效 果 。 反 我 比较 常用 的方 式是 利用 学生课 间娱 乐 的时间 与大 家接触 , 参考文献 : [】 j客观 主义与 建构主义教学 没计反思工』 r . 国也化 教 . 0 5 2 0 接 触的 时候 , 不要 将 自己定 为老 师 , 应将 自己定为学 生 的朋友 , 而 【】 2钟志贤 . 论教学 设计 的发展历程. 国教 育研究 .0 5 外 20 . 在 与学 生 的玩 闹中 , 了解 每个 人 的性格 , 去 每个 人的喜 好 , 每个人
小学教案范文参考文献大全
小学教案范文参考文献大全小学教育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之一,也是各国教育体系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而教案是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依照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小学教学的根本依据。
在编写小学教案时,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我们需要参考一些文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案的制作和教学实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教案编写过程中常用的参考文献,方便广大小学教师应用。
1. 《小学生冬天冰雪活动班》(附精美教案及活动照片,奇鹭原版图书):该书是一本介绍小学生扩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教材,是进行季节性课程教育活动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以冰雪活动为主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新课程标准导学教案(语文版)》:该书从小学语文的学指标、课程目标、课程基本要求、原则及课程实施方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师编制课程提供有益参考。
3. 《中小学教育技术学:教案编写方法与实例》郑月薇编:该书主要介绍了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
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小学教案的实例,为小学教师进行教案编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4.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案设计与实践》:这本书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教案编写和教学能力为目的,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及目标要求,深入剖析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5.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这本书是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参考。
通过对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以及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本书指导小学英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编写更好的教案。
6. 《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这本书是一本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教材。
该书分别介绍了学前班、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基本概念及数的认识、数字卡片的使用、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对小学一年级教师编制数学教案提供了有益帮助。
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范文【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一次成功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有意识的安排和组织,它对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调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满意度。
【教学设计的步骤】一、分析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相适应,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具和教材,如课本、多媒体教学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设计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制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问答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一次成功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高中英语课堂为例,假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教学内容是日常生活用语,设计教学方法为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确定了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其次,教师选择了适当的教学内容,即日常生活用语,这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然后,教师设计了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了问答和演示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7].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6年2期.管彦民.张世相.
[8].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周刊》.2015年12期.张瑾.
[9].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总是难倒了很多大学生,为此小编精选了关于经典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供参考.
心若在梦就在——《风筝》文本细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舌尖上”的文本解读——《石榴》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科教学设计例
高校项目式设计教学实践方法——两翥陡坡白族文化园导视系统设计为例
[7].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函数有效教学设计研究.被引次数:8
作者:丁银杰.学科教学·数学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8].“讲学稿”中的数学发现.被引次数:8
作者:陈凤霞.学科教学(数学)上海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9].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被引次数:8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设计,放飞学生思维——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月刊
《新课程(中学版)》.2011年2期.凌英渡.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21期.赵佳龙.
[4].简析初中数学教学.姜汝平.
[5].简析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因素.
《南北桥》.2015年10期.姜汝平.
[6].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上旬》.2015年9期.孙燕.
有关教学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文索引20篇)
有关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中文索引20篇)[1] 王家友•《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案例--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2] 刘艳艳•《沉与浮》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8).[3] 杨世凤.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少儿科学周刊(少儿版),2014,⑺.[4] 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4):111-120.⑸陈磊•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之运用[J].赤子(中旬),2014,(1):90.⑹吕笃康.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一以《水》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1).[7] 洪玉叶.基于个体差异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113-114.[8] 焦东林.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 67.[9] 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68-72.[10] 袁平.浅谈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3,(9):121.[11] 黄晓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教学设计[J].读与写(上,下旬),2013,(9).[12] 王军.论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J].数字化用户,2013,19(33).[13] 汪丽,孙铭明.建构性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3).[14] 胡俊.多媒体运用课一一《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15] 王慧君.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依据、实施与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6] 曹志刚.《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7] 张庆法.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7).[18] 孙长华.《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一一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第一课[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2).[19] 郑琳弋.小学科学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2).[20] 王利亚.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教师,2012,(10).有关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英文索引10篇)[1] Chu n-Yen Cha ng, Hagma nn, Joha nn es-Geert, Yu-Ta Chie n, Chu ng-Wen Cho.Leveragi ng educati onal pathway to bridge in-school and out-of-school scienee lear ning: a comparis on of differe nt in structio nal desig n [J]. Jour nal of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2012, 11(3):275-284.[2] James D. Klein, Shar on Jun. Skills for In struct ional desig n professi on als[J]. Performa nce Improveme nt, 2014, 53(2): 41-46.[3] ?lke ?al??kan A case study about using in struct ional desig n models in science educatio n [J]. Procedia Social a nd Behavioral Scie nces, 2014, 116: 394-396.[4] William Sugar. Development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multimedia casestudies for in struct ional desig n and tech no logy stude nts [J]. TechTre nds, 2014, 58(5): 36-52.[5] West, RE, Borup, J. An analysis of a decade of research in 10 instructionaldesig n and tech no logy journals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 onal Tech nology, 2014, 45(4): 545-556.[6] Tietje n, Phil. Trendsand Issues in In structi onal Desig n and Tech no logy [J].Technical Communication, 2008, 55(1): 85-86.[7] Gregory Clinton, Brad Hokanson. Creativity in th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instructional designers: the Design/Creativity Loops model [J]. EducationalTech no 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 nt, 2012, 60(1): 111-130.[8] Mahnaz Fatemi Aqda, Farideh Hamidi and Farhad Ghorba ndord in ejad. Theimpact of constructivist and cognitive distance instructional design on thelearner ' s creatiJy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1,3: 260-265.[9] Yilmaz,S, Seifert, C. M., Gonzalez,R. Cognitive heuristics in design: In structional strategies to in crease creativity in idea gen erati on [J]. Artificial In tellige nce For Engin eeri ng Desig n An alysis and Manu facturi ng, 2010, 24(3): 335-355.[10] Gordon Rowland, Tamara DiVasto.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owerful Learning [J]. Performa nce Improveme nt Quarterly, 2013, 26(2): 9-42.。
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之“逆向设计四线贯穿法”
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之“逆向设计四线贯穿法”作者:***来源:《教育界·A》2021年第03期【摘要】文章指出了以素养为本的“逆向设计四线贯穿法”的教学设计思路,即纵向以课堂情境导入、重点学习、难点突破、建模提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横向以情境线、活动线、知识能力线和素养线为四条主线,把课堂的四个环节用四条线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逆向设计;四线贯穿法;素养;情境;学习活动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即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抓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抓手,精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在新课标、新高考的大背景下,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设计呢?下面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逆向设计四线贯穿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厘清情境、学习活动、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活动有序,紧凑高效。
一、何谓“四线贯穿法”一般情况下,可将一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导入、激趣创疑;相机诱导、重点学习;合作探究、难点突破;拓展体验、建模提升。
所谓“四线贯穿”指的是用情境线、学习活动线、知识能力线、素养线四条线贯穿于每个环节。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由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或深入思考,充分调用知识储备,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实践、交流、思考,在原有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探索新方法,悟出新技巧,在合作探究的体验中增长见识,逐步提高能力,形成素养。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例,呈现“四线贯穿法”教学设计(见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设计参考【--个人简历表格】1.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思技巧;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于哲理的思考,并以生动的画面烘托跌宕的情思,从而表现出歌颂新生活及其创造者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是如何赞美蜜蜂的?又如何转而歌颂劳动人民的?分析:首先通过写蜂蜜来间接赞美蜜蜂,如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更多的是直接赞蜜蜂,如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通过上述语句,歌颂了劳动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的高贵品质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那么,作者为何说蜜蜂是渺小,却又是高尚的呢?这是否矛盾?不矛盾。
渺小是指蜜蜂的形体而言,高尚指蜜蜂的品质。
即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作者通过视点转移的办法来完成两个事物的衔接。
当我们参观养蜂大厦,赞颂蜜蜂,为蜜蜂的可贵精神激动不已时,作者又将视线移向远方,透过荔枝树林展现出田野广阔的现实情景: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这样自然地由蜂写到了人。
这里作者抓住了人和蜂之间的共同点,赞美蜜蜂,也是歌颂广大劳动人民。
蜜蜂在酿蜜,给人们带来清香、甘甜,农民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极好的东西。
这里作者采用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者在结尾处写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就表现了作者向小蜜蜂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为社会,为他人辛勤、忘我地工作的强烈愿望,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分析:文章的题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着重描写的对象。
作者从此生发开来,立意在赞颂酿造这荔枝蜜的蜜蜂,进而自然联系社会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全文的线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
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蜜蜂写起,先交代出我对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时候被蜜蜂笺过,所以不大喜欢它。
作者最终是赞颂蜜蜂、但开始时却表示自己不喜欢蜜蜂,这一开端是出人意料的。
这也就使文章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开端又是合情合理的。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生活。
作者决定把自己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告诉读者,使读者同自己一道经历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认识的变化,一起感受,一起前进。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从化温泉,在这里出现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树。
写荔枝树的密,是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记早晚作衬。
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转变,由总不大喜欢到动了情,由总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
这种思想感情的初变,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发挥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宕开笔锋,从我想吃荔枝,但来得不是时候,吃不到荔枝,领略不到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际,吃到了荔枝蜜。
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酿造此蜜的蜜峰。
由此将放出的风筝又收了回来,回到文章的主旨上。
仔细品味,这段看似离题很远的文字其实是紧紧扣题的吃蜜赞蜂,顺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写荔枝林中访蜂场,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我由吃蜜动了情,为寻求生活的真谛,进而要去看看蜜蜂。
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进,也是文章结构上的一个过渡。
作者先描绘了我参观养蜂场的情景,一进养蜂场,就见到了出出进进,飞去飞来的蜜蜂,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这是以人生来比蜜蜂,它包含着对蜜蜂的赞美,这一部分几乎全是叙事,其中大半是录写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然而依然不减诗情。
深入蜜蜂生活,谈论蜜蜂的劳动,抒写自己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思。
散文的笔是在画自然界的这一小生灵,但是,笔意却落在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上。
有了前面的走马看蜂、走笔画蜂,才使后面的沉吟有所依托,并且具有形象的魅力。
我的沉吟,点出了诗眼所在:酿造生活的蜜。
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只有一个单行: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意思是显然的,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参与生活的蜜的酿造,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的愿望。
3.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分析:(1)富于诗的意境。
意境无非是意与境、情与景的契合物。
散文意境营造方式的不同,是因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不同。
一般来说,大致分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即事抒怀四种。
其中,以物喻人和借景抒情最为普通,也最为重要。
以物喻人的散文,在形成和开拓意境时,往往采用双线式结构。
这是因为,既然是喻,就有本体和喻体,两两相伴,或行或止,或沉或浮,文章的意境也就得以形成并逐层得到开拓了。
比如《荔枝蜜》,喻体是蜜蜂,在文章中是明线;本体是劳动人民,在文章中是暗线。
双线平行发展,直至文章结尾,暗线才与明线汇合,文章戛然而止。
但是,这种平行,并非几何学中的平行,它们在文中多次:相互撞击。
每次相击,都在物与人相喻的中介物蜂蜜(生活)上。
这成为读者开启深远意境的钥匙。
是否可以说,以物喻人的散文的意境是本体与喻体的双线相击所成,其意境有较虽的模糊性,供读者补充、想象再造的余地很大,从而使人读来觉得余味无穷。
本文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自己新鲜的诗的意境。
这种意境是通过作者饱满的、探索生活的底蕴的内在情思表现出来的。
作者没有向人们论述各种生活哲理,而是从我的眼前实景,展开想象,使自己主观的感情色彩与被反映的客观物象的特征取得和谐的统一,把读者从这一重境界引向另一重境界,去玩味,去联想,去感受,去作结论,去领会其中的生活哲理,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而深刻感人的意境不是随便就可以写出来的,它靠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和驾驭各种表现技巧的能力。
取材虽广,却不能杂乱,它必须统一于中心思想之下。
只有这样,文章的意境才能展示出来。
《荔枝蜜》在这方面是很注意的。
经过作者的再三剪裁,精心构思,材料都与蜜蜂相关,与劳动相联,被歌颂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幸福这一主题所串通。
《荔枝蜜》先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从化温泉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还有像汪洋大海似的一片荔枝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青山绿水画!在这饱含作者情思的背景里,蜜蜂忙得忘记早晚,勤劳地采花酿蜜。
它热爱劳动,大公无私;然而它只能活六个月。
蜜蜂把它短暂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人类。
对此,作者抑制不住地抒发了赞美之情:多可爱的小生灵啊2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作者把意和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炼出了这样感人至深的诗意。
但作者的本意还不止于此。
他看到了正在劳动的农民,这时,蜜峰的采花酿蜜,农民的劳动和那青山绿水画的背景交织在一起,从而把作品的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我们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的。
我们的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2)感情变化的描写。
人的爱憎感情都是有缘由的,这缘由主要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此,杨朔在《荔枝蜜》中具体地描写了我对蜜蜂从缺乏认识到获得认识,从不理解到完全理解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合情合理地表现了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图示来描绘它的大体轮廓:口尝蜜蜂劳动成果→眼见蜜蜂劳动情景→耳闻养蜂人对蜜蜂劳动和精神的介绍→心感蜜蜂伟大高尚→联想劳动人民→梦中身变小蜜蜂。
这个图示表明:作者以我对蜜蜂的认识发展为基础,逐步地、合理地表现了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同时,作者突发奇想,寓比喻于无形之中。
写从化温泉:四围是山,怀抱着一潭春水。
怀抱着几个字,多么形象隽永。
写蜜蜂采花: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好一片欢乐而紧张的繁忙景象,这不正像人类在春秋两季耕种、收获的大忙场景吗?描写荔枝蜜: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这种无形的比喻是很高妙的。
(3)富有情趣的语言。
首先,叙述蕴藉着情意。
文章一开头就将人们引入那并不惹人注目的一角: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先激起感情的波澜,然后以充满童心的文笔,从容地叙述儿时一段回忆,天真、纯净而自然,隐含着作者对蜜蜂感情的转变。
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其次,描写极为朴实。
作者对养蜂场的勾勒,仅数语,却情景逼真:荔枝林深处。
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这诗情浓郁的生活画面,加上成群结队出出进进飞去飞来沸沸扬扬四个短语组成的句子,不加修饰,自然而具体地表现出蜜蜂酿蜜时的繁忙景象,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
特别是末尾一句点晴的议论,包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叫人心驰神往。
《荔枝蜜》的语言特色之一是选字用词贴切、准确,表现力强。
作者描写对蜜蜂的感情变化十分注意用词的分寸感。
例如文章开头写我儿时对蜜蜂的感情是不大喜欢不怎么舒服,为什么不用讨厌、憎恨、不喜欢、不舒服之类的近义词呢?这就是为了在后边能更令人信服地写出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不大喜欢不怎么舒服在表现对蜜蜂不喜欢的感情上,程度要比那几个词轻一些,感情转变的幅度自然也就小一些。
用这两个词可以使后面写的感情转变显得更加自然可信。
《荔枝蜜》语言特点之二是句式的灵活多变。
如文中几个直接赞美蜜蜂的句式,极尽变化之微妙。
如: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会觉得这是直接肯定的语气,吐露出作者的联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这是推测,然而又是以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说不定实质上是肯定,这是深情的感叹,意义的推进,作者已由觉得而情动于中了。
(4)浅中有深、淡中有味的风格。
杨朔的文章就好像是一个学识渊深而健谈的人摆家常一样,浅中有深,淡中有味;表面轻松自如,内里充实深刻;娓娓动人,平易亲切,寓深厚于平淡之中。
《荔枝蜜》就是从平淡入手,而逐渐引人入胜的。
先说一件儿时的趣事,既把要说的主要话题引出来了,又引起了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下文也都如此,看起来语不惊人,没有什么强刺激的、豪华的词语,从容安静,但是情趣不断,滋味可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但是咏赞蜜蜂的文学作品也很不少。
今天我们学习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就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赋予蜜蜂本能的活动以人生重要的哲理,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本篇的精髓,也是作者高尚的心灵独白,学习时请同学们认真体会。
板书:荔枝蜜杨朔(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教学卡片、投影片均可)。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