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作用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使用了数千年。

中药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

随着近年来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中药的毒性问题。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有害影响。

这种毒性可能包括对内脏器官的损害、致畸、致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多种多样,有些中药的毒性较低,可以安全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需要慎重使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药的毒性特点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中药的毒性特点:1.毒性分布广泛:中药的毒性分布在不同的药材和药物中,有些中药的毒性非常低,如枸杞子、黄连等,可以放心使用;而有些中药的毒性较高,如半夏、干姜等,需要慎重使用。

2.毒性机制复杂:中药的毒性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理作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有些中药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3.毒性表现多样:中药的毒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毒性表现不仅取决于药性的强弱,还与个体差异、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在使用中药之前,首先要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包括其毒性程度、毒性表现形式、毒性机制等。

只有了解了中药的毒性特点,才能够正确使用中药,避免因误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遵医嘱用药: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来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因过量用药而引起中毒反应。

3.慎重选用有毒中药:对于毒性较高的中药,如半夏、附子等,需要慎重选择,避免因误用而引发不良后果。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4.了解过敏史:在使用中药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因对某些中药过敏而引发过敏反应。

如果有过敏史,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3GR三螺杆油泵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sn三螺杆泵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螺杆泵的安装尺寸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3GR普通型三螺杆泵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YCB系列圆弧齿轮泵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YCB齿轮泵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YCB圆弧齿轮泵型外形及安装尺寸图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lyb系列立式圆弧齿轮泵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

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

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中草药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毒性和安全性问题开始关注。

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科学课题,涉及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中草药的毒性、安全性评价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草药的毒性是指中草药在一定剂量下对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中草药的毒性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类型。

急性毒性是指中草药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慢性毒性是指长期使用中草药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如肾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中草药的毒性与其成分、剂量、用药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中草药的安全性评价是对中草药在一定剂量下对人体的无害程度进行评估。

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安全剂量的确定、毒性反应的观察和评估等。

安全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中草药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最大剂量。

毒性反应的观察和评估是通过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观察和评估中草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对于中草药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并非易事。

首先,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多样,其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对人体产生药效。

但是,这些活性成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中草药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寻找其中的活性成分和毒副作用成分。

其次,中草药的剂量和用药方法也对其毒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不同的剂量和用药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毒副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中草药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

在中草药的毒性与安全性研究中,有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首先,临床试验是评估中草药的毒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中草药治疗,并观察和评估其毒副作用,可以获得一些有关中草药毒性和安全性的信息。

其次,动物实验是评估中草药毒性和安全性的常用方法。

通过给动物灌胃或注射中草药,观察和评估其毒副作用,可以获得一些有关中草药毒性和安全性的信息。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就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于首次使用的中药。

2. 药物依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使得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递减或无效。

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部分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二、中药的禁忌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中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应禁止使用大部分中药。

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经医生评估认为使用中药无风险,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中药的耐受性较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中药前需要进行医生评估,并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3.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 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中药中的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和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中药也需谨慎使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材的毒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意义和挑战进行讨论。

一、中药材的毒性研究中药材的毒性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使用的基础。

毒性研究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方面。

急性毒性实验可以评估中药材对动物的短期毒性效应,亚急性毒性实验能够观察中药材对动物的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而慢性毒性实验则能够评估中药材对动物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

然而,中药材的毒性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材的成分复杂,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活性成分,因此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些成分导致了毒性反应。

其次,中药材的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适当的剂量可能具有治疗作用,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因此,对中药材的毒性研究需要进行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以确定其安全使用范围。

二、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是了解中药材治疗机制的重要途径。

药理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可以通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抗炎、抗肿瘤等;而体外实验则可以通过细胞实验和分子实验揭示中药材对细胞和分子的作用机制。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往往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因此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些成分发挥了治疗作用。

其次,中药材的药理作用通常是复杂的生物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因此,对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

三、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研究的意义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中药材的毒性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中药的安全使用范围,避免中药的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研究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药的治疗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中药材毒性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成分的毒性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和依赖性等。

中药成分的毒性:
1、含生物碱类中药的毒性,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支蒿等因含乌头碱成分,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

2、含有机酸类中药的毒性,马兜铃酸除在马兜铃中含有外,还有几十种中药如关木通、细辛、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均存在。

马兜铃酸是一类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对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

3、含苷类中药的毒性,含黄酮苷类成分的中药芫花、广豆根等,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也能导致肝脏损害,初选黄疸等症状。

4、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毒蛋白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内脏出血。

如巴豆、苍耳子均含有毒蛋白,中毒反应为剧烈吐泻、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

5、重金属类主要包含砷、含汞、含铅类的中药。

含铅类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樟丹、黑锡丹等。

铅中毒可造成卟啉代谢紊乱,阻碍血红蛋白合成,且可直接破坏红细胞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溶血;可引起胃肠炎性改变,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平滑肌和血管痉挛而致肠
绞痛。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是指其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多方面,包括中药自身的成分、制剂方式、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使用条件等。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中药自身成分就是造成其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醛类、甾体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有些成分具有较大的毒性。

例如,雄黄、砒霜、蛇胆等即为有毒中药,其毒性表现在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若用量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正确地使用中药、正确地识别中药药材和提取物的成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以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制剂方式也可能影响中药毒性。

应当注意到,中药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中药直接制成干燥粉末,具有较高毒性的成分可能难以被稀释和分离,这就会增加中药的毒性。

反之,如果将中药水泡或煮制成水提液,制成药片或者口服液,较高毒性的成分则被较好地稀释和分离,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相应降低。

此外,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中药毒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药用药需要注意剂量,特别是对于有毒中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量,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同时,给药途径也起到重要作用。

若中药被以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非正规途径给予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要在遵守中药临床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使用条件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因为许多中药的毒性具有季节性或者环境依赖性,如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采摘的药材毒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危险中药时,植物的采摘、加工、保管和配制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充分保证其品质和纯度,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温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对中药的成分、制剂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
➢ 萱草花—可致脑、脊髓白质、视神经变性 ➢ 白果—可使人惊厥、强直、呕吐、腹泻 ➢ 天竹子—对心脏、呼吸有抑制作用 ➢ 瓜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 马钱子—可使人惊厥、强直,对神经有毒性 ➢ 麻黄—有中枢兴奋作用 ➢ 长春花、山慈姑—有不可逆性的周围神经毒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益母草、茺蔚子—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急、 慢性肾衰。
➢ 紫草—可致蛋白尿、血尿,光过敏, ➢ 山慈姑—可致蛋白尿、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 苍耳子—长期服用,有的可致肾功能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
➢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 ➢ 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 三棱、莪术、蜈蚣—可致溶血、出血 ➢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可致弥漫性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常见原因
➢ 辩证错误 ➢ 不熟悉药物整体性能 ➢ 不熟悉药物炮制作用 ➢ 剂量过大(有个体差异) ➢ 疗程过长 ➢ 配伍欠妥 ➢ 病症复杂,顾此失彼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 黄柏—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苦参—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秦艽—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腹泻 ➢ 龙葵、蜀羊泉—部分人可致便稀、腹泻 ➢ 仙茅—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内热感 ➢ 青风藤—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百部—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胃痛 ➢ 山豆根—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山慈姑—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全 蝎、水蛭、地鳖虫、蜈蚣、鱼腥草注射 液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中药种类复杂,品种繁多,毒性物质多种多样。

哪些中药有毒,怎样看待中药毒等问题,是当前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中药毒性问题,浅谈一些想法:中药毒性,是中药疾病治疗有效成分的重要部分组成之一,对于中药的毒性认识,《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述。

中药毒性指药物成分对人体有毒副作用。

有毒的中药,基本上都性质强烈,能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一般使用剂量都很小。

这些药物稍有过量或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轻者会对人体够成损伤,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药毒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毒性反应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疼、眩晕、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甚至死亡。

可发生上述反应的中药有:马钱子、附子、生天南星等。

1.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等。

常见中药有:川乌、附子、蟾酥等。

1.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等。

可导致中毒的中药有: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

1.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1.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腰痛、尿频、尿少、肾衰竭等。

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斑蝥、木通、马兜铃等。

1.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症状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洋金花、芫花、斑蝥等。

2.长期毒性反应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服用中药或中药所引起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

其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红斑、皮肤黏膜水泡、过敏性休克等。

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有:全蝎、蜈蚣、狼毒、天花粉、黄药子等。

4.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如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等有致畸作用;芫花、狼毒、巴豆、甘遂可增加致癌率;雷公荇、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培训课件(共16张PPT)

中药的毒副作用培训课件(共16张PPT)
药,观察给药后一周内的死亡率,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以中午12点给药 者死亡率最高,20点至次晨8点给药者死亡率最低。当然,有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有 时也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例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 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熟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
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 烈刺激性;熟半夏中镇吐成分据称是葡糖醛酸的一种水溶性甙,没有刺 激性。乌头中含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 经过浸漂、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 分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
培训专用
• 中药的毒性除了和药品本身的结构和机理有关外,还和服用
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 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 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意义。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 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临床上用各种五 味子制剂治疗各种肝炎,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人服药后有舌燥、 异味、胃部不适、全身发热感,极少数病人有恶心。有人曾做过这样 一个实验:用五味子5g/kg灌喂小鼠,二日内未见死亡,说明毒性
另外,还应避免用茶水服用中药。 中药多含生物碱,茶中 含有大量鞣酸,它们相互作用使药物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治疗贫血的铁剂与祆酸结合沉淀,妨碍铁 剂的吸收,并刺激胃肠不适,甚至引起腹疼
培训专用
• 另外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使君子、土茯苓、威灵仙、
麻黄、黄连、钩藤等。有些含铁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 枸橼酸铁胺等)、含铝剂(如氢氧化铝等)、酶制剂(如蛋 白酶、淀粉酶)等西药,都不宜用茶水送服,以避免茶叶中 的多酚类物质与这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中和或 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如妨碍肠胃吸收, 刺激肠胃道,严重的还会发生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另外, 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兴奋心肌的作用,因此,服用镇 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一般认为, 服药后2小时内不宜饮茶。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都哪些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吧!【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甲型H1N1流感逼近,一些感冒药因此热卖。

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望副主任医师李智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年轻人不宜用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

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

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牛黄解毒片超】服三天慢性中毒牛黄解毒片是祛火药。

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在治疗疾病的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作用。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类、毒性表现、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大家对中药毒性的了解,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毒性是指中药药物在一定剂量下所具有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效应。

这种有害效应可以表现为中药药物对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毒性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药物配伍、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中药毒性的分类1. 性质分类根据中药药物的毒性性质不同,可以将中药毒性分为寒性毒药、热性毒药、毒性草药等不同类型。

寒性毒药如雄黄、砒霜等,常导致寒凝凉结、流注脉滞等病证;热性毒药如碘、氢氰酸等,常易引起发热、皮肤灼烧等病症。

2. 病症分类根据中药毒性对人体的不同损害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心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同类型。

心脏毒性病症常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等;肝毒性病症主要是肝功能损伤;肾毒性病症则主要是肾功能损伤;神经毒性病症则表现为头晕、昏迷等。

三、中药毒性表现中药毒性的表现有时很隐匿,不易察觉,但一旦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典型的中药毒性表现有: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服用中药后,短时间内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严重后果。

2.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服用中药后,逐渐发生中毒反应,症状表现为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等。

长期慢性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损害。

3. 过敏反应中药毒性还可能表现为过敏反应,症状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

过敏反应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过敏性休克,甚至威胁生命。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 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6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 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与坏死;毒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7 ;2 毒性成分为甙类的中药含强心甙类:强心甙是一类对心肌有显着兴奋作用的甙类,在医药上多用为强心药,主要作用于心脏及神经系统,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甙,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含强心甾体类: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制成的蟾酥,为重要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60 分钟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则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心悸、甚则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含皂甙类:皂甙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大剂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及运动障碍,土牛膝有皂甙及昆虫变态激素脱皮甾酮等,具有肾毒性,中毒性发生肾功能衰竭,木通所含的木通皂甙水解后得长春藤皂甙元等,能损害肾小管,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含氰甙类:杏、桃、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氰甙-苦杏仁甙等有毒成分,苦杏仁甙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不稳定,易被同存于种仁中的苦杏仁酶水解,甙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含黄酮甙类:含黄酮甙的中药有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3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巴豆、苍耳子、蓖麻子等植物的种子中,均含有毒蛋白,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如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尿血,外用过量可引起急性皮炎;苍耳子含苍耳子油,毒蛋白等有毒成分能损害肾脏及心肝等内脏实质细胞,并引起神经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2m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发生损害而致混浊肿胀、出血及坏死等,并有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4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的中药8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砷、汞、铅类等药物;含砷类药物:主要有砒石,毒砂,雄黄等;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的疏基便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而且损害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如砒石红砒、白砒成分为三氧化二砷,雄黄含硫化砷,砷可由呼吸、消化道进入体内,急性中毒者有口腔、胃肠道粘膜水肿、出血、坏死等;砷化物主要经肾脏排泄,无机砷在排出前于体内呈甲基化,可加重肾损害;成人中毒量为10mg,致死量为0.1~0.2g;含汞类药:主要有朱砂,轻粉,升汞等;汞为一种原浆毒, 汞化合物对人体具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 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水银、轻粉、朱砂等中毒后可出现精神失常,胃肠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刻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含汞剂中药对肾脏的损害最为突出,汞剂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收,外用通过皮肤,粘膜等途径侵入人体;汞盐被吸收入血后,以肾脏蓄积最多,肝脏次之;最小致死量为70mg;含铅类药:主要有铅丹,铅粉,铅霜,黑锡丹等;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含铅类中药引起的中毒有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种,前者多见于短时间过量服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者为长期持续服药所致;其代谢产物主要沉积于胃组织内,由肾与肠道排出. 对肾血管有损害作用,因而引起少尿或无尿,血尿,管型尿,肝肾功能损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 全身性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有轻、有重,重者可涉及全身危及生命,可以见到用药后发热,皮肤损害,如麻黄碱、天花粉、硼砂等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9 ;也可以涉及全身性各个系统的损害,如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出现慢性损伤性反应,如药物依赖性、致畸、致癌等;2 引起各个系统的损害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低血糖、出血、呕吐、腹泻、低血钾、低钠、低氧、呼吸困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系统诸如昏聩、神昏等;涉及范围较广,系统较多;如乌头类药、蟾酥、雷公藤、山豆根、洋金花等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四肢厥冷及循环系统病变;斑蝥、牵牛子、关木通等,可直接损伤肾功能,见血尿、尿少、水肿、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引起尿毒症;消化肝胆系统,如番泻叶、生大黄可以治疗便秘,但也可以引起腹痛、腹泻或依赖性;黄药子、雷公藤、栝蒌等可以引起呕吐、腹泻、黄疸、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等;雷公藤、蛇毒等可致血液系统病变如再障、紫癜、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中药可以引起眼、耳、口腔、毛发、精神障碍以及内分泌、生殖系统病变等,近些年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确有增加趋势10 ;3 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癌药物的依赖性与致畸、致癌、影响生殖等也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常常是较长时间服用才出现的慢性不良反应损害;这些也是不可忽视的11 ;对中药药性与毒性的正确认识“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代才将药物称“毒药”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动乱,产生毒副反应12 ;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因此合理提取和利用其毒性成分,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作用;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医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13 ;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说明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使用中药相对比较安全,而将中药说成“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等,既是对药物属性的否定,不符合实际,也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相违背;在我国加入WTO 后,中医药不可避免的要与西医药竞争,与洋中医洋中药竞争,同时由于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等而导致的世界性天然药物热及人类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西医对许多疾病的无耐,中医药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正是基于此我们才更要注意中药的毒性,使之最小限度的影响中药走出国门; ;。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毒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中药作为药物,其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物质,而活性物质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

罂粟壳中的吗啡、阿片类物质具有麻醉和止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需要遵循“适量为宜”的原则,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中药毒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中药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形式。

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毒反应,如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

慢性毒性则表现为长期使用中药导致的器官损害,如肝肾功能损伤等。

在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并及时纠正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正确使用中药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

中药的毒性并非绝对的,而是与用药方式、剂量和配伍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适当选择用药途径、合理控制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少中药的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药效。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炮制、配伍等方式进行加工和调配,进一步减少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的毒性是存在的,但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控制药物质量,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注重剂量控制、质量监管和用药方式的选择,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

中药材常见毒性与副作用手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然而,虽然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毒性与副作用。

本手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毒性与副作用,以便读者在使用中药材时能够更加谨慎和明智。

一、黄连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黄连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口苦等副作用。

此外,黄连中含有的黄连素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患有肝病的患者应慎用。

二、附子附子是一种常用的温阳药,具有温肾助阳、驱寒散瘀的功效。

然而,附子中含有的毒性成分—附子碱,具有强烈的心脏毒性。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必须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引发心脏毒性反应。

三、雄黄雄黄是一种常用的外用中药材,具有消肿止痛、杀菌消炎的作用。

然而,雄黄含有的硫化汞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中毒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雄黄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长时间或过量使用。

四、川乌川乌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然而,川乌中含有的乌头碱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因此,在使用川乌时应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中毒的发生。

五、雪莲雪莲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肺止咳的功效。

然而,雪莲中含有的毒性成分—雪莲碱,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慎用雪莲,以免加重病情。

六、甘遂甘遂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具有通便的作用。

然而,甘遂中含有的大黄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因此,在使用甘遂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

七、葶苈子葶苈子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然而,葶苈子中含有的毒性成分—葶苈碱,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使用葶苈子时应掌握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肝脏造成损害。

别把中药肝毒性夸大了

别把中药肝毒性夸大了

别把中药肝毒性夸大了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用药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问题,即采用药物进行疾病治疗时,药物本身或者代谢产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会对人体的肝产生到损害。

近年来,中医药获得了快速发展,临床用药中中药的用药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的肝毒性;从临床用药过程来看,中药肝毒性存在被夸大的征象,这容易对患者的临床用药造成干扰,而且阻碍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中药肝毒性的那些事。

1、中药肝毒性的基本认识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是“中药没有毒,而西药有毒”,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误区;因为是药三分毒,中药治疗过程相对安全,仅是因为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于人体的损害较轻,但这并不代表中药无毒害。

中医学理论早就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了阐述,在上古时期,毒与药的含义是相同的;并且在现在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百草经》中,其就根据药物是否有毒,将365中药物分成了上中下三品。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要点》也收录了82中有毒性的药物。

中药类型不同,其对于患者造成的肝毒性也就有所差异,同时肝毒性受患者自身身体特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及其代谢产物不仅对肝会产生直接毒性作用,而且其会使的肝发生特异质反应,此即为药物性肝损伤。

近年来,中药在临床用药中的频率增加,这使得由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伤也有上升趋势。

有报道称,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服用中草药是引起肝损伤的首发病因;基于此,有必要进行肝毒性损伤的深入分析,以此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中药的目的。

2、常见中药的肝毒性作用过程就中草药本身来看,他们不均具有成分组成复杂的特点,而且药物配伍较为多样,这使得药物的肝毒性作用增强。

临床实践中,有较多的中药成分本身没有的毒害作用,但一些药物的结构较为特殊,当药物进入人体后,其会在代谢过程中转化或产生一定的毒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对人体产生一定损害。

现阶段,除萜类、蒽醌类外,苯丙素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也是较为常见的重要类型,这些类型的中药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肝毒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除毒性物质,防止其继续伤害人体;
✓ 2.实施解毒:根据有毒中药毒性物质成分、作用原理和靶器官选择不同
的解毒剂和解毒方法;
✓ 3.对症处理:根据毒性物质损害机体的状况进行对症处理,尤其是呼吸
障碍、心功能衰竭、肝肾中毒等危重症候。
第三节 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和合理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中药“毒”在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药物毒理学的不同涵义? • 2.简述影响中药安全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 3.简述中药常见的毒性成分和中毒反应特征。
第一节“毒”中药的概念
中药“毒”的涵义
• 中药的“毒”与“效”既是对立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念的体现。
第一节“毒”中药的概念
有毒中药的分类
• 中医药文献中“毒”中药:指药性强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的药材,使用不当或过量长久
服用会导致患者中毒甚至死亡。
✓ 《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品、下品;
➢ 乌头碱是属于剧毒双酯型生物碱,在生物碱类中毒性最强,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成人1次服用0.2mg即会有中毒反应。
➢ 炮制减毒:经加热煎煮炮制后剧毒乌头碱转化成了低毒的乌头次碱或无毒的乌头原碱,而其功效不减;
(2)苷类:氰苷类(苦杏仁、桃仁)、强心苷(洋地黄、夹竹桃)、皂苷(商陆、皂碱)等。

大剂量服用苦杏仁则会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中毒反应,因为苦杏仁苷
2. 在本案例中患者出现中毒反应原因: ✓ 超量服用乌头碱类中药。制川乌、附子及其炮制品黑顺片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可对神经系统(口
舌麻木)、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律失常)和消化系统(恶心呕吐)产生毒性。根据2015版《中国 药典》标定,制川乌日常用量1.5-3g,附子常用量为 3-15g。本案例的处方所含的有毒中药制川乌 和附子严重超量,而且存在重复使用附子类药材(黑顺片)。
✓ 没有经过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擅自听信民间验方服用中药。中药安全性涉及患者体质的个体差
异性,是否对症下药以及合理配伍等因素,没有经过专业中医师的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极易造成中 药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1. 从观念角度:中药的毒性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盲目认为中药无毒。 2. 从应用角度:增效减毒,科学合理使用-不必谈中药色变。
下品:性猛力强的“毒”药材,即“下品多毒,不可久服”
✓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大毒(10个品种)、有毒(42个品种)和小毒(31个品种)。
第一节“毒”中药的概念
有毒中药的分类
第二节 常见“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常见毒性成分
(1)生物碱类:乌头碱(川乌、草乌、附子)、雷公藤碱、莨菪碱等。
中药的毒性作用
主讲老师:
内容提纲
章节内容和目标
学习要求
① 掌握 ➢ 中药“毒”涵义; ➢ 有毒中药的分类; ➢ 中药安全性影响因素;
② 熟悉 ➢ 有毒中药的常见毒性成分;
③ 了解 ➢ 有毒中药常见品种; ➢ 中毒常见临床反应; ➢ 中毒后解毒措施原则。
案例导入
某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听信民间验方,在外院取中 药后回家煎服。处方含有制川乌 30g,附子 30g,黑顺片 10g, 当归 10g,鸡骨草 12g,防风 10g,鸡血藤30g,肉桂 10g,等。 当日下午患者煎服第1剂后不久便出现口舌麻木、头晕头痛、恶 心呕吐、心悸气短、手脚发凉等症状,家人立即将其送医急救。
➢ 何首乌所含有的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可能有潜在肝功能损伤作用; ➢ 黄连小檗碱是黄连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但其也会引起黄疸(新加坡黄连事件)、皮炎药疹。
常见中毒临床表现
临床解毒救治原则
若临床上发现中药中毒,其解毒救治的处理原则:
✓ 1.排除毒物:立即停止继续用药,严重者要采用催吐、洗胃等急救措施
消化 分解

氢氰酸。
➢ 强心苷容易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皂苷容易引起局部刺激反应。
(3)毒蛋白:含毒蛋白的中药主要包括巴豆、苍耳子、蓖麻子等植物药,以及斑蝥、全蝎、蜈蚣等动物药材。
常见毒性成分
(4)萜类和内酯类:有局部强烈刺激作用,内服可引起肝细胞损害,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黄药子、闹羊花)。 (5)重金属类:矿石类中药含汞、砷、铅等重金属,使用不当容易发生重金属中毒;(米氏线) (6)其他: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发现含有潜在的、新的毒性化学成分;
请结合该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中毒症状和药方成 分,判断患者中毒类型并分析原因。
制川乌
附子
黑顺片
案例解析
1. 根据患者当日服用中药情况(含大量制川乌、附子)和出现的中毒症状,判断其为乌头碱中毒。制川乌和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胜湿祛风、补火助阳、止痛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使用频率也较多。由于制川乌和附 子都属于有毒中药,临床上用药要尤为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