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摩擦学浅析

合集下载

摩擦学前沿

摩擦学前沿

摩擦学发展前沿一、纳米摩擦学的新发展纳米摩擦学,也称为微观摩擦学或分子摩擦学,它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损伤及其对策。

纳米摩擦学是90年代兴起的纳米技术的重要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随着精密机械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纳米科技所推动的新兴学科为纳米摩擦学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摩擦学的宏观研究直接面向机械产品性能提高,因而仍然是本学科现阶段主要研究领域。

随着纳米摩擦学的深入发展,并实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促进摩擦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潜力。

二、分子沉积膜摩擦学的发展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沉积膜作为一种有序分子膜,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有序性好和膜厚可控制等优点。

分子沉积膜的构筑单元一般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阴(阳)离子在静电作用驱动下逐层沉积而成膜,其膜厚度可通过调节水的PH值或离子强度加以控制。

目前国际上对分子沉积膜的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他在摩擦学应用上的良好前景。

它有望实现超低摩擦、近零磨损和纳米膜润滑,以满足计算机大容量高密度磁存储系统、微型机械和微电子系统等方面的摩擦学性能要求。

三、生物摩擦学的发展生物学摩擦学是以生物的摩擦、粘附及其润滑为中心,基于生物体材料的流变性质,研究摩擦行为及其与结构、材料等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门学科。

人体内存在各种摩擦,如关节的摩擦;管腔(血管、气管、消化道、排泄道)内的摩擦;运动产生的肌肉、肌腱间的摩擦等。

由于摩擦可以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和疾病。

它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促进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将生物技术引入到机械工程中都很有意义。

四、仿生摩擦学的发展在进化和生存竞争中,生物形成了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的优化的结构设计、精巧的材料拓扑和多功能表面织构,成为仿生摩擦学的楷模。

从生物的生长过程来看,在进化和演化的过程中实现对生物材料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生物体适应环境、提高材料利用率及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对材料拓扑结构优化和表面组织优化,这种优化主要表现为材料拓扑结构的复合化和非均质化,表面结构组织的特异性。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摩擦学的进展和未来摘要:在过去的 2 0 年内,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摩擦学迅速发展,并随之产生了几个新的领域,比如纳米摩擦、生物摩擦、超滑、表面织构摩擦学、极端工况摩擦学、微动摩擦学等等。

在未来的 1 0年,这些领域和其他新出现的概念,比如:绿色摩擦、纳米制造摩擦学、新型超滑材料和新能源域摩擦学等等,将在摩擦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纳米摩擦学包括纳米尺度下的薄膜润滑、纳米摩擦、纳米磨损、表面黏附等等。

绿色摩擦学包括环境友好润滑剂、摩擦噪声的减小、没有环境污染的磨损。

生物摩擦学包括人类器官中的摩擦学和仿生摩擦学。

超滑包含不同类型的润滑剂,比如类金刚石膜、水基润滑剂、~些生物润滑剂,其具有极低的摩擦因数( O . 0 0 1量级 ) 。

纳米制造摩擦学包括纳米结构制造中的摩擦学、纳米精度制造中的摩擦学和跨尺度 ( 微观、中观和宏观 )制造中的摩擦学。

这些领域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制造对象和尺度。

极端工况摩擦学包括在重载下、在高/低温度下、在高/低速度下和强腐蚀或氧化环境条件下的摩擦学问题。

与表面织构相关的摩擦学理论和技术也是当今发展较快的领域。

这些领域的新进展和未来 l 0 年的新需求将在下文中具体介绍。

关键词:摩擦学;纳米摩擦学;绿色摩擦;超滑Ad v a n c e m e n t s a n d F u t u r e o f Tr i b o l o g y Ab s t r a c t : T r i b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w e l l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e l a s t 2 0 y e a r s s i n c e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a n o t e e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n e e d s o f t h e s o c i a l p r o g r e s s i o n . S e v e r a l n e w a r e a s h a v e b e e n b r o u g h t o u t , s u c h a s n a n o — t r ib o l o g y , b i o - t r i b o l o g y , S H —p e r l u b r ic i t y, s u r f a c e t e x t u r e . I n t h e f o l l o wi n g1 0 y e a r s , t h e s e n e w a re a s a s we l l a s o t h e r n e w e me r g i n g c o n c e p t s , e . g ,n a n o t r i b o l o g y , g r e e n - t r i b o l o g y , b i o - t r i b o l o g y , s u p e r l u b r i c i t y , t r i b o l o g y i n n a n o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 s u p e r l u b r i c i t y ma t e r i a ls , t r i b o l o g y i ne x t r e m e h a rdc o nd i t i o n , s u r f a ce t e x t u r e r e l a t e d t h e o r y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 a n d t r i b o l o g y i n n e w e n e r g yf i e l d , w i l l p l a y i mp o r t a n tr o l e s i n t h e t r i b o l og i c a l r e s e a r ch w or k s . N a n o · t r i b o l o g y i n c l u d e s t h i n f i l m l u b r i c a t i o n( T F L ) a t n a n o - s c a l e , n a no - f r i c t i o n ,n a n o — we a r , s u r f a c e a d h e s i o n , a n d S O o n . G r e e n — t r i b o l o g y i n c l u d e s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 f r i e n d l y l u b r i c a n t s , r e d u c t i o n o f t r i b o —n o i s e , a nt i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f r o m w e a r c o n t a mi n a t i o n . B i o - t r i b o l o g y i n c l u de s t h e t r i b o l o g y i n o r g a n s of h u ma n b e i n ga nd t h e b i o n i c t r i b o l og y. S u p e r l u b r i c i t y i n c l u d e s d i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l u b r i c a nt s s u ch a s di a m o n d l i k e c a r b on( D L C ) f i l m, w a —t e r b a s e d l u b r i c a n t , s o m e o f b i o - l u b r i c a n t s , wh i c h h a s a n u l t r a - l o w f r i c t i o n c o e f ic i e n t d o w n t o t h e l e v e l o f 0 . 0 0 1 . H o w t op u s h s u ch u l t r a — l o w f r i c t i o n l u b r i c a n t s i n t o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s s t i l l a b i g p r o b l e m b e ca u s e t h e y s t i l l h a v e s o m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t ob e o v e rc o me . T r i b o l o g y i n n a n o ma n u f a e t u r i n g i n c l ude s t h e t r i b o l o g y i n t h e ma n uf a c t u r i ng o f n a n o s e a le s tr u c t u r e , t h e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w it h n a n o - p r e c i s i o n , a n d t h e i n t e g ra t i o n a c ro s s h i g h e r d i m e n s i o n a l s c a l e s ( m i c r o一, m e s o - a nd m a c r os c a l e ) . I n s u c ha rea , d i f e r e n t t h e o r i e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a re n e e d e d t o f i t d i f f e r e n t ob j ec t s . T r i b o l o g y i n e x t r e m e h a rd c o n d i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t he t r i b o l o g y u n d e r a h e a v y l o a d, a t a h i g h / l o w t e m p e r a t u r e , a t a v e r y h i g h / l o w s p e e d, e t c ., a n d s u rf a c e t e x t u r e r e l a t e d t r i b o —l og i c a l th e o r y a n d t e c h ni q u e s a l s o d e v e l o p q u i t e f a s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n e w a d v a n c e m e n t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a nd t h e f u t u r en e e d s i n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1 0 y e a r s o ft he s e a r e a s h a v e b e e n i n t r o d u c e d .Ke y w o r d s : t r i b o l o g y ; g r e e n - t r i b o l o g y ; n a n o ma nu f a e t u r i n g ; s u p e f l u b r i e i t y摩擦学研究在近 2 0 余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二节续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二节续
办法是让光跑得更快——这显然不可能。 光学显微镜
YOUR SITE HERE
第二节 实验测试仪器
2.1 常用电子显微镜 LOGO
电子显微镜常用的有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LOGO
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的那些入射电
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 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定义: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
射而造成的,不仅能量变化,方向也发生变 化。如果有些电子经多次散射后仍能反弹出 样品表面,这就形成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的能量分布范围很宽, 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
有效穿透深度:与入射电
子能量和样品性质有关。 当Eo=10-1000 eV,时λ 不超过1.5*10^-9米;当 Eo=40-100eV时,λ只有 6*10^-10米,
电子和分析区域的成分有关,因此,可以用特
征能量损失电子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
区成分分析。
YOUR SITE HERE
第二节 实验测试仪器
YOUR SITE HERE
第二节 实验测试仪器
2.1 常用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镜缺点
1.破坏性样品制备。TEM需要很薄的样品使电子束能够穿过。对于大多数材料,
LOGO
要求在100微米以下。制样的问题,其技术难度很大,观察点的定位很难。
2.低采样率。由于TEM的观察范围很小(几个微米),而且样品很薄(小于100 nm),实验测试到的样品区域只占整体材料的极小一部分。这个微小的区域未必能真 实反映材料的性质。 3. 是分析周期长,一般商业分析服务周期为一星期左右。 4. TEM的成本大大高于SEM的成本。

纳米摩擦学讲座.ppt.deflate

纳米摩擦学讲座.ppt.deflate

大小为3~15 nm。但有0.5~1.0 μm 的团 聚颗粒。 (2) 在试验范围内,含NGAW添加剂在不同 油品、不同负荷下均能有效地改善油品的 抗磨减摩性能,特别是在较高负荷下改善 效果更为明显。 (3) 含NGAW添加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表面 存在含纳米金刚石的表面膜。
尽管将纳米微粒加入到润滑材料中显示了优 良的性能,但是其中也有问题存在,如纳 米微粒的分散。因为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 表面积,它们很容易就团聚在一起,而且, 只要它们团聚在一起,再次分散就会非常 的困难。团聚在一起的纳米微粒,非但不 能改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反而会造成 很严重的破坏
常是在排除粘着力的条件下测定摩擦系数, 分析表面球形粗糙表面产生的犁沟摩擦系 数取决于球形半径和压入的深度,锥形粗 糙峰的犁沟摩擦系数只与锥角度有关。 在微观摩擦学的研究中发现,用圆锥探针 在氯化纳基片上滑动,发现犁沟力随时间 波动变化,同时前方的材料也出现不均匀 移动。
粘着效应
Guo等人采用摩擦力显微镜对高真空条什下
俄罗斯利用纳米金刚石作润滑油添加剂生产了 牌号为N—50A磨合润滑剂,专门用于内燃 机磨合。该产品可使磨合时间缩短50%-90 %,同时可提高磨合质量,节约燃料,延长 发动机寿命。若用于精密加工机床的润滑, 该油品较普通机床油减少用油50%。
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炸药爆炸法生成的纳米金刚石,颗粒
三、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它 的奇特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跨 世纪的新材料,引起了科学界和企业界的 极大关注和一些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被 列入国内外高技术研究计划。纳米粒子 (<100nm)是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或分 子之间的过渡亚稳态物质,具有小尺寸效 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与宏观量子 隧道效应等,从而表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性 质。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三节_微观摩擦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三节_微观摩擦

LOGO
1989年,Homola 和Israelachvili利用表面力仪SFA 对云母材料的界面摩擦特性 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表面处于分子接触状态的滑动中,极限剪切应力由三 部分组成,即
c
F c1 c 2 c 3 A
τc1——为两表面相互作用的界面力引起的极限剪切应力 τc2——为外加载荷形成的极限剪切应力 τc3——为Hertz 弹性变形引起的极限剪切应力
纳观摩擦机理的研究——独立振子模型
LOGO
VS=VAB+VBB
d 到e ,此处出现了局部极小值。此时B0必须突然地跳到势能的底部,从而激烈
地振动起来,振动能量被不可逆地在固体中以声子的形式耗散掉。
YOUR SITE HERE
第三节 微观摩擦研究
3.3 微观摩擦
纳观摩擦机理的研究——独立振子模型
LOGO
法国阿蒙顿(G. Amontons) 1663-1705年
1967年,Bowdon 和T abor提出,粘着接触表面的 摩擦,其摩擦力是粘着结点被剪切需要克服的阻力。
YOUR SITE HERE
第三节 微观摩擦研究
3.3 微观摩擦
微观摩擦理论
法国阿蒙顿(G. Amontons) 1663-1705年 1967年,Bowdon 和Tabor提出,粘着接触表面的摩擦,其摩擦力是粘着结点被剪切需要 克服的阻力。
A ——简化为强度为λ的一维周期势场;
B ——表面原子之间无相互作用,通过柔性单
键(即刚度为k 的弹簧,其势能为抛物线势V BB ) 连接到代表B 其余部分的刚性支撑上, 这些弹 簧通过向支撑传递能量代表对B 表面原子激发
态能量的耗散。

高等学校纳米摩擦学课程的创新探索研究

高等学校纳米摩擦学课程的创新探索研究

高等学校纳米摩擦学课程的创新探索研究
董赟;廉芳铭;惠伟斌;丁雨松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
【年(卷),期】2022(49)9
【摘要】据估计,约80%的机械零部件失效由摩擦磨损造成,宏观摩擦被认为是纳
米尺度摩擦效应的总和。

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攻克“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高校应培养出大量从事纳米摩擦学研究的科技人才。

然而由
于纳米摩擦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各高校在培养纳米摩擦学人才时要整合多
种学科,必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针对纳米摩擦学课程特点分析了高校开展纳米摩擦
学的教学难点,在阐述高校进行纳米摩擦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纳米摩擦学的应用前景,对纳米摩擦学的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

【总页数】6页(P89-93)
【作者】董赟;廉芳铭;惠伟斌;丁雨松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4-4
【相关文献】
1.纳米颗粒增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2.纳米SiC微粒对钢/铝合金摩擦副摩擦
学特性研究3.纳米粒子对钢/钢摩擦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4.基于原子尺度的摩擦学研究——纳米摩擦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摩擦学浅析

纳米摩擦学浅析

纳米摩擦学引言纳米摩擦学( nano tribology),也称为微观摩擦学(micro tribology)或分子摩擦学(molecular tribology),它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损伤及其对策。

纳米摩擦学在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实验测试设备和理论分析手段等方面都与宏观摩擦学研究有很大差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研究仪器方面,主要是扫描探针显微镜,它包括原子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以及专门的微型实验装置;在理论分析方面,由分子、原子结构出发,考察纳米尺度的表面和界面分子层摩擦学行为,其理论基础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采用的理论分析手段主要是计算机分子动力模型。

而宏观摩擦学,通常是根据材料表明的体相性质在摩擦界面上的反应来表征其摩擦磨损行为,并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断裂和疲劳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1 纳米摩擦学的历史回顾发展过程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有关摩擦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末,Amontons 在1966年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实验,首次归纳出固体摩擦定律。

18世纪摩擦学的特点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模式。

19 世纪末,开创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

到了20 世纪20年代以后,摩擦学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从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

1965 年首次提出 Tribology(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义为“关于摩擦过程的科学”。

随着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摩擦学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意识到未来摩擦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宏观性能的考察深入到微观机理、性能,从而发展了纳米摩擦学。

到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际上开始兴起纳米摩擦学研究时,我国摩擦学工作者迅速启动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纳米MoS_2的摩擦学特性

纳米MoS_2的摩擦学特性

纳米MoS 2的摩擦学特性于旭光(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 100044) 摘 要:采用EDS 分析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痕表面形貌,在MS 2800A 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MoS 2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通过对刚球磨斑直径、PB 值的变化分析MoS 2纳米材料的形貌、添加剂含量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MoS 2纳米颗粒具有好的减磨性能和极压性能,MoS 2纳米纤维对增加极压性能影响不大。

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润滑油的减磨性降低,极压性提高。

纳米MoS 2对摩擦副的减磨和极压性能改善的原因是由于其吸附于摩擦副表面,在摩擦过程中,纳米MoS 2分解,生成含Mo 的氧化膜,起到改善摩擦学性能的作用。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MoS 2;纳米材料;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特性中图分类号:TG115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11(2006)04-0005-04收稿日期:2006-04-26作者简介:于旭光(1967-),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金属材料的开发与研究。

纳米微粒作为润滑剂或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特性[1-6],业已发现,许多纳米微粒具有优异的自润滑特性和超低摩擦特性,能够显著改善某些表面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抗磨作用,在常温至中等高温范围内的连续润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前对纳米MoS 2摩擦学特性的研究比较多[7],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纳米MoS 2,由不同方法得到的MoS 2纳米颗粒的形态特征和性能等也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采用热分解法制备的不同形态的纳米MoS 2的摩擦学性能,考察纳米材料形态及添加量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1 实验方法摩擦磨损试验在MS -800A 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以不同的载荷进行试验。

试件为GCr15标准轴承钢球,直径为<1217mm ,硬度为59~61HRC 。

纳米摩擦学简介

纳米摩擦学简介

纳米摩擦学一、综述摩擦、磨损与润滑是材料表面和界面上的微观动态行为。

它涉及到金属、离子固体、半导体、陶瓷和有机材料等组成的非均匀系统的结构变化、能量转化、热力学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在非平衡条件下的非线性流动、变形等力学行为。

仅从宏观的、连续介质的角度进行研究,难以深入地了解摩擦学现象和揭示其机理。

纳米摩擦学或称微观摩擦学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变化、损伤及控制。

摩擦学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表面科学范畴,摩擦过程中材料表面所表现的宏观特性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纳米摩擦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分子、原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损和润滑机理,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的构性关系。

因此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标志着摩擦学学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Dowson在总结20年来摩擦学的重大发展后指出人们已认识到亚微米厚度的润滑膜和表面涂层的重要作用。

现代摩擦学研究正向表面与界面科学和技术的方向发展。

纳米摩擦学(Nano Tribology)又称之为分子摩擦学(Molecular Tribology),迅速成为机械学科的前沿领域。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而新兴的纳米摩擦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变化、损伤及其控制,成为超精密机械和微型机械研究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对纳米摩擦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润滑与纳米摩擦两方面。

纳米摩擦学旨在原子、分子和纳米尺度下研究摩擦界面之间的摩擦、磨损与粘着行为及机理,设计和制备纳米尺度上的润滑剂和分级薄膜润滑膜,利用LB 膜技术、AFM或FFM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揭示边界润滑剂的作用机理,并用计算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即建立一个包含大量粒子的离散系统,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来模拟摩擦界面。

二、实验仪器为了测量原子尺度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微观动态力学行为,纳米摩擦学的实验常采用表面力仪(Surface force apparatus)和扫描探针技术。

具体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摩擦力显微镜(FFM)。

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特性研究及其应用微纳米尺度摩擦学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它研究了在微观和纳米尺度下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和接触行为。

在微观和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真实接触面积远小于宏观尺度下的表面积,这导致了一系列新的摩擦学特性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首先,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和表面特性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发现了许多微观尺度下的摩擦现象。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比宏观尺度下的摩擦力更小,这是由于纳米颗粒之间存在的分子间吸引力的影响。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纳米尺度下摩擦力与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开发具有优异摩擦学特性的材料。

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论的深入,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纳米加工领域,了解材料之间的摩擦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米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和磨损。

通过调整加工参数和材料选择,可以降低纳米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材料损失,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纳米润滑领域,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对于设计和合成新型纳米润滑剂至关重要。

纳米润滑剂的引入可以减小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和磨损。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等纳米材料作为润滑剂,在纳米尺度下实现了超低摩擦和磨损的效果。

这对于高速摩擦件的润滑和减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应用途径。

例如,在人工关节和假肢的设计中,了解人造材料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和接触行为可以帮助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活动性能。

通过优化材料表面的纳米结构和润滑层,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人工关节和假肢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总之,微纳米尺度摩擦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展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

从纳米加工到纳米润滑,再到生物医学,微纳米尺度摩擦学为我们设计和开发具有优异摩擦学特性的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珠光体纳米摩擦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珠光体纳米摩擦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珠光体纳米摩擦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科技的广阔天地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如同一位精通舞蹈艺术的舞者,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揭示着物质世界的秘密。

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这位舞者的一次精彩表演——珠光体纳米摩擦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这项研究的重要性。

如果说珠光体是一辆精密的跑车,那么纳米摩擦学行为就是这辆跑车在赛道上行驶时所展现出的性能表现。

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则相当于我们手中的遥控器,可以精确地操控跑车的每一个动作,从而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运行机制。

然而,这项研究并非易事。

珠光体的复杂结构和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现象,使得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他们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将问题放大到极致,以便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假设。

他们认为,珠光体中的原子排列和相互作用力对摩擦学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验证这些观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模拟计算。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模拟数据,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当珠光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原子会发生复杂的运动和变形。

这些运动和变形不仅影响了珠光体的力学性能,还对其摩擦学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珠光体的摩擦学行为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然,这项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珠光体的复杂结构?如何有效地模拟纳米尺度下的摩擦现象?如何将实验结果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还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项研究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最后,让我们用一个形容词来评价这项研究:卓越。

是的,这项研究以其卓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为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摩擦问题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摩擦问题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摩擦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工程等。

纳米摩擦是众多纳米技术研究的关键,它的研究将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纳米摩擦是指纳米尺度下面向面的摩擦力大小。

它与普通摩擦力不同,它不仅会考虑摩擦双方表面形貌,还会考虑摩擦双方间的互动状态。

纳米摩擦可以进一步探索纳米技术的发展潜力,也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般来说,研究纳米摩擦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

MD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微观系统的行为的一种新技术。

通过模拟计算,MD可以更精确地研究复杂的微观系统,比如摩擦双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MD方法研究纳米摩擦具有优势,由于MD方法能够准确地表征物理系统的复杂状态,可以将物理系统中不同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尤其是非常小的纳米摩擦力的强度准确地描述出来。

MD方法的使用可以高效地计算摩擦双方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力,模拟出摩擦系统的细微差别,可以有效地改善纳米技术的发展现状。

纳米摩擦力的研究也是推动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提供有关纳米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信息,有助于研究者做出更好的选择,解决纳米技术存在的问题。

利用分子动力学,可以对摩擦系统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精确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摩擦系统,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

总之,纳米摩擦力的研究是纳米技术研究的基础,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研究纳米摩擦力。

利用MD模拟,可以深入研究纳米摩擦力,进一步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研究纳米摩擦力的有效工具,其应用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摩擦系统,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一节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一节

摩擦学的定义
“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 术。”——“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teraction surfaces in relative motion and of related subjects and practices。”
提出摩擦力计算公式:F=μN (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3 摩擦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回顾
摩擦学的发展过程
② 古典摩擦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伦(C. A. Coulomb) 1736-1806年
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小,且动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无关(摩擦第三定律) 完善凹凸说,凹凸说的实质是把摩擦的起因归结为接触表面的凹凸不平,当两表 面接触时,由于这两个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咬合,要使其滑动,必须顺着其凸起部 反复地抬起来或把凸部破坏掉。
微马达SEM图像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1 微机械发展简史 LOGO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投巨资并设立国家重大项目促进MEMS 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微型加速度计、微型压力传感器、数字微镜器件( DMD)、喷墨打印机的微喷嘴、生物芯片等领域都实现了MEMS技术。
YOUR SITE HERE
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摩擦第一定律)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摩擦第二定律)
LOGO
法国阿蒙顿(G. Amontons) 1663-1705年
进一步证实了摩擦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摩擦是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沿另一个表面上的微凸体上升所做的功,也即摩擦是 由表面凹凸不平引起的,即摩擦的凹凸说(Roughness Thoery)

基于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

基于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

基于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摩擦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接触和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等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材料作为新兴材料,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摩擦学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摩擦学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在摩擦学中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首先,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摩擦学性能与普通材料有所不同。

其次,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比强度,这使其在摩擦学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抗磨损性能和耐疲劳性能。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控其结构和组成来优化摩擦学性能,例如调节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晶界结构和成分含量等。

基于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可以利用纳米颗粒来改善摩擦学界面的润滑和减摩性能。

在润滑剂中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形成纳米润滑膜,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填充摩擦表面的微观凹坑,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和抗磨损性能。

例如,在高温摩擦条件下,添加纳米铝热膨胀粉末可以形成纳米润滑膜,改善摩擦学性能。

另外,纳米涂层技术也是基于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尺度的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例如,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纳米涂层,可以形成致密、均匀的纳米晶结构,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此外,通过调节纳米涂层的成分和微观结构,还可以实现对摩擦学性能的精确控制。

此外,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也为摩擦学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将纳米颗粒嵌入基体材料中,可以改善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例如,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纳米硅粉末,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摩擦性能。

另外,将纳米纤维引入金属基体中,可以增强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

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化设计虽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纳米摩擦学——精选推荐

纳米摩擦学——精选推荐

纳米摩擦学(nanotribology)或称微观摩擦学(microtribology )或分子摩擦学(molecular tribology),它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损伤及其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纳米薄膜润滑和微观磨损机理,以及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即通过材料表面微观改性或分子涂层,或者建立有序分子膜的润滑状态,以获得优异的减摩耐摩性能。

纳米摩擦学在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实验测试设备和理论分析手段等方面与宏观摩擦学研究有很大差别。

宏观摩擦学通常是根据材料表面的性质在摩擦界面上的反应来表征其摩擦磨损行为,并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断裂和疲劳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而纳米摩擦学则是由原子、分子结构出发,考察纳米尺度的表面和界面分子层摩擦学行为,其理论基础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采用的理论分析手段重要是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测试仪器是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以及专门的微型实验装置。

纳米摩擦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纳米摩擦学所采用的实验测量技术能够深入到原子、分子尺度揭示摩擦过程中的微观现象,而用于理论计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将摩擦学现象作为微观的动态过程来分析。

由此可见,纳米摩擦学是在新的学科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它比传统研究更加符合摩擦学现象的规律,对于完善摩擦学理论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14} o其次,纳米摩擦学的研究还包括在纳米尺度上对摩擦表面构形和排布原子}15},发展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

由纳米超细颗粒制备的表面膜具有既不同于体相又不同于原子状态的独特性能。

另外,纳米厚度的润滑膜的性能也不同于粘性流体膜和吸附边界膜}m} o通过表面涂层或超薄膜润滑形成低剪切阻力和高承载能力的摩擦界面层,可构造出新的性能优异的摩擦学系统。

此外,纳米摩擦学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精密机械和高科技设备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技术所推动的新兴学科,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微型机械的发展}17}都要求开展纳米摩擦学研究。

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从纳米表面工程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员通过纳米加工、纳米涂层、纳米结构表面等手段,可以在材料表面精确地控制微观结构和
化学成分,从而改变材料的摩擦性能。

例如,通过纳米加工技术可
以在材料表面制造纳米级的凹凸结构,从而减少实际接触面积,降
低摩擦系数;通过纳米涂层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高硬度、低摩
擦系数的纳米涂层,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能;通过纳米结构表面技术
可以制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和表面能的纳米结构表面,实现自润滑
和抗粘附等特殊摩擦性能。

从摩擦学的角度来看,纳米表面工程对摩擦学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纳米表面工程可以改变材料的摩擦特性,
如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等,从而改善材料的摩擦性能;其次,纳米表面工程可以实现对摩擦过程的精细调控,例如通过设计特定
的纳米结构表面可以实现对摩擦界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调控,从
而影响摩擦性能;最后,纳米表面工程还可以为摩擦学的研究提供
新的实验手段和技术支持,例如通过纳米力学测试仪器可以实现对
纳米尺度下摩擦性能的测试和研究。

总的来说,纳米表面工程与摩擦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
新的手段来改善材料的摩擦性能,同时也为摩擦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验手段。

这一交叉领域的发展将对材料科学、摩擦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纳米摩擦学

纳米摩擦学

2.微观摩擦
现代精密机械和微型机械中的摩擦副通常处于纳米量级的间隙,
它们的表面极光滑,接触时达到分子密合程度。
对于这类表面的摩擦问题,以表面宏观粗糙度和材料体相变形 分析为基础的经典摩擦理论已不再适用。 在微型机械中,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使得表面摩擦力的作用 远远超过体积力,降低摩擦以节约能耗就成为关键问题。同时,
30
目录

1.纳米摩擦学及其发展历史 2.微观摩擦 3.薄膜润滑 4.总结


5.参考文献
6.结束语
31
5.参考文献
[1] 温诗铸,纳米摩擦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温诗铸,纳米摩擦学研究进展,机械工程学报,第43卷第10期, 2007年10月 [3] 温诗铸,清华大学学报,1994,34(s3):1~8 [4] 温诗铸,杨沛然,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32
33
h
wa
p

wb
p
a和b为与表面接触形状有关的常数。
26
3.薄膜润滑
Dowson根据线接触弹 流润滑计算结果,将 流体动力润滑和弹流 润滑中h和u的变化组 成图3-3,图中的u的 变化与Stribeck曲线类 似。在图3-3基础上, Dowson进一步提出图 3-4所示润滑状态图。
图3-3 流体膜润滑
以及专门的微型实验装置
5
1.纳米摩擦学及其发展历史
扫描隧道显微STM
表面力仪SFA
原子力显微AFM
摩擦力显微镜FFM
6
1.纳米摩擦学及其发展历史
纳米摩擦学历史回顾:
十七世纪末,Amontons 在1966年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摩擦学引言纳米摩擦学( nano tribology),也称为微观摩擦学(micro tribology)或分子摩擦学(molecular tribology),它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摩擦界面上的行为、损伤及其对策。

纳米摩擦学在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实验测试设备和理论分析手段等方面都与宏观摩擦学研究有很大差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研究仪器方面,主要是扫描探针显微镜,它包括原子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以及专门的微型实验装置;在理论分析方面,由分子、原子结构出发,考察纳米尺度的表面和界面分子层摩擦学行为,其理论基础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采用的理论分析手段主要是计算机分子动力模型。

而宏观摩擦学,通常是根据材料表明的体相性质在摩擦界面上的反应来表征其摩擦磨损行为,并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断裂和疲劳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

1 纳米摩擦学的历史回顾发展过程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有关摩擦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末,Amontons 在1966年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实验,首次归纳出固体摩擦定律。

18世纪摩擦学的特点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模式。

19 世纪末,开创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

到了20 世纪20年代以后,摩擦学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从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

1965 年首次提出 Tribology(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义为“关于摩擦过程的科学”。

随着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摩擦学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意识到未来摩擦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宏观性能的考察深入到微观机理、性能,从而发展了纳米摩擦学。

到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际上开始兴起纳米摩擦学研究时,我国摩擦学工作者迅速启动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纳米摩擦学是在原子、分子尺度(0.1~100mm)上研究相对运动界面的摩擦、磨损与润滑行为和机理。

它是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与思维方式,即从分子、原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损和润滑机理,建立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之间的构型关系,因此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标志着摩擦学学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 纳米摩擦学的研究点与研究进展纳米摩擦学研究集中在揭示摩擦表面和界面原子、分子尺度范围内的结构、行为及其变化,它涉及一系列材料(包括金属、离子固体、半导体、陶瓷、聚合物和有机材料等)组成的非均匀系统的结构变化、能量转化、动力学等过程,以及在非平衡条件下的非线性流动、形变等力学行为。

显然在纳米摩擦学研究范围内,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纳米摩擦学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测试技术及应用对象等方面都与宏观摩擦学不同。

作为宏观摩擦学主要基础的连续介质力学以及材料的体相性能均不再适用。

2.1表面接触与粘着宏观摩擦学认为,滑动摩擦过程中存在的表面接触、粘着、磨损等现象是由载荷作用下材料的体相变形所致,而不考虑界面间的分子作用。

纳米摩擦学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力或表面粘着能是产生变形和粘着的主要原因,某些材料甚至在零载荷时由于表面力作用将出现接触和变形。

Landman等人进行大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硬的镍探针向软的金基片之间的法向移动过程。

在法向趋近过程中,当接近到4人时,基片表面逐渐向探针鼓起,尔后突然向探针形成金的单分子粘着层。

当探针插入基片后,基片晶格出现滑移和大范围的塑性流动。

在分离过程中,基片材料韧性拉伸,形成丝状的“颈缩”,最后断裂。

以上分析已被AFM实验所证实。

2.2边界润滑中的粘一滑现象近期关于边界润滑状态下的粘滑现象的微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SFA研究静摩擦特性,得出粘滑过程中滑动发生时,相应于在该润滑膜厚度下分子层数具有的界面粘着能处于最小值。

极限剪应力(单位面积的静摩擦力)与分子层数存在着定量关系,而且各个分子层之间的剪应力不同,彼此可相差一个量级。

此外,当润滑膜的分子层数不变时,极限剪应力的数值与滑动速度、载荷无关。

体相状态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分子有序排列的“约束流体”。

当膜厚小于5一10个润滑剂分子直径时,连续介质和牛顿粘度的概念已不适用,界面间的作用主要是“结构化”力,即迫使液体分子规律排列的力。

“结构化”力随间隙改变在吸力和斥力之间振荡,周期等于液体原子平均直径。

据此,文献[14)提出滑动摩擦力的鹅卵石模型。

粘滑交替是滑动摩擦的固有特征。

当边界膜分子层数减少时,静、动摩擦交替的幅值增加,而变化频率减少。

随着滑动速度增加,幅值降低,频率增加,直到临界速度时,粘滑现象完全消失。

某些聚合物如乙酸双十六烷氯化二甲基钱的单分子层边界润滑膜在更高的滑动速度下,将出现超动(superkineti)摩擦,呈现出比通常的动摩擦更低的摩擦力。

2.3界面分子膜物理性态Israelaohvih等人提出摩擦界面的分子薄膜具有3种物理模型,即类固体(凝结状),玻璃态、类液体(熔融状)。

并认为粘滑是薄膜在类固体与类液体之间周期性相变的过程,凝结时粘着,熔融时滑动。

当超过临界速度时,分子膜因来不及凝结而保持熔融状态的平滑运动。

边界润滑状态下的滑动摩擦反映分子膜在剪切中的能量消耗。

实验研究表明,摩擦副表面相对滑动使界面上分子膜剪切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与润滑材料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以及表面粘着滞后现象密切相关。

2.4固体微摩擦或超滑状态利用AFM对微摩擦的研究表明,分子光滑表面的微观摩擦因数远低于宏观摩擦因数。

微摩擦力直接与接触面积和粘着极限剪切应力有关。

通过对摩擦力与表面形貌二维分布图像的对照分析表明,二者分布相互对应,并具有相同的变化周期。

但是最大摩擦力与最大粗糙峰高度在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偏移,这是由于零件表面加工中粗糙峰的非对称性引起的。

人们在摩擦研究中试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寻求实现零摩擦或超滑(superlubri。

)状态的可能性。

Hirano和Shinio对零摩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990年他们根据Frenkel一Kontorova动能方程计算了固体摩擦中原子运动的能量变化,得出对于三维系统,非绝热运动条件不存在,即原子运动属于绝热过程的结论。

同时,根据一维原子运动系统的准稳态滑动(即极低速滑动)分析证明超滑区存在,并指出滑动速度越高,粘着作用强度越低,就越容易实现超滑。

随后Shinjo和Hirano又分析计算了多维运动系统固体摩擦中原子运动的能量变化。

得出多维系统原子运动具有柔性,此时更容易获得超滑条件;固体摩擦还具有各向异性性质,摩擦系数与两表面晶格方向之间的错位角有关等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

2.5微划痕与微磨损采用AFM的探针对表面的微压痕实验,根据压下载荷和压痕投影面积可以测量材料纳米尺度的微硬度,还可以研究材料微观弹性行为和材料粘着转移。

实验表明,材料纳米尺度的硬度和弹性都比宏观数值高,因而材料抗微观磨损能力提高。

微磨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磁记录装置。

文献表明,微磨损集中发生在表面划痕处,而划痕又萌生于表面缺陷,无缺陷和初始划痕的地方抗磨损能力强,因而微磨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Belak等人对于纳米切削加工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金刚石单点刀具切削金属铜时,切屑仍保持为晶体,切削中的塑性变形机制是产生位错,刀刃构成直线位错源。

而切削共价材料硅时,硅原子粘附在刀具表面,切削中的应力引起硅材料非晶化,切屑为非晶体。

3 纳米摩擦学的研究意义和特点纳米摩擦学是90年代兴起的纳米技术的重要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随着精密机械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纳米科技所推动的新兴学科,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微机电系统的研究都涉及到微观摩擦和表面界面行为。

由于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这些问题所遵循的规律已不再是宏观摩擦学原理。

纳米摩擦学是摩擦学学科的创新与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纳米摩擦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由于摩擦副材料和润滑膜的宏观特性与它们的纳米尺度的结构密切相关,纳米摩擦学从原子、分子的微观结构出发,研究材料的宏观摩擦学特性,从而建立其构性关系,必将深入揭示摩擦学机理、推动性能模化和量化研究,进而建立符合工程应用的摩擦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在应用研究方面,纳米研究学还包括在纳米尺度上有目的地排布原子,以及进行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研究,通过表面改性和实现新的润滑状态来改善材料的减磨抗磨性能。

例如:大容量、高密度计算机磁记录装置中,磁头与磁介质之间的距离小于50nm,而软磁盘磨损率应该小于一层原子/10~100km,硬磁盘磨损率要求为零。

为此,人们利用纳米材料和表面改进技术研究磁盘表面图层,如:类金刚石膜、Ni-P非晶膜和非晶碳膜等硬盘材料作为磁盘表面膜以及应用LB膜技术在固体表面通过单分子膜组装构成分子有序润滑薄膜,这些表面图层具有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

研究表明单分子层的LB膜可使金属薄膜的动摩擦因数由0.8降至0.2。

现代机械科学的发展出现机械一体化、超精密化和微型化的趋势,许多高新技术装备(如微电子装置、微型机器人、医疗器械和精密测试仪器)的摩擦副间隙常处于纳米量级。

此外,微型机械中受尺寸效应的影响使表面黏着力、摩擦力和润滑膜粘性力相对于传统机械中的体积力而言显得十分突出,因而微摩擦磨损和纳米薄膜润滑就成为这些设备研制中的关键问题。

纳米摩擦学的学科基础是现代表面科学,在理论分析中主要采用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离散的粒子系统来模拟所研究的摩擦表面和界面行为,利用嵌入原子模型或蒙特卡罗模型和数值分析技术,计算系统中所有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再由统计平均得到该系统的宏观性质和行为。

大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可由上千个粒子组成,模拟的空间尺度达到纳米,时间尺度达到毫微微秒(fem-toseoond)。

系统中各粒子间的作用根据量子力学计算,而整个系统的轨迹则由牛顿运动方程来确定。

分子动力学模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仿真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接触粘着、材料转移、相转变和分子薄膜的分子结构有序行为。

纳米摩擦学的实验测试仪器广泛采用表面力测量仪(SFA)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PM),SPM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摩擦力显微镜(FFM)。

用它们来测量表面原子尺度的形貌和力学性能,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微观动态行为。

这些仪器在微摩擦和粘着机理及其与形貌的相关性、表面微划痕、磨损与超精加工以及分子膜边界润滑等的研究中,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

应当指出,宏观摩擦学问题在机械工业中应用面广,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仍然是当今摩擦学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