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中成药的概念、现状、命名、分类及组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课件课件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课件课件
03 随症加减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 案,加减药物或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君臣佐使原则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 物,是方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佐药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 疗次要症状的药物;或调和诸药的药 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烈
性的药物。
臣药
大山楂丸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内停所 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脘腹胀闷等症状。
补益类
六味地黄丸
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
主要用于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 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状。
补中益气丸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 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等 症状。
鼓励患者就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疑虑或不良反应进行提问和 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分享成功案例,提升信任度
介绍成功治疗案例
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的案例,让患者 了解中成药的疗效和优势,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分享患者用药经验
邀请一些长期使用中成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分享他们 的用药经验和感受,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形 成良好的用药氛围。
02 配伍禁忌
某些中成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 “十九畏”等,这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可 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03 注意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也需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中成药介绍及适02
03
风寒感冒颗粒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 寒、无汗、咳嗽、鼻塞、 流清涕等。

中成药课件PPT课件

中成药课件PPT课件

11
两汉时期
❖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 150-219 年)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收 载有方剂 112首,其中有成药 11种,后者收 载有方剂 258首,其中有成药 50余种。如理 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 丸等,因其疗效确切,至今仍沿用。
--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
20
❖ 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收载成方
2000余首,其中二至丸、水陆二仙丹等
沿用至今。
❖ 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收方400余 首,其中成药211种,如治口腔咽痛的 冰硼散、外敷疖肿的如意金黄散等,疗 效显著。
--
21
❖ 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更促进了方剂学和中成 药的发展。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创造了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的桑菊饮,清热开窍、镇心安神的 安宫牛黄丸等一系列中成药,至今仍广泛用 于临床,而且还衍化成现代多种剂型.可谓长 盛不衰,发扬光大。
--
22
近代发展史
❖ 一个世纪以前,中成药的发展处于低潮期。 鸦片战争后,西药不断传入中国,大的西药 房兴起,经营西药,规模庞大。而中成药的 生产多在私营国药店,前店后作坊,设备简 单,加工技术落后,产量低,处于竞争的劣 势。但由于中成药特有的疗效,深得国人的 信任,它的生产和应用仍然有一定缓慢发展。
--
41
❖ 1.丸剂:
❖ 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 剂如水,酒、药汁、醋等制成的球形或类球 形固体制剂。
❖ 具有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及 携带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传统剂型。
❖ 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八珍丸;亦有用 于急症的,如安宫牛黄丸等。临床上常用的 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

2中成药学第二章ppt

2中成药学第二章ppt
2.以处方组成药味数和功能相结合命名 3.以处方组成的药味数与方中主药相结合命名 4.以处方中药味数加其特点命名
四.以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5.以中成药炮制方法、方药百分比、服用剂量及服用方
法及制剂等特点命名 6.按服用药量或按处方中药量之比命名 7.以裱褙材料而命名
例如:狗皮膏药
五.以取类比象法命名
1.以直接功能命名
例如:补中益气丸
2.以间接功能命名
例如:生化颗粒,归脾丸,逍遥丸等
3.以中成药药效的相关性命名
例如:小柴胡颗粒
三.以主治命名
1.以主治病症作为命名
例如:百日咳片
2.以主治脏腑命名
例如:导赤散
3.以主治病症的科属命名
例如:小儿回春丹
四.以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1.以处方组成药味数命名
第二章 中成药学的命名与分类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掌握命名的方法
2.掌握不同的中药分类方法
第一节 中成药的命名
一.以药物组成命名
二.以主要功能命名
三.以主治命名
四.以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五.以取类比象法命名
六.以处方来源命名
七.以中药新药命名
一.以药物组成命名
1.以处方中主药名称命名
中成药的配伍是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来进行组方的。
突出主药功能的:三七片、天麻丸、首乌丸等
2.以处方中两味药名称命名
突出两味主药功能的:银翘散(银花、连翘),可清热解表 夏桑菊(桑叶、菊花),可疏风散热
3.以处方中全部组成命名
香连丸(木香、黄连):行气化瘀、清热化湿 麻杏石甘颗粒(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辛凉解表、清肺 平喘
二.以主要功能命名

中成药知识--课件

中成药知识--课件
• (一)中成药按剂型分类 • 液体、固体(含半固体)、气体等类。 • (二)按临床科属分类: • 科、门、类, • 便于问病售药, 医师处方用药及药店经营
2.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 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 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 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 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 剂。


3.颗粒剂(冲剂)
软膏剂
(3)硬膏剂
• 膏药(硬膏剂)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
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有 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 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膏药
(4).橡胶膏剂
• 指药物或药材提取物与橡胶为主的基质混
合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的外用剂型。 • (1)橡胶膏剂粘着力强,不预热可直接贴 于皮肤。 • (2)不污染衣物,携带使用方便。 • (3)但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
二 中成药常见剂型
• (一)、丸剂 • 丸剂系指药物细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
赋形剂制成的球形剂型。 • 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
• (1)蜜丸: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是中医
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 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 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 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 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 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蜜丸------

中成药课件

中成药课件

宋代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载
方 114首,成药占 80%-85%,这是因为儿科 用药汤剂不如成药方便的缘故。钱氏还将 《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去肉桂、附子改为六 味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药。后又 衍化成不少成药,如治血虚头痛的归芍地黄 丸、治肾虚目暗的杞菊地黄丸、治肺肾虚喘 的麦味地黄丸、治肾虚耳聋的耳聋左慈丸。
5
.以成药性状命名 如云南白药(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 霜雪而色紫) 、小金丹(原用金箔包衣) 、一 捻金(金黄色粉末)、桃花散(粉红色粉末)等。 6.以服用剂量命名 如十滴水、九分散、七厘散、五粒回春 丹等,都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剂量,并提醒 用药者注意用量,多为毒剧药。
7.以所治病名命名
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更促进了方剂学和中成
药的发展。吴瑭在《温病条辨》中,创造了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银翘散,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的桑菊饮,清热开窍、镇心安神的 安宫牛黄丸等一系列中成药,至今仍广泛用 于临床,而且还衍化成现代多种剂型.可谓长 盛不衰,发扬光大。
近代发展史
一个世纪以前,中成药的发展处于低潮期。
命名. 如云南白药、孔府胃炎宁、沈阳红药贴 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 10.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 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 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本书收载的华佗再造 丸也属此类命名。
11.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
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从中 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 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 此类命名方法,如本书收载的绞股蓝总苷胶 囊、绞股苷甙片即属此类命名。
1.丸剂: 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
剂如水,酒、药汁、醋等制成的球形或类球 形固体制剂。 具有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及 携带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传统剂型。 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八珍丸;亦有用 于急症的,如安宫牛黄丸等。临床上常用的 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

第二章-中成药应用课件

第二章-中成药应用课件
2. 饭前胃中空,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药饭 前服用,有利于药物消化吸收。
3. 饭后,胃中有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对胃肠刺激, 对胃肠有刺激的可饭后服用。
4. 消食药应饭后及时服用;镇静安神药应睡前1-2小时服用; 缓下剂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治疗哮喘的宜晚 上服用。
5、 多数药宜饭前服用,一般药物,无论饭前饭后服,服药与 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
4、活疫苗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应用 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作用。
5、含活性菌类
乳酶生、整肠生、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酵母片、 丽珠肠乐等药物均含有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 会被破坏。
6、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认为,对燥热证,如发热、上火等应采用清热类药 物治疗,此时不宜开水冲服,用凉开水可增强药物疗效。
七、中成药用药剂量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病理生理状态 联合用药情况,合理制定用药剂量。 1、病情轻重:重者急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 2、年龄大小: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 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 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25%,5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3、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 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4、职业生活习惯: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比脑力劳动者的致密, 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 一些。
2胃空速率:有些药物在胃酸或胃内酶的作用下很不稳定,在胃内停留的 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胃空速率影响药效的发挥。
3生理条件:女性对药物的感受性比男性大,少年对药物的吸收比老年快, 且疾病等其他因素都可能影响机体的生理条件,从而影响药效。

《常用中成药》课件

《常用中成药》课件

利用新型制剂技术,如纳米技术、脂 质体等,改善中成药的溶解度、生物 利用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扩大适应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成药的适应 症将不断扩大,涵盖更多种类的 疾病,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中成药 的个体化治疗将更加受到重视,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小儿维生素与矿物质
主要用于补充小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提高免疫力。如小儿善存片、 小儿钙铁锌口服液等。
CHAPTER 03
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总结
详细描述中成药在与其他药物或 食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相互 作用和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实例
提供几个具体的中成药配伍禁忌 实例,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 果。
与西药联合应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将更加普 遍,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 应。
中成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与普及
01
02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 动中成药的国际化和标准 化,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
跨国推广
通过跨国推广和营销策略 ,扩大中成药在全球市场 的销售和应用范围。
常用中成药分类
内科用药
01
02
03
04
感冒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 、头痛、咳嗽等症状。如板蓝 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咳嗽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 状。如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
等。
消化系统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胃酸、消 化不良等症状。如三九胃泰、
香砂养胃丸等。
心血管系统用药

中成药。ppt课件

中成药。ppt课件
中成药。
中成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ent Prescription)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 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 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 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 华。
2
概念释义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 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 中成药 随时可以取 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 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 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 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 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 是有许多不同的。
17
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国务院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确 定的管制使用的中药有28种。例如,含有中 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 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 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 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 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心律 失常;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 经系统损害。外用的中成药一般避免内服。
6
关于中成药

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材“成药”,其优缺点也 是十分分明的,优点即组方灵活适应面广,缺 点则为每次使用都需煎煮加工,费时费力,应 用不便。
7
关于中成药

中成药制造 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 生产。 包括: 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 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 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 胶囊、口服液等; 专作治病的药酒。成药的常用剂型为丸剂、散剂、颗粒剂、 片剂、胶囊剂等,主要适用于脏腑气血异常所 导致的各种疾患。内服中成药一般在中药材的 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较严格。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PPT课件

中成药临床应用总论PPT课件
系指由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眼用制剂可分 为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等。也有以固态药物形式 包装,另备溶剂,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十三)搽剂、洗剂和涂膜剂 1.搽剂 系指药材用乙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无破损患处揉擦用的液体制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 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中药胶囊 剂品种很多,其中以硬胶囊为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有牛黄解毒胶囊、血府逐瘀胶囊 等。常用的软胶囊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九)酊剂
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 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杂质少,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 确,吸收迅速。如藿香正气水、灵芝酊等。 (十)凝胶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它既可 以内服,也可以经皮或黏膜给药。适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用药,目前常用于抗炎 镇痛、抗病毒、止痛等方面治疗。如舒康凝胶剂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十一)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 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药效迅速,适用于急救。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 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注射液包括溶液型或乳状液型注射液,可用于肌 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如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十二)眼用制剂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由于中成药剂型多样,药性各异,主治病证各不相同, 故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亦不相同。

中成药 PPT课件

中成药 PPT课件

感冒挟 暑藿香 正气水
感冒挟 湿九味 羌活丸
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丸

异病同治
急性结膜炎
胆囊炎
盆腔炎
带状疱疹
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胸痹
瘀血阻络证 地奥心血康胶囊
气滞血瘀证 复方丹参滴丸
寒凝心脉证 冠心苏合滴丸
心气不足证 补心气口服液
气阴两虚证 滋心阴口服液
糖尿病
糖尿病按照中医证候分型,95% 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如消渴丸等。
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
【临床应用】急性肝胆病或慢性肝胆病急性 发作所见黄疸,见黄色鲜亮、发热、口苦, 恶心呕吐等。 【注意】 阴黄不宜使用。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附子理中丸(片)
【功能】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诸证(脘腹冷痛、呕吐泄 泻、手足不温)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证 胃痛 泄泻 【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报道 【注意】孕妇慎用。服药后血压升高、头痛、 心悸立即停药。 【备注】本方温补并行,以温为主。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1
中成药的传统剂型
2
中成药的现代剂型
中成药剂型选用原则
三效 三小 五方便
速效 高效 长效
剂量小 副作用 小 毒性小
生产 运输 储藏 携带 使用方 便
中成药传统剂型
丸剂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膏剂
内服膏剂(膏滋) 、外用膏药(贴膏剂) 黑膏药、橡胶膏剂
散剂(内服、外用) 酊剂 露剂
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功能】温中和胃 【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诸证 【临床应用】 痞满 胃痛 纳呆 【注意】孕妇及过敏体质慎用。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中成药课件课件

中成药课件课件

3.膏剂:
根据医疗要求和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煎膏剂、
软膏剂、硬膏剂三种。
煎膏剂: 又称膏滋,是将配方药物用水煎煮,去渣,
经浓缩后加糖或蜜制的稠厚状半固体内服制 剂。 具有口感好,便于服用、易于吸收、疗效迅 速等特点,又因含有糖或蜜而营养丰富,具 有滋补、润肺作用,较适合久病体虚者长期 服用,如益母草膏、二冬膏等。
第一章 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
病斗争密切相关的。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 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 经过长 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和适应比较复杂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 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制成剂型,成 为中成药。
现代发展状况
我国中成药有近50种剂型,5000多个品种,
照一定的方药组成,结合适宜的制药工艺, 赋予特定的剂型,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 具有确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可以直接临床 应用的制剂。简称为成药。 研究中成药相关课题的这门学科则为中成药 学,它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中成药的特点
性质稳定
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 它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中成药的命名
1.
以方剂来源命名 如局方至宝丹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济生肾气丸源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 方。 2. 以处方组成命名 如二冬膏,三黄片,五苓散,六味地黄 丸均属此类命名。 有的处方简单,则直书组 成药物,如磁朱丸。还有的是以组成药物的 比例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 6份甘草 1份组成。 中成药新药用此法命名的也不少如板蓝根冲 剂,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注射 液等
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 制的中成药多直接采用所治病名命名。如鼻 炎康(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便秘通 (治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和脾肾两虚型便 秘)、肾炎舒片(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炎引 起的水肿、腰痛、头晕、乏力等症)、感冒灵 冲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 咽痛等症)、乙肝益气解郁冲剂(用于乙型肝 炎) 、通心络胶囊(用于中医络病)等。

基药(中成药)课件

基药(中成药)课件
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症 状,如心绞痛、月经不
调等。
镇静安神类
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 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温里散寒类
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 胃痛、腹泻等。
按剂型分类
口服剂型
注射剂型
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方便患者 服用。
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的患者, 起效迅速。
外用剂型
如膏药、贴剂等,直接作用于患处, 起效快。
不良反应与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有可能出现如恶心、呕吐、腹
泻、过敏反应等常见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02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心脏疾病等,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不良反应报告
03
如有疑似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以便对药品进行监测和评估。
05
竞争格局
中成药市场上存在众多企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消费需求
消费者对中成药的需求多样化,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市场前景预测
政策支持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中成药市场的发展提 供了有力保障。
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升级,中成药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 扩大。
技术创新
药物功效
了解药物的成分和功效, 选择功效最合适、最能满 足患者治疗需要的药物。
联合用药
在必要时,可以考虑联合 用药,但需注意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 良反应。
药物剂型选择
口服剂型
选择方便患者服用的剂型,如片 剂、胶囊剂等。
外用剂型
对于需要外用的药物,应选择易 于涂抹、吸收良好的剂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糖尿病的防治用药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在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方面与西药降糖药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且降糖速率亦不及西药。但通过益气养阴, 整体调节与活血通络等诸法配合,中成药 在有效调节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又可防治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心病、糖 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外周神经 病变及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等。
(三)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1.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的中药急救药品,尤其 适用于中风、偏瘫,伴有高热昏迷的病人, 另外还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意识障碍、幼 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毒性痢疾等伴 有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的急救,因而 被称为“温病三宝”之一,自古以来即有 “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称。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具有明确 的增加脑血流量,治疗脑缺血的作用以及 解热、镇静、抗惊厥、保肝等作用。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6. 为了满足急症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也得到 了应有的发展。 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均 是在中医传统有效名方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的现代剂型,具有很好的保护心功能、抗 心肌缺血、抗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 衰、抗休克等作用,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以及抢救心肌梗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用小等特点。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活血化瘀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大法之 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血瘀证, 其中以心血管病的应用最为广泛。 活血化瘀药的研究促进了含皂苷类、 黄酮类心血管药物的发展,例如葛 根、沙棘、山楂、人参、薯蓣等。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1.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冠心Ⅱ号治疗冠心 病心绞痛的推广普及应用,开创了血瘀证 临床研究的新时期。
2. 速效救心丸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中药滴丸制 剂,该品种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 加冠脉血流量,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以及 改善心脏血流动力性,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自其上 市至今已经成为广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 必备之品。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3. 近年来新开发的品种如复方丹参滴丸、地 奥心血康、心可舒胶囊等也是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常用的有效之品,既能缓解患者心 绞痛等不适症状,又无硝酸酯类药物引起 头痛的不良反应,深受心血管科医生青睐 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既能扩张冠 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又 能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心功能, 标本兼治。
(三)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4. 在目前的中成药品种中,有不少品种可以同时防 治心脑血管疾病。 银杏制剂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用于心脑血管治疗 的新品种,我国在银杏制剂方面的起步虽然较晚, 但是目前品种比较丰富,剂型既有片剂、胶囊、 口服液,也有大量的注射剂,如银杏叶胶囊、银 杏叶片、银杏叶口服液、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 莫注射液等。 银杏制剂在 抗心 肌缺血、抗脑缺血和抗动脉粥 样硬化、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具有 可靠的作用,所以目前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脑梗死等疾病的防治。
第二章-中成药的概念、现状、 命名、分类及组成
一、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
中医药
制 安全有效
药品
概念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经过医学和药学的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
批准,以中医处方为依据,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质
量可控、安全有效的药品。 特点: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
六味地黄丸玉泉丸、参芪降糖胶囊、金芪降糖 片、消渴丸等 。
(四) 糖尿病的防治用药
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药的代表方,在糖尿病的 防治应用中广为人知。中医认为糖尿病的 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 腑与肺、胃、肾相关,肾阴为真阴之源, 故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在治疗上常以治 肾为本,六味地黄丸功善滋阴补肾,对于 阴虚燥热所致的消渴病即 2 型糖尿病具有 很好的防治作用。
(三)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3. 醒脑静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大量注 射剂品种的陆续出现,使中成药在急诊科 室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上述品种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 形成、抗脑缺血损伤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科 学依据,目前也已广泛用于 脑栓塞、脑出 血急性期、颅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并 显 示了突出的效果 。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4. 黄杨宁片也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 物,此外该品种还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 的作用,所以也常用于心律失常的防治。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5. 令人惊喜的是复方丹参滴丸经过多年的努 力,成为我国第一例圆满完成美国 FDA Ⅱ 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并即将进入Ⅲ期临 床试验,这标志着中药国际化迈出了关键 和有力的一步。
(三)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2. 源于安宫牛黄丸的现代制剂——清开灵注 射液,不仅保留了安宫牛黄丸原方独到的 疗效,同时因剂型的改变,更好地保障了 其迅速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有效地用 于防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肝昏迷等危 重疾病,对急性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均 有疗效,目前该品种已经成为中医院急诊 必备之品。
(四) 糖尿病的防治用药
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在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 尿病方面与西药降糖药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且降糖速率亦不及西药。但通过益气养阴, 整体调节与活血通络等诸法配合,中成药 在有效调节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又可防治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心病、糖 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外周神经 病变及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等。
(二)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6. 为了满足急症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也得到 了应有的发展。 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均 是在中医传统有效名方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的现代剂型,具有很好的保护心功能、抗 心肌缺血、抗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心 衰、抗休克等作用,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以及抢救心肌梗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三)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用药
3. 醒脑静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大量注 射剂品种的陆续出现,使中成药在急诊科 室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上述品种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 形成、抗脑缺血损伤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科 学依据,目前也已广泛用于 脑栓塞、脑出 血急性期、颅脑外伤等疾病的治疗,并 显 示了突出的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