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

合集下载

耕地保护讨论交流发言稿

耕地保护讨论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耕地保护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

在此,我愿就耕地保护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保护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量大,耕地资源相对紧张。

保护好耕地,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保护关乎生态环境。

耕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耕地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耕地保护还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关乎农民利益。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耕地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执法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1. 耕地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 耕地质量下降。

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肥力减弱,影响粮食产量。

3. 耕地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资源等现象。

4. 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有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遏制耕地违法行为。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1.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

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耕地保护责任,加大违法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

2.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确保新增耕地数量和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3.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问题描述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的命脉。

然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土地占用过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工业建设和城市扩张,这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给耕地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

2. 不规范用地行为:在一些地方,存在不少违法用地行为,将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甚至私搭乱建,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对耕地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当的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问题原因剖析1. 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程度上“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而对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耕地被大规模占用。

2. 法律监管不力:当前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法律条款不够严格,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 农业生产方式偏重数量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追求数量增长,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了过度耕作、过度施肥等不当农业生产方式,不仅耗损了土地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建议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护农田耕地、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建议措施:1. 加强规划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和规划,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明确耕地保护的范围和界限,限制非农建设用地的占用,合理划定城乡建设边界,切实提高耕地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监管,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占用耕地和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3. 推动农业转型:倡导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质量。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我国耕地面积是1,432,960平方公里,面积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

截至2018年,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

稀缺的耕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耕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只有真正保证耕地质量和数量,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因此,耕地保护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我国耕地保护实施的问题(一)耕地质量总体偏差。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所有的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是缺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耕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随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标准越来越低,耕地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同时,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这与人口分布呈相反的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利用少量的耕地养活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全国范围内,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发展不均衡。

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快,对新增的建设用地需求比例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占用更多耕地,加剧耕地数量上的东西不平衡发展状态。

我国耕地数量少,特别是近年来,各省市为了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

企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占用耕地成为投资建厂的首选。

虽然国家颁布了“占一补一”、等耕地保护政策,但保护效果仍令人担忧。

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其中耕地资源更是潜力不足。

在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可供耕种的平原所占比例小,而盆地、丘陵等等地形占有较大比例。

这种地形条件下,这些土地无法进行相应的机械化应用,耕地利用呈负增长趋势。

同时,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这些区域中的水资源上。

当耕地对水资源有需求,又没有得到有效灌溉时,地力就会逐渐流失。

我国虽然土地资源较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很少。

因此,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二)土地污染和退化现象严重。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我国工业迎来簇新的发展局面, 工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向空气、壤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问题分析1. 地力逐渐下降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管理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耕地土壤质量正在逐渐下降。

土壤退化导致作物产量减低,且需要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维持正常生长。

对策:- 加强土壤调查与监测:定期开展土壤状况调查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土壤健康状况。

- 优化施肥措施:通过科学施肥技术来避免过度施用化肥造成污染,并恢复土壤自身养分循环能力。

-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并支持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在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 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园区。

耕地面积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对策:- 严格限制非农化使用:加强土地管理,确保符合规定的农用地不会转化为非农化用途。

- 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优先利用现有城市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 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乡村经济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3. 农田水源受污染随着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许多耕田水源出现了质量问题。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

对策:- 强化环境监管: 加大对农药、肥料使用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严禁违法排放。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 鼓励推广灌溉水、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依赖。

-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肥料,并教授废弃物妥善处理知识。

4. 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承包权不明确或发生纠纷等问题,造成了耕地被闲置或者流转出去。

这种情况严重浪费了耕地资源。

对策:-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明确各方的权益与义务。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耕地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举办了众多的耕地保护交流研讨会,以期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耕地保护交流研讨材料:一、耕地保护现状分析首先,耕地资源的减少和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城镇建设、工矿用地、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造成耕地减少的面积高达数十万公顷,农村土地的中性化、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次,耕地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利益驱动等原因,存在部分地区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不高、措施落实不力的情况。

同时,由于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耕地流转、转非农等问题频发。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首先,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其次,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农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同时,耕地保护也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土地的影响,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首先,推行科学规划和土地管理。

通过制定耕地保护规划,明确划定耕地红线和功能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资源。

同时,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土壤修复工作,提高耕地质量。

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转耕、占地等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耕地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通过流转等方式进行种植。

最后,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3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4
退化耕地治理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5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
耕地保护任务
当前,全国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15.46亿亩。这些任务已分解下达至各省(区、市)。
二、耕地保护措施
措施编号
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
1
健全保护制度体系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改革占补平衡制度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持续整治“大棚房”等问题。
6
分类整改复耕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7
推进撂荒地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8
考核经济奖惩机制
建立与耕地保护任务直接挂钩的考核经济奖惩机制,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
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0
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公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我国耕地现状及保护措施
一、我国耕地现状
项目
描述
耕地总量
2024年我国耕地总量达到19.14亿亩,仅占世界总量的9%,且质量总体不高。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农田的利用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农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农村产业,继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农村土地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用于建设农村新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同时,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村土地流失问题的存在。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率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过于单一,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再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没有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趋势。

农村土地将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将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其次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将更多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最后是农村土地规划与调控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调控,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论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是针对我国现阶段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首先针对我国耕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

而后针对具体的耕地保护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展开了全面的论述。

标签: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1我国耕地的特点分析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农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的城郊耕地被用作城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得我国耕地呈现逐渐锐减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做好耕地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者之间的统一化,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所谓耕地保护,是指使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对耕地的数量与质量进行的保护工作。

从自然因素来讲,我国耕地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耕地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面积少我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却非常有限,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據有关部门统计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90%的耕地都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我国耕地整体质量差,据统计有60%以上的耕地都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区,仅有3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其中有9100万亩耕地的坡度在25°以上,不利于长期耕作中的水土保持,需要逐步退耕。

(3)耕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不足我国现阶段拥有宜耕荒地资源约2亿亩,如果按照60%的垦殖率来计算的话,可开垦的耕地面积为1.2亿亩。

但因生态保护要求严格限制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使得今后可开发补耕的资源非常有限。

2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表面经济利益与耕地保护观念的冲突表面经济利益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绩”,不少地区在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进行扩展,造成大面积耕地被占用,而且在耕地补偿标准上大做文章。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扩张,农业用地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耕地保护和监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和监管的措施。

本文从新形势下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目标、现状和对策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当前耕地保护与监管面临的问题(一)土地资源的扩张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填海造陆、土石方、荒山绿化等行为不断扩大,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给耕地保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是地区性、结构性的矛盾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地方政府经常采用耕地流转的方式,以吸引投资,助力进一步的发展。

但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耕地流转后的效益并不理想,大量商人或中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部分农民一时收入增加但是,涵盖面不广,对所在区域管理也不利。

(三)张冠李戴问题不同农地类型的功能不同,有着各自的适宜用地性质和规划目的。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农地在使用管制时,存在着张冠李戴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利用因地制宜的地方优势。

二、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策略和措施(一)调整政策和法规加强耕地保护与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和调整有关政策和法规,对于非法占用耕地,应该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罚;对于耕地流转,应该定期评估监管,确保流转耕地仍旧满足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的需求;对于土地用途,应该让各地政府理性划分土地性质,按照经济、生态、国家地理标准等因素进行分类,提高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效益。

(二)建立规范化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区域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计划中,应该加强土地管理服务,并且形成以农户、社区或合作社为核心的科学农业投入和生产管理模式。

尽可能发挥专业化耕地保护和管理局、省级和地方育种、农技推广站等技术扶持和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农业技术对接、土壤肥力维护、种植技术指导以及苗木繁育等配套支持工作。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保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

其中,粮食作物耕地占总耕地的70%,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减少明显。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耕地保护。

政府将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 加强土地整治。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的整治,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通过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和各部门的用地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形势,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从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在结合人地关系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外部性理论、效用理论和可持续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对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耕地保护;城市化;农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2-0039-02近年来,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耕地锐减。

由于耕地大量流失和质量下降,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连年减产,并导致粮价的波动。

我国的耕地保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

深入分析耕地存在的问题,探索耕地保护之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各级政府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耕地保护的理论基础1.人地关系理论保护耕地的目的是协调人地比例关系以不断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要,而控制人口增长,可以协调人地比例关系,减轻农业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以利于合理利用和开发耕地资源,从而起到保护耕地资源的作用。

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人口有利于经济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时,人口会阻碍经济发展。

在中国,控制人口与节约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殊途同归之效果,都可以起到有效制止土地的环境恶化、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投入产出理论耕地保护的出发点是一定区域的土地承载力能否适应人类的需求,即土地的生产能力能否满足在适当的自给率条件下的人口的需求。

把握耕地保护的实质和出发点,有助于从提高土地整体生产能力的角度去认识耕地保护问题。

近10年来,虽然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并没有随之恶化,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率的提高。

这启示我们,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保证粮食安全之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根本途径。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耕地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耕地资源的浪费、土地污染、建设用地过多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耕地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源头上保护好耕地资源。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审批、认定和登记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要加强土地规划,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划定好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和监管力度。

二、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耕地荒漠化是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针对荒漠化问题,应加强土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引进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加强沙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

要加强封山育林,修复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耕地的长期稳定利用。

三、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耕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应该鼓励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还需要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耕地的灌溉需求。

四、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保证耕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对非农建设用地的监管,严格控制耕地转用,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耕地资源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乱占乱种、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确保耕地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总结回顾: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荒漠化等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推行耕地荒漠化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耕地发展趋势

耕地发展趋势

耕地发展趋势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将从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探讨耕地发展的趋势。

首先,科技进步对于耕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正在被引入到耕地管理和农业生产中。

例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节约劳动力和资源。

同时,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减少土壤污染和农药使用,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因此,科技进步将是未来耕地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其次,农业现代化将成为耕地发展的方向。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管理水平、农业经营机制的现代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耕地面积占用,缓解土地压力。

同时,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耕地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社会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耕地资源是有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大规模耕地开发,应该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和耕地评价,确保开发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推广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低环境负荷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壤污染和农药使用,保护耕地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耕地发展的趋势是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将引导耕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缓解耕地压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只有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耕地才能得到合理利用,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耕地保护问题和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和建议

耕地保护问题和建议一、背景介绍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养分,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因此,保护耕地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所需用地不断扩大,导致大量农田被占用。

2. 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作为工厂和农场建设用地。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等也会导致耕地减少。

4. 土壤退化:过度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原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使得部分土地失去了耕种价值。

三、耕地保护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耕地,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占用。

3. 加强土壤保护:加强土壤保护工作,防止过度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对土壤造成污染和破坏。

4. 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5. 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对重要的耕地区域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四、建议1.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针对占用耕地行为进行打击,并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

2. 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推广先进适宜技术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加强土壤保护:加大对肥料和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同时鼓励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环保型农业方式。

4.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适宜的耕地管理和保护技术。

5. 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机制,对重要的耕地区域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五、结论保护耕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土壤保护、加强科技创新以及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耕地保护问题。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保护面临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路线施工占用大量耕地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增,导致许多现有耕地被用于道路、高速公路、建筑等项目中。

这种乱占乱用使得部分肥沃土壤变成了水泥和钢铁。

2. 地表水体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并通过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表水体污染。

当污染水源再回灌到田间作物的时候就容易导致肥力降低和品质下降。

3. 城市扩张压缩耕地面积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土地被规划成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这种扩张压力限制了农民的种植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的产量。

4. 土壤退化加剧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单一作物种植等因素都会引起土壤退化。

退化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作物生长,从而导致农业可持续性下降。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确保优质耕地能够被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占用耕地的审查和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2. 推行循环农业模式倡导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污染程度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该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动植物粪便、秸秆等可循环资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承诺制度,要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守耕地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土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鼓励节约用地政策推行节约用地政策是缓解城市扩张压力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强制城市更新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要鼓励农民采取集约化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耕地质量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耕地质量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困难问题以及对应的意见建议:1.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的过度耕作、不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土壤侵蚀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建议: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有机肥料的使用、耕作方式的调整、水土保持措施的采取等。

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模式,提高土壤质量。

2.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和沙化。

建议:加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人工固沙等措施,防止土地退化。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3. 农药残留和污染: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管理不善导致农田土壤和水体的农药残留和污染。

建议: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控,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加强农民的农药使用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农田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影响,农田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建议: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安排农田灌溉时间和方式。

鼓励农民利用雨水收集、灌溉和水资源再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农业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养殖废水等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对耕地质量造成影响。

建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方法。

加强农田和养殖废水的处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解决耕地质量面临的困难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

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好耕地资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农业历史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将农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农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农业的现状。

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和住宅建设,导致耕地减少,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劳动力流失严重。

农民数量减少,年龄结构老化,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此外,农产品产销不平衡,农业收益不高,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问题,中国农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技术进步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精准农业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其次,农产品多元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也需要适应人民的需求变化。

此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各地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新的机会。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现代化将持续推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如农业机械化、无人机农业等。

这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为农民增加收入。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深化。

通过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和调整农产品品种,实现农业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匹配,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再次,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农业国际化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合作与竞争,扩大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提高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6210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贾绍凤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孟向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北京 100872) 提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预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新的预测,重点说明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不但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耕地预测 中国耕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近30年来,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耕地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逆向变动趋势,使我国的人地矛盾更趋尖锐。

下一世纪前5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人口、经济及土地利用等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

我国耕地将进一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疑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应该对此进行非常认真的研究并早作对策,以为子孙后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基础。

1 研究现状111 主要研究成果在人多地少的特定国情下,耕地问题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极大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王先进《我国耕地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1]、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牵头组织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2]、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3]、中国人民大学完成的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4]等。

上述代表性成果对中国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的主要预测结果如表1。

112 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各家预测结果相差较大。

文献[1]和[4]预测期限完全一致,但对205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预测相差94417~441117万ha ,相对误差(以大数为除数)达8%~3815%。

文献[2][3]的预测期限虽然与文献[1][4]不大一致,但由于它们是以我国耕地的长期人口承载能力为研究对象,它们所作的耕地面积的预测必然具有长远保有耕地的意义,其结果应与文献[1][4]的远期预测相接近,但它们之间的差距更大。

文献[3]与文献[4]所作的长期保有耕地的预测相差2745~6212万ha ,相对误差达2017%~4618%。

第16卷第1期1997年3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GEO GRA PH Y V o l .16,N o.1M A R.,1997表1 有关文献对中国耕地变化趋势的预测(单位:104ha )文献号[1][2][3][4]预测期限1985~20501985~20251988~20201985~2050期初耕地12800132781360012800期间新开耕地13336576661766617期间减少耕地2666171684800~1200(2945~6412)其中: 还林还牧6661761746617 自然损毁6661740021313 建设占用133313667587~9872478~5945期末耕地11466171225113067~13467(7055~10522)其次是预测方法还有不尽完善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如文献[4]所指明的,文献[3]等项研究是按目前国家对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来预测未来的耕地占用趋势的,但实际每年的耕地占用数都超过了国家控制指标,所以这样预测的结果似乎缺乏充足的说服力。

第二,文献[4]认为人口城镇化和劳力非农化是耕地占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非农劳动力的增长趋势预测耕地占用趋势,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文献[4]的预测方法是:从1992年起算,到2050年我国非农劳力净增515亿,按80年代每增加一个非农劳力占地010933ha 计算,耕地损失5333万ha ,即使人均占地标准降低1 3,耕地损失也达1867万ha ,加上1985~1992年已占地612万ha 和应退耕还林还牧的耕地46617万ha ,则从1985年起算,到2050年将减少耕地2867~6333万ha 。

这其中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只考虑到城镇人口的增加会占用耕地,而没有考虑农村人口的减少又会减少耕地的占用。

实际上,由于城镇的人均建设用地少于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劳力非农化不仅不会增加耕地占用,还可以减少耕地占用(参见下节分析)。

鉴于目前我国耕地变化趋势研究中存在的预测结果相差较远、预测方法不尽完善的情况,本文尝试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2 我国耕地减少原因分析从上述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引起各家预测结果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对耕地减少量的估计相差较大。

因此,我们将着重对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

211 耕地总减少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据统计资料[5],1984~1994年10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77815万ha ,其中国家建设、农村集体建设、农民建房共占用208109万ha ,占26173%,非建设用地减少(包括农业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和灾害毁损)57014万ha ,占73127%。

在建设用地中,国家建设用地106199万ha ,占51142%;乡村集体建设用地56188万公顷,占27133%;农民建房用地44122万ha ,占21125%。

分析表明,耕地累计减少量与总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数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521期 贾绍凤等: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62地 理 科 学 进 展 16卷01986和01956,说明耕地减少确实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关。

比较而言,当年耕地减少量与当年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不如累计耕地减少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数的关系好。

当年耕地减少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1586,当年耕地减少量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1826。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变化周期不完全一致,有超前或滞后的影响。

这可以由在回归分析中考虑滞后变量能够大幅度提高相关系数(可达到0198以上)来证实。

212 三项建设用地的影响因素分析21211 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 首先,建设用地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显著。

当年建设用地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1758;累计建设用地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198。

其次,当年国家建设用地与当年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工业发展速度、建筑业发展速度的关系均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1835、01817、01774。

21212 人口城镇化并非造成耕地占用的主要原因 首先,人口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很明显。

累计国家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的关系非常明显,相关系数达01995。

农村建设用地(包括集体用地和个人建房用地)与农村人口的关系也十分显著,相关系数达0195。

其次,从回归分析发现,累计国家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的回归系数为010099,而累计农村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的回归系数为010146。

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农村人口要占用耕地010146ha,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则只占用耕地010099ha,相对少占用耕地4715%。

这就意味着:在人口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把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亦即人口城镇化,不仅不会多占用耕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节约耕地的作用。

日本的经验也已证明这一点。

1964年,日本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44%,1980年下降到18%,而在此期间日本的耕地反而增加了3%[1]。

同时日本的经验也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占用很多耕地,1964~1980年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耕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因此经济因素与人口因素相比,人口是更为主要的决定耕地占用的因素。

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占用更多的耕地,另一方面,人口的城镇化即空间积聚又可减少耕地的占用。

显然,上述结论与文献[4]人口城镇化、劳动力非农化是耕地占用的主要原因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

3 我国耕地减少趋势预测311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目前各家对我国开荒潜力的估算是非常接近的,大约可开垦荒地66617~73313万ha (110~111亿亩)。

据石玉林[6]:“宜于种植作物、人工牧草的后备土地资源,从多方面材料估算仅约0133亿ha,其中可以作为粮棉等农作物生产基地的毛面积约0113亿ha,净面积也只有01067亿ha的潜力。

”文献[1]估计除开荒外,另可开发滩涂约66617万ha,开垦荒地与滩涂开发两项相加新增耕地潜力为133313万ha。

但据调查[7],我国滩涂面积为35318万ha,其中尚未开发的滩涂只有约24417亿ha。

所以文献[1]的新增潜力估计可能偏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采用的新增耕地潜力数据为800万ha。

312 耕地减少量预测31211 总量直接预测法由上节分析可知,人口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我们根据人口与耕地减少的关系来预测耕地减少量。

经过对1978~1994年的实际资料的拟合分析,我们选用如下预测公式:D J T =-11812+38156P 015 R 2=019759式中 D J T ——累计总耕地减少量(万ha )P ——全国总人口(万人)关于人口数据,已知1985年全国总人口为105851万。

今后的人口增长趋势,据人口学界的最新研究[4],下世纪30年代中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514亿左右的最高峰,2050年全国总人口略有减少,为15亿左右。

将这些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1985~2050年共减少耕地2389万ha 。

另外,根据上面的预测公式,实际上耕地的最大减少量将出现在人口高峰时。

按高峰人口1514亿计算,1985年至人口高峰年份最大累计耕地减少量为2587万ha 。

31212 分项预测相加法(1)国家建设用地预测公式用1984~1994年的实际资料拟合:D J G =-22813+010099P c R 2=01991式中 D J G ——累计国家建设用地量(万ha )P c 表示城镇人口(万人)1985年城镇人口为25094万人,2050年城镇人口将达9175亿人,根据上式计算1985~2050年国家建设占用耕地累计为71618万ha 。

(2)农村建设用地预测公式为:D J R =-11313+010146P r R 2=01903式中 D J R ——累计农村建设用地(万ha )P r ——全国农村人口(万人)1985年全国农村人口为80757万人,2050年将减少到5125亿人。

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按上式估算,农村建设占用的耕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将减少41216万ha 。

(3)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减少的耕地我国应退耕还林还牧的陡坡地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以陕西省为例,25°以上的陡坡地即占全部耕地的22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