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过门不入
四字成语故事-过门不入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过门不入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ac29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3.png)
四字成语故事-过门不入成语故事过门不入指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过门不入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过门不入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
尧帝命鲧治水。
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
13年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
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老牛舐犊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
”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
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
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扣盘扪烛成语故事有一个人,由于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因此,他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样的东西。
有一次,他听到别人说太阳的形状很像铜盘,就找了一个铜盘,敲了敲,发出的声音,他就牢牢的记在心中。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便告诉人家,那就是太阳。
但是人们却纠正他:“太阳不仅像个铜盘,它还会像蜡烛一样的发光呢!”他回到家里,找了一枝蜡烛,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这种形状。
”后来,他摸到了一枝“钥”(就是很小的笛子),就大声的说:“这一次太阳可让我找到了。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b90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d.png)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泰然自若宋金交战时,金人羊艾在进攻汴梁的战斗中牺牲,他才气无双的弟弟颜盏门都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金朝都统完颜杲准备进攻饶风关,派门都带六十名骑兵做先遗队。
作为侦察员,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完颜杲非常欣赏他的临危不惧。
金朝天眷初年(公元1138年),宋朝定国军节度使李世辅与他的父亲被金军俘虏,父亲被杀,李世辅投靠西夏,伺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李世辅设下家宴,邀请完颜杲来做客,为了不打草惊蛇席间以献甲胃为名劫持了完颜杲。
门都看到情形危如累卵,冒死逃了出来,带援军救出了完颜杲。
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制订作战计划特别缜密周到。
他遇事沉着冷静,有敌人突然进犯,即使矢箭如雨落下,他仍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布置计划发出命令。
门都又有豪侠心肠,对待士兵宽宏大量,因此他的队伍军心稳定,任何情况下都有良好的秩序,士兵们也死心塌地跟随着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2少见多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骆驼,有一天,他外出时偶然看见一头牲口,背上长着两个好大的肉疙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啊哟,大家都来看哪!瞧这匹马,他的背肿得多高呀!”其实他看到的是一头很普通的骆驼。
骆驼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这人没有见过,才觉得奇怪罢了。
因为他只看到过马,还认为那是匹“怪马”呢。
所以,东汉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书中说:“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什么而不入的四字成语
![什么而不入的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da72d8e7eff9aef8951e0623.png)
什么而不入的四字成语成语:过门不入出自‘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
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一,《不言而信》释义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示例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二,《不翼而飞》释义翼:翅膀。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
”《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示例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了。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三,《不约而同》释义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示例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四,《不一而足》释义足:充足。
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示例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五,《不期而遇》释义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出处《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示例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又是如此。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儿童版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儿童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714a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4.png)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儿童版在这个充满传说和神话的世界里,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位伟人——大禹,他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未能入内,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下面,让我用孩子们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儿童版。
一、故事背景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许多农田被淹,人们生活困苦。
当时的皇帝派了一个叫大禹的人去治理洪水,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故事经过1.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接受任务后,立刻带领人们开始治理洪水。
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自己家门口。
这时,他看到家门口的妻子和儿子,他们十分想念大禹,希望他能回家休息一下。
但是,大禹想到治理洪水的事情刻不容缓,于是他忍住了回家的念头,继续前行。
2.第二次过家门而不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禹带领人们成功地治理了一部分洪水。
当他再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许多。
妻子含着泪请求他回家看看,但大禹觉得洪水还没有完全治理好,不能放松警惕,于是他又一次拒绝了家人的请求。
3.第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第三次,大禹带领人们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黄河流域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这一次,他再次经过家门,发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而自己也已经满头白发。
尽管家人再次请求他回家,但大禹觉得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他不能因为家庭的温暖而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三、故事结局大禹最终没有回家,他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人们都敬佩他的无私和坚持。
后来,皇帝为了表彰大禹的功绩,把皇位传给了他。
四、故事启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学会放弃个人的小家,为大家着想。
大禹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是否为大禹的精神所感动呢?。
中华成语故事_3
![中华成语故事_3](https://img.taocdn.com/s3/m/d0e451d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c.png)
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1完璧归赵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
秦昭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
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
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领兵来攻打赵国。
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
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lìn)相如去秦国处理此事。
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叫来一谈,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一看,只见玉璧洁白无暇,晶莹透明,果真是个无价之宝,顿时高兴得合不上嘴。
他翻来覆去欣赏了好半天,又传给身边的大臣和后宫的美女看,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
蔺相如站在旁边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秦王提换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诓(kuāng)骗玉璧。
但这时,玉璧已给了他们,又不能硬抢回来。
蔺相如急中生智,客气地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是天下至宝,可惜上面还有一点小斑瑕(某iá),大王可能还没看见,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信以为真,把玉璧还给蔺相如。
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连连倒退几步,靠在殿柱旁,义正词严地说:“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宝贝。
当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说要以15座城池换这块玉璧。
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随便给人传看,根本没有换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
大王若是逼我的话,我宁愿把头连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殿柱上!”说完,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连忙陪着笑脸劝阻,又让人拿来地图说明把哪些城地割给赵国。
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zhāi)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上。
”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集锦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74f445aae009581b6bd9ebf1.png)
1、嗟来之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这一年,齐国大旱,穷人眼看着都要被饿死了。
一个名叫黔敖的富人在路上放了食物,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过来吃!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没料到这个饥民竟如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内心深感惭愧,连忙跟在后面表示歉意。
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最后活活饿死了。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
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
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
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呀!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
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
3、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他们俩,为国家奉献自己。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种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与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典故是什么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典故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da0dd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a.png)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典故是什么三过其门而不入是一个熟悉的词语,你知道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故事吗?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三过其门而不入相关典故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意思【出处】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相近词】三过家门而不入【成语示列】昔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你此日在家耽搁。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7回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典故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为了制服洪水,人们推举一位叫禹的人带领大家治水。
禹新婚不久,就领着治水大军出发了。
后来,他妻子生下一个儿子。
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
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
有人说:“禹,回家住几天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
”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以后,禹又有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去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用三过其门而不入造句1) 搞事业也得有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精神,才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2) 已经非常接近目的地了,但王凯“三过其门而不入”,绕了三个大圈子,最后才把车驶进W酒店的停车场。
3) 我们历史上有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我们是作为一种因公忘私的一种典型,如果因公忘私他不能回家,法律要不要谴责?4)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5) 夏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没有这种难以想像的精神,能建立“初奠山川”的伟业吗?社会上确实需要这样“迷”的一族,才能加速历史的进程。
6) 这些成就和张明亮组长的呕心沥血的奉献分不开的,张组长认真负责,把大江庄当做自己家,对于贾庄的家,他三过其门而不入,象治水的大禹一样一心为公。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3ee445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b.png)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1【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拼音】:sān gu qí mén ér bù rù【简拼】:sgqmebr【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示例】:昔大禹~,你此日在家耽搁。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7回【近义词】:三过家门而不入【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三过其门而不入成语接龙【顺接】:入不抵出入不支出入不敷出入主出奴入乡问俗入乡随乡入乡随俗入井望天【顺接】:昂然直入昂然而入病从口入病由口入步步深入层层深入长驱径入长驱深入【逆接】:不壹而三倒四颠三鼎足而三隔二偏三观隅反三接二连三径一周三举一反三【逆接】:三三两两三三五五三三四四三上五落三下两下三不主义三不拗六三不足畏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2【成语名字】三过其门而不入【汉语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近义词】:三过家门而不入【反义词】:怠惰因循【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过其门而不入造句】他对工作很是认真负责,忙起来,经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故事】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很贤明。
颜子处于政治昏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住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很贤明。
孟子说:“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方式虽有所不同)有着相同的原则。
禹想到天下有人遭受了水患,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遭受了水患一样;稷想到天下有人在挨饿,就好像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
小学必学的35个成语故事
![小学必学的35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49cf6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4.png)
小学必学的35个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必学的35个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5e9d85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7.png)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这周漂来了⼀本《中华成语故事》,有趣⽣动。
⼀共讲了22个成语⼩故事,让我学到了知识,⼩头脑也更灵光了。
我把这22个成语列出来,再巩固温习。
它们是:沉鱼落雁、乘风破浪、打草惊蛇、呆若⽊鸡、废寝忘⾷、改过⾃新、邯郸学步、鹤⽴鸡群、见异思迁、开卷有益、滥竽充数、⽼马识途、买椟还珠、盲⼈摸象、塞翁失马、完璧归赵、玩物丧志、揠苗助长、掩⽿盗铃、夜郎⾃⼤、凿壁偷光、朝三暮四。
原来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有意义的⼩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到知识,成语多么有趣!我喜欢学习成语,也喜欢⾥⾯优美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2我相信你们都读过《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吧!是不是有很多感⼈的故事呢?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个道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让我们⼀起来回忆下这个让⼈发醒的故事!《守株待兔》讲述的了这样⼀个故事:有⼀个农民,他天天在地⾥⼲农活,感到很累。
⼀天,正在他⼲农活的时候,突然从草丛⾥窜出来⼀只兔⼦直接撞到了树上,死了。
这个农民看到了很是⾼兴。
从此以后不再⼲农活了,天天坐在树旁边等着窜出来的兔⼦。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有再有兔⼦窜出来,⽽他的庄稼也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这样⼀个道理,不要太贪⼼,否则会造成更⼤的损失;也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要懂得变通,否则就会⼀⽆所获。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3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种⽂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师布置我们暑假⾥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我认识了⼼⼝不⼀的叶公;明⽩了“刻⾈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
于是他和好友刘琨⼀起练习武艺。
这样,⽆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5350cf3fab069dc50220161.png)
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力争上游
人物神态成语:
大惊小怪大惊失色大惑不解从容不迫毛骨悚然心不在焉六神无主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眉来眼去鬼哭狼嚎鬼哭神号嚎啕大哭呼天抢地泣下沾襟声泪俱下病哭流涕啼饥号寒涕零如雨涕泗滂沱抚掌大笑付之一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忍俊不禁嘻皮笑脸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楚楚可怜呆若木鸡道貌岸然额手称庆横眉怒目声音笑貌义形于色众醉独醒
闷闷不乐欣喜若狂胆战心惊 悔恨交加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愤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胆 悲不自胜
悲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朝三暮四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中华成语故事_1
![中华成语故事_1](https://img.taocdn.com/s3/m/f4ce946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2.png)
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
在这次征战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shàn)善国。
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几天忽然变得冷淡起来。
班超与手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一方的缘故。
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人叫来,诈骗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此刻在哪里”那胡人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
班超把胡人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激怒大家说:“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贵。
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才几天,国王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终止了。
如果他逮捕我们,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
你们看,这事怎么办”他的下属表示了同一个意愿:“现在处于危急关头,不管死活都听从您的命令。
班超下决心说:“好,不进入老虎洞,不能提到小老虎。
眼前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
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消灭了这些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告成,事业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动计划,但又提出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发怒说:“是凶是吉决定于今天。
郭恂是个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件事必定害怕,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命,当不成好汉。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
当天夜里正刮大风,班超带领勇士们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
他布置十个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火烧起来就打起鼓大喊大叫。
其余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
一会儿,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
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还有一百多人被烧死。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意思_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解释
![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意思_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成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9a9b5a0f7ec4afe05a1df5c.png)
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成语繁体三過其門而不入
成语简拼SGQMEBR
成语注音ㄙㄢㄍㄨㄛˋㄑ一ˊㄇㄣˊㄦˊㄅㄨˋㄖ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七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三过其门而不入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三过家门而不入
成语例子老舍《大发议论》:“你真要在家历新年之际,三过其门而不入,留神尊夫人罚你跪下顶灯三小时。
”
英语翻译too busy to go home, even passing by one's own house
成语故事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治水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让水流入大海。
”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多次经过家门而不能回家,终于消灭水患。
尴尬的成语故事
![尴尬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67f17c55901020206409ca6.png)
尴尬的成语故事孺子可教:张良几次帮老人到桥下捡起鞋子,却又几次被老人扔回到桥下。
后来他将鞋子恭恭敬敬地套在老人脚上,老人这才将《太公兵法》传授给他,张良后来就成了汉代名臣。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即便一辈子拥有《太公兵法》也注定一事无成,就像这位老人!”同学们说。
过门不入:大禹在治水时,13年中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有一次孩子已长大,要留下父亲。
而大禹一次也没进入自己的家门,后来治水终于成功了!“可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是错的!”同学们说。
磨杵成针: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他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针。
李白终于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成了大诗人。
“老师,以后请别告诉我‘死读书’是错的!”学生们说。
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
他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被搬走!”“我终于相信一心图方便的人要承受更大的麻烦!”同学们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位姓金的人小时候不用心学习,长大后只好流落街头,老了以后才感到了悲伤,但那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难怪为学生减负的呼吁久久得不到落实!”同学们说。
孔融让梨:孔融的爸爸买来几个梨,孔融第一个动手挑了一个最小的,并且告诉父亲说:“我比哥哥小,大的留给哥哥吃。
”他又说:“我比弟弟大,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孔融将来一定没有什么朋友!让梨是小事,但抢夺他人表现美德的机会却是大事。
假如让哥哥和弟弟先拿,谁能保证他们就不会选最小的梨?”同学们说。
摘自《洛阳日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过门不入
过门不入
注释:过:路过。
入:进入。
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故事:
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水来土掩,积土阻水,结果失败。
鲧因此而被处死。
尧让位给舜以后,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接受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
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伏了洪水。
禹为了治水,几次到过家乡,而且曾经三次经过自己家门,还听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没有时间进去看看。
禹说:〝时间宝贵,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阴,也要爱惜!〞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造句:他最近忙于公事,与家门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