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研究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变化。
本文将讨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
首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一般特征是生理变化。
在青春期的到来时,青少年经历了身体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的身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如声音变低、胸部和生殖器的发育。
这些生理变化往往引发了一系列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社交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心理变化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波动、情感混乱和自我意识的增强。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经常感到困惑和不安,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进行探索。
此外,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开始思考抽象概念和复杂的问题,逐渐从具体的思维过渡到抽象的思维。
然而,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可能导致他们反叛和挑战权威。
除了生理和心理变化,青少年社交关系的变化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之一。
青少年开始与同伴建立更贴近的关系,形成独立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可能在追求自主和自由的过程中与家长产生冲突,更愿意和同龄人交往。
青少年社交关系的发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交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认同感,而孤立和排斥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教师和社会应该提供具有积极影响力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应对身心变化中的挑战。
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中,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支持。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提供一个安全和开放的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此外,青少年可以从青年团体、体育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中获得社会支持和归属感。
总而言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交关系的变化。
了解和支持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青少年需要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以便他们能够健康地应对身心变化中的挑战,并迈向成熟和成功的未来。
中学生年龄特点
中学生年龄特点引言中学生是指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的学生群体。
这个阶段是青春期的开始,标志着孩子从童年进入了青少年阶段。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思维和心理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他们的研究和成长的影响。
身体和生理特点1. 快速的身体发育: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迅猛,特征明显,体重和身高都会快速增长,男孩开始发声变低,女孩开始女性化发育。
2. 性格和情绪变化:青春期的特点使中学生情绪波动大,情绪易于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更加情绪化和易怒。
思维和认知特点1. 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生逐渐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推理。
他们开始从事物的表面特征转向深层次思考,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思维模式。
2. 研究兴趣明显:中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对某些学科或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才能。
他们开始主动研究并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向。
社交和心理特点1. 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中学生更加注重同伴关系,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开始从家庭依赖转向同伴依赖,并尝试在社交群体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2. 自我认同探索: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他们会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教育和发展的影响1. 教育方式的转变: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方式需要更加注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研究规划。
2. 发展潜能的培养:中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提高,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潜能和才能,并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总结中学生年龄特点的综合影响了他们身体、思维、社交和心理上的发展。
理解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同时,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
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强烈要求自作 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个方面 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另 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 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的 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作决断;同时,在经济上 大多还靠父母,对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惯性影响仍然 存在,青少年要摆脱这种影响并非易事,报考大学、 选择就业、甚至择偶都要听从父母的意见。 (3)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 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 往往瑕瑜不分,糟粕不辨。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 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 1、内分泌变化引起机体骤变 • 青少年期人体机能和形体上的巨大变化,是在体内 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青少年期间,下丘脑和垂体 分泌的激素在体内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生 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 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生长素直接作用于全 身的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促甲状腺素促进甲 状腺生长;促性腺素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促 肾上腺皮质素刺激肾上腺皮质活动,肾上腺皮质主 生糖皮质类固醇和性激素。这些激素是人体发育的 催化剂,加速了青少年生理上的突变。
(三)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 •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的痕迹,又出现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 征的萌芽。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 交织的,矛盾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 • 1、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 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 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 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 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 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 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 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
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
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
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特点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
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著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总称为“三大变化”。
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
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研究指标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2.1cm,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α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60年代的水平。
就平均频率而言,90年代6岁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9—10岁的被试则达到了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
(一)身体外形剧变(略)(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略)(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略)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心理学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
心理学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进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它涉及到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形象等方面。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认识自我: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思考自己是谁,逐渐产生“自我”这一概念。
他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来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劣。
2. 建立自我身份:青少年通过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互动,逐渐明确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会从家庭、朋友、学校等环境中吸收信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3. 探索自我内心世界: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目标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他们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特点:1. 自恋思维:青少年常常过分关注自己,自我中心的思维在这个阶段尤为明显。
他们容易产生自大、自卑等极端情绪。
2. 自我认同与困扰:青少年时期是人类自我认同最困扰的阶段之一。
他们常常陷入对自己身份的疑惑和困惑,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3. 自我评价的波动: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十分波动,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容易产生不确定和否定的情绪。
这种波动也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造成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心理学家常常设计问卷,通过让青少年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2. 实地观察:心理学家会到学校、家庭等社会环境中观察青少年的行为和言语,以获取更真实的数据。
3. 面谈和访谈:心理学家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思想和感受,深入了解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发展情况。
青少年的生理发展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青春期是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的时期,通常女孩在11-13岁开始,男孩在 13-15重的增长速度会明显 加快,女孩通常到17-18岁,男孩到19-20岁左右达到成年身高。
身高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而体重的增加则与肌肉、脂 肪和其他组织的增长有关。
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确保摄入足 够的维生素含量。
05
青少年的睡眠与觉醒周期
睡眠结构的变化
睡眠时相后移
青少年相比儿童和成年人, 更倾向于晚睡晚起,这是 由生物钟的自然变化导致 的。
深睡眠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 的深睡眠(慢波睡眠)会 逐渐减少,而浅睡眠(快 速眼动睡眠)相对增加。
影响心理行为
性激素还能够影响青少年 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如情 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
04
青少年的营养需求与饮食 行为
营养需求的变化
能量需求增加
01
青少年期身体发育迅速,能量消耗大,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以
支持生长发育。
蛋白质需求增加
02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和修复的基本物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求
量相对较高。
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 上床睡觉和起床。
避免刺激性物质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 以及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选择舒适的床 垫和枕头。
放松身心
睡前进行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 活动,有助于降低压力和促进睡眠。
睡眠效率下降
青少年可能会遇到入睡困 难、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等 问题,导致睡眠效率降低。
睡眠不足的危害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存在、行为、性格、情感的感知和认知,是情感、认知和行为的中心,对人的成长与适应具有决定性作用。
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有其特殊性。
一、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 个体认同的形成青少年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和个体独特性,产生了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同。
这对他们的自我形象、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以及后续的人际交往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 角色认同的建立随着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并开始努力建立自己的角色认同感。
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3. 像镜子一样的自我看待青少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像镜子一样的自我看待”。
这种自我看待方式是在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明晰,同时他们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方式。
二、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的温暖与支持、家庭成员的素质与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尤其是与他人的交往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例如社区、媒体、网络等。
三、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 健康育人学校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育人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并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2. 倡导个性发展学校应该倡导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发挥其潜力、培养自我认知和建立自我认同的目的。
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期是人生生命循环变化最多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
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
从生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特点表现为体形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青少年的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呈现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等诸多特点。
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还可以概括为:
第一,兼具质与量的改变;
第二,兼具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
第三,同时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
第四,具有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
第五,兼有分化与统整的功能;
第六,兼有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总而言之,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是多样的、复杂的。
但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任何对于他们特点的概括都不足以充分反映他们的生命价值,唯有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青少年的任何表现,从他们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认真地研究他们,才可以对他们的特点有真实的把握。
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研究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ender Difference
of Adolescents' Physical Self
作者: 陈红[1];黄希庭[1]
作者机构: [1]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心理科学
页码: 432-435页
主题词: 身体自我;差异研究;发展特点;青少年学生;相貌特征;运动特征;下降趋势;性别差异;
农村学生;城市学生;青春期;满意度;波动性;负面;身材
摘要:对1699名青少年学生用自编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指标的身体自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青少年学生对身体的满意度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依次是负面特征、相貌特征、性特征、运动特征和身材特征,随年龄的增长其发展呈现波动性,青春期早期和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青春期后期有缓慢上升;身体自我在相貌特护、身材特征、性特征、负面特征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对身体更满意;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更满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其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年龄阶段。
除了乳儿期与婴儿期外,从3岁至6-7岁为幼儿期,6 —7岁至11- 12岁为儿童期,11- 12岁至14- 15岁为少年期,14 —15岁至17—18岁为青年初期。
按学习阶段来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个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人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年龄心理特征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但就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最基本方面而言,应该是大致相似的,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国外一些心理学者把儿童的年龄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知觉行动阶段,第三阶段为个性社会化阶段,第四阶段为初级智力行为阶段。
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是让别人承认自己,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接着是性成熟的少年期(即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爱和恨、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同时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发展,理想在其行为中产生了明显的效力。
此后是青年初期(即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可以说只是机能的变化,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已处于独立生活的前奏,也是考虑自身前途的关键时刻。
因此在他们面前,有作出自决的必要性。
这时他们已把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因此择业(包括升学中对专业的选择)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
他们已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立场,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社会、政治、生活都具有初步的观点,他们已能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任务。
这里特别要指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身体成熟的阶段,也是性成熟的完成阶段。
但性成熟并不意味着人的社会成熟。
所谓青春期,是从纯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的过渡。
中学生青春期研究报告范文
中学生青春期研究报告范文青春期是一个人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经历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变化,他们的身体发育迅速,性格和情绪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问题以及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青春期是指从青少年进入性成熟阶段到成年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身体开始发育,出现了第二次生长期和性征的发育,如体重增加、身高增长、声音变低、性腺开始发育等。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身体形象问题,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形产生了很大的关注。
这些身体上的变化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出现了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中学生在青春期也面临着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挑战。
心理上,他们经历了身份认同的探索和自我发展的追求。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质疑。
与此同时,中学生也开始与家庭和社会独立,与同学和朋友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关系。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和形象,开始追求自己的自由和个性。
中学生青春期的变化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学生在青春期的学习能力发生了改变。
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较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这导致了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下降,成绩下滑。
同时,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加了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此外,青春期的中学生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他们可能会面临同伴关系的问题,如欺凌、排斥和冷漠。
他们也可能会面临谈权威、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沟通障碍。
这些问题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中学生度过青春期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庭需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体系。
学校可以开设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解决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家庭应该与孩子保持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此外,社会也需要关注和重视中学生青春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024年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自尊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尊的形成与发展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青少年自尊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自尊的结构青少年自尊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价值三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自我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价值则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这三个维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自尊结构。
三、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特点1. 动态性:青少年的自尊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自尊发展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 社会性:青少年的自尊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点。
四、青少年自尊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民主的教养方式和适当的经济支持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尊。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积极的教育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媒体影响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自尊水平。
五、研究方法与发现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研究青少年自尊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都对青少年的自尊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和性格的青少年在自尊发展上存在差异。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是人生发展中一个特殊的阶段,通过身心发展,他们逐渐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
在这个时期,他们面临着身体、大脑和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
了解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身体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身体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身体比例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青少年男孩的身高和体重通常会超过女孩,使得两性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青少年期的男孩通常会出现胡子和声音变低等第二性征的出现,而女孩则会出现乳房发育等身体上的变化。
此外,青少年期的身体也比较敏感。
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变得脆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因此,他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
二、大脑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大脑会经历许多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研究表明,青少年期的大脑皮层(负责决策和自我控制)的发展还不完善,而边缘系统(负责激情和奖赏感受)却比较旺盛。
这一特点使得青少年更加容易受到情绪的波动和冲动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等问题。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社交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友谊,并逐渐融入社会。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经历社交压力、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独立性的追求。
青少年经常会面临与同伴的竞争,并试图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他们可能会通过模仿和试错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支持,鼓励他们培养积极主动的社交能力,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总结青少年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对于支持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个时期,身体、大脑和社交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中学生青春期发展研究报告
中学生青春期发展研究报告青春期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阶段,它标志着从儿童向成年人的转变。
中学生的青春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1. 身体发育变化:青春期是身体发育迅速的阶段,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性征等都会发生显著变化。
女生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的开始,男生声音突变等都是青春期特有的身体发展标志。
2. 性别认同问题:青春期也是中学生开始探索自己性别认同的时期。
有些人可能会对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别身份产生疑惑,这是正常的探索过程。
3. 情感起伏: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绪问题。
这些情绪问题与他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以及社交关系的改变有关。
4.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在青春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更复杂、更深入的自我认知。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规划,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青春期发展的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身体发育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中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例如荷尔蒙的波动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
2. 家庭环境:家庭对中学生青春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关系对中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3. 同伴关系:青春期是中学生开始独立于家庭关系,与同龄人建立紧密联系的阶段。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自尊心、归属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学校和社会环境:学校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业压力、同侪压力和社会角色期望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三、对教育的启示1. 提供身心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身体变化和情感波动,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2.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应该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中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变化,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青少年身体自我发展特点论文
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研究[摘要] 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
在体育领域,身体自我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
文中采用文献综述与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与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关系;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并且与现实自我相矛盾;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特点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
文中还特别指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促进并改善身体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身体自我心理体育锻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来自多方面的实验资料已经证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显示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涉及到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他们饱受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方面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伤害。
为了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就学生心理学问题,自我意识的一个分支——身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归纳总结如下:1.身体自我意识与相关概念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
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
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身体自我观念:在体育领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澳大利亚教授william james提出),它是整体自我概念基础之一。
青少年:是指13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类群体。
他们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时期之前。
青少年身体自我意识:是指青少年对自身这样一个生物个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另外,福克斯(1997年)认为:身体自我的行为是一个决定性的促进因素,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促进着。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概括性地引出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全面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
然而,身心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客观规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引导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文章将首先对身心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以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集中关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探讨其内在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证数据的分析,我们将揭示出这些规律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最后,本文将总结提炼出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们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应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支持,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出发,逐步展开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形式和章节内容的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中,我们会概述本文的主题,简要介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背景和重要性,同时列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在正文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我们会对身心发展的定义进行阐述,并强调其在青少年期间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系统性地介绍和分析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规律。
我们将讨论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认知能力、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规律,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实证支持。
江西省教招初中心理重点整理——2.2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节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一)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身高。
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
据统计,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在青春发育期期间,平均每年长高约6~8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之多。
身高增长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要早于男性少年2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一般12岁为成长最快期。
男性少年14岁为成长最快期。
身高增长还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男性和女性少年儿童中都很明显,一般个体差异平均相差2厘米左右,这是由于先天遗传、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多属于正常现象。
2.体重。
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体重反映肌肉的发展、骨骼的增长以及内脏器官的增大等。
体重的增加同样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少年体重增加高峰期在12、13岁,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左右。
男性少年体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岁,平均每年约增加5.5公斤。
体重的增加也存在个体差异。
3.头面部。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头面部特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童年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而且随着青春期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的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在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向成人的体貌特征发展。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
这表现在:肌肉与脂肪的变化,使男性肌肉强健,女性身材丰满;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使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心血管系统加速发展,使心脏功能增强,并与成人基本相同;肺功能增强,肺活量迅速增加。
经历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加速,少年儿童的体形和面部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研究
我 和客我 .Me a d 在此基 础上 把 自我 分为 主体 我和客 体我 。 F e n i g s t e i n .S e h e i e r 和B u s s 提 出 了 自我 意 识 的 三 因 素 结 构
( 公 我 、私 我 和社 交 焦 虑 ) ,并 编 制 了 自我 意 识 量 表 。 | 2 此
二 、对 象与 方法
( 一 )对 象
情 境下 的 自我概念 。通过对 自我 意识探讨 的回顾 ,我们可
以 发 现 ,从 内 容 上 , 以 往 对 自我 意 识 的研 究 大 多 集 中 在 客
体 我及 其相 关的层面与维度上 ( 如 自我评价 ) ,却忽略 了主
从广 州市 三所 普通 中学 获得 有效 被试 1 2 0 2 人 。其 中 : 男生5 9 9 人 ,女生5 9 6 人 ;初- -1 8 4 人 ,初二2 1 9 人 ,初三 1 4 7 人 ,高- -2 0 5 人 ,高二2 1 5 人 ,高  ̄2 - 3 1 人 ;独生子女6 9 6 人,
表2 青 少年 自我 意识 的年级特征分析表
为反 向计分 外 ,其余 因子均为正 向计 分 ,分数越 高表 明 自
我意识发展 越好 。本研 究 中,该量 表的 内部一致 性信 度为 0 . 9 3 , 上 述 各 因 子 的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依 次 为
0 . 8 0,0 . 8 3, 0 . 71 ,0 . 8 8, 0 . 6 9 ,0 . 71 ,0 . 8 1 ,0 . 7 9,0 . 7 8 。
自我 概 念 是 个 人 对 自 己所 有 方 面 的 知 觉 ,是 一 个 多 维 度 、多 层 次 、有 组 织 的结 构 ,具 有 评 价 性 且 可 以与 他 人 分 别 开 来 ,它 反 映 了个 体 对 自 己在 社 会 中所 处 地 位 的认 识 和
青少年身体自我发展的特点研究
从 历 史 上 看 , 以 往 大 部 分 的身 体 自
3 青少年身体 自我发展的特点
众 所周 知 ,青 少年 时 期是整 个人 生过
的 复杂 的 概 念 。 首先 ,从 哲 学 的角 度 而 我 测量 主要 是针对 身 体意 向和 身体 自信这 程 中容 易躁动 不 安的阶 段 。然而 ,身 体某 言 ,认 识 、解读 “自我 ”一直 是西 方哲 学 两 个 方 面 。例 如 ,《 动 和 训练 科 学 中 的 些部 位微 妙 的变化 是导 致 困惑和 不安 的诱 运 界 最主 要 的议题 之一 ,主 体主 要是 共 同坚 心 理测 试录 》一 书 中,作 者列举 了其 搜集 因之 一 。 由于 我们 人体 第二 性征 的 出现 和
16 4
21 年 6 01 月总第 2 期 2
d i 03 6 /i n1 7 -5x2 1. 7 o: 9 9 . s 4 1 1 . 1 60 2 1 js 6 0 0
青少年身体 自我发展的特点研 究
张 军
104 ) 0 02 ( 京工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北京 北
摘
要 : 身 体不 仅 是物 质 的 “ 肉体 ” ,它 还是 自我精 神 的 “ 现 ” 体 、个 体精 神 的 “ 本源 ” 同时 ,身 体也 是 知觉 场 、 。
现 象场 与心 理场 三 者的 统一体 。由于身 体 自我 不只是 对身 体外 部属 性 的感知 ,它还 与 社会 自我 、心理 自我 融合 在一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
• 在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 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如童年期(6、7岁~11、12岁)的学生思维特 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 较弱,对抽象的道理还不易理解。
★少年期(11、12岁~14、15岁)的学生,抽象 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 经验作支持。
19
如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 别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我们把教育分为高、中、初等,在 同等教育里又分为不同的年级,又要求 注意不同的年级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也正是适应了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性规 律。
20
•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这种阶段性是相对 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割和对立, 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要
34
教育: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工 作者要善于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在儿童智力 发展的关键期,如能予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如同 农民不误农时进行播种一样,将会收到“事半而 功倍”的效果。
《学 记》里有一句话:“当其可之谓时,时过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明从古人开始就已 经认识到了学习的最佳期问题 ,错过了学习的最 佳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差。 • 易经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 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把教育设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地向学生提出
能接受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让学生
“跳一跳,摘桃子吃”,从而使教育能更好的促
进学生的发展。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 出来的。他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 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 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 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 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 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 “最近发展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加速学生的认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研究[摘要] 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受到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
在体育领域,身体自我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
文中采用文献综述与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发展特点与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关系;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的,并且与现实自我相矛盾;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特点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
文中还特别指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促进并改善身体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身体自我心理体育锻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来自多方面的实验资料已经证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显示出日益严重的趋势,涉及到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他们饱受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方面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伤害。
为了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就学生心理学问题,自我意识的一个分支——身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归纳总结如下:1.身体自我意识与相关概念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
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
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身体自我观念:在体育领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与评价(澳大利亚教授William James提出),它是整体自我概念基础之一。
青少年:是指13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类群体。
他们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时期之前。
青少年身体自我意识:是指青少年对自身这样一个生物个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另外,福克斯(1997年)认为:身体自我的行为是一个决定性的促进因素,是心理健康和幸福的促进着。
不管我们如何的追求精神,我们始终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我们是生物体。
我们的健康,情感是通过身体来表达我们的愿望,通过人体的所有行动而被显示。
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展现在其他人的感官之中,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共属性。
因此,也有许多研究人员把身体自我看作公众自我。
2.身体自我观念分类身体自我观念从外表和体能两个方面来研究(自我观念多维层次模型Shavelson)。
[1]Marsh将多维度自我概念模型应用到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得出身体自我概念的9个成分,归纳起来也包括外表与体能两大方面,分别是胖瘦、健康、相貌(外表)与力量、活动性、耐力、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柔韧性(体能)等共9个成分。
总的来说,对身体自我的模型的研究也是从最初的单一维度到多维度,从单一层次到多层次,从而使我们更为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身体自我。
3.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特点在青少年期,身体自我的发展突出体现为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1青少年身体自我发展与性别差异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士、以色列、日本、克罗地亚、墨西哥等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女孩希望自己比现在更瘦。
28%-42%的女孩想更瘦;26%-30%的男孩想更瘦;想更大更宽身体的男孩在15%-48%不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觉察到的现实身体与理想身体的差距在减小,而女孩的现实身体与理想身体的差距却在增加(Gardner R.M., 1997)。
原因有二:首先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女孩的现实身体离她们的理想身体越来越远,而男孩的现实身体却越来越接近理想身体;第二,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多地与他人比较,从而更消极地看待自己。
Adrianf(2002)对235名青少年身体意向地研究发现男孩倾向于自己更重而不是更轻,只有少数女孩想要自己更重;只有女孩对身体的不满意与自尊有关,男孩的自尊并不受身体不满意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身体不满意的程度,女孩更不满意;不满意的方面主要在体重和相貌两方面;不满意的指向-女孩希望更瘦,男孩则希望更“大”(强壮)更重。
影响身体意向的因素:同伴的看法和交互作用;父母对体重控制的鼓励;BMI指数等。
[2]当然,国内的北京体育大学张力为博士也有一些相反的研究:该研究中采用内隐身体态度测量显示:男、女大学生均存在身体自我偏爱倾向,且性别差异不显著。
青少年一般关注自己在个性方面的优缺点,对别人或自己进行评价时,也特别重视个性方面的特点。
这项研究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例如,不同的测试对象,测试不同方法,不同的测试环境和测试不同的专业水平,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青少年,作为复杂的生物群体的一部分,对于他们身体自我发展特点与性别差异的关系还有带更深一步的研究。
3.2青少年身体自我发展存在年龄差异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自我的满意度随年龄的增长呈现波动性,青春期早期和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15-17岁为最不满意时期,青春期后期又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与国内的研究(黄希庭、陈红,2001;王洁玉,2003)和国外的研究(Ogden&Elder, 1998; Brettschneider&Brautigam, 1990; Rosenblum&lewis, 1999;Hulya, 2002) 结论一致。
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增长愈发完善;自我设计和自信心的发展水平在初中阶段比较平缓,到了高中以后有明显提高;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水平始终比较平稳,只是在高一出现过一次飞跃;自我监控的发展水平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比较平稳,没有明显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和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他们体验的经历越多,有时精神压力也之增大,一旦适应了,压力随之减小,其内心丰盈而复杂,身体识自我,充满自信的人,在身体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在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中,又会强化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
比如青少年在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又会反过来增强对身体自我的肯定,反而更自信。
当然广义的自我控制也是对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控制,通过主观能动性选择认识角度,转变自我观念,调整自我评价体系,修正身体自我形象,而感受积极的身体自我。
3.3青少年理想身体自我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且与现实自我相矛盾北京体育大学张力为教授利用外显身体态度测量表明:男、女大学生均存在对实际体形不满的现象,但男生希望更强壮,女生但愿更苗条。
(《体育科学》杂志编委张力为教授)国内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陈红,2003):理想的男性身体的描述:健康、黑发、匀称、运动、有魅力、高大、双眼皮、短发、强壮;理想的女性身体的描述:健康、皮肤细腻、匀称、苗条、黑发、双眼皮、线条明显、长发、皮肤白、有魅力。
以上研究共同的方面看重健康、性感魅力;不同的是男性更强调力量、强壮和高大;对女性身体更强调苗条和匀称。
男女共同看重的是性、生理吸引力、身体条件、精力能量水平和一般健康。
男性理想身体自我的维度为:性感魅力、运动健康、高大力量、浓眉大眼等特征。
女性理想身体的自我维度包括:性感魅力、匀称健康、苗条飘逸、洋气骨感等维度。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针对时下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与日俱增的现实情况,对身体自我意识的多维度的特点,如何引导青少年身体自我意识发展,就成为许多教育相关人士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3.4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特点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侧重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最满意的是负面特征(如:矮),其次是相貌,性特征和运动特征,最不满意的是身材方面。
[3]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4]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5]4.体育锻炼推动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Sonstroem是最早建立身体自我模型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体育活动的参与会导致身体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对身体能力的评估以及活动的兴趣导向会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的自我效能感会引起身体能力知觉的增长从而导致整体自我价值感的上升,并提出著名的“体育活动参与的心理模型”和“训练与自我价值感模型”。
谢琴,吴佑年等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
对男生和女生的身体自我知觉剖面、知觉重要性剖面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证实了身体自尊分量表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同方向的变化。
体育锻炼有助于练习者认识自我。
体育锻炼形式营造一种较为宣泄放松的氛围,使得青少年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进行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这三个方面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恰好促成了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
体育运动大多是团体项目,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
通过集体项目活动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处理生活、学习当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身体自我的吸引力和适应能力;在较为客观的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在各类体育竞赛中提高练习者成就感与效能感;在与人合作的体育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自控性、计划性及预见性,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体育锻炼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强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体育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根据R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生活方式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体育锻炼在治疗很多心理疾病方面已经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提高身体自我意识方面较为显著。
体育锻炼不仅能较好的缓解肌肉紧张程度,还能有效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人体在空间感知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更为准确,从而使得练习者形成科学的身体自我概念、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并且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与完善青少年身体自我意识,使得他们以客观的标准来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理想与信念;使得他们学会乐纳自己、乐纳他人、乐纳现实,努力营造积极、幸福的人生,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