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

课题:《香菱学诗》

科目:中学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

提供者:单位:宝坻区大口屯镇初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给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学生遨游文学名著的海洋,激起他们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提高古典文学修养,引导读书方法,培养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分析香菱这一人物行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讨论探究文章有关香菱学诗时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香菱学诗》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示。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分析成功原因,感悟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

2、老师补充介绍有关《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幻灯片二)

3、介绍作者。(幻灯片三)

4、由判词引出主人公并作以介绍。

5、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学诗,终于获得成功。)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选几个代表发

言,交流

1、(生边默读边用笔圈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回答问题,展示交流所得。

学生自由发言

1、激发学生对课文的

学习兴趣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___________是形式,_________是表象,只有_________才是精髓。

(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1、默读全文

2、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

读名家,精读诗弹、诗仙、诗

圣的作品,打好“底子”;

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

从以上归纳中,学生结合自己

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

验。

2、检验学生对内容得

理解情况训练学生的

概括能力。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探讨香菱学诗对语文学习的启示。 学情分析:《香菱学诗》是初中教材中唯一入选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初三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唯有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才可能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提问法、谈话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就是:《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师:《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红楼梦》的了解还真不少。《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青年女子形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女子,就是香菱,她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 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香菱学诗”,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 (分析:可分解为两个问题:1、怎样的香菱? 2、怎样读诗?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 明确: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会怎么填?引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那她苦志学诗表现在哪里呢? 三、精心研读,品味分析 1、请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句子来我们一起品味分析。 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各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句话告诉我们读《红楼梦》要“细按”,“按”什么意思?考察,细细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从细节的地方读起,某一句话、某一字,细细品味,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走近她。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追问:哪个字最能表现“苦”?如果把“一首一首”改为“一首首”,好不好?你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比较,突出“一首一首”,说明她是读懂每一首,用心琢磨,可见其苦心钻研、很专心)【板书:专注】【注:个别读】 ②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作者及其代表作《红楼梦》的文学常识,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 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 2.关于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共约60年。康熙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家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遭重大打击,从此“百年望族”一败涂地。势败家亡后,他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只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因伤感太甚,他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1]

课题:香菱学诗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顶峰之作,而且广泛涉及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课文《香菱学诗》以香菱学诗贯穿全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表现了香菱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也表现了林黛玉乐为人师、率真自信的性格和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常识上涉及了古代诗歌的鉴赏知识,内容上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从小说详细叙的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想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由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博大精深的一部,也是初中学生最不熟悉、最有难度的一部,再加上古代白话文与现代语言有了一定的差距,且需要一些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所以讲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充分预习才行。 学情分析: 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学生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作者及其代表作《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培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并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展示、引导、探究、归纳、点拨等方法,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苦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香菱学诗》教案2篇

《香菱学诗》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Xiangling learning Poetry

《香菱学诗》教案2篇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香菱学诗》教案 2、篇章2:《香菱学诗》教案 篇章1:《香菱学诗》教案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 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 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 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 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香菱学诗》 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作者及其代表作《红楼梦》的文学常识,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更使她萌发了学诗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红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 2.关于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霑,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共约60年。康熙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家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遭重大打击,从此“百年望族”一败涂地。势败家亡后,他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只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秋冬之间,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因伤感太甚,他于这年除夕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3.《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晴雯、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4.填空

《香菱学诗》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首先,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她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第二,《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第三,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文章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烈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983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16人,女11人,宁荣两府眷属女31人。 (二)贾府本族:男34人,女8人。 (三)贾府姻娅:男52人,女43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 (五)皇室人物:男9人,女6人。宫太监27人,宫女7人。 (六)封爵人物:男37人,眷属14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26人,只有职称的38人,胥吏男3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

香菱学诗 -----曹雪芹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 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 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 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 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 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 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 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 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 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 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 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 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 “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 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 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 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 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最着名的古典名着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内容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写?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香菱学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香菱学诗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 1.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1.反复品读法:先通读全文,思考香菱是如何学诗的;初步感知香菱的人物形象;再精读课文“苦心写诗”等段落,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感受黛玉的人物形象,并从中获取阅读或写作上的启示。 2.迁移拓展法:补充香菱的遭遇和脂砚斋对香菱的精辟评点,把握作者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 阅读《红楼梦》中相关内容,教师制作课件。 2课时 《红楼梦》的作者曾经为他笔下的人物之一——香菱写过四句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是个命运多舛的女性,她出身在官宦之家,却迭遭不幸;幼年被拐、被迫给人作妾、经常挨打受凌辱……可她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仍能葆有那份纯真和那种好学之心。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她吧。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才华横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画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由于早逝,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 诗》教案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香菱学诗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忆一忆: 1.在>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 〝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 ),字( ),号( ),又号( ).( ).liu_https://www.360docs.net/doc/4d5152269.html, 2.据说>〝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 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香菱学诗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nì) 颦.儿(pín) 穿凿.(záo) 抠.土(kōu) 画缯.(zēng) 沁.芳亭(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聪敏伶俐诸事不顾有理有情 B.闺阁笔墨自寻烦脑坐卧不安 C.呆头呆脑嘟嘟哝哝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起承转和平仄虚实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 A.《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批阅数十次,历时十多年而写成 。 的,是作者的精血诚聚 .... B.这几天我看《红楼梦》入了迷,挖心搜胆 ,人也瘦了许多。 .... C.有些学生写文章,过于注重词语的选择,写出来的文章是词语的简单堆砌,毫无内 的尴尬境地。 涵,陷入了以词害意 .... D.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自暴自弃 ,应树立信心,利用自己的长处,寻找适合自己的 .... 方法,定能有所收获。 4.下列各项中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B.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 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C.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D.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02 拓展阅读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 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20《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 一、学习目标 1.研读香菱学诗的经历,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掌握香菱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3.学有所思,能初步赏析名著《红楼梦》等文学经典。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香菱学诗给予我们的深切启示。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香菱性格特征及其学诗成功的原因。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 1、阅读文本内容。 2、制作课件。 讲读与探讨 六、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课 学生对《红楼梦》是有所了解的,教师以小说中故事情节或人物来引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人物或故事情节的讲叙,从而引出教师《我爱香菱》实行新课学习! (二)感知与研读文本。 1、破题“香菱学诗”——小说三要素:研读文本情节内容。

人物——香菱 黛玉教诗:点—授—论—出 情节——拜师 香菱学诗品王读杜、论诗 环境——大观园写诗 (三)解析文本——“我爱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1、初识香菱——怜爱。 香菱身世介绍: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个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2、走进香菱——可爱、敬爱。 学生先研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对香菱学诗的描述。 学生再探究文本:香菱想学诗,黛玉教诗,香菱学诗,写诗。探究正、侧面描写对人物刻画有何作用?重点词句的理解。 正面描写的香菱: 动作描写:“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央黛玉探春二人出题目”“默默的回来,连房也不入;坐在山石上出神,蹲在地下抠土。” 语言描写:“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常弄一本旧诗偷空看”“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神态描写:“喜、苦思、茶饭无心、坐卧不安”“皱一回眉,自己含笑一回”“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挖心

20香菱学诗 导学案答案

香菱学诗 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仄声(zè) 阮(ruǎn) 庾(yú) 鲍(bào) 蘅芜苑(héngwúyuàn)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ǎ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ǐ)妹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鳏鳏(guān) 2.词语解释。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3.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4.文体链接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5.背景链接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因而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泛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封面)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一:读红楼,知故事。 红楼故事会,香菱身世苦。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

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活动二:红楼人物品诗论话。 1、宝玉探、春宝论诗话香菱。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 2、宝钗论诗话香菱 “呆”“疯”“魔”“仙”。 3、黛玉论诗话香菱 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

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20课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66--175页。香菱学诗,源于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向往。学诗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不断的揣摩和体味,在林黛玉的教导下,香菱完成了由学诗到作诗的迁移。她的学诗心得,也为读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尤其是理解香菱“诗魔”的称呼。 2.理清香菱学诗的过程,并且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体会古诗语言的准确、优美。 2.通过对香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把握香菱的痴性和勤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获得启示,达到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

点。 一2.通过香菱所学的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之精。◇难点 能够从香菱学诗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写作和阅读有所帮助。 ◆教学突破 通过对香菱和黛玉的语言、神态的比较,体会两人性格的区别,以及她们对艺术的共同崇拜。 ◆教师准备 《叹香菱》的磁带、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以及关于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 搜集《红楼梦》的资料,阅读关于香菱的评价。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由歌入文,解说诗意,引起学生兴趣。1.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并给予置疑并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和补充。2.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2.在预习和交流的基础上,把握学诗的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六个阶段。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最新范文集锦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最新 范文集锦 主人公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以下是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

20 香菱学诗

20 香菱学诗 教学任务: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香菱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性格。 一、课前准备 对于《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入红

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所以,如何把学生领进红楼大观园,这需要有一定的方法。 1.名人效应:老师将历代名人赞美《红楼梦》的评价—一罗列,尤其是学生熟知的名人,如鲁迅、毛泽东、胡适等人对《红楼梦》的评价介绍给学生。 2.网络效应:老师推介有关《红楼梦》的网站,利用网上丰富多彩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连环画、歌曲、影视片段、论坛等等。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获得的信息,谈心目中的《红楼梦》,老师指导评价,归纳总结。 2.走进主人公──香菱。 网上查找资料,浏览原著中有关香菱的片段。从判词和香菱改名换姓的经历中,了解香菱一生命途多舛故事。 (1)“金陵十二初”副册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2)英莲──香菱──秋菱──香菱──英莲 (3)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诗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皤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0、香菱学诗教学案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仄声应场庾信舊芜苑三昧暧暧诘柬胡谄颦嘟哝姊妹怔怔暖香坞画缯鳏鳏 二、掌握卜冽多音务义字 倒d a o倒牙d a o倒背.如流2兴x i n呂兴奋xing 兴头 怔zheng怔忡zheng怔怔4揣chuai揣东西chuai揣摩chuai挣揣 三、辨析下列形似字 菱1 i r g菱角凌ling凌空绫】"g绫缎棱1 en g棱角 抠1< Ou抠土U|Xo u 心沥血讴Ou讴歌J[Eo u 岖气 诲h ui诲人不倦悔h ui丿舌悔晦h ui晦涩侮每辱海hd i海洋 昧nid 1素昧平生味wl i味道妹nib I 姐妹 四、诃语积累 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末事:?不主要的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长进:在学问或品行等方面有进 步°打趣:拿人卄玩笑口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闺阁:闺房,即女子居住的内室。i刍:编造。 茶饭无心:无心于饮食,指心神不定。嘟嘟哝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五、作者简介曹雪芹,名瞮,字梦阮,又字芹圃、芹溪,号雪芹。 六、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 “中国封建社会的方科全书"之称口七、关于?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她原籍姑苏,本名英莲,出身乡官家庭,其父甄士隐,是当地士绅。但她三岁即被人拐走,后又被人贩子卖与呆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