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康震 全文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康震 全文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全文康震目录: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第二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第三集:《身处乡野名比天高》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
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
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
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
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
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
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
苏轼那就不用说了。
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
康震教授还特别强调了韩愈的人格魅力。他认 为,韩愈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担当 的人。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这种高尚 的人格精神也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
第6部分 结语
结语
通过对康震教授评说唐宋八大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唐 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心声 通过学习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文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汲取其中蕴含ຫໍສະໝຸດ 人生智慧 和精神力量第3部分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那么,康震教授解读"唐宋 八大家",为什么一定要从 韩愈开始讲起呢?说到唐诗 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
杜甫、苏轼、李清照
他们那一篇篇洋洋洒洒如行 云流水般的文章,宛如一望 无垠黄灿灿的麦田,成熟而
富于生机
而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 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 是他们竖起了古文运动的大 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
第7部分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第8部分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与 思想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与思想
1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观点鲜明
他的作品以山水游记、寓言、散文为主,文笔简练明
2
快,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深切关注,以
3
及对人生、人性的深入思考
第9部分
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愈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 768年,字退之,河南孟州 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与另一位著名的文学
家柳宗元并称"韩柳"
而要说到唐宋散文,我们自 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康震《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讲稿(一)这个宰相不寻常【画外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
然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成员,王安石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文学,更在于政治,在于改革,在于变法。
作为北宋神宗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以主持“熙宁变法”闻名于世。
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又戛然而止的大改革,将王安石这个名字与“变法”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他生前位极人臣,身后骂名滚滚的传奇命运。
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卒于公元1086年,这位66岁的江西老人究竟是如何将传奇进行到底的?他的是非成败、千秋功罪,到底应该如何评说呢?从今天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走近王安石这个“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独特的传奇人物,揭开一段你不得不看的历史真相,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第一集《这个宰相不寻常》,敬请关注。
【康震】朋友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讲唐宋八大家里面最独特也是最不寻常的一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为什么独特?因为在这八大家里边,他的官做得是最大的,而且他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王安石一生两次担任宰相(国务院总理),又先后两次被罢免宰相之职。
所以他的经历是非常独特的,人们对他的褒贬也不统一。
又为什么说王安石这个人他不寻常呢?他不寻常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今天一讲到王安石这个名字,一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另外一个词,是什么呢?变法。
所以王安石和变法,基本等于一个固定词组,就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的王安石变法影响力更大。
不但对他当时的影响力大,而且一直影响到了八九百年以后的二十世纪。
所以我们说他的第一个不寻常是他的历史评价力不同寻常。
他的历史评价的不寻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古今中外,赞不绝口。
我们先来看中国,在1908年的中国,这一年是“百日维新”失败的十周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光绪皇帝和他的姨妈慈禧太后去死了。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详情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详情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1)考试进行时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2)理想照亮现实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3)敢问路在何方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4)沙场初点兵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5)敢向皇帝说不 ,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06)一介书生单刀赴会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1)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2)朋友一生一起走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3)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4)破解一道无解之题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5)动物开口会说话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6)小人物大道理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07)与大自然对话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1)人见人爱苏东坡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2) 自古英才出少年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3)忧国不谋身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4) 浪漫的实干家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5)十年生死两茫茫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6)苏门六君子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7)海内存知己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8)布衣之交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9)黄州惠州儋州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豪放词里天地宽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1)也无风雨也无晴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2)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3)响彻千古天籁音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4)写在文学边上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5)书画真性情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 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6) 笑对人生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7)舌尖上的东坡 ,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8) 兹游奇绝冠平生 ,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二十七始发愤 ,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2)五十一方九品 ,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01)冰山下的火焰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02)各有各的好 , 欧阳修(01)醉翁之意在哪里, 欧阳修(02)偏向虎山行, 欧阳修(03)他动了谁的奶酪, 欧阳修(04)提前开始的决战, 欧阳修(05)清醒的醉翁, 欧阳修(06)费力反而不讨好, 欧阳修(07)忠臣反被忠臣害, 欧阳修(08)科举文章怎么写, 欧阳修(09)后浪如何推前浪, 欧阳修(10)力断皇帝家务事, 欧阳修(11)花甲之年惹绯闻, 欧阳修(12)《卖油翁》的境界, 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 欧阳修(14)退而未休名千古,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1)这个宰相不寻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2)不做京官为哪般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3)给力的基层一把手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4)中看不中用的京官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5)百年帝国烂摊子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6)挑兵挑将费精神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7)北宋百年第一札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8)讲课也能惹出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09)小女子掀起大波澜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0)不能承受青苗之轻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1)从变法到变脸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2)十大罪状三不足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3)熙宁新法一二三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4)一张画击倒王相公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5)东山再起也枉然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6)冷面宰相的独特个性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7) 说不尽的王昭君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8) 翻案诗文第一家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19)拗相公与司马牛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0)不是冤家不聚头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1)可怜人间四月天 ,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22)千秋功罪任评说 , 曾巩(01)非常七加一, 曾巩(02)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曾巩(03)身处乡野名比天高, 唐宋八大家大结局——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solve the inspection, partial arrangement many, the effect is not good enough.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inspection on the project, can be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re is no legal and policy basis resolutely revoked, unauthorized resolutely stop, only keep safe production units of the annual target assessment responsibility target assessment 2 inspection work, strict standards and financial rewards。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01始发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
在“三苏”中,“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后世所熟知;“小苏”苏辙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们的父亲“老苏”,在名气上则稍显逊色,但苏洵在文学发展史上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六国论》等名篇,传之后世,谓之经典。
那么苏洵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培养出了两位杰出的儿子的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一集《二十七,始发奋》,敬请关注。
【康震】苏洵的名气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他是苏辙和苏轼的爸爸。
他这个爸爸,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父名因子贵而显。
第二个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经》了。
我们知道在《三字经》里边有这么一段话:“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三字经》说苏洵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那么大岁数了,他还知道后悔要读书,你们这些小的,早早地就应该立志读书。
他变成一反面教材了,浪子回头金不换。
那我们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不对,如果苏洵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这么一不靠谱的、不长进的父亲,怎么会培养出两个这么优秀的儿子呢这逻辑关系不顺。
再者说了,这么优秀的两个儿子,怎么会就有一个不长进的父亲呢这倒推也推不过来,所以此事颇值得琢磨,还得从头说起。
这苏家,眉山苏家是大姓,望族。
苏洵的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苏澹,一个叫苏涣,哥俩儿都中了进士,厉害吧。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推荐下载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一)非常七加一 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
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 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
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
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
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
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
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
苏轼那就不用说了。
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
苏洵你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因为跟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没什么特别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也没事,你要会背《三字经》就可以,《三字经》里边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读书笔记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康震教授在评说唐宋八大家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根据康震教授的评说,整理出一份读书笔记,以供大家参考。
一、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1.唐宋八大家概述康震教授认为,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
他们在文学上各有特色,共同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2.各大家文学特点(1)韩愈:以道自任,主张文以载道,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2)柳宗元:擅长寓言,寓意深刻,讽刺性强。
(3)欧阳修:文章平和醇厚,注重情感抒发。
(4)苏轼:才情横溢,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
(5)苏洵:文章纵横捭阖,善于议论。
(6)苏辙:文章稳健扎实,富有哲理。
(7)曾巩:文章严谨,注重实际。
(8)王安石:文章议论风生,提倡变法。
二、读书笔记1.唐宋八大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通过阅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的文章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重视思想性:唐宋八大家认为文学应具有教化作用,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2)注重情感表达:他们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追求形式美:在文章结构、辞藻、声韵等方面,唐宋八大家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2.唐宋八大家的人格魅力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他们敢于直言,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后世的影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被后人传颂不衰。
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通过康震教授的评说,我们对唐宋八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阅读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文学智慧,还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
(完整版)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超越千年的诚心英豪演讲人:康震讲课老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唐朝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布学术论文40 余篇,第一版各种学术著作4 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课科研奖赏5 项,主持、参加的省部级以上教课科研项目 4 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代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唐宋八大家”究竟有着如何独到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代如何的启迪?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议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身实践,一方面又培育了很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阵容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代并称为“韩柳” 。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 趋于衰败,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
到了北宋期间,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从头走上了平和畅达、反应现实生活的道路。
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举成名。
他们共同倡议朴素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赐予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 年 1 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扫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如何的出色清点?今日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全文:我们讲完“三苏”以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需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清点,归纳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超越时代的文人集体,他们的整体成就是特别高的,假如没有“唐宋八大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他们的思想和人品,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就会失容好多。
“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他们总合创作了快要 9000 首诗词,12000 多篇文章,人均 2600 多篇诗文。
(完整版)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一)非常七加一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
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
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
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
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
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
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
苏轼那就不用说了。
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
苏洵你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因为跟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没什么特别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也没事,你要会背《三字经》就可以,《三字经》里边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演讲人:康震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工程4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唐宋八大家〞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
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鸣惊人。
他们共同提倡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1月开场,"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收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盘点?今天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全文:我们讲完"三苏〞之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展一番总结和盘点,归结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跨越时代的文人群体,他们的总体成就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唐宋八大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就会失色很多。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演讲人:康震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世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唐宋八大家”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人并称为“韩柳”。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
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鸣惊人。
他们共同提倡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1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收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盘点今天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全文:我们讲完“三苏”之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要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盘点,归结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跨越时代的文人群体,他们的总体成就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唐宋八大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就会失色很多。
百家讲坛-苏轼【少年成名】讲稿-康震
百家讲坛-苏轼【少年成名】讲稿-康震百家讲坛-苏轼【少年成名】讲稿-康震文字版--------------------------------------------------------------------------------画外音:你知道苏轼吗?你了解苏轼吗?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苏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人又该如何解读他的宦海沉浮与儿女情长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欺负的别样人生。
系列节目《苏轼》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请关注。
康震:对于苏轼苏东坡,我想各位观众都非常的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优秀诗篇: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禁不住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走在庐山的风景里的时候禁不住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禁不住用他的诗来宽慰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一个中秋的月夜思念我们的亲人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对这样一位伟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学家,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我们到底想过没有,他的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诗句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他的少年时代,他究竟接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他科举考试成绩如何;他进入仕途之后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他又是为了什么被一贬到了黄州,而后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短短十七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八品官升为三品大员,最后苏轼又是因为什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一贬到了惠州,再贬到了儋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呢?所有这些象迷一样的问题,就共同的汇成了苏轼丰富的一生。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总结
超越千年的诚心英豪演讲人:康震讲课老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唐朝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布学术论文40 余篇,第一版各种学术著作4 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课科研奖赏5 项,主持、参加的省部级以上教课科研项目 4 项。
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个被后代仰望的传奇名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唐宋八大家”究竟有着如何独到的个性魅力他们的人生传奇和道德文章,又会留给后代如何的启迪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议者,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一方面亲身实践,一方面又培育了很多青年作家,使得“古文运动”的阵容日渐壮大,这两个人也被后代并称为“韩柳” 。
晚唐时代,“古文运动” 趋于衰败,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
到了北宋期间,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使散文从头走上了平和畅达、反应现实生活的道路。
苏轼,中国古代最传奇的文化巨人;苏辙,比苏轼可能还要劲爆的激情政治家;苏洵,布衣之身却名扬天下;曾巩,躬耕乡野却能一举成名。
他们共同倡议朴素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的散文,反对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的骈文,赐予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从2010 年 1 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先后分四部播出了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作为整个系列节目的扫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将会带给我们如何的出色清点今日的人们将如何来解读“唐宋八大家”呢全文:我们讲完“三苏”以后,“唐宋八大家”的每一位大家就都给大家介绍过了,我们很有必需对这样一个大的系列进行一番总结和清点,归纳起来看“唐宋八大家”这个超越时代的文人集体,他们的整体成就是特别高的,假如没有“唐宋八大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他们的思想和人品,中国古代的文学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就会失容好多。
“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他们总合创作了快要9000 首诗词,12000 多篇文章,人均 2600 多篇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全文康震目录: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第二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第三集:《身处乡野名比天高》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
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
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
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
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
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
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
苏轼那就不用说了。
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
苏洵你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因为跟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没什么特别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也没事,你要会背《三字经》就可以,《三字经》里边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苏老泉那是他的号,一说苏老泉想起来,这人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那是苏洵。
所以说这几个人都有别的渠道。
还有王安石,王安石你就是什么全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你只要记住一条,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改革家,最大的改革家,再者说人家《伤仲永》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是选的,还有那最著名的那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你看,除了散文都有自己的绝活,怎么都能想得起来。
就这曾巩实在是难办,他也没有什么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诗;也没有什么让我们觉得特别优美的词;也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有一种传诵千古的散文;也没有个什么有名的兄弟给自己帮衬一下,那爸爸可能也没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改革家;也没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几边都不靠着。
你要说他有什么政绩呢?我们好像就没关心过他做过什么官。
你要说他的个性是怎样的?我们似乎也不太关心这个人的生活,不关心和不了解他的情趣。
你要说他写过什么有名的诗词,我跟你说,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没这个专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时代的人里边,秦观曾经评价他说什么呢?秦观说曾巩写文章妙绝古今,写文章那古今第一把,写得好,可是这个人不擅长写什么呢?有韵之文。
就是他不擅长写诗和词这样的韵文。
“曾子固文章绝妙古今,而有韵者辄不工”——宋·赵与时【宾退录】当时有一个怪人叫刘渊才,这人说话很奇怪,奇怪在哪儿呢?他跟别人说,我平生有五大憾事,就是有五件事情非常遗憾。
别人就问他,说是什么呀?你说啊。
这老刘就闭着眼睛不吭声,过了好久才说,我不说,我说了你们会笑话我,会小看我。
在我看来这五件事情都很重大,但是你们会笑话我,所以我不说。
人家说,说说说,不笑话你,都尊重你,你说。
那人说那我说了?说吧。
说这五大憾事,第一,恨鲥鱼的刺太多。
第二,恨金橘味道太酸。
第三,恨这个莼菜菜性过冷。
第四,恨这个海棠花不够香。
第五,恨著名的散文家曾巩不会写诗。
这大家听了以后哈哈大笑。
你看你看你看,我说你们会小看我吧?大家心说哎哟喂,我的老天爷,您恨的就这五件“重大”的事件啊?您也太碎了,能不能恨点有价值的?哎,但是这给我们提供一个信息,这个人虽然说话有点不靠谱,但他希望曾巩如果会写诗或者诗写得好,在他心目当中曾巩的形象就怎么样?更加完美了。
画外音:曾巩流传至今的诗作有四百多首,虽然与苏轼、欧阳修这样的诗词大家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大多也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寓意深刻。
对于曾巩的文学成就,他同时代的人更有发言权,那么,欧阳修、苏轼这些曾巩的同代人是如何评价曾巩的呢?康震:可是不管你怎么说,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人太没名气了,而且我们还有一种很过分的感觉,就是怎么会把他选到八大家里头呢?别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理由,他有什么理由呢?这个呀,我们说人家反正给选进去了,人家选进去了说明人家当时选的时候,茅坤选他是有理由的,而且对他的评价肯定比我们现在,就这会儿对他的评价要高。
那我们就很奇怪,怎么我们隔了这几百年,难道我们对他的评价的差距就能差几百年吗?你要认识这一点那就得从头开始说起,从哪个头上说起呢?得看当时曾巩的时代,他们的人对曾巩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人就是欧阳修,因为前面我们说了嘛,好像曾巩应该是欧阳修最喜欢的学生。
欧阳修第一次见到曾巩,对他的评价就非常高,而且在一篇文章里边他怎么评价曾巩呢?他说,“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
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欧阳修【送杨辟秀才】我一看见他,他就像那个在一群鸟当中的雄鹰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展翅高飞。
他给别人夸耀说什么呢?“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在我的门下人太多了,成百上千的人向我求教,我是天下文宗,要来向我求教、要想投到我门下的人很多。
我们上次讲了,欧阳修也挺挑剔的,有的人他也看不上,但是我最喜欢的,独独最喜欢的就是谁呢?就是这个曾巩。
他对曾巩太偏爱了,我们原来讲过,人家苏轼本来文章写得挺好的,就那考试卷完全是第一名的水平,他非得觉得只要是写得这么好的肯定是曾巩写的,最后给弄了个第二名,为了避嫌嘛。
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呢?他对曾巩特别地偏爱,而且他对曾巩的水平是坚信不疑。
还有一件事,那前面是苏轼本来写得好,给了个第二,这回是王安石,有人请王安石给他们家写家谱,王安石写好了以后,那家人就把家谱送给欧阳修再审阅一下。
大家听明白了吧?这个是谁写的呢?王安石写的。
欧阳修一看,开始觉得怀疑,因为上边没有署名,怀疑是不是王安石写的?后来觉得写得这么好,这不太可能是他写的,他怎么可能比曾巩还写得好?这肯定是曾巩写的。
你说这就没救了,明明是人家苏轼写的,后来也是人家王安石写的,他只要是看见写得好的,那就是曾巩,但这翻过来说明什么?说明曾巩的水平,文章的水平高不高?非常高。
你想,欧阳修是干什么的,欧阳修自己写文章还要鉴别别人的文章,他还要带领一个时代的文章,那是当代文宗,他眼光错不了,这是欧阳修。
王安石对曾巩也是倍加推崇。
有一阵子有人诽谤曾巩,说这曾巩人品不好,曾巩怎么样这个那个。
王安石替他辩护,就写了一首诗,在这诗里边有这么几句,说什么呢?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
”——王安石【赠曾子固】说什么意思啊?说我告诉你,曾巩的文章没人能跟他比,他就好比天上的星斗,就好像陆地上的江海一样。
后来他用了一个很极端的比方,说如果这人将来死了,那也是班固和扬雄。
这个说法有点别扭,因为人家没死,你非得把他比成死了以后怎么样,但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他的这样的一个地位,就是说如果你们现在诽谤他,他如果真的他死了,他就是死了,他也不是个一般的人,他会像班固和扬雄一样流传千古。
王安石是什么人啊,王安石后来做了宰相,而且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在北宋也是领袖群伦,不是一般的人。
他很推崇的人,水平肯定也错不了。
还有苏轼,苏轼比曾巩小十几岁,可是他们俩是同年的进士,算是欧阳修底下的、都是同学。
苏轼对他也倍加推崇,怎么叫做倍加推崇呢?有一年苏轼的老乡,两个书生写了一些文章想要找人求教,苏轼专门为这个给曾巩写封信,推荐这两个书生去拜见他,而且后来苏轼还专门请曾巩为自己的伯父写墓志铭。
我跟你说苏轼那更甭提了,眼界高着呢,他能邀请你给他的家里的伯父写墓志铭,那对你的文章是极大的肯定,而且苏轼后来在一首诗里头也特别地写道“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苏轼【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这么说吧,欧阳修门下有水平的人多了去了,可是我就觉得这曾巩水平最高,他这花儿一绽开,其他的花都很难看,就这么个比方。
所以就说什么呢?你看咱用不着再多举例子了,这是最有代表性的,而且也是八大家里边的同事,是不是?你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当然苏辙也有评价我们就不提了,都是当时的大腕儿,这些大腕儿非常赏识的人,这帮人犯不着拍曾巩的马屁,那就说明曾巩水平确实高。
画外音:曾巩是欧阳修最为欣赏的弟子,当时的文坛对曾巩的评价又是如此之高,但是欧阳修最终却将领袖文坛的重任交给了苏轼,并没有交付给曾巩,这又是为什么呢?同样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苏轼与曾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曾巩的文章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康震:我告诉大家,曾巩的文章固然写得好,但是曾巩的文章是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曾巩的文章,第一是固守原始的儒学的那个理,也就是说在曾巩的文章里边,他所阐述的儒学的道理那都要保证它绝对地纯净,对佛教、对道教,他是完全排斥的,他保持儒学的纯净性。
这点跟苏轼一样不一样?那肯定不一样,苏轼是出入于儒、道和佛教之间的,他既通儒又通佛又通道。
这是第一点。
第二,曾巩的文章跟苏轼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他的文章主要是重实用。
曾巩写的史论比较多,写的议论文比较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曾巩的文章里边他要讲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非常地端正,非常地纯净,一点都不搀渣子。
但我们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太干净了营养成分就缺失了。
这个文章议论得太多了,它就不是那么生动了,所以有人评价曾巩的文章,叫什么呢,叫“典雅有余,精彩不足;庄重有余,活泼不足;思想有余,趣味不足。
”可这些你翻过来再看苏轼,那什么都有,他也能典雅;他也能庄重;他也能活泼;他也能有趣味。
他也有思想;他也有文学;他也有精彩。
而且比起苏轼来讲,那当然他没有苏轼那样浩瀚的思想,没有那样广博的学识,没有那样一种非常通达的人格,所以综合起来看,你要对曾巩有一个认识,就是为什么像欧阳修这一批人这么样地对他有高的评价,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就是他在这一群人当中他是有特色的,他的特色就是他阐发的道理很端正,他写文章非常地规范,他的文章的布局那也是非常地合乎一般散文家的这样一种审美的标准,这种标准叫什么呢?就是非常地端正;非常地典雅;非常地庄重;非常地富有深度,但它可能就不是那么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