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上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四上【精品】课件-题西林壁

部编四上【精品】课件-题西林壁
输入标题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02
侧:侧面。.
输入标题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03
输入标题
感谢 您的聆听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 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 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推荐书籍:儿童必读 书目《稻草人》 《童年》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原文
版本一
题西林壁⑴
横看成岭侧成峰⑵,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⑷, 只缘身在此山中⑸。
版本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看山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
山河图点此输入标题来自点此输入标题点此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标题
词句注释
01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
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件
2020年9月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题西林壁
Technology Star Air Business
苏轼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题西林壁》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秋季 统编教材 语文课件
2
0
2
3


四 年
西 林 壁





9 古诗三首
2
0
2
3


四 年
庐山
西 林 壁





2 0 2
题西林壁
3


四 年
shì
西 林 壁
级 语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
2骤
0
2
3
年 四
解诗题,知作者

题 西 林 壁

语 文
抓字眼,明诗意


西 林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2
0
2
3 年 四





缘题 西 林 壁



上 册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2 0
题西林壁
2
2
0
2 3
下课!


年 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1日
➢ 最新2023-2024学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
题 西 林 壁
此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更换使用(原创) 下载后不需要可以删除掉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山,并用自己的诗句写下了庐山的美。
朗读指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 峰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 应有高亢之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明明是身在庐山,为什么却不识 庐山的真面目呢?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这两句中,苏轼都站在哪些不同的 角度去观察庐山呢?
苏轼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他看 到的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借助图片说一说“岭”和“峰”的区别。
岭:连绵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
庐飞人山流间竹直四影下月几三芳千千菲秋尺尽,,山疑山锁是寺高银桃峰河花水落始自九盛流天开————朱李白元白居璋易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游览过庐
明诗意,品诗句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①西林②壁 从正[面宋看] 苏,轼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 巍横峨耸看立成;岭从侧远成处峰、,近处、注释高处、低处看,庐山 会远呈现近出高各低种各不不同同的。样子。① ② 之〔 〔题 西所〕林以书 〕写西认林,不寺题清,写在。庐今山江西真庐 正不的只面缘识貌③庐身,山在是真此因面山为目中我,。正身处山 ③脚庐〔下缘山。〕之因为中。。
题西林壁
-.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解诗题
题①西林②壁
[宋]苏轼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精品]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课题西林壁》课件(PPT 可编辑版)

[精品]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课题西林壁》课件(PPT 可编辑版)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上
题西林壁
教学课件
我们先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 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 庐山的诗《题西林壁》,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 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就让我们随着诗人苏 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宋 ;苏轼 ;三苏。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 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1、解释下列词
题: 书写
西林: 庐山的西林寺
只缘: 只是因为 不识: 不知道,不清楚
横看: 正面看
2、《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 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 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设计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得出结论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1、作者从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面所见 到的不同形态的句子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然后说出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著名的文
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
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
》。这首诗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
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 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 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 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ppt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课件.ppt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xx
9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2021-1-7
xx
10
2021-1-7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xx
1

2021-1-7
xx
2
2021-1-7
xx
3

2021-1-7
xx
4
2021-1-7
xx
5

2021-1-7
xx
6
2021-1-7
xx7低源自2021-1-7xx
8
2021-1-7

《题西林壁》优秀课件

《题西林壁》优秀课件

9 古诗三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
“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游山所 见
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9 古诗三首
思考: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9 古诗三首
远近高低/各不同
9 古诗三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 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 庐山之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9 古诗三首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 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而已,这必 然带有片面性。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判 断什么人,看待什么事情,都要从多个方 面、多个角度去观察,多听取他人的意见 ,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人或事。
9 古诗三首
二、俗话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不___识__庐___山___真__面___目___,__只___缘___身__在___此___山__中___。_
9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 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同堂演练
一、填空。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苏轼 )。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横__、__竖__不同的角度,处在 _远___、_近___、_高___、_低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人9教古版诗三语首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9 古诗三首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西林壁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西林壁PPT课件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新知讲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堂练习
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C )。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 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XX
新知导入
说说魔方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从左边看是红色的;从右边看 是蓝色的;从上边看是黄色的。
它告诉我们的小道理就是: 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走进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课文精讲
学习第三、四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是因为……
交流: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精品]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课题西林壁》课件(PPT 可编辑版)

[精品]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9课题西林壁》课件(PPT 可编辑版)
谢谢观看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 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 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 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横看:从正面看。 岭:山脉。 侧:从旁边看 诗的大意: 从正面看是蜿蜒的 山岭,从旁边看是 险峻的高峰。
题西林壁
诗题:题目,交代了诗
的主要内容。是苏轼与友 人参寥子同游西林寺时题 写在寺壁上的作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tí 题 lú 庐
cè 侧 yuán 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 巨大影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 自创新意。
总体印象: 雄伟壮观,千姿百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 那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请写在下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请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
启发是( c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 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 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 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指庐山。
诗的大意:

只是因为我人身处

在庐山之中。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9 题西林壁 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高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低 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庐山之景
侧 远

高 近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 伏 、从侧面看庐山,山峰高耸入 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象棋
刘老师
孤相单士护王宫, 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苏轼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侧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远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近景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多诵读、悟诗情
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诗人已经从横侧 远近高低去看庐山 了,为什么诗人会 说“不识庐山真面 目呢”?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明 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 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 客观的立场上。 正如俗语所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学习古诗的步骤:
一、解诗题、知作者 二、抓字眼、明大意 三、多诵读、悟诗情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

近 处 瞧 , 这 些 山 都
什 从 呢 远 ? 处 , 看 , 从 么
姿山 于 的 态的 理解诗句的意思 真 各山 所从 认 清 正 不岭 见正 , 面 相绵 的面 这 目 同延 形看 是 让 。起 状, 为 我 庐伏 、庐 ; 难 山
宋—苏轼 苏轼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平地突起于江湖之 山水掩映,风景秀丽,夏季凉爽宜人, 滨,山水掩映,风景秀丽,夏季凉爽宜人,是中国著名的 避暑和旅游胜地。庐山北部断崖形成的峡谷峭壁, 避暑和旅游胜地。庐山北部断崖形成的峡谷峭壁,奇险壮 锦绣谷、大天池、小天池、龙首崖、 观。锦绣谷、大天池、小天池、龙首崖、仙人洞等都是著 名景点。山的东南部有汉阳峰、五老峰、含鄱口等胜景。 名景点。山的东南部有汉阳峰、五老峰、含鄱口等胜景。 庐山断层叠起,形成许多瀑布:如王家坡双瀑、黄龙潭、 庐山断层叠起,形成许多瀑布:如王家坡双瀑、黄龙潭、 乌龙潭、石门涧等。最著名的三叠泉,三级跌水, 乌龙潭、石门涧等。最著名的三叠泉,三级跌水,总落差 120米 其形、 动态之美令人叹绝,被誉为“ 达120米,其形、声、动态之美令人叹绝,被誉为“庐山 第一奇观” 第一奇观”。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 山清水秀, 博,山清水秀,风景优 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风景名胜,说说看。 风景名胜,说说看。
观看庐山的录像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著名的北宋诗 人苏轼在观赏了庐 山后,写下10首诗, 10首诗 山后,写下10首诗, 其中一首就是《 其中一首就是《题 书写,题写。 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 西林壁》。
庐山的西北麓有晋释慧远建造的东林寺, 庐山的西北麓有晋释慧远建造的东林寺,是中国 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山中寺庙曾多达300余处,最 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山中寺庙曾多达300余处, 300余处 著名的有东林、西林、大林,称三大名寺。海会、 著名的有东林、西林、大林,称三大名寺。海会、秀 万杉、栖贤、归宗,称五大丛林。著名文人李白、 峰、万杉、栖贤、归宗,称五大丛林。著名文人李白、 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等都留有石碑题记。 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等都留有石碑题记。庐山南麓 秀峰一带,遍布历代文人墨客和著名人物的足迹, 秀峰一带,遍布历代文人墨客和著名人物的足迹,留 下众多古迹、传说和艺术价值很高的碑刻。五老峰南 下众多古迹、传说和艺术价值很高的碑刻。 麓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麓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时与岳 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朱 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先后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 熹、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先后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Βιβλιοθήκη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被合称为 “三苏”。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 岭
山 峰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要想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 怎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