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6dec8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艾青的诗歌《绿》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有的绿色,风是绿的,雨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乃至绿的生命。
“绿”具有永恒的魅力。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而本文内容抽象,较难理解。
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绿意盎然的春之图,帮助他们理解绿就是春天的象征,从而迅速拉近他们与课文的距离。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阅读比较,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艾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春天的景色呢?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师导入: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6013e1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e.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47c82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6.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dbad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e.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2be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6.png)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背诵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语文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后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通过例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绿》2. 生字词:绿叶、草地、春风、阳光、生机勃勃、翩翩起舞等。
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答案:例文《美丽的校园》。
2. 作业题目:课后收集关于大自然的诗句,与同学分享。
答案: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199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b.png)
10 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 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4b6c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9.png)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9f9856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8.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绿》的内容和意境。
2.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精心准备的课件3.黑板、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让学生展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的美好之处。
2.学习诗歌《绿》–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大意。
–展示诗歌内容的课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3.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每组展示自己的理解。
–整合各组的意见,共同赏析诗歌的内涵。
4.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可以通过写作或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绿》的内容3.继续阅读有关自然的故事或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想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诗歌《绿》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赏析部分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需要更灵活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2c09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描绘画面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诗意,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感教学法等,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春天景色。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入课文《绿》,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诗意和画面。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e6f72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b.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课文主要描述了春天的绿色景象,包括大自然中的绿树、绿草、绿水等。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20页至第21页,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以及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生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绘的绿色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描绘的绿色景象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颜色,引出本课的主题“绿”。
2.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讲解字义,让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绿色景象。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列出本课的生字词,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字。
2. 课文结构: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春天的绿色景象画。
2. 答案:学生需上交画作,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绿色景象,尝试用语言描述,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与绿色相关的书籍、文章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af0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8.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440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f.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章节为《春天的绿》。
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的描绘和赞美;学习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绿的美丽,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 掌握本课生词、短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的描绘和赞美。
难点:掌握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绿色,激发学生对绿的感知。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绿的美丽。
3. 课堂讲解:a. 解读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b.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c. 讲解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绿色,用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5. 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绿》2. 主要内容:a. 生词、短语b. 修辞手法c.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绿的美丽。
b. 仿写一篇描绘春天的作文,运用本课学到的修辞手法。
2. 答案:a. 绿的美丽体现在生机勃勃、清新宜人等方面。
b. 示例作文: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柳树姑娘披上了嫩绿的新装,在春风中舞动。
河水荡漾,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流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绿的美丽。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81d97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f.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以及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景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如何描绘春天的美景,以及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和朗读能力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3.体会作者的情感,描绘春天的美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利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春天美景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难懂的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拓展。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在春天,你会做些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717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e.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绿》的主题和情节,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表达对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
•难点:表达对自然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三、教学准备•教材:《绿》课文•教具:图片、PPT等•材料:生字卡、课件、习题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课文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绿”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学习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2.分组合作,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展示合作成果。
3.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课文梳理1.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梳理和总结。
2.让学生逐句朗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分析。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体验绿色之美。
2.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绿色的情感,引导他们发散联想。
第五步:课文默写与习题训练1.让学生进行课文默写,巩固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以《绿》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和联想,引导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提升。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有更多的输出和表达。
以上就是此次《绿》优质示范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5aa3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d.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章节为“多彩的春天”。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用词语造句。
4. 分析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10 绿2. 内容:生字词:xxx、xxx、xxx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作者情感:喜爱春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春天的画。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谈谈你对作者喜爱春天的原因。
答案:(1)画春天画面,合理即可。
(2)例:春天来了,小草绿油油的,真可爱。
(3)示例:因为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让人心情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精品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12e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6.pn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内容。
本课主要选自艾青现代诗《绿》,通过描绘春天绿色,展现大自然生机勃勃景象。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学习生字词,掌握词汇用法;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4. 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景象,引入课题《绿》。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绿色感受。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诗句为例,讲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2. 生字词:嫩绿、浅绿、嫩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4. 诗歌主题:春天绿色,生机勃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以“春天绿色”为主题,写一首诗歌。
答案示例:春天来,绿色满地。
小草嫩绿,花儿浅绿。
阳光明媚,生机盎然。
绿色世界,让人陶醉。
2. 拓展练习:收集其他关于春天诗歌,与同学分享,体会诗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组织有关春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绿色。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我认为,自主学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关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4a92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绿》-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绿》-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f293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f.png)
不过,我也发现,在写作练习环节,一些学生仍然难以将所学的词汇和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指导,尤其是如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绿》中是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春天的植物。这些词汇是如何让我们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句子。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巧妙运用,让文章读起来更加吸引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仿写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绿》-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绿》-人教部编版。本课内容包括:课文《绿》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中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的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学习生字词:碧、透、嫩、滑、溅等。
2.阅读理解:课文《绿》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3.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景物。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Leabharlann 目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绿》-人教部编版。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绿》,掌握并运用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a70bb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6.png)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节“多彩的春天”展开,详细内容为课文《绿》的阅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绿》的阅读与理解,生字、新词的学习与掌握。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学习:讲解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并标注出来。
4. 解析课文: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讲解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新词造句,并进行互评、修改。
六、板书设计1. 《绿》2. 重点词汇:春、绿、生机、希望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
4. 作者情感: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写一篇描述春天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装。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树木换上了嫩绿的新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ef8d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9.png)
10《绿》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
本课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以及课文背景了解。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的第十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描绘的绿色世界。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色彩,进而引入课题《绿》。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注生词。
3. 生词学习: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精彩句子,讲解修辞手法。
5. 课文背景了解: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2. 生词及短语3. 句子解析4.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a. 选择题:判断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b. 简答题:简要描述课文中描绘的绿色世界。
c. 作文题:以“我心中的绿色”为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词学习和句子解析2. 教学目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一、生词学习和句子解析1.词义解释:对生词进行准确的词义解释,可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学生通过进一步自主探究发现现代诗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反
复朗读,又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1. 学习“阅读链接”。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
感受?
(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 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 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 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 检查预习。
7
生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 力。
8
预设:这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
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 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想象,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诗的意
课件出示:
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
情景吗?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校园里(
)在一起,
公园里(
)在一起,
田野里(
)在一起。
a.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b. 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
(6)学习第 5 小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
①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
③理解“发黑、出奇”。
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预设:绿的
程度深) 师:“出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特别,不平常)
④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
板块二 精品细读,想象画面
④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1: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
绿。
示例 2: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5
⑤师示范读后,指2 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寻找“诗韵”
1. 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0 课《绿》。(板书课题:绿)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 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 2. 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 3. 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1)课件出示第 2 小节。 (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3)感受“绿”的多。 ①想象“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预设:各种各样的绿色) 都有哪些绿?(预设:墨绿、浅绿……) ②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预设:从省略号可以看出) ③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预设: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 出示诗句) 生轻声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4)感受绿的美。 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交流) ②师指名读第 1 小节。
10 绿
?教学目标
1. 认识“挤、叉” 2 个生字,会写“瓶、挤”等 4 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 8 个词语。 2.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 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 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板块三 朗读课文,初感绿意
1. 释题。 (1)生齐读诗题。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3)师指名读诗题,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 2. 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 5 节) (3)师指名分节朗读全诗,相机正音。 (4)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5)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 么? ②预设: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 水是绿的 , 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6)再读全诗,在读中理解。 3. 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 步。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
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
)是绿色的。
小溪潺潺流过,(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
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 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
(5)学习第 4 小节。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③师指名读后,全班读。
6
(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 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 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课件出示:“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 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示例 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 发蓝,浅极了,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课件出示: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 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生齐读) 2.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 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 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 : “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 或句子在文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 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后豁然显现,学生的学习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教学策略
1. 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和 8 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 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 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 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 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 诗意、诗情。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 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 想,边读边体会。通过反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 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 境。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类文链接更好地体会“绿” 在作者眼中的意味,“绿”在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的作者的情感。对于现代诗的教学,在让学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挤、叉” 2 个生字,会写“瓶、挤”等 4 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 8 个词语。 2.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读“ chā”, 不 要读成了“ cā”。 (3)识记字形。 ①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示例: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瓶”字。 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 此板块主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
1. 学习第 3~5 小节。 (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
3~ 5 小节。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轻声地自由读第 3~5 小节。
(3)生读第 3~5 小节。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 3 小节。
①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