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989a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7.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然而,近年来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滇池面临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和工业活动。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湖泊,增加了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滇池,造成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超标。
其次,滇池的水质持续下降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滇池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很多居民被迫购买瓶装水。
此外,滇池的水生生物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威胁到湖泊的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湖泊水污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滇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监测,才能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农业和工业污染的管理。
对于农业活动,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求其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加大投入,加强滇池水环境治理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投入,用于修复湖泊的生态系统和提高水质。
开展湖泊植物治理和湿地修复工程,改善滇池的自净能力。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滇池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善滇池的水质,保护滇池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8061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6.png)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1.1 调研方法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
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
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2.1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
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3.1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
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4.1 加强水质治理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综上所述,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滇池,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及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b8a7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3.png)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
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滇池的水质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滇池特色资源调查报告
![滇池特色资源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6b78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4.png)
滇池特色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滇池特色资源一、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滇池特色资源,为相关部门和旅游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自然资源1. 水域资源:滇池水域面积广阔,湖水清澈。
湖中的养殖资源丰富,有多种淡水鱼类,如鲤鱼、鳖、鲫鱼等。
此外,湖岸边也有大量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以进一步提升滇池的生态价值。
2. 生物资源:滇池周边山区和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包括滇池鲶鱼、金线莲花螺等。
这些物种是滇池独特的生物资源,对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人文资源1. 文化遗产:滇池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滇池船家文化、苗族和傣族的传统文化等。
滇池船家文化是滇池特有的渔民文化,记录了当地人民对滇池的依赖和敬畏之情。
苗族和傣族的传统文化则丰富了滇池周边地区的多元文化景观。
2. 历史遗迹:滇池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古代城市的遗址、古建筑和古代文化遗址等。
这些历史遗迹体现了滇池地区千年来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旅游资源1. 水上旅游:滇池的水域面积广阔,是进行水上旅游的绝佳地点。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游览湖面,欣赏湖水的清澈和湖岸的美景。
同时,水上运动项目如划船、钓鱼等也深受游客喜爱。
2. 自然景观:滇池周围的山区和湿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游客可以在山区进行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欣赏到山间的美景和自然风光。
湿地区域则提供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吸引了众多生态爱好者和摄影师。
3. 人文景观:滇池周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也成为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参观滇池船家文化展览馆,了解当地的渔民文化;还可以游览古代城市遗址,亲身感受丰富的历史文化氛围。
五、发展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要保护滇池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监测和管理,控制污染源和养殖活动对湖水的影响,提高滇池的水质和生态价值。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7fde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f.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滇池污染的状况,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滇池的水质和环境。
1.2 调查背景滇池是云南省的重要淡水湖泊,长期以来扮演着供水、灌溉和生态保护等多重角色。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大量的富营养化现象以及水体富集了大量的有害物质。
2、调查范围和方法2.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涉及整个滇池的水域范围,包括滇池周边的城市、农田和工业区。
2.2 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水样采集、底泥采样、环境监测设备安装等,以全面了解滇池的污染来源和水质状况。
3、调查结果和分析3.1 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分析通过对滇池水样和底泥样品的分析,发现滇池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氮、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物质,并且超过了相关的水质标准。
此外,还检测到了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
3.2 污染源分析经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滇池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雨水径流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多方面原因。
3.3 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滇池由于水质恶化,导致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影响,包括湖泊生态系统的崩溃、湿地生态退化等问题。
4、解决方案和建议4.1 加强源头治理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雨水管网建设和管理、严格监管工业废水排放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源头减量控制。
4.2 提高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完善滇池周边的水处理设施,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4.3 生态修复措施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滇池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加自然的净化功能。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调查报告原始数据、调查过程中的照片和视频等。
6、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污染物:指对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的物质或能量。
3、滇池:指位于云南省的一处重要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af2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e.png)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和晋宁县境内,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
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多种物种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很高。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了解滇池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滇池的水质与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富营养化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排放废水所致。
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
蓝藻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蓝藻产生的毒素也会危害人类健康,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除了水质问题,滇池的湿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是在滇池周边,大量湿地被填埋和开发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
这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植物和生物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湿地的破坏也使得滇池的水质更加不稳定,失去了对水体净化的功能。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滇池的渔业资源已经极度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滇池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
正常而言,滇池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无限捕捞和无序管理,滇池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
针对滇池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质监控和污染治理。
加大对农业和城市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保护好滇池周边的湿地,减少填埋和土地违法开发的现象,保护湿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限制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生态资源。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2057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5.png)
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滇池的污染调查报告滇池,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水域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
本文将对滇池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污染源分析滇池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农业和工业。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农药残留和养分过剩,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工业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其中包括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二、水质检测结果经过对滇池水质进行多次检测,发现水中的氨氮、总磷和总氮等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特别是在滇池周边的农田和工业园区,水质更是严重恶化,超标情况更为明显。
三、生态系统受损情况滇池的污染不仅对水质造成了影响,还对滇池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水中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体缺氧,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受到了威胁。
同时,一些有害物质的存在,也对滇池周边的植被和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的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养分利用率。
其次,对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滇池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公众参与和教育滇池的污染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滇池的保护活动,如组织清理滇池周边的垃圾等。
六、国际合作滇池的污染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问题,也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云南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滇池的治理工作。
七、结语滇池的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f7146cb307e87100f69605.png)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时间:2013-4-30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第二部分:调查一.调查对象二.调查时间三.调查方法四.调查目的五.调查过程六.调查体会七.调查结果八. 结果分析第三部分:基本结论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第五部分:附件第一部分前言一.摘要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
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
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1.滇池地理位置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
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63e8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0.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简介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之一。
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来源滇池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工业污染是滇池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湖泊,使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增多,引发水藻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病原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二、污染影响滇池污染已经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滇池水质严重下降,水中富营养化严重,水藻繁殖造成水域变绿,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湖水寿命缩短。
2. 渔业资源减少滇池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但由于水质恶化,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3. 生态系统失衡滇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质恶化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 健康问题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风险,例如引发肝癌等疾病。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滇池周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大量有害物质不再进入湖泊。
2.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滇池的负面影响。
3.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滇池周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再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滇池调研报告正文
![滇池调研报告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7d2c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d.png)
滇池调研报告正文1. 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是滇池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滇池对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滇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滇池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2.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以及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滇池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滇池的生态环境、水质状况、湖岸带开发情况、经济利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 调研结果3.1 生态环境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湖岸带开发和乱捕滥捞等问题对滇池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2 水质状况调研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并不理想。
大量的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滇池的生态环境,也给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健康和生活问题。
3.3 湖岸带开发滇池湖岸带的开发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矛盾。
一方面,湖岸带的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滥开发和无序建设导致湿地的消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湖岸带的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4 经济利用滇池的渔业资源丰富,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乱捕滥捞的问题严重,滇池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合理规划和管理渔业资源,加强监管,是保护滇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水质污染、减少养殖污染和限制化学物质排放,改善滇池的富营养化状况。
-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避免滇池水位的剧烈波动,保护滇池的生态系统。
- 加强湖岸带开发管理,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限制滥开发和无序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3617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5.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一片美丽湖泊,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本文将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滇池的污染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导致水体浑浊,甚至出现恶臭。
这不仅对滇池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威胁到了周边地区居民的健康。
那么,滇池的污染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工业污染是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滇池周边有多个工业区,这些工业区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滇池中,导致水质恶化。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的径流进入滇池,对水质造成污染。
此外,滇池周边的城市化进程也对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城市排污和建设工程都可能导致水质恶化。
针对滇池的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公众认识到保护滇池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另外,建立健全的污染治理体系也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强滇池的治理和修复工作,恢复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滇池的污染治理模式。
比如,可以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滇池周边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直接排放。
同时,可以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滇池的污染。
综上所述,滇池的污染问题是一个紧迫的环境挑战。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滇池的保护和治理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滇池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到它带来的美好。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2023简版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3439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8.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污染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本报告旨在调查滇池的污染情况,了解污染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近年来滇池水质不断下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滇池的污染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我们组织了一支调查小组,前往滇池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和采样分析水质,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
2. 文献研究:我们调阅了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政府发布的数据,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 专家访谈:我们邀请了水环境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访谈,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滇池污染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三、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工业污染:滇池周边的工业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
许多工厂和企业直接排放废水到滇池,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质。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养分和有害物质流入滇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
3. 城市排污: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滇池,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
4. 旅游活动:滇池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游客的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滇池的生态环境。
四、调查建议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改善滇池的污染状况:1. 加强污水治理: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确保工业废水的彻底处理。
2. 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加强农田和园林的管理,减少养分和农药的流失。
3. 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排入滇池的污水得到充分净化。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abe2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f.png)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为了了解滇池的污染状况以及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滇池污染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该报告。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滇池的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源;- 分析导致滇池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提出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
3.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滇池污染调查:1. 数据收集:收集了滇池及周边地区的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调查报告等相关数据资料;2. 实地考察:对滇池周边的行政单位、工业企业、农田等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污染排放情况;3. 采样分析:在不同位置的滇池进行了水样采集,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4.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结论。
4.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滇池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
2.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田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3. 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缺乏科学管理是导致滇池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4. 滇池水质污染已经对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带来了威胁。
5. 治理措施建议为了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确保排放达标。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人们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3. 限制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田施肥等活动的管理,严格限制和监管污染物排放,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滇池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277e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7.png)
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区,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滇池的地理特征滇池位于云南高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约1886米。
湖泊面积约为294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了深约4.4米。
滇池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迷人。
二、滇池的水质状况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多次采样和测试。
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整体上较为清澈,透明度较高。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滇池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其次,滇池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滇池水质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三、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滇池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拥有众多珍稀的物种。
我们的调查发现,滇池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鸟类和植物。
其中,滇池鱼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如鲤鱼、鳜鱼等。
滇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
此外,湖泊周围的湿地和湖滨植被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滇池的旅游开发滇池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池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的涌入给滇池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游客的乱扔垃圾、乱采乱捕等行为对湖泊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滇池周边的旅游设施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避免对湖泊造成过度开发的影响。
我们呼吁旅游业者和游客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滇池的社区参与滇池的保护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我们鼓励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建议建立滇池保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居民参与滇池的清理和保护工作。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de826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8.png)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滇池污染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滇池的污染状况,查明主要污染源和影响因素,为滇池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为了完成本次调查,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野外调查:我们在滇池周边区域进行了调查,观察水体颜色、异味、浮油等现象,并收集样品进行分析。
2. 调查问卷:我们制定了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向当地居民和相关机构进行了调查。
3. 实验室分析:从野外收集的水样、底泥等样品进行了物理、化学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 大量农业和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滇池,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
2. 滇池周边的旅游和居民活动也对滇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3. 水体中检测到了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严重影响了水质。
4. 底泥中的富营养化现象较为明显,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四、调查结论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加强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工作,减少污染源。
2. 加强对滇池周边活动的监管,限制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推行生态修复和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提高滇池生态环境的质量。
五、对策和建议鉴于滇池的污染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减少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对滇池的污染。
2. 加强水体和底泥的采样与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质数据库,实现对水质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3. 提高公众对滇池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居民和游客养成环保习惯,减少对滇池的污染负荷。
4.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滇池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为滇池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以上是关于滇池污染调查的报告,希望能为滇池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感谢您的阅读!。
滇池的调研报告
![滇池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05ed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6.png)
滇池的调研报告滇池的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高的高原湖泊之一。
我于近期对滇池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对滇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约6千米处,属于大理州境内。
它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886米,面积约为297平方千米,与洱海、泸沽湖并列为中国最大的三个高原湖泊之一。
滇池以其清澈的湖水、壮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著称。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滇池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和资源。
湖水清澈见底,水质良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高原湖泊”。
湖区周围山峦连绵起伏,环境幽雅,处处都是令人陶醉的美景。
湖区还有许多稀有珍禽,如白鹤、黑鹤等,其中一些品种濒临灭绝。
此外,滇池还有许多珍稀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等,为水域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然而,与其美丽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
湖区的水质受到污染的影响,尤其是来自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
湖泊周边的农业活动和养殖业排放的农药和化肥等有机物质污染了湖水,加剧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并威胁到湖区的生态平衡。
此外,滇池还存在过度捕捞问题,导致湖泊中鱼类资源的大量减少。
在我的调研中,我还发现湖滨地区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的情况。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乱开挖和工业污染的行为。
同时,应该鼓励农民采取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应该加强湖泊周边土地的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倡导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最后,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教育,引导人们共同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
总结而言,滇池作为中国最美丽的高原湖泊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和资源。
然而,湖泊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它。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土地保护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留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8381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9.png)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滇池是云南省最大、亚洲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滇池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地治理滇池污染,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一、污染源分析据调查,滇池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污染:农业种植、养殖、施肥等过程中的废物和农药会排放到池塘里,导致污染。
(2)生活污染:人们排放的废水、垃圾、化学物质等都会对滇池造成污染。
(3)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如果不采取处理措施,会严重污染滇池。
二、污染情况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滇池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
其中,水体中镉、铅、砷等重金属超标严重,严重威胁到周围农业和生态环境。
此外,水中悬浮物含量过高,水色呈灰黄色,有的地方甚至发出臭味。
在水边,可以看到大量的藻类和水草,这些植物的生长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影响水中生物的存活和繁衍。
三、治理措施分析为了解决滇池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工农业排放:加强工业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控制,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2)加强监管:建立更加完善的环保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问题。
(3)推进治理项目建设:加大政府对治理项目的投入力度,推进滇池治理项目的建设,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4)加强宣传与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未来展望随着治理和监管力度的加强,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未来,我们希望滇池的水质能够达到二级标准,并且水体生态能够逐渐恢复健康,成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系统。
总之,滇池污染治理是一个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坚决治理滇池污染,保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利用周末,我们小组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小组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2013年4月6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
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
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小组成员实地考察摘要保护环境, 善待家园。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它是人类从古至今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在这个家园里,有许多可以供我们生存的资源。
但是“水可载舟,焉能覆舟”如果我们不保护我们的家园,无节制的向她索取,那地球,她还可以像一个母亲一样养育我们吗?现在,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时,环境被污染这个严峻的事实已经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难道我们做的只能是静观其变吗?不,不能,我们一定要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个家园里,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
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
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而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一、滇池简介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省旅游首位。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
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
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
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
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流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
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
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滇池的环境(一)、过去的滇池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
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从西山远眺的滇池是受第三季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
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
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
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
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
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滇池的水质状况2013年1季度滇池草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总磷超过Ⅴ类水标准。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1。
2013年1季度滇池外海水质类别总体劣于Ⅴ类,主要监测指标中总氮超过Ⅴ类水标准。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0.3。
表1 2013年1季度湖泊水质状况公告注:湖泊水功能类别引自《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河流水功能类别引自云环发【2005】44号文《关于做好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质月报的通知》、云环控发[2001]613号文、昆政复[2004]13文。
水质类别以及主要污染指标按云环站发[2005]23号《关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评价指标规定的通知》中要求评价的项目进行评价,即: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湖泊水质类别评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不参加河流水质类别评价。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
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五类。
2008年以来,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也只有三次同时显示为中度富营养(2011年6月份没有记录查询),分别为2011年10月份和2012年4月份、9月份。
今年滇池水质两次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除了受季节、监测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
2008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
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
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
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