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d0ea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6.png)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7, 5(2), 7-1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journal/ojswc https:///10.12677/ojswc.2017.52002Analysis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Huijuan Wang 1*, Lingling Kang 2#, Juan Sun 2, Feifei Dong 2, Zhou Yang 1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2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Jun. 18th , 2017; accepted: Jul. 12th , 2017; published: Jul. 17th , 2017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 strong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lear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ompare and optimize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research, in which ecological benefits reflect the important value in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 tr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landscape and so 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 index system, th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 tru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ecosystem service theory. Keyword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ffect and Index System, Ecosystem Services Theory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王慧娟1*,康玲玲2#,孙 娟2,董飞飞2,杨 洲1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收稿日期:2017年6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7日*第一作者。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9228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d.png)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带来许多显著的效益,以下是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减轻水灾和土地退化的发生。
水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水峰值,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防止土地退化,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因持续的水土流失和侵蚀导致的土地贫瘠、不育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修复和改善退化的土地,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长和繁衍的场所。
通过增加湿地、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的保护,水土保持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再次,水土保持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农业产量。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改良土质,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这样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通过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此外,水土保持还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改善水资源的保水能力,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积,提高地下水的补给量。
这样可以保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带来许多显著的效益。
通过减轻水灾和土地退化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农业产量,以及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水土保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提高水土保持的实施水平,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3da5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6.png)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地表植被破坏情况却日渐严重,如果没有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并恢复地表植被,就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风险,甚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把控与减少水土流失的问题,借助现代化设备,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把控,做好监督验收工作,进而为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国家,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可作为耕种的土地资源少之甚少。
这些年,可耕用面积呈现出不断缩减的趋势,平均每年人口而以1400万人次的增加,受到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生物生存空间开始不断地缩小,这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为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对现有的土地、土壤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发展农林牧产业是我们要走的一条必经之路。
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从概念层面上分析,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属于两个范畴。
二者在范围上的差异明显,水土保持的范围主要是考虑人为与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方案,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则重点考虑整个生态空间,涉及对象较为广泛,不限制于水土、大气等。
按照地形情况分析,我国山区面积较大,超过国土面积的70%,如果对水土资源未能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国家总面积的1/4,危害程度日渐扩大,沙漠化速度也在逐年递增。
水土流失使得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可见,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应采取科学的方案,使水土保持工作稳步的开展,同时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促使现实问题得到科学化的处理。
2我国水土保持的现存问题2.1社会民众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慢慢地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作为一切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特别是木材商人。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9791f8c58fafab068dc024c.png)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建设必须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水土保持作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有效手段,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前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提升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终极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标签: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建设引言水土资源是人类和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根基。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土是万物生长之本,有土才有粮。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耕地破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我们需要提高水土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水土资源的生态建设,提高水土保持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1、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包括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4大类,生态效益是水土保持的目的,也是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基础。
生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应,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理念的提出,以及人们对生态效益内涵理解的深入,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经济效益是指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提高,增加的可以通过市场交换、用货币形式衡量的效益,是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社会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社会产生的有益作用,是水土保持效益的归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都具体表现为社会效益。
因此,从广义上讲,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也都属于社会效益;从狭义上讲,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水土保持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减轻自然灾害、改善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类,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土保持作为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有效手段,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7bbead168884868662d632.png)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流失问题,由于水土流失,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土壤退化不仅致使流域生态遭到破坏,更致使下游淤积引发各类自然灾害。
另外由于水流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因而水资源质量日渐下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影响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
随着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的加剧,各地开始加大了治理力度,开始将水土保持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工作,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而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国也总结出了诸多实效性较强的治理措施,但是由于这里环境不同、治理条件的差异,这些水土保持措施还需要有效的定量描述,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总结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林草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性水土保持三类措施,下面便针对这三类措施展开分析。
1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1.1 生物林草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
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
由于植物根系作用,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從而改善流域生态,并进一步改良土壤。
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df8d370722192e4536f6dc.png)
浅析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山川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的之本,水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无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关键词:水土流失,原因,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realizes the green mountains and is very importan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soil is the survival, the soil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most fundamental condition,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basic resources.Key words: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reas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benefit analysis1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水蚀面积约150万km2;2002年,水蚀面积已扩大到161.21万km2,加上风蚀面积已经到达356.92万k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7.6%。
平均年土壤侵蚀总量50亿t,相当于140万hm2耕地生产力遭到破坏。
50~70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年增加1560 km2;到90年代,沙漠化土地年增加2460 km2。
水土流失不仅冲走土壤表层沃土,造成土地退化而贫瘠、作物减产,而且造成江河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江河可航路程缩短,湖泊调洪能力降低,引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风沙活动形成沙尘暴,良田草场沙化,影响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更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保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378f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8.png)
水土保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效益分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生生态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水土保持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效益。
一、水土保持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冲刷,减少泥沙和其他污染物的输入水体。
这可以显著改善水的透明度和澄清度,减少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从而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
二、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水土保持不仅可以减少水的污染,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调节。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并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这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不仅可以维持河流和湖泊的水量,还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水土保持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保护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例如,植被的保护可以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
四、水土保持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水循环的过程。
例如,通过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可以减少蒸发量,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增加降水的渗透和植物的蒸腾量。
这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效益广泛而深远。
它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调节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为我们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9ab7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a.png)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不仅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种草等。
这些措施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从而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水土保持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一,水土保持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通过修建梯田、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
比如在山区,合理的梯田建设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农作物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供应,从而降低粮食进口成本,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其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水土流失往往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降低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植树造林可以稳固山体,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当灾害减少,人们用于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费用就会降低,这无疑是一种间接的经济效益。
其三,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这就带动了建筑、材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其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水土保持有助于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对于依赖水资源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水土保持措施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4f130b910ef12d2bf9e7c6.png)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1 生态效益矿山工程水保措施实施后,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减少进入河道的泥沙,减轻下游淤积,同时增加土壤含水量;(2)通过植物措施的实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3)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效调节贴地层的温度、湿度、风力,改善局地小气候;(4)通过植物措施的实施,植被增加,植物种类多样化,促进了野生动物的生息繁殖,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废石场和尾矿区。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态效益:①扰动土地治理率扰动土地治理率为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之和与扰动地表面积的比值。
本项目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之和为41.96hm2,扰动地表面积为43.17hm2。
因此扰动土地治理率为97.2%,比方案目标值96%高。
②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为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与造成土流失面积的比值。
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为29.85hm2,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31.22hm2,因此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为95.6%,比方案目标值92%高。
③水土流失控制率控制率为减少的水土流失总量与水土流失预测总量的比值。
经预测,水土流失总量为11.43×104t,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流失量减少10.95×104t,水土流失控制量率为95.8%。
④控制比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与而治理后的土壤侵蚀模数目标值的比值。
本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大于或等于500t/km2.a,经治理后,其土壤侵蚀模数目标值达到500t/km2.a,控制比为1.0。
⑤拦渣率拦渣率为实际拦渣量与总弃渣量的比值。
矿山建设期间和生产期间,总弃渣量为493.93×104m3,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实际拦渣量为478.03×104m3。
因此,拦渣率为96.78%,比方案目标值95%高。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探析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bce1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6.png)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探析长江科学院重庆分院摘要:水土保持措施是维护土壤健康、促进生态平衡和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方法。
本文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梯田建设、滞留坝建设、防风林带建设以及地被覆盖。
这些措施通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和带来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减少水土流失有助于维护土地肥力和降低洪水风险,而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此外,水土保持措施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被覆盖;梯田建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引言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土地资源的不断退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和分析五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梯田建设、滞留坝建设、防风林带建设以及地被覆盖。
通过探讨这些措施的原理、效益和重要性,我们将深入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土地,提高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为社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水土保持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更涉及到子孙后代的未来。
因此,深入研究和实施这些措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一、水土保持措施介绍(一)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是一项关键的水土保持措施,其原理在于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树木和草本植物,来有效地覆盖土地表面。
这一措施的优势在于多方面。
首先,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减少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其次,植被可以有效地阻止水流冲刷和风蚀,保护了土壤的完整性。
此外,植被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水分渗透,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
而且,植被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最后,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益于全球环境。
(二)梯田建设梯田建设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水土保持手段,主要用于山坡地区。
水土保持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8ae8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1.png)
水土保持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及效果分析1.保护水源: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保护水源,避免水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通过建立水土保持设施,如护坡、绿化带和林地,可以防止土壤和污染物进入水体。
同时,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保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清洁。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2.保持土壤质量: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肥力。
通过建立梯田、沟槽和隔离带等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和土壤贫瘠化。
这些措施还可以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并提供充足和健康的根部生境,有利于植物生长。
3.预防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加固土壤和岩石的结构,改善水的排泄和延缓水流速度,可以减少地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这些措施还可以保护居民和农田免受地质灾害的伤害,提高社会安全性。
4.促进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通过恢复和保护自然栖息地,如湿地和森林,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这些措施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体来说,水土保持措施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它们有助于保护水源、保持土壤质量、预防地质灾害和促进生态平衡。
然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技术能力等。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54c9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c.png)
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摘要:水土流失严重危害我国土地资源,并影响区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土流失会冲刷和带走地表肥沃土体,造成土地贫瘠化,农作物产量下降;流失的土体会积累在河流内部,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宽度变窄;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植被不断减少而形成沙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必须明确水土流失原因和类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升水土保持效益,防止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水土保持防治特点1.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流域的水土流失程度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程度差异往往因地质地貌背景而异。
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流域治理项目的水土流失因素属于人为因素中的工程建设等。
1.2水土流失防治特点(1)点型工程如调蓄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复杂,水土流失易集中发生。
工程施工涉及基坑围护、基础处理、池体以及泵站沉井等,扰动范围分布集中,而且强度较深,施工期跨越时间长,使原有植被遭到破坏。
建设过程开挖土方因为临时回填不及时或者保护措施不足,极易形成大量裸露开挖面和松散堆土,在雨季极易产生坡面汇流,增加了建设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量,对项目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2)管网工程穿越区域广,兼具线型、点型特征,不同区域工程地质、土壤、地形、气象、植被情况略有差异;施工基坑数量多、开挖土方量较大,将产生线型临时堆土或弃土(渣)。
水土流失各扰动地块分散、不连续,导致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
涉及河道时,若防治不及时,水土流失易汇入水体,造成下游河道淤积。
(3)工程占地数量大、类型多,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用地存在大量的绿化区域和表土资源,绿化移植宜以土球形式,随着绿化搬迁至养护区域;多余表土要优先考虑种植绿化、土地整治等,做好保护和利用。
(4)各工程区域地表因施工工艺不同,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扰动和破坏,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有明显不同。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ebba05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9.png)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摘要:在当代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水土流失作为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水的涌入,河床会逐渐隆起,这种隆起的河床不利于防汛。
在汛期到来时,由于河床隆起无法容纳过多的河水,导致河水横向溢出,引发了洪水灾害,对河道周围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田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河流沿岸地区的植被生长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
由于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危害,因此,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对于提高水土流失管理效益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其应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分析引言由于西北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上的淤泥形成了“悬河”现象,同时在黄河河口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地形。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使得当地居民不得不修建许多堤坝以防止泥沙淤积河道,而这些堤坝又往往是由人工开挖而成。
当人们惊叹于这一自然奇观时,其水土流失已经对河流的畅通和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据不全面的资料显示,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可控制的投入,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一问题并协同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对于河流的防洪、灌溉和小流域的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运用水土保持措施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在当地进行投资和种植作物等措施,以缓解土壤疏松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土壤也有一定的需求。
科学手段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与以往的常规耕作截然不同,这里的土壤质地松散,若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则会导致土壤贫瘠程度进一步加剧。
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对当地的土壤情况加以了解,从而找出最适合于当地的耕作方案,进而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该地区的土质疏松和增强其肥沃性,相关人士应该根据当地土质结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作物种植,以提高作物的覆盖率,并通过作物的种植来固化水土,同时通过种植作物来防止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更好地保存地区的水分。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生态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6eef86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2.png)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生态效益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土壤保持稳定,水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水土保持施工设计服务方案中的水土保持项目生态效益,即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为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效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水土保持项目的生态效益,包括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
一、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土保持项目在施工设计过程中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采取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降低土壤侵蚀的速度,保证水质的优良。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水土保持设施,如沟渠的设置、水土保持植被的种植等,能够增加水体的滞蓄能力和渗透能力,提高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努力为生态系统提供恢复和生态工程维护的条件。
保持和改善植被覆盖是水土保持项目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设计中合理选择植被种类,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植被的抗风蚀、抗水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当地特有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繁衍。
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改善,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三、生态景观建设水土保持项目的施工设计注重生态景观的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将绿色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塑造优美的生态景观。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防风固沙林、景观湖等自然景观来增加生态建设的美观度,使得水土保持项目不仅起到安全稳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供人们休闲观赏的场所。
合理设置景观小品和景观景点,利用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组合表达变化多样的自然美感,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活品质。
四、社会经济效益水土保持项目的设计施工不仅能够带来生态效益,同时也带来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泥石流等,减少灾害对农田、居民和道路等的破坏,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8385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3.png)
浅谈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时,可采取多种水土保持举措,如分区管理、科学预防、有效治理等,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如净化空气、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
本文就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作用;工作举措引言:生态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可从水土保持视角入手,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开展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现实作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问题。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一)净化空气基于现代水土保持项目的不断建设,则可以使得林草植被发挥出净化空气的特殊作用。
因为,在林草植被生长过程中能够吸尘降噪,不断改善周边区域的大气生态环境。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加剧,使得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为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对空气的有效净化,则需要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率,使得林草植被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净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相应的氧气。
在城市周边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周边地带的风速,避免造成城市沙尘暴,加剧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由此可见,通过建设成体系的林草植被防护网,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净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良土壤现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时,能够实现对坡面的有效治理,进而使得土壤的含水量不断提升,并对土壤的肥力与性质进行改良,为后续林草植被的生长提供支持。
如砂质含量多、高黏性的土壤得到有效治理后,可使得土壤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推动了绿化植被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预期目标[1]。
(三)涵养水源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因为,在当下的生态系统中,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可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拦截,并提升土壤的下渗力,进而实现对自然水系的增补。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8f1d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b.png)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对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所以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更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为推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结合水土流失原因和类型,论述水土保持措施,分析水土保持效益,以更好地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土保持;原因;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施工建设环节中,部分单位更加关注如何创设更高的经济效益,忽视工程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建设,导致施工现场周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甚至加剧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甚至给农业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把控与减少水土流失的问题,借助现代化设备,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把控,做好监督验收工作,进而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水土保持的作用1)水土保持有助于提升水资源使用价值。
水土流失可能会直接影响水资源使用效率,甚至出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土保持则可以缓解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还可以为经济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水资源,并降低水资源浪费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
2)水土保持可以解决河道淤堵的问题,有效防范旱涝灾害。
利用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方式,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河道淤堵,并适当延长河道使用寿命,将河道防旱抗涝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
3)水土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生态条件。
水土保持的核心作用就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保证生态系统建设的稳定性,并保护水资源与水质,进而为水利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创设良好的条件。
2 水土流失原因2.1 自然因素在自然因素中最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就是气候因素。
例如,暴雨会对本就疏松的土壤造成较大的冲刷力,从而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除此之外,地形地势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591e7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8.png)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水土保持是指保护水源地、改善水土流失状况,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泥沙、减灾增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策略。
首先,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方面,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农田生产力。
当土壤被侵蚀和流失时,其养分和有机质也会随之丧失,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导致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
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维护农田生产力和水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水体条件,以支持不同类型的生物生存和繁衍。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和生境破坏,为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保护河流、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持其中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首先,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持法规和政策。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和监管,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和推广。
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其次,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一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提供经济支持,推动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如坡面覆盖和梯田建设等。
此外,还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创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效能。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化。
水土保持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涉及国内状况,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谈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
![谈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61c2bb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1.png)
谈谈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水土流失作为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自然现象,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随着水的流入,河床会逐步隆起,隆起的河床不利于防汛,在汛期来临时,由于河床隆起无法承载过多的河水,造成了河水的横向溢出,造成了洪水灾害,对河道周围。
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所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水土流失管理效益,为了对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管理中的应用,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分析引言目前,在我国的西北黄土高原,因为其独特的区位条件,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水土流失,从而使黄河上的淤泥出现了“悬河”的现象,并在黄河河口地区产生了独特的“三角洲”地形。
这一天然奇观被世人赞叹的时候,其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河流的畅通与防洪安全,据不全面的资料显示,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大大超出了控制的投入,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一问题,并协同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对河流的防洪、灌溉以及小流域的管理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土保持措施的运用农业水土保持措施是在人为干预下,在地方投资,种植作物,以缓解由于土壤疏松而引起的水土流失。
植物的生长需要用到科学的手段,和以前的普通耕种完全是两回事,这里的土壤质地很松散,如果用普通的耕种方法,只会让土壤变得更加地贫瘠。
要改善该地区的土质疏松,增强其肥沃性,相关人士应结合地区的土质结构,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作物的栽种,增加地区的作物覆盖度,通过作物来固化地区的水土,并通过栽种作物来防止地表的水分蒸发,更好地保存了地区的水分。
农垦既要加强本地土壤,改善地质构造,减少土壤侵蚀,也要保证作物的生产效益。
为了保证作物的生产率,工作人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并与当地的地质结构进行联系,一般会采取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坑田等方法,以降低水土流失,提高植物的覆盖面积,提高作物的亩产。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7fe1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d.png)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土质松软,降水不均,易造成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加剧了土地的裸露和侵蚀,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1. 减少土壤侵蚀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梯田、植草护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裸露,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3. 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治理沟壑,修建水库和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持和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加稳定的水源供应。
4. 改善空气质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减少土地的风蚀,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沙尘暴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5. 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
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1. 梯田建设梯田是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减缓坡耕地的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地表的风速,抵抗风蚀,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
3. 沟道整治沟道整治是解决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修建护坡、排水沟等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小沟壑的流速,减缓水流,降低侵蚀。
4. 秸秆还田黄土高塬沟壑区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果将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与效益分析
![干旱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与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c38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b.png)
干旱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与效益分析干旱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但其土地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严重,给农田水土保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干旱区农民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与效益分析。
一、农田水土保持措施1. 水土保持林网建设在干旱区,水土流失严重,建设水土保持林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在干旱区,政府和农民共同参与,建设了大量的水土保持林网,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利设施建设在干旱区,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而水资源却十分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建设了一系列水利设施,如水库、灌溉渠道等,有效地提高了干旱区的灌溉效率,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3. 土壤改良干旱区土地贫瘠,土壤中缺乏养分,容易出现退化现象。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政府和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施肥、翻耕、植树等,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二、措施效益分析1. 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林网和水利设施,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植树造林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水利设施提高了灌溉效率,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农业生产稳定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和改良土壤等措施,干旱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灌溉系统的完善可以保证作物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地肥力和保水能力,使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干旱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显著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干旱区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建设水土保持林网和水利设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三、结论通过对干旱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的评价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在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下,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得到了稳定发展,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7, 5(2), 7-1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journal/ojswc https:///10.12677/ojswc.2017.52002文章引用: 王慧娟, 康玲玲, 孙娟, 董飞飞, 杨洲.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J]. 水土保持, 2017, 5(2): 7-12.Analysis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Huijuan Wang 1*, Lingling Kang 2#, Juan Sun 2, Feifei Dong 2, Zhou Yang 1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2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Jun. 18th , 2017; accepted: Jul. 12th , 2017; published: Jul. 17th , 2017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 strong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lear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 compare and optimize the differen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gram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evaluation research, in which ecological benefits reflect the important value in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 tr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landscape and so 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benefit index system, th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 tru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ecosystem service theory. Keywords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ffect and Index System, Ecosystem Services Theory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浅析王慧娟1*,康玲玲2#,孙 娟2,董飞飞2,杨 洲1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2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收稿日期:2017年6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17日*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王慧娟等摘要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农林水事活动。
为了评价水土保持的实施效果、明确水土保持的目的与意义、对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比较与优选,有必要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
其中生态效益在保持和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和维持景观等方面体现重要的价值。
本文通过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简要说明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指标体系,生态系统服务理论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0~2012年)所得水土流失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为294.91万km2,较之前(1997~2000年)水土流失普查结果356.92万km2减少62.01万km2,减少幅度达到17.40%,说明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
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2]。
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分布范围广、流失严重、侵蚀形式多样。
水土流失一方面造成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切割、破坏土地资源,致使粮食产量下降,是人地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根源;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引起江河淤积、污染水体,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或消失,加剧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大江大河长期难以安澜。
从整体上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根据系统理论,通常把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看作一个整体。
要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就要提高水土流失区的土地生产力、改善水文循环和土壤物质循环。
水土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土资源的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并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
基于此,水土流失成为我国首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成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生态效益是人们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环境的效应,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生态效益是水土保持的目的,也是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基础。
大自然往往经过很长时间才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遭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带来的恶果是人类无法弥补的。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进行评述与分析。
2.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水土保持可能会改变土地利用情景和植被覆盖面积,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能够改变一定的产流和产沙量。
不同的水土保持单项措施效益之王慧娟等间不仅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也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因此,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影响仅依靠单方面指标评价是不能概括的,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评价,来探究生态效益指标[4]。
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是评价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有效尺度和客观标准,是评价水保技术方案及政策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和科学依据[5],它是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定性描述、定量分析时所用的变量。
现如今国内外已经对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指标体系。
S. Colombo等[6]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动植物质量、景观变化、退化区域治理、项目实施范围和创造就业6项指标评价半干旱地区的社会效益;A. J. Hernandez等[7]通过一段时间的降雨后,监测研究不同植物类型区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橄榄园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朱悦等[8]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两条典型流域,通过对比流域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肥力等指标分析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康玲玲等[9]研究土壤理化性质、水质、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小气候的变化来探讨生态效益的评价方法。
生态与环境效益评价,包括调水保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目前国内多用绝对减少量和相对减少量分析其优劣[10]。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十分重要,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基础,分别针对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实际功能确定效益评价内容,构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的农业措施不仅能创造结构良好的疏松土层,还能调节土壤中空气与作物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业措施主要功能表现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作物产量两方面。
其中,通过减少土壤蒸发和提高土壤入渗,减少地表水资源流失的功能,其效益最终反映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
因此,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作为农业措施的具体效益进行核算。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育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
在生态脆弱地区,由于自然等因素的限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首先要考虑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
因此,核算林草措施生态功能的价值主要从保(培)育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养分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吸收SO2、阻滞降尘、改善气候、保护农田、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固碳制氧等方面进行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种工程建筑体,作为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流域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工程措施通常与林草措施和农业措施以水土保持综合体系的形式同时实施共同产生效益,为避免效益重复核算,仅核算工程措施区别于其他措施的主要功能所产生的效益。
例如坡面工程效益、减少土壤侵蚀效益、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沟床工程效益等。
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4.1. 土圈效益1) 防止土壤侵蚀和泥沙淤积水土保持最基础的效益之一是减少土壤侵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