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重难点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民生产统计的范围
①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制造业; ②从事各方面工作的各种企业机构; ③提供公共服务和自我服务的各类政府机关、 社会团体; ④从事个体及家庭生产经营的个人与家庭及拥 有自有住房的家庭。
二、国民经济行业和产业分类
(一)生产活动基本单位的界定
产业活动单位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一种国家标准,根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以 产业活动单位为主的分类集合。 《国家经济行业分类》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
1.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描述国民经济发 展全貌,特别是能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 2.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基本指标 3.为分析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4.分析评价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情况,全面反映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 配关系 5.指标内涵确切,计算口径一致,便于国际间横向 对比
二、劳动力统计
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人员数量 1.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2.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3.充分就业人员和未充分就业人员
4.劳动相关分析指标
就业率、失业率、未充分就业率、劳动参与 率、就业与人口比率
5.劳动力统计调查方法
我国的两条统计途径
第 五节 生产率统计
二、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
GDP是一国(或地区)的常驻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价值和,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本国经济领土内各常住 单位增加值 生产法
几个相关概念:
1.常驻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 经济单位 2.经济领土: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再加 上驻外使领馆、科研机构和对外援助机构等,并相应 扣除外国在该国的上述机构 3.经济利益中心: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 所,从事一定的生产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期 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和个人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
2、市场原则 以是否进入市场为依据来确定核算对象
3、平衡原则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在总量上是相等的, 两大体系之间、核算内部均采用“生产劳动划在哪里, 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就划在那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也在那里分界,生产成果就算在那里,原始收入和派 生收入也算在那里”的原则。
如果非法的行为是按交易 者双方的共同协议来进行, 原则上应记入核算。例毒 品、走私。否则就不是交 易,不记录。例盗窃、暴 力行为。
(二)两大领域和两大部门的分类
两大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非物质生产领域
分类标志
经济活动性质
两大部类
生产资料生产(甲) 消费资料生产(乙)
经济用途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属于活动部门分类:以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 分标志。 2、分类标志: (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
1、法人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指依法成立,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 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 位。
2、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指在一个 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 组织生产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 的单位。
1997年好莱坞电影的全世界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 1998年仅《泰坦尼克号》一部电影的销售额就超过 18亿美元。
历史上:
1、威廉·配第(17世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 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1691年, 威廉·配第通过英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指出,工业的利润高于 农业,而商业的利润又高于工业,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 工业,然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统计学重点难点
《统计学》重点难点第1章重点:统计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异、变量和变量值;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
第2章重点:四类统计测量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调查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调查误差的分类、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
难点:不同测量尺度的正确应用。
第3章重点:统计分组的步骤:选择分组标志、确定分组数目、选择分组体系;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组限和组中值的确定;统计图表的应用。
难点:分布数列的编制和组中值的计算。
第4章重点:总量指标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的计算;相对指标的六种具体形式: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
第5章重点:简单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测定离中趋势的意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及方差、变异系数指标的计算。
难点: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及众数、中位数上下限的计算。
第8章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原理;样本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样本成数、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及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样本容量的确定;类型抽样中样本平均数、抽样误差和极限误差的计算;等距抽样中样本平均数和抽样误差的计算;系统抽样误差的估计方法;等群抽样的方法。
难点: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以及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第9章重点: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因素解析;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按月(或季)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难点: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以及用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一·学习指导本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国民经济统计总论: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统计平衡表方法(2)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资产负债统计(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扩展(4)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金融与货币统计、价格统计、通货膨胀统计、资金流量分析。
(5)国民经济动态统计:经济增长统计、经济周期统计、经济动向预测方法(6)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市场结构统计、区域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7)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贸易统计、国际投资统计、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国力比较统计。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国民经济核算史、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矩阵、社会核算矩阵(SAM)、附属核算。
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第1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一章第2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第3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一章第4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统计学第8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国外部门账户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附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属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表
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关系
自
然
资产负债表
资
(期初)
源
实
生条
物
产件
量
核
国内生产
算
总值表
表 部经
收及
门济
入金
人 口
技联 术系
资
分融 配交
易
国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源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表
与
固
金融交易
人
定及
合 计
固 定 资 本 形 成 总
存 货 增 加
合 计
出 口
最 终 使 用 合 计
进 口
总 产 出
费费
额
第Ⅰ象限
第Ⅱ象限
第Ⅲ象限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3. 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采用矩阵结构。资金流量表
分为主栏不同、宾栏相同的两大部分,即实 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
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交易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方法系统和数据 系统,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
民经济运转过程中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 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 基础数据;为宏观决策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用于国际间的经济比较
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 系 MPS (Material Production System)是中国计 划经济体制下所采 用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统计学重点、难点问题总结
统计学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量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性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
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
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泛、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答:(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重点难点资料
●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总体单位特征的具体属性或数值。
(按特性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按变异情况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是总体的单位数或标志值总计的数值,必须用数值表示。
(1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叫指标名称,如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等称之为统计指标设计形态2指标名称和具体时间地点的数值结合起来,称为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
) ● 指标与标志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3标志是没有经过综合仅代表某一个体现象,而统计指标是由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总数。
联系1数值汇总关系,统计指标建立在标志表现的基础之上,它是各类总体单位数或各种数量标志值汇总与综合的总数。
2相互转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指标就会变为标志。
● 时期指标: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过程中达到的总数量。
特点1是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量连续登记而累计的数2相邻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以后表示更长时间量3大小与时间长短直接有关,一般时期越长指标值越大。
时点指标: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所存在的总数量。
特点1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2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3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区别1是否具有可加性2是否与时间间隔长度有关3是否连续登记) ● 优良估计评价标准:1无偏性,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值的平均数等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
2一致性,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也充分的靠近总体指标,随着样本单位数n 的无限增加,抽样指标和未知的总体指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任意小的数。
3有效性,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应该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国民经济统计学(杨灿 周国富)周国富教授课件
2.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生产活动:(P53)
问题: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53-54)
注意:营利性生产∈市场生产,非营利性生产≠非市场 生产
24
两类非营利机构的区分:【自己看书,P54】 市场性非营利机构:以有经济意义(能够适当平衡供需)的 价格提供服务或出售产品;或通过企业、政府和居民的捐 赠来筹集部分资金,并适当运用资金获得财产收入,弥补 由于价格偏低而造成的收费不足。其盈利不能分配给资助 者,只能用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分类标志:产业形成时序、劳动对象特点,等等 分类结果: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表2-1 产业级次分类对照表(见P44) 各种分类的主要差别:采掘业(Ⅰ或Ⅱ),建筑业、流 通部门(Ⅱ或Ⅲ)等
9
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1985):
第Ⅰ产业:农业(含农、林、牧、渔业) 第Ⅱ产业: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和电气水业) 、建筑业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商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第Ⅲ产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房地产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第四层次: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政府、军警和社团等)
4
(二)两大生产领域的划分
1.“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分类结果:
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运输邮
电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各种服务行业
5
2.“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使用特点
分类结果:
货物(Goods):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农、工、
主要活动:生产主要产品,同时还可能伴生出一些副产品。 主要生产活动的特征是,其产品的增加值份额高于其他任 何一种生产活动。
如何学好《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这门课
如何学好《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这门课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万举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数量性和总体性的共同基本特点,和其他分支一样都是方法科学,它反映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同时,国民经济统计学具有研究范围广泛、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问题的特点。
因此,我们学习时应首先抓着这些特点,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作为一名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认识经济世界的工具。
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1--7章)论述社会经济统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为后半部分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本理论基础;后半部分(8—15章)论述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国民经济各个宏观方面的统计分析原理和方法。
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前后内容的联系,不可断章取义,片面理解课程内容。
为此,我们以下分几个方面谈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学习,以期使自学者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学方法精要1、学好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本身是一门方法科学,许多概念的含义关系到以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展开论述与讲解运用,概念清晰、理解正确是自学该门课最基本的功夫。
如果概念混淆,理解有误,以下许多问题的解决就缺乏牢固的基石,诸如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表格的计算与分析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对经济现象更深层的分析研究了。
因此,学好概念是基础。
自学者应当把基本概念的学习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放在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
2、勤思考,多练习。
方法科学的学习并不是让学习者理解概念和原理、理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熟练掌握该学科的分析研究方法,这种高度熟练程度来源于勤于思考和不断练习。
切不可光看书,死记几个概念、原理就完事大吉,一定要多做习题、勤做习题练习,及时巩固、加强所学知识。
3、抓重点,破难点。
自学考试者大多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紧张。
再加上自考试题量大、面广、类型多变,要求较严。
会计-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难点分析
学习目标1.加权综合指数2.加权平均指数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1.借助同度量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个别现象的量转化为可以相加的量商品的价值可以直接加总综合销售额指数公式2.固定同度量因素在同一个时期拉氏指数(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帕氏指数(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固定加权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3.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计算销售量指数,一般将价格固定在基期计算价格指数,一般将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一)加权综合指数1.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的综合变动有加权数量指数和加权质量指数数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数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基期加权的综合指数1.将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2.也被称为拉氏指数或L 式指数3.计算公式为质量指数: 数量指数: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 ∑∑=0001q p q p i p ∑∑=0010q p q p i q基期加权的综合指数【例1】设某粮油商店1999年和1998年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表12-1。
试分别以基期销售量和零售价格为权数,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和销售量综合指数。
基期加权的综合指数表12-1 某粮油商店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单价(元)1998199919981999粳米公斤12001500 3.6 4.0标准粉公斤15002000 2.3 2.4花生油公斤5006009.810.6基期加权的综合指数表12-2 加权综合指数计算表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单价(元)销售额(元)1998q01999q11998p01999p11998p0q01999p1q1p0q1p1q0粳米标准粉花生油kgkgkg12001500500150020006003.62.39.84.02.410.6432034504900600048006360540046005880480036005300合计—————12670171601588013700基期加权的综合指数价格综合指数为销售量综合指数为结论∶与1998年相比,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8.73%,销售量平均上涨了25.34% %73.1081267013700000101===∑∑q p q p p %34.125126701588000101===∑∑q p q p q报告期加权的综合指数1.将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2.也被称为帕氏指数,或简称为P 式指数3.计算公式为质量指数: 数量指数:不能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111qp q p i p ∑∑=11101q p q p q报告期加权的综合指数【例2】根据表12-1中的数据资料,分别以报告期销售量和零售价格为权数计算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和销售量综合指数。
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方案2
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科考站、军事基地等
②经济利益中心:在何处拥有固定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经济活动。
2.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
3.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应计制)
2.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
3.数据汇总原则
(1)加总与合并(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
(2)取总额与取净额(轧[gá]差)
4、小结
概述这节课的内容,强调一下重点及难点知识点,让学生有个整体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复习思考题:
课后题计算题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方案
授课题目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课型
讲授
课次
2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难点:国民经济核算容及体系
2、承接上节内容,引入本节内容
3、讲授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1.整体性2.层次性3.关联性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1.生产范围划分的理论依据
2.生产范围对国民核算的制约关系
(1)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
(2)生产范围对核算结构的制约关系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生产范围还决定着产品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划分界限
(3)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统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二、统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真实的数据能提供科学信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许多科学结论都是通过分析数据而得到的,借助数据提供的信息作出的判断才比较可信。
因此,“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应用而且高效的思维模式,而“用样本推断总体”又是统计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统计学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按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的加工和整理方法、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依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它以样本数据信息为依据,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对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那么统计内容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呢?(一)形成“统计观念”1. 难点“观念”,不同于计算、画图等简单技能,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
有些人将统计观念称为“数据感”或“信息观念”,无论用什么词汇,它反映的都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所推测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自觉的联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等。
具体地说,统计观念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而在学生对统计有怎样的印象的调查中,获得的信息大致有以下几类:( 1 )统计就是分类( 2 )统计是计算( 3 )统计就是做加法( 4 )统计就是填统计表( 5 )统计就是画统计图,或者是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说明什么?说明对统计知识的教学出现了偏差。
我们的教学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对统计知识的考核也局限在知识点的考核。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有关数据的计算上,学生没有经历统计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
统计学原理课程学习重点难点
统计学原理课程学习重点难点《统计学原理》课程学习重点难点第一部分:总论要求: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会在具体案例中运用这些概念。
重点内容分解:1.统计一词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②统计工作与统计科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科学而发展起来的。
2.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①总体是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总体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三个基本特征。
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对于无限总体只能采取非全面调查的方式。
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特征,能用数值表示。
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③变异是指标志在不同总体单位之间一种状况转换为另一种的变化。
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其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值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是指相邻的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而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以整数位断开的。
3.统计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它是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第二部分:统计指标与统计调查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指标与统计调查的分类、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类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以及它们在统计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内容分解:1.统计指标的两种分类,注意从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各自的特点中去把握其区别。
2.统计调查的三种分类。
3.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在统计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才会产生。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英文名称:National Accounts Statist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200921统计学学科(大类)基础课.统计等大类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专业选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5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统计等大类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对国民经济研究提供宏观分析工具的一门课程。
(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引导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向专业的学生,全面加深经济统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统计学专业及宏观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分析基础。
(三)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提供可靠的数量分析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难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化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为辅。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总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组成。
课后文献阅读: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课后作业和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组成,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机构单位与基层单位,经济交易,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 纵向:指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的
总过程(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物质、非物质生
产部门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 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联 系的总和
<补充>
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各部门比例协调 各环节相互平衡
国民经济核算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职 能的加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生产总量 指标统计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 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核算。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 和管理体制不同,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核算体系。
❖ 两大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基本概念、基本核算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多看书和多做习题,在学习过程中多 联系实际,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4、要正确使用学习材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一讲 总 论
引例
2006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问题:
1、涉及的统计概念名词 (回顾《统计学原理》)
2、统计项目下的分项
§1.1 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统计学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 斯.托宾(James Tobin)认为国内生产总值 是经济学家创新的源泉,他指出: “GDP!这一精确衡量经济产出的指标,美 国以至全世界都依靠它来辨别我们所处的经济 周期阶段,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做出估计。它 确实是商务部在20世纪所做的极富有创新意义 的成就。 ”
综合平衡上有重要作用。
③在核算方法上:SNA采用复式记帐法,;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 设置一系列平衡表进行核算,形式比较简单和直观,但各平衡表之间缺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识记: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3.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会: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2.三次产业划分的内容及其特点3.对比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的优缺点。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识记:1. 劳动力、就业、失业、隐性失业的概念2.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3.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领会:1.度量失业的指标2.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3. 资产负债分析方法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识记:1.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概念2. 总产出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 对生产范围的不同理解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领会: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2.三方等价原则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SNA的区别4.地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地下经济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识记:1. 财政统计、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金融统计、金融相关比率、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概念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3.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及其特点领会:1.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2.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核算范围及其计算方法3.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金融规划的概念,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规划的一般思路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识记:1.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概念2.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内容领会:1.理解经济增长统计理论2.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3.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经济增长质量统计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识记: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3. 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4. 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系数及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领会:1.基尼系数反映市场集中程度的原理,分析其局限性2.结合书中所述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及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区域分布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影响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第七章国民经济关系统计识记:1.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债、汇率、国际收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概念2. 外贸业务统计与海关统计的差别3.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之间的差别4. 国际比较项目ICP的贡献及局限性领会:1.结合本书有关内容,分析我国外债结构是否合理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特点3.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所包含的内容,二者区分的意义何在4.国际收支差额的构成,各种差额所代表的经济意义5.评价综合国力的方法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识记: 1.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在各个重要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系统的改进2. 国民经济两大核算体系(SNA和MPS)的主要差异3.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4.社会核算矩阵(SAM)的特点领会:1.理解SNA的协调性、动态性和实用性2.国民经济核算的帐户结构3.附属核算所包含的内容4.环境核算的内容5.EDP与GDP的差别综合自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
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2、拉氏物量指数是按()加权。
A、基期价格B、基期数量C、报告期价格D、报告期数量3.帕氏物价指数是按()加权。
A、基期价格B、基期数量C、报告期价格D、报告期数量4.一般情况下,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所做的估计与现实都会有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
A、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高估计B、两种指数都会做出偏低估计C、前者做出偏高,后者做出偏低估计D、前者做出偏低,后者做出偏高估计5、超越对数指数主要用于()。
A、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分析B、收入分配和使用分析C、投资分析D、投入产出分析6、增加值物价指数是采用()编制的。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单紧缩法D、双紧缩法7、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
A、总产出物价指数B、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D、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8、已知某国家1999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21%,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10%,则该国GDP物量指数为()。
A、110%B、111%C、101%D、121%9、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价值总量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
A、物量因素和质量因素B、规模因素和效益因素C、物量因素和价格因素D、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10、总价值指数分解的两种主要指数是()。
A、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B、消费指数和投资指数C、价格指数和价值指数D、生产指数和价格指数11、若某国计算期GDP为5720亿美元,比基期增长32%。
GDP价格指数为110%,则GDP物量指数为()。
A、145.2%B、83.33%C、122%D、120%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把物价和物量的综合概念扩大到经济活动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A、公共服务B、劳动报酬C、固定资本消耗D、生产税E、营业盈余2.指数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用来()。
A、反映经济活动的规模B、反映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C、反映实际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D、反映物价指数的偏差E、反映物量指数的偏差3.投入产出的物价指数包括()。
A、中间投入物价指数B、最初投入物价指数C、总投入物价指数D、总产出物价指数E、固定资本消耗物价指数4.国民财富物价指数包括()。
A、固定资产物价指数B、流动资产存量物价指数C、无形资产存量物价指数D、土地及资源存量物价指数E、金融资产存量物价指数5.物量指数的编制方法有()。
A、用价值指数减去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B、用价值指数除以物价指数来间接编制C、用物价指数除以价值指数来间接编制D、用帕氏指数来直接编制E、用拉氏指数来直接编制6、根据所选定权数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指数方法,主要有()。
A、拉氏指数B、帕氏指数C、理想指数D、超越对数指数E、质量指数7、编制产品质量指数时,测算产品质量变化的主要方法有()。
A、直接法B、间接法C、专家估计法D、成本法E、紧缩法8、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
A、固定资本形成物价指数B、库存物价指数C、居民消费支出物价指数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E、进出口物价指数三、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完全消耗系数的含义3、收入初次分配4、常住单位5、社会劳动者四、简答题1.简述指数核算的目的。
2.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需要做哪些基础工作?3.为什么用间接法编制物量指数要比直接法好?4.简述利用双紧缩法编制GDP价格指数的步骤。
五、计算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综合自测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旗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五分,共15分)1.以下经济分类中,属于经济特征分类的是()A.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的划分B.三次产业分类C.机构部门分类D.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分类2.以下项目中,属于中间消耗的是()A.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的消耗B.工业生产中对固定资产的消耗C.工业生产中对劳动的消耗D.工业生产中支付的工资3.社会产品生产成本在价值构成上由下述两部分组成()A. C+V B. V+mC. C+m D. C+V+m4.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本国常住单位的是(〕A.本国国有企业B.本国在外国开办的企业C.本国的外资企业D.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流动生产如远洋货轮5.以下总产值计算中,正确的是()A.以工业产品销售收人做工业总产值B.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做建筑业总产值C,以货运收入做货物运输业总产值D.以商品销售额做商业总产值6.投入产出表中,反映最终产品状况的是()A.第I象限B.第11象限C.第皿象限D.第IV象限7.生产厂家直接向用户出售其产品,按商品流通分类应属于()A.最初商品流通B.中间商品流通C.最终商品流通D.A和C都对8.零售市场商品供需差率指标的正确计算公式是()A.商品供应量一商品购买力/商品购买力B.商品供应量一商品购买力/商品供应量C.商品供应量一商品购买力/商品库存量D.A和B皆可9.以下收支中不属于收入再分配的是()A.国家财政缴拨B.财产收支C.转移收支D.劳动报酬10.最终消费支出应包括的部分是()A居民消费支出与服务消费支出B.居民消费支出与集体消费支出C.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集体消费支出D.集体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支出11.已知有下述情况:1出口价格上涨幅度大于进口价格上涨幅度,2出口价格上涨幅度小于进口价格上涨幅度,3出口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价格下降幅度,4出口价格下降幅度小于进口价格下降幅度,问表示一国对外贸易条件有所改善的是() A.1和3 B.1和4C.2和3 D. 2和412.国民财产在概念上包括()A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B.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C.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D.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13.设某项固定资产两年前购入,价格10万元,本年市场价格为12万元。
如按10%年折旧率计算,则本年该项资产的耗余原始价值是()A.10万元B.12万元C. 10-(10X20%)=8万元D.12-(12X20%)=9.6万元14.已知报告期GDP现价计为100亿元,不变价(即基期价)计为90亿元,基期GDP为80亿元。
根据价格指数原理,综合物价指数应为()A.80/100 B.100/90C.100/80 D.90/8015.以下指标中,反映经济效益的逆指标是()A.能源利用系数B.社会物质消耗率C.社会劳动生产率D.资金产值率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国民经济统计经常运用平衡方法,围绕资产存量和经济过程活动流量建立的平系是__________。
2.统计实践中,进行社会生产两部类分类有两种做法,一是根据产品的__________区分,一是根据产品的__________区分。
3.我国关于三次产业统计分类的规定中,第三产业被区分为__________两个部门。
4.国际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遵循不同的生产概念,其中SNA采,m因则采用__________。
5.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合称为。
6计算产值时应选择适当的价格。
如要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变动情况,应天__________计算产值。
7.工业企业总产值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_______、半成品在制品期a初结余差额和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