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报告心得体会(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开放、反应灵敏、勇于创新,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反映着主体意识的扬弃和重塑的基本走向。
调查和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现状与变化特点,对摸清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探索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解决他们面临的人生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2016年1月至2月寒假期间,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表),从我家乡县大学生价值观评价、人生态度、责任感、抱负水平、行为表现入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取向进行思考,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是积极、正确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呈现出价值观标准功利化、价值观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识弱化、人生态度消极等趋势。
针对这些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方式与样本情况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在假期期间对家乡(地名)归家大学生使用量表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进行,并对两种调查结果进行互相比较、验证。
量表测试是根据测试对象的得分多少来判断所属类型的间接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是使用自行设计的直接反映价值观认识、行为表现等状况的题目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调查分析(一)量表测试结果与分析测试试验按照测试题目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测试内容包括:价值观、人生态度、责任感和抱负水平。
在价值观方面由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在价值观方面根据遵从或非遵从社会规范和自我或他人导向两个维度,将价值观划分为踏实型(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和内控的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一种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是一种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于保守)、功利型(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等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四个类型,多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正确的,属于踏实型有半数以上,但也有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分别属于功利型和冷漠型,在调查群体中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已呈现多元化,并且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价值观;在人生态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和周围状况基本满意,积极型、满足现状型两者之和为90以上%,这与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富有朝气和理想的优秀群体是相符的;在人生责任感方面测试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比较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非常强型,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属于比较强型,少数的同学属于不负责任型;在人生抱负水平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与抱负水平都比较高,很高型和较高型分别为10%和80%,只有少数的大学生表现比较低,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富有理想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前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同样要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
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1、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
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
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
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
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
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在大学生中进行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可行而且有益的,只是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国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报告很少。
由于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相关的研究可以不断进行。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作具体研究,在目前校园环境中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此次调查结果来说,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其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相一致的,比如:能注重、关心社会,以社会利益为重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要求的评价,比较理性化,注重社会性要求;在对待挫折的态度上,虽然挫败感很强,但态度是比较端正的,基本上都能坦然接纳与积极化解。
而人生目的过于个性化、就业选择注重目前效益的学生,其目标比较模糊,态度消极、意志欠缺,对于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认识的评价都过低,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对未来充满未知数。
以下是关于此次调查结果的总结: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上存在的问题:1.轻重倒置,忽视专业课学习。
第一表现为对参加学生活动过分热忱.。
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组织各种活动上,而不去复习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二表现为从事各种兼职,耽误学业。
他们错误地认为在大学学习是次要的,而抓紧时间培养自己以后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他们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寝,忙于应酬,但是他们浑然不觉这其中的错误,因为他们自认为他们有相当合理的理由。
2.标新立异,追求"个性"。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可以不好,做事可以没效率,但是一定要有"个性"。
他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有一种被人关注的优越感。
3.忙于考证书,拿资格。
为了顺利地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课余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假期实践报告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学院:理学院班级:统计二班姓名:***学号:*********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前言: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做这份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百度、天涯、搜狐等论坛上发帖以及通过QQ邮箱来寄出问卷来做出简单的调查。
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相结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调查正文: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在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调查的基本方式:本次调查资料主要来源于我们合肥学院以及我们的QQ好友、网络上的热心公民等,并且我们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现状分析1.道德价值取向健康心态趋于主导,消极心态需要引导道德价值取向是学习和工作的根本,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方面。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大学生也不例外。
对成功的人生已有自己的理解,思想也逐渐趋于成熟,大多数大学生持有积极进取心态,但部分学生对人生抱着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感到茫然,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还有不少学生还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在痛苦中学习,最后没了学习动力,放弃学习。
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健康心态的根本,消极心态需要引导。
2.生活价值取向奢望高层次需求,消费不理性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当代大学生的支出包括伙食费、服饰费、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方面,他们有着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例如:伙食费方面,除了在校内就餐外,各种理由的校外聚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购买服饰方面,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除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大学生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这样的心理。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不能理性消费。
3.职业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发展,功利色彩严重,前途渺茫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有两方面,一方面,一线基层就业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名牌专业受到热捧。
大部分学生把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去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从而错失良机。
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4.学习价值取向强调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应当加强大学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当代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也要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大多数大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考取会计证、英语四级、计算机等一些资格证书,和交朋友、打工等方面。
但对于学习专业课问题的思索过少。
使大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1.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受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影响产生偏差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偏差,具体表现如下:+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颇有市场。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重才能轻道德品质: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
3.就业选择求稳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如国企、国家机关等。
这反映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毕业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来源,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学习压力大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一方面,有的学生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人际交往问题是在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面对大学开放自由的环境和众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
而在城市中长大的、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则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其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普遍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爆炸的困扰,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模糊化。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自我发展的价值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他们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然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导致个人主义观念的过度膨胀,忽视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为了在就业市场上立足,可能会牺牲其他价值追求,甚至违背自己的初衷。
二、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态势。
其次,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大学生面临着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
同时,他们也必须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而缺乏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此外,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研究及实施建议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1. 提倡全面的价值观念。
教育部门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一些关键点的概述: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样性,既有传统的集体主义倾向,也有更加注重个人发展的个体主义倾向。
社会责任感:许多大学生仍然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
职业发展: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全球化意识: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之一。
二、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在大学生中有所上升,这与学业负担、人际关系、未来不确定等因素有关。
情绪管理: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我认识:大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自我价值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的大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如社会公平正义的倡导、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家庭教育: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作用。
四、调查分析方法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数据。
深度访谈: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案例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内在逻辑。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
五、对策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压力。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_毕业论文 精品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随之变化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最富有时代活力和时代气息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
因此,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有着积极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2004年吉首大学的价值取向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分析,得出了当今社会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变化;调查分析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研究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课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辽宁省几所高等院校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项目特色:与2004年湖南吉首大学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相结合,通过比较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调查方法:为了使数据真实可靠,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为了更好的与十年前吉首大学的调查数据做对比,分析近十年来学生价值取向发生的变化我们采取相应8道题目与吉首大学调查问卷基本一致,从而进一步表现出这十年来价值方面的变化,后根据当代社会特色自行又设计调查问卷合并在一起共同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特点。
精益求精使数据更好反应辽宁省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的整体状况,我们利用周末时间走访辽宁省内多所院校,进行分发调研。
本次调查共走访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鲁美学院,以及沈阳建筑大学城建学院等,院校分布面广,考察专业丰富,信息真实有效。
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讨论
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讨论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摘要:心理健康是科学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二者具有相关性,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正文:一、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即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是科学健康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感情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国外心理学家在研究和探讨中提出了一系列人格模式作为心理健康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是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
他认为健康个性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其功能是在理性和意识水平上进行的。
二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式。
他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从世界近代史上38位成功的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是一种尺度最严的“精英标准”,他认为健康的人应该是自我实现者。
三是罗斯的“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式。
他认为,一个能将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
四是弗洛姆的“创发者”模式。
他从人的接受爱的能力、思维力、幸福与良心四个方面界定他称之为创发者的健康个性。
我国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如许又新提出应该按三种标准来全面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⑴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⑵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⑶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的考察分析,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摘要:我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了。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不停地变化当中,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面临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变得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同样也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大学生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意义也变得十分重要,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1.概述由于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以至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正发生变革。
社会因素的多元化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趋于多元化,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
在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包括本人在内),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并且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教育与引导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并富有激情活力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核心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衍变。
首先,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纯洁的。
那个年代,能够走进大学是很值得骄傲的事。
每一个大学生都怀着满腔热情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就如有为青年一般)。
大学校园是学习的圣地,是梦想驰骋的平原,是大学生们满怀追求编织着少年时代的梦想的舞台。
他们的思想是乐观的,行动是积极的,在那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强不息,勇做时代先锋。
可以说,八十年代是大学生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校园中处处洋溢着热情;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是浮躁的,物质利益已经渐渐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大学曾经纯净的学习氛围早已被破坏,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令大学生们感到了失望,虽然还有不少人也在努力的挣扎,但是生活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一、前言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建立,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着压力大、焦虑、忧虑、失眠、抑郁症状等问题,减少这些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学习方面的影响作为在校生,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
同时,检查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在本专业领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创造性地思考,有助于大学生解除学业压力,排解负面情感,增加对自己的信心,从而提升心理素质。
2.2 生活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管理时间和情绪,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外,大学生要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有助于提升自我获得感,增加心理抗压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现状则是由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状况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
3.1 教育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在大学校园内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威望、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而不太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该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塑造,更广泛、整体地对个体进行灵性培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等,提高个体的成熟度,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
3.2 社会方面的影响尤其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现实发生变化,作为社会主流和主力人群的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强化社会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应变力。
同时,与社会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交往,在日常交流中逐渐把社会价值观融入个体思想,形成对社会价值的认知与执行能力。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群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主要是由少部分的“后”成员和大部分的“后”成员组成的。
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思想活跃,意气风发。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在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的历史重任。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对今后大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适时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任务,因为这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建设。
价值与价值观这两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是两个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究竟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问题呢?在哲学意义上,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及社会生活存在的反映。
是人们用来评价事物、行为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当代大学生是有少部分的后和大部分的后成员构成的,他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他们相比较与年代和年代初期的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膨胀期,世界的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
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高智力青年群体,他们接受者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种种便利,当然他们也不得不承受经济规律作用下所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他们的价值观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基本势态,这种开放的、绝对的、充满个性特色的多元化价值观已经在形成。
从政治、人生、道德、择业价值观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健康向上。
但是,相比年代早期出生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上缺乏主动性,且后大学生比后学生表现得更为冷淡一些。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报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报告系部:经济贸易系学生:指导老师:作品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二〇一一年四月提纲[背景环境与调查目的][课题大纲与主要组成][调查情况汇总]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一)‚我爸是李刚‛事件(二)‚我是外星人‛事件(三)怕人下药三天不吃饭(四)别人分手,我心里就乐调查问卷1二、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调查问卷2(一)政治观取向(二)道德观取向(三)择业观取向(四)消费观取向[调查的总体分析及措施]一、以德行教育为抓手提高高校道德建设水平二、以社会实践为突破提升高校素质能力培养层次三、以素质教育为落脚扩展高校人才综合素质深度[结语]摘要: 21世纪的大学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容易在安逸的环境中形成不好的价值取向与心理问题。
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归宿,它们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靠教育来实现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教育已广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调查[背景环境与调查目的]: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实用至上,而冷落了主义、信念,丢掉了付出精神、奉献意识。
这与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相呼应。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困惑和迷茫,也容易导致价值观偏向与扭曲,行为失范,对其健康成才十分不利。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及时准确评估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既尊重个体的主体自由和选择,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生重构合理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目的通过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抓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途径。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研究旨在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调查基本方式:本次调查在桂电花江校区发放问卷获得数据,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3、回收问卷,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
调查基本情况: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
我们收集了下列资料供佐证:(1)自杀事件:2011年11月,广州一国家重点大学大学新闻系2010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
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
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
2013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石牌某高校2013级研究生坠楼身亡。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学生同样要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素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价值取向1、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
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
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
2、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
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
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
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3、自20 世纪70 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研究。
许志超和特瑞安迪斯究。
许志超和特瑞安迪斯((1984)综合前人观点,认为上述两种价值取向是与人际有关的人格结构,格结构, 包括情绪情感、信念、思想体系及行为等方面的综合体。
他们设想:个人主义者认为,个人是生存的基本单位,自我依赖感很强,有时产生孤独感,与群体有距离;认为,个人是生存的基本单位,自我依赖感很强,有时产生孤独感,与群体有距离; 很少关注别人的意见,很少关注别人的意见,当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不一致时,当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不一致时,当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不一致时,很少愿服从集体目标;很少愿服从集体目标;愿将冲突公开,与别人对抗;认为任何结果都是个人所为,开,与别人对抗;认为任何结果都是个人所为, 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浅谈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浅谈-------献给每一位在读的学弟学妹们前言: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草一季节。
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多姿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的我们曾经年少轻狂,但都能经受住一系列艰难险阻的考验。
如今象牙塔里的我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也将要主宰命运沉浮,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因此大学第一年,我们要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做一个全面的规划,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我们心中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这个规划的始末,而心理素质又是顺利实现这些规划的主导因素……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的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以及心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同时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这个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自然价值观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
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价值取向自然会受到社会的直接影响,并由此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性及其身心发展规律。
正确依据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价值观,促使当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身心协调发展,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作出相应的选择。
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课程形势与政策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心理调研分析所在班级矿山机电(对口)三班姓名郅龙飞学号***********起止时间思想政治教学部2012年9月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关键字:大学生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我们正处在。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
并由此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德育的客观规律,建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在当前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分析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
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
比如,他们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看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
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
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
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
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
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
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
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
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
其中,“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结果显示,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
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
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几乎杜绝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可能性。
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
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
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
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
1998年,丁雪红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
1999年,凌文全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作为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三是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
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入高”被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表明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渴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
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
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
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4]。
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
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
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
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挑战社会本位价值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影响,呈现出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
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国家利益至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
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
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
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功利性职业观挑战诚信价值观。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
一些用人单位发现,他们所收到的学生简历,有2/3以上的称自己是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有近一半的称自己获有计算机或其他等级证书,有80%以上的称有工作(实习)经验。
这说明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有夸大在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行为倾向。
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还擅自毁约、随意跳槽或不按就业合同办事据报道,浙江余姚某电器企业招聘省内外20余名大学生,不到一年只剩下1名在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急寻人才。
大学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
另外,毕业生的诚信问题在助学贷款归还上面也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
再次,竞争性职业观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稳定安定,是古今中外许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追求的理想王国。
“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容易使他们满脑子充斥竞争,忘记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
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或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
经历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的锻造,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这给他们的事业与生活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
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
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
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
”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最后,多元化职业价值观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集合体。
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
当今,在承认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思想观念的前提下,社会价值取向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趋向多元化的。
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