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学说

青浦二中朱静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岩石与地貌”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析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的成因内核,解释许多有关大地科学的复杂现象,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即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再上升到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青浦第二中学是一所区普通中学,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处处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保证学困生能够听懂原理、会做习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培养地理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2)能阅读全球板块分布图,说出各个板块的位置和范围;

(3)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岛弧、海沟、海岭、海岸山脉和高大山系等地形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FLASH动画,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填图练习,熟悉六大板块的分布及其主要海陆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及其结果)

难点:三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板块运动的动力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启发法、小组讨论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考古资料《意大利塞拉比斯古庙》

提问: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思想】用考古实例引出“沧海桑田”,让学生初步认识海陆变迁的事实,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2.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自然界海陆变迁的例子?

【设计思想】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知识的机会。

展示“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示意图”

追问:是什么“增高药”使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

【设计思想】这个问题不需要学生马上回答,在“似乎知道又说不清”的矛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迅速激发。

(二)新课教学

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设计思想】复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下面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世界地图”

提问:观察各大洲大陆轮廓图,你有何想法?(启发:如果将七大洲沿轮廓剪下,他们能不能拼合?)

设问:这是巧合吗?

教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播放FLASH“大陆漂移”。

追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怎样去证明你的观点?

展示图片“大陆漂移的证据”

提问:尝试归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追问:“大陆漂移学说”不同于前人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启发:前人认为地壳是怎样运动的,如喜马拉雅山脉,魏格纳的想法是?)

提问:你相信魏格纳的理论吗?为什么?(启发:你能不能找到魏格纳的理论中无法解释的问题?)

【设计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学生开启地理学科智慧之门的钥匙之一。没有“设想”就缺少探究的动力,只有“设想”没有“求证”只能算是“空想”。“质疑”是科学研究不断创新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学生缺乏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学习地理,不是要灌输某一个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获得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即设想——求证——质疑。

2.“海底扩张学说”

展示图片“湖底地貌”

提问:湖底地貌有什么特点?(启发:越往中间水越?)

追问:海底地貌也是这样吗?

展示图片“海底地貌”

展示“20世纪60年代海底探测技术新成果”

提问:海底地层年龄分布有何特点?

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播放FLASH“海底扩张学说”,讲解海底扩张学说主要内容。

提问:海底扩张学说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启发:利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魏格纳生前无法解释的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

【设计思想】缜密的“逻辑推理”是地理学科无穷魅力的渊源之一,也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好帮手;人类的研究视野从大陆转向海洋(大陆漂移学说研究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海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换位思考方法,也是学生习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海底探测技术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一共划分为几大板块?

(2)板块在哪里移动?

(3)板块移动的结果是什么?

(4)板块有哪两种形式的相对移动?

根据以上提纲,阅读课本P44,圈划“板块构造学说”重点内容。

填图练习:练习册P11板块分布图

【设计思想】针对学生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及时练习反馈。

提问:说说各个板块主要包括的海陆范围?

追问:哪一个板块是与众不同的?有何不同?

展示“六大板块分布图”(标注“喜马拉雅山”、“大平洋西部岛弧”和“大西洋”位置),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板块运动,分析以上地貌成因。

活动:你也来试一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和科迪勒拉山系的成因。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启发:大陆漂移学说研究大陆、海底扩张学说研究海洋,板块构造学说呢?)

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也还有无法解释的问题,科学探究是没有止境的,下一个台阶等待你的新发现。

【设计思想】“科学探究无止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科学研究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引发学生感悟“有很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究”,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问:科学家孜孜以求研究地壳运动有何意义?

【设计思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能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李四光先生可以适时渗透民族精神,了解地震灾害的分布又为下一课的内容作铺垫。

拓展:“奇思妙想话未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预测未来海陆分布的格局。(三)作业布置

基础型:练习册P11 四/1

拓展型:上网查找板块构造学说的不足之处;目前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情况。【设计思想】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希望能够“课虽过趣尤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