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法制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制史为专门史学
专门史 法律史学 学科特点:交叉性 知识结构:思想、制度、实践
2.中国法制史学的历程
(1)清末新政时期的初创 梁启超《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1896)、《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得失》 (1904),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此外,还有日本浅井武夫著的《中国法典编 纂沿革史》,东川德治的《中国法制研究》等 。
南京审计学院· 法学院
中国法制史
肖建新
绪论
绪论或绪言
丝绪 思绪 要旨 主题 序跋——学术性著作或教材的 绪论,一般作技术和学理的阐述。本结论侧重学理、学术性问题的叙述。
大学教育 知识与能力
大学精神
学习与研究 素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基本内容: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 胡适——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毛泽东——称北大“水浅王八多, 庙小妖风大” 。
法制萌芽起源,未成体系,但有特色,如宗法特性、礼刑分列、习惯法 向成文法的过渡等。
2.形成时期(战国——东汉)
法系初步形成 儒法结合 以经解律 春秋决狱
3.成熟时期(三国——唐五代)
律学 法律原则 民族法律
4.变化时期(宋——清朝前期)
发展——《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 变化——专门法律、新兴社会成分和关系法律
平也。廌所 觸不直者去之。从廌去。
(3)法自君出
诏、诰、谟、誓、制、命、令等 。 明朝《大诰四编》
(4)司法隶属行政
机构的分立 机构的隶属 二者的合一 此外,儒家法律思想、多民族法律融合等。
二、中国法制历史的演进
历史发展和演进的阶段、规律性及重要性。
1.发源时期(夏——春秋)
参考书的类型(各取其中一二阅读) 教材 法典 专著(法学经典著作) 论文 史著
(2)民国时期的形成 法律院系开设中国法制史,法制史成果频出,如程树德《九朝律考》、杨 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 、陈顾远《中国法制史》 等。 (3)建国初期和文革期的曲折
(4)改革开放后的繁荣 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 (1979) 李光烂等《中国法律思想通史》(1994) 张晋藩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法制通史》(1998年出齐 ) 中国法制史教材(数百种)
2.学习条件
三个素养: 理论;法学;历史
3.学习意义
(1)鉴古知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 (2)历史思维 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分析解决问题。 (3)规律认识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 (4)专业深化 深化认识,拓宽视野。
4.教材与研究成果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成果。民国时期的法学教材。 教材是研究成果的载体。现在有21世纪教材或部编教材。 目前教材数量大、问题多。重复、松散、粗糙。
四、中国法制史的性质和意义
1.学科性质
法学基础学科:14名主干课程 史学分支学科:专门史范畴。 交叉学科:法学、史学等。
沿袭、盛衰、孕育、变迁
5.近代化时期(清朝后期——革命根据地)
纷呈复杂:农民政权、立宪派(清未法律改革)、革命派、民国政府、国民 政府、根据地解放区政权的法制 近代化:法制的转型;观念的转型(师法西方、批判三纲、重视法治、独立 司法)
讨论:法制演进的分期与政权(王朝)统治
三、中国法制史学及其历程
3.中华法系的特点(参阅张晋藩序)
(1)礼法(刑)并用
《唐律疏义》上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法治与礼治,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
(2)“以刑为主”
诸法合一,以刑为主。 刑、法、律的名称。 刑、法的本义。
《说文》:罪,罰辠也。从井从刀。法,灋,平之如水。从水。說从水之意。張釋之曰。廷尉,天下之
几个问题
一、中华或中国法系
二、中国法制历史的演进
三、中国法制史学及其历程 四、中国法制史的性质和意义
一、中华或中国法系
大问题、宏观问题、教材编写
1.法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法律特点 外部特征 五大法系 与法律体系之区别
2.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较中国法系表达为好 中国传统法律因素的总和及其有机的联系
3.中国法制史研究成就的特色
(1)成果丰富,数量甚多。有著作、论文以及教材等形式。 (2)研究深入,朝断代(时期)、专门、交叉方向发展,如唐宋、 民国、刑法、民法以及行政、审计法史等。 (3)理论和方法的进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西方法学理论 方法以及交叉学科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