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
![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3d4b0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5.png)
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综合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并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1. 引发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地方美食等,这些特色文化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通过挖掘和发展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打造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进而带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2. 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地方特色的文化往往与当地的传统产业紧密相关,可以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例如,在传统的工艺品产业中,各地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为依托,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陶瓷、丝绸、木雕等,这些特色工艺品因其独特性受到了市场的瞩目,成为了特色产业的代表。
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可以为特色产业提供创新和差异化的动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3. 增强地方身份认同感和凝聚力。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每个地方的独特标志,通过弘扬和传承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和凝聚力。
当居民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和认同,就会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活动,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共同的文化记忆,可以促进社会身份认同感,加强社会凝聚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的必要性1. 传承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
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统的延续,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坚持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才能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否则,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者被遗忘,丧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1f42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e.png)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的地方,安徽省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即为文化发达地区。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黄山之国”,素有“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地貌资源。
安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儒家文化和徽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如黄山、宏村、西递等历史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安徽还是黄梅戏、徽剧、徽班等戏曲剧种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安徽省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底蕴,涵盖自然、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资源。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发展文化产业也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1.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大地方文化艺术团体和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
还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引进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来支撑。
政府要积极引进人才,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聚集到安徽发展文化产业。
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安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依托这些资源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加强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精细加工,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提升文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地方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地方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340e414a6c30c2259019e75.png)
地方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内容提要:现有研究很少考察一个镇域范围内传统文化底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以象山县爵溪镇为例,剖析了爵溪镇传统的渔商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当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的影响。
爵溪的经济社会的现代进程,又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更高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升华。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象山县爵溪镇一、引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
其中,有不少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青岛模式、东莞模式。
但是,现有文献还没有将区域范围界定在县域(或县域以下),来讨论当地的区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突破这一局限,在对文化与经济关系进行一般性论述的基础上,考察一个镇域范围内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县爵溪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爵溪,一个方园32平方公里的小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总是能走着改革的前沿,每一次在遇到经济发展的挑战时,总能“柳暗花明”。
而其周边的几个乡镇,工业起步时,在物质基础与爵溪镇相差无几(严格地说,当时,爵溪镇的条件最差),面对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也相同,但是,发展到今天,其工业化、现代化程度不能与爵溪同日而语。
这一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去审视爵溪镇的文化底蕴。
而审视的结果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样一个小镇上,居然有着与周围地区非常显著差异的文化底蕴。
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爵溪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
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当地历史、民风、民俗、地域紧密联系,对内具有共性,对外具有个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文化与经济发展共生互动,当一个地方的文化个性形成之后,就会对这个地方的经济活动产生隐性,却深刻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总是可以从当地区域文化的某些特征得到诠释。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探讨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01c2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探讨一、地方特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 创新产业发展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可以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技艺、古老的工艺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通过挖掘和保护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孕育出一批新的创意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比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创作的手工艺品、特色美食、民俗表演等,都可以成为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带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2. 提升地方形象和吸引力地方特色文化是每个地方的独特名片,是当地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当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游客和投资者在选择目的地或合作伙伴时,往往更倾向于具有独特文化风情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和支持。
通过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 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当地人民的文化根基和情感纽带。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当地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可以让当地人民更加珍惜和自豪自己的文化传统,形成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从而推动当地文化的蓬勃发展。
1. 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比如民间手工艺、传统节庆、地方特色美食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这些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挖掘力度,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缮,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和文化街区,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引导文化产业融入经济发展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要引导文化产业融入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
![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a607d1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c.png)
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乡村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我们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成为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域文化的价值地域文化是乡村的瑰宝,它是乡村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对土地和生活的情感表达。
地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体现了乡村地区的历史、风俗、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乡村地区的独特性,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
地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地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智慧,对于理解乡村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地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品牌,它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产品的核心卖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最后,地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精神纽带,它能够凝聚乡村人民的情感和认同,增强他们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地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乡村振兴需要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来吸引人才和资本的关注,而地域文化正是这样的符号。
其次,地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乡村地区需要有独特的文化品牌来与其他地区竞争,而地域文化正是这样的品牌。
最后,地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人民精神面貌的提升,而地域文化能够为乡村人民提供精神寄托和认同感。
三、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策略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地域文化的保护工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修复和整治工作。
同时,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到文化保护中来,让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
其次,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
乡村地区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寻找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打造乡村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4ea5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1.png)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引言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追求。
它既是一种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塑造地区特色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作用。
二、地域文化促进经济增长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软实力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推动了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当地政府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如丝绸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增长。
此外,地域文化还能激发当地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条,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三、地域文化塑造地区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地区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其独特的运河和建筑风格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种地域文化不仅仅是景点本身,更是一种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融入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维护和发展,地区可以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经济水平。
四、地域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感地域文化作为一种与当地人民紧密相关的存在,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认同感。
当地居民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拥有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情感可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并且激发他们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同时,地域文化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由于地域文化会传承和弘扬一些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如亲情、友情和责任感等,这些价值观将起到粘合力的作用,使社会成员产生共鸣,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
五、结语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软实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塑造地区特色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影响,地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塑造地区特色和提升居民幸福感。
区域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
![区域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b202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8.png)
区域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培育和发展本土的文化产业。
区域文化产业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传统文化,还能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文化产业是指以知识、文化、艺术为核心内容,以创意和创新为立足点,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产业。
其特点是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创造出的价值主要依赖于智力创新和人才创新。
二、区域文化产业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而区域文化产业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本土文化。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如民俗、民间艺术等,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注本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为其注入时尚、创新的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和发展机遇。
一方面,文化产业本身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为地方居民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区域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培育人才的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策划、设计、管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很多地方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缺少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储备。
这给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2. 地方文化产业生态不完善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
然而,很多地方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
缺乏专业的文化市场和销售平台,以及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使得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和人才储备加大对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知名文化企业等的合作,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85a16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5.png)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战略方向。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形态,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产业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城市,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涵盖了影视、音乐、动漫、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而在农村,虽然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例如,农村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等都可以通过创意开发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乡村旅游也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度假,能够带动农村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文化产业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城乡优秀传统文化。
城乡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城市,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可以让城市居民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农村,许多古老的村落、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为这些传统文化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开展非遗传承培训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同时,文化产业的传播效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城乡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文化产业能够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农村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
从文化视角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从文化视角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dbd4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1.png)
从文化视角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在实施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因素,这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为文化因素是塑造区域发展的某种力量,它引导着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因此,包容和发扬地方文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并为地方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二、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1、区域文化是地方特有的精神优势文化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信仰、风俗、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的共同体验。
区域文化作为地方特有的文化体系,既是地方居民生活的基础,也是地方精神的代表。
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国别特色以及民族属性,不同的地方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同时文化也是经济实体利用的资源。
从微观上说,文化对个人、企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人才和资金,而一些有着不同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新加坡,也借助其多元文化繁荣了当地的旅游业和创意产业。
3、地方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启示在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每个地区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深度和文化价值。
因为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历史故事、饮食文化、地方习俗等特点,这些不同支持着地方文化的持续发展和沉淀。
比如,在中国,以生肖文化、阳明文化、去俗存真文化等为代表的国内文化表现出了很纯正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这些地方文化正在带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域。
三、从文化视角探索区域经济发展问题1、文化自觉和素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今时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升级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由于受制于教育水平的现状,大多数地区的文化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提高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提升地方教育质量、加强文化自觉等方式来积极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容城文化背景简介
![容城文化背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9ea64afd1f34693daef3e0f.png)
突出地域文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容城基本情况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距北京、天津均120公里,南距省会160公里,东部紧接“华北明珠”白洋淀,其东岸有度假胜地温泉城,北有气势恢宏的明月禅寺,近临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箱包集散地白沟,津保公路、津保高速横贯全境。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全县设3乡5镇,辖127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
服装经济富容城全县各类工业企业2523家,形成一业为主,多业支撑的格局,工业总产值146.9亿元,工业化率达58.8%。
容城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被誉为“服装之乡”,素有“南石狮、北容城”之称。
2006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
全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830家,年产值亿元企业12家,从业人员达7万多名;年产时装、衬衫、童装、针织品、棉服、休闲服等各类服装4.1亿件(套),产值达到120亿元,服装业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39.4%和45.1%。
三贤故土出英豪容城自秦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磁山文化遗址”、“杨六郎晾马台”、“明月禅寺”等名胜古迹,勾起人无限遐思。
容城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智慧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元初诗人刘因、明代忠臣杨继盛、清代大儒孙奇逢并称“容城三贤”,以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驱为容城增添了光辉。
近年来容城县更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十佳孝顺儿女”、“十佳公仆”、“感动容城”年度人物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2006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阴艳池、全国劳模夏长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容城历史文化简介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
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
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
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
文化创新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化创新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5410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e.png)
文化创新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当今社会,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课题。
而文化创新,作为一种强大的内生动力,正逐渐展现出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
文化创新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当下,文化产业以其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点迅速崛起。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创新开发,许多地区成功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产品。
比如,一些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区,将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等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产业,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这种基于文化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相对落后的区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区域,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
当一个地区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环境时,人们会更愿意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创业。
例如,一些城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打造艺术街区、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人才和创新企业入驻。
这些人才和企业的聚集,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的创新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同时,文化创新还能够提升区域的品牌形象,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文化创新为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使得各地的文化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通过文化交流,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经验能够在区域之间传播,促进区域文化的共同发展。
例如,不同地区的文艺作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让人们更加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文化创新还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85510e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慈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地域文化优势是指一个地区在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优势资源。
慈溪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慈溪海派文化、慈溪木雕艺术等。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可以推动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首先,可以通过挖掘慈溪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
慈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岸线、优质的水资源等,可以发展海洋旅游、水上运动等业态。
同时,慈溪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慈溪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可以利用慈溪地域文化优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慈溪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俗艺术,如慈溪木雕、慈溪剪纸等。
这些传统工艺可以进行创新,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提升慈溪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意人才落户慈溪。
再次,可以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慈溪地处江南水乡,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势。
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打造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体验田园生活。
同时,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如慈溪核桃、慈溪大白菜等,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方面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可以利用地域文化优势,促进教育和人才培养。
慈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知识智慧。
可以建立文化教育基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慈溪地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
同时,可以引进专业教育机构和人才培养项目,打造慈溪的人才高地,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慈溪工作和创业。
总之,发挥慈溪地域文化优势,可以推动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通过开发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业产业等,可以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的促进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的促进](https://img.taocdn.com/s3/m/f305df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f.png)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各个地方追求的目标。
然而,许多地方经济在追赶经济发达地区的脚步时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种重要的方式是通过文化传承来增加地方独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遗产,更是一种资源,它蕴含着地方的历史、地理、民俗以及人文风情,这些都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动力。
首先,文化传承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每个地方都拥有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地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繁荣。
例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故宫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游客的到来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其次,文化传承可以推动创意产业的兴起。
创意产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它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文化传承作为创意产业的源泉和灵感之地,可以提供丰富的创意素材和创造空间。
地方通过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培育和发展相关的设计、文创产品、艺术表演等创意产业,为经济增加新的价值和活力。
例如,巴黎的时装周和威尼斯的电影节,都是地方文化传承的产物,不仅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和投资,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再次,文化传承可以促进地方特产的推广和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特产,这些特产不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息息相关,更承载了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文化传承,地方可以将特产与文化紧密联系,塑造特色品牌,并通过宣传推广,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的亮点。
例如,法国的香槟酒、意大利的比萨饼、日本的和服等,都是地方文化传承的产物,通过品牌的建设和营销策略,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为地方带来了经济效益。
最后,文化传承可以提升地方的软实力。
地方的软实力是衡量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包括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通过文化传承,地方可以打造独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陕西为例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陕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5c71f6700abb68a982fb6c.png)
型产业。笔者认为,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 是文化竞争
力的差 异导致 了区域经济 发展的 差距 。 文 化 的差 异是 历史形成 的 。浙江等 沿海地 区从
第4 , 位 陕西居全国第 2 位 ; 0 浙江城镇 居民人均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获得了宽松的发展条件, 草根经济” 以“ 著称 的浙江
非公有制经济, 如雨后 春笋蓬勃发展。浙商不仅走 遍了全国, 而且走 向了世界 , 为国百 强县 中 , 浙江 占了 3 个 , 0 而
先从这里起步。而大城市国有经济比重大 , 活力不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6 期 20 0 7年 1 月 1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XialUnv ri o n n ea dEc mma s o r a ’l o iesw f a c n o Fi i c
Vl.0 No. 0 2 1 6
文明比农村要强得多。因此 , 西部的发展正如国务 院西部大开发文件多次指 出的, 要依托交通干线和
枢纽 , 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 以线串点 , 以点带面 , 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 发挥城市商业 文化的辐
足, 因而形成了农村包 围城市 , 中小城市推动大城市 的态势。在沿海 , 小城镇遍地开花 , 县域 经济很发
达。而在西部 , 科技 、 教育、 文化、 商业、 工业 、 资本 、
人才等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 城市的商业文化 、 工业
陕西一个也没有。在西部百强县中, 陕西也只有 7 个。且主要是靠煤 、 油、 气、 电等国有企业支撑的, 而 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 。陕西近代以来 , 一直处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3192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c.png)
文化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性、融合性和辐射性,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文化产业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首先,它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以影视产业为例,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票房收入,还能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因影片的热播而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从而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此外,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如特色手工艺品、文化主题纪念品等,也能够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文化产业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在一些传统产业占主导的地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升级。
文化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能够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的集聚,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例如,将文化元素融入制造业,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业领域,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再者,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这不仅能够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资和资源流入。
然而,要实现文化产业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助力,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原因,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突出文化特色,传递地域文化魅力
![突出文化特色,传递地域文化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fdebff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png)
突出文化特色,传递地域文化魅力引言地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各个地方特有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传递地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突出文化特色,以及如何传递地域文化魅力。
突出文化特色1.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本土文化资源是展示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可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一方面,可以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如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
另一方面,可以挖掘本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展示地域的独特风貌。
2.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可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培养传统技艺的继承人和创新者,使其能够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将其发扬光大。
例如,各地可以组织传统技艺展示和比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3.建设文化特色街区文化特色街区是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可以吸引游客和居民感受地域的文化魅力。
在文化特色街区内,可以建设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特色建筑、景观等,同时也可以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产品和文化活动,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传递地域文化魅力1.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是传递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可以向游客传递地域的文化魅力。
例如,组织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深入了解地域的历史和文化;举办文化主题展览和演出,让游客亲身感受地域的文化氛围。
2.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合作是传递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其他地域的文化机构和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将地域的文化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可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其他地域的文化艺术家来到当地进行交流演出;也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3.地域文化产品推广地域文化产品是传递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推广地域的文化产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地域的文化魅力。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引领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引领](https://img.taocdn.com/s3/m/5312f0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5.png)
文化传承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引领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而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起着关键的作用。
文化传承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文化传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和地方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是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地方经济往往会受益于文化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旅游的带动效应。
首先,文化的品牌效应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传承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形成地方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例如,中国的苏州园林和乌镇古镇就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涌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其次,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旅游是一种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认知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可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居民的收入。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跨越式发展。
二、文化传承引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除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外,文化传承还可以引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传承可以帮助地方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价值链再升级。
首先,文化传承可以推动产业升级。
传统的手工艺产业往往是地方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但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通过文化传承,可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例如,中国陶瓷产业在传承中不断融入当代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创意陶瓷产品,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
其次,文化传承可以带来技术创新。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5e26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a.png)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已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缅怀和传承,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我们谈起文化遗产,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技艺、独特的民俗,但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文化遗产保护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旅游业的繁荣。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而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比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游客的涌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入。
以古村落为例,那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古老的街巷、独特的民俗活动,构成了一幅充满韵味的乡村画卷。
游客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体验这种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感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宁静与纯朴。
当地居民可以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提供特色的农家美食,销售手工艺品,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促使当地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的发展环境。
文化遗产保护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戏曲等文化遗产,经过创新和开发,可以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例如,苏州的刺绣、宜兴的紫砂壶、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这些传统工艺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符合当代审美和需求的产品,可以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
此外,文化遗产还能够为创意产业提供灵感源泉。
许多设计师、艺术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比如,一些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动漫、影视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还走向了国际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升区域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并且注重保护的区域,往往能够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a041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5.png)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概述: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所固有、沉淀下来的文化特色和习俗。
而区域经济是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运作方式。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探讨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例如,一些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旅游收入。
这种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2.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收入区域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传承和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加工整理、开发利用,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
这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不仅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塑造地域品牌和形象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识和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可以塑造地域品牌形象,为当地产品和服务赋予独特的地域特色。
这种特色定位和地域品牌推广,提高了当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
例如,通过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等举措,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财力和场所保障。
这种经济支持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2.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多元发展,为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提供了土壤。
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外地的人口和资源流动,这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带来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为地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形成良性循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决定,这对于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可以凝聚人、塑造人和激励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文化强县”的战略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挖掘区域文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抓好文化建设,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格局,以此来提高全县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达到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目标。
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国文化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更加注重地域文化和县域经济同步发展,通过突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载体建设、扶持经济文化产业”这三个重点工作,使容城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
化产业和造就文化人才等五方面取得新进展,让“三贤故里”、“壮士之乡”、“服装名城”和“善美容城”成为容城的四张名片。
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内涵和独有的气质。
我们坚持把打造文化品牌做为提升容城形象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打造具有容城特色的“三大文化品牌”。
一是打造“名胜古迹”文化。
容城自秦置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址、文化名人、民俗文化资源潜力巨大。
围绕“磁山文化遗址”、“杨六郎晾马台”、“明月禅寺”等县内名胜古迹,我们重新进行发展规划,着力建设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容城名片;二是打造“历史名人”文化品牌。
深入研究元初著名学者刘因、明朝名臣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当代狼牙山五壮士胡德林、胡福才等历史人物身上的文化精神,成立容城“三贤”研究会和狼牙山五壮士研究会,并创办容城“三贤”及狼牙山五壮士的网页,推出特色鲜明的容城名人事迹,提升容城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民间艺术”文化品牌。
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师庄舞狮、民间梆子团、老年秧歌队、少年武术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在活跃生活、
强身健体的同时,探索产业化之路,创造经济效益。
二、大力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全面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文化载体建设,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
对此,我们将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出发点,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即抓好城区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紧紧抓住“城镇建设上水平”有利契机,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县影剧院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包括三贤雕塑、文化展室及大型演出场所在内的县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全县90%以上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村庄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抓好文化信息交流工程。
大力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假日文化等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形成文化活动举办经常化、组织社会化、参与大众化的喜人局面;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
深入开展文明村庄、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少年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建立起长效机制,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积极扶植特色经济文化产业,提升服装文化产业实力。
做为“中国北方服装名城”和“中华国服”唯一的生产基地,历经30多年的积累,容城用服装衣载国人,服装让国人认识容城,服装做为特色经济已成为容城的一张名片。
服装产业文化底蕴深厚。
对此,我们将乘借十七届六中全会东风,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利用三个资源、打造三个增长极、培育两个市场,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容城服装工业园区、中国服装博物馆和其他服装特色城市建筑步伐,全面营造服装城市文化氛围;深入挖掘服装文化,在每年秋季举办“服装文化节”、“服装文化展”,通过开展“服装文化高峰论坛”、“新款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动产业整体上档升级,打造具有很强承载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提高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依托白洋淀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展服装特色文化旅游,在荣乌高速公路下道口设立集服装购物与展览于一体的服装旅游休闲区,全力将
容城打造成为“积聚人气、增加财气、提高名气”的服装名城,以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