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讲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课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现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构造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天气、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详细的地区,同时也为持续学习下边的地域和国家地理供给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天气”三个小标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独立的。

可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余大洲作适合拓展,表现了剖析事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经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剖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要从剖析哪些因素下手,对自然因素的剖析要注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如何经过对地图和有关资料的剖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区特色。

因此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地区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剖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半球地点、海陆地点。

经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色及其互相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地点、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绘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散布特色。

3、教课目的的剖析①知识与技术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照;能联合地图描绘亚洲的地点、范围、地形、河流随和候的特色。

同时还要持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育,以及从各样资猜中提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灵巧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有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色;理解河流散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感情,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经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浸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议论,鼓舞学生勇敢发布自己的看法,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目标:1. 了解亚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资源分布;2. 探索亚洲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提问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

知识讲解:2. 介绍亚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以及亚洲的主要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辅助讲解。

活动一:探索亚洲的生物多样性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调查该地区的主要动植物种类和特点,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调研。

活动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活动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活动三:环境保护意识培养5. 观看相关视频或幻灯片,介绍亚洲地区的环境保护项目和倡议。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

总结: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出自己的环保理念和行动。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查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保护措施,并制作展板或报告分享给同学。

评估方式:8. 通过小组展示、讨论、个人环保行动计划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了解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教学资源:- 亚洲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 海报或展板制作材料教案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公园进行观察和调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体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的分析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我们生活的亚洲——自然环境》,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依托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根据高中生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备和认知特点,我将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以及亚洲气候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图导图练法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第三部分,说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相互合作、探究等方式建构能力的过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2022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2022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说课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青海一中李清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课时,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个小节,这两个小节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教材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的分析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同时还要继续对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能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的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主要特点。

2、难点(1)亚洲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2)亚洲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奔腾的长江黄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这些美丽的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1、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2)讲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强调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介绍亚洲的海陆位置,让学生明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的范围(1)展示亚洲的政区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六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2)结合地图,简单介绍每个分区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分布。

(2)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举例说明亚洲的著名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等。

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观察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纬度跨度大、海陆差异显著、地形复杂多样等。

(4)重点讲解亚洲的季风气候,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风向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等。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等;(3)了解亚洲的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2)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成因;(3)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基本情况介绍(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3)人口:约4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4)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5)河流: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等。

2. 亚洲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等;(2)季风气候显著: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3)大陆性特征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亚洲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等;(3)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2)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特征;(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人口、面积等数据,掌握亚洲基本情况;(3)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探讨其成因;(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长江洪水、印度干旱等。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洲地图、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2)教学挂图:辅助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特点;(3)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新闻报道、研究论文等,丰富教学内容。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亚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自然环境特点对亚洲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亚洲国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介绍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3)讲解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及其分布。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总结提升: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六年级的地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二课《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材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亚洲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亚洲的某个国家为例,讲解其自然环境特点,如日本的地形、气候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板书设计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地形:高原、山地、平原、盆地气候:多样、大陆性、季风河流:长、多、大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教材,简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 描述亚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形区?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课后拓展:1. 让学生收集亚洲各国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比较学习。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4、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地理模型5、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总结归纳作业布置二、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112 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

113 学生能够识别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成因。

114 学生能够了解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并能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32 使学生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11 教学重点111 亚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地、平原的分布和地势特点。

112 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113 亚洲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以及河流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难点121 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22 理解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1 讲授法111 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向学生传授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

112 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最新一地理七年级亚洲的地理环境说课稿

最新一地理七年级亚洲的地理环境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学院**级*班地理教育专业的**,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5个方面进行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②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4、重点和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二、教法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三、学法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学期的世界的海陆回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出世界第一大洲——亚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讲授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亚洲位置,我将在黑板上挂出一付世界地图让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图上找出其他各大洲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教师归纳亚洲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让学生结合活动3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教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因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个区位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教师引导,找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全课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思路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1、教学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五、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世界第一大洲(一)、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大(二)、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中国位于东亚二、地形与河流1、地形的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2、河流的特点由中间高的地方,呈放射状注入四周的海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关心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课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总结提升:教师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亚洲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从教材内容看是以亚洲为案例的大洲自然环境的描述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的框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三部分构成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并补充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五、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教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探究法、案例法等1.地图法:对这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其制成富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地图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线索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2.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3.情景设置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法:读图法、自学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等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谚语导入:本节课我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谚语那么有没有同学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就包含了两项构成我们非常重要的两个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设计意图:采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语能够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导入结束后从地理学角度提出本课重要的两项要素把导入和本课内容紧密挂钩(二)新课教学1.亚洲地形特点首先给学生呈现“亚洲地形图”并且给学生介绍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技巧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一种用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种基本类型的地图(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地形叫做地形区设计意图:给学生讲解该类地图判读技巧为后面学生读图扫清障碍【活动一:知地形】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给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学习和讨论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活动二】“说见闻”创设问题情境“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创设如下两个情景: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现在老师给大家呈现两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图而且他们就是沿着80°E和30°N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教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转折:那么现在请大家老师刚才的那句话“水往低处流”地形特点已经得出来了那你此时认为亚洲的地形会对他的河流产生样的影响呢?设计意图:与导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呼应前后呼应使课堂为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更具有生命力同时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为后面学习亚洲河流的特点奠定基础2.亚洲河流特点【活动三】“识河流”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b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东c恒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d锡尔河阿姆河;自东向西教师总结:总结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活动四】“识湖泊”呈现“亚洲的湖泊分布图”和“死海”“贝加尔湖”的景观图学生看图交流亚洲湖泊众多在湿润气候区多为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为咸水湖亚洲湖泊之最: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死海是世界上盐度最大的咸水湖设计意图:提供湖泊的图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三)拓展+作业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我们的思路应该是样的?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②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况;③能总结该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点;④综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生让学生归纳出探究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的方法思路能够提升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学会知识的迁移作业: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别有什么特点?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设计意图:利用前面总结的方法学习另外一个地区学会知识的迁移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小结升华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分析了亚洲的地形特点、河流特点老师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既能认识到水往低处流在亚洲的体现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处走不断的攀登永不停息设计意图:小结部分与导入前后呼应同时在课堂结束知识让学生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升华七、板书设计这种结构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析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完整。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亚洲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14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李彦霖
学号*************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郭翠恩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

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
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
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这首歌的第一段歌词艺术化地展示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其中的“山是高昂的头”“河象热血流”形象的概括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用这首歌曲导入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即讲学习的新内容上来;其次是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

讲授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亚洲位置,我将世界地图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让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图上找出其他各大洲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

教师归纳:亚洲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

让学生结合活动3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
教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还有许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阅读亚洲地理集锦。

因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

学生活动:阅读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断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
个区位。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

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

为了更好的掌握亚洲的知识,通过播放亚洲地形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到黑板前亲自动手操作,把亚洲地理事物名称拖拽到相应的位置上,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人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知积的巩固能力。

教师引导,找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亚洲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全课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学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一)、1.面积最大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大
(二)、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中国位于东亚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的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2、河流的特点:由中间高的地方,呈放射状注入四周的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