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特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晶体三极管》课件

《晶体三极管》课件

晶体三极管的分类
有两种主要的晶体三极管 类型:PNP和NPN。
2.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
简单电路
晶体三极管可以作为放大器、开关和振荡器在各种电路中发挥作用。
2
放大器电路
晶体三极管可以放大信号的幅度,使其更适合其他电路的输入。
3
开关电路
晶体三极管可以控制电流的通断,用于构建开关电路。
3. 晶体三极管的应用
5. 晶体三极管的优缺点
1 优点
小巧、高频响应、低功耗、可靠性高、成 本低。
2 缺点
温度敏感、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容易烧毁。
6. 结论
总结
晶体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和电子设备中。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晶体三极管不断改进,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晶体三极管》PPT课件
晶体三极管是电子学中重要的元器件之一,本课件将介绍晶体三极管的结构、 工作原理、应用、特性以及优缺点,帮助您全面了解晶体三极管。
1. 介绍晶体三极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什么是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 器件,可用作放大,开关 和振荡器。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
晶体三极管由三个不同掺 杂的半导体区域构成:发 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放大器
晶体三极管可用于构建各类放 大器,如音频放大器、射频放 大器等。
开关
晶体三极管可以用于构建数字 电路和模拟电路中的开关。
振荡器
晶体三极管可以作为振荡器的 关键元件,产生无线电频率信 号。
4. 晶体三极管的特性
基本参数
• 电流放大倍数 • 最大可承受电压 • 最大可承受功率
变化规律
• 输入特性曲线 • 输出特性曲线 • 电流-电压关系

晶体三极管输入和输出特性ppt课件

晶体三极管输入和输出特性ppt课件
0.4 0.8 UBE(V)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三极管共射组态的输入特性曲线
iB=f(uBE ,uCE)
以 VCE为参变量的输入特性曲线 :
iB=f(uBE)| uCE=常数
ibU(μCEA=)0UCEU=C1E=10
BJT的输入特性曲线为一组曲线
U(BR)EBO
uBE
ICBO+ICEO
(1)正向特性:
IB + -+ V1 V2
从结构看:
无论是NPN还是PNP管,都有两个PN结,三个区, 三个电极。
从电路符号看:
除了发射极上的箭头方向不同外,其他都相同, 但箭头方向都是由P指向N,即PN结的正向电流方向。
三、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及其外部工作条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放大模式(最常用)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饱和模式 (用于开关电路中)
在放大状态下的三极管输出的集电极电流IC ,主要 受正向发射结电压VBE的控制,而与反向集电结电压VCE 近似无关。
注意:NPN型管与PNP型管工作原理相似,但由于
它们形成电流的载流子性质不同,结果导致各极电流
方向相反,加在各极上的电压极性相反。
IE
N+ P N
IC IE
P+ N P
IC
IB - +- + V1 V2
ic=f (iB,uCE)
当 iB为某一常数时,可相应地测出一条输出特性曲线。 ic=f (uCE)|iB=常数。
故 NPN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为一簇曲线。
饱合区:集电结正偏,发射结正偏 截至区:集电结和发射结都反偏。 iC 击穿区:uCE> U(BR)CEO
放大区: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2024版15三极管ppt课件(完整)pptx

2024版15三极管ppt课件(完整)pptx
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取出。当输入 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出信号也是 正弦波,但幅度被放大,相位与
输入信号相反。
放大倍数
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主要由 三极管的β值决定,同时受输入 电阻、输出电阻和电源电压等因
素的影响。
2024/1/26
13
共基放大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2024/1/26
2024/1/26
7
02
三极管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2024/1/26
8
直流参数
2024/1/26
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B
01
反映三极管对直流信号的放大能力,是三极管最重要的参数之
一。
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α
02
反映三极管在共基极接法下对直流信号的放大能力。
极间反向电流ICBO和ICEO
03
反映三极管的漏电流大小,是三极管质量的重要指标。
考虑温度对偏置电阻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影响偏置电阻的阻值,因此在选取偏置电阻时应考虑其 温度系数。
18
偏置电路稳定性提高措施
2024/1/26
采用负反馈电路
通过引入负反馈电路,可以减小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漂移,提高 偏置电路的稳定性。
采用温度补偿电路
通过引入温度补偿电路,可以减小温度变化对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 影响,提高偏置电路的稳定性。
偏置电路
性能测试
设置合适的偏置电路,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 区,避免进入饱和或截止状态。
2024/1/26
对音频放大器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频率响应、 失真度、输出功率等指标,确保满足设计要 求。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2

晶体三极管特性课件

晶体三极管特性课件

4
3
2
1
N
P
N 当基区的电子浓度增加到 4 时: 集电极电流达到临界饱和:ICS 基区中电子积累所需时间:t r
电子浓度 深饱 临饱 放大 正偏
5
继续增加: 当i b继续增加: 发射结发射有余 发射有余, IB≥IBS 时,发射结发射有余,集 电极收集不足 过剩电子在基区积累, 收集不足。 电极收集不足。过剩电子在基区积累, 4→5。 如 4→5。这段时间就是存储时间 t s
t
0
t
VCC C1 RC
那么如何保证三极管可靠工作? R1、R2、外加负偏压-VBB及Vi 外加负偏压- 就依靠合理选择基极偏置电阻来保证。 共同决定三极管工作状态, 共同决定三极管工作状态,保证三极 (设计问题) 管在开关方波的作用下可靠工作于饱 截止两种状态。 当Vi = 0 时: 画截止等效电路 和、截止两种状态。
反相器负载有两种情况: 流进反相器的电流叫灌流负载。记做 i OI 灌流负载。 灌流负载 流出反相器的电流叫拉流负载。记做 i op 拉流负载。 拉流负载 如何衡量反相器带负载能力? 如何衡量反相器带负载能力? 反相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饱和状态:VO = 0.3V,反相器所允许最大灌 电流IOCM是多少? I 截止状态:VO = V CL,反相器所允许最大拉 电流IOPM是多少? I
VCC ic RC
iC = 0
icmax VCC = RC
vi
RB ib
vo
三极管开关和二极管开关一样,都 存在开关惰性。三极管在作开关运用时, 三极管饱和及截止两种状态不是瞬时完 成。因为三极管内部存在着电荷建立和 消散过程。
VI Vb 2 0 Vb1 t
iC
iCMAX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特性课件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特性课件

不会转化另一个结的电流。它们对正向控制作用来说都是无
用的。称为晶体三极管的寄生 电流。
3 、对晶体三极管来说要减小寄生电流。以保证受控载
流子的传输效率,即提高放大性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制造晶体三极管时,必须满足 下列条件: 1 、 发射结为不对称结。 2 、 基区的宽度很窄。 3 、 集电结的面积大于发射结的面积。
N
P
E IE IEn
IEp
R1
IB
V1
B
N
ICn1
ICn2 ICp
ICBO
R2 V2
IC C
N
P
E IE IEn
IEp
N
ICn1
ICn2 ICp
ICBO
IC C
R1
IB
V1
B
R2 V2
(1)、发射区向基区注入载流子的过程:
发射结正偏后,形成的正向扩散电流,是由发射区和基
区得多子通过PN结而形成。
即 IEn + IEp 方向由P区指向N区 式中 IEn 为电子电流; IEp 为空穴电流。
3 、截止状态:定义为发射结外加反偏电压,集电结外 加反偏电压。 这两种模式呈现受控开关特性,实现开关电路的基础。
第一节 放大模式下晶体三极管
————————的工作原理
1、内部载流子传输过程:
N
P
N
E
C
B
晶体三极管的两个PN结是通过基区产生耦合作用,连 接在一起的。
以NPN型晶体三极管为例: 分析:晶体三极管处于放大模式下,载流子传输过程。
N
P
E IE IEn
IEp
N
ICn1
ICn2 IC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截止等效电路:
e
所以可以利用三极管饱和、截止状态作开关。
三极管PN结四种偏置方式组 合
发射结(be结) 集电结(bc结)
正偏
反偏
正偏
正偏
反偏
反偏
反偏
正偏
工作状态
放大状态 饱和状态 截止状态 倒置状态
RB
vi i b
+3V -1V
VCC=6V
i c RC
2KΩ vo
β=50
根据VCC和RC值,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 一条负载线。
三极管饱和条件:
IC / mA
饱和区
5 4
IB2 80uA
3
放大区IB1 40uA
2
1
IB 0 截止区
0
2468
VCE /V
发射结正偏:VBE 0,VB VE 集电结正偏:VBC 0,VB VC
i b ≥ IBS
基极电位高于发射级、集电极电位。
三极管饱和特点:
IC /
当VCE减少到一定程度后, 集电结收集载流子的能力减弱, 造成发射结“发射有余,集电结
二极管开关的通断是受两端电压极性控制。
三极管开关的通断是受基极 b 控制。
C
1、三极管的三种工作区域
IC / mA
B
饱和区
5 4
IB2 80uA
E
IB 0 截止区
0
2468
VCE /V
C B
E
饱和区——iC受v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CE的
数值较小,一般vCE<0.7 V(硅管)。此时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
t 0
VCC
ic
实际情况下: Vi = - Vb1 时:T 截止 i b ≈ 0 i c ≈ 0
RB
vi i b
RC
vo
输入由-Vb2上跳到+Vb1,T由止→放大→饱和。
输入由+Vb2下跳到-Vb1,由饱和→放大→止。
需要经历四个时间:
VI
延迟时间: i c 由0上升到0.1 i c max
Vb 2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
此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IC / mA
5 4 3 2
饱和区
放大区——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
IB2 80uA
曲线基本平行等距。
放大区IB1 40uA
此时,发射结正偏,集 电结反偏,电压大于
1
IB 0 截止区
0.7 V左右(硅管) 。
T由导通→截止需要的时间:tOff=ts+tf 0
td tr
ton
ts t f
toff
t
电子浓度
临饱 4
放大 3
2
正偏 1
N
P
用基区电荷分布图说明
1
当输入 三极管由截止进入饱和过程: 0
发射结由:反偏→正偏所需时间 td 发射结正偏后:
正向偏压
基极驱动电流 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电子数
由小到大变化
集电极收集的电子数
0
2468
VCE /V
IC / mA
饱和区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5 4
三极管放大条件:
3
发射结正偏:VBE 0,VB VE
2 1
集电结反偏:VBC 0,VB VC 0
放大特点:
IB2 80uA
放大区IB1 40uA
IB 0 截止区
2468
VCE /V
三极管有放大能力,i c =βi b
不考虑管压降时的等效电路
等效于开关闭合
IC / mA
饱和区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IB= 5
0曲线以下。
4
IB2 80uA
三极管截止条件:
3
发射结、集电结均反偏。
2 1
VBE≤0 VBC<0
0
放大区IB1 40uA
IB 0 截止区
2468
VCE /V
I B 0、IC 0、VC VCC
b
c
三极管相当于开路 等效于开关断开
5 4 3
收集不足”,集电极电流IC不再 2
mA
饱和区
IB2
放大区IB1
80uA 40uA
服从IC=βIB的规律。
1
IB 0 截止区
三极管饱和时的等效电路: 0 2 4 6 8 VCE /V
b
c
b
c
硅管 0.7V + 锗管 0.3V VBES-
+ 硅管 0.3V -VCES 锗管 0.1V
e
e
基极电流IB对集电极电流IC有很强的控制作用,IC=βIB。 从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在相同的VCE条件下,IB有很小的变 化量ΔIB,IC就有很大的变化量ΔIC。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饱 和 区 VCE 比 较 小 , 也 就 是 IC 受 VCE 显 著 控 制 区 。 即 将 输出曲线直线上升和弯曲部分 划为饱和区。
饱和时集电极电流:
ICS
VCC RC
临界饱和时基极电流: Ibs
Ics
VCC
RC
首先求出基极电流 ib ? 然后求出临界饱和时基极电流: Ibs ? ib Ibs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大的越
多,饱和的越深。
ib Ibs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Vbe 0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理想情况下:(饱和、截止动作瞬时完成) VCC
Vi = -Vb1时:T 截止 Vi = +Vb2时:T 饱和
iC 0
ic max
VCC RC
ic
RC
RB
vo
vi i b
三极管开关和二极管开关一样,都
VI
存在开关惰性。三极管在作开关运用时, Vb2
三极管饱和及截止两种状态不是瞬时完
0
t
成。因为三极管内部存在着电荷建立和 消散过程。
Vb1
iC iCMAX
N 当基区的电子浓度增加到 4 时:
集电极电流达到临界饱和:ICS 基区中电子积累所需时间:t r
电子浓度
深饱 5
临饱 4 放大 3
2
正偏 1
N ib1 P
当i b继续增加: IB≥IBS 时,发射结发射有余,集
电极收集不足。过剩电子在基区积累, 如 4→5。这段时间就是存储时间 t s
1
分析输入信号由: 0
上升时间: i c 由0.1 i c max上升到0.9 i c max
0 Vb1
t
存储时间: i c 由 I c max下降到0.9 i c max
iC
iCMAX
下降时间:i c 由0.9 i c max下降到0.1 i c max 0.9iCMAX
T由截止→导通需要的时间:tON =t +t d r0.1iCMAX
希望基极驱动电流i b 1很大,加速三 极管由截止向饱和转变,缩短上升时间 t r ,减少延迟时间,提高工作速度。
虽然i b1增加带来td、 t r 减小。同
N 时也会使 t s 增加。要求驱动电流不
ic / mA
VCC RC
120uA 100uA 80uA 60uA 40uA 20uA
VCE /V
当Vi < 0 时: 三极管截止,工作在特性曲线A点。
当 i b=60μA时
i C = βi b =50X60=3mA
ICS
VCC RC
6 2K
3mA
T 临界饱和
当i b>60μA时
i C 几乎不变。三极管进入饱和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