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针对略读课文的研讨逐渐加强,很对名师也提出过自己的教学建议,但大部分老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使略读课文教学精读化、泛读化、自读化的现象依旧存在。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我想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利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它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在课内外阅读的适度拓展和延伸中让略读课文成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一、略读课文怎么教?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由此可见,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要求“粗”,建构简约的教学框架。我的课堂主要有三个板块组成:
板块一:初读,梳理梦想内容
板块二:设疑解疑,探析梦想力量
板块三:结课,拓展课堂
教学中略去了精雕细琢,略去了面面俱到。
二、学习能力怎么培养?
瑞恩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但作者描写的笔墨那么多,不可能都让学生逐句理解。于是作者抓住“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一段展开教学,特别关注批注能力的培养。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关键字词概括出几件事,这关注的是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在指名学生交流后告之圈画的具体方法,在商议中让学生了解“直圈法”、“跳圈法”、“连圈法”等。这关注的是学生阅读方法
和能力的培养。虽然设计看似简单,但很精巧,也很实用,真正体现了略读课文关注方法与能力实践运用的理念。
三、情境怎么创设?
面对略读课文,我是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通过“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扬声诵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赋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形式各异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情感、文本主题、作者视界有机融合了。
1.情境问答——体验真情
书不读熟不开讲,只有把文章读懂后,再交流,才能由浅入深地体会瑞恩为实现梦想的坚持与努力。教学中,当学生读懂了瑞恩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干了许多事情后老师又创设这样的情境:“瑞恩呀瑞恩,70元只能买一个水泵,发挥不了作用,还是别干了。”;“挖一口井要2000元,你一个孩子,到哪里弄这么多钱?”;“瑞恩瑞恩,非洲这么大,要让每个人喝上洁净的水要多少钱,你还是省省心吧!”……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多么精彩:“绝对不行,就算一点钱也是起一点作用呀!”;“一定要干,日积月累也会很多!”;“我能帮一个算一个!”……
这些都是孩子们真情的表达,而立足点就是对文本的理解。
2.情境感悟——深化主题
为了深化主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次情境感悟的环节。其中教学6岁的瑞恩为赚取更多的钱帮助父母邻居干活,抓住省略号体会其艰辛后问:“如果是你感到累吗?那为什么你还要坚持呢?”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感悟到瑞恩的“执着”、“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在此基础上教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理解非洲人民为什么流下眼泪后感悟到梦想的力量,然后又一次进行情境创设:“你此时此刻,你在现场目睹了这5000多人的眼泪,你觉得梦想的力量,除了坚持不懈的,执着外又会是怎样的力量?”学生入情后联系加拿大人民帮助瑞
恩的事例后很自然就想到这是“团结”的力量,是“同心协力”的力量。这也将这篇文章的主题:只要大家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情境写话——升华情感
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所以按“得”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已水到渠成。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请班级中朗读最好的孩子通过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表达非洲人民的感受。至此应该说教学已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所有目标。但我还是在结课前让孩子写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来结束对瑞恩的访谈。开始总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从现场来看:“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呀,有梦想就有希望!”;“要相信坚持(执著)的力量!”;“瑞恩的话很朴素,但他告诉我们:梦想在继续,梦想的力量在继续!”这些妙语连珠的表达让我不禁对这样的设计叫好,这是这样的内心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继续的情感得以释放,我想如果有机会,他们
也会像瑞恩一样去传递这份“梦想的力量”。
我想如果我们的略读课教学真正能引导学生走向个体阅读、自由阅读,架设起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那么我们的略读教学就定能走出“迷惘”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