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范文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范文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优化与提升对促进乡村社会发展、增强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为乡村空间优化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现状及问题(一)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投入。

目前,大部分乡村的公共空间包括广场、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新建。

这些空间不仅是村民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问题然而,在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部分乡村的公共空间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村民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部分已建成的公共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三是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指导,导致空间分布不均,使用不便。

三、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一)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针对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布局问题,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首先,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将公共空间规划与村民的日常活动紧密结合。

其次,要结合乡村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公共空间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还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方便村民使用。

(二)完善设施建设为满足村民的多元化需求,应完善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

一是增加设施种类和数量,如建设文化活动室、健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

二是提高设施的质量和舒适度,确保设施的耐用性和使用安全性。

三是注重设施的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设施的维护成本。

(三)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为提高乡村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空间的功能性设计,使每个空间都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二是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空间的建设和运营。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摘要:自然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和乡土文化、乡村风貌的空间载体,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本文以沛县镇村布局规划为例,对现状自然村以发展为目标导向进行界定分类,形成“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一般村”的村庄等级结构。

对条件较好的村庄提档升级,以此完善并丰富村庄等级结构,便于未来分类发展引导。

关键词:镇村布局;分类;产业引言村庄是人类聚落发展中一种较为初级的形式,一般自然村庄比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高、土地资源浪费大,没有达到集中、集约居住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从农村现状发展和建设来看,村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不同地区村庄产业发展呈现梯度性,且普遍缺乏产业发展载体,自我提升发展造血不足,缺乏有力的集体经济支撑,对农业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制约。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乡土特色的村庄、村落数量急剧减少,传统乡村风貌和历史文脉正逐渐丧失,亟需保护。

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省政府相继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4]43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意见,江苏省住建厅印发《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规[2014]389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于徐州市沛县进一步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技术规范。

现阶段,沛县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上一轮村庄规划中的不足问题逐渐显现,未综合考虑村庄分布特征及撤并的时序问题,片面强调以村庄撤并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忽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引导,建新不拆旧导致空心化和老龄化等现象突出。

沛县的村庄规划,亟需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城乡覆盖的规划体系,合理规划城乡空间功能布局,为全县村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与宏观指导。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发布时间:2023-02-17T00:44:35.71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10月作者:刘菲[导读]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也变得势在必行。

刘菲河北正坤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也变得势在必行。

本文以某县域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为加快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居民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承载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居民点用地分布不协调。

近年来,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定居点无序扩大、布局分散等问题的影响下,日益加剧的现有城乡矛盾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合理优化农村居民点结构,不单单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 1.1 村庄平面布局充分尊重自然本底、原有肌理,按照适度集中原则,统筹安排居住、产业、公共服务、景观绿化等空间布局,满足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传承村落空间基因、延续当地空间特色,整理激活零散用地、闲置空间,合理增补各类功能空间,优化组织内部路网、绿道水系,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田水路林村”空间格局,推动乡村用地集聚、功能提升、有机更新。

统筹村庄“山、水、田、林、路、屋”等村庄风貌要素,从村庄空间的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进行村庄风貌设计引导。

并通过村庄主要交通轴线及上层规划的乡村旅游线路将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进行串联,塑造多层次性的村庄总体风貌格局。

近景设计引导:设计村内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公共活动场、村入口空间、集会场、晒场等生产场所。

昔阳县开展推进县域村镇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昔阳县开展推进县域村镇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昔阳县开展推进县域村镇布局调整调研报告推进县域村镇布局不仅是我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昔阳的战略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客观要求,更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为此,我们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分层座谈、情况分析等方式,深入全县12个乡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村镇布局的现状,查找村镇布局布局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一、县域村镇布局的现状昔阳县总面积19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万亩,辖5镇7乡3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16.8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态势,东部、西部山区与全县的平均水平差异显著。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95:45.75:43.30。

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661元,东部、西部山区人均收入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8113元。

西部山区地广人稀,两个乡镇47个村14980人,每平方公里内33人;东部山区两乡镇共39个村24480人,每平方公里内63人。

县城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县城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内有主街道12条,道路总长143公里。

供水管网全长70公里,能够满足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有污水处里厂一座,并配有完善的生活污水、雨水和工业废水排水系统。

2009年实现集中供热,供热管网覆盖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0000平方米。

通过旧城改造,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县城绿化面积达到 4.5公顷。

全县有11个乡镇,城镇总人口2万人。

乐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以煤炭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心城镇;大寨镇区人口近8000人,是县域中部经济区次中心,以旅游、能源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业为主导产业;东冶头镇区人口3500人,为县域东北部经济区中心;皋落镇区人口3700人,为县域东南部经济区中心;沾尚镇区人口2000人,为县域西部经济区中心。

城乡规划布局如何优化空间格局

城乡规划布局如何优化空间格局

城乡规划布局如何优化空间格局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乡规划布局对于优化空间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之间的协同共进。

城乡规划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土地的合理利用。

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的效益,是规划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城市中,我们常常看到高楼林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地得到了最优的利用。

一些老旧城区,建筑密度过高,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匮乏,这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在规划时,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提升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乡村地区,土地的利用同样需要精心规划。

由于农业生产是乡村的主要产业,土地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业的发展需求。

要合理划定农田保护区,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预留空间,如建设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区等。

此外,乡村的建设用地也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无序扩张,造成土地的浪费。

交通规划也是城乡规划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能够极大地优化空间格局。

在城市中,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快速路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同时,要注重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比如在地铁站周边进行高密度的开发,形成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交通的效率,还能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减少城市的蔓延。

在乡村地区,交通规划要注重与城市的连接,提高乡村道路的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

同时,要结合乡村的特点,发展绿色交通,如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对于优化空间格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中,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要均衡,避免出现某些区域资源过度集中,而某些区域资源匮乏的情况。

例如,学校的布局要考虑到居民的分布和就学需求,合理规划学区,避免学生长途跋涉去上学。

某镇农村公共空间优化实施方案

某镇农村公共空间优化实施方案

某镇农村公共空间优化实施方案一、前言在我国农村地区,公共空间作为村民休闲、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其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农村公共空间的质量和利用率,我们提出了这个某镇农村公共空间优化实施方案,旨在为村民们打造一个更加舒适、便利、功能齐全的公共空间。

二、目标定位1.优化公共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提升公共空间的功能性,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

3.增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改善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三、实施方案1.调查分析我们将对某镇的农村公共空间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公共空间的现状、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这包括对公共空间的位置、面积、设施、环境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对村民的需求和意见的收集。

2.空间规划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

规划中将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确保公共空间既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又能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

3.设施优化我们将对公共空间内的设施进行优化,增加一些新的设施,如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以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对现有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公共空间内的设施安全、舒适、实用。

4.环境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将对公共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增加一些景观元素,如雕塑、花坛、绿化带等,以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公共空间的清洁和维护工作,确保公共空间的环境整洁、有序。

5.活动组织为了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我们将定期组织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座谈会等,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公共空间的活动中来,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项目推进1.项目启动我们将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公共空间优化实施方案的推进。

项目小组将负责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2.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探析摘要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生态、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空间分布格局是传统村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基于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探讨,从地域性、生态性、功能性、社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从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地域性;生态性;功能性;社会性一、引言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反映传统村落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其内部结构、布局和空间组织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乡村的生态、文化和社会性格。

本文将从地域性、生态性、功能性、社会性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并结合现代文化对传统村落进行评价和展望。

二、地域性的影响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地域性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的地域环境对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局面。

在地理环境方面,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和水文情况密切相关。

山区和平原地区的传统村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山区的村落多以丘陵地带和山谷为主要的空间组织区域,大多遵循山势的起伏和水流的汇集,形成类似于阶梯状、串珠状或圈舍状的村落空间模式。

而平原地区则主要以水系和道路为主导,形成类似于网状、线状、方状等的村落空间模式。

这种空间分布格局为村落内部的交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寻求安居、共同建设和民主自治方面的思路和实践。

三、生态性的表现生态环境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其空间分布格局往往与生态环境条件有关。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村落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第二是各个村落之间生态联系密切。

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影响了城镇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四)投融资渠道不畅,城镇建设缺乏持久动力。

由于我县财政仍是吃饭财政,一般情况下很难挤出资金用于城镇建设。

乡镇由于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如果没有好的项目支撑,“经营城镇”的投资回报率就很低,加上金融支持乡镇城镇建设的投入渠道不畅,利用社会资本投入乡镇城镇建设的吸引力不强,乡镇城镇建设面临资金“瓶颈”难题非常突出。

(五)规划滞后,行政执法难以到位。

由于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更新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原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其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城镇建设技术和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规划滞后,体系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也还不能适应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使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建设牵着规划走,项目牵着规划走的现象。

(一)进一步理顺全县城镇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强势推进城镇建设与管理、提升小城镇档次与品位、促进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健全完善全县城镇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真正把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城镇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建议县和各乡镇都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参与的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把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县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奖惩工作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充分调动领导干部抓好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城镇建设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中有督促、有检查,年度有考核、有奖惩,以此推动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大气候、得到大发展。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郓城县为例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郓城县为例

城乡规划·设计 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69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郓城县为例闫建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家“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侧重实施的层级,是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战场。

原有各类规划对农业空间的规划利用缺乏整体统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以国家级粮食功能主产区——山东省郓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例,探索典型农业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思路,在统筹生态、农业、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系统性提出农业空间规划利用中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格局、行动计划的编制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农业空间;郓城县[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35.16Research on the Rural Space Planning Strategy in County-Leve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 A Case of Yuncheng CountyYan Jianlong(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China)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county-level spatial planning is implementation-oriented in the “five levels and three categories” spatial planning framework, and is also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implementing the food security strategy.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space plann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spatial planning is lacking of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now. Taking Yuncheng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s an example, which is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the food in the countr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county-level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for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s. Coordinat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ecological space, agricultural space and urban spac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proposes planning strategies of strategic positioning, development goals, spatial pattern, and action plan for the rural space planning.Key words: food security; county spatial planning; rural space; Yuncheng County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构建“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落实国家安全、区域协调和主体功能区等战略要求,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其中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要侧重实施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市(县)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转型思考——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市(县)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转型思考——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强调落实空间规划中的底线管控思维,对乡村生态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管理。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与乡村相关的生态重要性及敏感性评价,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发展全域统筹作用,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全域统筹思路,乡村地区不是孤立的类型单元,通盘考虑城镇与乡村发展,强化县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引导约束作用,做好乡村分类布局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目标、空间格局的承接工作。

做好分区引导,衔接县域城镇空间体系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加强县域乡村空间分区与引导;做好分类管控,科学把握乡村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差异性,分类施策。

3.发展蓝图指南作用,突出高标准治理导向相比较与开发建设管控较为严格的城镇地区,乡村地区的粗放化发展问题一直尤为突出。

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锁定的背景下,挖掘存量、做好流量是本轮村庄规划与发展需要重点聚焦去解决的问题。

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较以前的村庄分类规划提出了要明确各行政村建设用地规模,要发展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的蓝图指南三、研究对象选择与概况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湖南省常宁市,位于衡阳、永州、郴州三市地理几何中心,为湖南省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

常宁市辖3个街道、4个镇、4个乡和1个办事处,现有367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是湘南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

常宁作为国家级农产品、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农业发展现状较好,享有“中国油茶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2018年,常宁市以行政村为单元,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编和在编共计有77个行政村。

常宁市在推进村庄规划时发现,由于缺乏上位规划指导,各村庄规划的发展定位、发展类型、发展规模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标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2019年,常宁市启动常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启动市域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希望先从市域层面提出村庄分类、空间布局的总体方案,再指导下位村庄规划的编制,借此对村庄保护和发展实施有效的引导与管控。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探索——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探索——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

17热点聚焦ENO.112020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探索—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尹亚张祥德方晨(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针对敦煌市村庄发展现状与问题,从全域一张蓝图视角进行统筹考虑,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在《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探索符合敦煌市实际的村庄发展管控内容,制定村庄发展管控图则,为村庄规划编制提供指导O关键词:敦煌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发展管控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县(市)人民政府统筹乡村空间、资源、设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依据⑴。

村庄规划应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为了让《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更好地发挥对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村庄发展管控路径进行了探索。

1村庄发展管控思路近年来,敦煌市先后编制了《敦煌市“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及各镇分册和《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村庄管控内容和路径。

《敦煌市“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沪主要确定市域控制线体系、关键管制内容、各镇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各镇分册进一步细化确定了镇域控制线体系、村庄管控单元和各村建设用地总量,而《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行政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边界、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内容,明确村庄发展管控的内容。

敦煌市不同层级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敦煌市“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确定市域控制线体系、空间管制、村庄建设用地总量2《敦煌市“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乡镇分册》确定镇域控制线体系、村庄管控单元、村庄建设用地总量《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制定村庄管控图则,确定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及边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等图1敦煌市不同层级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主要内容《敦煌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村庄发展管控的思路是:参照城镇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制定村庄发展管控图则,即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在全域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对行政村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同时制定行政村未来规划建设的若干规定,分为总量控制、产业导引、用地布局控制、风貌导引、基础设施导引等5项内容,用来控制“村域规划”的编制,同时,将“村域规划”编制作为实施推进村庄发展的必须手段,在全市城乡统筹规划系统中保留接口,后期不断进行完善,作为“一张图”的延续,最终实现全域一张“蓝图”全覆盖。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核心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综合手段,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改善、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布局方案。

一、空间布局优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一个要点是优化乡村的空间布局。

传统的农业布局以点面结合为主,注重农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忽视了小城镇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战略中,应该将城镇和农村规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科学规划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二个要点是调整乡村的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村发展以农业为主,但现在应当以农村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多个产业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要注重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增加乡村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三个要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存在瓶颈问题。

因此,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通信覆盖率、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农村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四个要点是改善农村环境。

农村地区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农药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应当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农村环境友好型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

五、人才储备和培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五个要点是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农村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和培养能力,鼓励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返乡创业。

六、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布局方案的第六个要点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城乡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布局

城乡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布局

城乡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布局城乡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空间规划与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城乡空间规划与布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乡发展的角度,探讨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必要性、原则及实施方式。

一、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必要性城乡发展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是为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具体而言,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规划与布局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乡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空间规划与布局有利于实现社会进步。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科学规划乡村功能区,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的幸福感。

最后,空间规划与布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保护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功能区,优化生态格局,减少生态破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生态共建共享。

二、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原则空间规划与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整体规划原则。

要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

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科学性原则。

要依据城乡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规划设计。

要注重统计数据分析、专家评估和公众参与,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三,适度发展原则。

要综合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潜力和承载力,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

要注重保留乡村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不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

第四,公平公正原则。

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城乡居民的利益公平分配。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范文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范文

《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乡村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乡村广场、活动中心、绿地、道路等,它们为村民提供了社交、娱乐、交流等场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投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 问题(1)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乡村公共空间布局散乱,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空间利用效率低下。

(2)设施陈旧:一些乡村公共空间的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村民的需求。

(3)文化功能缺失: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缺乏文化特色和吸引力。

(4)管理不善:部分乡村公共空间的管理不善,导致环境脏乱差,影响了村民的使用体验。

三、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空间布局优化(1)整体规划: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确保空间的合理布局。

(2)功能分区:根据公共空间的不同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如活动区、休闲区、绿化区等。

(3)连通性:加强公共空间之间的连通性,方便村民使用。

2. 设施更新与升级(1)设施更新:对陈旧的设施进行更新,以满足现代村民的需求。

(2)增加设施:根据村民的需求,增加新的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3)智能化设施:引入智能化设施,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3. 挖掘文化功能(1)文化活动: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民间艺术展览等,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

(2)文化元素融入:将乡村的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如壁画、雕塑等,增强公共空间的文化特色。

(3)文化教育: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村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探索——以栾城县为例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方法探索——以栾城县为例
学 术 论 坛
S C IEN CE
& T EC M K Y C OY
M A.Y 撰l NI 4 E CN 规 划 方 法 探 索

孔玉 辉
以奕城县为例
‘ 亲城县规划测绘设计所) 摘 要: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缩小城 乡差距,实现城乡 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奕城为例, 从 理论背景、现状分析和规划的思路等方面对村庄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规划的基本原则。 关健词:村庄 空间布局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 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07)08(c)- 0237- 02 里, 最低的窦岖镇为 0 .2 8 个 / 平方公里. 奕城县村庄分布密度呈现出北部低, 南部 高的格局, 南部虽然村庄数目较多, 但大多数 村庄规模较小 , 布局分散。奕城镇比较特殊, 村庄分布密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县城城区内的 村庄现在还多是村庄的行政建制, 没有象其它 县市一样改为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 2 .2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村庄分布不均衡。村庄分布的不均衡 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给 交通、公共绿地和其它公共设施的配置带来 很大难度, 影响了乡村城镇化的进程.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有些村庄交通条件较差, 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村 庄存在基础设施欠缺现象, 部分村的公共服务 1 染城县村庄空间 布局规划的 基础条件 设施相对落后, 配置种类单一, 为村民提供的 1.1 村 甚本 庄 情况 文化活动较为单调。 架城县总面积350 .6平方公里, 个镇, 辖5 (3) 存在不同程度生态环境破坏向题。石 3 个乡, 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 2. 1 万 家庄市总退水渠、饺河 . 对沿河村庄的饮用 182 水和灌概产生较大污染, 部分企业三废排放污 人, 其中 13 .4%集中在县城, 16 .3%分布在县 制 城以外的各乡镇政府驻地 , 70 . 3% 分布于农 染 严重 , 约 了农村 人居 环境 的 改善 . 村。村庄人口 规模差别较大, 口500 - 3000 人 (4)- A 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沿路建设现 人的村庄142 个 , 占村庄总数的78%, 其中以 象较为突出。农村的公共环境和村容村貌需 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也有待进一 1000 - 2000 人的村庄为主 , 占总数的 36 .3%" 进一步改善, 超过 3000 人的村庄27 个, 不足 500 人的村庄 步提高。各等级道路的沿路地块往往成为农 村居民首选的建房地点 , 造成了沿路建设现象 13 个。人口最多的村庄6 810 人, 最少的 252 较为突出, 不利于村民 日 的 常生活和道路的交 人。 通通 行。 1. 2 区位及社会经济条件 奕城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 北靠石家庄 市, 位于河北省城市密集带及城市发展主轴线 3县 域村庄空 间布局规划的体会 上, 是省会石家庄的近郊县 , 已成为石家庄都 (1)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规划建 市区 ' 1+ 4 " 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 设, 坚持 “ 五个统筹’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内形成了铁路 .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 建设为基础, 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 基础的区峨性交通网络 。 一体化作为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着眼点和落 2005 年末全县总人口32. 1 万人, 生产总 脚点。根据奕城县村镇发展条件和现状, 在充 值77 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2 .4 万元, 居全省第 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理念如下, 8 位。第一 、二、三产业占 G D P 比重分别 1) 先急后缓. 依据村庄发展环境对村庄 为22 . 5%, 46 . 8%, 30 .7 %。全县财政收 威胁程度的不同, 按照 “ 先急后缓. 的原则, 分 入完成3 .02 亿元, 县城人均可支配收入9289 期分批进行村庄迁并。 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660 元 , 经济实力在全省 2 ) 强化 中心。县城 、镇、中心村是全 处于较发达水平 。 县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中心 , 迁并不利于发展的 基层村, 强化县域各层次中心发展的集聚效 2 村庄空间 布局综合评价 应, 加快城镇化进程. 2 . 1 村庄空间分布特征 3) 区位优先。对满足市场和交通优势的 案城县村庄平均分布密度为 0. 52 个 / 平 中心镇、中心村, 在政策与资金上加以倾斜, 方公里, 而石家庄市平均分布密度是0 .28 个/ 应优先发展. 4 ) 整体发展。对于行政力量为主导 因素 平方公里, 奕城县的村庄分布密度远远高于全 市平均水平, 属于高密度区, 但村庄分布不均 的中心镇, 中心村, 应重点扶持, 在中、 远期规 匀。密度最高的奕城镇达到 0.90 个 / 平 公 划时考虑建设成为其所在区域内的副中心, 分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指村庄体系职能类 型和规模序列结构在广大农村地域范围的空 间组合表现形式。它是农村地区自然,社会, 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 , 是县域城市化 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村庄的调整、 撤井、重组 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引导和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农村地区现有村庄发 展状况和生存条件, 按照城镇一中心村 一 基层 村的布局层次 合理调整自然灾害隐患大,布 局过度分散、经济贫困落后的村庄, 不仅可以 改善城 乡 居民的生存环境、节约建设资金和 土地资源, 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 同时, 也是 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缩小城乡差距、 实 现城乡 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级带动, 推动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整体发展。 5 ) 设施带动。迁村并点, 实现资源与建 设共享,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最大化。强化区域落础设施, 带动地区网络 化和整体性建设。 自 在 然环境和城乡居民点之 间建立适合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 构筑有一定 乡土特征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 (2) 村庄迁并标堆 1) 人口规模过小 , 本规划主要指人口在 500 人以下的村庄, 符合这一标淮的村庄有 13 个. 村庄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 , 对于适应农业 产业化, 机械化、 现代化、 规模化的要求以及 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有着巨 大的影响, 对于实 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对于 人口规模较小, 10年一遇洪水位下, 位于 或处 于滞洪区范围的村庄实施搬迁。 3 )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基础 设施鹰乏且不宜修建的村庄、位于生态敏感 区的村庄、水污染或工业污染较严重且短期 内难于治理的村庄。 4 )存在其它问题的村庄。包括重点建设 项目占地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或近郊与城 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 为一体的村庄。 根据规划确定的迁并标准, 将奕城县村庄 分为迁移型、合并型 、相向发展型,撤村 建居型四大蕊本类型进行迁井, 不符合迁并原 则的村庄则为独立发展型村庄。 (3)强调县城空间管制及各类用地布局 合 理确定用地规模总量 2005 年奕城县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42 .1 平方公里 , 人均合 14 8ml 。其中人均建设用 地超过 201 平方米的村庄 5 个, ) 150- 200m' 的 村庄 81个 , 农村宅墓地多占土地现象较严童。 规划将奕城县土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非农 建设区、 控制建设区和城镇空间隔离区。 依据 村镇规划用地标准, 确定迁并后各村庄的人口 及用地规模, 根据各乡镇搬迁和合并情况 , 到 2 020 年 整合节约用地共计 69 3. 6 公顷。 (4 )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胜利村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胜利村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临朐县蒋峪镇吕庄村、胜利村为例关键词: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吕庄村、胜利村1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地区规划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村庄规划不断升入推进,基于此背景,吕庄、胜利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要求,梳理吕庄、胜利村现状发展问题与不足、挖掘优势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明确土地利用开发保护格局,因地制宜构建美丽宜居乡村集聚点。

2研究区域概况2.1临朐现状村庄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2000年以来,临朐县陆续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传统村落规划、新型社区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对乡村建设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但同时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缺乏全域统筹和规划引领,与土规存在众多不一致,规划难以落地实施,底图底数不精准,对农村土地权属关系重视不够,规划成果较为复杂,难以实施管控等问题。

2.2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编制背景与历程2.2.1做好现状调查,开展规划评估。

县域层面完成村庄现状调查,建立村庄基本情况现状信息库,为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城乡规划如何优化空间布局

城乡规划如何优化空间布局

城乡规划如何优化空间布局在当今社会,城乡规划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优化空间布局则是城乡规划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合理安排。

首先,深入了解城乡的现状是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

这需要对城乡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文化特色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调研。

例如,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形对建设和交通的影响;对于人口密集的区域,要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通过这些调研,可以明确城乡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为后续的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明确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是关键。

将城乡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休闲区等。

住宅区应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商业区要考虑人流密集度和交通可达性,以便吸引消费者和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工业区则要远离居民区,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以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要规划一定比例的休闲区,如公园、绿地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生活品质。

交通网络的规划在城乡空间布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能够加强城乡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在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布局。

主干道的设计要宽敞、通畅,以满足大量的交通流量;次干道和支路要分布合理,形成完善的路网结构,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要注重交通设施与其他功能区域的衔接,如在商业区和住宅区附近设置足够的停车场,方便居民出行和购物。

公共设施的布局也是优化城乡空间的重要环节。

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分布应该均衡,以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服务。

对于教育设施,要根据人口分布和学龄儿童数量合理规划学校的位置和规模;医疗机构要覆盖城乡,保障居民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则能够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城乡的凝聚力和活力。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四川吉地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四川丘陵山区的聚居点布局一直存在零乱分散的情况,如何优化该地区的聚居点布局一直是丘陵山区规划重点研究的课题。

巴中市清江药旅片区(以下简称清江片区)是巴中市巴州区划定的六大片区之一,清江片区是该区域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片区,也是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山区区域,具备四川丘陵山区的主要特征,本文对该片区农村聚居点优化布局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前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现行“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总体规划,是对上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各项指标的传导和落实,是综合所辖区域自然资源、环境、土地、人口、经济、技术等要素对生产力布局的统筹安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保证。

四川省进行了以片区为单元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

通过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按一定条件把若干乡镇(村)划为一个片区,可以更好统筹各方面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县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投放,提升片区内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大幅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国土空间规划质量[1]。

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是乡镇级片区的规划,是承上启下的规划。

一、片区现状及主要特征图1 巴州区片区划分图依据四川省委关于“在县域内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以规划引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巴州区对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

巴州区共划分为6个片区,清江片区为农业片区。

清江片区以清江为中心,包含清江镇、水宁寺镇、大和乡、白庙乡4个乡镇52个村(社区),幅员面积266.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4万人。

清江片区毗邻巴中市中心城区,巴州东大门。

巴中环路由清江镇区东侧穿过。

片区内巴万高速、恩广高速、国道G347、G542等主要交通干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报告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报告

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报告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我国城乡发展和农村改革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调研和了解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旨在研究和分析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探索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优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了解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情况,包括规划目标、原则和要求等;(2)分析县域国土空间利用情况,包括城市建设、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3)研究县域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规划的有效性和问题;(4)调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情况。

2. 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知识;(2)实地调研: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县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情况;(3)座谈会:与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和发现1. 调研结果(1)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情况较好,但实施情况有待提高;(2)农田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存在违规建设和农地流失的问题;(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存在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的情况;(4)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不够完善,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支持。

2. 调研发现(1)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2)应加强农田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严格限制违规建设和农地流失;(3)应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4)应加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力量和政策支持,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五、建议和对策在解决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规划质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2)加强农田保护工作,采取措施严格限制违规建设和农地流失;(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力度;(4)加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力量和政策支持,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探索摘要:针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以桦川县为例,在分析县域自然资源条件、村庄规模及空间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村庄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迁并方案、建设标准以及设施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村庄空间布局桦川县新农村基础设施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demand, this paper takes huach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village scal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y village layout scheme,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keywords: spatial layout of villages; huachuan county; new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中图分类号: f299.2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引言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以改变村庄“散、小、多、乱”,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完善村庄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空间引导规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纵观近几年对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实践和研究来看,发达地区的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落实比较好,而多数欠发达地区虽然已做了完整的村庄布局规划,但由于规划目标与现状相差甚远,实施操作起来困难,农村的建设没有得到实质改善。

本文以桦川县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当地农村的现实情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这类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进行探讨。

2 县域村庄发展现状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平原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

全县共辖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201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约2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9%,其中县属人口210462人,非农业人口48983人,有汉、满、朝鲜、赫哲等民族。

人口密度为99人/平方公里,高于全市的77人/平方公里。

2.1村庄发展布局特点2.1.1村庄规模特征从人口规模来看,全县农村居民点以大中型村庄为主,小型村庄较少,其中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村庄为21个,占村庄总数的20%,规模在1000—2000人的村庄为62个,占村庄总数的59.05%,规模在500—1000人的村庄为18个,占村庄总数的17.14%,规模小于500人的村庄为4个,仅占村庄总数的2.81%;县域内人口密度为99人/平方公里。

2.1.2村庄空间分布特征桦川县现辖 4镇、5乡,共计105个行政村。

县域村庄平均分布密度为 0.05个/平方公里,各乡镇分布密度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中心密集、周边稀疏的状态,村庄分布密度除星火乡和四马架乡外,其他乡镇村庄密度均在0.1个/平方公里以下,村庄分布密度最大的为星火乡,为0.18个/平方公里,其特征为乡域总面积小,村庄密度高;最小的为横头山镇和梨丰乡,均为0.03个/平方公里,其特征为乡域总面积大,村庄密度低。

从全县范围来看,村庄居民点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大区块,一是沿中新公路分布的新城镇村庄带,二是以创业乡和苏家店镇为主的中部村庄分布区,三是以四马架乡和横头山镇北部为主的南部村庄分布区。

2.1.3镇村沿交通线路分布为主桦川县域镇村的空间分布受区位条件的强而有力的制约。

镇村分布偏集于沿路(公路、铁路)呈带状分布,尤其集中分布于佳富路沿线,从西向东依次为星火、创业、悦来、梨丰、东河;其次苏家店分布在老哈同公路双桦段中部;四马架分布在同三公路旁;横头山分布在铁路牡佳线旁;偏离交通干线分布的镇村较少。

据统计分布在国道、省道及通乡公路两侧的占镇村总数的78%。

2.2镇村建设存在问题人均用地规模偏大,小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仍旧存在,大量浪费了土地。

此外,随着部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也产生一定数量的闲置土地。

桦川县村庄村民住宅多以一层砖混结构为主,布局松散,占底面积大,宅基地及庭院面积普遍在500—1000平方米左右,村庄内部存在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多数村屯都有废弃的沟渠,部分村庄仍存在泥草房。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落后村庄居民点道路硬化率低,道路窄小,垃圾收集、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除县城外,乡镇和村庄均采用明沟排水,没有污水处理厂,居民生活环境较差,不少村庄卫生诊所、文化教育、老年活动、商业网点等设施缺乏或布局不合理,造成居民生活不便。

部分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明显。

主要表现为养殖业分散经营,人畜没有分离,粪便随意堆放;柴草包围村屯,影响村庄卫生环境和消防安全等。

村屯规模普遍偏小,规模集聚效益低。

全省平均每个村人口规模为1887人,平均每个屯人口规模只有496人。

桦川村庄数量为105个,平均每个村屯人口约1500人,村屯的规模仍然偏小。

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低,使得农村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农村集聚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

3空间布局规划3.1村庄整合原则与思路(1)位于县城、产业集聚区、原镇政府驻地以及镇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确定为城中村,对这类村庄实行村改居型建设。

(2)现状人口规模较大、产业经济基础较好、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侵扰、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具有一定的设施建设,与县城、镇区有一定距离的村庄,确定为中心村。

(3)村庄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位于农业地带,与城镇远景发展不相矛盾,村庄建设相对较好,无地质灾害侵扰,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或者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需要保护的村庄,这类村庄确定为基层村实行保留。

(4)对于村庄之间距离小于0.5 公里的,村庄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能和周边村庄发展进行相互协作,有趋势向集中发展,有共同的地域认同感或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缘关系实行合并。

(5)对于人口规划过小,如山地村庄人口小于100 人,丘陵村庄人口小于200 人,平原村庄人口小于300 人,考虑搬迁。

地处偏远地区,土地贫瘠、无经济来源、交通不便,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村庄,或者是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庄近期实行搬迁。

受水利工程、特高压电力线走廊影响的,或者矿产资源开采区的村庄根据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近远期搬迁。

对于有意愿搬迁的村庄,规划中加以考虑。

3.2 村庄布局调整方案及实施引导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实际调查情况,经调整后,将桦川县原有的105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到规划期末,调整为67个农村居民点。

其中:中心村24个,基层村43个,迁并村庄38个,调整比例为36%。

另外,在减少自然村数量的同时,共有16 个村庄迁入到县城及镇区中。

根据以上方案的调整,使桦川县逐步建立起县城—中心镇(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城乡体系。

(1)村改居村庄全县共规划16个,主要是城(镇)中村和城(镇)边村。

对于这类的村庄进行城市化改造,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及镇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引导村民在管理形式、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活动等向城镇转变,实现城乡的完全融合。

(2)考虑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半径,确定中心村共规划24个。

中心村作为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社会服务中心,承担着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村民居住、文化活动等功能,是城镇与农村联系的纽带,应积极发展中心村建设,加快中心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营造,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产业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科教文化、综合市场等多种功能发展的需求。

同时,合理确定中心村的产业结构,将村庄建设与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努力打造经济快速发展、村庄布局合理、人居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促使更多的村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村集中。

发展方向上对于相邻村庄500米左右的引导其相向发展;紧邻交通沿线的中心村引导其向交通沿线发展。

(3)基层村全县共有43个。

基层村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主要针对农业生产服务半径考虑其保留的自然村。

对这类村庄,规划中进行适度发展,重点控制人口规模,完善对外交通联系,加强与集镇或中心村的交通联系,依靠集镇或中心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4)近期对地处交通极其闭塞的零星小村,环境恶劣、特别不适宜人居住的村庄及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实行搬迁至邻近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远期对达不到村庄最低规模要求的村庄逐步搬迁。

3.3 县域村庄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县域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设施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

近期重点完善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标准配建商业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生态休闲场所和农业服务设施等。

完善中心村与基层村、其他中心村、集镇、镇区、县城的道路网系统,加强给排水、环卫设施、电力电信等设施建设。

远期加大基层村建设的投资力度,治理村庄“脏、乱、差”的村庄面貌,营造生态文明村环境。

4 结束语村庄布局规划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必须从城乡统筹着眼,从镇村体系入手,合理布局村庄空间结构。

桦川县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经济欠发达是桦川县目前发展的瓶颈,在进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要尊重桦川县的现实条件,以保留、合并村庄为主,迁建村庄为辅的策略,注重生态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采取村改居、积极建设、适度发展、引导合并和迁建的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近远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村庄建设。

参考资料:《黑龙江省乡村建设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县(市)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黑龙江省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作者简介:吴洋(1984—),工作单位: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