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死亡率具比率型的捕食者_食饵模型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PPT文档共2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一类具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周期解
. / !, #
! ! ! *) ( -0( -( # *) ! * )& "# -( # "’ !) 下面考察如下矩阵 1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期解
这一节主要讨论系统 (") 的周期解 0 为此,必须讨论平衡点的稳定性及种群的持续生存性 0 定义 #"$ 系统 (")被称为是一致持续生存的, 如果存在正常数 ) ! , ) " 使得系统的任意一个正解 ( 2) ( 2) ) ! " 3.4 .56 1 " 3.4 8’9 1 " )"
2# ( 7 2# ( 7
"
模
型
众所周知,捕食者 食饵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种群模型 ! 文献 [& " @] 中考虑的食饵种群多是受密度制约 的,当不存在捕食者时食饵的增长率 ( 具有 E(F9739> 形式或满足 #% ( $ )& $ ! 然而有些种群在数量很小时 # $) 无密度制约,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受密度制约 ! 这时 ( 可具有如下形式: # $) ( # $ )’
第 !" 卷
第#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 年 &! 月
’() * !" +( * # ,(-./0) (1 2(-345673 849/0 +(.:0) ;/9<6.793=(+03-.0) 2>96/>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率型非自治的两捕食者竞争一食饵模型的概周期解
1正 概周 期 解 的存在 唯 一 性 和全 局 吸 引性 假设 系 统 ( ) 2 的各 项 系数 均 为 连 续 非 负 的概 周 期 函数 , 该 系 统 为 一 个 概 周 期 系 统 。考 虑 概 周 期 则
系统 = t ) 这 里 f t , , ( , E C( , , ) R XS * R ) S - = { I B , ( , 对 E S -关 于 t B :I < }f t ) B
~
2 3
统 ( )的解 是 最 终 有 界 的 , 2 此外 假 设 存 在 一 个 定 义 在 ,X S -X S ・, B c B。上 的 Lau o 函数 V t i nv p (, , ) 满 足 Y, ( ) (1 — Yl)≤ V t , )≤ 0 l — 1b l 1 (, Y (1 Yl) 其 中 0 r , 1 ( )和 b r ( )是连 续 、 定 、 调 增加 的 正 单 函数 ; ( )lV t 1 Y )一 V t , 2 l≤ K{l 1 2 l (, ,1 ( , Y )l 2 l
作者简介 : 梁桂珍 (94 )女 , 16 ・ , 内蒙古 临河 人 , 乡学院数学 系副教授 , 新 硕士 , 究方 向: 研 生物数学 与数学教育 。
28 ’
维普资讯
第 5期
梁桂珍 : 比率 型 非 自治 的 两 捕 食 者 竞 争 一 食 饵 模 型 的 概 周 期 解
一
口2 t ( ) l( ) 2 t
瓦
2 = 2
一
( ) 一a ( )+ t( 2t
一
般 的 捕 食一 被 捕 食 模 型 , 基 于 “ 率 依 赖 ” 应 比 理
论 【 。粗 略地 讲 , I 】 即捕 食 者 种 群 的 平 均 增 长 率 应 为食 饵 种群 密 度 与捕 食 者种 群 密度 之 比的 函数 。这
食饵—捕食者模型进一步研究
四、问题提出:
现在的问题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参数及初始值的变化对食饵和捕食者数量的周期、最大(小)值的影响。并引入Logistic项,分析相轨线及参数的影响。使问题更进一步切合实际。
食饵—捕食者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一、摘要
捕食—食饵模型是数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种群波动的因素很多,自身阻滞作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素。因为资源环境是有限的,相互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自身阻滞也是影响平衡位置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波动现象的主要因素。时滞可以对生态系统的性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理论生态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种群的相互作用中,自身阻滞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两类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典型的捕食-食饵模型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时滞对模型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只要在Volterra模型加入考虑自身阻滞作用的Logsitic项就可以得到这种现象了。
五、问题分析:
该问题的焦点在于;在研究的15年期限内,鲨鱼在鱼的捕获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而被捕食者(食用鱼)所占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显然战争使捕鱼量下降,生态系统中总的鱼量增加,食用鱼增加,鲨鱼等也增加,但为何鲨鱼的比例大幅增加而食用鱼的比例却下降那?据此分析外界的有利因素更有利于强者生存的条件。
六、模型求解:
plot(t1,x3,'-',t2,y3,'*')
figure(4)
plot(t1,x(:,1),'-',t1,x(:,2),'*')
figure(5)
plot(x(:,1),x(:,2))
figure(7)
基于比率依赖的两种群捕食者-食饵系统的随机模型
基于 比率依赖 的两种群 捕 食者 一 食饵 系统 的随 机模 型
郭子 君
( 华南农 业大 学应 用数 学研 究所 ,广 东 广州 504 ) 162
摘 要 :研究一类比率依赖的两种群捕食者 一 食饵系统的随机模型。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通过构造 La y—
p nv 函 ,并结合停时分析 、不等式构造等技巧 ,证 明了比率依赖的两种群捕食者一食饵 随机系统整体解的存 uo 泛 在唯一性 ,整体解的有 界性与渐近性质。
论 的一个重 要 问题 。众所 周知 ,对于 标准 的两种群 L taV h r ok — o er a系统
证 据表 明 :在许 多情 况下 ,特别 是 当捕食 者不 得不 搜 寻食 物 ( 此 不 得 不 分 享 或 者 竞 争 食 物 ) 时 , 因
一
{ : : ( + 。 ( + 。 ( ) f u ( 6 。 。 ) 。 ) )
G OZ u U i n j
(ntueo A pi a e t s SuhC iaA r ui n esy G aghu5 4 , hn ) Is tt f p l dM t ma c , ot—hn gi lyU i rt , u n zo 6 2 C i i e h i c t v i 1 0 a
关键词 :捕食者 一 食饵系统 ; r n n Bo i 运动;随机微分方程;整体解; wa
公式
中 图分 类号 :O1.3 1 .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 59 67 21)0 —08 0 21 ,07 8 6 5 02 — 59(00 2 04 —6 A t c a tc M o eso e a o - e y t me o fTwo Sp ce t to De n n e e iswih Ra i — pe de c
一类具有比率依赖的HollingⅣ和Leslie型捕食-食饵模型
衡 点必须且 只须 a 。+ 8 。> 。
一
( )+ 三
) 1
6 y 一 c c)n I 争 赢 (+ ÷
( 于衡 E1 ,b矩为( = : E ,为点 1 平点。。ai 阵 ){ ) 。。 鞍. ) 对 ()cn , () ,J a o 则 1
模 型 具 有 不 稳 定焦 点 , 附 近 有 稳 定 极 限 环 . 又在 三个 参 数 中选 定 了分 支 参 数 , 其 并 当分 支参 数取 值 在 小邻 域 内扰 动 时 , 模
型 出现 H p 分 支 . 中最 后 给 出 了数 值模 拟 来 说 明 这 些 结论 。 of 文
关键 词 : o f 支 ; 率 依 赖 ; 限环 ; 衡 点 H p分 比 极 平 中 图分 类 号 : 2 1 O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1 9 2 0 ) 4— 0 7一 5 10 7 0 (0 7 O 0 3 O
型是 : I型 : ( )= m 它适 用 于 藻类 、 胞等 生 物 ; 细 Ⅱ型 : ( = )
( )=
它适 用 于脊椎 动 物、 外 ,9 7年 C ln s 另 19 o ig 在文 [ ] l 3 中研究 了四种 H n 类型 , 。 ig
以 上的I Ⅱ, 及1型 一 — + , V型比 , l V () 十 l I D d 发现I 竽 其他三种模型性质更加复杂、 接着, 简化的I V
维普资讯
第l 9卷第 4期
20 0 7年 l 2月
宁 波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NI OF NGBOUNI VERS T I YOF TEC HNOLOGY
V0 . 9 . 1 1 No 4 De. 0 7 c20
基于比率的三种群捕食模型的稳定性
{ 2t ()=Al, t 1 +A2 2t " , 27( —r) 2 ( —Z) l J 、 N 1
L ( )= A l ( — Z)+A 3 3 t—Z ) N3 t 3 Nl t " 2 3N ( " , 2
生物种群的持续生存和稳定性是数学生态学捕食理论 的一个重要课题 . 传统的生态模 型均假定捕食者 种群的平均捕食率只依赖于食饵种群的密度[ . 而事实上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一个更切合实际且更一 般的捕食者一 食饵模型应基于“ 比率依赖” 理论 , 即捕食者种群的平均增长率应为食饵种群密度与捕食者种群 密度之 比的函数 . 近年来 , 有不少的文献[ 研究了这类基于 比率型捕食模型. 。 ・ 谭德君在文献[ ] 5 中研究 了具
】 , 】 .
( 1 )
初 始条 件为 ( )= is 0 s [ ,] ()>0 i= l23 , s ( )≥ , ∈ 一r 0 , O ( ,,)r= m x r,2 ,lr 均 为非负 a {lr }r,2
常数 , it( = l23 分别表示食饵和捕食者的密度,l0 , i 其中 () i ,,) 0, r ( , l23 均为正常数. a J= ,,) 文 献 []中得到 了该 系统 在一定 条件 下是 持续 生存 的 , 给 出 了在无 时 滞条件 下 系统 () 平衡 点 的全 5 并 1正
有时 滞 和基 于 比率 的三种 群 捕食模 型
ml 3 t l t J 3 ( )+ ( ) ’
:
! 兰1 兰 !2
1
,
(::【。 i_ l t ( 一: _ ) t + il ) i_ (=,【。 il_ t ( 一, _ l ) t + i ) _
具有比率依赖的食饵-捕食随机模型的分析
第3 6卷 第 2期 21 年 4 02 月
南 昌大 学 学 报 ( 科 版 ) 理
J u n l fNa c a g Unv ri ( t rlS in e o r a n h n iest Nau a ce c ) o y
Vo . 6 No 2 13 . Ap . 0 2 r2 1
于 是 可 以 用
a n+ 1 ( ) r— B1 , r+ 2 ( ) B2
显 然 ,k 一 。 ) Z( " 。 是单 调增 加 的。 r : l 显然 令 。 。 i , mr k ≤ a S 下 面 只需 证 明 r .. 。 。一 。 。 。 如若 不 然 , 则 了T> 0£∈ ( , ) 使得 P{。≤ T} £ 于是存 在 , O1 , r 。 > 。
摘
要 : 究 在 随 机 干 扰 下 的具 有 比率 依 赖 的 Hol g I功 能 反 应 的 食 饵 一捕 食 模 型 。通 过 运 用 随 机 微 分 方 程 比 研 ln l i I
较 定 理 和 伊 藤 公 式 , 明 了 系统 有 唯 一 正 解 并 且 是 随 机 最 终 有 界 的 , 证 明 了 系 统 在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 平 均 持 久 证 也 是 的 。除此 之外 , 得 到 了系 统 趋 于 灭 绝 的 条 件 。最 后 通 过 数 值 模 拟 验 证 了 所 得 理 论 结 果 的 正 确 性 。 还 关键词 : 比率 依 赖 的食 饵 一捕 食 模 型 ; 随机 干扰 ; 机 最 终 有 界 ; 均 持 久 ; 绝 随 平 灭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课件
m
捕食者的死亡率。
03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 型的求解方法
解析解法
公式推导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直接得出模型在 各种参数下的解。
适用范围
适用于模型简单、参数较少的情况, 但可能不适用于复杂模型。
数值解法
迭代计算
01
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逼近模型的解。
精度控制
02
可以控制计算的精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适用范围
模型定义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是 一种生态学数学模型,用于描 述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
该模型由两个微分方程组成, 分别描述了食饵和捕食者的种 群动态。
通过分析该模型的平衡点和稳 定性,可以了解种群数量的变 化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模型背景
该模型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 美国生态学家洛特卡和沃尔特 拉提出的,用于研究种群数量
捕食者种群的增长率可用以下方程表示
dP/dt = P*(aN/H - m)
模型参数解释
K
环境最大容纳量,表示在理想 环境下,食饵种群的最大数量 。
H
捕食者的半饱和常数,表示捕 食者达到最大捕食效率时所需 要的食物量。
r
食饵种群的内在增长率,表示 在没有环境限制的情况下,食 饵种群的增长速度。
a
捕食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 一个捕食者能够捕获的食饵数 量。
通过分析系统的数学模型 ,可以确定分岔的类型和 发生条件。
05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 型的改进与扩展
模型参数调整
调整捕食率
通过实验数据或观察,对捕食者 对食饵的捕食率进行更精确的估 计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 度。
调整死亡率
根据环境和物种特性,调整食饵 和捕食者的死亡率,使模型更符 合实际情况。
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引言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一种基本的生态关系,其中包括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食饵-捕食者模型是用来描述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
在自然界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其中一种常见的模型是“两类食饵—捕食者模型”。
本文将对该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一、模型描述这个模型中包括两类食饵和一个捕食者。
我们用 V1, V2 分别表示两类食饵的个体数量,用 P 表示捕食者的个体数量。
模型可以由以下方程组描述:(1)dV1/dt = r1V1(1 - V1/K1) - a1V1P(2)dV2/dt = r2V2(1 - V2/K2) - a2V2P(3)dP/dt = b1a1V1P - m1P + b2a2V2P - m2P其中,r1和r2分别表示两类食饵的增长率,K1和K2表示它们的环境容量;a1和a2是食饵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率;b1和b2分别是捕食者每次捕食时所消耗的食饵个体数量;m1和m2分别表示捕食者的自然死亡率。
二、平衡点的求解平衡点是指系统中各个物种个体数量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我们令方程组(1)-(3)中各个方程等于零,解得平衡点:V1* = 0;V2* = 0;P* = 0这是一个零平衡点,表示所有个体数量均为零。
三、稳定性的分析我们需要分析模型中平衡点的稳定性,以了解该模型的动态行为。
1. 线性稳定性分析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模型(1)-(3)化为线性形式:(4)dV1/dt = (r1 - a1P)V1(5)dV2/dt = (r2 - a2P)V2(6)dP/dt = (b1a1V1 + b2a2V2 - m1 - m2)P对于线性系统(4)-(6),可以利用特征值的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特征值后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λ^3 + (m1 + m2 - b1a1V1* - b2a2V2*)λ^2 + (a1a2P* - (r1 + r2 + m1 + m2))λ + a1a2P*(r1 + r2) = 0通过分析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和虚部,可以判断平衡点的稳定性。
稳定性模型--食饵捕食者模型
fx2 ( x10 , x20 )(x2 ? x20 )
? ?
dx2
(t
)
? dt
?
gx1 ( x10 , x20 )(x1 ?
x10 ) ?
gx2 ( x10 , x20 )(x2
?
x20 )
(17)
系数矩阵
A?
? ?
f
x1
?g x1
f ? x2 ??P0 ( x10 ,x20 )
g ? x2
(18)
0 T1 2 T2 4 T3 6
T 8
10
4
12
模型解释
30
捕食者 数量
y?
r a
25 20
15
r ~食饵增长率
r/a10
5
a ~捕食者掠取食饵能力 0 0
P 20d/b 40
捕食者数量与 r成正比, 与a成反比
P(d / b, r / a)
60 80 100 120
食饵 数量
x
?
d b
d ~捕食者死亡率 b ~食饵供养捕食者能力
dx ? x(r ? ay) dy y(? d ? bx)
? d ? bx dx ? r ? ay dy
x
y
? d ln x ? bx ? r ln y ? ay ? c1
( x d e ? bx )( y r e ? ay ) ? c
取指数
c 由初始条件确定
用相轨线分析 P(d / b, r / a) 点稳定性
?1, ?2
平衡点类型 稳定性
稳定结点
稳定
不稳定结点 不稳定
鞍点
不稳定
稳定退化结点 稳定
不稳定退化结 点
食饵-捕食者模型
d bx r ay dx dy x y
d ln x bx r ln y ay c1
(x e
取指数
d
bx
)( y e
r
ay
)c
c 由初始条件确定
用相轨线分析
P(d / b, r / a) 点稳定性
f ( x) fm
( xd ebx )( y r e ay ) c
相轨线趋向极限环
10 0
结构稳定
0
5
10
15
20
两种群模型的几种形式
相互竞争
x1 x2 x1 x2 1 (t ) r1 x1 x 2 (t ) r2 x2 1 2 1 N 1 N , x N N 1 2 1 2
x(t) 的“相位”领先 y( t )
x(t)
T3 : x(t ) y(t )
y(t)
T4 : x(t ) y(t )
T1 2 T2 4 T3
6
8
T410
12
模型解释
捕食者 y r 数量 a r ~食饵增长率 a ~捕食者掠取食饵能力
30 25 20 15
P(d / b, r / a )
弱肉强食
x1 x2 2 (t ) r2 x2 x 1 2 N N 1 2
, y0 ) 初值 P0 ( x0
0 x 0 y
P
T4
0 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5
0 x 0 x 0,y 0 P0 y
•
T1
100 120
相轨线的方向
20
40
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
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稳定性摘要:捕食者—食饵模型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对于理解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关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模型中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庇护所的存在可以提高食饵种群的存活率,从而间接影响了捕食者种群的稳定性;而非线性收获效应则对模型中捕食者的生存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
本研究为理解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捕食者—食饵模型;庇护所;非线性收获效应;稳定性1. 引言捕食者—食饵模型是生态学中常用的研究工具,通过描述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在现实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包含了多种因素,如庇护所的存在和非线性收获效应等。
这些因素的引入使得捕食者—食饵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生态系统的情况,但也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困难。
2. 模型描述与方程建立我们考虑一个具有庇护所与非线性收获效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其中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以下方程描述:食饵的增长率方程:$$\frac{dR}{dt} = rR - aRP$$捕食者的增长率方程:$$\frac{dP}{dt} = -mP + \beta RP^2$$在上述模型中,R表示食饵的数量,P表示捕食者的数量。
r表示食饵的自然增长率,a表示捕食者对食饵的捕食效率,m 表示捕食者的死亡率,而β表示非线性收获效应的强度。
这个模型中的庇护所效应可以通过引入抑制项(aRP)来表示,该项表示由庇护所提供的保护使得食饵种群的消耗速率减慢。
3. 稳定性分析为了分析模型的稳定性,我们需要求解系统的平衡点以及线性稳定性。
模型中的平衡点满足以下条件:$$rR - aRP = 0$$$$-mP + \beta RP^2 = 0$$求解以上方程组得到的平衡点为:$$R^* = \frac{m}{\beta a}$$$$P^* = \frac{r}{a}$$平衡点的线性稳定性可通过计算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来判断。
4.6 种群的弱肉强食(食饵-捕食者模型)
甲独立生存的增长率为 r
乙独立生存的死亡率为d 乙使甲的增长率减小, 减小量与 y成正比 甲使乙的死亡率减小, 减小量与 x成正比
x rx
y(t ) dy
x1 (t ) x1 (r11 x2 ) (1) x2 (t )=x2 (r2 2 x1 ) (2)
2 :食饵供养捕食者能力
消去dt
dx1 x1 (r1 1 x 2 ) dx2 x 2 (r2 2 x1 )
r2 1nx1 2 x1 r11nx2 1 x2 c1
r ( x1r 2 e 2 x1 )( x21e 1x 2 ) c
令
r ( x1 ) x1r 2 e 2 x1 ( x2 ) x21e 1x 2
x1 (t ) x 2 (t ) 平均值分别为 x1 x 2
x2 (t )=x2 (r2 2 x1 )
1 x2 x1 (t )= ( r2 ) 2 x 2
r2 1 T x1 x1 (t )dt T 0 2
x1 x
0 1
x2
0 2
r1
1
r1
r2
2
, x2 x
用此模型解释战争期间捕获量下降对鲨鱼更有利
自然环境下考虑人工捕获的影响
捕获能力的系数为e 捕食者的死亡率
r2 e
食饵的自然增长率 r1 e
y1(t),y2(t)表示这种情况下食饵和捕食者的数量 平均值为
y1 r2 e
2
, y2
r1 e
1
战争期间捕获系数下降为e2
食饵z1(t)和捕食者z2(t)的平均值为
0 0 Q1 ( x1 , x2 ) Q2 ( x1, x 2 )
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捕食者模型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模型》课程食饵—捕食者模型3.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用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称种群甲为食饵,种群乙为捕食者。
二者共同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
一食饵—捕食者选用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设)(t x /)(1t x 为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t y /)(2t x 为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1r 为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2r 为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1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2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最大容量,1σ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2σ为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d 为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二模型假设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三模型建立食饵(食用鱼)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1r ,即rx 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axy rx ay r x t x -=-=')()( (1)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食饵捕食者模型
摘要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 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种群甲为生。生态学上称种群甲 为食饵 (Pr ey ) ,种群乙为捕食者 (Pr edator ) ,二者共处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 (简称 P P 系统) 。为了对食饵、捕食者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建立了食 饵——捕食者模型: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辅之以相轨线分析,对具有自身阻 滞作用的两种群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
第 8 页
共 8 页
(t ) rx(1 x
其中因子 (1 用,
x ) N
x ) 反映由于甲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导致的对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 N
x 可解释为相对于 N 而言单位数量的甲消耗别的供养甲的食物量(设食物 N 总量为 1) 。 当两个种群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存时, 考察由于乙消耗同一种有限资源对甲 x 的增长产生的影响,可以合理的在因子 (1 ) 中再减去一项,该项与种群乙的 N
MATLAB 代码为: function xdot=shier(t,x) r=1;d=0.5;a=0.2;b=0.01;n=0.01;m=0.1; xdot=[(r-n*x(1)-a*x(2)).*x(1);(-d+b*x(1)-m*x(2)).*x(2)]; >> clear; >> ts=0:0.1:25; >> x0=[25,2]; >> [t,x]=ode45('shier',ts,x0); >>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 >> pause, >> plot(x(:,1),x(:,2)),grid,
具有比率的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函数的捕食者-食饵征税模型分析
( 1 )
研 究是 为 了更 好 地 保 护 生 物 自然 资 源 , 对 其 进 并
行 合理 的开发 和 利 用 . 因此 , 了能 够 长 时 期 地 利 为
y y(一考 ] [1 ) =s ,
:
d E df
E[p一 ) —c . ( g ]
用更 新 资 源 ( 如渔 业 , 林 ) 对其 合 理 的 开发 和科 森 , 学 的管 理 是 必 要 的 . 们 正 不 断 地 寻 找 更 加 可 靠 人 的 可持 续 发 展 策 略 保 护 生 物 种 群 . 种 有 效 的 办 一
Vo _ 9 No 3 Il . Ma 01 y2 0
di1 .9 9 ji n 17 8 1 .0 0 0 .0 o:0 3 6 /.s .6 2— 5 3 2 1 . 3 0 6 s
具 有 比 率 的 Hol g— 功 能 性 反 应 函数 的 ln I i H类 捕食 者 一食 饵 征 税 模 型 分 析
Ke r s Ho l g I u cin l e p n e; ai — e e d n e r d tr r y l b l s mp o i sa i t ;o t l y wo d : l n l f n t a s o s r t d p n e c ;p e ao ;p e ;go a y t t tb l y p i i l o r o a c i ma
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1]
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摘要】种群之间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由于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
对其进行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验证在自然界中的两种种群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食饵—捕食者自身阻滞作用平衡点稳定性一、问题重述对于V olterra模型,多数食饵—捕食者系统观察不到那种周期动荡,而是趋于某种平衡状态,即系统存在稳定的平衡点。
在V olterra模型中考虑自身阻滞作用的Logistic项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二、问题背景和分析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已靠捕食种群甲为生,食用于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
生态学称甲为食饵(Prey),种群已为捕食者(Predator),二者构成了食饵—捕食者系统。
然而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
三、模型假设食饵在自然界中生存若没有捕食者情况下独立生存,自身增长符合Logistic 增长,而捕食者在离开食饵没有其他的食饵,在有食饵的情况自身增长亦符合Logistic增长。
五、模型建立、求解与分析5.1模型建立当某个自然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生存时,可以同Logistic模型(阻滞增长)述这个种群的演变过程,即:.(1)xx rx N=-。
对于食饵种群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时他不受捕食者捕食的增长为:.11111()(1)x x f x r x N ==-, 在有捕食者的情况下食饵还受到捕食者的捕食,故其还受到捕食者的干预从使食饵增长率减小,在此情况下食饵的增长为:.12111112()(1)x xx f x r x N N 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 襄樊学院学报 Nov.,2009 第30卷第11期 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V ol.30 No.11捕食者死亡率具比率型的捕食者-食饵模型肖氏武1 ,陈旭松2(1.襄樊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2.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襄樊 441021)摘要 :建立捕食者死亡率依赖于捕食者与食饵的比率的捕食-食饵模型,分别考虑捕食者的功能性反应为双线性型与比率依赖型的情形,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正平衡点全局稳定和极限环的存在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关键词:比率依赖;捕食者-食饵模型;极限环中图分类号:O17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9)11-0009-05在现实世界里,任何生物种群都处于某一群落中与别的种群发生着一定的联系,而真正的单种群只有在生物学家的实验室里才存在. 由于捕食者与食饵的这种捕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相当重要,因此研究捕食者与食饵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已经是并将长期成为生物界与生物数学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3]. 虽然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捕食者-食饵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数学和生态学上的问题没解决[3-6]. 在捕食者-食饵相互作用的理论的研究中,一个具有里程碑的进展是被Hairston N. G . [7]和 Rosenzweig M. L.[8]等人揭示的现在被称为富足性谬论(Paradox of enrichment)的发现. 在生物数学领域中,数学家的很多工作被看作是数学对生物学的重要贡献. 直到现在,在生态学家之间对此也引起争议. 当然,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模型的数学分析,而是建立的模型本身. 最近,有很多确定的生物和生物物理证据[9-10]显示,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当捕食者必须寻找食物(因此必须分享或竞争食物)时,一个更合理的捕食者-食饵理论应该建立在所谓的比率依赖理论的基础之上. 比率依赖是指每一个捕食者个体的增长率应该是关于食饵与捕食者数量的比的函数,因此,又称之为捕食者功能性反应. 这些理论为众多的领域和实验及观察结果所支持[9, 11].一般地,具比率型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可取如下形式()()()()dx x x x yp dt y dy x cyq r y dty ϕ⎧=−⎪⎪⎨⎪=−⎪⎩ 1 基本模型Tanner J. T. 提出一类被称为Holling-Tanner 的混合型捕食者-食饵模型[12-13](1)(1)dx x cxy ax dt K x m dy fy dy dtx ⎧=−−⎪⎪+⎨⎪=−⎪⎩ 这里,,,,,,a K c m f d 为正常数,其生物意义显然可知. 基本假设是如果食饵密度x 为常数,捕食者的捕获力为x f. 显然,Holling--Tanner 模型中关于捕食者的方程类似于比率依赖型,而关于食饵的方程是典型的收稿日期:2009-08-17作者简介:肖氏武(1971— ), 男, 湖北天门人, 襄樊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第30卷第11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0Lokta-V olterra 型.在研究捕食者与食饵关系的模型中,假设不存在捕食者时,食饵种群规模的增长符合Logistic 方程. 对于捕食者的死亡率,除考虑自然死亡因素外,还应考虑由于种内竞争、争夺资源等因素引起的死亡. 而对于由于种内竞争引起的死亡,除了与捕食者的密度有关外,食饵密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Tanner J. T. 的处理形式[1, 2],假设由种内竞争引起的死亡率是捕食者密度与食饵密度比率的函数. 于是建立如下的模型:(1()dx x ax x y dt K φ=−−,(())dy y y f x d b dt xφ=−− (1) 这里,()x t ,()y t 分别表示时刻t 时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密度,函数(1x ax K−表示不存在捕食者时食饵种群的增长率,(y y d b x−−表示捕食者种群的死亡率,参数,,,,a K b f d 都是非负数. a 和K 分别表示食 饵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捕获能力;d 表示捕食者种群的自然死亡率;f 为转化率;b 为种内竞争因子. ()x y φ表示捕食者种群的功能性反应,()f x y φ表示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反应.本文研究当捕食者的功能性反应()x y φ分别具双线性型和比率型时,模型(1)的渐近性态.2 功能性反应具双线性型的模型考虑()x φ为V olterra 型的函数,则模型(1)即为如下模型:(1dx x ax cxy dt K =−−,(dy y y fx d b dt x=−− (2) 参数含义同前面. 作变换,,t at x x K y cy a ===且仍用,,t x y 表示,,t x y ,再作如下记号,,fK d b r s a a cKδ===,则系统(2)变为如下系统 (1)(,)()(,)dx x x y p x y dt dy y y x r s Q x y dtx δ⎧=−−⎪⎪⎨⎪=−−⎪⎩ (3) 2.1 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显然,1(1,0)E =为系统(3)的边界平衡点;设*(,)E x y =为系统(3)的非边界平衡点,则其坐标,x y 满足关系:(1)0x x y −−=,(0y y x r s xδ−−=. 通过计算,可得,x y 满足:1y x =−,()0F x =. 其中,2()()F x x s r x s δ=+−−. 于是,得到如下关于正平衡点存在性定理:定理1 1) 如果r δ>,则系统(3)仅存在边界平衡点1(1,0)E ;2) 如果r δ<,则系统(3)存在边界平衡点1(1,0)E ,且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E x y =,其坐标满足*()0F x =及*01x <<.2.2 平衡点的稳定性为讨论平衡点的稳定性,我们计算系统(3)的线性化系数矩阵22122x y x A y y y s x r s x x δδ−−−⎡⎤⎢⎥=⎢⎥+−−⎢⎥⎣⎦,系统(3)在边界平衡点1(1,0)E 处的雅可比矩阵为110A r δ−−⎡⎤=⎢⎥−⎣⎦,于是有定理: 定理2 1)当r δ<时,边界平衡点1(1,0)E 为鞍点;2)当r δ>时,边界平衡点1(1,0)E 稳定.系统(3)在正平衡点***(,)E x y =处的雅可比矩阵,利用坐标满足的关系,化简为:2()x x A x r y x r s δδδ∗∗∗∗∗⎡⎤−−⎢⎥=−⎢⎥+−+⎢⎥⎣⎦. 于是,可得其迹和行列式分别为:肖氏武,等:捕食者死亡率具比率型的捕食者-食饵模型11()0y Tr A x s x∗∗∗=−−<,22()()()(){}{}x r x r Det A x x r x y r x s s δδδδδ∗∗∗∗∗∗∗−−=−++=−+. 由定理1知,正平衡点***(,)E x y =存在的前提为r δ<,于是有()0Det A >. 从而正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取Dulac 函数为1D xy =,有2()()10DP DQ s x y y x ∂∂+=−−<∂∂. 于是可得 定理3 1)当r δ<时,系统(3)的边界平衡点1(1,0)E 为鞍点;唯一存在的正平衡点***(,)E x y =全局稳定. 2) 当r δ>时,系统(3)仅有全局稳定的边界平衡点1(1,0)E .3 功能性反应具比率型的模型假设捕食者种群的功能性反应是捕食者与食饵数量的比率的函数,则模型(1)具有如下形式:{(1)}{}dx x cy x a dt K x hy dy fx y y d b dt x hy x ⎧=−−⎪+⎪⎨⎪=−−⎪+⎩(4) 这里,参数,,,,,,a K c b h d f 都是非负数. a 和K 分别表示食饵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和捕获能力;d 表示捕食者种群的自然死亡;c 和h 表征比率依赖营养函数, c 为最大食饵消耗率, h 为半饱和常数;f 为转化率. 作变换,,t at x x K y hy K ===且仍用,,t x y 表示,,t x y ,再作如下记号,,,f d b c r s a a ah ah δθ====,则系统(4)变为如下系统{1}(,){}(,)dx y x x p x y dt x y dy x y y r s Q x y dt x y x θδ⎧=−−⎪+⎪⎨⎪=−−⎪+⎩(5) 3.1 非负平衡点的存在性为寻求系统(5)的平衡点,令(5)的右边等于0,即,{1}0y x x x y θ−−=+,{}0x y y r s x y xδ−−=+. 显然,系统(5)的边界平衡点为1(1,0)E . 设非边界平衡点为()*,E x y =,则坐标,x y 满足:(1)1x x y x θ−=−+,()0F x = (6) 其中,2222()(22)2F x x r s x r r s θδδθθθδθδδθθθθ=+−+−+−+++−−. 显然,函数()F x 的判别式为()224()0s s r θδ∆=+−>. 通过讨论,得到关于正平衡点存在性的定理定理4 如果,1r δθ<≤,则系统(5)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E x y ,其坐标满足(6)且*11x θ−<<. 定理5 如果,r δ< 1,θ> ()(1)()r s θθδδθ−−−<,则系统(5)存在唯一的正平衡点()***,E x y ,其坐标满足(6)且*01x <<.3.2 平衡点的稳定性系统(5)在边界平衡点1(1,0)E 处的雅可比矩阵为10A r θδ−−⎡⎤=⎢⎥−⎣⎦. 于是有如下定理: 定理6 (1)当r δ<时,边界平衡点1(1,0)E 为鞍点;(2)当r δ>时,边界平衡点1(1,0)E 渐近稳定. 系统(5)在正平衡点()***,E x y 处的雅可比矩阵为第30卷第11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2()()()()()2*************222******1()x y x x y x y A y sy x s y y x x y x x y θθδδ⎡⎤⎧⎫⎢⎥−+−⎨⎬⎢⎥++⎩⎭⎢⎥=⎢⎥⎧⎫⎧⎫⎪⎪⎪⎪⎢⎥+−−⎨⎬⎨⎬⎢⎥++⎪⎪⎪⎪⎢⎥⎩⎭⎩⎭⎣⎦于是,雅可比矩阵*A 的行列式、迹分别为:()()()()}*222********220()y Det A x s x sx y s y x y δ=+++>+ (7) ()()()()()()()(){}()()()()*****2***4322223*********2***12*2x y sy T A x x x y x x y x y s x y sx y s y x x y θδδθ=−+−−+=−++++−+++ 由表达式(7)中的第二式可得到,当s θδ<+时,()*0T A <,于是,由Routh-Hurwitz 定理可得:定理7 在定理4或定理5的条件下,若s θδ<+,则系统(5)唯一的正平衡点()***,E x y 局部渐近稳定. 定理8 在定理4或定理5的条件下,若θδ<,则系统(5)唯一的正平衡点()***,E x y 全局渐近稳定. 证明 当θδ<时,由迹的表达式(7)中的第一式得到,()*0T A <,由Routh-Hurwitz 定理知,正平衡点()***,E x y 局部渐近稳定. 取Dulac 函数1D xy =,可得:()()()221DP DQ s x y y xx y θδ∂∂−+=−+−∂∂+. 于是,当θδ<时,上式恒小于0,从而系统(5)不存在周期解. 因此,正平衡点()***,E x y 全局渐近稳定.假设(H): s θδ>+. 由(6)式,(7)式可化为()()()22**2**x T A T x y θδ=+,其中 ()()()()(){}()(){}()()()2*2*223223111T s r x s r s r r r x s r r s r r θδδθθθδθδθθ=−++−+−+−−+−−+−−−−++−−−+ 由(6)式求得{*1222x s r θθδδθδ=−++−+. 为方便起见,引入记号: ()()(){}()()2222221M s r s r r δθδθδδδθδθ=−+−−++−+−−, ()()(){}()()(){}32222323341N s r s r r r r s θδθδθδδδθδδθ=−+−−−+−−−+−−()(){}2r r r r δδθθδδ+−+−−, ()()1A r δθδ=−−−−,22232222662244422222B r r r r r r r δθδδθθδδθδδθθδθδ=−+−++−++−−−+,()()222221C r r r r θδθθδδδ=−+−−−+−, 23r As Bs C =++. 定理9 如果定理4或定理5的条件满足,则1)如果下面的条件之一:(a)0,0M N <<,(b)30,0,0M N r <><,(c)30,0,0M N r ><>满足,则系统(5)的唯一正平衡点()***,E x y 稳定;2)如果下面的条件之一:(d)0,0M N >>,(e)30,0,0M N r <>>,(f)30,0,0M N r ><<满足,则系统(5)的唯一正平衡点()***,E x y 不稳定.3.3 数值模拟选s 作为分支参数,通过数值模拟会产生Hopf 分支,从而分支出极限环.图1的参数为: 1.3,0.7, 3.3,0.5r s δθ====,满足定理8的条件,唯一的正平衡点全局稳定;图肖氏武,等:捕食者死亡率具比率型的捕食者-食饵模型132的参数为:0.5,0.3, 1.1,0.7r s δθ====,满足定理7的条件,数值计算显示,此时唯一的正平衡点全局稳定;图3的参数为: 0.5,0.1,0.3, 2.1r s δθ====,满足假设条件(H),此时唯一的正平衡点不稳定,并分支出一个稳定的极限环.参考文献: [1] 陈兰荪, 陈 键. 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2] 马知恩. 种群生态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3] BERRYMAN A A .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predator-prey theory [J]. Ecology, 1992, 73(5): 1530-1535.[4] YANG KUANG . Nonuniqueness of limit cycles of gause-type predator-prey systems [J]. Applicable Analysis, 1988, 29(3): 269-287.[5] YANG KUANG , EDOARDO BERETTA. Global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a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 system [J]. J.Math.Biol., 1998, 36: 389-406.[6] YANG KUANG , FREEDMAN H I. Uniqueness of limit cycles in Gause-type predator-prey systems [J]. Math. Biosci. 1988, 88: 67-84.[7] HAIRSTON NELSON G, SMITH FREDERICK E, SLOBODKIN LAWRENCE B. Community structure, population control and competition[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60, 94(879): 421-425.[8] ROSENZWEIG M L. Paradox of enrichment: destabi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systems in ecological time [J]. Science, 1971, 171: 385-387.[9] ARDITI R, SAIAH H.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role of heterogeneity in ratio-dependent consumption [J]. Ecology, 1992, 73(5): 1544-1551.[10] GUTIERREZ A P. Physiological basis of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 theory: the metabolic pool model as a paradigm [J]. Ecology, 1992, 73(5):1552-1563.[11] AKCAKAYA H R, ARDITI R, GINZBURG L R. Ratio-dependent predation: an abstraction that works [J]. Ecology, 1995, 76(3): 995-1004.[12] TANNER J T. The stability and the intrinsic growth rates of prey and predator population [J]. Ecology, 1975, 56(4): 855-867.[13] BERETTA E, YANG KUANG . Global analysis in some delayed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 systems,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J]. Journal ofMathematical Biology, 1998, 36(4): 389-406.A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the Ratio-dependent of the Predator’ Death RateXIAO Shi-wu 1, CHEN Xu-song 2(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2. Common Course Department, Xiangfan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fan 441021, China)Abstract: A predator-prey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death rate of predator is assumed to depend on the ratio of the predator density and the prey density. The predator-prey models with the bilinear functional response and the ratio-dependence are considered respectively. The global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the positive equilibrium and the limit cycle are obtained. The numerical analysis is made.Key words: Ratio-dependence; Predator-prey model; Limit cycle(责任编辑:饶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