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与防护第六章 金属的钝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金属钝化》课件
![《金属钝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cc2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0.png)
深入研究金属钝化的微观机制与动力学过程
微观结构研究
深入研究金属钝化膜的微观结构、组成和性质,揭示其形成机制和 稳定性机理。
动力学过程分析
分析金属钝化过程中的动力学过程,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 为优化金属钝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跨学科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究金 属钝化的本质和规律,推动金属钝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金属钝化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反应,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金属 表面会自发形成钝化膜。
03
金属钝化的影响因素
金属的种类与合金元素
总结词
金属种类和合金元素对钝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不同金属的电子结构和表面特性不同,导致钝化行为差异。合金元素可以改变 金属的电子结构,从而影响钝化过程。例如,某些合金元素可以促进或抑制钝 化。
《金属钝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金属钝化概述 • 金属钝化的原理 • 金属钝化的影响因素 • 金属钝化的应用 • 金属钝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金属钝化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金属钝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金属钝化是指金属在某些特定的介质中,由于表面生成了一 层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使金属的活 性大大降低,从而使其腐蚀速率明显减缓的现象。
提高安全性
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结构和设备,如桥梁、建筑、管道等 ,金属的耐腐蚀性直接关系到其安全性能。通过金属钝化 处理,可以提高这些结构的安全性。
金属钝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金属钝化现象早在古代就已被人们发现和应用。例如,古代的兵器表面处理、铜器表面 的氧化膜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金属钝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应用也越来越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六章-金属钝化教学教材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六章-金属钝化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2860197c5da50e2534d7f5c.png)
第六章思考题(3)
Hale Waihona Puke 1.实现金属的自钝化,其介质中的氧化剂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举例分析说明随 着介质的氧化性和浓度的不同,对易钝化金属可能腐蚀的四种情况。
2.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各自以什么论点和论据解释金属的钝化,两种理论各有 何局限性?
3. 写出下列各小题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式。
a)铜和锌连接起来,且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NaCl水溶液中。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钝化并不需要生成成相的固态产物膜;只要 在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上形成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
这种吸附层只有单分子层厚,它可以是原子氧或分子氧,也可以 是 OH-或O-。
吸附层对反应活性的阻滞作用有如下几种说法: (1)认为吸附氧饱和了表面金属的化学亲和力,使金属原子不再 从晶格上移出,使金属钝化; (2)认为含氧吸附层粒子占据了金属表面的反应活性点,例如边 缘、棱角等处。因而阻滞了金属表面的溶解; (3)认为吸附改变了“金属/电解质”的界面双电层结构,使金 属阳极反应的激活能显著升高,因而降低了金属的活性。
(1)金属的致钝电位必须<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平衡电位; (2)在致钝电位下,氧化剂阴极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必须>改金属 的致钝电流密度。
这样才能使金属的腐蚀电位落在该金属的阳极钝化电位范围内。 可见:自钝化是一种界面现象,金属基体性质无变化,金属表面的稳 定性在溶液中发生。
自钝化本质:金属或合金表面生成了一层阻碍电极反应的钝化膜。
6.6 钝化理论
1)成相膜理论 该理论认为:钝化金属的表面存在一层非常薄、致密、而且覆盖
性能良好的三维固态产物膜。 该膜形成的独立相(成相膜)的厚度一般在1-10nm之间,它可用
光学法测出。这些固相产物大多数是金属氧化物。此外,磷酸盐、 铬酸盐、硅酸盐以及难熔的硫酸盐、卤化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 构成钝化膜。 2)吸附理论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PPT教学课件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d58f15c77da26925c5b0b8.png)
金属防护方法总结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3)、电化学保护法
练习1.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D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纯铁更易生锈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锈 D银质奖牌久置表面变暗
2.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到食盐溶液 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BD )
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小结:
①、原电池反应与普通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理上是一 样只是把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所以有电 流产生。
②、较活泼的金属通常为负极,被氧化而溶解;较不 活泼的金属为正极,附近阳离子被还原而析出物质 (如:H2)。
判断下列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并说明原因。
练习一:
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 层内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平均每个正六边 形占有C原子数为____个、 占有的碳碳键数为___2_个。 碳原子数目与碳碳化3学键数
目之比为_______. 2:3
练习二
2001年报道的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 超导温度的最高记录。如图所示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 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 面还各有1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
猫眼石
紫水晶
黄黄水水晶晶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
ClNa+
金刚石晶体 结构示意图
干 冰 晶 体 结 构
非晶态又称玻璃态
玻璃结构示意图
B M
O
Si
晶体的原子呈周期性排列 非晶体的原子不呈周期性排列
宏观晶体的形貌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钝化详解PPT课件
![金属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钝化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16411958f5f61fb63666de.png)
➢ 环境:能使金属钝化的介质称为钝化剂。多数钝化剂都 是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氧化性酸的盐和氧等。 ➢ 温度:降低温度有利于钝化的发生。 ➢ 金属表面在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膜对钝化有利。 ➢ 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金属的钝态,使金属活化。例如活 性离子(特别是氯离子)和还原性气体、非氧化性酸(如盐 酸)、碱溶液、阴极极化、机械磨损。
lgi
➢ 单电极的极化方程和金属腐蚀速率方程:
A
E
E
e A
2.303 RT
F
lg
i0
2.303 RT
F
lg
iA
C
ECe
E
2.303 RT
F
第lg1i20 页/共2.4300页3FRT
lg iC
E EeC
氧扩散
阴极浓差极化(吸氧腐蚀)动力学
id
Ecorr
M →Mn+ + ne-
EeA
➢ 单电极的极化方程
2H++2e- → H2 M → Mn+ + 2e-
O lgiH,o lgiM,o lgicorr lgi
E EeC
氧扩散
E
EeO2
ηO
P
B
C
F EeH2
S
Q G
Ecorr EeA O
id M →Mn+ + ne-
lgi
lgiM,0
lgicorr
N
O
id
ic
完整的阴极极化曲线
第14页/共40页
二、金属钝化的电极过程
若金属原先处于B点的活化态, 则在该介质中不会钝化;
若金属原先处于D点的钝化态, 则在该介质中不会活化;
lgi
➢ 单电极的极化方程和金属腐蚀速率方程:
A
E
E
e A
2.303 RT
F
lg
i0
2.303 RT
F
lg
iA
C
ECe
E
2.303 RT
F
第lg1i20 页/共2.4300页3FRT
lg iC
E EeC
氧扩散
阴极浓差极化(吸氧腐蚀)动力学
id
Ecorr
M →Mn+ + ne-
EeA
➢ 单电极的极化方程
2H++2e- → H2 M → Mn+ + 2e-
O lgiH,o lgiM,o lgicorr lgi
E EeC
氧扩散
E
EeO2
ηO
P
B
C
F EeH2
S
Q G
Ecorr EeA O
id M →Mn+ + ne-
lgi
lgiM,0
lgicorr
N
O
id
ic
完整的阴极极化曲线
第14页/共40页
二、金属钝化的电极过程
若金属原先处于B点的活化态, 则在该介质中不会钝化;
若金属原先处于D点的钝化态, 则在该介质中不会活化;
金属腐蚀与防护ppt课件
![金属腐蚀与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e25f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d.png)
阳极 (Fe) :Fe(s)
Fe2+ (aq) + 2e-
阴极(杂质): 1/2 O2 + H2O + 2e-
2OH- (aq)
总反应: Fe(s) + 1/2O2 (g) + H2O
Fe(OH)2 (s)
2Fe(OH)2 (s) H2O+O2 Fe(OH)3 (s)
条 件: 弱酸性、中性或碱性介质
原理,将工件加工成型的一种技术。
电解液的要求:
有良好的导电性 不使阳极产生钝化 有利于阳极溶解
电流
—
直流电源 电压
+
阴极(模件) 阳极(工件)
泵
电解液
电解加工示意图
2. 金属的防腐
1、正确选材 2、覆盖保护层
要 求:
a. 膜层致密,完整无孔,不透介质; b. 与基体金属结合强度高,附着力强; c. 高硬度,耐磨; d. 均匀分布。
① 金属保护层
镀层 > 基体
例如: 铜上镀银、金,铁上镀锡,主要起 隔离和装饰作用。
镀层 < 基体
例如:铁上镀锌,主要起防腐作用。
1. 金属的腐蚀
当金属与周围的介质接触时,由于化学或电化学作用 而引起的材料性能的退化与破坏,称为金属的腐蚀。
1) 化学腐蚀
O2 CO2
Fe C
H2O 脱碳现象
特点:(a) 无电流。
CC
(b) 腐蚀介质:非电解质溶液或干燥气体。
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腐蚀速率加快。
例如 在轧钢过程中,当 T >700℃时,会发生氧化脱碳:
难溶性碳酸钙覆盖于阴极表面,使电极的极化电势降低,阻滞 阴极反应继续进行,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速率。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六章-金属钝化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六章-金属钝化](https://img.taocdn.com/s3/m/ae973b2af61fb7360a4c652a.png)
• 它把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划分为三个电位区: E>Ebr : 将形成新的点蚀孔(点蚀形核),已有的点蚀孔继续长大; Eb>E>Ep: 不会形成新的点蚀孔,但原有的点蚀孔将继续扩展长大; E<Ep: 原有点蚀孔全部钝化,不会形成新的点蚀孔。
Ebr值越正耐点蚀性能越好。 Ep与Ebr值越接近,说明钝化膜修复能力愈强。
最新版整理ppt
7
2,影响自钝化的因素
(1)氧浓度较低时,金属不断溶解; (2)介质流动和搅拌,金属不易溶解。 (3)温度升高,金属不易钝化;(氧在溶液中溶解度下降) (4)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金属不易钝化; 在酸性溶液中金属不易形成氧化物,在碱性溶液中可能形成
可溶性酸根离子。 (5)提高外加电流密度可以使金属钝化、缩短钝化时间; (6)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存在可促使金属氧化。
最新版整理ppt
10
第六章思考题(3)
1.实现金属的自钝化,其介质中的氧化剂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举例分析说明随 着介质的氧化性和浓度的不同,对易钝化金属可能腐蚀的四种情况。
2.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各自以什么论点和论据解释金属的钝化,两种理论各有 何局限性?
3. 写出下列各小题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式。
a)铜和锌连接起来,且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NaCl水溶液中。
第六章 金属的钝化
主要内容 * 钝化现象 * 阳极钝化 * 自钝化 * 钝化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1
6.1 金属的钝化现象
Fe在HNO2溶液中溶解行为如图所示:
金属或合金钝化前后显著变化: (1)腐蚀速度显著降低; (2)金属的电极电位差显著正移; (3)金属表面状态发生质的变化。
• 钝化的实际意义: 1)可利用钝化现象提高金属或合金的耐蚀性。 2)在有些情况下又希望避免钝化现象的出现。
Ebr值越正耐点蚀性能越好。 Ep与Ebr值越接近,说明钝化膜修复能力愈强。
最新版整理ppt
7
2,影响自钝化的因素
(1)氧浓度较低时,金属不断溶解; (2)介质流动和搅拌,金属不易溶解。 (3)温度升高,金属不易钝化;(氧在溶液中溶解度下降) (4)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金属不易钝化; 在酸性溶液中金属不易形成氧化物,在碱性溶液中可能形成
可溶性酸根离子。 (5)提高外加电流密度可以使金属钝化、缩短钝化时间; (6)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存在可促使金属氧化。
最新版整理ppt
10
第六章思考题(3)
1.实现金属的自钝化,其介质中的氧化剂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举例分析说明随 着介质的氧化性和浓度的不同,对易钝化金属可能腐蚀的四种情况。
2.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各自以什么论点和论据解释金属的钝化,两种理论各有 何局限性?
3. 写出下列各小题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式。
a)铜和锌连接起来,且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NaCl水溶液中。
第六章 金属的钝化
主要内容 * 钝化现象 * 阳极钝化 * 自钝化 * 钝化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1
6.1 金属的钝化现象
Fe在HNO2溶液中溶解行为如图所示:
金属或合金钝化前后显著变化: (1)腐蚀速度显著降低; (2)金属的电极电位差显著正移; (3)金属表面状态发生质的变化。
• 钝化的实际意义: 1)可利用钝化现象提高金属或合金的耐蚀性。 2)在有些情况下又希望避免钝化现象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
电
流
密
度
(
10-3
cm2/A
Ef ①
)
10-6
④ Ef
②
Ef
Ef ③
10-9
-800
-400
0 400
800 1200 1600
电位(mv,SHE)
各种PH下,Fe的阳极极化曲线和Flade电位
① 1N H2SO4,25℃。
② PH=4 缓冲溶液,25℃
③ PH=9.3 缓冲溶液,50℃ 。 ④ 10N NaOH,50℃
×103 g/m2·hr
( )
active
5
passive
0
10
20
30
40
50
60
H NO3, %
Fe(Armco)的腐蚀速度与硝酸浓度的关系(25℃)
返4 回
• 这时把铁转移到稀的硫酸中铁不再发生 溶解。此时铁具有金属光泽,同贵金属 一样。
• 勋巴恩(Schnein)称铁在浓HNO3中获 得的耐蚀状态为钝态。
• 把一块铁片放入HNO3溶液中,观察其溶解速 度与浓度的关系。发现铁片的溶解速度随硝酸 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当HNO3的质量浓度达 到 30-40% 时 , 溶 解 度 达 到 最 大 值 。 随 后 , 铁 的溶解速度随HNO3溶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如下图 所示。
3
腐
蚀
速 度
10
passivation
• 多数钝化膜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 • 在一定条件下,铬酸盐、磷酸盐、硅酸
金属的钝化
1
金属的钝化
• 钝化对控制金属在介质中的稳定性,提 高金属的耐蚀性是极为重要的。
• 但由于钝化现象的复杂性,人们对于产 生钝化的机制、钝化膜的组成与性质等 问题依然不十分清楚,仍有大量未知的 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2
• 钝化的概念最初是来自法拉第对Fe在HNO3溶 液中溶解行为的观察。
C
Ep
A
lgi维
E
钝 化 区 电 位 范 围
B
lgi
lgi致
11
关于Flade电位
(1)定义
在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电位衰减曲线上, “平台”对应的电位称为Flade电位,记为Ef。Flade 电位表征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活化电位。
Ef愈低,表示金属钝态愈稳定。 (2) Ef与溶液pH值的关系
Ef = Ef0 - K·pH
E
E``cor E`cor lgi
真实极化曲线
活性溶解区
三点
交点位置
lgi
E
Ecor lgi
活性溶解区 钝化过渡区 稳定过渡区
lgi
lgi
E
Ecor
lgi
稳定钝化区
lgi
过钝化区
在Ep 在自然状态
例
|ic|<ip 活性腐蚀 不锈钢在稀H2SO4
|ic|<ip
|ic|>ip
活性腐蚀,或钝化
自钝化
过钝化
(4)DE段,称为过钝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4OH- O2 + 2H2O + 4e
10
钝化参数
(1)致钝电流密度,i致
i致表示腐蚀体系钝化的难易程度。
E
(2)致钝化电位,Ep
阳极极化的极化电位超过Ep才能使金
D
属钝化。
(3)维钝电流密度,i维
i维对应于金属钝化后的腐蚀速度。
(4)钝化区电位范围
钝化区电位范围愈宽,表明金属钝态 愈稳定。
• 如Fe在的0.5mol/L的H2SO4溶液中,外加电流引起的钝化。 ★阳极钝化和化学钝化的本质是一样的。
7
钝化的特征
(1)腐蚀速度大幅度下降。 (2)电位强烈正移。 (3)钝化膜的稳定性。 (4)钝化只是金属表面性质的改变。
8
钝化体系的极化曲线
活性溶解区 过渡钝化区
过钝化区
稳定钝化区
临界钝化电位
• 像铁那样的金属或合金在某种条件下, 由活化态转为钝态的过程称为钝化,金 属(合金)钝化后所具有的耐蚀性称为 钝性。
5
钝化的意义
• 钝化铁中加入Cr、Ni、Al等金属元素,研 制成不锈钢、耐热钢等。
•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又希望避免钝化现 象的出现。如电镀时阳极的钝化常带来 有害的后果,它使电极活性降低,从而 降低了电镀效率等。
16
不锈钢在含氧H2SO4 不锈钢在稀HNO3 不锈钢在浓HNO3
(1)交点位于活性溶解区
这种体系在自然腐蚀状态,金属发生活性溶解腐 蚀,只有阳极极化到钝化区内才能使金属钝化,故称 为阳极钝化体系,是阳极保护的适用对象。
(2)两条极化曲线有三个交点
两条极化曲线出现三个交点,分别在钝化区,钝 化过渡区和活性溶解区。在自然腐蚀状态,金属可能 发生活性溶解腐蚀,也可能钝化。实测阳极极化曲线 上将出现一段阴极极化电流区。这种体系也是阳极保 护的适宜对象。
17
(3)交点在稳定钝化区
金属钝化性能更强,或去极化剂氧化性能更 强。在钝化电位Ep,满足 i c Ep i p ,两条 极化曲线的交点落在稳定钝化区。在自然腐蚀状 态,金属已能钝化,故称为自钝化体系。
(4)交点在过钝化区
当去极化剂是特别强的氧化剂时,在自然腐 蚀状态金属发生过钝化。
18
钝化膜的性质
9
阳极钝化的阳极极化曲线
(1)AB段,称为活性溶解区(活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Fe Fe2+ + 2e
(2)BC段,称为钝化过渡区 阳极反应式 如 3Fe + 4H2O Fe3O4 + 8H+ + 8e
(3)CD段,称为稳定钝化区,简称钝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2Fe + 3H2O Fe2O3 + 6H+ + 6e
6
钝化原因
• 引起金属钝化的因素有化学及电化学两种。
• 化学因素引起的钝化(自钝化),一般是由强氧化剂引起 的。如硝酸,硝酸银、氯酸、氯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 钾以及氧等,它们也是钝化剂。
• 有些非氧化性酸也能使金属钝化,如Mo在HCl中、Mg在 HF中的钝化等。
• 电化学钝化(阳极钝化)是指外加电流的阳极极化产生的 钝化。
12
(3) Flade电位的意义
如果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化物膜,钝 态向活态转变是氧化物还原所造成。那么Flade 电位和钝化电位,以及氧化物生成平衡电位应 当相同。
关于二次钝化
在阳极极化到钝化区后,如果继续升高电位, 某些体系(如不锈钢(18~30%Cr)在10%H2SO4中) 会出现电流再次减小的现象,称为二次钝化。
14
钝化体系的类型
腐蚀体系的稳定状态取决于真实阴极 极化曲线和真实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根 据交点位置不同,体系可有四种类型。
15
金属钝化体系的类型
E
真实极化 曲线
E
ia
●
Ep
|ic|
E
ia
ia
E
●
●
●
Ep
●
|ic|
|ic|
● ia |ic|
实测阳极极化 E 曲线(虚线表示 阴极电流)
Ecor
lgi
1
电
流
密
度
(
10-3
cm2/A
Ef ①
)
10-6
④ Ef
②
Ef
Ef ③
10-9
-800
-400
0 400
800 1200 1600
电位(mv,SHE)
各种PH下,Fe的阳极极化曲线和Flade电位
① 1N H2SO4,25℃。
② PH=4 缓冲溶液,25℃
③ PH=9.3 缓冲溶液,50℃ 。 ④ 10N NaOH,50℃
×103 g/m2·hr
( )
active
5
passive
0
10
20
30
40
50
60
H NO3, %
Fe(Armco)的腐蚀速度与硝酸浓度的关系(25℃)
返4 回
• 这时把铁转移到稀的硫酸中铁不再发生 溶解。此时铁具有金属光泽,同贵金属 一样。
• 勋巴恩(Schnein)称铁在浓HNO3中获 得的耐蚀状态为钝态。
• 把一块铁片放入HNO3溶液中,观察其溶解速 度与浓度的关系。发现铁片的溶解速度随硝酸 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当HNO3的质量浓度达 到 30-40% 时 , 溶 解 度 达 到 最 大 值 。 随 后 , 铁 的溶解速度随HNO3溶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如下图 所示。
3
腐
蚀
速 度
10
passivation
• 多数钝化膜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 • 在一定条件下,铬酸盐、磷酸盐、硅酸
金属的钝化
1
金属的钝化
• 钝化对控制金属在介质中的稳定性,提 高金属的耐蚀性是极为重要的。
• 但由于钝化现象的复杂性,人们对于产 生钝化的机制、钝化膜的组成与性质等 问题依然不十分清楚,仍有大量未知的 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2
• 钝化的概念最初是来自法拉第对Fe在HNO3溶 液中溶解行为的观察。
C
Ep
A
lgi维
E
钝 化 区 电 位 范 围
B
lgi
lgi致
11
关于Flade电位
(1)定义
在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电位衰减曲线上, “平台”对应的电位称为Flade电位,记为Ef。Flade 电位表征金属由钝态转变为活态的活化电位。
Ef愈低,表示金属钝态愈稳定。 (2) Ef与溶液pH值的关系
Ef = Ef0 - K·pH
E
E``cor E`cor lgi
真实极化曲线
活性溶解区
三点
交点位置
lgi
E
Ecor lgi
活性溶解区 钝化过渡区 稳定过渡区
lgi
lgi
E
Ecor
lgi
稳定钝化区
lgi
过钝化区
在Ep 在自然状态
例
|ic|<ip 活性腐蚀 不锈钢在稀H2SO4
|ic|<ip
|ic|>ip
活性腐蚀,或钝化
自钝化
过钝化
(4)DE段,称为过钝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4OH- O2 + 2H2O + 4e
10
钝化参数
(1)致钝电流密度,i致
i致表示腐蚀体系钝化的难易程度。
E
(2)致钝化电位,Ep
阳极极化的极化电位超过Ep才能使金
D
属钝化。
(3)维钝电流密度,i维
i维对应于金属钝化后的腐蚀速度。
(4)钝化区电位范围
钝化区电位范围愈宽,表明金属钝态 愈稳定。
• 如Fe在的0.5mol/L的H2SO4溶液中,外加电流引起的钝化。 ★阳极钝化和化学钝化的本质是一样的。
7
钝化的特征
(1)腐蚀速度大幅度下降。 (2)电位强烈正移。 (3)钝化膜的稳定性。 (4)钝化只是金属表面性质的改变。
8
钝化体系的极化曲线
活性溶解区 过渡钝化区
过钝化区
稳定钝化区
临界钝化电位
• 像铁那样的金属或合金在某种条件下, 由活化态转为钝态的过程称为钝化,金 属(合金)钝化后所具有的耐蚀性称为 钝性。
5
钝化的意义
• 钝化铁中加入Cr、Ni、Al等金属元素,研 制成不锈钢、耐热钢等。
•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又希望避免钝化现 象的出现。如电镀时阳极的钝化常带来 有害的后果,它使电极活性降低,从而 降低了电镀效率等。
16
不锈钢在含氧H2SO4 不锈钢在稀HNO3 不锈钢在浓HNO3
(1)交点位于活性溶解区
这种体系在自然腐蚀状态,金属发生活性溶解腐 蚀,只有阳极极化到钝化区内才能使金属钝化,故称 为阳极钝化体系,是阳极保护的适用对象。
(2)两条极化曲线有三个交点
两条极化曲线出现三个交点,分别在钝化区,钝 化过渡区和活性溶解区。在自然腐蚀状态,金属可能 发生活性溶解腐蚀,也可能钝化。实测阳极极化曲线 上将出现一段阴极极化电流区。这种体系也是阳极保 护的适宜对象。
17
(3)交点在稳定钝化区
金属钝化性能更强,或去极化剂氧化性能更 强。在钝化电位Ep,满足 i c Ep i p ,两条 极化曲线的交点落在稳定钝化区。在自然腐蚀状 态,金属已能钝化,故称为自钝化体系。
(4)交点在过钝化区
当去极化剂是特别强的氧化剂时,在自然腐 蚀状态金属发生过钝化。
18
钝化膜的性质
9
阳极钝化的阳极极化曲线
(1)AB段,称为活性溶解区(活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Fe Fe2+ + 2e
(2)BC段,称为钝化过渡区 阳极反应式 如 3Fe + 4H2O Fe3O4 + 8H+ + 8e
(3)CD段,称为稳定钝化区,简称钝化区 阳极反应式 如 2Fe + 3H2O Fe2O3 + 6H+ + 6e
6
钝化原因
• 引起金属钝化的因素有化学及电化学两种。
• 化学因素引起的钝化(自钝化),一般是由强氧化剂引起 的。如硝酸,硝酸银、氯酸、氯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 钾以及氧等,它们也是钝化剂。
• 有些非氧化性酸也能使金属钝化,如Mo在HCl中、Mg在 HF中的钝化等。
• 电化学钝化(阳极钝化)是指外加电流的阳极极化产生的 钝化。
12
(3) Flade电位的意义
如果金属钝化是由于表面生成氧化物膜,钝 态向活态转变是氧化物还原所造成。那么Flade 电位和钝化电位,以及氧化物生成平衡电位应 当相同。
关于二次钝化
在阳极极化到钝化区后,如果继续升高电位, 某些体系(如不锈钢(18~30%Cr)在10%H2SO4中) 会出现电流再次减小的现象,称为二次钝化。
14
钝化体系的类型
腐蚀体系的稳定状态取决于真实阴极 极化曲线和真实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根 据交点位置不同,体系可有四种类型。
15
金属钝化体系的类型
E
真实极化 曲线
E
ia
●
Ep
|ic|
E
ia
ia
E
●
●
●
Ep
●
|ic|
|ic|
● ia |ic|
实测阳极极化 E 曲线(虚线表示 阴极电流)
Ecor
l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