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油层物理2-3-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课件ppt
合集下载
《饱和度等【开发》PPT课件
log Swi 0.18 (1.5log MD 3.6) log 0.18
(0.3 0.2)
(2)低孔隙度(<20%)砂岩储层的通式
log(1
S wi
)
B0
(B1
log
MD
B2
)
log
1
B3
B0,B1,B2,B3为经验常数;B0=0,B1,B2可视为常数,B1 9.8,B2 3.3,
三、由压缩系数导出的几个有用公式
log Swi 0.36 (1.5log MD 3.6) log 0.114
(0.4 0.25)
适用于大庆油田各主力层系及我国东部地区下第三系中下部地层的关系式
log Swi 0.36 (1.5log MD 3.6) log 0.1
(0.3 0.2)
适用于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地层(强亲水性,胶结疏松砂岩)的关系式
二、岩心间接分析法
1、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常用半渗透率隔板法(用外 加压力作驱动力)和离心机 法(用离心力作驱动力)测 定毛管压力曲线,近垂直的 曲线段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值 (A、B、C点)即为束缚水饱 和度
AB
C
二、岩心间接分析法
2、用岩石相曲线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
三、经验关系法(油层物理模型)
对于一个油层,束缚水饱和度,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
Swi a1 a2 log K C Swi a1 a2 2 a3 log K a4 (log K )2 C
a1,a2,a3,a4,C均为经验常数
该方法的应用具有局限性,只适用于一定油藏,不能泛用。
四、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饱和度
§2 储油(气)岩石的压缩性
一、压缩系数的概念
油藏及流体物理性质ppt课件
通过曲线可以确定注水油层最终采收率
A
B
ER
Soi Sor Soi
100 %
0.8 0.15 0.8
100 %
81.3%
11
1.4 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
根据下图相对渗透率曲线求注水油层最终采收率
0.25
0.9
ER
Soi Sor Soi
100 %
0.75 0.1100% 0.75
86.7%
12
3、溶解
Rs p
亨利定律
4、分离 接触分离
微分分离
3
上节内容回顾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1、溶解气油比(Rs)
每立方米地面原油在地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立方米数
2、体积系数(Bo)
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3、粘度(μ)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三、地层水高压物性
二、多相流体的渗流规律
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 作用的渗透率。大小只取决于岩石本身,而与实验流体无关。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 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Ko Kw Kg K
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上部:汽油(C5~C9)
中部:煤油(C10~C15)
热
裂
下部:柴油(C11~C20)
法
底部:重油(C16、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 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2、粘度(μ)
表征气体或液体流动时分子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A
B
ER
Soi Sor Soi
100 %
0.8 0.15 0.8
100 %
81.3%
11
1.4 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
根据下图相对渗透率曲线求注水油层最终采收率
0.25
0.9
ER
Soi Sor Soi
100 %
0.75 0.1100% 0.75
86.7%
12
3、溶解
Rs p
亨利定律
4、分离 接触分离
微分分离
3
上节内容回顾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1、溶解气油比(Rs)
每立方米地面原油在地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立方米数
2、体积系数(Bo)
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3、粘度(μ)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三、地层水高压物性
二、多相流体的渗流规律
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 作用的渗透率。大小只取决于岩石本身,而与实验流体无关。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 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Ko Kw Kg K
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上部:汽油(C5~C9)
中部:煤油(C10~C15)
热
裂
下部:柴油(C11~C20)
法
底部:重油(C16、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 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2、粘度(μ)
表征气体或液体流动时分子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油层物理2-3
•
Z 是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实际气体PVT行为的关键。 是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实际气体PVT行为的关键。 类似于相态方程中的平衡常数K (类似于相态方程中的平衡常数K)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3)压缩因子Z 的求取 压缩因子Z
实验测定 图版法
第2章3节
① 实验测定
在温度T 在温度T下,依据状态方程有: 依据状态方程有: 在低压P 在低压P0下:P0V0 = nRT 在压力P 在压力P下:PV = ZnRT
油层物理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本章内容
§1 §2 §3 §4 §5 §6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油气的分离与溶解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应用
第2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3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天然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压缩性。 天然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压缩性。
→
Z = PV PV0 0
式中: 1at, 下的体积。 式中:P0=1at,V0为T、P0下的体积。 → 据此式可测得各种气体不同T、P下的Z。 据此式可测得各种气体不同T 下的Z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② 图版法
单组分气体: 单组分气体:Z-P图版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T、P下的Z绘制 用实验测定的不同T 下的Z 混合气体: Z-Pr通用图版 混合气体: ——据对应状态原理用气体实测数据绘制 ——据对应状态原理用气体实测数据绘制
结论: 结论: PV Z = Zc ⋅ r r • 对比状态下,任何气体Z 相同: 对比状态下,任何气体Z 相同:
•
可用任意一种气体绘制Z 可用任意一种气体绘制Z-pr通用图版
油层物理何更生版第三章3-4节课件
24
2 评 估 岩 石 储 集 性
25
3.
确
定
Swr
4.确定油层Pc(J(sw)函数) J(sw)=Pc(K/)0.5/cosθ 利用J(sw)函数可求出同一类型岩石平均Pc 曲线,还可找出不同类型岩石的物性特征。
26
5.确定自由水面的高度h(确定油水过渡带)油
水过渡带成因(见下图):
图
3-50 油藏中的油水过渡带分布示意图
22
复习思考题: 1.毛管压力Pc公式是怎样建立的? 2.指出毛管压力Pc的三个意义。 3.油水润湿角大于900 时,是水驱油的动 力还是阻力? 4.何谓贾敏效应?写出其公式。 5.简述毛管压力Pc曲线的测定原理。 6.毛管压力Pc曲线的形状与岩石的分选有 何关系?
23
五、毛管力曲线的应用
1.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1)孔隙喉道分布曲线; (2)孔隙喉道累积分布曲线。
27
应用上式需将室内(Pc)l换成油层条件下的(Pc)R: 室内(Pc)L=2б 地层 (Pc)R=2б 因为 cosθ
wgcosθ wg/r 0wcosθ 0w/r
(Pc)R/(Pc)L=б
owcosθ 0w/б wgcosθ wg;
0w/cosθ wg≈1
∴ (Pc)R=(Pc)L (б
w0
/б
13
3.贾敏效应 珠泡在孔道窄口遇阻时产生的阻力效应。此种情况, 前后两端弯液面曲率不等,因而产生了第三种毛管效应 Pc3,即 Pc3 = 2б wo(1/R2"-1/R1ˊ) 若使珠泡通过喉道,所需的附加压差为 Pc3=2б wo/(1/r-1/R1ˊ) r = R 2" 若考虑液滴后端的R1ˊ=∞,则Pc3为最大时, Pc3=2б wo(1/r-1/∞)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PPT课件
油藏岩石 的孔隙可看作 一系列大小不 同的毛细管, 油-水、油-气界 面不是平面, 而是一个过渡 带。
第5页/共45页
§3.3
对于气-油界面:
hog
2 og cosog o gr
对于油-水界面:
how
2 ow cosow (w o )gr
(a).油-气过渡带高度很小;
(b).油-水过渡带要比油-气过渡带宽 ; (c).油,根据油-水、油-气系统的界面张力及毛管力曲线的阈压, 可用润湿指数W和视润湿角θwo来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第36页/共45页
6.4 确定注入工作剂对储层的损害 程度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3.3
在钻井、修井及正常注水等过程中,若注入剂不合格可能会使地层受 到伤害(如引起粘土膨胀、固体颗粒或其它化学沉淀物堵塞孔隙),或在堵 水过程中人为堵塞部分岩石孔隙,在毛管力曲线上则表现出高的阈压和束 缚水饱和度,即曲线向右上方偏移;
利用水驱油(或气驱油)毛管力曲线可查得岩心任一流体饱和度下的毛 管力。油藏中水驱油(或气驱油)时,岩石中的流体分布及驱替过程与毛管 力测定时相同。因此,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即毛管 力)可直接由相应条件下的毛管力曲线查得。油藏工程计算中常用此法确 定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
6.2.2 定 量评价孔 隙喉道的 分布
第30页/共45页
6.3 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3.3
6.3.1 唐纳森方法--根据驱替和吸入过程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比较法 确定岩石的润湿性
具体做法:
将岩样在真空条件下用水饱和,放到离心机上依次作油驱水、水驱 油,再做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如图3-3-27和3-3-28所 示。
(3) 离心法
第5页/共45页
§3.3
对于气-油界面:
hog
2 og cosog o gr
对于油-水界面:
how
2 ow cosow (w o )gr
(a).油-气过渡带高度很小;
(b).油-水过渡带要比油-气过渡带宽 ; (c).油,根据油-水、油-气系统的界面张力及毛管力曲线的阈压, 可用润湿指数W和视润湿角θwo来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第36页/共45页
6.4 确定注入工作剂对储层的损害 程度或增产措施的效果
§3.3
在钻井、修井及正常注水等过程中,若注入剂不合格可能会使地层受 到伤害(如引起粘土膨胀、固体颗粒或其它化学沉淀物堵塞孔隙),或在堵 水过程中人为堵塞部分岩石孔隙,在毛管力曲线上则表现出高的阈压和束 缚水饱和度,即曲线向右上方偏移;
利用水驱油(或气驱油)毛管力曲线可查得岩心任一流体饱和度下的毛 管力。油藏中水驱油(或气驱油)时,岩石中的流体分布及驱替过程与毛管 力测定时相同。因此,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即毛管 力)可直接由相应条件下的毛管力曲线查得。油藏工程计算中常用此法确 定任一饱和度面上油水(或气)相间的压力差。
6.2.2 定 量评价孔 隙喉道的 分布
第30页/共45页
6.3 判断岩石的润湿性
§3.3
6.3.1 唐纳森方法--根据驱替和吸入过程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比较法 确定岩石的润湿性
具体做法:
将岩样在真空条件下用水饱和,放到离心机上依次作油驱水、水驱 油,再做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如图3-3-27和3-3-28所 示。
(3) 离心法
油层物理2.7 油层物理课件
2 储层岩石的声学性质
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声波有纵波与横波之分。
声波测井
(1).纵波速度
vp
1
(2).横波速度
1
vs u /
(3).威利公式
t tm
t f tmLeabharlann 3 储层岩石的导电性§2.7
岩石的导电性指岩石传导电流的性质。 岩石的电阻率表示岩石阻止电流通过的能力
RA
L
岩石的电阻率是由其矿物组成、孔隙度、含油和含水饱和度、 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岩石的温度决定的,与地层的几何尺寸、形状 无关。
4 储层岩石的放射性
放射性测井
§2.7
(1).通过对岩石放射性的研究,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的类型以 及有效的生、储、盖层,从而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判断出岩心在地层中的位置深度。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1 砂岩的骨架性质 §2.2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3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2.4 储层流体饱和度 §2.5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2.6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2.7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温度传导系数α与比热容C和热传导系数λ之
间的关系:
c
§2.7
油层物理ppt2
34 2320~2329 5.76 11.70 11.10 8.10 6.90 5.90 5.20 12.00 15.00
36 2320~2329 7.68 3.40 7.70 17.30 12.10 10.90 10.20 28.00 10.00
10
尖峰越高,粒度 组成越均匀
曲线越陡,粒度 组成越均匀
适用 颗粒直径为10~50μm;
条件 颗粒的质量浓度不应超过1%。
8
各粒级的平均直径: di
1 di
1 2
1 di
1 d i 1
di —— i级颗粒的平均直径,mm;
Di —— i级颗粒直径的上限,mm; di+1 —— i级颗粒直径的下限,mm。
9
(3)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及评价方法
筛孔 尺寸 (mm) 8.00 6.72 5.66 4.76 4.00 3.36 2.83 2.38 200 1.68 1.41 1.19 1.00 0.84 0.71 0.59
筛孔数 /cm2
1 1.4 2.0 2.9 4.0 5.3 7.3 9 12.25 16 25 36 40 64 81 121
12
②分选系数 具体作法: 以累计质量25%,50%和75%三个特
征点,将累计分布曲线划分为四段。 特拉斯克(P.D.Trask)公式:
S— 分选系数;
S d75 d25
d75— 累计分布曲线上,累计质量为75%处对应的粒级直径;
d25—累计分布曲线上,累计质量为25%处对应的粒级直径。
S=1~2.5
4
6.6
偏度
SK
16 84 250 2 84 16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干馏出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水的校正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一般: So地面≠So地下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达西定律 1-1断面总水头: 2-2断面总水头:
其折算压力分别为: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5.岩石的压缩系数(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5.1 岩石压缩系数Cf:
Cf 1 Vp Vf P
1/MPa
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压力降低1MPa时,孔 隙体积的缩小值。 一般 Cf=(1-2)×10-4 1/MPa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4 据粒度组成确定岩石比面 设岩石孔隙度为φ,由不等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
取岩石体积=1cm3,设各颗粒密度相同:
体积%=质量% 颗粒体积=(1-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直径为di的颗粒的总表面积: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
影响气体滑动效应的因素:平均压力、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4.气测渗透率的特点: ⑴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用同一气 体测得的Kg不同; ⑵同一平均压力下,不同的气体测 得的Kg不同; ⑶不同气体的Kg∽ 的直线交纵坐标 于一点,该点的Kg与液测的K等价,称为 克氏渗透率,记为K∞。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的意义:
1cm3 / s 1厘泊1cm 1达西= 1cm2 1大气压
油层物理33第三节润湿
25
5、岩石的非均质的影响
❖ 斑状润湿是指在同一岩样的表面上由于矿物组成不同表现 出不同的润湿性,油湿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就单个孔 隙而言,一部分表面为强水湿,其余部分则可能为强油湿, 而且油湿表面也并不一定连续(图8—27)。
❖ 混合润湿是指在大小不同的孔道其润湿性不同,小孔隙保 持水湿不含油,而在大孔隙的砂粒表面由于与原油接触常 是亲油的,油可连续形成渠道流动,如图8—28所示。
gs Ls gL cos
❖ 该式即著名的杨氏(Young-Kugpt)方程。
cos gs Ls gL
arc
c
os
gs
Ls
gL
9
3、润湿程度的衡量——附着功
❖ 衡量岩石润湿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附着功或粘附功。 ❖ 附着功是指在非湿相流体(如气相)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
从固体界面拉(离)开所作的功。使液滴脱离固体表面所作 的功转化为表(界)面能的增加量。
6
2、润湿程度的衡量——接触角
❖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几个结论: ▪ ①润湿现象总是发生在三相体系之中,其中一相必为固体,另外 两相可以为液液或液气。 ▪ ②润湿现象也是一种表面现象,是发生在三相(其中一相必为固 相)同时存在时,三种相界面上自由表面能平衡(系统的总自由 界面能最低)的结果。是自由表面能在三相存在的条件下(其中 两相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作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 ③润湿现象主要表现在两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争夺面积,它与三 个相界面上各自的自由表面能大小有密切关系。其中固相与那一 相液体的界面张力低,固体不亲哪一相而憎另一相流体,或者说 哪 一相液体容易沿固体表面流散。 ▪ ④我们平常所说的亲油、亲水是指当两种非混相流体(如油和水) 在分子力作用下,某种液体自发地将另一种液体从固体表面驱走 的能力。也就是两种液体要比较谁相对来说铺能力强,我们就说 固体表面亲谁,或谁亲固体表面,所以说润湿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一种流体只有同另一种液体相比较也许又为湿相了。如在石 英表面上当油水两相比较也许又为比较为非湿相,水为湿相;但 当油气共存时,油又为湿相了。
5、岩石的非均质的影响
❖ 斑状润湿是指在同一岩样的表面上由于矿物组成不同表现 出不同的润湿性,油湿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就单个孔 隙而言,一部分表面为强水湿,其余部分则可能为强油湿, 而且油湿表面也并不一定连续(图8—27)。
❖ 混合润湿是指在大小不同的孔道其润湿性不同,小孔隙保 持水湿不含油,而在大孔隙的砂粒表面由于与原油接触常 是亲油的,油可连续形成渠道流动,如图8—28所示。
gs Ls gL cos
❖ 该式即著名的杨氏(Young-Kugpt)方程。
cos gs Ls gL
arc
c
os
gs
Ls
gL
9
3、润湿程度的衡量——附着功
❖ 衡量岩石润湿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附着功或粘附功。 ❖ 附着功是指在非湿相流体(如气相)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
从固体界面拉(离)开所作的功。使液滴脱离固体表面所作 的功转化为表(界)面能的增加量。
6
2、润湿程度的衡量——接触角
❖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几个结论: ▪ ①润湿现象总是发生在三相体系之中,其中一相必为固体,另外 两相可以为液液或液气。 ▪ ②润湿现象也是一种表面现象,是发生在三相(其中一相必为固 相)同时存在时,三种相界面上自由表面能平衡(系统的总自由 界面能最低)的结果。是自由表面能在三相存在的条件下(其中 两相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作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 ③润湿现象主要表现在两相流体在固体表面上争夺面积,它与三 个相界面上各自的自由表面能大小有密切关系。其中固相与那一 相液体的界面张力低,固体不亲哪一相而憎另一相流体,或者说 哪 一相液体容易沿固体表面流散。 ▪ ④我们平常所说的亲油、亲水是指当两种非混相流体(如油和水) 在分子力作用下,某种液体自发地将另一种液体从固体表面驱走 的能力。也就是两种液体要比较谁相对来说铺能力强,我们就说 固体表面亲谁,或谁亲固体表面,所以说润湿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一种流体只有同另一种液体相比较也许又为湿相了。如在石 英表面上当油水两相比较也许又为比较为非湿相,水为湿相;但 当油气共存时,油又为湿相了。
油层物理学PPT课件
测定仪器如图3-1-4所示:。 图3-3
第23页/共246页
• 当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要脱离毛细管末端 时,表面张力也与脱落时的液滴形状成比 例。将正要滴出的液滴进行拍照,然后在 照片上测量液滴的最大直径d1,以及距 离液滴顶端为d1处的直径d2,根据下面 的公式计算表面张力
(1 2 )d12 g
第2页/共246页
第一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一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基本概念
• 度量分子-表面现象的物理性质是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并由表面张力过 渡到润湿性。
第3页/共246页
图3-1-1 界面分子受力状况示意图
• 对含有多相流体的孔隙介质的特性来说,必须考虑 到两个互不相溶的“相”的分界面上力的影响。如果 一相是液体而另一相是气体时,它们的分界面实际上 就是液体表面。其界面分子的受力状况如图3-1-1所 示。
第19页/共246页
表3-1-4 固体表面液体(气体)吸附层厚度
固体 玻璃 石英 石英 玻璃 玻璃毛管 固体
液体
水溶液 水溶液
水 水 庚基酸 N2,CO2
吸附层厚度 (微米) 0.01—0.001
0.02 0.1 0.075 0.21 0.001
第20页/共246页
• 液体中溶解有各种可溶物质,这些溶 解物质的存在会改变液体原来的界面性 质。例如,水中溶有醇、酸等有机物质, 可以使表面张力降低;而当溶入某些无 机盐类时,如NaCl、MgCl2、CaCl2等则 可提高其表面张力。
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的 物理性质
第1页/共246页
储油气层岩石内饱和着油、气、水多相流体,因而存 在着错综复杂的流体之间以及流体和孔隙壁面之间的界 面关系,它直接影响流体在孔隙中的分布和渗流。 • 在研究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物理性质时,通常是以研 究油层中与界面现象有关的表面性质为基础。与界面现 象有关的表面张力、吸附作用、润湿作用以及毛细管现 象将对流体渗流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多相流体在岩石 孔隙中的渗流性质-相渗透率也取决于上述表面性质。 • 运用表面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油层中的各种界 面现象,对于认识油层,寻找油气运移富集的规律以及 提高油层石油采收率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油层物理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课件
(4)两相界面层界面能的大小和两相分子的极性有关; 两相分子极性差越大,界面的界面能越大,反之越小。 (5)两相界面的界面能和物质的相态有关系。 液-气界面的界面能一般比液-液界面的界面能要大 (有的比液-液界面的界面能小),固相的表面能更大。
二、 比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1.概念
单位面积界面上具有的界面能数值表示两相界 面的界面能大小,称为比界面能。
第一相
界面张力 (mN/m)
空气
酒精
苯
空气
苯
正辛醇
丁醇
486.5 364.0 357.2
72.9
35.0
8.5
1.76
一般气-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液-液界面大。
★与物质的极性有关;
两相分子的极性越相近,两相分子间的引力越大, 界面张力越小,甚至发生互溶。
★与温度有关;
一方面:温度升高,增大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 使液相分子间的引力减少; 另一方面:增加了液体的蒸发,加大了蒸气的密 度,使气相与液相间的引力增加。 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到的指向相内部的净 引力减小。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 两相界面上并极巨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 这种过程称之为“ 吸附”,被吸附的物质叫做 “ 表面活性剂”。
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1 d G C RT dC
G—— 吸附量,单位面积界面层中多余的溶质摩尔数,亦称为比吸附; C—— 溶质的浓度,mg/L; σ —— 界面张力,mN/m; T、R——分别为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d ―--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率。
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一般是温度升高,
界面张力减小,因为油中溶解的气量减小,油 水极性差减小。
二、 比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1.概念
单位面积界面上具有的界面能数值表示两相界 面的界面能大小,称为比界面能。
第一相
界面张力 (mN/m)
空气
酒精
苯
空气
苯
正辛醇
丁醇
486.5 364.0 357.2
72.9
35.0
8.5
1.76
一般气-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液-液界面大。
★与物质的极性有关;
两相分子的极性越相近,两相分子间的引力越大, 界面张力越小,甚至发生互溶。
★与温度有关;
一方面:温度升高,增大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 使液相分子间的引力减少; 另一方面:增加了液体的蒸发,加大了蒸气的密 度,使气相与液相间的引力增加。 两者都使界面层内分子所受到的指向相内部的净 引力减小。 温度升高,界面张力降低。
溶解于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自发地浓集于 两相界面上并极巨减小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 这种过程称之为“ 吸附”,被吸附的物质叫做 “ 表面活性剂”。
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
1 d G C RT dC
G—— 吸附量,单位面积界面层中多余的溶质摩尔数,亦称为比吸附; C—— 溶质的浓度,mg/L; σ —— 界面张力,mN/m; T、R——分别为绝对温度和通用气体常数; d ―--界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率。
温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一般是温度升高,
界面张力减小,因为油中溶解的气量减小,油 水极性差减小。
13储层岩石流体饱和度
例题7
16.有n1根半径为r1厘米的毛管,n2根半径为r2厘米的毛 管,它们组成长度相同的平行毛管束,并装在一根半径为 R厘 米的毛管内,毛管彼此之间的空隙填入石蜡,因而渗流只发生 在毛管中,试求与这种模型对应的真实岩石的孔隙度、比面、 平均渗透率(μm2)和平均毛管半径。
假设各分层之间不发生窜流,计算时可取 re=152.40m , rw =0.15m。
例题5
已知某一低饱和油藏中含束缚水饱和度为 0.24,储层孔隙 度为27%,并分析得油、水和岩石的压缩系数分别为 70×10-4、 4.5×10-4、1.4×10-4 1/Mpa,求该油藏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若上述油藏含油岩石的体积为 1500m3,原始地层压力为27Mpa, 原油的饱和压力为21.5Mpa,试估算该油藏的弹性可采储量。
例题4
某一油层包括两个分层,一层厚4.57m,渗透率为 150×10-3μm2,另一层厚3.05m,渗透率为400×10-3μm2,求平 均渗透率。
若该井所采的各分层在修井后,原来 150×10-3 μm2的分层 在半径1.22m内渗透率降低为25×10-3μm2,而原来400×10-3μm2 的分层在井周围的2.44m半径内渗透率降低为40×10-3μm2,问该 井在修井后的渗透率为若干?
So
?
Vo VP
Sw
?
Vw VP
Sg
?
Vg VP
二、几种常见的饱和度
1、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wi
在水相中沉积的砂岩层,起初孔隙中完全充满水;在原油运 移,油藏形成过程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和岩石颗粒表面对水的吸 附作用,油不可能将水全部驱走,一些水残留下来,从而在油藏 中形成了束缚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束缚水是不能流动的水。
石油工程概论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弹性水驱油藏开采特征曲线
4、气压驱动 主要靠气顶气的膨胀能或注入气驱油的 驱动方式。
(1)刚性气驱 注入气量足以保持油藏 压力稳定,或气顶体积 比含油区体积大得多能 够保持油藏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
刚性气压驱动可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气压驱动 气顶体积体积小, 不能够保持油藏压 力基本不变。
弹性气压驱动开采特征曲线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μo ~P、T 关系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联轴器、离合器、 变速箱、皮带传动 及链条传动等装置
(2)功能
产生动力,并把动力传递给泥浆泵、 绞车和转盘。
5、气控系统 (1)组成:控制面板(控制机构)、传输管线和阀门、执行
机构以及压气机等。 (2)功能:
确保对整个钻机各个工作机构及其部件的准确、迅速控制,使整机 协调一致的工作。
6、井控系统 (1)组成: 防喷器组、钻井四通、节流管汇、压井管线以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生产的要求, 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 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 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油藏驱油能量
①边水的压能 ②原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弹性能 ③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④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⑤原油自身的重力
Sl Vl /VP Vl / V f
So Sw Sg 1
4、气压驱动 主要靠气顶气的膨胀能或注入气驱油的 驱动方式。
(1)刚性气驱 注入气量足以保持油藏 压力稳定,或气顶体积 比含油区体积大得多能 够保持油藏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
刚性气压驱动可采特征曲线
(2)弹性气压驱动 气顶体积体积小, 不能够保持油藏压 力基本不变。
弹性气压驱动开采特征曲线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μo ~P、T 关系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 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孔隙
空隙
孔隙 空洞 裂隙(缝)
联轴器、离合器、 变速箱、皮带传动 及链条传动等装置
(2)功能
产生动力,并把动力传递给泥浆泵、 绞车和转盘。
5、气控系统 (1)组成:控制面板(控制机构)、传输管线和阀门、执行
机构以及压气机等。 (2)功能:
确保对整个钻机各个工作机构及其部件的准确、迅速控制,使整机 协调一致的工作。
6、井控系统 (1)组成: 防喷器组、钻井四通、节流管汇、压井管线以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生产的要求, 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 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 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 直至开发结束的全过程。
油藏驱油能量
①边水的压能 ②原油中的溶解气体的弹性能 ③气顶中压缩气体的弹性能 ④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⑤原油自身的重力
Sl Vl /VP Vl / V f
So Sw Sg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层物理2-3-第三节-储层岩石 的流体饱和度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 岩石中存在着孔隙和裂隙,也包含着流体。 ❖ 绝大多数岩石中都包含数量不等的孔隙流体。流
体的存在影响岩石的一些物理性质,用饱和度描 述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多少。 ❖ 岩石中的流体是运动的,孔隙中的流体流动是造 成岩石中物质运移的最重要过程
❖ 岩石内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不流动水,通常称之 为束缚水。
▪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Vwi/Vp
▪ 原始含油饱和度:Soi=Voi/Vp ▪ 原始含气饱和度:Sgi=Vgi/Vp
8
1、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饱和度是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参数
★原始油、气饱和度不易准确测定,常用Swi 计算:
各相流体饱和度间的关系:
❖ (2) 剩余油 ▪ 剩余油主要指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的 地下原油。 ▪ 一般包括驱油剂波及不到的死油区内的原油(微观孔道中)及驱 油剂(注水)波及到了但仍驱不出来的残余油(宏观油区、油层) 两部分。 ▪ 剩余油的多少取决于地质条件、原油性质、驱油剂种类、开发井 网以及开采工艺技术,通过一些开发调整措施或增产措施后仍有 一部分可以被采出。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之比称为剩余油饱 和度。
15
3、残余油饱和度
❖ (3)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因素 ▪ 静态因素——储层、流体性质 ▪ 动态因素——压差、开采水平
❖ 一般规律:
• 孔喉越均匀,孔喉比和岩石比面↓→Sor↓ • 岩石表面润湿性不同,Sor不同 • 压差↑→Sor↓ • 原油类型不同,Sor 不同,如μo↑→Sor↑
16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11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②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 ▪ 静态因素(储层、油气性质) ▪ 动态因素(成藏动力)
❖ 一般规律:
• 储层孔隙结构越好→ Swi↓ • 渗透率垂向非均质性↑ → Swi↑ • 岩石表面润湿性:水湿Swi>油湿Swi • 油气性质:μo↑→ Swi↑ • Δp形成↑ → Swi↓
常用方法: ➢常压干馏法(retort method) ➢溶剂抽提法(extraction with a solvent)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据:
Si V Vpi 10% 0V Vib10% 0
→求得Vi 和Vp,可算出流体Si
17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1、常压干馏法(又称干馏法、蒸发法、热解法)
10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①束缚水的附存形式 ▪ 以薄膜状存在于大孔隙的岩石表面 ▪ 充填于死孔隙、极小的孔隙、裂缝中
❖ 原因: ▪ 储层孔隙为水饱和,油为非润湿相流体 ▪ 油气成藏是油气开采的反过程:
• 开采——水驱油过程;成藏——油驱水过程
❖ 油先占据大孔道,最终不能进入死孔隙、极小孔 隙(其大小取决于成藏时孔隙流体压力)
原理:油水蒸发→冷凝 加热蒸发出岩心中的流体,经冷凝管冷凝
为液体后直接测量流体体积,计算So、Sw
特点:
➢ 简单。但存在Vo 测定误差(可>30%)
——干馏过程中蒸发损失、结焦及裂解
➢ 存在水Vw 测定误差——温度上升过高易
导致岩石结晶水被干馏出
18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2、溶剂抽提法(又称蒸馏抽提法)
13
2、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
❖ 2、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So、Sg、Sw)
▪ 在油气田开发不同时期所测得的油、气、水饱 和度
SwSw(x,t) Swf const
含水饱和度分布函数
14
3、残余油饱和度
❖ 3、残余油饱和度Sor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 (1)残余油Sor ▪ 以某一开发方式开发油气田结束时,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 孔隙中的原油称为残余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 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用Sor表示。可以理解,驱替后结束后残余油 是处于束缚状态、不可流动状态的。
角度
含义
原生水饱和度 封存水饱和度
沉积
地层沉积时封存在地层孔隙中的水 的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 残余水饱和度
不可降低饱和度 临界饱和度
成因 驱替
油藏形成时,由于孔隙结构或其表 面性质的影响,束缚或残留在孔隙 中的水的饱和度
油气藏形成时,油气不能驱替出的 水的饱和度,其值达到了“不可降 低”的“临界状态”。
❖ 本节内容 ▪ 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概念 ▪ 几个重要的流体饱和度 ▪ 影响饱和度的因素
2
❖ 岩石孔隙中充满一种流体时,孔隙中饱含该流体, 则称饱和了一种流体。
❖ 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原油、地层水或天 然气)时,岩石孔隙被多种流体所饱和。
❖流体饱和度(fluid saturation) ▪ 是又一个重要的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它关系到 对油气藏规模、开采效益及经济价值等重要内 容的评价。
原理:通过水蒸发→冷凝测定岩心中含水量,用差减法 间接计算含油体积及油、气饱和度
步பைடு நூலகம்: ➢ 将岩样置于有机溶剂中加热抽提
➢ 收集、测量岩样中蒸发出的水Vw ➢ 由水的Vw 计算油Vo:
3
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
❖ 流体饱和度反映了储层孔隙中流体的丰度,流体 饱和度将随油藏开发动态过程而变化。
❖ 针对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饱和度概念: ▪ 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 ▪ 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 ▪ 残余油(气)饱和度
7
1、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流体饱和度 (initial fluid saturation) ▪ 油气藏处于原始状况下(油藏投入开发前)的 流体饱和度
★砂岩储层Swi范围:15-50%左右
12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2)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因素 ▪ 与影响Swi的因素相同,只是影响的趋势刚好相 反
➢ 储层孔隙结构越好→含油气饱和度越高 ➢ 渗透率垂向非均质性↑ →含油气饱和度↓ ➢ 岩石表面润湿性:含油气饱和度油(湿>水湿 )
➢ 油气性质:μo↑→含油气饱和度↓ ➢ Δp形成↑ →含油气饱和度↑
∑Si=100% 或∑ Si =1, i=o、w、g
★不同油气藏、不同含油气区, ∑Si=1 的具体关系式不同
-气藏(纯气区):Sg+Sw=1 -油藏(纯油区):So+Sw=1 -油气藏(三相共存区):
So+Sg+Sw=1
9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1)原始含水饱和度
▪ Swi 的不同名称
Swi名称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 岩石中存在着孔隙和裂隙,也包含着流体。 ❖ 绝大多数岩石中都包含数量不等的孔隙流体。流
体的存在影响岩石的一些物理性质,用饱和度描 述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多少。 ❖ 岩石中的流体是运动的,孔隙中的流体流动是造 成岩石中物质运移的最重要过程
❖ 岩石内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不流动水,通常称之 为束缚水。
▪ 原始含水饱和度:Swi=Vwi/Vp
▪ 原始含油饱和度:Soi=Voi/Vp ▪ 原始含气饱和度:Sgi=Vgi/Vp
8
1、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饱和度是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设计的重要参数
★原始油、气饱和度不易准确测定,常用Swi 计算:
各相流体饱和度间的关系:
❖ (2) 剩余油 ▪ 剩余油主要指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的 地下原油。 ▪ 一般包括驱油剂波及不到的死油区内的原油(微观孔道中)及驱 油剂(注水)波及到了但仍驱不出来的残余油(宏观油区、油层) 两部分。 ▪ 剩余油的多少取决于地质条件、原油性质、驱油剂种类、开发井 网以及开采工艺技术,通过一些开发调整措施或增产措施后仍有 一部分可以被采出。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的之比称为剩余油饱 和度。
15
3、残余油饱和度
❖ (3)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因素 ▪ 静态因素——储层、流体性质 ▪ 动态因素——压差、开采水平
❖ 一般规律:
• 孔喉越均匀,孔喉比和岩石比面↓→Sor↓ • 岩石表面润湿性不同,Sor不同 • 压差↑→Sor↓ • 原油类型不同,Sor 不同,如μo↑→Sor↑
16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11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②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因素 ▪ 静态因素(储层、油气性质) ▪ 动态因素(成藏动力)
❖ 一般规律:
• 储层孔隙结构越好→ Swi↓ • 渗透率垂向非均质性↑ → Swi↑ • 岩石表面润湿性:水湿Swi>油湿Swi • 油气性质:μo↑→ Swi↑ • Δp形成↑ → Swi↓
常用方法: ➢常压干馏法(retort method) ➢溶剂抽提法(extraction with a solvent)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据:
Si V Vpi 10% 0V Vib10% 0
→求得Vi 和Vp,可算出流体Si
17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1、常压干馏法(又称干馏法、蒸发法、热解法)
10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①束缚水的附存形式 ▪ 以薄膜状存在于大孔隙的岩石表面 ▪ 充填于死孔隙、极小的孔隙、裂缝中
❖ 原因: ▪ 储层孔隙为水饱和,油为非润湿相流体 ▪ 油气成藏是油气开采的反过程:
• 开采——水驱油过程;成藏——油驱水过程
❖ 油先占据大孔道,最终不能进入死孔隙、极小孔 隙(其大小取决于成藏时孔隙流体压力)
原理:油水蒸发→冷凝 加热蒸发出岩心中的流体,经冷凝管冷凝
为液体后直接测量流体体积,计算So、Sw
特点:
➢ 简单。但存在Vo 测定误差(可>30%)
——干馏过程中蒸发损失、结焦及裂解
➢ 存在水Vw 测定误差——温度上升过高易
导致岩石结晶水被干馏出
18
三、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2、溶剂抽提法(又称蒸馏抽提法)
13
2、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
❖ 2、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So、Sg、Sw)
▪ 在油气田开发不同时期所测得的油、气、水饱 和度
SwSw(x,t) Swf const
含水饱和度分布函数
14
3、残余油饱和度
❖ 3、残余油饱和度Sor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 (1)残余油Sor ▪ 以某一开发方式开发油气田结束时,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 孔隙中的原油称为残余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 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用Sor表示。可以理解,驱替后结束后残余油 是处于束缚状态、不可流动状态的。
角度
含义
原生水饱和度 封存水饱和度
沉积
地层沉积时封存在地层孔隙中的水 的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 残余水饱和度
不可降低饱和度 临界饱和度
成因 驱替
油藏形成时,由于孔隙结构或其表 面性质的影响,束缚或残留在孔隙 中的水的饱和度
油气藏形成时,油气不能驱替出的 水的饱和度,其值达到了“不可降 低”的“临界状态”。
❖ 本节内容 ▪ 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概念 ▪ 几个重要的流体饱和度 ▪ 影响饱和度的因素
2
❖ 岩石孔隙中充满一种流体时,孔隙中饱含该流体, 则称饱和了一种流体。
❖ 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原油、地层水或天 然气)时,岩石孔隙被多种流体所饱和。
❖流体饱和度(fluid saturation) ▪ 是又一个重要的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它关系到 对油气藏规模、开采效益及经济价值等重要内 容的评价。
原理:通过水蒸发→冷凝测定岩心中含水量,用差减法 间接计算含油体积及油、气饱和度
步பைடு நூலகம்: ➢ 将岩样置于有机溶剂中加热抽提
➢ 收集、测量岩样中蒸发出的水Vw ➢ 由水的Vw 计算油Vo:
3
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
❖ 流体饱和度反映了储层孔隙中流体的丰度,流体 饱和度将随油藏开发动态过程而变化。
❖ 针对不同阶段,引入不同的饱和度概念: ▪ 原始含油(气、水)饱和度 ▪ 目前含油(气、水)饱和度 ▪ 残余油(气)饱和度
7
1、原始流体饱和度
❖原始流体饱和度 (initial fluid saturation) ▪ 油气藏处于原始状况下(油藏投入开发前)的 流体饱和度
★砂岩储层Swi范围:15-50%左右
12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2)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影响因素 ▪ 与影响Swi的因素相同,只是影响的趋势刚好相 反
➢ 储层孔隙结构越好→含油气饱和度越高 ➢ 渗透率垂向非均质性↑ →含油气饱和度↓ ➢ 岩石表面润湿性:含油气饱和度油(湿>水湿 )
➢ 油气性质:μo↑→含油气饱和度↓ ➢ Δp形成↑ →含油气饱和度↑
∑Si=100% 或∑ Si =1, i=o、w、g
★不同油气藏、不同含油气区, ∑Si=1 的具体关系式不同
-气藏(纯气区):Sg+Sw=1 -油藏(纯油区):So+Sw=1 -油气藏(三相共存区):
So+Sg+Sw=1
9
1、原始流体饱和度
❖ (1)原始含水饱和度
▪ Swi 的不同名称
Swi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