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面碰撞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研究
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研究
n s o c p e in f rfo t mp c s c rid o t n e uiae tbe m l me tmo e .As a r s l ,t e pr - e s c n e td sg r n a i a ti a re utwi a q v l n a ee n d 1 o l h eut h e
fr a e . o m nc s
Ke wo d y r s:c o ar b dy;c nc p e in;f o a r s o e t d sg r nt lc a h;smpl e be m lm e i i d a ee ntmod 1 i f e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仿真与优化设计
摘要微型客车具有经济、小巧、灵活等特点,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市场。
我国的微型客车多为平头或短头结构,前部变形区较短,通常被动安全性较差。
在汽车耐撞性设计中,要求车身结构利用前部吸能区缓冲吸收碰撞动能,同时控制侵入量和车身变形,以保证乘员生存空间。
因此,研究微型客车的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方法,对改善汽车碰撞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某全新开发的微型客车进行了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研究。
首先进行了正面碰撞仿真分析,针对初始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应改进设计。
在改进设计中,通过采用延长吸能长度、控制吸能模式、减少方向盘侵入量及增强局部结构刚度等的有效设计方法,来提高客车结构的被动安全性;改进后的整车在实车碰撞试验中一次性地顺利通过了国家正面碰撞安全性法规GB11551-2003。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该款车型的碰撞安全性,同时兼顾轻量化要求,对该车主要吸能部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优化计算时运用了整车的简化模型以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结合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Kriging代理模型和NSGA-II遗传算法,对板件厚度、结构尺寸、空间布置、焊点间距等多个对结构耐撞性有重要影响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提高结构耐撞性的同时实现了主要吸能部件轻量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型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产品开发中,本文采用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快速、经济、有效地解决汽车结构耐撞性优化难题,从而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微型客车;耐撞性;仿真;代理模型;优化设计AbstractThere is a wide market in china for minibus due to its economical efficiency, mobility and smartness. However, it commonly has poor 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 because of the short energy absorption length. In the process of crashworthiness design,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vehicle should be absorbed by the front structure, simultaneously, the body deformation should be efficiently controlled to leave living space for passengers. Therefore, Developing a effective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rashworthiness and the increase of product quality.The vehicle collis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with large displacements and deformations, which could not be expressed explicitly. Confronted with optimum design of crashworthiness, surrogate model technology is commonly used. If the whole vehicle model is adopted for sampling, the calculation resource consuming will be very large. However, when a simplified model rather than the whole vehicle was applied, th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will be raised with the reduced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a new developed minibus. Firstly the 100% frontal impact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issues existed in the initial structural design,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chemes are brought out. The design schemes of lengthen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reducing the intrusion and increasing the structure stiffness are proposed, by which the 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minibus has smoothly passed the national frontal impact regulation GB11551-2003.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rashworthines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lightweight design,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optimal design for principal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s are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simplified model rather than the whole vehicle model is used to raise th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computation time reduc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optimal Latin hypercube designs, Kring approximation model and NSGA-II genetic algorithm are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which are critical to the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Good results are acquir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critical energy absorption member.A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toimprove the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of the minibus quickly, economically, and efficiently, which makes important sense to cut the production costs, to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an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 quality.Key Words: Minibus; Crashworthiness; Simulation; Surrogate Model; Optimization Design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I)摘要........................................................................................................................ I I Abstract . (III)目录 (V)第1章绪论 (1)1.1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研究内容和方法 (2)1.2.1 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研究内容 (2)1.2.2 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研究方法 (5)1.3 微型客车结构耐撞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6)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8)1.5 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 (8)第2章微型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仿真分析 (9)2.1 微型客车碰撞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9)2.2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2)2.3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分析 (15)2.3.1 加速度分析 (16)2.3.2 整车变形分析 (18)2.4 本章小结 (19)第3章微型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改进 (20)3.1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设计策略 (20)3.2 初始结构耐撞性设计中的不足 (21)3.3 结构耐撞性改进 (23)3.3.1 变形区设计改进 (23)3.3.2 不变形区设计改进 (27)3.4 改进后碰撞安全性分析 (30)3.4.1 加速度分析 (30)3.4.2 整车变形分析 (31)3.5 本章小结 (32)第4章微型客车正面碰撞耐撞性与轻量化优化设计 (34)4.1 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理论 (34)4.1.1 试验设计 (35)4.1.2 代理模型 (37)4.2 碰撞简化模型的建立 (40)4.3 碰撞安全问题优化流程 (42)4.4 主要吸能部件多目标优化 (43)4.4.1 优化模型建立 (43)4.4.2 优化过程 (44)4.5 优化方案效果验证 (48)4.6 本章小结 (49)总结与展望 (50)参考文献 (52)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2)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57)致谢 (58)第1章绪论1.1微型客车碰撞安全性研究背景及意义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
汽车正面碰撞性能与下车身架构设计
科学技术创新2020.24具,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对于少量的遗漏之处可以及时修复,提高质量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3.3.3施工结构的明确。
对于新进车型,在施工前对车内、车底滑槽,风道等结构阻挡部位进行确认,并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宣贯,确保施工人员在喷涂时对需要重点找补部位掌握清晰、全面。
3.4回修改善的验证图4试验前后喷涂不严密类回修活比对图如图4,通过试验前后对比发现,空腔内部底漆喷涂不严密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
此类质量问题基本不再出现,回修活降低率达到了预设定的目标,底漆工序产生喷涂不严密类回修活降低了83%。
通过空腔喷涂专用喷枪的应用,检测工具及方法的更新,重点喷涂部位梳理、宣贯以及作业流程优化等措施,车底滑槽喷涂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4结论4.1因结构原因,腔体内部三面均有铝型材阻挡,腔体内部被阻挡,仅靠现有喷涂泵喷嘴雾化方向难以覆盖全面,同时施工人员在不借助强光手电等工具条件下难以发现喷涂缺陷,是造成喷涂不严密缺陷的主要原因。
4.2根据产生缺陷的原因,针对性的改进喷嘴结构,内腔喷涂专用喷枪出料孔在前后方向均有分布,可确保对空腔各部位沿喷嘴四周及前后均能雾化,喷涂后配合使用强光手电和内窥镜改进质量检测的可达性,同时对特殊结构部位进行强化宣贯,提高内腔结构的喷涂质量意识。
4.3通过改善,本次回修活数量大幅下降,回修数量下降83%,顺利解决了车辆车底、车内空腔结构内部底漆喷涂不严密的质量问题,降低了此类边角、空腔处的缝隙腐蚀隐患,提升了底漆喷涂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1]任旭.铁路客车涂料的设计和施工[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0(9):42-45.[2]魏仁华.铁路车辆用涂料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1,32(3):3-8.[3]温景剑,刘锦,徐建.轨道车辆车下紧固件的锈蚀处理与防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1):105-106.[4]靳群英.不锈钢的缝隙腐蚀与防护措施[J].机械管理开发,2003(2):70-71.[5]曹楚南.腐蚀电化学[J].自然杂志,1983,6(4):266-270.[6]张晋,张涛,邵亚薇,等.5083和6061铝合金缝隙腐蚀行为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4,26(2):125-131.回修活数量汽车正面碰撞性能与下车身架构设计冯先敬(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1概述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最为普遍,且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1-2],因此,做好下车身的架构设计,提高汽车正面碰撞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两种正面碰撞的轿车耐撞性能仿真与改进研究
基于两种正面碰撞的轿车耐撞性能仿真与改进研究
赵欣超;朱平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07(029)010
【摘要】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欧洲正面碰撞法规ECE R94.01进行碰撞数值仿真,针对原车在两种正面碰撞中耐撞性能的不足,提出对主要吸能件进行结构改进与材料替换的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整车质量仅增加3.05kg的情况下,改进方案使整车在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中加速度峰值降低了6.1g,在偏置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中乘员舱侵入量有明显减小.
【总页数】6页(P842-846,850)
【作者】赵欣超;朱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轿车改进车型的正面碰撞仿真模拟研究 [J], 王亮平;徐立伟;王立春;唐正强
2.基于正面碰撞仿真的轿车关重零件分析及改进 [J], 姜立峰;向东;王洪磊;段广洪
3.轿车追尾碰撞仿真及结构耐撞性改进研究 [J], 朱平;肖国锋;张宇;施欲亮
4.轿车正面碰撞仿真与结构改进 [J], 王珏;韩忠浩
5.基于正面耐撞性仿真的轿车车身材料轻量化研究 [J], 朱平;张宇;葛龙;林忠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轿车结构耐撞性分析与改进
2 汽车结构 耐撞性与设计原则
从力学观点来看 , 、 、 车 船 飞机 等交通工具都是运 动的结构
物, 这种作用于运动结构物的碰撞或 由运动结构 物引起 的碰撞 , 形 行程 , 而且在变形前不占据过大 的空间 , 变形后不造成次生破 例如侵穿或碎片飞裂等 ) ; 都对结构设计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 , 就是结构的耐撞性 。 在工 坏( 程实际 中, 汽车结构 耐撞性 主要关 心结构在碰撞 中所 吸收的总 控制碰撞减速度 的 , 以及结构变形和破坏的具体模 式, 最终 目的 () 5 由于节能等的要求 , 装置在汽车 上的能量吸收结构应该
维普资讯
第6 期
马琳琳 等 : 车 结构耐撞 性 分析 与 改进 轿
一1 7一 0
E
宣
删
图 1纵梁前端方孔位置
32 化 纵梁前 端 引导 筋的 布置 _优
将第一条筋的位置前 移 , 形成均布的引导筋 , 以达到纵 梁前 端出现压溃变形并吸收更多碰撞 能量的 目的 , 如图 2所示 。
重要 的结构部位加 以保护} l 1 。汽车结构耐撞性 为两种不 同情况 :
( ) 车 产 品 的耐 撞 性 设 计 问 题 ; 1汽
3吸 能 结 构 的 改进
通过对汽车结构进行最小 的改动 , 达到提高耐撞性的 目的。 纵梁是在车辆发生正 面碰撞时 , 继保险杠总成压溃失效后 , 产生
具有 良好 “ 比吸能” 即单位质量所吸收能量较高 ; , 能量 , 同时 , 还要研究结构在 撞击下特性细节 , 包括结构是如何 质 量较轻 , () 6 能量吸收装置 通常是一次性使用结 构 , 应该 成本低廉 ,
。 并不要求结构在撞击时毫无损伤 , 而是要求对它运载 的人员和 易 于制 造 和 更 换 翻
纯电动汽车正面抗撞结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
纯电动汽车正面抗撞结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黄敏;雷正保;孙汉正;陈小勇【摘要】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5种典型碰撞工况下整车优化区域以及动力电池布置分析的多目标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基于混合元胞自动机(hybrid cellular au-tomata,HCA)算法,耐撞性拓扑优化以单元相对密度为设计变量、结构内能密度分布统一为目标,运用固体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 model,SIMP)下的变密度法进行材料分布;迭代收敛后,最终得到了传力路径优越、构型明朗清晰的耐撞性车身结构,同时得到符合整车性能要求的吸能纵梁形状.对优化后的整车模型进行的耐撞性验证表明,该优化结构让碰撞加速度与结构变形量同步最优化,大大增加了纯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优化出的抗撞结构为纯电动汽车正面耐撞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1【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拓扑优化;纯电动汽车;耐撞性;传力路径;抗撞结构【作者】黄敏;雷正保;孙汉正;陈小勇【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2纯电动汽车在整车结构布置、质量分布、动力储能系统方面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着很大差异,使得纯电动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设计成为一个难点[1-2]。
吸能纵梁是汽车车身结构的主要承载和碰撞安全防护部件,对纵梁形状优化设计是改善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降低碰撞损伤的关键。
因此,为提升纯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对纯电动汽车纵梁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
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发布时间:2021-07-26T16:11:02.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王瑶[导读] 摘要:当今世界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汽车安全问题因此成为汽车工业界的研究重点。
身份证号码:32072119910108XXXX 摘要:当今世界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汽车安全问题因此成为汽车工业界的研究重点。
由于汽车正面碰撞是最常见的交通事故之一,而且正面碰撞事故中造成的死亡人数占首位,因此,汽车正面碰撞抗撞性研究是汽车碰撞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CAE仿真分析,可以对车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关键词:CAE分析;正面碰撞;抗碰性能引言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天大约有3000人死于交通事故。
在我国,随着交通道路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交通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也大幅上升。
我国已成为汽车大国,随着EuroNCAP和CNCAP在中国认知度的提升,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对于车身结构而言,其被动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车体抗撞性、行人保护及车室内部保护等内容。
其中,车体抗撞性研究包括车身结构特性、车身材料、能量管理、波形控制等。
汽车碰撞又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
现在对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做简要论述。
1正面碰撞事故模式归类通过实际事故调查分析,正面碰撞模式可以从碰撞接触形式、碰撞速度两方面进行划分,碰撞接触形式分为正面壁障、左倾斜左偏置、右倾斜右偏置、左倾斜右偏置、右倾斜左偏置等共计23种;碰撞速度主要分成10m/h、15m/h、22m/h、25m/h、30m/h、35m/h、40m/h 七种等级。
目前主机厂所能实现的碰撞形式只占实际事故的2%。
正面碰撞中的几个典型物理量,如能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正面碰撞的各种动力学模式。
基于两种正面碰撞的轿车耐撞性能仿真与改进研究
碰撞试验和偏置 4 %重叠可变形壁障 (0 O B 0 4% D ) 碰撞试验都有严格的评分规则 。 10 R 0 % B和 4 % O B正 面碰撞 试 验 具有 很 好 0 D 的相互补充 的作用 , 它们 分别考核 整车耐撞 性能的 不 同方面。整车在一种 正面碰撞 中表现较好 , 并不 能说 明在 另 一 种 正 面 碰 撞 中也 具 有 较 好 的 耐 撞 性 能 。在 10 R 0 % B碰撞 中乘员舱冲击加速度较大 , 巨 大的惯性力是造成乘员 伤亡的主要 因素 , 以对整 所 车碰撞加速度的限制要求较高。在 4 % O B碰撞 0 D 中, 车身只有一侧参 与碰撞 , 前部结 构变形较大 , 更 容易致使零部件侵入乘员舱 而导致乘 员的伤亡 , 所 以着重考察车身结构 的变形特性 。结合两种正面碰 撞研究整车的耐撞性能 , 对提高整车在两种正面碰
维普资讯
汽
车
工
程 20 ( o.9 N .0 0 7 V 12 ) o 1
20 0 7年 ( 2 第 9卷 ) 1 第 0期
2 O 9 O 71 5
基于两种 正面碰撞 的轿 车耐撞 性能仿 真与改进研究
赵欣 超 , 朱 平
( 上海 交通 大学机械 与动 力工程 学院, 上海 2 0 3 ) 00 0
Zh o nc o & Zhu ng a Xi ha Pi
Sh o M eh ni lEn iern col c a c gn eig,S a g a ioo g U iesy,S a g a 2 0 3 a h n h iJa tn nvri t h nh i 0 0 0
『 s a t T ef i l n o e o asn e a uh a dac s mua o o d ce cod Ab t c ] h nt ee t d l f p se gr r s i , n r hs l ini c n utdacr・ r i e me m a c ib a i t s
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Ab ta t S rcua ca h oti s a v siae r a s n e a b d rv e ies ft. h sr c : t trl rs w r n sw si et tdf p s e g r F o yt i o ev hc aeyT e u he n g oa c o mp l a t.o y t cuewa n l e a e nlefrel n mi i ahO o tI a twi ea t-o y uob d r tr su sa a z db s do I a s s o p t frna i c. t l uob d y h cc r sn f mp hh f i l n d len ulu i eH p r rspo rm a ds m e at b i rv dic dn it e me t ne e mo e b i b i sn t y eWok rga n o ekyp r en i o e l ig g t gh s g mp nu
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刘 钊 ,朱
( 上海交通大学
平 ,喻
明,卢家海
上海市数字化汽车车身1 程重点实验 室,上海 ,2 0 4 ) 二 0 2 0
摘 要: 提高整车安全性,研究了 为了 某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了 整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传 递路径,利用 H prok 软件,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对车身结构关键零件 ( y eWrs 前纵梁、保险杠横梁
Po rm, N A , h h n lrni at i g a i (G ) n e te i4 %o sl of r a C C Piw i eifI of g n c o S u f cwt r ib r rR B ad h h r mp h id r e l o 0 f ef n S f r
汽车下车身正面碰撞力的传递路径研究
10.16638/ki.1671-7988.2020.13.035汽车下车身正面碰撞力的传递路径研究于爽,陈剑宇(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白车身工程室,辽宁沈阳110141)摘要:文章以某公司在研某车型为例,主要介绍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下车身正碰力传递路径的分析,优化下车身正碰力的传递路径。
通过选取合理的结构方式增加了汽车结构强度,提高了汽车正碰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汽车;传力路径;正面碰撞中图分类号:U4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13-112-02Research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Frontal Collision Of Under BodyYu Shuang, Chen Jianyu(Brillianc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BIW Section, Liaoning Shenyang 110141)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research of a car model in our company as an example, it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front impact force of the car body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optimize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front impact force of the car body. By selecting a reasonable structural mod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vehicle is increased, and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n the process of frontal collision is improved.Keywords: Automobile; The transfer path; Frontal collisionCLC NO.: U462.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3-112-021 前言对于汽车安全性的研究,被动安全是不可缺少的保证安全的方面。
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仿真与车身结构改进
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仿真与车身结构改进简晓春;王笑【摘要】为改善轿车安全性,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
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
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Hypermesh软件,对轿车在40%偏置碰撞和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耐撞性性能,包括:碰撞过程中零部件变形时序、车身加速度及车身侵入量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
改进了保险杠吸能盒、保险杠后端抗弯部件等关键吸能部件的结构;增加了乘员舱区域部件的强度。
改进后的结果表明:40%偏置碰撞时,最大车身侵入量减小了15.8%;100%正面碰撞时,B柱的整体加速度减小。
%The crashworthiness during front impact and offset impact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then improvedto increase passenger-car safet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developed for passenger car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C-NCAP (China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and software Hypermesh were us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crashworthiness performance, including the deformation sequence of components, the vehicle body acceleration, and the vehicle body invasion, during 40% offset impact and 100% front impact. The structures of some key energy-absorbing components were improved, such as the bumper absorbing box and bumper back-end, with the component strength being increased in the cabin part. The results after improvement show that the maximum intrusion decreases by 15.8% during the 40% offset impact, with the B pillar ensemble acceleration reduced during the 100% front impact.【期刊名称】《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年(卷),期】2011(002)003【总页数】5页(P212-216)【关键词】轿车安全;正面碰撞;偏置碰撞;数值仿真;耐撞性能;车身结构;保险杠吸能盒【作者】简晓春;王笑【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6为全面研究车辆耐撞性,各国采用了汽车正面40%可变形壁障碰撞和汽车正面100%刚性固定壁障碰撞全面地评价车辆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由于两者碰撞方式不同,车身安全性能也要求不同。
汽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技术与应用研究
10532 U467
学 密
号 级
S06021046 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汽车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技术 与应用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 名 培 养 单 位 董立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李光耀 车辆工程 汽车安全及优化方法 2009 年 9 月 8 日 教授
导师姓名及职 称 学 研 科 究 专 方 业 向
II
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utomobile, the traffic accident is becoming a big cosmopolitan concer. Today, strictly crash safety statutes were established in main Automobile industry allover the world and Automobile products must satisfy with the statutes. Our country also have made more research on crash safety and request the Automobile maker to enhance their cars ’ crash safety.So the research about car safety,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and the reduction of dead ratio of car acciden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our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also the urgent task of car manufactures. Based on a frontal crash simulation model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structural crashwoth. In this dissertati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vehicle collisions is established and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rash tests conducted on the 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The simalation results and the impact test results have a good consistency. The whole car ’s crash safety satures are analysis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vehicle speed curve, vehicle deceleration curve, th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impact force, body deformation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thod of the optimization is found and then optimized the corresponding vehicle body structur e. Simulated the finite model of the optimal structure.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original program and the optimi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vehicle speed curve, vehicle deceleration curve, body deformation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 ’ s crash safety had a big enhance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optimal body structure satisfied the request of the national crash legislation. Based on the optimal body structure manufacture the crash car and conducted collision test. The test results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crash legislation. Proof that the reseach method is validation. Key Words: Frontal Crash; Computer Simulation; Crashworthiness; Structure Design
文献阅读报告乘用车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研究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
文献阅读报告乘用车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研究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工程学号:2010424061姓名:武栎楠1 汽车车身结构抗撞性概述及法规介绍1.1汽车车身结构抗撞性研究内容车辆被动安全性指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能够对车内的乘员或车外的行人进行保护,以防止发生伤害或使伤害降至最低程度的性能。
目前,被动安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碰撞生物力学研究;(2)车身结构抗撞性研究;(3)乘员约束系统研究;(4)汽车被动安全法规及碰撞试验和评价方法。
汽车车身结构抗撞性是指汽车结构在碰撞过程中保证车内乘员和行人生存和碰撞之后乘员安全逃逸和救援的能力。
车身结构的抗撞性主要是由薄壁梁形结构和接头组成的框架结构决定的,它们在碰撞过程中吸收大部分的碰撞动能,为乘员舱提供大部分的刚性。
车身结构抗撞性实际上就是车身结构承受碰撞的能力、变形模式、吸收碰撞能量和产生合理碰撞波形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良好的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意味着在一定的变形模式下结构应能承受较大的碰撞载荷,并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使结构的变形向有利于保护乘员生存空间的方向发展,使乘员所承受的冲击损伤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车身抗撞性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合理组织车身各部分的刚度。
因此,可将车身抗撞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车身结构刚度组织:车身结构刚度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性、耐久性和被动安全性等很多重要性能都有影响。
因此,进行车身结构刚度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它们的要求。
从被动安全性角度看,车身结构刚度组织是从各种碰撞形式中乘员保护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车身结构的特点,合理布置车身的主要承载结构(如主要的梁形结构),并合理配置它们的刚度。
(2)车身结构刚性设计:车身结构刚性设计的目的是减小乘员舱在各种碰撞形式中的变形,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其主要工作是在车身结构刚度组织设计完成后,进行主要梁形结构的设计,在满足重量约束的条件下,达到在刚度组织中对部件刚度特性提出的要求,进而满足乘员舱的刚度要求。
轿车车身结构侧向耐撞性的有限元分析
轿车车身结构侧向耐撞性的有限元分析
苏成谦;吕振华;张群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07(029)011
【摘要】以国内某新型轿车为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侧面碰撞的整车建模技术、移动壁障建模技术、仿真计算方法和结构耐撞性分析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整车模型的有效性.侧向耐撞性分析以结构变形响应特性为主,包括结构变形能、变形量、变形速度等,运用碰撞响应时序图综合分析了碰撞力、假人损伤和结构变形等多项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形成一套适合于轿车侧向耐撞性分析与设计验证的CAE技术流程.
【总页数】6页(P964-969)
【作者】苏成谦;吕振华;张群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中心,天津,3001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基于正面力传递路径的轿车车身结构耐撞性 [J], 刘钊;朱平;喻明;卢家海
2.轿车车身概念设计阶段采用梁板混合模型的正面耐撞性仿真研究 [J], 高云凯;吴
锦妍;孙芳;林典
3.轿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评价 [J], 屈求真
4.地铁列车车体结构耐撞性有限元分析 [J], 李韬
5.基于正面耐撞性仿真的轿车车身材料轻量化研究 [J], 朱平;张宇;葛龙;林忠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葛东东;王秋成;刘卫国;赵福全【摘要】针对某电动汽车前机舱吸能不足,前纵梁后端抗弯性能薄弱等问题,参照法规及C-NCAP要求,运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建立了全宽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对该电动汽车前机舱进行了耐撞安全性分析.采取了“改变前纵梁内部加强板的位置、并改变相应焊点”的优化措施,对优化前后的机舱吸能、刚性墙撞击力、车身加速度、前纵梁抗弯性能等进行了比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几乎没有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该结构在优化后碰撞吸能提高3.5%,刚性墙撞击峰值力降低11.73%,峰值加速度降低3.8%,左纵梁后端抗弯能力提高28.6%,右纵梁后端抗弯能力提高4.7%,实现了良好的优化效果.%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s front cabin is insufficient and be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backend of front rails is not good, refer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gulations and the C-NCAP,the full-width frontal crash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built by Hypermesh and LS-DYNA softwar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front cabin was investigated. The location of the internal reinforcing plate of front rail and the welding spots were changed.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front cabin, the rigid wall impact force, the acceleration and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backend of front rail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 the premise of almost no increase in the cost,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is structure increases by 3.5% after optimization,the rigid wall impact peak force decreases by 11.73%,the peak acceleration reduces by 3.8%,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backend of left front rail increases by 28.6%, and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the backend of right front rail increases by 4.7%. The effect is good through optimization.【期刊名称】《机电工程》【年(卷),期】2013(030)003【总页数】4页(P325-328)【关键词】电动汽车;耐撞性;有限元;优化设计【作者】葛东东;王秋成;刘卫国;赵福全【作者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浙江杭州311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91;TH1220 引言石油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是全球汽车产业面对的共同挑战[1-2]。
汽车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时车体结构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改进
汽车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时车体结构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改进汽车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时车体结构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改进近年来,交通事故的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尤其是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由于碰撞的力量集中,容易对车辆的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加剧了事故的伤害程度。
因此,对汽车车体结构的耐撞性进行分析和优化改进,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首先需要对车体结构进行分析。
在这种碰撞中,撞击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撞击力量集中在部分车身区域上,从而增加了车体结构的应力。
研究显示,车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弯曲刚度和侧撞刚度等因素对碰撞的耐撞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车辆的耐撞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改进。
首先,通过提高车身主要部件(如车身梁)的材料强度和刚度,加强车辆整体的抗扭刚度和弯曲刚度,从而使车辆在发生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时更加抵抗破坏。
其次,可以在车辆的车身结构中增加抗撞梁和撞击吸能结构等,以分散碰撞力量并减少动能的传递。
此外,还可以优化车辆的车身设计,例如通过改变车身前段结构和增加碰撞缓冲区来提高碰撞时的瞬态剧烈变形程度,减少门槛变化对车辆内部乘员的伤害;通过合理设计阻力放大的部位,避免车内主要构件磨损等。
除了结构优化,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车辆的耐撞性。
例如,应用高强度钢材料、铝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等,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和韧性。
同时,借助先进的仿真技术和碰撞试验,可以对车体结构进行全面的设计和验证。
通过模拟不同速度、角度和位置的小重叠斜角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反应,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管理等综合手段,减少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的发生。
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教育,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率,无疑都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汽车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时车体结构的耐撞性分析及优化改进,是提高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微型客车正面耐撞性的结构优化研究
微型客车正面耐撞性的结构优化研究
杨笠;杨延鹏
【期刊名称】《汽车工业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微型客车因其成本低廉,安全配置低,吸能空间有限,对车身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对某款成熟车型进行了正面碰撞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标,针对原车在车身安全设计方面的缺点,对该车的纵梁结构进行优化,对截面形状、加强板结构、诱导槽等进行改进设计,设置合理的前部刚度.优化后,车身最大加速度降低了38.5%,平均加速度降低了5.3%,结构耐撞性得到明显提高,纵梁加强板减重1.18 kg,并且碰撞相容性也得到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乘员空间和约束系统不变的前提下,新结构使整车耐撞性有较明显的提高,乘员伤害值有明显降低.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杨笠;杨延鹏
【作者单位】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车身部CAE室;海马轿车有限公司研发本部车身部CAE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型客车纵向碰撞仿真与耐撞性能优化研究
2.微型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设计
3.客车正面碰撞车身结构耐撞性分析与改进
4.大客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分析与改进
5.某微型面包车正面碰撞变形控制与结构耐撞性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乘用车正面碰撞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
Hale Waihona Puke 件对 某轿 车进行 了 1 0 0 % 的正 面碰 撞仿 真 分 析 。 以降低 碰撞 中 B柱 加 速 度及 前 围侵 入 量 为优
化 目标 , 对其 主要 吸 能部件 进行 了结构 改进 , 使 该型 车碰撞 性 能得到 了提 升 。
关
键
词: 有 限元仿 真 ; 正 面碰 撞 ; 结构优 化
( 1 . 重 庆理 工大 学 重 庆 汽车学 院 , 重庆 4 0 0 0 5 4; 2 0 1 2 0 6 )
2 . 上 海 同捷 科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 , 上海 摘
要: 在有 限元 软件 H y p e r m e s h中建立 了某乘 用 车有 限元模 型 , 利用 L S — D Y N A有 限元 软
2 0 1 3年 4月
Ap r .2 0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4 2 5 ( z ) . 2 0 1 3 . 0 4 . 0 0 4
某乘 用 车 正 面碰 撞 性 能分 析 及 结构 优 化
裴永胜 , 张振 宇2 , 邓 国红 , 杨鄂川 , 张 勇
p e r me s h.Th e n a 1 0 0% f r o n t a l c o l l i s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t y s i s wa s ma d e u s i n g t h e in f i t e e l e me n t s o f t wa r e L S— DYNA. I n o r d e r t o r e d u c e t h e i mp a c t a c c e l e r a t i o n o f B p i l l a r a n d f r o n t wa l l i n v a s i o n,t h e ma i n e n -
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研究
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的研究常伟波;张维刚;崔杰;谢伦杰【摘要】提出了基于正面碰撞的轿车车身正向概念设计流程.首先对某车型的原始车身外表面进行了拓扑优化,得到较优的结构,通过建立梁单元简化模型,快速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对准静态加载工况,进行尺寸优化,得到车身主要部件的初步尺寸,作为正撞仿真的基础;以矩形薄壁直梁为研究对象,应用梁单元等效模型进行了正面抗撞性概念设计,得到轿车车身的初步尺寸,作为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结果表明,此概念设计流程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可为车身达到各项预期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A procedure of forward concept design of car body for frontal crash is proposed. First of all, topology optimiz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original styling surface of a car to get a better topology structure, with its effectiveness quickly verified by a simplified beam element model built. Then size optimization is performed for quasi-static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initial dimension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ar body are obtained as the basis of frontal crash simulation. Finally, with a rectangular thin-walled straight beam as the objective of study, crashworthi-ness concept design for frontal impact is carried out with an equivalent beam element model. As a result, the preliminary dimension of car body is determined as the base of detailed structural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dure is feasible and easy to implement, being able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car body to achieve all expected performances.【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5页(P447-451)【关键词】轿车车身;概念设计;正面碰撞;梁单元简化模型【作者】常伟波;张维刚;崔杰;谢伦杰【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2【正文语种】中文前言轿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是以车身造型设计为基础进行的车身结构强度、碰撞安全和制造工艺等相结合的综合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