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中,对中国教师影响最大的是《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写于1965年—1967年间,是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最著名的教育遗产之一。在我国,此书最早于1981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教育科学出版社根据我国的情况和教师阅读的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精华部分,另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仍然定为100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也于1984年6月出版。后来此书再版和重印多次,成为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经典阅读的必读书目之一,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无法统计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中,有多少人阅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又有多少人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和鼓舞。可以说,许许多多的青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都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都是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许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感恩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
杭州市拱墅区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谈阅读此书的感受是:阅读这些温暖的文字,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朗读出声,抑或在久久的静默中泪湿眼睫。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人性的尊重,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只要你从事教育,只要你是教师你就不能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不能不阅读他的这本灯塔似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上海松江区名师谈永康老师说过:我找到一本令自己百读不厌的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著作,我很激动,我从来没有看到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谈到苏霍姆林斯基及其著作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刘灿曾说过:我们在部分中小学老师和教育研究者中进行了一个关于教师阅读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在您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各类书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对您当老师特别有启发或帮助?觉得特别值得推荐给中小学老师一读?”很荣幸也很骄傲,我社的多种书籍被大家提及,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著作。
一位教育研究者说:“它(《帕夫雷什中学》)点燃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所有的书都值得推荐给中小学老师阅读。
一位特级教师说:“我只想提出一部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它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这是部‘永恒的教育经典’。”
一位小学老师说:“通过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明晰了自己的一些蒙睫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变得大气沉稳,不再浮躁。”
首都师范大掌教育学院2009级的研究生们说:《给教师的建议》“里面有很多教育原则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而大多数老师却仍缺失”;因而称其为“一本教师的行动手册”。
《给教师的建议》是l980年我们建社第一年出版的,畅销至今,累计销量逾百万册。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几都著作(如《要相信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后再版改名《公民的诞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爱情教育》)自我社上世纪80年代出舨以来,也是常销不衰。(《人民教育》2010年第24期52页《努力做中小学教师的良师益友》上述资料可以说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著作成就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也足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和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无数教育管理者认识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理念正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念不谋而合。许多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印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作为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教师必读教材。例如在2003年11月份,笔者所在的潍坊市教育局和寿光教育局曾统一下发文件下,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组织了多次学习考试和论文评选活动。此项活动,也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学习,也促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今天的中国,许多教育者也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格式,写下过《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给班主任的100条建议》、《给学生的100条建议》、《给校长的建议》等,也足以证明苏霍姆林斯基这本著作对中国教育的巨大影响。
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学习,一大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在实践中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以指导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有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吴辰等。
一名教师要想为名师,取得一定成就,就必须阅读大师经典,与大师对话,从大师的教育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这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之一。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第28页)中说: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在苏州,我们搞了一个名师名校长培训班,除了进行“与大师对话”等各种培训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读名著。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为什么会受到教育工作者们如此的青睐和欢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1、他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人的全面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
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2、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于如何把学校
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兴趣和特长,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一生在基层从事平凡工作,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他对理论问题的勤奋、求实的探求精神,使他获得了重大理论建树。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是一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教育国情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2、他有一颗终生爱孩子的心。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而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自己毕生的“爱”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孩子们。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三—4)教师想爱孩子,必须要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三—9)“热爱孩子”的观点和语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俯拾皆是。
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