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非手术患者指的是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使用
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该遵循以下基
本原则:
1. 仅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只应在存
在感染风险且不能通过其他手段减少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使用。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选择抗菌药物应该基于所预防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基础病情。

3. 短期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需要使用较短的时间,通常为24小时至72小时。

4. 监测感染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患者应
该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并根据感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该与其他措施结合。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感染仅仅是一种辅助措施,应该与其他预防感染措施(如手卫生、隔离、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等)结合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是一项需要慎重考虑的措施,应该在医
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

如果预防感染措施得当,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
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的选择选用抗菌药物,首先应明确患者的临床指征。

确定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最好能进行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选择疗效高、毒性低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尚未确定,常采用联合用药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另外,还应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及经济性等。

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情况,如年龄、体重、遗传、机体的抵抗能力、哺乳、妊娠、肝、肾功能等,对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应严格控制使用致畸药物和影响婴儿生长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甲硝唑、替卡西林等。

对婴儿和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或已衰退,常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半衰期延长,应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选择剂量和疗程要适当,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易引起细菌耐药;剂量过大,造成浪费,而且可能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药物滥用。

预防性用药仅限于少数情况,如烧伤者、预防败血症、预防新生儿眼炎、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预防传播等。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而对各种病毒性感染疗效不佳,如流感没必要使用常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合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但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耐药菌株更多,故不宜盲目联合用药。

1.联合用药的适应证(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依临床经验联合用药治疗,使药物的抗菌谱扩大,待确诊后再调整。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3)产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慢性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等。

(4)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用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时可减少前者的应用量,降低毒性。

2015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原文版)

2015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原文版)

新生儿B组溶血性 链球菌(GBS)感 染
① 孕妇有GBS菌尿症
② 妊娠35~37周阴道和肛拭培养筛查有 GBS寄殖
③ 孕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37周早产; 羊膜早破≥18小时;围产期发热,体温38℃ 以上者;以往出生的新生儿有该菌感染史者
青霉素G
氨苄西林
青霉素过敏但发生过敏性休 克危险性小者:头孢唑啉
注:[1]疟疾、甲型流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 HIV 患者血或其他 体液组织的职业暴露等寄生虫或病毒感染时亦有预防用药指征,未包括在本表内。 [2]高危患者:进行任何损伤牙龈组织、牙周区域或口腔黏膜操作伴有以下心脏基础疾病的 患者:(1)人工瓣膜;(2)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3)心脏移植术后发生的瓣膜病变; (4)先天性心脏疾病合并以下情况:未纠正的发绀型先心病(包括姑息分流术),通过导管或 手术途径植入异物或装置的先心手术后的前 6 个月,先心缺损修补
11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
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 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 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
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者 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8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
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 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 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 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工具,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以下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原则:
1. 明确适应症:抗菌药物应该仅在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病毒感染等非细菌性疾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2. 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最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治疗。

3.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的类型、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的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应考虑到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等因素。

4. 严格遵循剂量和用药时长: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准确使用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时长完成治疗。

不得随意中断或改变用药方案。

5.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应用于预防细菌感染的常
规情况,只有在特定高风险的手术或医疗操作中才应该使用。

避免将抗菌药物用于非必要的日常疾病治疗。

6. 教育患者和医务人员:加强公众和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教育。

提高患者的意识,让他们理解抗菌药物不适用于治疗所有疾病,并鼓励他们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7. 监测耐药性:建立和实施耐药性监测系统,以及追踪、报告和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数据。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通过遵循上述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确保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包括:
1.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使用。

2. 明确适应症:仅在有明确的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如手术前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等。

3.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预防感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5. 限制使用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长期使用。

6. 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 教育患者和医务人员: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预防应用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总之,内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减少滥用、个体化用药、限制使用时间、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并加强教育和感染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影响。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规定为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减少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做如下规定: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2015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015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

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是用来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过度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进而降低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因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适应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基于明确的适应症。

仅当存在临床证据支持其使用并能提供明显的临床益处时,才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确定感染风险: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

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免疫状况、手术创伤等因素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有助于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该是经认可的、针对特定感染类型和特定细菌的药物。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潜在的副作用、耐药性风险以及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

4.限制使用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尽可能短,并且在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应及时终止应用。

持续使用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因此,只有在必要时才应该延长应用时间。

5.个体化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代谢功能、耐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等。

6.监测感染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感染情况和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如果出现治疗失败或感染的迹象,应重新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根据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7.促进合理使用: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积极推广和遵守有关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政策。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减少耐药性问题,还可以降低药物成本,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00 90 80 71.6 58.9 59.1 46.6 28.1 28.8 7.3 13.6 50.3 62 62.8 86
耐药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0.9 1 1.2 3.4 4 5.4 5.6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加环素
亚胺培南
扁桃体切除术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泌尿外科手术
• 预防用药的目的:
– 预防菌血症,SSI以及术后菌尿
• 泌尿外科特有的风险因素:
– 尿路解剖异常 – 尿路梗阻 – 尿路结石 – 留置导管 – 术前尿路感染,特别是反复感染
Am J Health-Syst Pharm. 2013; 70:195-283
• “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在降低扁桃体术后主要并发 症方面有一致的、重要的临床影响。” • 结论:不提倡常规处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 Dec 12
扁桃体切除术
• 强烈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避免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过敏、胃肠道紊乱及 细菌耐药
6
•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昏迷、休克、中毒、心衰、肿瘤、应用 糖皮质激素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建立人 工气道
目的和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 生的感染。
基本原则:
高发病率,死亡率,反复入院率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目的

20199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程进

20199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程进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 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 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 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 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 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 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 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 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 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 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 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 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 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 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 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 超过24小时。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 本送检率不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程进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 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 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 则往往无效。
2.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 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 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 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 (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 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 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 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 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录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MPC理论与防细菌耐药突变策略
第八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点难点
掌握 1.抗菌药治疗性应用原则;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
熟悉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原则。 了解 MPC与MSW防细菌耐药突变原理。
第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1.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 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 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预防用药原则
➢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 能发生的感染。 ➢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 或纠正者,预防用药的意义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预 防用药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 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 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 (污秽-感染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4.给药方案
●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资料]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三、基本原则(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感染风险、患者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合理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

(二)严格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合理制定给药方案,确保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既有效又经济。

(三)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和管理,防范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的发生。

四、抗菌药物的选择(一)选择抗菌药物应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污染细菌种类、药物敏感性、患者状况等因素,优先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二)对于一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对于二类及以上切口手术,根据感染风险评估,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

(三)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选择针对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疗效的抗菌药物。

五、给药方案(一)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前静脉滴注。

(二)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

(三)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可能污染严重的手术,可根据医生判断适当延长给药时间,但不应超过24小时。

六、监督管理(一)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本机构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和监督。

(二)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生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三)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制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违规处理(一)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督促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二)对于严重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细菌耐药等问题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的基本内容: 要不要用?
用药指征
品种选择 给药时机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 用药疗程
用什么?
何时用? 怎么用? 用多久?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指征
•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非手术患者预 防用药推荐 围手术预防用 药目的 手术分类 预防用药时间 术中追加用药 条件 预防用药疗程
无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 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 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三类: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 术前0.5-2小时 手术时间超过3h,或成人出血量超 过1500ml 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h,仅泛指个别手术可视情况延长 至48h 仅提出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 污染菌种类选用,但未给出详细具 体的推荐
新增 变动
新增 变动 变动 变动
四类,增加污秽-感染手术 术前0.5-1小时,万古和喹诺酮类术前1-2小时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 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心脏手 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h 在2009年38号文的基础上的手术类型更加全面, 而且对于同一个外科系统手术类型进行更为详细 的区分,附件2
始给药剂量:应该确保在切皮时,手术部位有足够的
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覆盖,以保证预防的疗效。
体重:肥胖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应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单剂量给药不需要调整剂量。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清洁手术(<2h):术前给药一次 如果需要,术中加用: 手术时间过长>3h 或者超过所用药物半衰 期的2倍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
23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菌药预防的 重要依据
2021/3/2
24
一、预防用药指征(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但是
以下几点除外: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2.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浅表切口感染 缝合部位,最常见,易治疗
深部切口感染 筋膜、肌肉,日常护理,再入院
器官/腔隙 感染
高发病率,死亡率,反复入院率
2021/3/2
19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包括 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 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 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021/3/2
25
一、预防用药指征(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需要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需要预防用药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2021/3/2
26
原则上不需预防用药的手术(1)
27
原则上不需预防用药的手术(2)
• 子宫及附件良性肿物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
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除术、
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除外截石位手术
和经阴道手术)
• 腮腺良性肿物切除术、鳃裂囊肿摘除术、颈部神经鞘
瘤摘除术、面颈部脂肪瘤切除术(未涉及口、鼻腔及
唾液腺)、颈动脉体瘤摘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
• 2011-2013年为期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
治活动
• 2012-8-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2012《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 2014年持续巩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0《21/3抗/2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4
2021/3/2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1/3/2
20
预防用药原则
•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切口的 类别 2.手术的创伤 程度 3.手术的持续 时间。
1.细菌污染的 机会和程度 2.可能污染的 细菌种类 3.感染发生机 会和后果严重
程度
1.预防效果的 循证医学证据 2.对细菌耐药 的影响 3.经济学评估
手术因素
2021/3/2
7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21/3/2
8
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
1.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2.昏迷、休克、中毒、心衰、肿瘤、应用糖皮 质激素 3.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建立人工气 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021/3/2
9
目的和基本原则 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21/3/2
17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SIs) 的主要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手术患者死亡率、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再入院率等。
2021/3/2
18
SSI的分类
微生物
药物因素
•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
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
20预21/3防/2 措施
21
预防用药的基本内容
• 基本内容:
要不要用? 用药指征
用什么?
品种选择
何时用?
给药时机
怎么用?
给药途径、给药剂量
用多久?
用药疗程
2021/3/2
22
一、预防用药指征--手术切口类别
除术等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
2021/3/2
28
扁桃体切除术
Antibiotics to reduce posttonsillectomy morbidity • 10个随机对照研究,1035名患者 • 抗菌药物预防并没有降低术后疼痛、镇痛需求以及 二次出血的发生率 • “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在降低扁桃体术后主要并发 症方面有一致的、重要的临床影响。” • 结论:不提倡常规处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
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
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
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
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
关专题文献。
2021/3/2
1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发生的感染。
基本原则:
1.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
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症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
学证据。
2021/3/2
10
目的和基本原则
3.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 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 细菌多部位感染。 4.预防特定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感染。 5.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 状况。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

2021/3/2
6
探讨内容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2021/3/2
1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2021/3/2
12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2021/3/2
13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2021/3/2
14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2021/3/2
15
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
•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 补术)、关节镜检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 切除术、经血管途径的介入诊断手术 • 体表肿物切除术、鞘膜积液切除术、睾丸固定术、赘 生指切除术、肌性斜颈治疗术、淋巴管瘤切除术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手册
2021/3/2
大家好
2021/3/2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Biblioteka 2021/3/22
耐药菌株产生 未来无药可用
使用率高 不合理率高 选用起点高 耐药发生率高 用药时间长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率低
耐药菌株和新的传染病加速产生
2021/3/2
3
卫生部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 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卫生部办公厅 [2009]38号通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