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STEP1
STEP2
STEP3
经营目标
面对市场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商场上销售出去。
传媒的经济来源:广告收益(广告主的压力)和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发行量、收视率等,受众的压力)。
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②宣传目标
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通过言论活动、报道活动及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提供实现。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一、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目 录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及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意义
局限性
“热媒介”、 “冷媒介”
媒介及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这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定义: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
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大大改善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互动性;
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媒介资源丰富化→改变少数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和群体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基础条件;
信息传播全球化→把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简言之,新媒介技术正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变革。
特点及其意义
“电子乌托邦”(Teletopia)思想
传播学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 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麦克卢汉 的事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是他的成长 期,热衷于文学批评,其重要成果是《机械的新娘》 (1951);50年代是他的转化期,他接受了英尼斯的学 说,沉浸于文化人类学之中,并编辑了《探索》杂 志;60年代是他的成熟期,致力于传播研究,相继 出版了《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1962)、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①、《媒介即是讯息》 (1967,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 摩、是逆风》(1967)等书。 ·
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 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的眼里,媒介 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 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 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 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返回
“热媒介”与“冷媒介”
返回
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媒介本身才是真 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 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 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 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 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返回
“容器人”的概念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引言在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播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和工具,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
本文将从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传播媒介的理解。
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媒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性质:1. 中立性传播媒介应该保持中立,不受个人或组织的偏见和控制。
这是为了确保传递的信息是客观、真实和公正的。
只有中立的媒介才能提供可信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多样性传播媒介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字媒介、音频媒介和视觉媒介等。
不同的媒介形式适合不同类型的信息传递。
文字媒介适合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深度的思考,音频媒介适合传递声音和语言,视觉媒介适合传递图像和视频。
3. 可互动性传播媒介具有可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媒介进行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发表评论、点赞和分享,这种互动增加了传播媒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4. 可扩展性传播媒介具有可扩展性,可以传达信息到更多的受众。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传播媒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传播媒介的作用传播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作用:1. 传递信息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新闻、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动态等。
无论是报纸、电视、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
2. 形塑公共舆论传播媒介对公共舆论有着重要影响。
媒体报道的方式和角度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态度。
媒体报道的公正与否、偏见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公共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增加社会参与度传播媒介的互动性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参与度。
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等平台,人们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4. 交流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媒介有助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
通过媒介,人们可以了解其他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名词解释1、信息: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4、符号解读: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5、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6、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8、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9、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简答论述1、分别从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三个传统来界定传播的概念2、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3、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5、简述社会传播的系统性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7、传播学的任务8、简述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9、简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10、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用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互动加以说明。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 传媒组织具有经营目标。传媒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 面:一,是广告收益,二,是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主要 体现为报纸的发行量或广播电视的收视率) •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 一是言论活动,二是报道活动。 •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 依据:1.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 和提供者,在满足社会的普遍信息需要方面起着一种公共 服务的作用;2.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 响力涉及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3.大众传媒是 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 )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 会和公共承担相大众传媒的权力基础:大众传 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 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力。另一方面,公益性和公共性 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 合社会公共利益。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主要的信息提供者。 •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 “把关人”(gatekeeper)这个概念,最早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 卢因提出的。 怀特的新闻选择“把关”模式
(三)“把关”过程的实质
•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活动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第一,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 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 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 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 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有限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 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 作用下,个人因素所引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
第九章传播媒介质与作用
信息时代:麦克卢汉归来
• 是理性的回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网络生活、虚拟现实、 赛博空间,使一切攻击不攻自破。信息高速 公路证明,他是对的!
• 吹响网络时代号角的《在线》杂志(Wir ed),从创刊号起,就在刊头上把麦克卢 汉供奉为“先师圣人”(Patron Sai nt)。“在线”一族供奉他为祖师爷和开山祖, 虽然他并不懂技术。
第九章传播媒介质和作用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 (1911—1980),信息 社会、电子世界的先 知,20世纪的思想巨 人 。电子时代的预言 者.
第九章传播媒介质和作用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 冷媒介与热媒介没有一贯的区分标准,甚至 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科学价值不大
• 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 的心理和行为也各有特点
第九章传播媒介质和作用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 视角 ,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 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 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 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 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 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 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电视人特征
生长环境 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
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 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 长大
特征 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 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 的对比。 个性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 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 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 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
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 —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
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 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艰涩难 懂,却又似乎寓意非凡。
麦克卢汉 沉浮
1964年, 《理解媒介》这本奇书横空 出世。
、“容器人” 这是日本学者 中野收用来描述现代人行为 特点的概念。
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 成过程的影响。
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 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 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 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 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 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 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 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 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 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 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 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 系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 1、地位稳固 2、社会组织 具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 3、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大众媒介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它所拥有的传 播能力和权利都远远超过其他团体和个人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即讯息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二)媒介:人的延伸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 肯定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地球村”预言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 “电视人”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P152】
(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 (三)媒介的隐性功能与媒介环境
媒介无意中为人们建立起了一个由真真假假的影象所组成的虚 拟世界,并使人们把这一虚拟世界完全当作真实的生存环境, 而对影象所自出的实在世界反倒麻木不仁,一无所知。
(3)、社会、文化因素 (4)、信息自身的因素 (5)、组织的自身因素 (6)、受众因素 (7)、技术因素 (8)、传播者个人因素
世界观、价值观;个人的个性特征; 个人的传播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1.媒介的传播手段 2.媒介的时效性 3.媒介的持久性 4.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一、印刷媒介
1.书籍
(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库尔特· 卢因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首 先提出了“把关人”概念。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 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 (2)、经济因素
2.报纸
报纸的历史 报纸的特点:第一,报纸是视觉媒介 第二,报
纸的保存性强。第三,报纸的选择权性强。第 四,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报纸传播的手段:报纸是以版面空间的 形式展示给读者的。作为视觉媒介,其传播手 段包括:版面部分(包括标题、栏、页等)、 图片部分和文字部分(包括各种文体)。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的部分内容总结笔记
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一)作为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传播媒介(载体,其属性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快慢和量的规模)A、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自身的作用和影响)1、媒介的双重含义是什么?信息传递的载体。
传媒机构2、为什么要研究传媒的载体含义?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包括什么观点?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传播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相应带来的社会变革。
此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来看待。
(2)、媒介:人的延伸,如何理解其含义?任何媒介都是人类感觉和感官的延伸。
人类感官能力的发展是“统合—分化—再统合”。
麦乐卢汉通过此观点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含义是什么?(麦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活动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此观点的提示在于: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研究媒体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1)、理论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手段发现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唯物论观点---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不同的媒介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地球村的语言符合了世界发展的趋势(2)、局限性(强调了人的生物延伸性,而不是人的社会延伸性)强调技术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强调人被媒介技术和工具主宰-----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传播媒介”两种含义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二)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一)“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二)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佐藤毅的“他律**望主义”及其对日本人价值观的影响P153三、新媒介的发展均势及其冲击(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新媒介发展趋势的四个特点P153-154(二)防止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P155;“电子乌托邦”思想历史根源P156;媒介技术是中性P156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三)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一)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二)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这一章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把关人理论第一节麦的理论很好掌握也很清晰,三个主要观点,三个意义,三个局限性。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研究——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1、传播媒介的含义:2、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 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 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 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 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在传播学的众多理论学说中,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无疑是最奇特怪谲, 也最深刻难解的。
自传播学兴起以来, 还从未有哪一位传播学家像他那么引人注目, 也从未有哪一套传播理论像他的媒介观那么轰动一时。
作为传播学中的“奇谈怪论”, 麦克卢汉的论断尤其是他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至今仍像斯芬克司之谜, 逗引人的好奇, 激发人的想像, 困惑人的思路。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的奇谈怪论, 看看奇在何方, 怪于何处。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上世纪60年代, 正当大众传播事业开始走向全面繁荣之际, 特别是当新的视听媒介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之际, 在北美大陆爆出了一部谈论媒介的奇书, 这就是麦克卢汉的《媒介通论: 人体的延伸》。
这部书曾经在60年代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在书中提出的媒介理论以其一系列大胆、新颖并引起争议的论点, 不但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也使他成为新闻人物。
美国《生活》杂志称该书为“电子世纪”的先知;麦克卢汉本人也因此而被《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评论誉为“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媒介理论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二)媒介即讯息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当时颇受人们的争议, 特别是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都在问: 媒介不过是一种工具, 媒介怎么可能成为一种信息?它不过只是信息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特(David Manning White,1917- 1993)1950年发表《“把关人”:新闻选 择的个案研究》 盖茨先生(Mr. Gates)
1969年,巴斯(Bass)认为卢因的“把关人” 指的是一小群体中的一员直接决定某一物 是否能够进入渠道的命运,而怀特研究的 电讯编辑是在现成的新闻稿中选择,算不 上是一个真正的“把关人”。 巴斯将新闻传播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 “新闻加工”两个阶段,他认为,真正的 “把关人”是从事新闻采集的人或者组织。 由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了从组织层面研究“把关人”现 象的序幕。
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 分界线: 1.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 任何训练; 2.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 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 3.电视不能分离观众。 电子媒介不能保留任何秘 密,没有秘密,童年也就 不存在了。 结果: 成人儿童化,儿童成人化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 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 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 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 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 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 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 定义。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 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 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 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 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 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 至死的物种。
吉伯 《新闻是报人们制造的东西》(News is what newspapermen make it) 两方面压力: 信源 新闻机构
压力集团 信源 资产拥有 人
投资人
媒体组织 目标:盈利、传播、 职业
广告商
受众
政府/法 律
麦奎尔 媒体组织面临的需求与 制约
社会/政治压 力
塔奇曼《做新闻》
“麦克卢汉式”(McLuhanesque)
马尔尚《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麦克卢汉 精粹》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一、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社会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取 决于人们相互交流所使用的传 播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传播内 容。 ”
二.媒介是人的延伸
“我们发现个人与计算机、电视和新媒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社会的、自然的, 就如同现实生活一样· · · · · · 人们会对媒体产生 社会的自然的反应,即便他们知道这样做 不合理,甚至认为他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 反应· · · · · · 所有人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地 对媒体产生社会的和自然的反应。”
第二节 把关人理论
在传播学中,较早提出“把关人” 概念的是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 尔特· 莱文(Kurt Lewin,1890— 1947);1950年,他的学生怀特 (David Manning White,1917- 1993)发表了研究著作《“把关 人”: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提 出了“把关人”思想。 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 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不同 的把关人对经过他们的大量信息一 层一层地加以筛选。
三.冷媒介、热媒介
参与度较低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参与度较高的 媒介是冷媒介 。 “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 或完成。因此,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 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收者完成的信息 多。”
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他的《童 年的消逝》和《娱 乐至死》,对西方 媒介的扩张深深的 忧虑,当时西方文 化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 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环 境学专业。
1、卢因的“把关人”概念是建立在“渠道理论” 基础上的。 2、尽管卢因以为“把关”的除了人之外,还有一 些“规则”,但规则最终还是由人掌握的,因此, 卢因的“把关人”主要针对人,尤其是个人。 3、研究“把关人”实际上就是研究导致把关人作 出某一决定的因素,也就是探析隐藏于“关”的开、 闭行为中的各种因素。 4、在卢因看来,影响把关的就是人的心理因素, 因此,研究个人的心理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是他 的主要动机和目的。
伊尼斯《传播的 偏向》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梅洛维茨《消失 的地域》清华大 学出版社 2002 年 林文刚《媒介环 境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7年
第二节.媒体等同(media equation)
巴伦· 里维斯、克里夫· 纳斯 “纳斯和里维斯过去十年一 直致力研究社会对技术的反 应。我们邀请他们加入我们 的团队,他们向我们展示了 一些令人惊奇的事物。”— —比尔· 盖茨 人们像对待真人实景一样对 待媒体,即:媒体=真实的 生活(Media=real life)
波兹曼: “媒介作为环境” (media as environments );“将媒介作为环境来 做研究” (Media ecology is the st udy of media as environm ents) 印刷术创造了童年,电视 使童年消逝。 “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 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 进入印刷出版的世界,才 能变成成人。”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一个 重要区别,还是成人拥有 据信是儿童不知道的信
第九章 媒介的性质和作用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马歇尔· 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BBC.传播学大师--麦克卢 汉.f4v /
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媒介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Massage变成mass age(大众时代) 变成mess age(混乱时代)
弓箭是手臂的延伸,轮子是腿脚的延伸, 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口语是思想的延伸, 文字是口语的延伸,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 伸,印刷术是文字的延伸,近代机械文明、 民主政治和个人主义是印刷术的延伸,电 子媒介是大脑的延伸,网络是大脑的延 伸· · · · · ·
部落化时代 ——脱部落化时代 ——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 因为使用某种媒介而使人的某种感官延伸, 那么人类就会处于感觉不平衡状态。只有整 个人身都得到延伸,社会才会进入理想状态。
原因
“人的进化没有赶上技术的变化。” “人们通常不会审视他们的行为或环境,他 们经常漫不经心的过日子,很少会进行自我 反省。因此,当我们的大脑对媒体的内容或 使用媒体的场合自动地做出社会的自然的反 应时,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提醒我们这种反应 是不真实的。由于没有得到明确的警告说我 们受到了欺骗,我们的大脑就坚持原来的观 点,把媒体当做了真实的人和地点· · · · · · 经过 了努力思考,人们也许可以摆脱那种原始的、 自动的反应· · · · · · 媒体首先是真实的,只是在 我们加以思考之后才变成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