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美学原理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原理 考试重点 复习思考题

美学原理 考试重点 复习思考题

《美学原理》绪论第一章1、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①大体分为:前学科阶段。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第一卷出版,他以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的为逻辑学;研究“意”的为伦理学;研究“情”的为美学,至此,“美学”逐渐获艺术界公认。

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鲍姆加登感性学基础上,以感性为思考中心,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

此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等(P7)。

前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重要命题,对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8)。

后马克思主义美学。

沿着哲学方向发展的有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沿着心理学方面向研究的以费希纳实验美学为开端有谷鲁斯“内模仿说”等;从艺术社会角度研究的有接受美学、系统论美学。

2、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①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范围自然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两大方面,而人类的审美活动也不能例外,因此还包括美的创造问题所以,围绕审美关系而出现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方面,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第二章3、什么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⑴肯定美的本源来自社会实践,肯定美的内涵在于它代表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能动因素,这是我们对于美作出的一个重要规定,也是在关于美的分析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得到的首要成果。

⑵仅仅坚持美来自社会实践是不够的。

①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由于美总是存在于感性形式之中,离开了特定的感性形式,美也就无所依托了。

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的感性存在,也是在这种统一中表现出来的。

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

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美是一个整体,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美的感染力就来自这种统一。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章、美的分类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丰富性和天然性(2)变易性和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C: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切近人生的社会美1、社会美的特征(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内容重于形式,美和“真”“善”密切联系(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2、社会美的表现(1)劳动美A:劳动环境的美B:劳动过程的美C:劳动产品的美(2)生活美A:服饰美B:居室美C:饮食美(3)人之美A:形体美B:风度美C:情操美三、精粹凝练的艺术美1、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长短比较(1)现实美之长A: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B:直接真实、感染力强C:自由选择性(2)艺术美之长A: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B: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C: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D:艺术美大于现实美2、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1)意蕴(2)意境(3)典型第三章、形式美一、形式美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1、什么是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指的是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第二讲美的研究一、柏拉图智者的问题——美是什么第一,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柏拉图的“美”,不是指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

第三,因为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或属性,所以,对美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

二、美的哲学的历程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美学第一个历史阶段(填空)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数的和谐”(美的合规律性)2.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美就是有用。

(美的合目的性)3.柏拉图:美是理念注意:这一时期,都是围绕“美是什么”进行研究的。

到亚里士多德,变成了“艺术的研究”,再到普罗提诺那里,就变成了“美和艺术的研究”。

三、客观走向主观美学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的事物属性分类:第一的性质:广延、形状、大小、运动、数量(纯客观的、可测量的)第二的性质:色彩、声音、气味、滋味等夏夫兹伯里和哈奇生认为美就是事物的第二的性质,只能靠“心眼”或“第六感觉”去把握18世纪的美学家博克不同意,认为美的根源应该到社会情感中去寻找,就是爱,即同情。

结论是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和某些性质”。

(比如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色彩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那些心灵最美好的人的一致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四、客观美学走向神学目的论客观论的两个难题:美是什么;美的来历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质料因和形式因。

形式比质料重要。

形式因有包括制动因和目的因。

最高绝对形式是“神”。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一、美学之父1.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出版了一本叫Asthetik的书,翻译过来就是美学。

(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这门独立的学科)文艺复兴后、康德之前,欧洲哲学和美学主要为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经验派: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博克、休谟,先确定个人的美感,然后再寻找它的普遍标准和美的概念。

东北师范大学美学原理考试重点

东北师范大学美学原理考试重点

美学复习资料〔简单版〕一、名词解释:1、优美:优美是理性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

2、崇高:是西方美学的根本审美形态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表达。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最主要的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

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畴进展研究的是博克3、荒谬:源于荒谬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荒谬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荒谬的容与形式是相符的,它不可能使人发笑,它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的最深的矛盾。

4、丑: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是一种审美情感,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提醒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表达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认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5、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活动,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

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中介活动,是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中介环节,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的桥梁。

6、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是在人生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消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7、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开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开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创作B. 自然美C. 社会美D. 艺术与审美活动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心理分析D. 化学分析答案:D3. 美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

A. 形式决定内容B. 内容决定形式C. 形式与内容相互独立D. 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美学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

A. 艺术B. 文学C. 音乐D. 电影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流派?()A. 形式主义B. 实用主义C. 表现主义D. 符号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美学的研究仅限于艺术领域。

()答案:错误2. 美学研究不涉及审美心理学。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答案:美学与艺术学关系密切,美学研究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而艺术学则专注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及其历史和理论。

两者相互影响,美学为艺术学提供理论基础,艺术学则为美学提供实践案例。

2. 描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答案:审美经验通常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主观性三个基本特征。

直观性指审美经验不依赖于逻辑推理,而是直接感受;情感性指审美经验伴随着情感反应;主观性则指审美经验受个人偏好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

五、论述题1. 论述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

它允许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保持一定的客观性,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审美距离有助于观众避免过度的情感投入,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促进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1、美感:美感具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等所共同组织的意识系统。

2、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1、美在生活:“美在生活”是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明确联系起来,断言“美是生活”。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认为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那就是美的。

2、美在形式------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二1、1750年,鲍姆加通发表《美学》一卷,这被美学史认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2、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表明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3、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色彩、形状、声音。

4、自然美指自然界万物的美。

自然美欣赏的历史发展在我国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

5、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美,用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本质上的美,它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领悟”。

科学美的特征是抽象简洁、和谐规律、新奇深刻。

6、审美心理过程一般要经历开始、高潮和效果延续阶段,从而呈现出美感的不同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美学的来源包姆嘉通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A.逻辑学---理性知识---思想---真B.伦理学---道德知识---意志---善C.美学-------判断力-----情感---美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科学。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即美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是艺术观或艺术的一般规律。

他强调了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美的关系。

4、近代心理学派的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

三、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时代需要美学。

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人在理论上认识美,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法,从而提高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的能力。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美学。

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作用,而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从审美上去探讨艺术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都需要从美学上加以研究。

美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3、开展审美教育需要美学。

掌握美学基础知识,认识美的本质、形态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树立正确审美观和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美学原理》(XXX)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原理》(XXX)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美学原理》(XXX)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P6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XXX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XXX提出的,因此又称为“XXX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5.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6.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美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复习,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巩固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审美经验的形成1.1情感与意识对审美经验的作用1.2感官感受对审美经验的影响1.3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经验的塑造1.4媒介与技术对审美经验的改变1.5自我意识对审美经验的参与二、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2.1美的本质及其特征2.2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2.3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2.4美的形式与美的内涵的关系2.5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审美价值的判断3.1审美标准的多元性与主观性3.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3.3美的相对性与普世性的平衡3.4传统与创新在审美价值判断中的作用3.5文化差异对审美价值的影响四、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4.1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与意图4.2艺术品的审美表现形式与特征4.3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共鸣4.4自然与人为在艺术品创作中的作用4.5艺术品的多重层次解读与欣赏方式五、美与文化的关系5.1美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异同5.2文化对美的认知与评价的影响5.3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独立发展5.4文化多元性对美的丰富性的意义5.5美学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美经验的形成不仅涉及情感与意识的作用,还与感官感受、社会文化背景、媒介与技术、以及自我意识的参与密切相关。

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及其特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既具有主观性又应考虑客观性,传统与创新、文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及答案考试题目: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艺术欣赏方法C. 美的规律和审美经验D. 艺术史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3. 审美经验通常包含哪些要素?A. 感知、情感、想象B. 知识、理解、记忆C. 判断、推理、评价D. 观察、分析、综合4.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中常见的心理现象?A. 移情B. 联想C. 抽象思维D. 情感共鸣5. 形式美学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哪些方面?A. 主题和内容B. 形式和结构C. 功能和目的D. 材料和工艺6.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概念?A. 审美判断、审美经验、审美趣味B. 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标准C. 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分类D. 审美经验、审美标准、审美价值7.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价值的特点?A. 主观性B. 相对性C. 客观性D. 多样性8.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审美能力B. 培养艺术技能C. 学习艺术史知识D. 掌握艺术创作技巧9.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雷诺阿D. 达利10. 现代美学中的“接受美学”强调了什么?A. 艺术作品的客观性B. 观众的主观性C.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D. 艺术作品的永恒价值答案:1. C2. D3. A4. C5. B6. A7. C8. A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审美经验的三个基本阶段。

答:审美经验通常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感知阶段,情感阶段和理解阶段。

感知阶段是审美经验的起点,观者通过感官接触艺术作品;情感阶段是观者对艺术作品产生情感反应的阶段;理解阶段则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

2. 描述一下形式美学和内容美学的主要区别。

答:形式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美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上,如比例、平衡、节奏等。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指导思想及原则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是否初步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提高,能否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二、考试范围及重点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法则,美的产生和发展,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审美心理因素,美感的个性、共性及客观标准,美育等。

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形态,形式美法则,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是考试重点。

三、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四、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与论述题。

其中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一题,20分;卷面满分100分。

五、复习要点及参考资料(一)、简答1、美育的特征是什么?2、试述美感的差异性3、什么叫悲剧性美感?4、悲剧对人生的启迪作用5、崇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为什么说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7、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8、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9、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0、为什么说人的美重在内容11、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12、什么叫喜剧性?13、美育的性质是什么?14、简述美的主要特征15、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6、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7、社会美的审美意义的表现是什么?(二)、选择: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创造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2、美是:()A、一种自然现象B、一种社会现象C、一种个人现象 D、人类现象3、“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毛泽东 D、亚里斯多德4、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5、作为美学正式宣告成立的著作是()A.《美学》B.《美学原理》C.《美学概论》D.《美学通论》6、欧洲中世纪建筑的主要代表形式是:()A、罗马式B、哥特式C、巴洛克式 D、园林7、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8、“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毁给人看”指出者是:()A、亚里斯多德B、鲁迅C、别林斯基 D、休莫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描绘的事()A.优美景象B.崇高景象C.悲剧景象D.喜剧景象10、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A.奥古斯丁 B亚里士多德. C.朗吉诺斯 D.毕达哥拉斯11、作为喜剧美感特征的笑不同于纯粹生理反应的笑,因为喜剧美感的笑声中包含着()A.深刻的含义B. 嘲讽的意义C.讽刺的意味D.理性的顿悟12、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是在作家想象创造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A.欣赏B.再创造C.理解D.认识13、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的基本类型除了浮雕以外,还有()A.石雕 B.木雕 C.圆雕 D.玉雕14、以下哪一个不是电影的基本特征()A.真实性 B.自由性 C.再现性 D.运动性15、在审美情感中,人的理智、意志和()处在和谐统一中。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重点 2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重点 2

第一章美术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一节美术教学的实质---教育信息的传播一.信息与教育信息的传播信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的可感的知识、指令、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育信息的传播,美术教育学是美术教育信息传播过程。

教师通过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效果进行判断,然后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完成一次教学任务往往是多向度的信息传播过程。

二.教学需要追求最大化和最佳化的信息传播效果信息传播必须追求最佳的效果,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有这几个条件:第一,所传播的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有用的;第二,所传播的信息应该是接受者所能理解的;第三,接受者对信息的传播者的人格品质感兴趣或不反感,对信息感兴趣;第四,信息传播过程较少被干扰,信息清晰、准确。

三.课堂中信息传播的媒介与意图声音--口语,音乐,音响;文字--书写文字;静态图像--照片,图画;动态图像--电影,电视,动漫;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面部肌肉动作;多媒体--图像,视频和音频共同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意图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发出指令--指导和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行为;传播知识--获得知识,形成可以进一步生发的知识结构;传授技能--获得完成特定行为的方法,程序和处理材料的技术和能力;传达情感--形成喜爱,厌恶等的情感和态度;传递价值观--形成好与坏,有用与无用等价值态度。

四.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看得见,听得清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看得见主要针对是字迹,图像,视频,示范,演示等听得见主要针对的是讲授,口头指令,录音等第二节完成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一.分析教材美术教材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文字和图像两大类。

文字包括:课题--主课文--说明--解释--祈使图像类包括:主题图--步骤图二.了解生学(一)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应该做如下理解:1.学生是具有人格,情感,思想的人2.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的人3.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具有不同的禀赋和兴趣,不是所以学生都喜欢美术(二)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和对美术学习态度的变化1.学习能力的发展(1)涂鸦期(大约2~5岁,以3岁为最典型)(2)图示期(大约5~8岁)(3)写实期(大约从9岁开始)2.学生的美术学习态度的变化三.教案撰写(一)教案作用及编制要点教案,也称作课时计划作用:(1)明确教学的目标(2)促进周密的思考(3)获得备忘的效果(4)记录教学的过程(5)引导反思和改进(6)与他人更好地交流教案的编制需要把握如下要点:(1)研究课程标准(2)研究教科书(3)确定教学目标(4)了解教学情景(5)选择教学方法(6)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或其它)(7)设计教学情景、过程(8)设计板书(或制作PPT演示文稿)(三)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分类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1)认识领域目标新分法 -- (1)知识与技能目标(2)情感领域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技能领域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设定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面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的:(1)描述预期的学生行为--必须做些什么?(2)例举学生行为得以产生的条件--怎么认可或测验这种行为?(3)给出一个在测验中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公共课”《美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公共课”《美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公共课”《美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界的大讨论中,朱光潜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的观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参考答案:D3.艺术形式的创造是艺术家自觉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美学”的功利主义倾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B.错误参考答案:A6.下列著作(文章)谈到“悲剧”的有()A.《论雷峰塔的倒掉》B.《红楼梦评论》C.《宋元戏曲考》D.《论“睁了眼看”》参考答案:AB7.“波普艺术”(Pop Art)兴盛于英国和美国,代表人物是杜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民俗风情只是一种文化习俗,无法构成美学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B.通贯古今、厚积薄发的历史苍凉之美和时间意识C.包罗万象、不易巨细的社会、人生体验的呈现D.卓尔不群、洒脱不羁的人格之美参考答案:ABC11.哥特式教堂成为()最典型的感性显现。

A.崇高B.优美C.荒诞D.沉郁参考答案:A12.表现说认为艺术是情感或主观心灵的表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现代形成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4.体育可以促进人体做身体自由协调的活动,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它与审美客体是相同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6.“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提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复习资料(简单版)一、名词解释:1、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

2、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基本审美形态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最主要的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

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X畴进行研究的是博克3、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本义是不合情理与不和谐,荒诞的内容与形式是相符的,它不可能使人发笑,它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的最深的矛盾。

4、丑: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是一种审美情感,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5、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活动,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

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中介活动,是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中介环节,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的桥梁。

6、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是在人生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使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激发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一种审美形态。

7、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

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性的笑。

8、审美趣味: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趣味概念在美学研究中最早是由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开始运用的。

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具有两重性: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959、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10、人间词话:王国维著,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

它提出了"境界"说"——《人间词话》的核心,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11、判断力批判:康德著,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

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最后一部。

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提出了审美的四个特征:(1)它是愉悦的,但是不带任何利害关系;(2)它是普遍的但不是概念;(3)它具有合目的性,但无目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4)它是主观的,却带有必然性。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2、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13、《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在《诗学》中,《诗学》讨论的核心是悲剧。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二、简答:1、审美的起源: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①游戏说:18世纪美学家席勒:游戏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②生物本能说: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

由前一种本能产生出崇高感,由后一种本能则产生出美感。

达尔文:动物也有美感能力。

③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费雷泽《金枝》④劳动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艺术”;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

2、巫术对审美发生的主要意义1)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因此,巫术实际上使原始人形成和提高了模仿的艺术才能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感受能力。

3、西方美学中,美育理论代表人物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重视美育问题。

A真正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

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B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或陶冶作用,这就是审美教育作用;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C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强调美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D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把审美教育看成人取得自由、社会得以进步的惟一路径。

E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4、中国美学中,美育理论代表人物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

A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B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C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A蔡元培率先引入“美学”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XX”;B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C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5、审美的特点:A审美具有直觉性。

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在艺术美的欣赏中,美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审美意象再造的过程。

B审美具有情感性。

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理性因素与人类发展所积淀的普遍因素。

C审美具有愉悦性。

审美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

我们知道,审美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

审美愉悦之所以是非功利的,又是有功利性的,是因为它表现了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

6、博克对于优美、崇高的特点:博克认为,优美的事物共同的特点是可爱,崇高的事物共同的特点是可怖。

A优美:博克在与崇高的比较之中总结了优美的几个特点:第一,比较地说优美是小的,第二是光滑的;第三们各个部分的方位要有变化。

第四,这些部分不能构成棱角,而必须融为一体。

第五,要有娇柔纤细的结构、不带任何显著的强壮有力的外貌。

第六,它的颜色要洁净明快,不能强烈夺目。

第七,加入他不得不有一种显眼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就必须同其他颜色一起构成多样的变化。

同时,美的对象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的各个部分的线条不断地变换它的方向,但它是通过一种非常缓慢的偏离而变换方向的,它从来不迅速地变换方向使人觉得意外。

B崇高:博克主要研究崇高感产生的原因与崇高事物的基本特征,认为崇高感源于人的第二种本能情欲,即:对安全的需求,当人的生命遇到危险时,首先会引起他的恐怖和警惧,引起发自内心深处的痛苦,但是痛苦的情绪也同样可以产生愉快。

崇高的事物具有一下特征:巨大的体积,表面凸凹不平和奔放不羁,经常是直线条的,几十偏离直线事也往往做强烈的偏离,阴暗朦胧,坚实笨重。

崇高是以痛感为基础的,与丑有着血缘关系。

7、审美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它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

在审美的世界中,物体不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实物而存在,而是作为具有自身丰富意义的符号对象而存在。

(2)审美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

同样是秋天的枫叶,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X 莺莺:“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枫叶就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令人伤感醉心。

(3)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就是说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4)间接功利性。

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8、工具对审美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