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作者:李文仁
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与土地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土地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巨大影响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离不开土地的使用。本文就探讨的就是土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增长土地要素贡献
一、从古典到新古典:土地的理论重要性下降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学派认为,一方面,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即“财富之母”。另一方面,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供给总量固定的土地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后,新古典经济学取代了古典学派,认为资本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土地不仅可以为资本所替代,而且技术进步足以抵消固定不变的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舒尔茨提出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更是将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强调到极致。他认为,“人类的未来是开放的,并不为空间、能源及土地所决定”;美国的国民收人中只有5%来自于自然资源的贡献,20%来自于可再生资本,而劳动的贡献占75%。因此,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可减少对诸如土地等稀缺性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外关于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多从理论上探讨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平衡增长路径、动态无效率等问题。由于将土地供给视为固定不变的量,所以很少有研究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大多数实证研究探讨固定不变的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程度。二是有关研究结论远未达成一致。例如,Metzemakers和Louw认为,土地与劳动一样是国民经济增长的要素,产业用地的短缺将限制经济发展,同时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社会福利。Harvey等却认为,土地流量变化相对于其庞大的存量很小,因此新增土地供应对价格及产出影响很小。Kiyotaki和West建立了一个包含土地的生产函数,其中土地与资本的替代弹性固定,对地价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的关系并不显著。在政策分析方面,Barbier强调资源利用和管理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自然资源是一种重要资产(即自然资本),提供独特的服务,滞后的政策和无效率的管理将阻碍经济增长。zhang的分析则表明,土地市场结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影响。
对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多为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的,由于所用数据及处理方法或模型构建的不同,研究结论有很大差别。邹至庄、王文博、黄国华以及汪伟等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贡献大于其他要素,资本贡献率大于50%。马承需和岳林、詹锋以及任志娟等则认为,劳动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也有研究认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50%,技术进步和制度等其他因素的贡献更大。此外,许多学者还分析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一些学者从理论上探讨了土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分析则表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此外,一些研究从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土地和信贷政策以及土地产权制度等角度,探讨了土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土地宏观调控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是各种因素的合作,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等,这些构成要素主导者经济发展的速度。地球上的土地面积是基本不变的,但是土地的价值却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被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开发价值逐渐升高。我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十年的增长速度很大,GDP增长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使土地开发经济过热现象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在对土地的开发上,对土地的开发严格把关,并且在关于土地开发的贷款方面也是严格审批,这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开始降温。尽管主流经济学并未提供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但是中国城市土地国有以及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实际控制,使得中央政府具有采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可能性,并扩大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可选择集。
我国的土地的开发利用在2000年左右有着明显的变化,在这之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主要以农耕为主,在这之后,因为国家开发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正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规模较大的土地利用方向,推进工业化建设步伐,从而使我国的土地要素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承载物,土地对国家经济在增长贡献明显提高。但是目前为止土地要素对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作用反而没有一开始的作用大了。其实着更符合现实,呈现两种情况第一,土地的利用率是快速增高城市GDP的有效手段,所以有些城市为了这个目的,在土地的开发过程中,不惜以政府出钱补贴的方式进行,所以土地要素对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下降。第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具有更高的价值,对其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经济增长与土地要素研究结论
理论分析表明,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只是在建设用地不增加或增速低于劳动增速时,必须技术进步足够快才能保证人均产出的平衡正增长。实证分析则表明,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来源于资本的贡献,中部地区的土地贡献突出,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
对土地要素的利用要恰当的政策,土地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土地,所以要建立相应的土地政策,以此来保障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的面积比较广大,所以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在不同的地区土地资源的差
异较大,要因地制宜地出台符合当地要求的土地政策是很必要的,不能用同样的政策施加在不同的地区,比如在西部的土地价值不可能等同与沿海地区的土地价值,这是地域不同导致的。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应着重于长期而非短期,即可进一步将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明确为主要保障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将土地供应政策作为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尽量减少价格政策和行政手段的运用,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同时,努力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应加快各地《城市土地年度供应计划》的编制进程,加强供地计划相关制度的研究,并将《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制定提上议事日程。
五、结语
土地要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我国的早期经济发展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的要素对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在明显的降低。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时代变化正确看待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术魁,饶映雪,朱祥波.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2]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