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科版)《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我们身边的数据一、基本说明1.面向学生:高一年级2.课课名称:《我们身边的数据》(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一节)3.教学时间:45分钟4.课时:1二、教学目标1.通过气象指数的获取与计算,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总结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通过气象指数参考价值的研究,掌握简单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学会选用恰当的数据来源获取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四、教学过程【课题引入】(3min)气象生活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对气象预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的居民生活出行参考数据。

那么这些指数是如何得出的呢?——气象部门把指数相关的气象因素带入设定好的计算公式中,再将结果细分成不同等级,形成生活指数建议。

所以我们首先要收集数据。

【活动一设计】收集数据(5min)观察中国天气网中常州市天气预报,思考计算气象生活指数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一天中的温度变化、风力大小、相对湿度……【新知讲授】(10min)讲解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的收集方法。

1.数据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数据,如空调的温度、教科书封底的书号、体育课上测量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这些数字都属于数据。

除此之外,创作的诗歌、平常听的音乐、拍摄的视频、照片这些属于数据吗?——属于。

由此可见,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总结刚才说到的数据,可以发现有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有些不断变化的,有些是随机出现。

这就是数据的特征。

2.数据的来源直接数据: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通常是数据的直接来源,由此得到的原始数据一般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

间接数据: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数据或他人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的数据称为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

信息技术《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信息技术《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问:我们常会遇到,今天我该穿什么?出门是不是需 要带雨伞?今天空气污染是否严重?能否长时间进 行户外运动?等问题。那同学们知道从哪里可以知道 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说:回答正确。那这些贴心的建议是如何给出的呢?
生 1:天气预报
生 2:气象应用软件
生 1:气象部门收集数据进 行加工分析,得出结果。
问:气象部门收集的数据有哪些呢?

时间,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今日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等

级及建议,并填写表 1.1.1。






紫外 线指 数
感冒 指数
穿衣 指数
运动 指数
空气 污染 扩散 指数
生:上网搜集资料填表
指数 等级
通过日常生 活所见的实 例项目,使 学生对数据 信息与知识 有一个大概
的了解。
生活 建议
生:上网查找今天的天气数 说:同学们,你们信服这个结果吗?试着做一做活动 据,计算感冒指数
说:在初中的信息课程中同学们应该对数据、信息有 生:数据是数字、字母、声
初步的了解。有谁能说出数据的定义吗?
音……
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数据是对象的
表现形式。即事实、概念的方式所形成的表式。
而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的定义是指所有能输入计算
不多了。我们回顾之前的问题,数据、信息和知识存
在怎样的联系?有同学总结一下吗?
生 2:信息是经过组织的,
有结构的数据
生 3: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 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 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 号化产物
任务二 分析气象生活指数的参考价值
通过分组学
习,培养学
说: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现在同学们每 5 学生每 5 人一小组自学第 生的自学能

信息技术《我们身边的数据》

信息技术《我们身边的数据》

生 1:温度
说:同学们说的非常棒。气象部门对当地每天的气象 生 2:湿度 因素如湿度、温度、风力、气压等数据进行再加工,
结合各气象因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把与气象生 活指数相关的气象因素代入设定好的公式中进行计 算,再将结果细分成不同的等级,形成生活指数建议。
说:同学们既然对气象生活指数有了解,那给 5 分钟
生 2:观刷公交卡时刷卡机 显示的本次扣款金额和卡内 余额。
说:同学们和我刚刚举的例子都是数据,那同学们发 生:它们是由数字、字母和
现它是怎样的形式吗?
字母组成的。
问:那数据只能是数字与字母吗?
生:不是。一首诗,一张图
像、一段视频都是数据。 说:是的。数据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数字,还有
理论联系实
新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时间,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今日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等

级及建议,并填写表 1.1.1。






紫外 线指 数
感冒 指数
穿衣 指数
运动 指数
空气 污染 扩散 指数
生:上网搜集资料填表
指数 等级
通过日常生 活所见的实 例项目,使 学生对数据 信息与知识 有一个大概
的了解。
生活 建议
生:上网查找今天的天气数
个人一小组分组自学第 6 至第 8 页的内容。
6-8 页内容。
力。
分 阅读教材,了解信息的来源收集及分析方法,并回答
组 下列问题:

学 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如何收集数据?
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
成 果 分 任务完成后,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老师再查漏补缺。 学生小组内展现成果。 享

我们身边的数据(第1课时)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我们身边的数据(第1课时)教案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我们身边的数据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上网获取当地气象生活指数活动,体会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优势。

2.阅读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关内容,能说出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信息、知识的概念、信息的特征,归纳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内容,能说出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信息、知识的概念、信息的特征,归纳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任务 1 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获取信息,在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过程中,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 2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组内分工合作,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借助教师发的学习资源和评价表,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检测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观看视频,你认为什么是数据?任务一: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

活动1: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及建议。

假如今天你有空出去旅游,根据你想抵达的目的地,获取相应的气象生活指数,以便为出行做准备。

(提示:不同的浏览器搜出的结果不一样,不用纠结于全部查找到信息,找出对你有用的信息。

)讨论除了获取以上信息,你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为出游服务?写到下面空白处。

根据你本次利用数字化工具获取信息的过程,自我评价使用数字化工具的熟练程度。

任务二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活动2:各组按要求,阅读课本P5P6及P10的内容,能说出数据的概念、表现形式特征;信息、知识的概念、信息的特征,归纳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完成下表。

请同学们根据表对应的内容,在课本相应的位置标出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商量。

【知识总结】【课堂检测】1.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是℃” “38”和“叶达的口腔温度是38℃”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知识)、(数据)、(信息)。

2.利簋(guǐ),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

1.1 我们身边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 我们身边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1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一、项目简介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学科核心素养】1.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

(信息意识)2.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计算思维)3.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信息社会责任)【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计算思维)。

三、课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学习内容是本书的起始节,要求学生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不同的领域和组织有不同的认识。

因此只能结合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感受数据的特征。

教科书上还提到数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变的数据、变化的数据和随机的数据。

通过分析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的是高一的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

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体重指数的获取与计算,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总结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测量体温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测量体温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客观分析数据来自意识,避免主观臆断。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体温的测量方法,掌握正确的测量体温技巧。
2.学会收集和处理体温数据,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了解体温变化的原因,能够根据数据判断个体健康状况。
4.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使他们能够关注他人的健康状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以人性化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我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贴心的关怀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测量体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都离不开测量。本次教学案例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1.1节“我们身边的数据——测量体温”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测量方法,提高他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11我们身边的数据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数据来源的多样性。
2.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可视化。
3.了解数据在决策、研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本节课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通过设计评价量表或评价指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1我们身边的数据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11我们身边的数据”,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的一个教学章节。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来源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常见的大量数据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

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

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材分析:我们将从认识身边的数据开始,了解数据和信息的特征,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感受数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多种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特点,体会计算机在处理数据上的优势和价值。

学习目标:1、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3、能从恰当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2.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年前,葛大爷曾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深以为然。

十年后的今天,大数据时代来临,也带来了身价不断翻番的各种数据。

由于急速拓展的网络带宽以及各种穿戴设备所带来的大量数据,数据的增长从未停歇,甚至呈井喷式增长。

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这些庞大数字,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资源就摆在你面前,它的价值堪比石油和黄金。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数据【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上网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及建议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2】计算今日的感冒指数,请上网查找当地天气数据,依据课本表2和表3求出今日的感冒指数等级,并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

昨日最低气温 ____ 今日最高气温___今日最低气温___ 今日相对湿度___今日气压___ 感冒指数等级___【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含义。

知识点讲解1、数据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数据,如空调显示的温度,教科书封底下端的国际标准书号,体检报告上的各种检测结果,这些数字都是数据。

我们的名字,诗人创造的诗句,奥运会的主题曲,学校运动会的视频等都不是数字,那他们是数据吗?实际上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案例,看看数据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假设我们要为一款手机应用设计用户界面,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于是,我们收集了大量用户的使用数据,包括用户年龄、性别、使用习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年轻用户更喜欢简洁的界面设计,而中年用户更喜欢丰富的功能。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设计,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机器学习:概率视角》(Machine Learning: A Probabilistic Perspective)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概念、类型和应用。希望你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究数据相关的知识。这里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你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此外,还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数据的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同时,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将数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下节课我们将分享你们的学习和探究成果。”
-分析数据: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
4.数据的力量
-提高生活品质:个性化推荐、智能家居等
-促进社会发展:大数据产业、智慧城市等
5.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需要通过数据来传递和表达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读:数据本身没有意义,需要通过分析和处理才能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6.数据保护与伦理
-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敏感信息、合规使用数据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不足,建议学生在课后加强实践,通过实际案例来提高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课堂互动性。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继续培养他们的数据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1课 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第1课 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数据,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身边的数据。

3. 培养观察力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身边的数据,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视频。

2. 准备一些常见的数据表格和图表,以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 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案例,如班级成绩统计、天气预报等,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讨论。

4. 准备一些纸笔,以便学生记录和整理数据。

5. 确保网络通畅,以便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砚们,你们喜欢观光吗?在观光中你们会记录下哪些数据呢?比如,在班级中经常有同砚出去旅游,可以请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照片,并简单介绍一下照片中的数据。

2.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表格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 认识数据表格(1)教师出示一些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表格中的内容。

(2)教师介绍表格的组成结构,包括标题、数据、单位等。

2. 数据的输入(1)教师演示输入数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模仿操作。

(2)学生练习输入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3. 简单的计算(1)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2)教师演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3)学生练习简单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 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说说这些表格的作用。

(2)讨论:数据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3)教师总结:数据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三)教室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教室小结,回顾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说明数据的作用。

(四)安置作业1. 练习输入更多的数据表格;2. 利用数据表格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
你很实际,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从来不做白日梦,是个很聪明很谨慎的人。 如果非要说什么时候会犯傻气,恐怕也是你觉得身边的人实在太笨了,或者总是一本 正经的实在很无趣,所以只好偶而装傻配合一下。 你的犯傻指数:20 你属于‘偶而 装傻型’。
气 象 生 活 指 数
感冒指数
感冒指数是气象指数之 一,是气象部门就气象条件 对人们发生感冒的影响程度, 根据当日温度、湿度、风速、 天气现象、温度日较差等气 象因素提出来的,用感冒指 数来确定感冒发生的几率和 衣服的增减及活动的安排等。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的 产物。它表述的是是无运动的状态和状态 的变化规律。可以说,知识是一类高级的、 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
思考:本次调查样本量太少,只有一天的数
据,存在偶然性,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有参 考性,应该怎么做呢?
(注:样本容量是指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 样本容量越大其统计估计量的代表性误差就越小, 反之,样本容量越小其估计误差也就越大。)
小结&作业
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数据、信息、知识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据的来源 (直接&间接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 (抽样调查) 数据的分析 (交叉分析法
你的犯傻指数:55 你属于‘生活智障型’。
4、赶快写起来
也许你一直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没有接触过真实的社会吧?你很单纯很好骗,很容易 相信别人,若只是戏弄还好,若是存心利用你的话,真可能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你的犯傻指数:99 你属于‘浑然天成型’。

1.1我们身边的数据(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Python、R等,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拓展建议: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和分析数据,例如对家庭用电、购物消费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数据科学问题,开展项目研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句:有效的数据收集是数据分析的前提,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和转换等步骤。
③数据的应用与实践
-重点知识点: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应用、分析、决策、问题解决
-重点句:数据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
一、数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数据:观察与测量的结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数据收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在实际生活进行交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数据科学相关的书籍,如《数据科学入门》、《数据可视化实战》等,以加深对数据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数据新闻: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知名数据新闻平台,如“数据观”、“纽约时报”等,了解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以及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在线课程:引导学生探索国内外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Coursera”等,学习与数据科学相关的课程,提升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数据处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拓宽视野。
(4)在线互动平台:教师利用在线互动平台进行课堂提问、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5)学习任务单:教师制定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4.数据的价值:讲解数据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数据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5.实际操作练习:安排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信息素养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1.数据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认识数据的重要性,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结束后,我坐在办公室里,头脑中还回荡着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声和操作计算机时的键盘声。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我觉得今天的课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的反应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于数据处理的概念和技能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我意识到,通过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他们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且乐于帮助同伴。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数据处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对数据的认识普遍较为基础,对于数据的类型、特征和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能力层面上,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较弱。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材分析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资源,了接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组织数据、分析数据和可视化表达数据。

(DIKW,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智慧wisdom)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信息和知识,但信息的意识不够,需要学生具有信息意识,把握信息的内涵,有效组织数据,学会利用数字化工具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理解DIKW之间的关系;能从恰当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难点:利用数字化工具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技术的变革过程,从蒸汽机代表的机器时代,到电气时代,到计算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到今天的数据时代,数据能创造价值,如抖音根据观看内容停留的时间,观看某方面内容的频次,经过分析用户的年龄、爱好、职业等,推送相关的内容和商品,对数据分析,获取价值。

活动1:通过气象生活指数项目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论。

学生任务,找出活动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如气象生活指数是知识,收集气象因素由温度、湿度、风力、气压等数据进行再加工,结合气象因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每个因素所对应的权值不同),气象因素与对应权值带入设定好的公式中进行计算,将结果分成不同等级,形成指数建议,实现价值(帮助人们穿衣和出行带来价值)。

活动2计算感冒指数气象因素:24小时降温幅度(前一日最低气温和当天的最低气温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相对湿度、气压,气象因素贡献值相加形成感冒指数,对感冒指数进行等级划分。

感冒指数等级1级,指数范围小于等于6,少发感冒;感冒指数等级2级,指数范围719,较易发;感冒指数等级3级,指数范围小于等于2030,易发感冒;感冒指数等级4级,指数范围大于等于,及易发;请同学们在活动2中找到哪些是数据、信息、知识。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结合实际案例,教授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数据思维,让他们学会从数据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数据的多样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方法:数据的多样性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复杂数据类型,如文本、图像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能。
2.引入项目式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全程参与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及报告撰写的全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软件等,辅助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这些工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
4.定期组织数据分析竞赛或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反馈。
教学设想:通过引入多样化案例,如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过程,从而加深理解。
2.数据分析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数据分析的思维,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指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1.开场提问: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情境创设: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应用案例,如手机APP使用时长统计、购物偏好分析等,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导入新课:在讨论和展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身边的数据,强调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版)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科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版)
2、打电话告诉朋友
恐怕是你昨晚加班没睡好吧?平时你是很精明的,不会为无谓的事情奔波。但这仅限于 你精力充沛的时候。一旦你工作忙得太累,恐怕什么傻事都可能干的出来哦。
你的犯傻指数:40 你属于‘心不在焉型’。
3、这是个好兆头
选这个选项的人往往在工作上表现得一把罩,既让老板满意又让同事放心,可是在生 活上就没这么精明了,很可能活得稀里糊涂。
数据的来源
按照获取数据的渠道,分为两类: 直接数据: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是数据的
直接来源。原始数据、直接数据、一手数 据。
间接数据:通过查阅资料,或他人对原始 数据处理过的数据,间接数据、二手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






访





抽样调查
定义: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
嫦娥四号收集 月球表面成分
间接数据的收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 关注媒体资源 浏览权威网站 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检索 从相关数据公司购买
收集这些数据时候,要综合考虑数据的时 效性、可信度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
问卷调查法
本班同学感冒和穿衣情况调查问卷
卷首语:
介绍目的,消 除疑虑,简明
扼要
(注:样本容量是指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 样本容量越大其统计估计量的代表性误差就越小, 反之,样本容量越小其估计误差也就越大。)
小结&作业
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信息的定义与特征。 数据、信息、知识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据的来源 (直接&间接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 (抽样调查) 数据的分析 (交叉分析法
第一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1.1 我们身边的数据

【原创】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案)

【原创】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案)

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一、教材分析我们将从认识身边的数据开始,了解数据和信息的特征,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感受数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多种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特点,体会计算机在处理数据上的优势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能从恰当的来源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1.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

2.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打开微机平台,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该穿什么”“出门是不是需要带雨伞”“今天空气污染是否严重,能否长时间进行户外运动”等问题。

很多应用软件会给出气象生活指数建议,如“今天天气舒适,建议穿薄外套”。

这些建议是如何给出的呢?【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上网获取当地的气象生活指数及建议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2】计算今日的感冒指数,请上网查找当地天气数据,依据课本表2和表3求出今日的感冒指数等级,并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

昨日最低气温 ____ 今日最高气温___今日最低气温___ 今日相对湿度___今日气压___ 感冒指数等级___【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含义。

➢数据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数据,如刷公交卡时,刷卡机显示的本次扣款金额和卡内余额,电子手表上显示的是日期和时间,教科书封底下端的国际标准书号,体育课上测量的各项运动成绩的这些数字都是数据,我们的名字,诗人创造的诗句,奥运会的主题曲,学校运动会的视频等都不是数字,那他们是数据吗?实际上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数据是固定不变的,例如不管圆有多大,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一个固定的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周率π,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一、学科核心素养(一)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

(信息意识)(二)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计算思维)(三)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四)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

(信息社会责任)二、课程标准要求(一)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二)在运用数字化的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三、学业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计算思维)。

四、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学习内容是本书的起始节,要求学生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不同的领域和组织有不同的认识。

因此只能结合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感受数据的特征。

教科书上还提到数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变的数据、变化的数据和随机的数据。

通过分析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五、学习者分析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

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

六、学习目标(一)了解数据的表现形式,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处理数据;(二)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的优势。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难点: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八、教学策略与手段(一)概念通俗化教材上的概念学生比较难懂,结合多个版本教材和部分论文的解读,提炼出了通俗易懂的概念解释。

比如数据的概念就是原始的、未解释的符号。

(二)实例简单化教材受单元设计等局限所设计的活动比较正规、复杂,不利于学生快速体验。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的实例。

九、教学过程(一)感知数据、信息和知识1.感知数据及数据的表现形式从人类文明开始,由于地区文明的差异,以及学科之间的不同,“O”这个符号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含义。

同学们,你们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解释一下这个符号吗?大家先思考一分钟。

限时一分钟,头脑风暴开始!活动1:学生根据学科情境解释数据(学生可能的回答:汉语拼音、句号、数字、圆、英文字母、元素符号、血型、事物总是周而复始的、休止符、球、操场、镜子、地球、眼睛……)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刚才大家在“头脑风暴”里所想到的都是什么数据表现形式。

(数字0是数字,汉语拼音、英文字母、元素符号等是文字,球等是图形……)2.感知信息当这个“0”符号被赋予不同的学科情境后,我们就获得了不同的信息。

3.感知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关于这些信息的知识,比如数字零和英文字母O,这些知识会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那什么是数据、信息和知识呢?设计意图:“0”这个符号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符号了,用这个符号导入很容易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他们自然比较感兴趣。

他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学科知识来解读这个符号,并能回忆所学相关知识,基本上人人有话可讲,最终能感知数据、信息和知识。

老师利用思维导图收集学生所提供的数据和整理课堂上的信息,最终形成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受到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优势。

(二)认识数据、信息和知识1.认识数据数据是原始的、未解释的符号,比如这几个数据,有同学们能解释一下这可能是什么吗?再加上一组数据,最后给出单位Kg/m3。

2.认识信息老师现在处理一下数据,把它们放在表格里,这些数据就变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这种经过处理、赋予具体情境的数据,我们称之为信息。

3.认识知识从这些数据或信息里,你能提炼出物质密度的相关规律吗?可以从整体分析数据,分组、个别对比分析数据,总结“物质密度的相关规律”,感受加工提炼的过程。

知识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

刚才同学们从物质密度表里提炼了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我们把这种经过加工提炼后数据或信息称为知识。

这些知识会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

比如利用了氢气或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这个知识,可以制作氢气或氦气球。

你们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下到底要选购哪种气球呢?……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知识的强大魅力!(播放一分多钟的科技史视频)设计意图:数据、信息如何转变为知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结合初二物理的密度知识,从数据出发,赋予数据具体的情境变成信息。

让学生从表格里提炼数据或信息,经过思维整理,归纳出关于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

(三)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1.理解数据继续我们的知识之旅,再看一组数据“110101************”,这可能是一组数据或几组数据的组合。

它表达了什么信息呢?(它有可能被解释成银行卡号、钱、商品编号、音乐简谱等。

)2.理解信息再给它加上一定的情境,这是每个人唯一的、不变的法定号码。

它就是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号。

3.理解知识关于身份证号你们又了解多少呢?请两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身份证号。

对比讲解身份证号相关知识。

(身份证号一共18位,分四段,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地址码表示你所在的城市地区。

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

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

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

主要是为了校验计算机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数字是否正确,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知识除了可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收集数据、获取信息。

刚才我们对比“冰”和“水”的密度这一组数据得出“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的规律,我们能不能再增加一组“铁”和“铁水”密度数据验证一下这个规律?“铁水”的密度如何获取呢?……利用密度知识采集数据。

知识是认识世界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4.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数据、信息、知识的关系也可以是一个三层金字塔结构,知识在顶层,而数据在底层。

我们把底层的数据经过处理、赋予具体的情境后变成有意义的信息,人脑对数据和信息加工提炼后变成知识,知识不仅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帮助我们重新采集数据、获取信息,最终提炼新的知识。

【课堂检测】练习一:判断“雾大少驾”、“明日大雾”、“雾”这三种描述是数据、信息还是知识练习二:判断“圆周率近似值=3.14”、“3.14”、“圆的面积=3.14×r2”这三种描述是数据、信息还是知识活动2:利用身份证和WPS表格函数知识获取身份证出生日期和年龄信息操作步骤:①打开要在WPS中编辑的表格;②在身份证号后面的空格即“出生年月日”那一列第一格输入公式=MID(B2,7,8),输入完成后按下enter键,B2指身份证号的单元格,数字7为数字开始位置,8为字符个数;③鼠标点击绿色框右下角的小方框“填充柄”并下拉至身份证号的最后一行;④在“年龄”一列第一格输入公式“=2020-MID(A2,7,4)”,按下enter键;⑤用“自动填充”功能,就能让同类型单元格用同样的公式计算结果。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获取性别的方法)设计意图:身份证号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因为相应知识的匮乏,很多学生并不能牢牢记住自己的身份证号,所以设计了这一个环节。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知识来采集数据和获取信息,通过提取身份证出生年月日和计算年龄这一实践操作让学生能感受到知识的作用。

(四)巩固总结数据、信息和知识1.了解数据的变化身份证中同一个地区的人地址码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出生日期或出生顺序的不同,这段数据是在不断变化的。

你们也能举一些数据固定不变或不断变化的例子吗?(水变成冰时密度在变化,每天的气温也在不断变化……)其实还有一些随机变化的数据,比如抛硬币,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是随机的。

2.课堂小结3.课后思考思考一: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老师刚才给大家提供的某班身份证号是来自哪里?原始数据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收集到的呢?思考二:信息的特征初中我们学过信息一些基本特征(可存储、可传递、可加工、可共享),除了这些,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设计意图:先利用课堂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梳理课堂现场绘制的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图式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