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必修一汇总.,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两 地
⑶计算:①昼长
=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 =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经度㈢区时的计算
差 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
换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 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算
两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 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 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 时区相加。

时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 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
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
间一东一
差;西 ,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判断★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两地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东西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方 入⑵计北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6 月 22 日; 12 月 22 日;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图 1.7 )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 燃 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 站 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专业资料分享
Word 格式
1
专业资料分享
格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doc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零。

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15°∕h)。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

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一使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超全 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星际物质、尘埃。

(太空中的人造卫星也是天体)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云层稀薄,太阳辐射丰富。

最小值出现在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云层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1)一年中能受到一次太阳直射的范围:(2)一年中能受到两次太阳直射的范围: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我分页符ZNBX吃噶十(3)一年中不能受到太阳直射的范围:2.黄赤交角:黄道和地轴的夹角:赤道和地轴的夹角:3.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南北直径与东西直径之比约为3:4。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

3.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位置的一个角度,以赤道为基准线,分为北纬和南纬;经度是垂直于纬度线的线,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线,分为东经和西经。

4.地图投影:地图是将球体表面的地理现象投影到平面上表示,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经历了宇宙膨胀和加速膨胀等演化过程。

2.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太阳系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

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分为大洲和海洋两大部分。

4.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地球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气象现象。

2.气候要素:气候由温度、降水、风向、风速和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组成。

3.气候带:根据地球赤道附近和两极附近气温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4.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和环流系统等。

四、地球上的陆地1.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构造运动主要有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2.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由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等地貌组成。

3.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冰雪和地下水等,其中河流是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地球上的水域1.地球表面的海洋: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北冰洋等。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产生。

- 地轴倾斜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季节。

2. 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
- 地理经度和纬度是常用的地球坐标系统。

-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

- 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

- 地理坐标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3. 季风与季风气候
-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周期性风。

-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的特点。

- 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的季风系统之一,由海洋和大陆的季风影响形成。

4. 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
-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 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压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球气候变化受到大气环流、海洋运动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

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

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3、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模型图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的概况:太阳与其他恒星一样能发光发热,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71%)和氦(27%). 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的概念。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地理必修I 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构造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拟平安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响〔 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局部;3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 焦/cm2. 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构造:指太阳的大气构造,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 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根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 时56 分4 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o/ 日近日点〔1 月初〕各地相等,每小时15 o〔两极除外〕平均30 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一样,线速度大小一样;一最快线速度/ 小时远日点〔7 月初〕赤道1670Km\h,两极为0一最慢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
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本文档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复和梳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地轴倾角
- 地球的坐标系统和经纬度
2. 大气层与水圈
-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征
- 大气循环与气候形成
- 水圈的分布与循环
3. 气候
- 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与影响因素
- 全球气候带与中国气候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
-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 城市化的影响与问题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 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3. 农业与工业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与农村发展
-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工业化的影响与问题
三、地理信息技术
1. 遥感技术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技术
-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
- 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课程的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和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完整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新设计P38)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12.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创新设计P42-4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创新设计P48)、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创新设计P49)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创新设计P50)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创新设计P5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创新设计P53)4.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创新设计P57)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质作用的类型: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P71-71)3.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创新设计P74)4.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P73)5.背斜和向斜的应用(创新设计P67)6.板块运动与地貌(P73)7.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P76)8.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堆积地貌及其影响(创新设计P71)9.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创新设计P72反思归纳)10.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创新设计P78 基础知识梳理)1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创新设计P83 专题一1)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P93)重要识图太阳系模式图(P4 图1.4)太阳大气层的结构(P10 图1.10)地球公转轨道及二分二至日(P15图1.18)晨昏线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P21图1.25、P22 图1.26)大气的受热过程(P28图2.1)热力环流(P30图2.3)(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气压带和风带分布(P34 图2.10)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P35图2.11)东亚和南亚季风(P38 图2.15)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图(P40)气旋和反气旋(P44 图2.22和2.23)水循环示意图(P55 图3.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P57 图3.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P72 图4.8)背斜、向斜、断层(P74)陆地自然带分布(创新设计P83)。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本文旨在总结和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构造
1.1 地球的形状
1.2 地球的内部结构
1.3 潮汐和地球自转
1.4 地球的外部环境
1.5 地形的分类和特征
1.6 大地构造运动
1.7 大地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地球形状、内部结构,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二章气候与水文
2.1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2.2 气候变化和影响
2.3 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
2.4 地表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节,我们研究了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并了解了气候变
化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了解了降水形式及其分布特征和地表水循环,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
3.1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3.2 湿地及其生态保护
3.3 森林及其生态保护
3.4 草地及其生态保护
3.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6 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在本章节,我们学会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了解了湿地、
森林、草地及其生态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我们还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表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2) 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 地轴: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1) 经线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①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⑤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①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短成点;③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④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包括: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系、卫星系和小行星带等。

太阳系是行星系的一种,包括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其中太阳是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的普通性体现在: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外部自身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有液态水等。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此外,太阳辐射还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其开发条件评价包括能源丰富程度、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和政策等。

新能源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但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如何判断是否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其个体必须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不能从属于任何天体。

(宇宙中的东西)自然天体: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星团、星云、星际物质。

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

人造天体: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守宙火箭、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行星际探测器。

注意:陨星(陨石和陨铁)不是天体,因为已经陨落到地面了。

飞机、高山上落下的石头等没有越过地球大气圈不是天体。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4、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5、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无论从体积还是质量看,地球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也相似,所以说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P6):安全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正处壮年期,状态稳定。

外部条件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自身条件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受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云)、日照时间、太阳高度角(纬度位置)等因素影响。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越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量就多。

所以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能是最多的,而四川的成都平原是最少的)3、太阳对地球有何影响?(是地球主要能量的来源)① 提供光热资源;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生物活动,大气,水运动的主要的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4、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标志)和 耀斑(最激烈)。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黑子)和 色球(耀斑),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电离层,从而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②影响磁场,产生“磁暴”;③影响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可能引起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自转与公转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轨道—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3)60度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无论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意义1、昼夜交替;2.时差,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3、四季更替;4、五带形成2、黄赤交角①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赤道面 ②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黄赤交角为 23°26′ 度。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66°34′ 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之和为90度3、太阳直射点:①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由黄赤交角决定其移动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

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1.32 地球自转的意义1、地球自转主要意义?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

3、晨昏线(1)什么是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2)如何判断晨昏线?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白天转到黑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3)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4、昼弧和夜弧用来判断昼夜长短情况5、地方时计算(1)东加西减,东早西晚(东西表示方位不表示东西纬度)(2)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差1小时(3)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6、区时(1)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3)计算①东加西减,每个时区1小时②时区的计算:时区号数=经度÷15=商(“商”四舍五入)③中央经线计算时区数×157、日界线(1)0时和180°(2)0时为新一天的开始,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加一天,反之减一天。

(东加西减----此处东、西分别表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8、特殊计时法①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②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的区时,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③美国——东部时间为西5区,中部时间为西6区,山地时间为西7区,西部时间为西8区,夏威夷时间为西10区,阿拉斯加时间为西10区.9、地转偏向力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赤道不偏,地转偏向力最小图中的表示偏转后的运动方向1.33 地球公转的意义1、地球公转有何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2、昼夜长短变化有何规律?①自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③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④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⑤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注意:①直射哪一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②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某一半球昼长、夜长的变化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图)③用极昼或极夜判断节气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则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4、四季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3、4、5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常考点:1、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常考点2: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常考点3: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上下颠簸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左右摇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