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通常会对全球范围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特征以及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的现象。
二、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涉及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正常情况下,位于东太平洋的海洋温度较低,而位于西太平洋的海洋温度较高。
然而,当东太平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时,就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这一异常升温通常是由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发生所致,ENSO主要受到海洋热含量和风向变化的影响。
三、特征:1. 温度异常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会明显升高,形成所谓的“厄尔尼诺热池”。
2. 高压弱化: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赤道太平洋中部的高气压弱化,影响到大尺度环流。
3. 降水分布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异常。
东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则偏干。
4. 雷暴天气增加: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赤道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加,进而引发雷暴天气。
四、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如出现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2. 环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影响到全球的季风、风暴和风候等天气现象。
3. 热带气候带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使热带气候带的位置发生改变,对农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造成重要影响。
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农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导致降水不均,造成干旱或洪涝,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
2. 渔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海洋环境变化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对渔业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3. 生态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可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珊瑚礁、影响鱼类迁徙等,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威胁。
专题69:时事背景之厄尔尼诺(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69 时事背景之厄尔尼诺【时事背景】在2019年的时候,全球出现了一次“厄尔尼诺现象”,而在2020年也出现了一次“弱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西班牙语:El Niño),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
它与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赤道位置产生的温暖海流有关。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美洲地区会出现暴雨,而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则会出现干旱状况。
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中,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西太平洋暖池水温最高,东太平洋水温最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
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圈”。
对气候的影响:正常年份中,由于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因而西太平洋沿岸多雨湿润,由于东太平洋盛行下沉气流,因而东太平洋沿岸晴朗干燥。
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2.厄尔尼诺定义: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海温偏高大于等于0.5度,并持续6个月以上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这样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东西海面温度差异减小,沃克环流减弱甚至相反。
原因:东南信风的减弱,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
对世界气候的影响:(1)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气压会升高。
(2)太平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
(3)太平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
(4)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对我国的影响:①夏季风较弱,锋面雨带偏南。
北方大部分干旱少雨,南方多雨;②东北夏季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粮食减产;③易出现暖冬,④台风减少;⑤次年,南方易发生洪涝,如1998年特大洪水。
3.拉尼娜现象:定义: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亚知识点
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亚知识点高二地理厄尔尼诺与拉尼娅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注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亚现象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气候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地理中关于厄尔尼诺和拉尼亚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其定义、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上升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它通常在每隔2-7年出现,并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几乎所有地理环境均有重要影响。
1. 成因厄尔尼诺现象主要由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温度异常增暖引起。
它与太平洋表层海洋压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引起全球范围内降水分布的改变。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西部和北美洲南部降水量减少,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则可能出现异常降水。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海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它会使得原本温暖的太平洋海水向东移动,对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有关。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上升,海洋膨胀,从而使得海平面上升。
3. 应对措施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例如,加强气象监测,及早预警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气象数据和研究成果;向受灾地区提供救援和援助等措施。
二、拉尼亚现象拉尼亚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下降并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拉尼亚现象在地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成因拉尼亚现象主要由于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温度异常下降引起。
它与太平洋表层海洋压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2. 影响拉尼亚现象对全球气候和地理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拉尼亚现象会导致全球降水分布的异常。
例如,拉尼亚现象会导致南美洲西部和北美洲南部降水量增加,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则可能出现异常干旱。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介绍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由海洋温度变化引起的气候现象,它们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们将分析这两个现象对洪涝、干旱、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科学原理。
厄尔尼诺现象与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而厄尔尼诺现象时海水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1. 洪涝灾害:厄尔尼诺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加剧了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这可能导致降水增加,引发洪涝灾害。
在厄尔尼诺年份,一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2. 干旱灾害:尽管厄尔尼诺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但它也可能导致其他地区出现干旱。
该现象会导致降雨减少,土地干燥。
这可能导致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等干旱灾害。
3. 风暴灾害: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变化,这可能增加风暴的发生概率。
一些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份更容易发生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
拉尼娜现象与自然灾害拉尼娜现象则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相比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模式的影响相反,但同样可能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
1. 干旱灾害:拉尼娜现象导致降雨减少,从而可能导致干旱灾害的发生。
一些地区可能面临降雨不足、农作物受旱等问题。
2. 洪涝灾害:虽然拉尼娜一般导致降雨减少,但也有可能引发极端降水事件,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拉尼娜之后的阶段。
3. 风暴灾害:拉尼娜现象通常伴随着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在某些地区可能增加风暴发生的可能性。
这可能导致飓风、台风等风暴灾害的发生。
科学原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赤道太平洋海洋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这种温度变化会影响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全球气候模式。
具体而言,温暖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热带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拉尼娜则导致相反的效果。
高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厄尔尼诺
高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厄尔尼诺高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厄尔尼诺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各个方面的科学,而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表面海温异常升高,进而引发大气环流的变化现象。
它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中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概念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热带太平洋表面海温异常升高的一种现象。
通常表现为赤道附近的海温明显升高,导致与之相连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每2到7年之间,持续数月到两三年。
它的出现对全球天气模式、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有关。
通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表面水温呈现东西温度分布的正常状态,即东部比西部温度高。
而当东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升高时,厄尔尼诺现象就开始形成。
这通常是由热带太平洋大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含量增加、海洋环流异常和大气环流紊乱引起的。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引发大气环流的改变。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大气环流的西风急流向东移动,导致正常的风向和降水分布发生变化。
2.全球天气模式的改变: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的天气模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通常会导致原本干旱的地区出现降水过多的情况,而原本湿润的地区则可能遭遇干旱。
这给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3.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海洋环境的变化,许多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或迁移。
四、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与预测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和预测工作。
他们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球各地的海洋和大气数据,以及建立气候模型来进行厄尔尼诺的预测。
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4节 海—气相互作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增温也快
三、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5]______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洋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海—气物质交换与碳汇
[湘教选必1-P98阅读变式]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下图是海洋与大气间二氧化碳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有( )
D
①替代陆地植物固碳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③缓解水体富营养化 ④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
【解析】碳汇渔业不能替代陆地植物固碳,①错误;我国发展碳汇渔业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吸收,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②错误;据材料“碳汇渔业是指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需要投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渔业生产活动”可知,在碳汇渔业中,藻类植物作为鱼类、贝类的饵料被大量消耗,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碳汇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海水养殖模式,可促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④正确。故选D。
2.此次华南地区灾害发生的原因有( )
C
①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稀少 ②地表植被稀疏,日间升温快③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 ④冷空气势力强,冷锋活动多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期我国华南地区OLR值多年距平较高,说明晴天多,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加上赤道西太平洋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区,辐合大量水汽,带走了华南地区可能形成降水的水汽,①③正确;我国华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植被茂盛,②错误;我国南方地区受高压控制时,多处于夏季,此时冷空气势力弱,冷锋活动少,④错误。故选C。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通常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并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显著影响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通常出现在每3至7年的时间尺度上,持续时间较短,约为数月至一年。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的热带西风异常有关。
正常情况下,该地区存在稳定的热带西风,将海表温暖的水流由南美洲沿赤道向西推送,形成所谓的埃克曼输运。
然而,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这种稳定的热带西风减弱甚至逆转,导致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向赤道东太平洋积聚,形成异常的暖池。
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事件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在厄尔尼诺期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常较为干燥,而南美洲沿海和澳大利亚北部则更常见极端降雨。
而其他地区如非洲和北美洲等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农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业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期间,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可能面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从而造成粮食减产和农业经济损失。
3.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一些海洋生物可能难以适应水温的剧烈波动,造成生态失衡,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引发海平面变化。
暖池的形成加剧了海水的蒸发,导致附近海域水位升高,从而可能引发洪涝和滨海区的沿海侵蚀等问题。
四、应对措施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1.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各国应建立健全的厄尔尼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异常现象,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 政策调整和适应措施:各国政府应制定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政策和应急预案,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经济和社会影响。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厄尔尼诺
思维导图:厄尔尼诺【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比较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大气环流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等连锁反应,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图示洋流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上升流减弱,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生物秘鲁寒流及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太平洋西岸气流形成增强型对流,太平洋东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上升,东岸气流下沉高而减弱天气气候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太平洋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
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
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
完成下列小题。
1.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①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①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升高①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增强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C.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增产D.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
图为2018年-2021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
厄尔尼诺知识点总结
厄尔尼诺知识点总结一、厄尔尼诺的发现和起源1.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现1513年,西班牙人首次发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他们在当时太平洋海域进行航行时,发现了一种异常的暖水现象。
过去,厄尔尼诺现象是用“厄尔尼诺”一词来描述圣儿童耶稣诞生的一个活动。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气候学家们从研究赤道东太平洋对流和季风现象中发现,这些现象与其它季风上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于是对“厄尔尼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后来,气象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现象。
2. 厄尔尼诺现象的起源厄尔尼诺现象源于东太平洋的赤道地区,是由太平洋东部暖水流层流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扰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当东太平洋暖水流受到艾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驱动,厄尔尼诺现象就会发生。
艾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在太平洋地区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现象,其周期大约为3至7年,会引起大气环流和海洋循环的异常变化。
二、厄尔尼诺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在厄尔尼诺年份,全球许多地区的降雨量、温度分布和季风情况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厄尔尼诺年份会导致南美洲西部和东南亚地区的干旱和热浪严重,同时澳大利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则会遭受洪涝和暴雨的侵袭。
此外,在厄尔尼诺年份,北美和欧洲地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干旱、洪涝和极端天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
此外,由于气候突变会导致交通、通讯以及矿产和能源等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运输活动受到干扰,给经济造成了不确定性。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严重的降雨或干旱会导致森林火灾、洪水和土地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群产生严重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也会因为厄尔尼诺现象而发生剧烈变化,例如,热带鱼类的迁徙和繁殖活动会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三、厄尔尼诺的预测和监测1. 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但其发生的时间和影响程度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厄尔尼诺现象知识点总结
厄尔尼诺现象知识点总结引言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区域暖水异常增温现象,通常出现在2至7年一次,常常会带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影响着全球的农业、渔业和气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需要长时间的海洋遥相关和大气变化参与。
本文将从厄尔尼诺的定义、成因、影响、历史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壹、厄尔尼诺的定义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的表层海水异常升温现象,通常会影响到大气环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带来的气候。
贰、厄尔尼诺的成因1. 热带西太平洋耶尔马那海盆东北向西南的赤道表层海洋暖湿化带,在厄尔尼诺出现前由于东风强盛,使得地球自转在大气运动上向赤道周围产生西移涡动;2. 海洋表层水西移,热国内中镇压带受影响,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一带天气多干,冷潮带消失,因此没有冷水对流上升;3. 暖化大气环流系统,赤道地区大气逆温度梯度减弱,地球自转在大气中的运动对赤道周围产生的西移涡动减弱;4. 西风急流强化,阻止分裂分支的形成,老东南季风带的平均经度降低,澳大利亚、印度的降水较少,东南亚的干旱现象加重。
叁、厄尔尼诺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例如南美洲、澳大利亚的干旱,东南亚的洪水,非洲草原的歉收等;2. 农业影响:由于气候异常导致一些主要粮食产区的丰收,另一些地方的减产,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全球的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很大的影响;3. 渔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赤道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导致一些渔业资源的减少;4. 海洋生物影响: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会遭受到破坏;5. 全球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因为气候的异常而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肆、厄尔尼诺的历史厄尔尼诺现象早在19世纪就成为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的一部分,不过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1. 1876-1877 年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印度河上游的洪水,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干旱;2. 1982-1983 年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澳大利亚的洪水和干旱,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3. 1997-1998 年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隔2-7年的时间里,持续时间一般为6-18个月。
这种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引起洪涝、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渔业、水资源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较低,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南北两侧则形成高气压区,形成东南风和东北风。
而当海水温度升高时,空气上升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形成高气压区,而南北两侧则形成低气压区,形成西南风和西北风。
这种变化会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全球降雨分布。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非洲东部、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出现干旱,而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等地则会出现洪涝灾害。
二、影响全球气温分布。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尤其是北半球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明显。
三、影响全球风向和风速。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风向和风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四、影响全球海洋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海洋环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地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出现干旱,而北美洲则会出现暖冬和多雨天气。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渔业、农业、水资源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的渔业资源减少,而印度尼西亚则会出现海洋酸化和珊瑚白化等问题。
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农业和渔业的适应性措施等。
此外,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通过减排和适应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加强应对措施,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
厄尔尼诺现象高中地理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升温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厄尔尼诺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伴随着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
这一现象通常发生在2~7年左右的周期内,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当东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上升时,就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第二是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南太平洋海面温度、西太平洋暖池温度等因素有关,其复杂的形成机制还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深化。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厄尔尼诺年份,东半球地区气温上升,而西半球地区气温下降,同时全球气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第二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暴雨等,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如何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面对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的气候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第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大减排力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第二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第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抗灾减灾基础设施,提高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
总之,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增强环境意识,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1548】。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
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
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中地理厄尔尼诺
• 特别提醒
• (1)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由 于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故有此 称呼。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灾害性的气候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和洋流有关。
•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南半球夏季,南半球 各海域水温普遍升高。由于气压带、风带此时 正在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 半球向左偏向力的影响,变为西北季风,西北 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东南信风,使秘 鲁寒流冷海水上泛现象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 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南下,使秘鲁寒流变 为暖流,若该暖流久久不能撤去,南太平洋上 正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就会遭到破坏,进而扰乱 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分布规律,造成极 其严重的气候灾难,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 可总结为下表:
• 在厄尔尼诺再现后的次年,通常会出现拉尼娜 现象,又叫反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出现的结 果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的结果完全相反,它 发生的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要少得多。
• (2)秘鲁渔场的成因:
• 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 游植物提供了营养成分,浮游植物为鱼类提供 了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的到来。
由于气压带风带此时正在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向左偏向力的影响变为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海水上泛现象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南下使秘鲁寒流变为暖流若该暖流久久不能撤去南太平洋上正常的大气环流模式就会遭到破坏进而扰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分布规律造成极其严重的气候灾难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和智 利北部地区气候反常,出现暴雨连降,洪水泛 滥,泥石流狂泻等自然灾害。印度尼西亚、菲 律宾、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由于这股暖流的出现 而发生严重的干旱。秘鲁附近的上升流因这股 暖流的到来而减弱,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到达海 面,鱼类因缺少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渔业会 严重受损。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简介地理高考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广泛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
它指的是每隔几年地球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针对厄尔尼诺的防灾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洋大规模波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密切相关。
ENSO的周期是2-12年,在此期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会由原本的凉爽状态转变为异常升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表现之一。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大气环流、海洋表面风、地球的地形等因素有关。
当ENSO发生时,大气环流模式会变得不稳定,而地球上各地的风向和风速也发生明显改变,这进一步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地球上大范围的气候变化。
一方面,厄尔尼诺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的降雨量减少,引发旱灾;另一方面,西海岸地区的降雨量则会增加,导致洪灾等极端气候事件。
2. 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一些热带鱼类会离开本来生活的海域,同时微生物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3. 农业产量: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和洪灾会造成严重的农作物减产。
研究表明,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等的产量会因厄尔尼诺事件下降超过20%。
针对厄尔尼诺的防灾措施1. 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ENSO的动态变化,向相关地区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提前做好抗灾准备。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对农田的水资源管理,建设灌溉设施和水库,确保农作物及时获得水源,减轻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3. 海洋保护和可持续渔业:制定海洋保护政策,限制过度捕捞和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防止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造成过大的破坏。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自然地理 第五章水圈与水体运动 第3讲 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真题示例
[2023·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挟带泥沙进入湖泊后,
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
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
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 由图可知( C )
A.距今1 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 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调动运用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
对点训练
1.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海浩”现象发生在( B )
A.水汽输送环节
B.蒸发环节
C.大气降水环节
D.径流环节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海浩”现象是附近海面水汽上升后迅速凝结为小冰晶,属于海水 蒸发环节,B正确;水汽输送一般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实现,“海浩”现象不属于水汽 输送环节,A错误;“海浩”现象出现时水汽凝结形成的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并不属于降水 环节,C错误;“海浩”现象出现在海面上,径流一般指陆地上的径流,D错误。故选B。
归纳提升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
项目 海洋→大气 大气→海洋
水的交换方式 蒸发 降水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潜热、长波辐射 风力使海水运动
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
(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尼诺 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减弱,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东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 现象 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
我国南方地区易发生低温、洪涝灾害。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我国南 方地区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续表
项目
影响
拉尼娜现象盛行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水温降低,西太平洋水温升高,导致太平 拉尼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海洋环流变化
高考地理小专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
海洋环流变化
引言
本篇文档将重点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及其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地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通常来自于中美洲的厄尔尼诺海滩,影响范围广泛。
厄尔尼
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的变化,造成各种地区的天气异常。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
它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互作用,形成了气候现象的周期性波动。
海洋环流变化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海洋环流产生显著影响。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热源会向东移动,导致海洋环流发生变化。
拉尼娜现象则会导致热源向西移动,进一步改变海洋环流模式。
影响与应对措施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地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们需要了解这些现象的特点和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通过全球合作和气象预测,可以提前对可能的气候事件进行预警和减灾。
此外,加强气候研究和环境保护也是应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关键。
结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变化模式。
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现象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研究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019高考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必背知识点精品教育
2019高考地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必背知识点精品教育地理是2019年高考中涉及的重要科目之一,地理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地理现象和相关的知识点。
其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 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南美洲赤道附近海域出现异常温暖的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海洋温度的上升和风向的改变,导致全球气候产生相应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海洋温暖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赤道附近温暖的海洋水被一股来自东太平洋的冷水流破坏,温暖水域得以保持较小范围。
然而,当这股冷水流减弱或消失时,温暖的海洋水就会向东太平洋蔓延,形成大范围的异常温暖现象,即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全球部分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变化。
常年处于干旱状态的地区可能会迎来丰沛的降雨,而原本湿润的地区则可能出现干旱。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由于海洋温度的改变,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全球风暴、飓风和洪灾的形成和强度产生影响。
2. 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指南美洲赤道附近海域出现异常低温的现象。
它也伴随着海洋温度的下降和风向的改变,对全球气候产生相应变化。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海洋温度异常降低。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当赤道附近的海洋温度异常偏低时,就会形成拉尼娜现象。
这通常是由于来自南美洲西部的冷水流加强或扩展,破坏了赤道附近的温暖水域。
拉尼娜现象同样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影响。
它会导致全球部分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变化,造成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会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对水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
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
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
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
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4.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利方面:
(1)使我国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积温增多,生长季延长和霜冻期缩短。
它将使现有的农业气候带和各种种植熟制界限向北推移,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缓解困扰北部寒冷农作区的低温冷害,有利于农作物最终产量的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