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一般护理护理规范
![皮肤科一般护理护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09114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皮肤科一般护理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式吸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皮肤科丹毒患者的护理常规
![皮肤科丹毒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c2e53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8.png)
皮肤科丹毒患者的护理常规丹毒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成人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婴儿好发于腹部。
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前驱症状。
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是丹毒的常见诱因,若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反复发作,为复发性丹毒。
【一般护理】1.患者应安排单间,限制探视及陪住人员,并限制患者间的相互接触,避免传染,实施接触性隔离。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按时通风,每日空气消毒2次。
墙面、地面及用物等均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1次,床单位及被服保持整洁,用物专人专用。
医护人员勤洗手,正确处理器械和敷料等,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3.选择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饮食为主,包括糖类、优质蛋白、各种维生素等,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忌食辛辣腥发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4.给予适当卧位,抬高患处,避免局部压迫受累。
小腿部丹毒应抬高患肢,肿胀明显时抬高患肢30~45厘米;颜面部丹毒患者应取半卧位,患处朝上;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满足生活所需,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5.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结核、慢性肾炎、营养不良、血液病等;查找病因并治疗耳、鼻、足部的感染灶。
6.保持良好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大便通畅,有助于疾病恢复。
7.每日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专科护理】(一)皮损护理1.每日检查患者皮损情况,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及清洁,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皮损,每日2次。
2.局部肿胀、疼痛者,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50%硫酸镁溶液冷湿敷;也可使用冰袋冷敷,适用于炎症早期;或行微波热疗,适用于中、后期。
3.水疱形成时,按“疱液抽取法”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皮下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及时换药,并遵医嘱外用抗菌药物软膏,如0.5%新霉素软膏、达维邦或莫匹罗星软膏等。
皮肤病护理常规
![皮肤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bd35c5c02020740bf1e9b4b.png)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就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得影响、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与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得照射、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得药物、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就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得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就是集性得粟粒至绿豆大小得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得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就是横过得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得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2、沿受累神经分布得神经就是本病得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三、药疹药疹就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得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主要临床表现】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得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皮肤科护理手册
![皮肤科护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ba25054a7302768e993950.png)
皮肤科护理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待人院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区主任、护士长及规章制度,通知主管医生。
(2)病人人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以后每日2次,3d后改每日1次。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39.5℃以上者每4h测量1次,连测3d,正常后每日1次。
(3)注意饮食管理。
一般病人给予普食。
过敏性皮肤病者,禁食鱼、虾、蟹、蛋类及刺激性食物。
(4)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
(6)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
全身大面积皮肤损害者,应及时更换消毒被单及衣服。
(7)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洗澡。
(8)每周剪指(趾)甲1次,嘱病人勿挠抓皮肤,预防感染。
(9)指导并协助病人涂药;全身擦药时,注意避免着凉。
随时观察用药情况,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10)重危病人每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发生。
(11)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和副作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12)按医嘱及时留送各种化验标本。
二、皮肤科常见疾病护理(一)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皮疹呈多形性,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呈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1.观察要点(1)皮疹形态:一般为多形性,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集簇分布,边缘弥漫不清。
(2)皮疹的部位,以颜面、耳后、手、足及会阴处多见。
(3)湿疹发作与饮食(鱼、虾、蛋)、情绪(紧张、劳累、忧郁)及其他因素如寒冷、日光、皮毛等的关系。
(4)观察病人服用抗组织胺药后,是否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5)观察外用药治疗后皮损的变化。
2.护理常规(1)执行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清淡饮食,禁食鱼、虾、蟹及刺激性饮食。
婴幼儿湿疹系母乳喂养者,其母应暂禁食鱼、虾、蛋类等食物。
(3)避免局部刺激,嘱病人不要搔抓和用肥皂或热水洗烫患处。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09dff5b02768e9951e738bd.png)
皮肤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起病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病情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在发病期间不吃海鲜、异性蛋白类食物、酒类、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3.慎用青霉素类药物及血清制品;有风团时不宜做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以防加重过敏。
4.积极治疗可疑的慢性病灶。
如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5.积极寻找致敏源,避免搔抓皮肤,瘙痒时给予外用止痒药。
第二节急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1.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应立即停止与可疑物质的接触,去除接触物,避免再接触过敏物质。
可采用局部清洗法。
2.急性期皮疹伴渗出液者可用3%硼酸液湿敷,无渗液者用炉甘石洗剂,有大疱时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疱液。
3.剧痒者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病程中避免搔抓及用肥皂、热水清洗。
5.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
6.病愈后,过敏体质者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以防再发。
第三节急性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系皮肤、皮下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如口唇、舌、眼睑、耳垂、外阴、包皮、喉部、手足等。
急性起病出现局限性肿胀,持续1~3天逐渐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若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而导致死亡.1.紧急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ac954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5.png)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病一般护理1.首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
2.入院当日起每日测体温3次,发热病人连续测3日,直到体温正常后每日测1次。
3.病室空气要流通,定时通风。
病人单位要整洁、舒适。
衣服要干净,每周更换2次,特殊病人例外。
4.消除病人各项负担和顾虑,以巩固信心。
面部有皮损或有气味的患者常常给人以不良刺激,医务人员对他们要热情,态度亲切,切勿有怕脏怕烦的态度。
5.注意病人一般情况,精神、言语,食欲及特殊习惯。
观察皮疹种类,分布情况。
护士每天担任外用药的涂擦工作,并指导病人如何使用外用药,观察皮疹和全身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
6.注意患者睡眠情况。
有时病人因瘙痒而揭除敷料,护士应及时处理,以免皮损感染。
不能入睡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给予镇静药。
7.冬天涂药时,病人脱去衣物不要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受寒。
8.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应经常沐浴,保持皮肤清洁。
9.协助患者留取各种检查标本。
第二节皮肤科用药基本原则L为了避免不良刺激,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将患处原有的药物、痂皮、鳞屑等去掉。
方法:脓痂用新霉素软膏浸软去掉;血痂用过氧化氢清洗;鳞屑用肥皂水或角质剥脱剂软膏除掉;硼锌糊可用花生油清洁。
2.擦药前,护士首先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病人使用时出现变态反应。
3.急性期病人不能使用刺激性药物。
擦药时避免用力,尽量减少刺激。
但对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强烈药物。
4.急性期依照其炎症反应程度,选择不同的剂型。
(1)潮红有渗出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湿敷。
湿敷间歇期或湿敷后可用温和收敛的糊剂或氧化锌油。
(2)红肿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粉剂或洗剂。
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
⑶亚急性皮损可用糊膏:如氧化锌、硼锌糊及1、2、3糊。
(4)慢性皮损(苔癣化皮损)可选用油膏或角质剥脱剂。
5.急性皮炎有感染的要控制感染,使用静脉抗生素,但不能使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6.开始用药时,药物浓度不要过大,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cb6ed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6.png)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湿疮护理常规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
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常规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a03761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b.png)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常规天疱疮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的比较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表皮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疱壁薄、易破裂、糜烂、结痂,渗出明显,口腔内糜烂,尼氏征阳性。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
(一)一般护理1.病情平稳期可住在普通病房,禁止与病毒感染患者同病室,如带状疱疹、Kaposi水痘样疹等患者。
进行冲击疗法治疗时应安排单间,必要时实施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防止感染。
2.病室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每日空气消毒1~2次。
换药时,室温要提高,注意保暖,换药后更换床单,保持床单平整无渣屑、干燥清洁。
3.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低盐、低糖食物,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补钾、补钙、保护胃黏膜。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大量渗液导致的水分流失。
口腔糜烂溃疡、进食困难者给予软食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重症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皮损的部位变换体位、拍背、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
6.评估患者睡眠及二便情况,保证有效的休息,大便通畅。
7.选择宽大、柔软、棉质、颜色浅的贴身衣服,勤换洗,被子不宜过厚,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污染后要及时更换,必要时使用支被架,防止粘连、摩擦,影响皮损愈合。
(二)专科护理1.皮损护理(1)水疱处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疱液及时抽取。
对于直径>1厘米的水疱尽可能抽取疱液并保留疱壁。
(2)处理未感染的糜烂面可遵医嘱外涂抗菌软膏后予无菌油纱贴敷。
对于躯干部有大面积糜烂面者可外穿无菌油纱背心。
渗液多时应每日清理创面,重新涂药后贴敷无菌油纱;渗液少时可不予更换外贴油纱。
(3)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恶臭时,及时进行清创处理,遵医嘱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或0.1%依沙吖啶溶液清洗创面、湿敷,视皮损情况外涂抗菌软膏或无菌油纱贴敷。
皮肤瘙痒护理常规
![皮肤瘙痒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b08ae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b.png)
皮肤瘙痒护理常规
1. 评估瘙痒部位,程度。
有无皮疹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2. 给予手套并剪短指甲,指导患者瘙痒时进行适当的拍打。
3. 协助患者涂搽外用药如炉甘石洗剂等,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 遵医嘱应用抗组胺药,如开瑞坦、酮替芬、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等。
5. 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交谈、听音乐、看书等。
6. 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1500~2500ml/日。
7. 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勿搔抓,勿用热水烫洗。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丁淑贞,戴红. 皮肤科临床护理.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6
[3] 孙艳,占城. 常见皮肤性病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皮肤科护理组稿)。
ICU常见皮肤科护理操作常规
![ICU常见皮肤科护理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2694e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f.png)
ICU常见皮肤科护理操作常规
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常需长时间卧床,加上生理代谢异常、心理紧张、疾病因素等影响,皮肤受到各种损伤和刺激,因此皮肤
护理尤为重要。
1.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压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小
时更换一次体位,以免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引起压疮。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患者不能自主转移时,应使用温
水及特制清洁液轻轻擦洗。
3.保持气道通畅。
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必须及时吸出,以免
刺激喉部引起皮肤搔痒、烧灼感等不适。
4.避免化脓感染。
水泡、疮口压迫过久、皮肤割伤容易成为细
菌感染的门户,应及时处理。
5.保持营养均衡。
合理饮食摄入适量的高蛋白食物,有利于皮
肤康复。
6.预防烫伤冻伤,避免烫伤冻伤引发皮肤组织损伤与脱皮等,
应注意保暖与防晒。
7.避免照射紫外线。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较弱,应尽
量减少紫外线辐射。
8.注意饮水量。
饮水不足会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和光泽,应及时
喝水以保持皮肤湿润。
以上这些操作都是实施皮肤科护理的常规,医护人员对每个患
者都要根据其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来保证皮肤得到良好的护理。
皮肤科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
![皮肤科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489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8.png)
皮肤科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皮肤的基本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保护B. 感觉C. 呼吸D. 排泄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皮肤护理的基本原则?A. 清洁B. 保湿C. 损伤D. 保护答案:C3.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以下哪种情况最常见?A. 皮肤干燥B. 皮肤油腻C. 皮肤弹性增强D. 皮肤色素沉着答案:A二、多选题4. 皮肤护理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A. 定期清洁B. 使用含有酒精的清洁剂C. 保持皮肤湿润D.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答案:ACD5. 皮肤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A. 红肿B. 瘙痒C. 脱皮D. 疼痛答案:ABCD三、判断题6.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答案:正确7. 皮肤护理只需要在洗澡时进行。
()答案:错误8. 皮肤干燥时,应使用含有油脂的护肤品。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9. 请简述皮肤护理的基本步骤。
答案:皮肤护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去除污垢和多余油脂;保湿,使用适合皮肤类型的保湿产品;防晒,外出时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定期去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10. 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在于保护身体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维持皮肤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流失,同时对皮肤内部环境起到稳定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11. 患者,女性,30岁,因长期户外活动导致皮肤干燥、脱皮。
请根据皮肤护理常规,提出合适的护理建议。
答案:对于该患者,建议采取以下护理措施:首先,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其次,使用保湿霜或乳液来补充皮肤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再次,外出时使用防晒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进一步伤害;最后,建议患者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必要时使用遮阳帽或遮阳伞。
六、论述题12. 论述皮肤护理在不同季节的注意事项。
答案:在不同季节,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春季,由于气候多变,皮肤易敏感,应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敏反应。
医院管理皮肤科湿疹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皮肤科湿疹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b43cce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6.png)
医院管理皮肤科湿疹护理常规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常是多方面的。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3种。
临床表现是以红斑、丘疹伴明显瘙痒为主的皮肤损害。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皮肤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不用碱性强的肥皂及热水烫洗等。
3、保持床单干燥、清洁、柔软、平整;内衣裤、鞋袜应宽大、透气、清洁、柔软,不用毛、丝、人造纤维等物品。
4、为患者作冷湿敷治疗时注意保暖。
5、口唇干裂时予以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眼脸周围如有分泌物或药痂,可用盐水棉签轻轻擦洗。
6、局部保护局部避免搔抓,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
(二)减轻瘙痒的护理1、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维持在2(TC左右,湿度保持在40%以上,这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
夏季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2、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北方城市,洗浴后一定要涂抹护肤乳液或护肤油。
3、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时,可使用冷湿敷(冰袋或冰块)。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提供有兴趣的书报,听音乐或看电视,或者与亲友聊天等。
如患者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按压、拍打或按摩,代替抓痒。
夜间瘙痒感觉更甚于白天,服药时间应选在睡觉前1小时, 睡前不要看刺激情绪的电视、书籍等。
4、避免接触易致敏的物质。
在为患者输液时,要用脱敏胶布。
5、保持良好的情绪,突然的情绪变化可使瘙痒加重。
(三)饮食的护理足量的营养和合适的热量在疾病转归过程中至关重要。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促进机体代偿功能,促进患者康复,避免腥、辣、酒、鱼、虾等易过敏与刺激性食物。
(四)心理护理湿疹患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心理负担重,对治疗缺乏信心,且剧烈的瘙痒使患者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故应关心体贴患者,同情患者的痛苦,耐心讲解湿疹发病的有关因素,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以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五)用药护理1、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时,只需涂抹薄薄一层即可,用量太多会引起皮肤变薄,表皮血管扩张及皮肤出现皱褶等副作用。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98add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b.png)
皮肤科护理常规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皮肤科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皮肤科一般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
![皮肤科一般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615276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e.png)
皮肤科一般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一、环境与舒适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采光适宜,根据病种、患者病情调节室内温湿度及安排床位,选择舒适的被服及衣物,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1.病室整洁、安静、宽敞、明亮,物品摆放合理,室内温度、湿度、光线适宜(一般室温18~22℃,新生儿及老年人室温应在22~24℃,湿度50%~60%为宜)。
2.病室空气清新、流通,每日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
3.床单位整洁、安全,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每日湿式扫床2次,渣屑多时随时清理床单,创面大且渗出多的患者,床上置一次性中单,必要时备支被架。
4.选择纯棉、宽松、柔软、颜色较浅的被服,被、褥薄厚适宜,每周更换被服1次,被服污染后随时更换。
5.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于皮病、卟啉病等疾病,应注意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者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上述患者不应安排靠近窗户或日光直接照射的床位。
二、休息与活动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睡眠、生活起居等,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给予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指导。
1.一般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者,可安排适当的活动。
2.皮损处疼痛或有创面、结痂时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方式以不影响皮损愈合为宜。
3.对于用药或其他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患者活动量,根据病情制定活动量,活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保证患者休息。
4.因疾病导致全身水肿患者应多卧床休息,下肢水肿者应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水肿减轻后,可起床活动,但应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5.全面评估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及睡眠习惯,制定促进睡眠的措施,保证患者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以达到有效的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三、饮食与营养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合疾病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营养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帮助患者摄入足量、合理的营养素,促进疾病康复。
1.一般皮肤病患者可给予正常饮食,如有内科疾病史,须按要求安排膳食。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b6534da83d049649b6658d1.png)
皮肤科护理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皮肤科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医院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ce185c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9.png)
医院皮肤科湿疹患者护理常规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炎症,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较密切的联系。
特点是皮肤剧烈瘙痒、可见多种形态的皮疹、易渗,且常反复发作。
一、寻找病因,去除可疑的致病因素。
清除体内慢性病灶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二、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及用肥皂、热水烫洗;应使用全棉内衣,勿过度保暖。
三、饮食护理:忌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鱼、虾等易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多食蔬菜、水果,注意观察饮食与发病的关系。
保持大便通畅。
四、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
应保证充足睡眠。
五、皮损护理
1.根据皮损特点选用适宜的外用药。
2.局部皮损增厚者采用局封或封包。
六、瘙痒护理:酌情给抗组胺类药物,必要时选用镇静催眠药。
顽固性瘙痒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注意滴速缓慢。
每分钟不超过40滴。
七、继发感染者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者,应通知医生,选用抗生素。
八、反复发作者,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应定期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选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左旋咪唑。
十、心理护理:应同情、关心病人,多沟通,让其了解湿疹的病因和预防的方法,解释精神因素对治疗效果的直接影响,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十一、健康教育
1.嘱病人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2.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化。
3.避免各种可能致病因素。
皮肤科危重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
![皮肤科危重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fe0d6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2.png)
皮肤科危重皮肤病患者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室或相同疾病、患者较少的房间,每日空气消毒2次,患者用物及室内物品均应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
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间降低灯光亮度,减少环境因素刺激,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
严格限制探视时间及探视人数,防止感染或加重病情。
二、备好抢救设备床旁备有急救车及各种抢救仪器、药品、物品等,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并处于备用状态,护士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三、病情观察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相应级别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心率、尿量、皮肤情况等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患者的病情、24小时出入量,发现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使用特殊治疗方法或药物的患者,护士应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四、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无杂屑,随时扫除鳞屑、痂皮等,必要时每日更换床单。
选择宽松、柔软、棉质衣裤,避免搔抓、摩擦皮肤。
患者全身大面积皮损破溃时,应使用无菌病服,换药时需2人以上进行,减少暴露时间,防止着凉,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必要时使用支被架,避免皮损破溃处与被单粘连,影响皮损的愈合。
五、高热护理1.高热时可选用物理降温(禁用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方法。
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1次测量体温;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发热类型、程度、经过及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肿痛、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000毫升为宜,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高热者需卧床休息,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或口腔护理。
出汗时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潮湿的病服,保持皮肤、床单的清洁、干燥。
皮肤科的一般护理常规
![皮肤科的一般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cb0bb9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c.png)
⼀、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适时向患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使⽤⽅法、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护⼟长、责任护⼠。
三、新⼊院患者每⽇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测量四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四⼩时测1次。
待体温正常3⽇后,改为每⽇1次。
每⽇记录⼆便1次,⼊出院各测体重1次。
重、危患者⽣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
四、按医嘱执⾏分级护理。
五、24⼩时内留取三⼤常规(⾎、尿、便)标本送验。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在饮⾷、情志、睡眠、⽣活起居、⼆便等⽅⾯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七、注意观察患者⽪损形态、瘙痒部位、性质、程度,询问病症的诱因、时间,做好相应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命体征,⾆象、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异常,可先应急处理,⽴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九、按医嘱准确给药,并可根据证型不同,选择适宜的⽤药时间、温度与⽅法,解释、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根据病情,护⼠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药浴、湿敷、擦药等外治疗法时,应注意避风寒,防⽌感冒。
注意观察药后有⽆过敏、疼痛或吸收中毒等现象的发⽣。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保护床铺清洁、平整、⾐被宜柔软。
严重⽪损者,直接接触⽪肤的床单、被套等,须经消毒后⽅可使⽤;继发感染者,应按烧伤患者的护理,床上⽤品每天更换并灭菌。
⼗⼆、督促患者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肤引起感染。
⼗三、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饮⾷,掌握饮⾷的宜忌,并指导患者执⾏。
⼗四、严格执⾏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单的终末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对传染性⽪肤病应按传染病护理常规执⾏。
⼗五、做好出院指导和卫⽣宣教,并征求意见。
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d32c6d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8.png)
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一般护理。
二、皮肤科特殊护理
1、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2、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应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应每周测体重1次,注意检查尿糖和大便隐血等,并注意有否精神异常。
3、避免用热水洗澡及局部烫洗。
4、过敏性、搔痒性皮肤病避免吃海鲜,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指甲应剪短,克制自己尽量做到不搔抓,以防感染或病情加重。
6、根据皮损特点,按医嘱选择适当剂型外用药,每次换药时应将原有药物清除后再上新药,并要认真观察皮损的变化及全身情况。
7、带回药物当面交给病人,并说明外用药的用法及服药方法、剂量、时间,特别是用激素药的减药速度及注意事项,并定时来院复查
8、收回的物品分别消毒后备用,被褥需要日光下晒6小时或紫外线消毒6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 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 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
2.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主要临床表现]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 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3.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
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4.固定性药疹本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特殊,易于识别。
皮疹特点是局限性圆形或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炎症剧烈者中央可形成水疱。
[治疗原则]1.停用致敏药物。
2.皮质激素治疗3.抗生素及其它药物治疗。
4.维持电解质平衡。
5.中药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
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
四、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某些药品后,在结触部位新发生的急性炎症。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甚至大疱。
[主要临床表现]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的性质、浓度、接触方法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的皮炎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局部出现红斑、淡红或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小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烧灼感或肿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2.抗组织胺药物。
3.对症处理。
4.中医疗法。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搔抓、烫洗等。
3. 对水疱、大疱性皮损可抽出浆液,有糜烂渗出遵医嘱给予湿敷溶液和湿敷垫应注意消毒。
五、湿疹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炎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急性渗出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2. 抗组织安药物。
3. 维生素类。
4. 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维生素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
3.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
4.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六、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快”,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苍白或皮肤色,少数病例亦有水肿性红斑。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泻等。
急性变态反应,有时可伴有休克的症状。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2.抗组织胺药物。
3. 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4.局部涂洗剂霜剂止痒。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对急性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七、银屑病一.概念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银白色成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
二.临床特点鳞屑性红斑、丘疹,病程漫长,易复发。
三.医疗目标控制疾病活动,减轻症状。
四.护理目标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2.避免各种诱因五.治疗原则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六.护理问题1.自我形象紊乱:与皮肤成层脱屑,头发成束状有关。
2.焦虑:与病情反复有关。
3.知识缺乏:与对疾病过程不了解和对治疗方案不清楚有关。
七.专科评估1.病人能否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病人情绪是否稳定。
3.病人能否讲述擦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八.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详细了解病情,分析诱因及加重因素,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思想负担,但也要说明本病收效缓慢,易反复发作,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宜采用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二)皮肤护理1.保持床单、被服清洁。
2.勤沐浴,去除鳞屑,清洁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避免理化因素和药物的刺激。
九.健康教育1.鼓励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3.严格按医嘱坚持治疗,防止滥用药物。
十.出院指导1.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
2.保持居室环境的整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防止寒冷刺激。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酒。
4.因此病容易复发,故要定期复查,坚持长期治疗。
5.如有慢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腺咽,慢性胆囊炎、胃炎。
八、脓疱疮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注意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初起时为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液线澄清后混浊,成群分布,水疱有半月形积脓现象,疱壁薄易破。
2. 好发部位颜面部、颈、四肢等暴露不位。
3.瘙痒重症患者可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或引起败血证,病程多为1~2周。
[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
[护理重点]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新儿脓疱疮,严格接触隔离常规护理。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禁止水洗。
4.搽药前先清洁皮肤。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概念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约占90%。
常为育龄妇女。
二.临床特点多数患者在病程中有关节痛,最常见于指、腕、膝等关节,伴红肿者少见,偶有指关节变形,常见表现为不对称多关节痛,呈间歇性。
患者在病程中有皮肤损害,表现为堞形红斑、盘状红斑、红点、紫癜或者紫斑等。
三.医疗目标早期诊断,控制病情进展。
四.护理目标1.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2.患者躯体不适减轻。
3.患者皮肤保持完整。
五.护理问题1.疼痛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所致的组织损伤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炎症反应、血管收缩有关。
六.专科评估1.疼痛缓解或者消失,能进行日常活动。
2.皮肤的完整性。
七.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
2. 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
3. 活动指导(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尽量让关节处于功能位置。
(2)支起盖被,避免下肢受压。
(3)遵医嘱服药,必要时服止痛剂。
(二)病情观察1.皮肤受损程度2.用药后反应八.健康教育(一)环境安静、清洁、舒适。
(二)饮食指导1.宜清淡、低盐、低脂防、高蛋白。
2.患者已有肾衰,则禁食香蕉、苹果、橙子、西红柿等含钾食物。
3.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含联胺基因的蘑菇、烟熏食物,含L—刀豆素的苜蓿类种子、豆类等可诱发红斑狼疮,应尽量避免。
(三)日常生活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境,有一个良好的养病、治病的环境,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合理安排工作学习。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活动期应积极治疗,使其缓解,缓解期要调整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皮肌炎一.概念是一种皮肤与肌肉弥漫性炎症性疾病。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 0-6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二.临床特点以皮肤和肌肉症状为主,可表现为肌肉损害较重,也可表现为皮炎较重,二者不平行发生。
主要分为5型:1.多发性肌炎型:主要表现为肌炎症状,而无明显皮损。
2.皮肌炎型:有典型的皮损及肌炎症状。
3.皮炎肌炎型伴发恶性肿瘤型。
4.与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型。
5.儿童型。
三.医疗目标1.皮损、肌肉病理等相关检查,明确类型。
2.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炎治疗,减轻肌炎症状及皮炎症状。
3.恢复肌力。
四.护理目标1.能够自我调整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2.躯体的不适感减轻。
3.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4.能够自行适当锻炼,了解锻炼的意义及方法。
5.肌力明显提高。
五.护理问题1.注意观察肌力的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2.协助患者必要的锻炼,促进肌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