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阴阳思想

合集下载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周易》和阴阳五行的关系《周易》一书记载着大量的关于五行的知识,它与营养五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关系有什么呢?店铺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五行关系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周易》和阴阳的关系《周易》中的图象是由阴阳两种符号所构成,没了这种阴阳符号,也就没有了《周易》的内容。

至于阴阳的产生,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万物皆有类似人间男女两性的现象,于是就以阳来象征男性,以阴来象征女性,这就产生了早期的阴阳概念。

进而用两性生殖器的图像来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这就产生了《易》学中的阴阳符号。

由这阴阳符号形成的八种图形,象征了八种事物,这就产生出了最早的八卦的卦象图。

每一个八卦的卦象图完成成双配对之后,这就又产生出了《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图。

人们再根据这卦象图,用简明的文字点明图像各部的阴阳矛盾所体现出来的内容,这就产生了卦辞和爻辞,成了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

在《周易》中,全书没一处提到“神”字,有三处提到“鬼”字,其中两处是以名词出现,如“高宗伐鬼方”,“震用伐鬼方”,一处用在贬意的比喻上,如“载鬼一车”,这种用法,像毛泽东著作中把反动派比作“牛鬼蛇神”一样,并非毛泽东信奉神鬼。

总之,《周易》中并不倡导神鬼思想。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阴阳家,他们“舍人事而任鬼神”,这才使阴阳有了鬼神的概念。

术数家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吸收了阴阳家的这部分内容,并塞进《周易》中,就这样,《周易》中的阴阳概念才变了质,才含了鬼神的色彩。

《周易》和五行的关系首先来看一下五行产生的时代,关于这个问题,大体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一,产生于周武王之时。

因为水、火、木、金、土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相传《洪范》是商末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

这说明五行最早也只能是产生于商末周初的周武王伐纣的时代。

这已是周文王著《周易》之后的事了。

其二,认为五行的产生可能和阴阳之说的产生是同时起步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根据。

若是同时起步,就说明在产生八卦的阴阳概念时,也同时产生了五行之说,八卦产生在《周易》之前,也就说明五行的产生也一定在《周易》之前,既是这样,在后来产生《周易》的内容中就应该有五行内容的反映,但事实上《周易》原文中并无这方面的内容。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智慧对我们的启示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它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阴阳互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相生,互相转化。

世间
万象都存在阴阳之道,如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等。

万事万物由阴阳之道生发,互相作用,互生转化。

2.变化之道:周易的“变”字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事物随时随地
都在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只有顺应变化,才能把握时机,创新发展。

3.厚德载物:易经强调“厚德载物”,即人要具备承载、包容、
化育万物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品德包括了仁爱、诚信、谦逊、谨慎、恒心、宽容等。

4.刚柔并济:易经中的“刚健中正”和“柔顺谦逊”是两种不同
的力量,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大事。

5.人生之道:易经中强调了人生之道,如“自天佑之,吉无不
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思想都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立身和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总之,《周易》中的智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思考和指导,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中国的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周易与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大重要思想体系。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之一,被誉为“大衍之数”、“太极图卦”,阐述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类处世之道;而阴阳五行则是古代中国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和理解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一、周易的起源与发展周易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卜辞和卜筮,后来经过周文王与太公望的整理与完善,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周易的核心概念包括“太极”、“无极”、“卦象”、“阴阳”等,它们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基础。

周易通过“卦象”表达了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卦象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们代表着宇宙中不同的力量和特质。

六十四卦则由八卦的组合而成,每个卦象都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在周易中,阴阳是一个核心概念。

阴阳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相互关系,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人类处世之道的重要原则。

二、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

阴阳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卜辞和《尚书》等文献,经过后人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阴阳五行将宇宙万物按照阴阳和五行的属性进行分类,揭示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是:阴阳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相生相克表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生相克产生了事物的动态变化,如夜晚的寒冷与白天的温暖,黑暗与光明等。

同样,五行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可以滋润木,火可以使金铸造,金可以打制土等。

阴阳五行的分类和应用非常广泛。

在阴阳方面,它可以将事物分为阴阳二元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

而在五行方面,它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分类事物。

三、周易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周易与阴阳五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它承载了丰富的阴阳观念。

阴阳观念在周易中表现出多种形式,包括天地、人事、自然现象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首先,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体现在对天地的理解上。

在周易中,天被视为阴阳的最高体现,代表着宇宙的运行和秩序。

天的阴阳二分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

阴阳的交替变化,使得天地万物得以生生不息。

同时,天的阴阳观念也影响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例如,日月的昼夜交替、四季的更迭等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变化。

这种对天地的阴阳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人事关系中。

在周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人事关系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关系。

例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都被解释为阴阳的对立统一。

君臣关系中,君为阳,臣为阴;父子关系中,父为阳,子为阴。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人们在处理人事关系时,注重平衡和谐,追求阴阳的统一。

此外,周易中的阴阳观念还体现在自然现象中。

自然现象中的阴阳观念主要表现为相生相克、变化不息。

例如,水火相克、阴阳交替、五行相生等都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水火相克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交替体现了阴阳的变化循环,五行相生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促进。

这种阴阳观念使得古代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人事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阴阳观念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天地的对立统一、人事关系的相生相克、自然现象的变化循环等。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经济与管理学院 104140282 施云飞内容摘要: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阴阳是《周易》的基本理念,但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易经》的阴阳观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然后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两个小小的符号基础之上。

《庄子·杂篇·天下》里说:“《易》以道阴阳”,意思就是说《周易》是讲述“阴”和“阳”的道理的书。

《周易》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阴阳”二字在《周易》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的全部文字都是紧紧围绕着阴阳变化这一主题展开的。

从逻辑上来讲,先有阴阳思想,然后有八卦和六十四卦,最后才有《周易》卦辞、爻辞;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由阴阳思想创造出来的模型,《周易》卦辞、爻辞等文字都是对“六十四卦模型”进行说明的。

“动静”、“刚柔”、“起伏”、“进退”、“明暗”、以及“雌雄”、“男女”这些相对概念,都是对阴阳所做的简单阐释,但却不是“阴”和“阳”的本初含义。

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阴阳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阴”是暗的意思,“阳”是高或明的意思。

但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因为“阴”和“阳”这两个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广泛使用了,比如《诗经》和《尚书》里都很多次出现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先哲们在最初的文化创造中,非常注重直观,他们往往用最简单的概念直接把握住本质世界。

[周易阴阳宅 钦天监]苏轼与《周易》阴阳观

[周易阴阳宅 钦天监]苏轼与《周易》阴阳观

[周易阴阳宅钦天监]苏轼与《周易》阴阳观《周易》阴阳观不仅对苏轼的处世态度、性格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他文艺创作中的审美追求也产生了极大启示。

阴阳观是《周易》中的重要哲学思想,学界对此已做过许多论述。

要言之,阴阳观的核心精神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阴阳之间的对待,二是指阴阳之间的流行,天地人物,莫不有阴阳,莫不受一阴一阳的支配,因而易道就是通贯天地人物的总的规律。

”宇宙万物只有遵循这种既互相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规律运行才能获得顺畅完美的发展。

否则,则可能引起各种祸乱。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周易》认为整个世界是以‘一阴一阳’为始基的一个相反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在《周易》看来,只有在互相反对的双方贯通、联结、合作、平衡、统一的情况下,事物才可能得到顺利地发展”,“只有这种平衡统一才能给世界带来安宁和快乐。

相反,平衡统一的破坏必然要引起各种祸乱。

”终生服膺易学且有易学专著传世的苏轼对这一哲学思想深所认同,在自己的处世态度、性格修养、审美追求等方面自觉加以实践运用。

可以说,这一观念是成就他人生、文艺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一、苏轼的处世态度与《周易》阴阳观依据儒家的观点,“君子”与“小人”之间似乎应泾渭分明、势不两立,但《周易》哲学则主张“君子”与“小人”之间应彼此接纳、和谐共处。

总的说来,苏轼尽管对小人嫉恶如仇,但其处世态度却更多地汲取了《周易》哲学的处世智慧。

《周易》“阴”、“阳”两个范畴应用于社会伦理领域中时,其象征意蕴之一即“君子”与“小人”。

从卦、爻辞中可以明显看出,《周易》有推崇君子、贬斥小人的倾向。

如《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其《象》日:“‘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言开国承家,需用君子,勿用小人;若用小人,必乱邦国。

又如《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说明使国家中兴,。

只有具备文明之德、刚武之威的殷高宗那样的人才能担此重任。

周易的科学原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一、介绍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涵盖哲学、占卜、历法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典籍。

在中国历史上,周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医学等。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周易是一种占卜方法,但实际上,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周易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二、基本原理周易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阴阳学说: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对立但又统一的二元对立概念,如夜与日、冷与热等。

在周易的理论中,阴阳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如正负数的相互转化,或者实数轴上的左右移动等。

这种二元对立的统一原理在现代物理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2.五行学说:五行是周易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生成、相互克制。

这和现代科学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木)通过光合作用得到能量,然后被动物(火)摄取,而植物的残体又会转化为土壤(土)等。

3.易经卦象:易经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每个卦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八卦是由阴阳组成的,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卦象。

这些卦象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状态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中,形态与结构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

同样地,通过观察和研究易经卦象,我们也可以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

三、科学原理的应用周易的科学原理在中国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周易科学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 政治在政治领域,周易的科学原理被用于制定国家的政策和决策。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可以洞察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同时,将阴阳学说应用于政治决策可以实现权力和民生的平衡,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2. 军事周易的科学原理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五行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敌人的意图和行动,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例如,在阵法布置中,根据易经卦象的排列组合来设置军营位置,可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和抵御敌军的攻击。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被广大文化爱好者誉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

它涵盖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点评周易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阴阳之道。

它以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阐释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通过阴阳的转换和变化,周易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其次,周易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者,周易中的五行理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互生克的关系,阐释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这种观念在建筑、医学、占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周易还蕴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

它强调了人应谦虚谨慎、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变化,把握时机,追求成功。

这种智慧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最后,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其哲学思想、文化底蕴、处世智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还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作为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周易的智慧,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第八讲—《易经》与阴阳思想)

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第八讲—《易经》与阴阳思想)

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第八讲—《易经》与阴阳思想)本文为大家谈《易经》与阴阳思想。

原始的阴阳思想大约也发端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夕。

中华民族很早的就开始了自己的农业生产活动,从而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注意观察太阳光的向背,这就是“阴”与“阳”概念的来源,同时“阴阳”也作为整体出现。

《诗》中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说明“阴阳”概念来源于阳光的观测。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仅仅说的是“阴阳”的概念,只有在商周之际所著的《周易》中,“阴阳”也开始有了哲学的观念,形成了原始的阴阳思想。

下面为大家分俩个方面来谈一下,一、《易经》的简介《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

对它的成书时间以及作者来言,今天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成书时间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绝不仅仅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成书。

应该商周之际的占卜世家传承,整理,集合各种资料逐渐加工而成。

同时,在后人也在历史中进一步的补充。

关于《易经》产生的时代背景,战国后期的《易经·系辞下》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等等,这些都表明,《易经》成书于商周之际,从思想上反映了”小邦周“取代”大国纣“的社会变革。

所以《易经》也被称之为《周易》。

战国后,出现了解释《易经》的《易传》,人们就把《易经》,《易传》合称为《周易》,今天的人们更多的是在后一层意义上来使用《周易》一名。

在《易经》中,并没有直接出现“阴”和“阳”这一对范畴,代之而言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的俩个符号“- -”和“——”,这俩个符号称为“爻(yao)”。

今天考古学证明,这俩个符号是由数字“︿(六)”和“一”演变而来,这反映了我们远古先祖对数的迷信和崇拜。

这俩个数字符号意味着相反相成的关系(一为偶数,一为奇数)。

在此基础上,《易经》建立了一套图像符号系统(六十四卦)和语言文字解释系统(标题,卦辞,爻辞)。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所组成,六十四卦也就是图像符号系统;文字解释系统各位读者有兴趣的话可由《乾》了解,由下到上,《易经》用了标题,卦辞,爻辞来说明。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

《周易》中的阴阳规律阴阳学说源于古⽼的经典《易经》,它是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建⽴起来的⼀种朴素的唯物和辩证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理论之根。

阴阳也是有变化规律的,主要表现在五个⽅⾯:阴阳相互对⽴;阴阳相互依存;阴阳此消彼长;阴阳互相交配;阴阳互相转化。

阴阳相互对⽴,是指⾃然界的万事万物,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阴阳对⽴的两个⽅⾯。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与⽕等等。

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互为因果,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

阴阳此消彼长,是指这队⾥的两个⽅⾯始终处在彼此消长,此近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这样才保持了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

如果这种变化出现了异常,也就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例如⼀男⼀⼥结合才能⽣出孩⼦,两个男⼈和两个⼥⼈结合是不能繁衍后代的。

阴阳互相交配,说的是对⽴的双⽅,⼀⽅进⼊另⼀⽅的内部,相吸引和联结,这是产⽣新事物的前提条件。

如⼈体中⽓和⾎的关系⽽⾔,⽓属于阳,⾎属于阴,⽓为⾎之帅,⾎为⽓之舍,阳依赖于阴⽽存在,阴也依赖于阳⽽存在;没有阴也就⽆以⾔阳,没有阳亦⽆以⾔阴。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这种互根互⽤关系遭到了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独阳不长”,也就是说,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关系失常,机体的⽣⽣不息之机也就遭到破坏,甚则“阴阳离决,精⽓乃绝”⽽死亡。

在奇门遁甲中,也分阴遁和阳遁。

由冬⾄到夏⾄间,是阴⽓减少,阳⽓增加的时期,所以奇门遁甲称之为阳遁。

由夏⾄到冬⾄间,是阳⽓减少,阴⽓增加的时期,所以奇门遁甲称之为阴遁。

⼀年之中半年阴遁,半年阳盾,如此周期循环,年年往复。

当《周易》把阴阳作为世界模型的结构性要素时,可以这样理解。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当前可见的⼀⾯(显性的阳⾯)于当前不可见的⼀⾯(隐性的阴⾯),正可谓“⼀阴⼀阳谓之道”。

总⽽⾔之,阴阳学说告诉我们这样⼀个事实:阴阳对⽴统⼀、⼀分为⼆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宇宙普适法则。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对《周易》阴阳的理解
《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描述了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或性质,即阴和阳。

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周易》中的阴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阴阳相互对立:阴和阳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

比如,明与暗、
上与下、男与女等,这些都是阴阳对立的表现。

2.阴阳相互依存:阴和阳又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阴就
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比如,男性和女性,男性为阳,女性为阴,男女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阴阳相互作用: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互为消长,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种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四季更替,冬天为阴,夏天为阳,四季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4.阴阳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比如,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总之,《周易》中的阴阳是一个深刻的哲学概念,它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理解阴阳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易》的思想体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浅谈《周易》与阴阳五行学说之关系

浅谈《周易》与阴阳五行学说之关系
知 常 察 变 ,易 ” 系统 ,动 静 有 常 ” “ 下 之 动 , 夫 一 者 “ 的 “ ,天 贞
无 法 估 量 的 。 中 医学 虽 历 经 沧 桑 , 步 伐 稳 健 向 前 发 展 , 学 仍 其 术 思 想 虽 无 日新 月 异 之 速 , 于 临 床 却 有 久 验 不 忒 , 联 璧 合 但 珠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1 月 第 2 1 3卷 第 1 1期
CG C N vm e 0 . o2 .1 JM M oe br 0 8V l 3 1 2
・19 ・ 73
浅谈 《 周易》 阴阳五行学说之关 系 与
陈耀 忠 王 哲 学 内蒙古呼伦 贝 尔市 中蒙 医院(20 0 0 10 )
水火互济 , 日亨。在 中医学上 , 主火在 上 , 主水 居下 , 故 心 肾 在
正 常 生理 状 态 下 , 肾水 上 奉 心 火 , 心 火 下 温 肾水 则 日 既 济 。 而
易 》 的 阴 阳学 说 的 实 质 是基 本 相 同的 。都 含 有 朴 素 的 唯物 辩 中
证 法 思 想 , 表 达 的 意 义 有所 不 同 而 已 。 在 《 易 》 阳学 说 的 所 周 阴 理 论 指 导 下 , 内经 》 阴 阳 学 说 不 断 得 到 补 充 和 完 善 , 泛 地 《 中 广 运 用 于 中 医理 论 体 系 的各 个 方 面 。 用 它 来 分 析 论 证 人 体 的 生
之妙 。
为 了发 扬 和 继 承 祖 国 医 学 遗 产 , 必 要 溯 本 求 源 , 《 有 对 周
易 》 阴 阳 五行 学 说 之 关 系 , 以 探 讨 , 笔 者 不 揣 鄙 陋 , 以 与 予 故 陈
浅 识 。谬 误 之 处 希 求 贤达 同道 指 正 。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阴阳思想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天下之章程,堪称东方文化的瑰宝。

其中,阴阳思想是周易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周易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阴阳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周易阴阳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阴阳的概念在周易中,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两个相对、对立且统一的方面。

阴阳二象本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哲学概念,用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类生命的变化与运动等问题。

阳始于阴,阴生于阳,阳虽主动,阳中有阴;阴虽柔顺,阴中有阳。

在阴阳相互作用和变化中,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体现了宇宙的无限循环、无限运动的规律。

二、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在周易中以相对的、互相转化的关系进行描述,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相互对应与转化。

首先,天地为大阴大阳之始,并以阴阳变化带动万物生成与衰亡的过程。

其次,日与月、白天与黑夜、四季交替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第三,男性与女性、阳刚与阴柔等生物体呈现出阴阳特点的差异。

第四,光与影、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现象也彰显了阴阳的交替变化。

第五,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波动,同样是阴阳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体现。

最后,社会的和平与动荡、战争与和谐等状态也可以归因于阴阳的相互作用。

三、阴阳思想的应用周易阴阳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理论启发作用,还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医学等领域。

在文化方面,阴阳哲学为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影响了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风格和审美体验。

在政治方面,阴阳思想促进了君子治国的理念,主张宽容、和谐、互补的治理方式,为古代统治者提供了具有智慧和行动指南。

在经济方面,阴阳哲学认为天地万物具有无限供给的特性,鼓励人们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倡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在医学方面,阴阳思想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紧密相关,从而将调理身体的方法与阴阳关系联系起来,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易学之宗”。

它不仅是一部卜筮之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涉及广泛的宇宙、人生和道德问题。

与西方哲学相比,周易的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对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和对比,并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宇宙观周易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两种相互对立的原则——阴和阳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

这与西方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哲学思想有所相似,例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中的“对立统一”,但周易更加强调相互转化和和谐统一的观念。

二、人生观周易的人生观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它强调“以夷伐夷”,即以德治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德行来达到社会和谐。

这与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有所相似,强调个体的尊严和自由,但周易更加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和相互影响。

三、道德观周易的道德观强调“天命”,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命,奉行仁义道德。

它提倡道德修养,强调正直、诚实、谦虚等美德。

这与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有所相似,例如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但周易更加注重与宇宙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命运观周易的命运观认为,命运是由天地之间的力量决定的,人无法彻底掌控自己的命运。

它强调顺应命运、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适应宇宙的变化。

这与西方哲学中的命运论有所相似,例如斯多噶哲学中的“宿命论”,但周易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省和调整。

综上所述,周易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存在一定的异同。

在宇宙观方面,周易与西方哲学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在人生观方面,周易与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存在相似性,但又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道德观和命运观方面,周易注重与宇宙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与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和命运论相呼应。

通过对比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结束)。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

用《周易》的阴阳观阐释为人处世之道姓名:刘海军学院:文学院学号:114030304摘要:《周易》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博大精深的阐释人生大道的宝典。

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文化宝藏。

无论是在卦辞、爻辞还是《易传》中,做人之道都贯穿始终。

《周易》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和合而成,阴阳相对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

阴阳的变化中也蕴含了诸多为人之道。

本文将从阴阳的变化关系中探寻为人处世之道。

关键词:周易;阴阳;为人处世《周易•系辞上转》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之中。

阴阳观是《周易》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阴阳观的核心精神是:“一阴一阳之为道”。

“‘一阴一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阴阳之间的对待,二是指阴阳之间的流行,天地万物莫不有阴阳,莫不受一阴一阳的支配,因而易道就是通贯天地人物的总的规律。

”①因此人应当遵循阴阳之间的这种相对立又统一、相消长又相互转化的易道,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活得顺畅,活得舒心。

否则你将可能事事受阻,时时不如意。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遵循阴阳易道呢?且看下文分解。

一、阴阳相对阴不是阳,阳不是阴,阴阳相互对立。

竟争的双方也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人不仅应当正确认识了解自己,更应当了解自己的竟争对手,只有充分了解了对立的双方,你才能成为获胜者。

孙子兵法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②,在当今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更该通此道。

阴阳相对,万事万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万物无绝对,一切都是有例外的,世间永远有好人也永远有坏人,凡事不可要求太理想”。

凡事无绝对,我们只能享受相对的自由、公平,所以不要总是抱怨不公平不自由。

同时也不要总是跟他人无休止针锋相对地争辩,要知道许多事物从这个方面来看是错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又是对的,是是非非又岂能轻易地辩得清楚!阴阳相对,阳为“得”为“有”,阴为“失”为“无”。

万物都是相对立的,有时你千方百计地设法想得到一些东西,当你得到的同时,其实你也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

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作者:康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周易》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的思想博大精深,遍及人生方方面面的哲理。

而蕴藏于其中的阴阳思想是全书的基石,因为《周易》就是以阴阳交互变化运行于六十四卦中。

它深刻地反映了前人的高度智慧,体现了前人的卓越成就。

关键词:《周易》;阴阳;变化作者简介:康亮(1987-),女,汉族,湖南省双峰县人,现就读于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06-0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思想底蕴深厚,《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历史上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艺、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

《周易》不仅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重视社会伦理的儒家思想,还是重视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周易》既吸收了道家思想,同时又坚持儒家的仁道。

在此基础上,它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生命体,在阴阳交互运动中使这一生命体永恒地处于“生生不息”的和谐状态中。

阴阳思想在我国产生很早,但确切的年代不可考。

在考古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阴”、“阳”二字出现。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殷周之际,阴阳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

与《周易》大约同时或稍后的《诗经》和《尚书》中,都已经有了“阴”、“阳”的字眼。

但是《周易》全书中没有直言阴阳思想的语句,甚至只有在“中孚卦”的九二爻辞中说“鸣鹤在阴”,这才出现了“阴”这个字,而“阳”字并未出现过,更不用说“阴阳”连用的情况了。

那么,《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是怎样显现出来的呢?为什么甚至还有人认为没有阴阳思想就根本不用谈易道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是通过卦象表现出来的。

《易经》阴阳观与中医智慧——文摘+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所谓“心火者,阴火也”

《易经》阴阳观与中医智慧——文摘+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所谓“心火者,阴火也”
第三,《黄帝内经》运气七篇总结了人与自然阴阳气化的平衡规律。《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通过胜、复、郁、发气化规律总结了自然界的自我平衡机制,并以天道、气化、物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了人与自然相应的平衡机制。“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表明宇宙气化之间是互相平衡的,太过的要被另一种气制约,不及的同样要受到另一种气的相助,从而使自然界的气化保持相对平衡。
杨力提示
《易经》阴阳观奠定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没有《易经》阴阳理论,就没有中医学。《易经》的变易观奠定了中医的辩证论治。《易经》的整体观奠定了中医的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是系统整体思维之乡,在整体思维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易经》是我国系统思维的结晶,集中了我国系统思维的精华,是不能丢掉的。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因为有人攻击《易经》的“天人合一”就有顾虑,恰恰相反,“天人合一”就是《易经》整体思维的基础,这是不能丢。中医的藏象论治也在于发挥了整体互动优势。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参,即三,指《易经》、黄老及炉火。契,即契合。参同契,即《易经》将天地比做一个大宇宙,把人比做一个小宇宙,并把人体比做一个炼丹熔炉。参同契的核心,是通过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提出了火候说,从而使《周易参同契》成为中国第一部炼内丹专著。《周易参同契》所创“内丹”理论成为道家内丹的圭臬,也成为中华养生的瑰宝。
第三,中医运气理论把《易经》强调的人与天、地相应作了重大发展。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对《易经》天人合一观的杰出发挥。运气学说的核心是通过运气气化揭示宇宙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天道-气化-物候(包括病候)”的关系。运气气化是连接天道(宇宙运动)与物候(包括生物体,尤其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枢纽。运气理论的要旨就是通过气化理论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修对天道的应答规律,从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测。

《周易》文化第六讲:阴阳、五行学说

《周易》文化第六讲:阴阳、五行学说

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传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传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 成之者性也。 也,成之者性也。”意为宇宙间每个事物都有阴和 二者互相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阳,二者互相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周 作者认为, 就是以“阴阳” 易》作者认为,《易》就是以“阴阳”为范畴来确 立卦象、爻象,以及说明阴阳爻变易原则的, 立卦象、爻象,以及说明阴阳爻变易原则的,“分 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说卦 它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着两重性, 传》)它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着两重性,要求人们从 阴阳两个方面去观察事物的性质,这既是《周易》 阴阳两个方面去观察事物的性质,这既是《周易》 哲学的基础, 哲学的基础,也是对先秦以来的辩证思维的概括与 总结。 总结。这一命题对后来的易学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对立统一。称谓虽有不同,究其实质都是阴与阳, 对立统一。称谓虽有不同,究其实质都是阴与阳,只不 过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说法不同而已。 过是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说法不同而已。天、地、人 万物都是阴阳规律大“ 流行的产物。分而言之, 万物都是阴阳规律大“道”流行的产物。分而言之,天 有天之“ 地有地之“ 合而言之, 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合而言之,天、地、 人都是一个“ 统称“三才” 人都是一个“道”,统称“三才”之“道”。 在宇宙衍化的过程中, 在宇宙衍化的过程中,分阴分阳只是这一过程中的 一个阶段,阴阳相当于天地。推而至于万物,则日为阳, 一个阶段,阴阳相当于天地。推而至于万物,则日为阳, 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 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由是而 将宇宙万物划分为两大类。 周易》认为, 将宇宙万物划分为两大类。《周易》认为,一阴一阳既 是对立的, 同时又是统一的。 彖传》 是对立的 , 同时又是统一的 。 《 睽 ·彖传 》 说 : “ 天地 彖传 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 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 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为乖异, 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睽为乖异,也就是矛盾 对立。然而,矛盾对立着两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 对立。然而,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并不是绝对的,却 有着统一性和互相联系。天在上,地在下, 有着统一性和互相联系。天在上,地在下,是睽乖对立 但其令相通而生息万物之事则是相同的。 的,但其令相通而生息万物之事则是相同的。男与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阴阳思想学院:信息学院学号:094100194 姓名:苏子恒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国历史的心血结晶,它包含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智慧的参考,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很多的启迪。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学会应用《周易》的阴阳思想去看这个世界,让我们更全面、合理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避免犯错误的几率,可以说是我们的人生向导,起作用不容忽视。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传统文化及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阴阳思想涉及我们的家庭,养生等很多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情操无疑是很大的提升。

阴阳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周易》的“易”,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成为“易”字,以示“易”的含意,就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

现在把易当作容易的“易”,就是说,按阴阳运行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容易做到;再如交易的“易”,这实际正是指阴阳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的一个表现。

说明这“易”字的含意,正是由这阴阳(即日和月)的关系引申而来。

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后人从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这就是:(1)阴阳对立观,(2)阴阳互根观;(3)阴阳消长观;(4)阴阳转化观; (5)扶阳抑阴观。

我们下面把周易的阴阳观和矛盾观对比来证明周易的阴阳观。

(1) “阴阳对立观”,这是说在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是有阴和阳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所组成,事物中如果没有了这种矛盾对立的运动,这个事物同时也就不存在了。

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 “阴阳互根观”,这是在说,阴阳两方面的对立,都是把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说,当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了对方也就没了自己。

这一观点同样和《矛盾论》中所讲的有关内容很相似。

《矛盾论》中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3) “阴阳消长观”,这是讲,阴阳在每一事物中所体现出的矛盾与斗争的力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相互处在长期势均力敌的地位上,而往往是以一方为主,—方为次。

但在发展中,这主要的一方也会变成次要的一方,使自己在矛盾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得到消失;而次要的一方,又会成长为主要的一方,即在矛盾中成长为具有支配地位的—方,从而使矛盾斗争的主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观点和《矛盾论》中有关内容也很相似。

《矛盾论》中说:“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而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着”。

(4) “阴阳转化观”,这又是讲,阴和阳本身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互相转化就是指阴变阳,阳变阴,即指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矛盾论》中也作了充分肯定。

《矛盾论》中说:“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5) “扶阳抑阴观”,在这个问题上,《周易》的作者是把阳当作是正义的象征,把阴当作是邪恶的象征。

“扶阳抑阴”,就是教人们都要站在正义者的立场上,扶持正义战胜邪恶,让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这种观点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是这样论述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灭亡的东西。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写《实践论》时就已经指出:辩证唯物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因为无产阶级是代表新生事物的一方。

历史上在这个也有一定的贡献,汉代易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日,并以此解释节气的变化,解说《周易》原理,被称之为卦气说。

卦气说的实质就是讲一年四季防阳二气的消长运行,京房作为汉易的代表人物,其对《周易》占筮体例的理解,都贯穿了这一基本思想。

他发展了《易传》中的阴阳说,鲜明地提出了阴阳二气说,并以此解释易学中的阴阳,范畴把周易的阴阳观能和五行观解释出来:以五行学说解释《周易》中的象和数,是郑玄易学的一大特色。

把《周易》中的数同五行联系起来,始于西汉刘歆的《三统历》。

以五行解释八卦爻位则始于京房。

扬雄受其影响,将五行生数和成数配以时间和方位,纳入其《太玄》图式之中,讲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和万物的盛衰消长。

郑玄吸收了他们的观点,用来解释《系辞传》中的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以上所举之例,是古人从《周易》对阴阳矛盾的具体运用中提炼出来的几个观点,从现在看,这些观点,又正是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对矛盾论述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周易》是我国最旱出现的近似《矛盾论》的著作。

说它是近似的,就是因为它的内容还远不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阐述的论点那样精辟、宏伟、全面、深刻、肯切、系统和完善。

但它则又是矛盾论中所论述的内容,所以只能说它是近似《矛盾论》内容的著作。

阴阳协调,是以难老。

《周易》不仅将事物的性质和其本身的原理概括为“一阴一阳”,而且认为阴阳二者之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并在对立统一过程中实现其转化。

就阴阳的对立而言,自然、社会、人身都有阴阳互相对待的两种势力。

就阴阳的统一而言,阴阳平衡、协调、包含、互补。

从对立看,阴阳各有其性质,代表两种对立的性格和势力。

从统一看,阴阳双方缺一不可,其中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条件和前提,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两相依而不离也”《周易内传》卷五。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对立,即不平衡的情况,由于对立必然产生斗争。

其实《周易》就已经含有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思想萌芽,《易经·乾》上九爻辞说:“亢龙有悔”即是盛极必衰。

而汉代“易学”家京房在解艮卦时说:“阳极则止,反生阴象。

阴阳气达到极盛时,必返回到它的对立面,因为对立面已经在此萌芽”。

清朝黄元卿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

故阳自之阴之位而升之,使阴不下走;阴自至阳之位而降之,使阳不上越。

上下相包,阴平阳秘,是以难老”(《素灵薇蕴》)。

如此能够作到阴阳相互包含,阴气平和,阳气闭密而不妄泄。

密不妄泄,则生气强固而能长久,常葆青春,永不言老。

因此,人体若不能维持内部的阴阳和谐,而让其中一方达到极点的话,必定会影响健康危机生命,极早衰亡。

于是,如何维持体内阴阳调和则成了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故而遵循阴阳之道则健康长寿,违背阴阳之道则折寿夭亡。

“是谓得道”,即得养身健身之道。

故《内经》说:“智者之养身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经·本神》)。

即真正会健身者,必定顺守四季的变化,适用寒暑交替之规律,调和喜怒,安定居处,调节阴阳刚柔,使之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如此则辟邪,不正之病不生,可以长生健康、益寿延年。

“易学”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得病,阴阳调和病可愈,阴阳离决人将死去。

主张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生活环境的平衡;对于阴阳失调,强调治其反面,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通过调节阴阳两种力量,以消除一方偏盛或偏衰的状况,维持机体健康,善养身健身者不可不知此。

阴阳交感,益寿延年《周易》之精髓即是一阴一阳。

阴阳交感视为天底下最普通、最根本的事情。

首先,万物产生的条件乃阴阳交感。

《系辞下传》说:“天地氤氳,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氤氳”也即阴阳交感,没有交感,万物无从产生。

《易经》里面的咸卦可谓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大体现,“咸”即“感”,意思为相互交感。

咸卦,下为艮,为少男,为阳卦,上为兑,为少女,为阴卦。

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二者相遇相感。

天地阴阳交感,万物就能兴旺生长。

同时,还深刻地认为,阴阳二者皆具备,但若只是简单堆积在一起,则亦不能生物。

只有阴阳交感、和合,才能产生新事物,科学合理的发展;其次,阴阳交感,万物才能畅通无阻。

易学强调阴阳相感,从而达到和谐状态,和谐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稳定和人体的平衡。

是故《彖传·泰》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阴阳交感还强调双方的力量不能太大差异。

譬如咸卦,下为艮,上为兑,结构相仿,因此交感会顺利实现和谐,达到阴阳双利之目的。

归妹卦,下为兑,上为震,但由于六三、六五两爻都骑在阳爻上面,柔乘刚,阴阳交感,一无所利,因此《彖传·归妹》继续说:“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蒙卦也从变化的趋势这个角度提出了这一问题,初六为阴爻,但阴柔势力在向上发展,逐渐成长壮大,而阳刚势力在逐渐衰退减弱,这种情况下二者亦不能交合,因为阳难以同阴长久相处,即所谓“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

这些在当今的养生方面很有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掌握好了能益寿延年。

所以智者养身善于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达到阴阳双补、协调平衡,使人永葆青春、健康长寿,也可直接使机体形气相互保养,以形养气,以气养形,达到养身、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杨力讲<易经>》杨力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周易参同契考异》[宋]朱熹撰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9-08 )《周易筮解》卢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简明周易经传与筮法教学》卢泰重庆出版社(2008-11)《京氏易源流》郭彧华夏出版社(2007-4)《周易集解(上下册)》李鼎祚九洲图书出版社(2006-9)《周易知识通览》朱伯崑齐鲁书社(2004-1)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王宝琳. 周易(现代版)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