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八)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选B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开展禁烟运动,说明林则徐注重学习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故选B项。
2.(2018·盐城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船,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
”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军事武器落后是导致中国失败主要原因C.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战争失败的主因解析:选D战争失败的主因是“无律无谋之兵”,即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故D项正确。
3.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
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
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D 项正确。
4.“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10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这几个重大事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主要思想特点分别是学习先进科技、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思想彻底反封建。
其实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思想特点一定要做好解答。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化开端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解析】中国这种思想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反映。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 试卷 (7)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漳州模拟)“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专情,尤为有用之书。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2.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
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B.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C.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3.(2012·惠州模拟)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
”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4.(2012·台州模拟)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5.(2013·龙岩模拟)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6.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
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这种观点主张()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7.(2012·泰安模拟)“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转型),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D;ABC三项不是最主要原因,说法欠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2.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了经济的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改造中国社会,表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A项排列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近代中国人通过列强发动的战争,首先认识到了与外国在器物层次上的差别,所以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但是甲午战争以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由此可知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1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 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答案)
2021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历史单元精品试题专题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这一变化反映了()A.统治危机加深影响政局变动B.治国理念受西学传播的影响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趋反动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
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
由此可知()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量4.“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
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才能存活。
”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性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5.1894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正式出版。
在书中,郑观应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视工商为牟利之贱业,“但有困商之虐政,并无护商之良法,虽欲商务之兴,安可得哉?”郑观应意在()A.批判重农抑商政策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发展本国资本主义D.颠覆中国传统的夷夏之辩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第0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易试题君之单元测试君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参考答案)
1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B A D D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B C C B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A
B
D
A
A
D
C
C
31.【答案】(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
(4分)主题:
救亡。
(2分)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4分)成果:维新思想。
(2分)使命:启蒙。
(2分)
(3)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6分)事件:五四运动。
(2分) 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4分)
总之,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近代化逐步展开。
(2分) 论题2:西方侵略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分)
论证: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虚骄观念,传统的以华复为中心的民族意识趋于崩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及清政府在礼仪及机构方面的调整,加速传统的朝贡体制瓦解,客观上也促进华夏中心观的解体;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民族意识觉醒;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把启迪民智与救亡图存联系起来;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农民。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习题)(解析版)
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表明冯桂芬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
2.下表是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
这反映出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是( )时间内容1862年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天文算学馆(科技)1880年天津电报学堂(科技)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时间为19世纪中后期,其主要内容为洋务运动时期所办的新式学堂,由此可知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是洋务派所提倡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
3.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评价是基于1860年( )A.革新思潮开始萌发B.民族意识普遍增强C.反满情绪持续高涨D.实业救国形成共识【答案】A【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合约,并未认识到近代化的重要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谋求近代化的“洋务运动”,革新思潮开始萌发,故A项正确。
民族意识普遍增强是在甲午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并未反满;在辛亥革命前后,反满情绪持续高涨,故C项错误。
2013年高考历史分类——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 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 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 对此加以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 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 变化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 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 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 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 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 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 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 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 办法?(5分)
【答案】(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 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 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 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 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 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 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 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 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 要影响。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综合 试卷 (19)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1.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如图是《海国图志》里的蒸汽机图,它表明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A.自主创新是民族发展自强之魂B.师夷长技以制夷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D.发展资本主义3.(2008·全国Ⅰ)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C.郑观应D.严复4.《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5.“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严复6.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7.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范训练(含解
第3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限时规X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长郡中学检测)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中源”思想。
“西学中源”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
2.(2018·某某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落后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3.(2018·某某某某期中)“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
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A。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X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故B 项错误;“中学为体”说明其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二十八)(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4.(2016·武汉调研)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他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巨额利润的吸引C.商战思想的影响D.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5.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6.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评价:①维新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 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 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 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 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 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 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
1.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解 (1)含义: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
(2)背景:它是在民族危机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鸦片战 争中,中国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抛弃旧观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体现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发 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情,是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世界革 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了 解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 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学习”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 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中国的 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 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l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C)。
A.新文化运动促进作用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十月革命的影响4.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XXX,改易旗帜”的是(C)A.XXXB.XXXC.XXXD.XXX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A、五四运动B、XXX的成立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D、XXX6.英、法发起第二次雅片战役的根本原因是(C)。
A.报复“亚罗号事件”和“XXX事件”B.促使清政府“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者权益D.打开进入云南和广西的侵略通道7.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主要原因是(B)。
A.帝国主义侵略B.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C.封建主义压迫D.经济技术落后E.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8.德国元帅XXX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9.北伐战役迅速开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A.工农大众的大力撑持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D.XXX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目标10.以下关于1927—1936年经济开展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D)A.轻工业获得较快开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XXX的政策支持11.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错误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是(A)A.三次B.二次C.一次D.四次12.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A)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B.中共发起武装叛逆夺取城市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XXX统治D.中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13.辛亥革命期间,XXX师长教师为完成民主共和所做出的重大进献有①建立XXX②提出三民主义③颁布《临时约法》④领导“二次革命”C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4.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高考试题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版)
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汇总必修三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答案:B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大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维新派代表。
2.(天津文综历史,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D 本题可用排除法。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末”,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主张;B项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政治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存,在当时符合历史潮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胡适称赞他“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3.(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 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 创办《青年杂志》C 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 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4.(浙江文综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 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所以说“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5.(浙江文综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答案:C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姓名:一、选择题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3.《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9.“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10.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
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11.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12.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
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B.马克思看法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
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
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
语言文字其末也。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2: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
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材料3: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
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
(3)材料3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1、2相比有何新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14.(2014•江苏徐州高三模拟)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2: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3: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1,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2,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3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课后达标检测291.解析:选B。
由“‘师长’一说,实倡先声”可知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影响。
故选B。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材料中“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这一时间信息和“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现象来看,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明末以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的史实。
A、C、D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3.解析:选C。
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
4.解析:选D。
《新学伪经考》宣传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两本书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解析:选B。
由“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这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选B。
6.解析:选C。
题干中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精神文化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属于器物阶段,C项为制度阶段,D项为思想阶段,故答案选择C项。
7.解析:选A。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阵地。
8.解析:选A。
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对人性的控制,使个体的人在政治、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封建统治者通过这些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最终达到有效统治的目的。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批判封建旧道德,目的就是实现人性的解放。
9.解析:选D。
材料中以进化论为思想指导,要求与时俱进,振兴中华民族。
“国粹”是传统儒家理论,“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体现了反对儒家思想统治的要求,据此,可排除A、B两项。
《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但没涉及批判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C。
《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重要文章,表达了反对儒家礼教,追求民主科学的强烈愿望。
故D正确。
10.解析:选D。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
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
11.解析:选D。
本题解题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二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糟粕,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能为袁世凯称帝做理论依据,所以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12.解析:选B。
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在那个时代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思想与马克思看法的会通,这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孔子思想和马克思看法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
13.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问,从材料1中不难看出西学的内容:科技。
其主张的理解即是对“中体西用”内涵的考查。
第(2)问,两派的不同主张及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归纳。
第(3)问,陈独秀的主张从材料3最后一句归纳,新特点注意对比材料1、2,陈独秀对西方的学习已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第(4)问,是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特点的考查,应从学习的内容、趋势及学习的任务目的方面分析。
答案:(1)“西学”:西方的先进科技。
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
(2)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
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